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22-790315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0 00:38: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国培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深入了解“国培计划”的实施状况,总结“国培计划”的成就和经验,发现培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培计划”的对策建议,我校按《户县教育局关于对2014年 我县“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进行调研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对我校“国培计划”活动进行了调研。主要采取了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的形式。从“国培计划”启动以来,我校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创新,狠抓质量,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

调研中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力度不够,造成部分教师对“国培”缺乏了解。二是需求调研不足,导致学习内容不能有效适应教师需求。三是部分培训机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知识性、讲授式课程较多,一线优秀教师课例及点评等实践性课程较少。四是有些培训机构远程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影响学员学习效果。五是部分教师对国培缺乏正确理解,培训只是为了积累继教学分,学习力度不够,培训成为形式。六是置换脱产研修未考虑到学校实际,我校师资本就紧张,顶岗教师难以正常到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善政策,进一步推动“国培计划”实施,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培计划”宣传工作,使广大教师乃至公

众了解、支持并推动“国培计划”。二是着力加强培训的前期需求调研,使培训内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加强对各学校有需求学科的调研,切实保证有需求教师参训。四是进一步丰富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实效性。五是大力加强远程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提高培训效益。六是加强对置换脱产研修的科学管理与调研,切实保证各校的正常教学工作。

户县渭兴初级中学

2014.3.31

“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户县渭兴初级中学

2014.3.31

第二篇:国培计划调研表

附件1

2014年陕西省“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信息表

单位:人

填报单位(公章)主管领导(签字):填报人:联系电话:

附件2

2014年陕西省“幼师国培”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信息表

单位:人

填报单位(公章)主管领导(签字):填报人:联系电话:

附件3

2014年陕西省“国培计划”培训项目意见建议表

第三篇:国培教师调研报告

“国培计划(2013)”——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洛阳师范学院小学数学培训项目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洛阳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河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子项目——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了解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骨干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构建较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切实保障培训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完成“国培计划”的任务,洛阳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对洛阳市新安县、伊川县、济源市等5个项目县的120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分教师、培训者和管理者三类不同调研对象(教师指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者指教研员,管理者指小学校长、教育局分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进行了2013“国培计划”培训需求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回收率达96.7%。

一、基本情况

问卷对2013?国培计划?的培训意愿、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包括培训课程的开设、培训专家的确定、授课类型的选择、成绩考核、专业成长等)以及对?国培计划?实施的建议和期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调查地区的培训需求及相关问题,从而对我院2013年?国培计划?项目的整体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二、主要发现

通过本次需求调查,综合问卷分析及意见反馈的结果,我们对被调查地区骨干教师的培训意愿、培训目的、培训形式及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等有了较为全面深入了解,对2013“国陪计划”培训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培训意愿强烈

骨干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当今“终身学习”理念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参与培训无疑是专业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所有参与调查的老师都有参与培训的需求,其中培训意愿非常强烈或强烈的占到82.9%。在关于?参加‘国培计划’你最想听的内容是什么?的调查中,有48.7%的老师选择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以下是学科专业新知识(40.2%),教师专业成长(22.2%),学科教育新理论(21.4%),教学评价(19.7%),课程标准再解读(18.8%),基于教学问题的教育研究(14.5%),各地小升初命题动向及规律分析(13.7%)。这一结果表明,教学设计与实施仍是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最需要的知识,而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新理论、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农村教师最渴望得到提高的知识能力。而13.7%的老师选择小升初命题动向及规律分析这一内容表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小学教学中依然很强。

(二)培训形式多样

培训形式是培训项目实施的平台和基础,好的培训形式不但能调动培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极大激发培训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创

新型学习、参与式学习热情高涨。课例观摩、案例教学和参与式培训,是农村教师最喜欢的培训形式,有46.2%的老师认为跟班观摩有效课堂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此外教学案例分析(38.5%),同行经验分享交流、同课异构展示(26.5%),专家讲座、报告(21.4%),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21.4%),基于教学问题的研讨互动、交流对话(17.9%)等也是大家期待的培训方式。

培训专家在培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调查结果看有85.5%的培训学员希望一线教师型的培训专家参与培训,其次是有经验的教研员(41.9%),课改专家(40.2%),教育科研专家(27.4%),高校教师型的培训专家(22.2%)。培训过程中,一些培训专家忽视学员的感受搞单向灌输或纯理论说教,会极大影响培训效果,这也是高校教师型培训专家不太受农村一线教师欢迎的主要原因。在对?国培计划?的建议和期望中,基层培训人员也多次提出,?培训内容再贴近农村实际一些,理论知识再少一些,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再多一些?。

