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生死疲劳》
生者为何?死又何所?
——读《生死疲劳》
我很好奇的是,这本书为什么以“生死疲劳”作为书名,难道仅仅是“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书中的故事确实引人入胜,其文学手法也极其丰富,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能打动读者的所在,我不想在文学方面对这部作品做出更多的描述,吸引我的是故事带给人的感动。
故事很荒诞,而故事的结尾更是诡异。无论是驴、牛、猪、狗,而或是猴,这些角色在故事中成功地塑造了西门闹,西门闹在故事的开始却被斗地主斗死了。他却又以各种形式重回人间,阎王最后说的话:“我将让你在畜生道里再轮回一次,但这次是灵长类,离人类很近了,坦白的说,是一只猴子,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希望你在这两年里,把所有的仇恨发泄干净,然后,便是你做人的时辰。”这回归了主题,然而重新做人何不是轮回的开始?无论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即使生活有时很荒诞。
我想故事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蓝脸,蓝脸被西门闹所救,在新中国迎娶了西门闹的二姨太迎春,但是却坚持单干,因为毛主席说“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他与人民公社、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进行无奈的抵抗,刚开始因为他相信“亲兄弟还要明算帐,不是一个姓的人在一个锅里吃饭,这是瞎胡闹。”哪个中国人不知道这个?但是中国人从来都不理性。所以说,蓝脸从一开始是理性的代表,到了后来,由于权威者的逼迫,坚持单干竟然成了一种信念,信念支持了蓝脸50年,最后终于证明了他坚持的正确。蓝脸应该是一个少欲的人,即使迎春与西门闹葬在一块(当然不是一个坟堆),他都没在小说中发出任何声音。这个人物的设定似乎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批评,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西门金龙,这个在小说前半部分很不起眼的人物,在后半部却着墨颇重。地主之后,少年得志,轻狂暴躁,改革得利(钱),薄情寡义。西门金龙的结局似乎应合了现在一句时髦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他是被自己作死的,就连他的养子西门欢和他的侄子蓝开放也可以说葬命于他。所以说,得意别猖狂,猖狂必遭殃。
故事中还有一个与蓝脸相对应的人物,洪泰岳,这是一个向往革命反对改革的代表。他在前半生代表权威,后半生却与权威做对。蓝脸说:“你那每年600
元老干部退休金,不是按月发给你吗?没有,没人敢。你没吃亏,你干的好事儿,共产党都折成钱,一笔一笔,按月发给你呢。”可是,洪泰岳的欲望不是金钱而是权力。他的思想仍然保持着革命时代的警惕,时刻准备着为革命斗争。而背后作崇的难道不是权力吗?不是权力丧失后的空虚吗?他终究难得自在。
故事中的蓝开放也极其重要,虽然出场极其短暂。他在故事结束后才登台,本以为这就是莫言所要展现的生活状态——平凡而平静。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撮合了自己的爹和姨,也撮合了自己的姑和常天红。但是他最后却只能为情而死。因为他一直喜欢,即将成为自己妻子的女人,庞凤凰,竟然是自己的堂妹。为情痴为情狂,当然也逃离不了欲望的控制。
与蓝开放对应的是他爹,蓝解放。这个为感情抛弃名利,抛弃自己家庭的男人,最后意外的和自己的初恋(当然是他单恋)生活在了一起。他又何尝不是在“生死疲劳”中挣扎呢?虽然有了爱人,却失去了儿子,失去了爸妈。虽然他也是情痴,但情到痴处方显男子气概,所以,他更像是一个现实的人。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那一亩六分地。这块地见证了蓝脸的一生,也收容了死后的蓝脸、西门白氏、西门闹、西门金龙、迎春、吴秋香、黄瞳、庞抗美、庞春苗、马良才、黄合作、蓝开放、庞凤凰、西门欢,以及西门闹转世的驴、牛、猪、狗、猴。有人说,这是回归。难道这不是“生死疲劳”的终点吗?无限的欲望最后还是还给了土地。
202_.5.2
第二篇:读《生死疲劳》心得体会
读《生死疲劳》心得体会 作者:莫言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学号: 姓名:
班级:
