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三岁后的孩子爱哭怎么办?(精选5篇)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21-396238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2 19:00: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岁后的孩子爱哭怎么办?

孩子在一两岁时特别听话,可是到了三岁后他去变得爱哭,是为什么啊? 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很多在研究早期教育的人都认为,3岁是最重要的,3岁的时候他知道用哭的方法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哭。

他觉得乖的时候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乖,你知道吧,他特别会察言观色。所以你什么时候关注他就特别重要,当孩子乖的时候你就不理他,一哭你就理他,他可能会用哭的方法来吸引你对他的关注,所以这可能是你的,不是跟看电视有关系,是跟你的教育方法有关系。我觉得3岁的孩子要他自己做事,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没有种愿望,做事的愿望,帮你干事情的愿望?比如他想做些什么事情? 这个三岁的小孩他最想干事,比如说你拖地板,他也要拖地板。你要洗头,他也要洗头。你要做事,他要做事,这时候一定要他作,他做的好坏你都不要说,不是,他做的不好,你也不要说。做的好你就:真不简单啊,比妈妈做的都好你可真能干。这个时候他就愿意做事了。

往往是在孩子3岁想做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让他做:你太小,你会弄一地水。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现在北大,原来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他妈妈该与孩子的方法就是三句话娇生不能惯养,自作必须自受,独立必须自主那么从三岁开始自己洗头。他说一盆水放在凳子上他自己洗头,这个盆他自己放上去的。没放稳,眼看着盆就要翻了,他妈妈只有一摁,这个盆就能稳住。他妈妈没动,这盆就翻了,一地水一身水,孩子哭着把这个地面收拾干净,重新打水再洗,以后就知道要掌握重心了,就从这个一点点的小事情,慢慢做的,孩子三岁上幼儿园,第一天去就回来了,哭着回来了。老师给送回去,妈妈就把老师截在门口说:老师谢谢你。老师就走了,妈妈就跟他说:今天刚给你送去,你就回来,你不能进家你必须回到幼儿园去。孩子苦苦哀求,妈妈也不让他进家。最后孩子退让了说:妈妈送路路上幼儿园。妈妈说:妈妈已经给你送去了,你必须自己回去。孩子万般无奈,哭着倒走着回到幼儿园,因为他的幼儿园离他们家很近的。妈妈看到孩子进了幼儿园,自己回屋里大哭了一场,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赖着不上学的情况。

所以一切都从第一次开始,所以如果你是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所以我觉得孩子所有发生的第一次你都要非常认真的对待,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不要因为一哭就能获得他一切应该得到的东西。这样以后的孩子是一个娇的、爱哭的、无理的孩子。

第二篇:三岁孩子如何教育

三岁孩子如何教育

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喜欢动手的真正原因,那他就无法体会到孩子劳累之后满足而又愉悦的心情。这种快乐比吃美食更要有效。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成人就必须做出牺牲,抛弃他的谨慎心理。即使孩子在拿东西过程中真的打碎了什么,也不要大惊小怪,问问自己--难道孩子双手的锻炼和智力的成长还没有一只杯子重要吗?

重复练习--专注力培养

一个大约3 岁的小女孩,在玩积木的时候,不停地把一些圆柱体放进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又把它们取出来。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可以放进那些容器相应的孔里,就像用软木塞盖住瓶子一样。一切过程看上去缓慢而有节奏。出于好奇,一直在教室外观察她的老师便数了数她这种重复的动作,结果是42 遍。所幸的是,周围都很安静,没有人去打扰她,她每完成一个动作的时候,脸上总是不自觉地微笑。到最后她好像累了,环顾了四周后感觉像刚从梦中醒来似的。这个女孩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以至于感觉不到有人在一边看着她。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出现过,我们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那种体验之后,他们就像完成某种重大的任务一样,脸上充满了喜悦和快乐的表情。

这个小女孩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这个时期孩子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然而,孩子一旦碰到吸引他们的事物,就会忘我地投身其中,并一再地重复训练,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孩子的手脏了,妈妈就要求他去洗干净。后来发现他的手已经洗得很干净了,但他还在不停地洗。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去再洗一遍。过了几天妈妈发现,她的孩子现在会自觉地洗手了,孩子见人就会自豪地伸出于净的小手给他们看。

其实孩子们的这种重复练习,正是其锻炼和学习的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得以完善,智力也因此得到发展。只要一开始教得仔细,甚至细致到每个细节,那孩子们就会不断地重复这个练习。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乐趣和满足,这些动作根本无需大人强迫,他们自己会完成得很好。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练习,孩子的能力才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这一重复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这样对孩子智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由选择--让我自己做