(三)专业化成长要求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在对?作为骨干教师,要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您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的调查结果中,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交流;用于加快专业知识成长的时间不够,没空学习教学 理论;教材跨度大、教材变化快;教学观念难以转变;阅读视野狭窄、语言匮乏、继续学习机会少等都是被调查教师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如何在培训项目的实施中满足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不断需求是培训方案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三、思考与建议

决定培训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课程、师资、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就要在课程、师资、模式上下工夫:培训课程安排应以问题为中心,进一步贴近农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理论知识不要过多、过深,把课程重点放在技能提升、实践指导上来,以解决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核心;培训模式设置应尽量多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观摩、互动参与式、教学汇报课、专家现场点评、经验分享、分组交流等农村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尽可能安排一线优秀教师对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方面培训,另外让同行多进行交流分享;培训师资的选聘,国家有硬性要求,?省域外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一线优秀教师不少于40%?,根据调查结果,今后培训中还可进一步增加师资团队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的比例,给农村教师创造更多向教学专家、名师学习的机会。篇二:“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国培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深入了解“国培计划”的实施状况,总结“国培计划”的成就和经验,发现培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国培计划”的对策建议,我校按《户县教育局关于对2014年 我县“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进行调研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对我校“国培计划”活动进行了调研。主要采取了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的形式。从“国培计划”启动以来,我校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创新,狠抓质量,圆满完成了“国培计划”培训任务。

调研中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力度不够,造成部分教师对“国培”缺乏了解。二是需求调研不足,导致学习内容不能有效适应教师需求。三是部分培训机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知识性、讲授式课程较多,一线优秀教师课例及点评等实践性课程较少。四是有些培训机构远程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影响学员学习效果。五是部分教师对国培缺乏正确理解,培训只是为了积累继教学分,学习力度不够,培训成为形式。六是置换脱产研修未考虑到学校实际,我校师资本就紧张,顶岗教师难以正常到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完善政策,进一步推动“国培计划”实施,特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培计划”宣传工作,使广大教师乃至公 众了解、支持并推动“国培计划”。二是着力加强培训的前期需求调研,使培训内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加强对各学校有需求学科的调研,切实保证有需求教师参训。四是进一步丰富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实效性。五是大力加强远程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提高培训效益。六是加强对置换脱产研修的科学管理与调研,切实保证各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户县渭兴初级中学

2014.3.31 “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户县渭兴初级中学

2014.3.31篇三:2011国培 跟岗研修调研报告

关于贵阳市乌当区乌当实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调研报告

——兴仁县大山小学周玉龙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情感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心中永远的痛。要怎样才能把握好作文教学?就像王宗海先生说的“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知问了多少回,但是越问越是追寻,越问越迷惑。当我们的连连摇头代替了一个个疑问时,我们是否就会抛下一句话:‘作文,唉,那得靠天分啊!’。这就是逃避思考的无奈了!”

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的现象。为了了解比较城乡之间学生写作能力的差距,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我山区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借此国培机会,我对贵阳市乌当区乌当实验小学全校五年级学生作文能力及老师作文教学进行了调研抽测。

小学生作文老师在教什么?学生在写什么?他们在怕什么?走近小学生的作文课堂,我们才会发现得更多!

一、教师的1、小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调研表明,作文水平的差距很大。这种差距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成绩好的学生有95分以上,可以写七八百字,而且选材新颖,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成绩差的只有二三十分,不到一百个字,错别字、语病很多。好的班级与差的班级,好的学校与差的学校也很不平衡。

以往的作文批改采用的是凭印象打分的方法,作文分数的差距不是很大,不能很好地区分作文的优劣。本次批改采用了分项记分的方法,避免了教师的主观性、随意性,使作文的成绩更加客观、合理,也使班级与班级,学校与学校的差距显现出来。本次调研中,平均分最高的学校是92.9,最低的只有63.5,相差整整29.4分!合格率最高的是100%,最低的只有60.5%。差距就更明显了。

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农村镇小与农村完小也很不平衡。就是同一类型的学校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说明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比语文知识的差距根据明显。这是本次调研的第一结论。

