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22-1028563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9 12:42: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所谓超载行驶是指在一定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超过了该段道路所规定的行驶速度。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死亡事故中有50%是由于超速行驶引起的。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为什么有这么大影呢?

一、超速行驶形成冲突点和交织点的机会增多。

超速行驶的车辆要经常超越正常中速行驶的车辆,如果道路上车辆流量较多,超速的车辆势必经常处于加速超车的状态,每超一辆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后驶入原路线,就增加了一个交织点;超车时超越车辆一般都占据在中线位置,有的还占据在道路的左边,超载的车越多,与对面来车交会时形成的冲突点也越多;此外,车速越快,车距应越大,但超车时车距却不断减少,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

二、超速行驶,制动距离增大,扩大了制动非安全区。

汽车制动非安全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路面情况等。汽车的制动距离也是汽车的制动非安全区。汽车制动时的初速度,对制动非安全区划影响很大,因为车速同制动距离是成平方的关系在变化。如货运汽车在划分车道的混凝土道路上行驶;若按规定的极限时速50公里行驶遇到紧急情况情况紧急制动时,其制动距离为164米,时速为60公里时,制动距离达42米。因此,超速行驶,大大地延长了制动距离。便制动非安全区扩大,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三、超速行驶,加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在车辆发生撞击的过程 中,车速、车型、时间三者都是影响的因素,但车速快慢是起重要作用的,撞击的大小与车速快慢成正比的,车速增加一倍,撞击力也增加一倍,如一辆五吨的汽车,以规定的时速60公里行驶,不慎撞及道旁建筑物,02秒的时间才能停住,撞击力为41667千牛顿,如超速10公里,撞击力为48611千牛顿。若超速20公里,撞击力55556千牛顿。因此,车速越大,撞击力越大,造成的破坏越大,引发的交通事故越严重。

四、超速行驶会破坏操纵性和稳定性。

车辆在弯道行驶由于弯道曲率半径为定值,车速越高,离心力越大,如汽车等速转弯时,从时速40公里增加到60公里,离心力就会增加到原来的225倍,若时速由40公里增加到80公里,离心力就会增加到4倍。因此,超速行驶的车辆,当其离心力达到一定值时,轮胎便会开始滑倒,导致事故,特别是化冰雪、潮湿路面、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超速行驶,会增加车辆的颠簸,汽车的转向容易改变,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因此,超速行驶往往会使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二篇: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汽车驾驶员是一个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公民,并通过车辆交通管理部门核考取得驾驶执照的人员。

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躁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第三篇: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浅论驾驶员心理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单位车辆管理干部应对本单位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掌握每位机动车驾驶员的心理特征变化,有利于车辆调度,减少因驾驶员心理变化引起的交通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

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在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心

1情愉快、满意时能感到心情舒畅、心理舒适,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常常表现出感受力强,勤于观察,反应迅速,判断准确,动作敏捷,这就是常说的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利于车辆行驶安全。反之,要产生忧愁、恐惧、苦恼等情绪波动时,则感受力下降、精力分散、懒于观察思考,开起车来胆大气粗,易开“英雄车”、“霸道车”,一但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则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不良行为。足见驾驶员的情绪和情感好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不但要有稳定的“情绪”,而且还要有较好的“情感”。

做为一名优秀的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感,也就是对待他人礼貌、谦让、关心交通“弱者”,同时还要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理智感就是善于寻找和发现各种路面情况及车辆行驶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原因、后果,随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人们遇到工作压力或受到某环境事物刺激时,心理变化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情绪。可见,心情的好坏与驾驶员的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情对大脑反应、判断、操作等方面都能起到敏捷的作用,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必要条件。相反,不良的心情就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等。常表现出对路面状况或其他情况不满而开“斗气车”、“违章车”等,忽视了自我约束能力,违章