孩子不喜欢被父母或老师人为地规定,渴望自己选择不同的事物和行动。这种自由选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心理的需要和倾向。只要有机会,而且保证大人们不去干涉他们,他们总会选择一些自己偏爱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把小尺子,他们也会玩得不亦乐乎。

吉米是个2 岁的孩子,妈妈总是买许多机器人的玩具给他玩,但其实吉米感兴趣的是积木,而妈妈认为积木太死板,不适合男孩子玩,结果吉米面对一大堆小机器人总是三分钟热情,有时候还时不时地发呆,一句话都不说。

看着吉米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便来请教我。我于是建议她让吉米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事或者玩耍。没过多久,妈妈发现吉米比原来机灵、活泼多了,而且吉米手中的积木总是像变魔术一样,能摆出各种各样超出妈妈想象的东西。

当孩子一出生时,就具备了探索周围世界的潜能,对所有细小的事物感兴趣,充满好奇心和内在潜力。当孩子迸发学习的热情时,不仅对秩序、重复训练非常着迷,而且他们还有一种自由选择的需求。

有些孩子在家里,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小到晚餐吃什么,该看什么电视节目,大到是否参加培训班,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总有事不关己,无权过问的感觉,因而,他们的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快乐。正因如此,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孩子们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们形成乐观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选择需要做并且是正确的事情。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比如听任孩子画白马而不是画花草。当然,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更重要的事情。“请不要命令我,让我自己做。”听到孩子的呐喊,我们应该意识到不可轻易去干涉他们的选择,不要总是以为自己的安排就是恰到好处的,其实孩子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去不厌其烦地花费精力去做。如果给孩子不喜欢的东西,那只能给他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他们也得不到快乐。

家庭育儿小提示:

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近来有研究者对5~6 岁的幼儿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脾气坏占15.72%,性格古怪占4.84%,神经质占28.33%,行为问题占9.02%,社会交往不良占2.86%,情绪障碍占10.33%,低能占0.66%。

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

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调查发现,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发生在围产期,孕期母亲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外伤,小孩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第二种是缺少幼儿园正规教育,家居的孩子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第三种是家庭环境因素。

在这些原因中,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其次,教育方法不当。

一种是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使孩子变得胆怯和抑郁。还有,父母双方育儿方法、要求、态度的不一致,使幼儿有恃无恐或无所适从。

3岁孩子教育重点

智商方面:

1.早期阅读: 每天和他一起看一篇故事,用家里的大狗考利或者再去买一些以图片为主的故事书。故事要短小精悍,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加入一些形容词或者成语,丰富他的语言能力。给他讲故事的同时要求他复述,或者让他自己看着画面编故事。无论他编的是什么,都要鼓励他说下去,刚开始时可以帮助他一起编。

2.角色扮演游戏:和他一起玩看医生,来客人了,去家乐福购物,警察叔叔抓坏蛋等游戏,自己编一下游戏内容,稍微丰富一点。你和宝宝一人扮演一个角色,如看医生的游戏,一个扮医生,一个扮病人。平时教他注意观察所扮演的这些角色。

3.增加知识面:可以通过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来增加他的知识面,如各种动植物和建筑的名字,各种商店的用处,以及看着天空给他讲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4.配合幼儿园的课程,复习学过的儿歌,唐诗和英文单词。

情商方面:

5.品质的培养:每天抽一定时间和他聊天,让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然后灌输一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过读故事的方式灌输,一个故事讲完后用简单的话总结这个故事所体现的那些好的品质。不断重复,加强印象。

6.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灌输他必须具备爱心,知道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这点你可以看宝宝主页上的一篇成长日记“爱心的培养”。比如小郭问我要衣服的时候讲了那个孩子的故事,他只有一岁,妈妈不要他了,自己走掉了,我就把这个孩子的故事告诉了他,让他自己去把那包衣服给小郭。平时在路上看见乞丐也可以对他说说他们很可怜之类的话。还可以要他爱护动物和植物。

7.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机会让他决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给他两件衣服,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出去玩可以让他选择玩的地方。平时他要自己做事情,尽量不要拒绝,如果要拒绝,需要告诉他原因,并对他的这种热情给予肯定。

8.以赞赏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不要打孩子,那是最伤害孩子心灵的。不要讲粗话,注意以身作则。

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从2―3岁幼儿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

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在研究早期教育的人都认为,3岁是最重要的,3岁的时候他知道用哭的方法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哭。

