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22-70039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8 04:21: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

武义县熟溪小学傅敏华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并追求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

【关键词】 言语内容言语形式同构共生

一直以来,我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只是停留在关注言语内容:即课文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受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感悟到一个什么道理或一种什么精神。自从我听了王春燕老师的讲座,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理性的审视。恰巧,听到一节《女娲补天》,是对王春燕老师提出的教学理念的诠释。在此,我对自己的课《夸父追日》进行二度创作,力求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我的文章没有传统论文的规范与严密,只是对自己平时所学所教的一次梳理,对平时所见所闻的一次消化。

一.存疑:只关注内容的教学缺失了什么?

我曾创作《夸父追日》一课,人教版三下第八单元的略读课文。根据单元导语提出的: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想象的神奇。我紧扣“神奇”这一主题,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探究了《夸父追日》诉说了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夸父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人物(细化到神奇的手臂、神奇的脚步、神奇的嘴巴、神奇的身躯);夸父身上蕴藏了怎样一种神奇的精神。听课老师这样评价该课:本课例紧扣“神奇”2字,一线串珠,行课流畅。三个教学板块清晰,重点突出,犹如层层剥笋,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探究与交流。

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的课存在一个很大的破绽,自己的课只关注了言语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课缺失了什么?我存在深深的困惑。

二.解惑: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

在继续教育中心举办的语文90学时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金华师范小学王春燕老师的讲座,犹如醍醐灌顶,一语点醒梦中人。她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由重内容到重形式,重视言语形式,才是真正重视言语内容。她引用了王尚文教授的话:“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学语文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继而,她以自己的一个课例《猴王出世》与我们进行文本细读。如:石猴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若加上2个字,改成:石猴应声高叫:“让我进去吧!

1让我进去吧!”第一只石猴让我们感受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毫不犹豫,敢为人先,具有领袖气质。后一只石猴就缺少天不怕地不怕的气魄,节奏显得拖沓,性格偏向柔和。又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三个字一组,节奏跳跃,石猴活泼自由的天性散发在语言之中。“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四个字排比,形成一种回环的语境,让人感受石猴合群的个性。“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六个字的对仗,“夜”对“朝”,“宿”对“游”,“石崖”对“峰洞”,“之下”对“之中”,描写石猴在天地之间自由自在生活的场景,使人产生强烈画面感。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言语的独特形式,具体到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

讲座中,王春燕老师还例举了《桥》、《手指》、《我最好的老师》、《给予是快乐的》、《全神贯注》、《桂花雨》等课例,与我们进行文本细读。渐渐地,我领悟到重形式就是重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就是感悟人物形象,就是了解故事情节,就是感悟人物精神。文本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我们要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更要唤醒自己的语文意识,在语言表达处唤醒,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处,在谋篇布局处。

三.敞亮: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市教研组长素质大赛在县实验小学举行,各县教研组长的课精彩纷呈,对我启发良多。尤其是浦江县实验小学郑丽丽老师的《女娲补天》一课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引导学生在同偏旁词语和叠词中想象当时情景的可怕,这两个环节让我击掌称快。课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这段话中有许多同偏旁的词语,如:围困,挣扎,窟窿、深沟、燃烧。还有许多叠词,如:远远的、黑黑的、一道道、熊熊。这是文本中的言语形式的独特奥秘,郑老师的语文意识很强,发现了这一点,并进行充分的挖掘。她让学生寻找言语形式的规律,充分想象。我截取一段教学实录为证:

师:(出示句子,请生读)请你关注“围困”“挣扎”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偏旁相同。

师:看着这个大口框,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人们被围困在熊熊大火中,大火烧到了他们的衣服,他们无处可逃。生:大火像一个大框包围着人们,人们找不到一个出口,被死死地困在火中。师: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各种形式练读。

师:透过“挣扎”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人们伸出手拍打着水面,努力让自己浮出水面。

生:我仿佛听到人们在大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

师:太可怕了,把你想象到的画面带进你的朗读中。

生各种形式读。

师:同偏旁的词语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像这样的词语这段话里还有吗?