现象十分严重。因此,不良的心情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当人在受某种心理负担情况下,有情绪逐渐增强的紧张表现反应。如: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种心理反映,则往往会与其他过往车辆、行人的行动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预估和判断,容易误解对方或做出与对方不满的表现,他所做出的动作是常人不敢想象的行为,在没有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强行超车行驶,往往会造成两车相挂或对面驶来的车辆相撞,以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出乎以外的有害刺激引起体内异常变化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状态,所感受产生心理紧张情绪所引起恐惧的心理。在驾驶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后面的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逆行,自行车、摩托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道路等等,在这些突发事件和突然情况面前,驾驶员一般都处于应激状态(与个人的体质、气质方面的强弱有关),这种以外的情况下在瞬间难以做出避让动作或做出错误反应。

二、掌握“注意”规律,增强驾驶员的心理准备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工作中,注意占特殊地位,它是心理活动对那些于自己有无意义的事物指向和集中。当缺乏集中于注意客体的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情绪、兴趣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看,就会视而不见;不注意听,就会听而不闻;不注意思考,就会判断失误;不注意操作,就会操作失控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都是注意力没有的到集中,而导致感知迟缓、判断错误甚至出现危险征兆。在驾驶活动中要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全神贯注的开车,时刻记住:“马达一响,集中思想,车轮一转,想到安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当客体集中注意的时候,主动权是属于主题的,主题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得到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或使人兴趣的东西,而是那些应该注意的东西。因此,与驾驶员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着密切联系。人的心理状态是维持注意的重要条件,身心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往往在驾驶无关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的反映迟钝、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如: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而引起的情绪都会减弱注意力。而这种随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对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客体的集中。如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他的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变为随意后注意,在驾驶活动中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增强“意志”能力,确保驾驶员的心理舒畅

在从事驾驶活动时,为达到安全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商,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处理路面情况,冷静处理复杂的交通矛盾冲突,这都是意志的表现。

意志是意识的调节,他表现在有能力去实现有目的方向的活动和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人的意志是在完成预先拟定目的活动行为中表现出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

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车,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

善于提出和达到具有意义的目的所表现的个性意志,人在琐事和细微节上耗费精力,他能理解社会的要求和公众的利益,并反映出这种要求和利益的目的。迅速而又经过深思熟滤地选择目的和确定其达到的方法表现出的个性意志特征,能全面深刻地考虑行动和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其重要性,了解其后果,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能摆脱动摇,坚定地实现这个目的,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

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的个性意志时,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破坏情绪。如急噪不安、惶恐等。而有自制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心情。

总之,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心情、环境所表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及其重要的,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驾驶员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特征,如抢时间、爱超车和出风头心理等,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大隐患,特别是一些年轻的驾驶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

能保证行车安全。

第四篇:浅谈汽车颜色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汽车颜色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摘要:人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最大,色彩作用于人的生理与心理,能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颜色的色彩心理;根据色彩的生理心理特性,从车身和驾驶室配色等方面,采用安全心理学和色彩心理学以及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汽车色彩对交通安全和驾驶员反应的重要影响。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汽车色彩;;生理心理;行车安全

引 言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关注主题,随着经济增长,国民的汽车购买力逐年增强,道路交通量持续快速增长,由此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问题也频繁出现。人的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最大而机动车驾驶员是最主要的因素。80%交通信息的获取来自于视力,而不同驾驶员的视力对各种色彩的反应时间和效果是不同的,其生理与心理上所产生的效应也各异。颜色作用于驾驶员的感觉, 引起心理活动,改变情绪,影响其驾驶行为。汽车色彩与交通安全间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正确巧妙地选择汽车色彩,可以改善驾驶员作业环境,激发其积极情绪,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提高交通安全。色彩的心理学特点

颜色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不同的颜色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影响。

1.1 色彩对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色彩,进入人们的眼帘,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但能使人们产生大小、轻重、冷暖、明暗、远近等感觉;还能引起人们产生兴奋、紧张、安定、轻松、烦躁、忧郁等心理效果。这是人的视觉与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复杂联系的结果,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常见色的心理作用见表 1 [1].1.2色彩对生理的影响