他觉得乖的时候引起别人的关注,他就乖,你知道吧,他特别会察言观色。所以你什么时候关注他就特别重要,当孩子乖的时候你就不理他,一哭你就理他,他可能会用哭的方法来吸引你对他的关注,所以这可能是你的,不是跟看电视有关系,是跟你的教育方法有关系。我觉得3岁的孩子要他自己做事,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有没有种愿望,做事的愿望,帮你干事情的愿望?比如他想做些什么事情? 这个三岁的小孩他最想干事,比如说你拖地板,他也要拖地板。你要洗头,他也要洗头。你要做事,他要做事,这时候一定要他作,他做的好坏你都不要说,不是,他做的不好,你也不要说。做的好你就:真不简单啊,比妈妈做的都好你可真能干。这个时候他就愿意做事了。

往往是在孩子3岁想做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让他做:你太小,你会弄一地水。我认识一位非常优秀的孩子现在北大,原来是“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他妈妈该与孩子的方法就是三句话“娇生不能惯养,自作必须自受,独立必须自主”那么从三岁开始自己洗头。他说一盆水放在凳子上他自己洗头,这个盆他自己放上去的。没放稳,眼看着盆就要翻了,他妈妈只有一摁,这个盆就能稳住。他妈妈没动,这盆就翻了,一地水一身水,孩子哭着把这个地面收拾干净,重新打水再洗,以后就知道要掌握重心了,就从这个一点点的小事情,慢慢做的,孩子三岁上幼儿园,第一天去就回来了,哭着回来了。老师给送回去,妈妈就把老师截在门口说:老师谢谢你。老师就走了,妈妈就跟他说:今天刚给你送去,你就回来,你不能进家你必须回到幼儿园去。孩子苦苦哀求,妈妈也不让他进家。最后孩子退让了说:妈妈送路路上幼儿园。妈妈说:妈妈已经给你送去了,你必须自己回去。孩子万般无奈,哭着倒走着回到幼儿园,因为他的幼儿园离他们家很近的。妈妈看到孩子进了幼儿园,自己回屋里大哭了一场,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赖着不上学的情况。

所以一切都从第一次开始,所以如果你是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所以我觉得孩子所有发生的第一次你都要非常认真的对待,给他一个正确的引导,不要因为一哭就能获得他一切应该得到的东西。这样以后的孩子是一个娇的、爱哭的、无理的孩子。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祝宝宝健康成长

第三篇:三岁决定孩子一生

3岁决定孩子一生?3岁孩子教育关键时期勿忽视!

美国研究:3岁决定孩子一生

小孩子容易撒谎、偷东西等行为,这在3岁半之前属于过动症引起的正常现象,如果超过3岁半仍然存在这样的行为,那么今后加剧的可能性就会非常高。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小孩本身就存在特有的残虐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这让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疼。

据RecordJapan网站11月12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与全球多家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对儿童行动与大脑活动的关联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3岁是影响儿童今后变好变坏的一个关键期。

据了解,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名为杏仁核(Amygdala)的区域,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形状类似杏仁而得名,主要功能为掌管焦虑、急躁、惊吓及恐惧等负面情绪,故有“情绪中枢”之称。一旦杏仁核的反映过剩,就很容易引起冲动、攻击性的行为,而该区域反映过剩与否主要受遗传基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

儿童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因此他们的杏仁核极其容易出现反映过剩,进而引起躁动,但是,只要父母陪伴其身边多注入一些关爱,就会抑制住杏仁核反映过剩。

最关键的是,儿童的年龄一旦超过3岁至3岁半,其反映过剩不但无法得到控制,反而还会进一步加剧,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之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3岁半之前,父母需要给子女多一些关爱。

为什么3岁决定孩子一生?

常言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3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身为家长,只有把握好3岁之前的黄金期,孩子才会按照其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发挥出潜能,健康成长。

3岁看老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

为证实3岁在一个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别具一格的试验观察。

研究者以当地1000名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先是经过一番调查分析,然后将他们分为5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当这些3岁孩子都长成了26岁的成人时,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如:

充满自信型28%活泼热心,为人外向型性格。性格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良好适应型40%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与幼年时期相比没什么变化。

沉默寡言型8%性格沉默,言语较少。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坐立不安型10%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产生对抗情绪。

自我约束型14%自我约束力强,不轻易被外界干扰。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这些3岁幼童的言行竟然准确预示了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他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在2005年发表了报告演说,这一报告在国际育儿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为“3岁看老”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其朝夕相处的成人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由此可见,在孩子3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担当着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师只有深谙育儿之道,抓住3岁这一关键期,才能赢得孩子未来的成功和胜利。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

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所以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标题:3岁看老!哪些性格3岁前必须纠正?