生:窟窿、深沟、燃烧

师: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从窟窿这个词语,仿佛看到天空像恶魔张开一张巨大的嘴巴,像一个黑洞,要吸走我们的生命。

生:我从燃烧这个词语,仿佛看到大火蔓延到人们身上,人们就是长了翅膀也逃不出危险。师:同偏旁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可怕,把这种感觉带进课文中再读一读。

同样是神话题材的文章,我的《夸父追日》只关注言语内容,从内容去感悟神奇。而郑丽丽老师是通过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高度融合。通过学生对同偏旁词语和叠词等言语形式的感悟,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当时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体会到神话故事神奇的语言魅力。每一次对言语形式的探究与感悟,她的落脚点始终是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和深入,实现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务。

四.追寻: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

回到《夸父追日》一课,其实文本中蕴藏着一个极其明显的言语形式:夸张。我在反思:何不让学生感受夸张这一言语形式,这样形成一个支点,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夸父这一神奇的人物形象,了解夸父追日这个神奇的故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呢?我推翻原有的教学预案,将“聚焦重点,感悟神奇 的人物”这个版块重新创作,并在同年级的其它班级进行教学,现在将这个片段简单记录如下:

(一)感受夸张

师:想一想,夸父这个人神奇在哪里?你从哪些语言感受到他的神奇?

生:夸父的奔跑速度令我觉得十分的神奇,像风那样,而且一眨眼就能跑两千里。师:请同学们眨一下眼睛,(教师演示一眨眼里运动情形),这么短的时间里我可只迈出了一步啊。而夸父却早已在两千里之外,也就是说从杭州已经快要到北京了。神奇吧?(神奇)

师:神话故事如此神奇,是因为这里藏着一根语言的魔杖,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夸张。

师:是的,夸父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是常人无法达到的,正是这种夸张的语言描写了夸父这个神奇的人物。

(二)读出夸张

师:用你们的朗读表现这份神奇吧。指名读,齐读。

指导读出跑得快,用略显夸张的语调读好“一眨眼”和“像风似的奔跑”。

指导读出跑得远,用略显夸张的语调读好“跑了两千里”。

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用略显夸张的手势指挥学生的朗读,朗读效果较好。

(三)玩玩夸张

师:神话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魅力,这么神奇,平时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用上夸张这根魔杖,什么都可能发生。请你也来玩玩夸张这根语言的魔杖,想象夸父跑得怎样快。

出示句式:“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 学生

1、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一瞬间就穿过了撒哈拉沙漠,越过了太平洋,翻过了珠穆朗玛峰。

学生

2、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他所过之处尘土飞扬,像卷起了沙尘暴。

学生

3、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他每迈开一步就像地动山摇,人们都以为发生了地震。

师:是的,同学们的想象也十分丰富,当你们用上夸张的语言,顿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夸父是多么神奇的人物呀!

(四)寻找夸张

师:故事中还有哪些夸张的语言让你觉得十分神奇?找一找,读一读,和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1:“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我觉得这里写得十分夸张,因为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而夸父的手臂居然想抓住太阳,我觉得他的手臂太神奇了。

学生2:“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我觉得这里写得十分夸张,居然能装下黄河和渭河的水。要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江水滔滔,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肚子呢?真是太神奇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夸张的语言,感受这个神奇的巨人。

教后感:相比之前的教学,我的二度创作的课堂更充满趣味。学生在感受夸父这个神奇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还用细腻的触角品味语言的魅力。学生在我的指挥下用略显夸张的语气读出了夸父神奇的脚步、神奇的肚子、神奇的手臂。在玩玩夸张的环节,对夸父的形象进行再创作。说出的句子也是充满趣味,充满想象力。应该说,该课例是较好地实现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

五.回归: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同构共生的意义诉求

最后,我想回到这个问题:原先自己的课只关注了言语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课缺失了什么?换而言之,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高度融合、同构共生,这样的课堂比只关注言语内容的课多拥有了什么呢?