最近,我看了莫言写的《生死疲劳》,这是我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这本书用了奇特的视角来描述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枪毙,转生为驴、牛、猪、狗、猴以及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所作所为以及所见所闻。作者以“动物之眼”看农民与土地关系变迁,讲述长达50年的乡村史(1950—202_)。这五十年来,作者见证了包括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十年**、包产到户、全面改革开放等主要历史时期,就连书中的人物也充满了历史人物的气息。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通过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故事从1950年开始,一直写到202_年。贯穿50年漫长路程的是西门屯一个小村落的变迁史,也可以说是中国土地改革的变迁史。贯穿这一变迁史的是西门一个大家庭的荣辱兴衰。作品以一种魔幻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大家面前。作者通过一世为人,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的生死轮回的形式,以人的眼睛和动物的感官来叙述故事,故事人物众多,情节繁缛复杂,但是先生却以不急不慢的不温不火的,近乎直白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字娓娓道来。故事显然是一个悲剧,在那片灾难重生的大地上,人物命运是自己不能把握的。命运的多舛注定了故事的悲壮,一幅幅血的画面,一场场悲凉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先生的文字是有魔力的文字,能抓住读者的心,把读者带到他的故事里。仿佛你就是故事里的人物,他笑你笑,他哭你哭。我承认这部小说是第一部让我做梦,把我看哭的小说。人物的命运一步步走到了故事的结尾,悲壮的故事也将结束,但是这片大地的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莫言的这部《生死疲劳》其实就是一部“生死轮回”。在这部《生死疲劳》里,用西门闹这个冤死的地主为角色,用他的灵魂转世投胎为驴、牛、猪、狗、猴的生死轮回,围绕他的家人,他的家乡,和他相关的人,用不同的视角看人生得势落魄、世间荣辱、生活百态„
人或者动物,死后是否可以轮回,不得而知。不过呢,生活在世,人生百年却也有不同的轮回和际遇。以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确如此。
人有失意落魄的时候,但不会永远失意落魄,总会有雨过天晴见到彩虹的时候;人有位高权重春风得意的时候,但要居安思危,多行善举,也会有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的境况。
这就是“轮回”,死的轮回也许“莫言这小子”知道,不过呢,我们应该更注重的还是生的轮回。
我们呱呱坠地时起,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一个天使的灵魂。渐渐地,有的就被世间的红尘蒙蔽了双眼,有的人的内心,被醒来的魔鬼占据。人生在世,其实我们的灵魂都在不断的轮回。
我们的内心是装着天使呢!?还是装着魔鬼呢!?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小说读完了,让我有欲罢不能的感觉。心中也仿佛压着沉重的块垒。不仅仅是书的厚重,更多的是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大地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小说。中华几千的历史,中国几十年的改革,是广大的人民,更多的劳苦大众用生命用鲜血铸就的。在莫先生的小说中都可以窥见。
据莫言先生自己讲《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是什么力量让莫言先生提笔一挥而就的呢?我想是莫言先生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对这片故土的责任,对这片故土的未来的憧憬驱使着先生的思想,驱使着先生的笔触,驱使着先生的义务。是的莫言先生对他热爱的故土是有责任是有义务的。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先生的功底,先生的功力是如何的大并高的!
对于二十多岁的我来说,一时间还很难把这本书的精髓吃透,但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去品味,去琢磨,做为中国人,莫言是中国人的骄傲!
第三篇: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这部小说延续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的“大河式家族史诗”主题。在叙事技巧上,莫言以堕入“六道轮回”、屡次转生为畜的地主”西门闹”的叙事观点作为第一人称的主轴,从1950年一路写到202_年,加上后设式的”蓝解放”与”大头儿”倒叙的对话,再穿插故事中角色”莫言那小子”的叙事角度,来补足第一人称叙事所不能及的观点。这样既能收全知全能之效、得以有效地推进情节,又以真假莫辨的多重视角尽量地避开了全知全能”说了算”的限制,是一套非常精巧复杂的叙事结构,然而读起来并不吃力。
莫言自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读大陆翻译引进的大批拉丁美洲小说作品,是他极为重要的启蒙经验。综观莫言几部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叙事观点”与”叙事语言”确实一直都是他念念不忘的重点,对长篇小说”结构工程”的试探,对”形式”与”内容”一体两面的探索、对”史诗”的执迷、寓”国族大叙事”于”家族小历史”的笔法,也让我们似乎窥见了拉美小说大家巴加斯.略萨与马尔克斯的影响。
