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多方面较原来的课程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为了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目的,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及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和和谐氛围,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一)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1、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得到转变,新课程理念得到树立,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2、实现开放、互动、高效的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
(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三、实验措施
(一)加强教育管理保障课改的顺利进行
1、加强实验过程的质量监控。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查,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监控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2、教育经费开支适当倾斜。为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奖励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推进。
(二)、师资培训
1、上级培训:在各年级教师参加市局组织的“ 新课程培训”基础上,继续 组织教师自行学习培训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2、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①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②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③新课程与评价改革;④新课程新理念;⑤信息技术培训等。
培训形式:专题讲座,集体研讨,个人自学。
培训时间:课余时间。
(三)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1、初步建立与新课程教育相配套的合理、科学和操作性强的教师、学生、课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
2、探索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五、任务与要求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
新的课程与标准,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改,学校全面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学习理解体会新课程的要求,实现教育观念转变。
1、准确把握课程改革要求,明确努力方向
通过理论学习、交流、讨论、反思与总结,教师应理解把握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内容,形成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明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树立自身努力的目标,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树立课程新观念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整合。
(二)在课程改革中,让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
1、引导教师从课程改革的角度,重构“教师”的概念,意识到教师不只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还是升华自我,完善自我,需要丰富创造力的导师。教师的劳动不是简单、被动的接受,而是复杂、有意义、创造性的劳动。倡导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形成课程改革研究者的意识。
2、在“案例研究”的科研活动中,结合教研活动,把“案例研究”思想方法,贯穿到课程改革实验中,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自觉地把教育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的能力。
(三)在教研活动中全面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每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形成指导学生转变、形成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能力。
1、强化师生交往,构建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过程。
2、转变学习方式,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让学生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方式与习惯。
3、在制定学科目标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中上,要从儿童的体验出发,更加注重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使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源于教材,而优于教材。
4、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篇: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安徽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亳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利辛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在市、县教育局和镇中心学校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中,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课改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如下培训:(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教师参加了多元化、实效性各级培训。(2、校本培训: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纲要》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提高实验教师的课改实效。(3、家校培训。及时召开家长会,注重对新课程的宣传,为实施新课改营造良好的氛围。(4“未来工程”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定时限期进行教育
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课件制作,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5后续培训。及时了解新课程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研讨、评课、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后续培训。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⑴、定期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教科室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札记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3、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4、安排学校计划安排进行新课改教学研讨课、课改教学展示课、课改教学问题研讨、利用周三科技文体课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5、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我校教师在今年亳州市教学论文评比中两人获奖。
(7、落实《纲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6、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7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教研体系,推动课改工作。
(1、理论启动:启动了“创新教育教学”思路。(2、系统活动:教研活动抓落实,有实效。(3、群体促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活动,课改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把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开展各科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2、学生评价。采用每月一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能力的提高。(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5、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生的变化
1、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一年来,教师撰写的教后随笔、反思型的论文越来越多,其数量、质量较之实验前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及非实验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
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师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在实验中增强了,理论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提高。新课程实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变原来的“要我上”为“我来上”,教研的氛围更浓了。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5、课改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6、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形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7、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 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 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 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 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 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 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 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 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 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 评价改革体系。
第三篇: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安徽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亳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利辛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在市、县教育局和镇中心学校的有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中,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课改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如下培训:
(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教师参加了多元化、实效性各级培训。(2)、校本培训: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纲要》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提高实验教师的课改实效。(3)、家校培训。及时召开家长会,注重对新课程的宣传,为实施新课改营造良好的氛围。(4)“未来工程”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定时限期进行教育
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课件制作,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5)后续培训。及时了解新课程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通过研讨、评课、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后续培训。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⑴、定期集体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实验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教科室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情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2)、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札记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3)、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4)、安排学校计划安排进行新课改教学研讨课、课改教学展示课、课改教学问题研讨、利用周三科技文体课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5)、从本校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我校教师在今年亳州市教学论文评比中两人获奖。
(7)、落实《纲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6)、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7)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教研体系,推动课改工作。