(更多相关文章请关注优米舒官网)

第四篇:三岁孩子生日宴会主持词

三岁孩子生日宴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大酒店共同庆祝**小朋友三周岁生日.首先,我代表**的父母以及**大酒店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祝愿**小朋友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三年前的今天,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的父母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而今,**已从当初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今天英俊帅气的小男子汉!这期间,他的父母付出了许多心血.此时此刻,我想他们一定有好多话要对大家说!下面,就请**的父母为小寿星致生日贺词.掌声有请!是的,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我们的小**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天的小寿星来说一说心中的感想.非常感谢,今天注意到了下面有许多小朋友,我想肯定是小寿星的好伙伴,那么就有 ……

第五篇: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科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后,大脑已经发育完备,具有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教育开始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能力的发挥。与此相应的,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对此做了印证: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三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变化。

三岁之前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五种积极性&八种智能

家长对子女实行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五个积极性:向上的积极性,兴趣的积极性,自信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的积极性和毅力方面的积极性。

要用观想描述的形象确立法,心理暗示的方法,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正面培养。同时,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表现出不向上、没兴趣、没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毅力的时候,用逻辑中断法打断他旧的思维,中断他消极的自我判断。

智能有八个方面,包括观察力、记忆力、三种思维能力、听讲阅读能力、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和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主要是培养孩子在这六种能力方面的五种积极性。即是培养孩子观察、记忆、思维、表达、阅读和自我管理的向上心、兴趣、自信、注意力和毅力。

既要以正面培养为主:观想、描述、暗示、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也要用逻辑中断法中断孩子的错误思维,如不向上、没兴趣、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和没有毅力。

重点是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这是最为有效的。

注意一字之差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要注意一字之差。

当你欣赏、夸奖、鼓励孩子时,不仅要欣赏、鼓励他爱观察,而且要欣赏、夸奖他会观察。

不要仅仅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记忆,要欣赏、夸奖他会记忆。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动脑筋、爱思维,而要欣赏、夸奖他会动脑筋、会思维。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读书,而要欣赏、夸奖他会读书。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爱表达、爱讲话,而是要欣赏、夸奖他会表达、会讲话。

不要停留在欣赏、夸奖他喜欢自己管理自己,而是要欣赏、夸奖他会自己管理自己。

当你夸奖他会观察、会记忆、会思维、会阅读、会表达和会自我管理时,就比只是夸他喜欢和爱更积极,是更高的层次。你这样夸奖他,他的学习兴趣肯定越来越高,同时还鼓励他追求这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你说我的孩子爱写字,他会觉得这种表扬还不够激动人心。你说我的孩子会写字,字写得特别好看,他就不仅越来越爱写,还老要琢磨着怎么才能写得更好。你说这个孩子爱跳舞,他受到的表扬是一般的。可是说他特别会跳舞,跳得好看,姿态优美,这种表扬才更有鼓动性,更能让他注意提高自己的水平。你说他爱动脑筋,孩子可能还在琢磨呢,我这个爱动脑筋,到底是聪明还是傻呀?问题分析得对不对呀?你说他会动脑筋,会想办法,这就比说他爱动脑筋好。

你说他喜欢读书,很多人都喜欢读书,这算不了什么。可是你如果说他会读书,孩子就尤其爱读书,还琢磨着怎么读得快,记得牢。

一字之差,效果非常不一样。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首先讲一下婴儿的早期教育。

最智慧的出发点

第一个原则,不管多小的孩子,哪怕是婴儿,第一个原则,一定要相信他能够接受外界信息,能够接受影响,能够接受培育。要坚定地相信这一点,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出发点。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听不懂大人话。可不是吗,孩子自己还不会说话呢,听了也不会有太多的理解和反应。

错误!这种判断是错误的。

为什么现在讲胎教呢?就是因为胎儿都能接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更不用说已经出生的小婴孩。你越是相信他一切都能接受,一切都能学习,你对他的教育效率就越高。

你不仅要相信婴儿能接受教育,能听得懂,而且要相信这是孩子一生中学习、接受外界信息与知识最灵敏、最高效率的阶段。

真正懂得这一点,就抓住了早期教育最智慧的出发点。

当你觉得孩子什么都听得懂,什么都知道的时候,哪怕他只有几个月大,你都会不断地和他交流,把你对世界的感受、理解通过你的和言细语传达给孩子。这种时候孩子理解外部事物和学习速度特别快。

谁不相信孩子这个年龄能够接受大人通过语言传达的爱与知识,就把喂养孩子的时间浪费了。

科学研究表明,婴儿对外界信息是相当敏锐的,接受的速度也相当快。坚信这一点是婴儿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和出发点。