早期《红高粱家族》”我爷爷、我奶奶”的叙事角度让人耳目一新,《天堂蒜薹之歌》和《檀香刑》对民间戏曲、民间音乐的融合挪用,更是他在”小说语言”开疆拓土的试验。这次莫言借用”六道轮回”的观念,以畜牲的眼光叙说故事,继《檀香刑》”多人轮流独白”的形式之后,再次找到了全新的”说故事腔口”,确实别出心裁。至于跳跃的多重视角,则是诸前辈小说家搬弄多年的”老哏”,也是莫言在前作反覆展演的招数,也算是玩入化境、举重若轻了。
寻找到”正确的”叙事方式、掌握小说的整体结构,确实至关重要,这让莫言得以”顺当地说故事”。但私以为真正重要的,仍然是”语言”和”角色”。
莫言的语言仍然酣畅淋漓,无论是白描或人物对话,在在生动无比,是第一流小说家的示范。不免可惜的是,这回他又重蹈了《丰乳肥臀》的覆辙,到了最后一部,节奏乱 了,收尾收得有些潦草,”小说家之声”忙不迭地跑出来,把许多原本可以留著点儿余韵的场景情节添上了注脚和教训,通通讲白了,意思就小了。
我们未必会介意莫言的乱跑野马、无休止地岔题、以及许多为炫技而炫技的写作表演。这些喋喋不休、芜蔓庞杂的枝枝节节,其实是阅读莫言作品不可分割的乐趣。然而,《生死疲劳》结构上的头重脚轻、匆促收场,还是不禁让人若有所失。多么希望莫言在最后一百页能坚持前面四百多页的叙事节奏,夹沙带泥地,把那些重要角色纷纷退出舞台的极度戏剧化场面,就像百老汇舞台剧终幕管絃齐鸣的大高潮那样用力交代完,或者换个方式,干脆让这部书在四百八十页以内收尾,或许都比现在这样留著个”兔子尾巴”好些。这本小说写得最好的是驴,感情最为丰富,故事最为震撼和冲击。自此以下,每一轮转世,“它”给人的冲击越来越淡薄,最终成为了一个旁观者,乃至一条忠狗,与“它“的社会性完全断离。
与其说这是一种忘却仇恨的包容,不如说这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忘记仇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无奈。如同我们读《西游记》一般,越来越多的无力感。我们现在妥协了。
故事轮回转世,但是从西门猪开始,莫言的风格一大变,动物的智商突然全体拔高。从驴、牛开始的只能微妙的进行交流,到猪、狗之后的的活脱脱一个动物社会,让我颇为不适应。猪的故事荒诞而过分,不算太好,也许便是以荒诞对荒诞,狗的故事相对回归,也许是一种以回归对回归(现实的社会)。
蓝脸家最后有一个群墓,和西门闹有关的人,最终都归宿于此。当年读《飘》中奥哈拉家族也有一个家族墓,它是作为一种安慰,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回归原点。
而这群奇怪的错综复杂的人,从一个家庭拆成三个家庭,儿女变成四个家庭,最后变成两个家庭,其中的排列组合,连我这种读者也无言以对。
最后,感谢被作者莫言骂得狗血淋头的蓝解放的好友莫言小子,友情贯穿始终。
无论如何《生死疲劳》都还是一部精彩的大书,写得最好的段落,足以催人泪下。比起前作《四十一炮》的不知伊于胡底,《生死疲劳》回归”章回体”的精神,回过头来”好好从头说一则故事”,无论如何都是可喜的。理智上我明白这部书的结构有著无可回避的缺陷,然而情感上我全心拥戴它,并且感谢它。
在我心目中,莫言”完美的长篇代表作”似乎还没写出来──我是说,像马奎斯《百年孤寂》、巴加斯.略萨《酒吧长谈》、葛拉轼《锡鼓》那样的钜制,在人物、结构、语言各方面的平衡,使它能兼顾雄大的野心与细节的讲究。以莫言的才华和活力,五十岁出头的壮年,他的体内应该藏著不只一部同等级的精彩作品吧,我们很愿意继续等待。
第四篇: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
202_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写于202_年的长篇小说。怀抱着对华美颓败的土地的热爱,莫言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
第五篇:生死疲劳读后感
《生死疲劳》读后感
这本作者只用了四十多天和50支笔写就的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大作,最终感动我的竟然是一句“掌柜的,你也去吧。”——全中国唯一的单干户对主人公西门闹的第四个转世西门狗说的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写作只用四十多天,但功力的聚集来自莫言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阅历。他魔幻现实的笔法描述了1950年到202_年半个世纪乡村中国的巨变。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场景就像是21世纪中国的预演,比如死猪入江,大雨捞鱼。
蓝脸就像最黑暗的夜空中的那唯一的亮光,拗相公般的倔强让他和西门闹的精魂成就了乡村中国的一个个传奇。印象最深的是牛之死。西门牛压着最后一口气走到蓝脸的那亩地,那亩全国唯一一块单干地。也正是这快地在全书的结尾,承载了故事的所有。
我想莫言写这本书最大的目的在于记录,让后人看到那半个世纪的中国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对于我们这一代,历史如果只来自教科书和官媒,那将多么悲哀。幸好,我们有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