我想,这样的课堂会追求:

1、语文知识的积淀。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不但表现为阅读、写作等的技巧,而且渗透于主体的心灵,表现为一种学养、气质。

2、语感的形成与创造。改变学生只是满足于理解言语对象大体意思的不良习惯,在阅读中不但理解它说什么,还要反复品味它怎么说,认真思考它为什么这样说,即不但研究它的内容,更要研究它的形式。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3、语文审美情趣的养成。语文审美情趣是听说读写时间的原动力。如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爱好,将使主体的时间、精力尽可能集中专注于它,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自然而然提高鉴赏口味,形成对语文之美的爱好和追求。

参考文献: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尚文《语感论》371 431

第二篇:少年宫活动内容与形式

城镇少年宫和乡村少年宫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体育活动、演讲、展览、联欢、参观、考察、交流、演出、比赛、游戏、游艺、夏令营、冬令营等。

城镇少年宫和乡村少年宫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新时期各行业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技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技能培训等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实协作的科学态度,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

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写作指导、影视观赏、才艺表演、书画创作、工艺制作、集邮、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体育活动。通过开展体育、军训等多种多样的体育军事活动,培育青少年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游艺娱乐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因地制宜地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青少年愉快地娱乐,丰富和活跃假日文化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很强的社会实践锻炼活动,培养他们勤动手、善思考、敢创新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未成年人交往合作、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

生活劳动。普及劳动技术知识,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等形式多样的生产实践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加强生活劳动技能的培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城镇少年宫和乡村少年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化传播中心和知识信息中心,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联谊活动、亲子活动,营造新农村文化氛围 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以点带面,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三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学校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增长学生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学科活动

课外活动中的各种专门学习小组,为学生们提供机会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也更适合自己能力的学科知识。这些小组的活动,不是对课堂教学中相关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大,并强调实际应用,具有自己的侧重点。

3.文体活动

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4.课外阅读活动

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不限于与所学科目相关的范围,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新知识、新见解的敏感性。

5.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也会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

6.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相互关系、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搞社会活动一般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主,如上街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拥军小组活动、义农义务活动等。但这仅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学校社会活动的范围应是十分广泛的,各种专题性社会调查、水水热点问题的讨论等等,都对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活动既能增加学生与活动目的有关的知识,也能培养相关的情感和态度,长期活动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

8.劳动工艺活动

劳动工艺活动将劳动与工艺美术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和美学意义的工艺品的劳动活动中,掌握一些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养成心灵手巧、细致耐心和勤劳的品质。这类活动内容有花卉栽培、盆景制作、刺绣、剪纸等。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相比,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类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的特点是参加的人数较多,他们或是作为观众和听众,或使作为集体劳动、团体演出、竞赛、游戏和娱乐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较多学生受到教育,并能形成一定的气氛和声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较好的活动效果。群众性活动有校际的、全校的、年级的和班级的活动。学校开展的群众性科技报告会、文学讲座、文艺联欢、科技竞赛、体育竞赛、夏令营等都属于群众性的活动。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常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小组成员一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而成,其人数的多少依据活动的性质、内容以及条件而定,由他们自己或在辅导员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和谐发展。小组活动在校内外均可组织,诸如学科兴趣小组、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公益服务小组等。小组活动的辅导员可请教师、家长或校外有某方面专长的人士兼任。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是一种由学生独立进行活动的形式。个别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独立从事各种学习、艺术、体育等活动的能力。例如,独立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某些观察和记日记,采集各种实物,制作模型、标本,图画写生、摄影,以及进行科学小实验等。

上述三种形式在实际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某些群众性活动,常常会引起对该活动感兴趣的学生作更深入的研究,这就为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提供了动力。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小组为其成员规定个别的、独立的工作,这又是个别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个别活动或小组活动的成果,常常以展览会、晚会、运动会等形式展示,吸引众多的学生前来欣赏、参观,这样又和群众性活动联系在一起。这三种活动形式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交叉、相互促进,以组合成灵活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形式。

第四篇:语文课的内容与形式

语文课的内容与形式

过去我们的语文课曾经是“繁琐的内容分析以及在人文内涵上的深挖洞,充斥着阅读教学” 为何要关注语文形式?