1.2.1对视觉识别能力和视觉疲劳的影响

当物体具有很好的颜色对比时,即使物体的亮度并不大,也会产生较好的视 觉辨识条件,不易造成眼睛疲劳。各种色调中,蓝、紫色较易引起视觉疲劳;其次是红、橙色.黄绿、绿、蓝绿、淡青等色引起 眼睛视觉疲劳的程度较小,因而可在驾驶室的主要视力范围内选这些颜色为基本色调。由于视觉存在游移性,在视线转移过程中, 明度差异过大,会加大视觉疲劳,因此,要进行明暗适应与调节, 使驾驶室中的色彩明度保持均匀一致。

1.2.2对人体机能和生理过程的影响

颜色对人体的生理过程也有一定影响如可引起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血压的 变化。红色会导致人各种器官的机能兴奋与不稳定, 血压增高, 脉搏加快;蓝色使人各种器官的机能稳定, 血压降低及脉搏 减缓;黄色增进食欲;绿黄色起中性作用;眼睛最忌紫色。因此, 驾驶室内色彩选择应慎重。

综上所述正确选择汽车颜色有益于视觉、生理、心理和驾驶安全合理调配汽车颜色以便于操纵;可使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减少差错、事故,提高全性;又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愉快, 减少疲劳;使环境整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1.3 汽车颜色识车主性格得车色心理学定律

选择车身颜色较不起眼的人,多是循规蹈距、工作欲望强烈的人;相反选择

亮丽颜色的人,真正野心勃勃的并不多,他们是满足于享受生活乐趣的人。红色:选择红色车的人,是潮流的追随者,他们注重自我,比较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行车警示:驾驶技术好,但要小心速度过快。

黄色:选择黄色车的人,什么事情都喜欢自己做主,这类车主很活跃而且慷慨大方,喜欢挑战。●行车警示:常因不守交通规则而惹麻烦。

绿色:喜欢绿色汽车的人,通常比较谨慎,富有观察力和好奇心。●行车警示:小心跟车太紧会撞人车尾。行驶时要与前车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追尾。

蓝色:喜欢蓝色车的人,凡事为人着想,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性格沉着冷静而且容易满足。●行车警示:不要太追求驾驶技巧。

银色:喜欢银色车的人,不喜欢过于刺激的活动,个性好静,凡事花尽心思努力去做。●行车警示:你会很小心地驾驶,但要让自己轻松起来。

白色:喜欢白色车的人同样表现出其超乎常人的适应能力,尤其可与不同性格的人士相处。●行车警示:不要太苛求安全。

黑色:选择黑色车的人,车主性格很严谨,自我克制能力很强。●行车警示:容易因醉酒或分神而生意外,驾驶时切忌分神。汽车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1 车身颜色的影响

理论上说,现在路上跑的车子,不管是什么颜色,只要能上路行驶,都应该是安全的,如果车身颜色不安全,就不会允许上路行驶。之所以现在出现了安全色和非安全色的说法,主要是一些科学家在一些事故中进行分析后得出了这么一个结果。这种说法主要是从视觉效果来讲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汽车颜色的选择多是从美观角度来考虑。但是,有关人士称,汽车颜色与交通安全密切相关。有些颜色在汽车遭遇紧急危险时,起到加剧肇事的副作用;相反,还有一些颜色却从某种程度上减弱或者遏制车祸的发生。车身颜色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汽车颜色的选择吧。

在国内, 大陆汽车救援俱乐部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就汽车颜色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5种颜色安全性的排序结果如表 2 所示。以及各颜色车辆事故率排序, 如图1所示。

说明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 浅色系的汽车视认性佳, 安全性能高于深色系汽车;在清晨及傍晚时段光线不好的情况下,黑色汽车的事故率竟是白色汽车的3倍。此外,对光线有较高反射率的银白色和色彩亮丽夺目的嫩黄色是较安全的汽车颜色。