(1)、理论启动:启动了“创新教育教学”思路。(2)、系统活动:教研活动抓落实,有实效。(3)、群体促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活动,课改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把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开展各科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2)、学生评价。采用每月一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能力的提高。(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5)、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生的变化
1、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面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一年来,教师撰写的教后随笔、反思型的论文越来越多,其数量、质量较之实验前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及非实验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师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在实验中增强了,理论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提高。新课程实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变原来的“要我上”为“我来上”,教研的氛围更浓了。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5、课改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6、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形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7、初步建立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通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第四篇:学校202_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202_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为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东风镇东风中心校根据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创新地开展课程改革,努力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二、东风镇东风中心校新课程改革领导机构
组长林登发
副组长孔德富
成员王燕苏远刚向云祥毛昌荣 李瑜各个教研组长及任课教师
三、主要工作目标
1、为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现有课程设置中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加强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注重学科整合,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对生活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4、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课程资源。
三、师资培训
.新课程改革,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新课程改革培训的重点是教师,教师的观念不变那么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教师积极进行培训,我校一贯结合学校实际参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一系列关于新课改教师培训,对全校课改年级教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使每一位教师从思想上对新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进行“岗中培训”,新课程的内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渗透到教学中去的,因此,岗中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采取边教学,边研究,边培训,使培训工作不断深化,使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题讲座、教研活动、共同学习、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领导积极为教师提供较多的外出学习机会,学习课程理论,研究课程标准,探讨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变革等,不断升华教师的思想认识。
四、实施中的具体工作
抓“课改”之机遇,让教师对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师资培训等方面,全
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当然,我们深知,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所以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实事求是,全员参与,齐心协力。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正确领导和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好课改工作,实现课改的既定目标,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新的课程与标准,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我校通过开展“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系列校本研讨活动,使每位教师达到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运用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要;、确立课改观念,切实改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力争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面整合,因此,更新课程观念,把握好新课程深刻理解课程功能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
2、在新课程实施中探索学生评价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知识性考试,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实行评价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坚持鼓励性评价、指导性评价,实现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心理,真正做到让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
熟知课程内容,切实开发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源于教材,而优
于教材。在制定学科目标时,做到“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四位一体”。
3、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更加注重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在执行新课程计划、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努力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更好的为教育发展服务;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教师将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学会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东风中心校
202_年3月2日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202_年我校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新一轮课改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国家的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扎实有效的开展课改,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开创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二、具体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主动提高。
4、注重学科整和,改变以往学生学科缺乏整和的现状,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5、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课程资源。
三、组织领导
组 长:郑晓云
副组长:苗芃、魏英男
组 员:张青、赵新红、邵薇、尹平、李瑭、石冬梅、谢传东、李颖
四、资源配备:
1、教师配备:为确保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组建一支学历层次高,业务素质精,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
2、后勤服务:后勤为课改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五、实施措施:
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改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
所有新一年级的任课教师必须参加县组织的课改培训。
参加校级培训,新课程标准作读,新课程编写的新观念,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等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观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教学活动无疑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①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论。
②公开教学:上实验课、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设施,新观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制度与管理。加强管理是课改顺利推进的关联,学校在管理和指导课改实验中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来加强管理。
①例会制度,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改实施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两周召开一次会议,各中小学每周要向中心校进行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并布置下阶段工作。
②研讨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③培训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级培训,对上级的培训必须参加。
评比奖励制度:课改组要组织开放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作文等,对课改中涌现出的成绩突出的个人学校给予奖励。
4、评价与考核:评价在课改中起着导向作用,它是课改的一个关键环节。
①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把评价性与终结性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兴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进。采用书面考察与开放性考察(开卷、口试、动手操作、实践、情境体验等)相结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许学生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考试机会,为学生的成绩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的状况,把学生评、家长评相结合,使评价更为民主、客观。
②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教师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时,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科研时,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中,注意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专业和个性发展。
七、课改中需要走出的误区:
1、课改要因地制宜,尽量的挖掘学校、学生现有的资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
2、课改必须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不能穿老鞋,走新路。
3、课改同样需要成绩,评价一个教师好与坏,最后要看教学成绩,所以教师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这根弦不能放松。
202_年下半年教改工作配当表:
七月份:
1、安排教师暑假有关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以教育局安排为准)。
九月份:
1、上学期教案,检查评比,评出优质教案。
2、组织制定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3、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区、市相关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开展教师素质评价活动。
2、组织观摩教育活动。
3、组织优质课评价活动。
十一月份:
1、进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调研。
3、召开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4、迎接区教育教学督导工作。
十二月份:
1、检查各学科教研组活动情况。
2、整理、总结全年教研工作资料和成绩。
3、表扬表彰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和集体。
总之: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扎实做好教研工作,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子新方法,坚定“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历下教育的辉煌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