近年来,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重课文内容(写什么)而轻形式(怎么写)在教学中仍然走老路,例如教课文只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很少顾及语言形式,整个教学无非是了解课文意,品读故事情节,把我人物形象,感悟人文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至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用此标准看意识到“内容“路子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没有好处,因为重内容的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科学课没有什么区别。语文课为了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读写听说活动必须指向如何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只有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怎么写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实现,由重内容到重形式的转变。《猴王出世》教学抛弃原来“内容——形象”。从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到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再到整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整堂课以引导学生感知、品位、领悟课文语言,体现与节奏、蕴/、结构为主线,例如:石猴出洞之前应高声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按照原先重内容的思路把它改成:让我进去吧!让我进去吧!也可以,因内容大致不差。但着眼于形式,我的发现在彼时彼景中,石猴只会用这种简短有力的句子表达它进洞的果感和急切。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文体。再如《猴王出世》另一段语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踩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如果只停留在课文内容上,那么这个句子完全改写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吃的是草木,饮的是涧泉,采集山花寻觅树果;与狼虫结伴同行,与虎豹成群结队,獐鹿是它的亲友;晚上住在石崖之下,早晨游走在山洞之中”。这样改写表面看没有什么变化,但原文中简洁的短句富有节奏的韵律,独具匠心的语言形式与石猴活泼跳跃,顽皮可爱,机灵敏捷的形象特点高度融合,与改写过拖沓的长句比,对体现石猴活泼、跳跃、顽皮可爱、机灵敏捷的形象特点效果相差十万八千里。语言形式让学生从语文角度真切感受到猴王的机灵敏捷,自信勇敢。

语文课必须从“言语形式”入手,也就是把着力点放在“怎么写”上,因为歌德说:“内容人人看的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宗白华说:“文学是如何经过艺术家的匠心而完成,接着如何以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是‘常人’所注意,也不是常人所了解的。”朱光潜说:“表达总是独一无二的,一种思想只能用一种方式精确表达出来,在思想和方式之间需要寻找的桥梁、途径、载体,那就是语言形式,那就是话语形式,那就是语言意图。”王国维:“我们要关注那个人心中有各个笔下无的秘妙——文本秘妙”

阅读课上从文本“言语形式”上去关照是最新最难的视角,细度文本的过程实际是,还原了作者打副高的过程。

文本“内容”分三层:表、中、深。表层是文字传递的信息及文本讲什么,一看即懂;中层就算是:内涵,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是“内容”,深层是埋得最深的,是语言形式,这才是秘密。

怎样才能更好地关注语文形式?

只讲内容不讲形式或讲的极少,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的弊端。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一定的言语形式,一定的言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言语内容生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语文教学必须以言语形式为刚开展教学活动,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可设计这样的过程:读课文不仅要读懂“写什么”很要思考作者“怎么写”的,因为“写什么”人人看的见,“怎么写”对于大多说人却是个秘密。教师抓住“那猴在山中。。”一段,引导学生表达特色,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体会到三字短句跳跃的节奏,四字短句的整齐排列。以及如对联一般的整齐对仗,并通过朗读指导反复体味语言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关注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本体回归。题解言语形式才能深刻理解言语内容,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抓住了言语形式这个语文教学的“纲”就有可能将语感教学语言知识教学和思想感情教育融于一炉。教师应抓住文中描写“石猴成为猴王”的文字巧妙设计艺术化朗读,引导学生品位语言节奏和韵律,感悟表达精妙。走向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说白了就是两件事。第一,“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第二“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利用。

1、以语言表达为取向的文本体现

《猴王出世》一课,从教学时间的比例看全课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梳理故事情节和重要内容,四分之三的时间则用来品读、咀嚼、领悟、积累课文语言和表达、范示。那么作者是用这样的语言把猴王活泼,跳跃的石猴形象表现出来呢?用非常跳跃、短促、有节奏的语言表达。像这样描写石猴的语言短促重复文中还有几处,你读读多感受感受。这些教学语言是 教师的“语文意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自觉体现,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怎么写”是话语形式 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写”是话语意识问题,话语形式涉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语法结构(即语感),话语意图涉及言语动机交际目的、语言环境、文体特征、话语风格。

2、以人物形象为取向的文体关

语文课防止上成“情节分析课”《猴王出世》一课贯穿始终的不是情节分析而是对猴王人物形象的感悟、解读。从“了解大意、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到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最后落脚在总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中。

3、对症下药

以唤醒意会为取向的主体关,常态的课堂,往往将教材内容、课文内容当做教学内容,以为读懂、读深、读透了文本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内容,殊不知这个任那个务往往是替人做嫁衣。其实语文教学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