不同色彩的组合还可以调节人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们视觉上的远近差异。蓝色和绿色为收缩色或后退色,看起来比实际要小,尤其是傍晚和下雨天,常不为对方车辆和行人注意而诱发事故。黄色为膨胀色或进攻色,看起来比实际要大,很容易引起对面来车和行人的注意。为此,美国和日本减少了蓝色和绿色车辆的涂装。比较容易被人的眼睛所辨别的颜色更容易引起道路上驾驶者以及行 人的注意, 相对不容易发生正面碰撞以及追尾等事故。可见颜色对汽车的可视性产生影响,汽车的颜色关系到驾车的安全问题。依据色彩理论,车身颜色与外界环境颜色反差大的车辆更容易被人眼识别。因此有比较高的颜色安全性。

因此驾驶员应利用颜色安全行车,尽量选用使汽车有较好可视性的浅淡且鲜艳的颜色, 这样可使对面来车驾驶员精神兴奋, 精力集中;另外, 要选择视 觉

效果较好的膨胀色、明色。

另外着重强调下汽车颜色对夜间交通安全的影响与夜间使用驾驶员的夜视力和目标物的颜色、对比度、位置等因素有关, 也和车速及驾驶员的年龄有关。实验得知,近光灯照明时, 白色、黄色视标容易辨认, 绿色、红色视标次之, 蓝色视标最不易辨认;使用远光灯照明时, 红色、白色、黄色视标容易辨认, 绿色视标次之, 蓝色视标最不易辨认。故汽车颜色的选用也要考虑到对夜间行车的影响, 特别是经常夜间出行的货车、长途客车等。

因此基于安全考虑, 在为车辆选择色彩时, 还要考虑车辆的使用环境, 合理的色彩搭配可改善汽车的视觉效果和安全性。另外机动车驾驶人应注意利用颜色来控制车速,调整车距,从而达到安全行车,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2驾驶室内颜色对司机的影响

驾驶室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室内的颜色也会对驾驶员带来不同的心理生理反应。驾驶室内不应涂刷使人感到沉闷悒郁的暗淡颜色, 也不应涂刷使人亢奋烦 躁的强刺激颜色, 这都会使驾驶员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与生理机能上的影响, 使其易于情绪失常, 产生视觉疲劳, 状态低迷, 驾驶操纵行为易出错, 造成事故。一般应涂刷使驾驶员感到轻松愉快、各种器官机能稳定的色彩, 如乳白、淡蓝等色, 并可结合个人爱好对驾驶室进行布置。驾驶室内面板颜色如涂刷得过于刺目, 由于路面与面板颜色形成较大的反差, 会使驾驶员在观察路况时, 分散对路况的注意力, 还易造成过早的视觉疲劳。故驾驶室内选择色彩时, 应从人性化角度, 创造一个令驾驶员感到安静、稳定,祥和,美观又协调一致的驾驶环境。

3结 论

色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汽车色彩与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基于色彩的心理生理特性, 分析了汽车色彩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希望从色彩安全角度加强对读者的安全色彩宣传教育。另外汽车色彩对心理生理的影响又因人而异, 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还很难量化, 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随着人们对色彩认识的逐步深化,对汽车色彩的开发利用也必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邵辉,王凯全 安全心理学 [ 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2_

【2】China Cars Resource Net(中国汽车资源网).Accident ratio of black cars is three times of white cars [ N / OL].[ 202_-08-04 ].http: / /.【3】王昆元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 M ].Beijing: China M a hine Press, 202_

【4】范红伟,肖贵平安全与环境学报,202_

第五篇:浅析不同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不同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作者:张军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_年第15期

摘 要:不同的心理特征对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很大,遇上突发事件,有人是惊慌失措,有人能化险为夷。因此行车中应调节好心理状态,把安全行车当作汽车驾驶员的头等大事。关键词:心理影响安全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_)05(c)-0247-0