最聪明、最有接受能力的时期

第二个原则,一定要把婴儿当做最聪明、最有接受能力的孩子进行培养。你既然以为他是最聪明、最有接受能力的,你就知道,你现在对孩子的每一点教育都对他有影响。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都有记忆。你对孩子的每一种正确的态度,都可能成为他长大以后心理素质的一部分。

你可能念念叨叨对他讲一段人生的道理,念念叨叨地欣赏他,说他长大以后会聪明,说他长大以后爱学习。说他长大以后会观察生活,你看,他现在就在观察天空。说他长大以后记忆力强,说他脑子聪明。说他以后爱读书,现在就拿一本书在他眼前晃一晃。说他表达能力强,他在那儿笑,就是想表达什么,他已经在表达了。

这种欣赏、夸奖是对婴儿的一种培育。

深入潜意识的教育

第三个原则,家长的全部语言诱导对于婴儿都像催眠一样。

婴儿处于准催眠状态。如果朋友们研究过一点心理学,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特别容易接受外来的暗示。

所以,对婴儿的各种说法,各种念叨,各种欣赏和夸奖,大人的所有表情,是微笑的?和蔼的?鼓励的?欣赏的?都会深深进入胎儿的潜意识,影响他一生的智力和性格结构。

这个时期,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特殊时期。

大人每一个良性的语言:欣赏的、鼓励的、夸奖的,都对孩子有作用,都不白说。千万不要以为孩子现在还不会讲话呢,还听不懂大人的话呢,还不知道大人说什么呢,还不知道什么是杯子,什么是桌子呢,所以就不给他讲述。那你就错了。

你现在讲述的东西恰恰能够深入孩子的心灵。

懂得这些,就能成功地实施婴儿的早期教育。

对孩子施加影响的重要阶段

因此,要像对大孩子一样用描述的方法,用语言暗示的方法,用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的方法,培养婴儿在学习方面的五种积极性。

五种积极性在早期对婴儿的教育中不但同样成立,而且有特殊的效率。因为这是给孩子施加良性影响的特别敏感、特别重要的阶段。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请你马上找到新感觉,马上这样去实施。你会发现,当你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时,你是一种眼光,一种态度。知道孩子什么都懂,只是现在还不能表达,还不能完全表现出来,你就有了新的眼光和新的态度。

因为你相信他,你和孩子的交流马上有了积极性。

家长有了积极性,全部交流就有了能量,就能深入孩子的心灵。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

家长们常常会犯错误,以为小孩子不懂大人的世界。错了!

孩子都用自己特殊的眼睛在观察世界,用自己特殊的心灵在感受世界。

在婴儿早期教育上建立这个观点,不仅对于婴儿的成长有攸关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以后的幼儿教育、少年教育、青年教育同样是重要的。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当你把婴儿看成对外部世界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生命时,就尤其不会忽略五六岁的幼儿、七八岁的少儿、十几岁的青少年对世界的理解力和接受力。这样,家长对孩子实施教育就有了真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力的角度。

从诞生就开始的学习

大多数家长都是在婴儿会说话之后才开始教他认字。通常人们认为,认字要读出声来。实际上婴儿在不会发声的时候就可以教他认字了,而且非常容易实施,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意义巨大。

虽然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手已经会移动。这时你拿来一支牙膏,点着它说,黑白牙膏,反复指点。孩子其实已经开始记忆了,他好奇地听着你的声音,看着你指给他的字。这时候的孩子特别爱学习。你就这样教他,不用教几遍。过一会儿对孩子说:“黑”,孩子就会把手指向“黑”字。你说“白”,他就指向“白”字。

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已经能够听懂大人的指示,已经有记忆力,而且特别有记忆的兴趣。

这是可以训练的。

在孩子认字的时候要欣赏他:对,说得好!

孩子稍微大一点,比如一岁多,你带他出去玩的时候,他就会张嘴了。他会说,爸爸,那是个什么字,妈妈,那是个什么字。外人一看,往往都会惊叹:这么小的孩子认识那么多字。

周围的赞叹、欣赏和夸奖就使小孩认字有了更大的积极性。

记得那时候我带着孩子坐公共汽车,看见路边的字,孩子就指着窗外念,周围的大人都欣赏他:哎哟,这个孩子这么小,怎么认识这么多字?因为这个,他特别爱坐车。

家长们一定要知道,婴儿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要以为他不会说话就没有学习能力。

即使孩子现在很小,连手都不会动呢,他也在学习。

三岁后的孩子爱哭怎么办?(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