第五篇:油画的内容与形式

油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油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因此油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油画技巧的掌握,而且还要加强学 生对油画形式内容的表现和精神内容的传达。油画教学不能简单重复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作画方法

油画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实物或对景写生等方法,让学生捕捉事物的特征,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这种直观性的教学方法会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同时学生受其特殊的心 理,生理特点的局限,对周围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的注意力,对那些需要进行描绘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掌握不住,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用油画颜料表现出来。

首先考虑构图完整,饱满。对象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把握层面的层次关系和疏密关系。还要注意画面的色调问题,不能一味地强调色调而忽略了物体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以及它们的相互 关系,当然,色彩的整体性也是需要注意的。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如果没有对事物的观察,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这就 要求学生在作画时,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关系。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要单纯去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难免单调。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力求用笔、用色准确,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表现时可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处理,有的地方可表现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笔带过,画面中次要的物体简单地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到处都刻画得很仔细,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没有层次和空间感的现象,也容易破坏画面的整体效果。

三、在材料和技法上。不断鼓励学生创新表现。并且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油画创作的思维表达最终要通过油画所需的特殊材料和特殊技法来表现。在沟通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艺术成就的获得除了历史与个人才华以外,都是与材料技法精益求精密切相关的。油画的材料是其物质性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许多伟大作品的产生都是与材料的绘画技巧的革新有关。油画以各种颜料、材 料为媒介融于作品创作之中。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系统地介绍油画材料和技法的应用知识,尤其是注重材料和技法的传统型应用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材料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能以最有表现力、最合适的材料和技法来表现作品内容。艺术表现要在一定的艺术构思之上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艺术的表现形 式.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斯菲尔德将之概括为五种类型:写实、象征、形式技巧、主观表现、主体构成等。在与学生沟通、合作中,要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的不同追求.可以在写实与非写实的艺术语言之间。在西方现代理论实践与传统民间美术之间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使学生避免急于求成.抄袭取巧的创作倾向,使学生对风格形式的探索既执著严谨,又呈现多样化的风貌。

二油画创新式教学方案设计

笔者主要考虑理工科院校艺术教学学生背景不同、课时有限的特点,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油画教学几种创新式教学方案,以在更有效利用课上时间,做出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教学尝试,寓教于乐,在学生掌握油画基础知识,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也会正确树立油画艺术观念,完善人格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两种具体的教学模式:

1模拟型教学模式

模拟型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适当选取一定的课时,使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考察学生对所述内容理解与发挥。一般由于时间和内容的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切身参与其中,为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提出兼顾全面的模拟型教学模式:在进行模拟型教学前二到三周布置教学安排,可以发放一些参考材料或指出一些参考文献,使学生分成数组,分别有不同的讲 述内容;学生然后围绕小组的“教学任务”搜集、整理材料,集思广益,形成文稿;再分别由各小组推举陈述人完成任务,陈述期间,其他同学做好记录,指出优点与不足,最后完成教学内容,讨论各组的“教学方法”,给未参加陈述同学发言机会。通过该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对课程理解更全面、透彻,又有表述能力、集体荣誉感培养,增强学习动力,真正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也为教师安排下一步教学计划和方式提供参考,了解学生所需、及时从教学中丰富教学、创新教学。

2讨论型教学模式

讨论型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个性思维与老师的教学内容完全展示的集中体现,通过学生从各种接触信息及第二课堂的成果与感受,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在课上就某些作品或问题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互动、思维互动中培养兴趣及绘画意识,激发创作灵感,真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积极的思维,提高课上教学效率。同时在讨论中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现,比如对所述材料的背景分析能力、相应材料的搜集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对问题洞察及深层思维能力等。比如在临摹观赏课上,对一幅作品从色彩、意境、内涵等方面进行讨论,适当配以音乐辅助,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心无杂念而又集中注意力地进人欣赏状态。讨论中产生问题、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火花、讨论中展现油画作品魅力。所以可以说,该教学模式对提供教学创新、作品创新的思维契机以很大帮助。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信息反馈