1确保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的天职,当技术因素已不成问题,心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行车安全心理包括诸多因素,现笔者就其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作一粗浅探析。“情绪”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情绪是汽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态度,如愉快、忧愁、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情绪和情感。一个人情绪处在高潮期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敏捷、智力开阔、情绪高涨、动作麻利,这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低潮期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迟钝、智力抑制、耐力下降、判断失误,这就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交通事故也会接踵而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情绪不仅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还影响他的行为后果,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包括心境、激情、应急等方面。

“心境”就是指人们常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受到周围环境、事物、完成活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能对驾驶员的认识、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良好的心境对大脑反应、思考、判断、操作等都能起到使人敏捷的作用;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常因对交通环境不满而抢行、开“斗气”车,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驾驶员在驾车时应尽力使自己保持个人心境的愉悦或平和状态,正确评价和控制自己的心境,确保安全行车。

“激情”为逐渐增强的紧张、亢奋心理。处于激情过量状态时从事驾驶活动很危险。表现在对其他驾驶员、车辆、行人的行动判断和评价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容易误解对方和做出不正确的反应。如前方一辆车由于道路条件不允许没有及时让后车超越,后车驾驶员因此产生不满情绪,最后这种不满可能演变为非超不可的激情去强行超车,以致造成同向车剐蹭或与对面来车相撞的严重后果。因此,驾驶员在驾车时保持适度激情是必要的,过量激情是了不得的。

“应急”是出乎意外的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在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后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转向,非机动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公路等。在这些突发情况面前,驾驶员往往处于应急状态,有的驾驶员会做出正确的规避动作,有的驾驶员却应急意识和能力不强,而呆若木鸡,甚至做出错误指令。因此,突发状态下的处置能力能检验驾驶员的内在应急水平。驾驶员平时就有意识地加强应急状态处置的锻炼,提高驾驶技术和行车素养,这对安全行车是非常重要的。“注意”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学对“注意”的解释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表现,即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也称消极注意或情绪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一般来说,刺激物本身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驾驶员来讲会高度重视,慎重处理。驾驶员对各种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注意力的变化,司空见惯能够从容应付。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注意形式,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保证行车安全。

(2)随意注意也称积极的运用意志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使人感兴趣的东西,也包括那些应该去注意的东西。因此,驾驶员的随意注意同他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助于维持他对客体的注意,使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集中精力,不分心、不出差错。

心理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驾驶员往往在驾驶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得精力分散、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诸如家庭纠纷、工作琐事、人际关系等引起的情绪也会减弱随意注意。

(3)随后注意是指随意注意产生后出现的这种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客体集中。如果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其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为随后注意的,驾车过程中就会轻松自如,即使在面临困难或者疲乏到来之前也不会感到紧张。“意志”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意志是在从事驾驶活动中,为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冷静地处理复杂的交通冲突。在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鲜明。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行,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意志是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一般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能迅速摆脱动摇,坚定地采纳一个目的和实现这个目的。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自我破坏情绪,如遇上雨、雾、雪等特殊天气情况,会产生急躁不安、惶恐;而有意志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驾驶状态,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安全完成行车任务。

意志不仅调节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当驾驶员排除外界干扰,把注意集中到完成行车任务时,就存在着意志对注意、思维等认识活动的调节,当出现危急、险恶的情况时,驾驶员凭意志可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慌乱,使自己保持镇定,顺利地战胜行车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性格、环境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极其重要的,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但是有些驾驶员,喜欢飚车逞一时之快、喜欢显摆车技捉弄人等,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易引发交通事故。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育,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不断提高行车本领。其次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行车素养。第三要是增强责任感,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让安全意识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最大限度地保证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莫以侥幸心理忽视汽车安全》,202_-09-21,新快报,金陵.[2] 《谈驾驶员心理变化与行车安全》,202_-09-27,安全文化网,石强,吴玉娇.[3] 《普通心理学》202_-10-13,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雁.

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