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细致考虑后,形成更为详细的教学内容及处理临时变化的教案,在2004—2005第一学期油画风景教学中予以实践。通过实践表明,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绘画意识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得到了应有的训练。其中,在一位同学作业中写到:模拟型教学给了我们自己发挥的空间,让我们在学习基础内容的同时,也锻炼了各方面能力;另外期末考试成绩也作为教学成绩 的侧面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教学模式的效果,右 下图为油画风景学生成绩直方图,反映出该成绩近似服从 正态分布。四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模拟型教学模式和讨论型教学模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油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油画艺术正确观念,材料搜集整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了解学生所需,寓教于乐提供帮助,真正做到在油画艺术殿堂中使教师与学生达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早日让思维碰撞的火花结出硕果。

。我们汰为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一切绘画知识.包拈在校 期问搞的艺术创作.都是学习绘画艺术巾的一项基本“语 言”内容,而油画基础教学中的第一项“语言”应首推素描 训练。

一、油画基础训练中的素描课

在油画基础教学中素描训练应当是大量的艰苦的,它是学习油|I!|j艺术入门的第一步,是先导。素描的训练等于美感的训练。智能的训练,技能的训练,对油画家形成艺术观、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也起着重要作用。马蒂斯说:“如果索描与理性相联系,而色彩与感忡相联系.那就应当先IfIli素描,以求发展理性,并且能够循着理性的道路引导色彩。”徐悲鸿认为:“素描、色彩要完善结合,如果不能,则首先是抓素描造型,色彩不突出,应先解扶素描,以索描带动色彩。”可蹦讲素描是油画教学和其他绘画教学的第一矗现方法,油画作品的形成首先是从素描形式开始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当然解决素描的办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相互交流,穿插,取长补短.我们认为在油画教学中的素描训练应当有它的规律性。

1.结构素描教学。

结构,即不变的因素,“结构为基础的造型才能抓住索描的关键.而光线与明暗则是可变的.带有相对的偶然性。结构有两种:(1)解剖结枸;(2)几扣胆占构。这个期间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皇占构的认识来加强形体感的塑造。另外.学生对物体“横断衙”的理解和认识是非常重要的.画“横断面”是对表现形体的又一深层理解.这个阶段解剖教学耍跟上。2.默写素描教学。

学习素描的基本要求应是:理解~表现一记忆,在结构索描的学习基础之上,应增加默写素描训练。具体方法是:在画完一幅习作之后,要求学生再背着画一幅默写作业,然后同写生的那一张作业进行对比,这样做能够克服那种只重表现盲目实践,离开模特就画不了画的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们的一种活的造型熊力。为了实现活学基本功的能力,安排的作业程序是:长短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写生与默写结合。通过宴践证明,默写的作业要比写生更加理解,表现手法主动.刨作意识强.艺术“个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现。3.创作素描训练。这种索描的训练,首先体现于课堂上轻松的学习气氛.教师首先将授课意图讲清,要求学生把所要表现的对象看清,然后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把见到的对象表 现出来。在习作过程中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手法可以不同.物体及对象的组合自由,整个作业过程不要单提“准”字来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强调理解,目的明确,画起来轻松,以“我”为主,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去体验教师的具体教学要求。在这段教学中应安排开设黑白构成课.使学生对黑白灰在画面上有意识的设置基本关系奠定基础。4.全因素素描训练。

这是建立在前三种索描训练基础之上的索描综合性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幅习作中体现出物体的结构、型体、量感,质感、色调、空间感、艺术感。全因索素描属于长期作业(数量不必过多).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索描上的综合性能力。

二、油画技法、工具,材料使用教学 索描教学为进入油画的学习打开丁一崩门,而掌握油画的工具、材料及油画技法的运用也是十分必墨的.这是就技术而言。过去在油画教学巾.学生大部分是通过上专业课期间临时向老师学习一点他j}j材料、工具和技能的方法.没有专门设油画技法、工具、材料使用课程,这是完整学习油画过程中的欠缺。拽们认为此课必开.掌握油画工具及材料、技法的运用是为完成油画作品必备的能力.一幅好油画作品的形成.际r深厚的油画艺术造诣外.还应学会掌握如何制做画市lH及媒介的配方,新媒介新技术的使用无疑给画家H更大的创作自由和进行选择 的余地。油画是外米画种.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油画大师ff]都对油画的材料、技法、工具有潜心的研究.当代的画家们更注重此项问题的探索,这一打J的确是为产生优秀的油画艺术品增添了光彩。目前在我们的}||j画教学中应当注重这项课程的开设,它是油画教学中~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油画色彩基础的训练

有人讲色彩感觉是天生的,不必教。我们觉得这种观点未免太绝对了。我们承认天赋,但感觉上的误区也同时存在,人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各自不同。当我们把一笔颜色摆到画布上时,这笔颜色就必然涉丑到:色相、纯度、明度、面积、形状、位置,与周围色彩的关系、视觉的感受力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原始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通过专业的学习,用理论来充实、指导和协调这种感觉,使它循着一条正确的途径向前发展。另外,在油画基础色彩训练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观察心理和对画面色彩驾驭的能力,在教学中可分为这样几种训练方法:

1.寻找色弗感的训练。

由于学生刚从寮描(黑白灰)学习中走向色彩的学习,不免画面出现单一的倾向.这时应引导学生对物体固有色的认识,并在固有色的基础上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杜到物体的环境色.并且要求学生将环境色进行“强化”表现,这是使学生由“黑白灰”对比法向“冷暖”对比法转换的最好方式,这时应多采用油画静物教学.同时要开设色彩构成课,使学生对色彩如何在画面上摆布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压缩使用颜色数量的训练。

国画教学中有“惜墨如金”之说,而在一些油画大师的调色板上.总是能够保持一个相当猿窄的颜色范围,他们以种类最少的颜色创造出了最q:富的色彩效果,他们着眼于色彩内在的性格和潜力.槊巾最有效的色彩力量表达情感。舍弃与此无益的蒯色。因此,教师应当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调色板上的颜色数量适当的控制,培养学生用较少的颜色找到和调配出色彩的微妙变化,这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色彩的教学方法。3.设计邑彩的训练。塞尚曾说:“画而——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戈系的和谐。“在以上两种色彩练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牛从色彩的写生中跳出来.把所要描绘的物体及色彩在画而上重新组合.有意识的进行夸张和减弱.达到一种新的和偕和统一.这样做能够锻炼学生主动认识色彩和表础包彩的能力,也是鼎能发挥色彩“个性”的方式。这个阶段教师最好让学生主动认识色彩和表现色彩.让学生放开去想.去实践.教师只提建设性意见,更多的留给学生自己去做。_

_4.写实色彩的训练。这种色彩训练是将前三种训练方式综合在一起的所谓“全因索色彩”教学,是对前段教学的巩固,应当重视画面上的形、色、体、情全方位的训l练.过是油画教学中的长期作业。

五、油画创作课及环艺课的结合训练 学习绘画基础是为艺术创作服务的.基础教学一旦同创作教学相分离,那将失掉了学习艺术的意义,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分就在于此。学生的创作不能仅靠几堂创作课去解决削题.更多的注重是培养学生们的创作意识,(其实创作意识一开始就被容纳在每段教学中丁)。我们认为院校中学生所搞的创作应届于学习创作草本规律的范畴,在要求上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应与成熟艺术家的创作有所区分,更主要的是在能力的培养上,但不否认在学生时期有好的油画创作出现。油画艺术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就同环境有关.我们觉得油画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应掌握油画作品如何与周围环境结合的技巧,如果掌握丁这一点就更有利于油画艺术在社会上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因此,给油画专业学生开设环 艺课大有益处。社会在进步.艺术也必然发展,公众对艺术的欣赏以及对油面作品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多,油画专业的学生通过环艺课程的学习后,会更主动的在未来社会空间中去寻求油嘶艺术的发展空间。以上是在油画教学中所想到的几十数学环节。社会在前进,一切事物都在发展。油画艺术需要不断的探索,油画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可笔者总有一个难以改变的念头:艺术总要有一些永恒的东西,因为在这里谈的基础.笔者认为基础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它是不变的。基础就应 当“扎实”,而“扎实”就要比“轻浮”好.但“扎实”不能学“死”,“轻浮”也决不能代表“前卫”,到任何时候概念不能混淆。虽然谈了油画基础教学的几个环节,但井下是经过这几个教学环节就能成为油画家了,这还要有驾驳艺术 “语言”的综台能力,艺术素质的全面培养以致阅力、文化底蕴、凡生经历等等。

言语内容与形式的同构共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