2、小学生作文内容十分贫乏

本次调研的作文题目是给同辈写一封信,谈谈一次兴趣活动的事。按理说这个内容是很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应该有内容好写。可是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最大的问题还是许多学生没内容好写。原因很简单,说明我们许多学校的兴趣活动很不正常,学生的活动很少,学生的课余生活枯燥乏味。有个班级51名学生,有34名是写老鹰捉小鸡的!他们没其他内容好写。有的学校可能连这种最简单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开展,学生没东西好写,离题的作文很多。这是本次调研最出乎我们意料的结论。

3、小学生作文技能普遍较差

一般认为小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内容的问题,小学里写作技能的要求很低,应该不存在明显的问题。可是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小学生的写作技能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次调研分习作内容、习作技能、书信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和整体评价五个项目批改和记分。从各项的得分率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失分最多的是习作技能这项。该项的平均得分率只有61%,最低的学校只有33%!学生对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也做不到。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杂乱,语病很多。这是本次调研的第三个结论。

4、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从调研的学生作文来看,不少学生作文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或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假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些作文虽然写的是真实的事,可是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和抒发。许多作文选材陈旧,叙述老套,缺乏创新。

5、小学生作文基本要求没过关

本次调研,为了考查学生对写作基本要求的掌握情况,特意对书信格式和错别字、标点符号作了明确的要求。信和信封的格式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应用文知识,可是从统计结果来看,有的学校该项的得分率只有63%。另外,我们在调研中也对学生作文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作了专项的统计分析,结果很令人吃惊,有些学校该项的得分率只有58%,这个结果的意思是说,该校学生在作文中每人平均有10左右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或什么标点也没有的作文不在少数。篇四:学校对教师培训的调研报告

学校对教师培训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为切实做好2014年教师培训工作,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一线教师实际工作需求,对本校教师进行了调研。力图通过调研,掌握教师培训的基本现状、出现的问题,确定今后培训的主攻方向及采取的模式,全面规划,积极运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工作向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

二、调查的对象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学校全体教师

(二)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谈话访问

(三)调查过程:

第一,调查问卷的方式。2014年11月17日,我们对本校26名教师进行了该次调研,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培训的现状,也为今后教师培训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第二,谈话访问。采用谈话方式,与学校一线教师进行了有关祁县教师培训的现状及今后对策的调查座谈,获取了教师培训的第一手材料。

第三,数据统计。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在客观、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

这次调研主要是想掌握目前教师培训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培训的主攻方向及采取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果分析如下:

(一)培训需求方面:

教师认为目前最需要获得的培训是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巧;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再次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成长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训,初中的需求度要高于小学的。而从培训急需的专题看,80%的中小学教师,7最希望获得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二)培训方式方面:

培训的方式,影响着培训的效果。最受学校教师欢迎的培训活动方式是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其次是同行经验介绍和专题教研活动。(三)学校对教师培训方面情况:

我校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尤其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很重视,小学段更为重视教师的培训。

四、对教师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落实培训效果,重视校本培训研究。结合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1.丰富培训内容,加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不断拓展培训领域,丰富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师对于所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巧,以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迫切愿望,精心设计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培训内容,大力提升教师知识理论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紧紧抓住教师当前需要的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主题培训、课堂设计与管理主题培训、班级管理能力主题培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培训;坚持把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问题,充实教师培训的内容,促进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创新培训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喜欢的以课堂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点评、名师讲学、送教上门、到校挂职等培训模式,来达到拓宽和加深专业及相关知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授课视频,到学校实地考察学习,开放课堂教学教育论坛,让教师参与研讨,以此来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组织好各级各类培训,落实培训后的二级培训。

学校要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市培、省培、国培培训班的培训学习,提高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素质。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提出要求,培训结束后要撰写培训体会,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二级培训,让培训活动发挥最大的效应。

总之,教师培训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要以这次调研为契机,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强化创新意识,切实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水平。2014年11月18日篇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也不断地发生着延伸和转换,当前教师新的角色主要为“新型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通过教师教育改革来帮助、促进和完善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国家主要通过继续教育来帮助和促使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初中教师处于教育改革的前沿,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群体之一,因而初中教师培训是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整个教师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教师工作会召开之后,在东城区教育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的同时,我校也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教师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召开了全体教师工作会议学习教师工作指导性文件,并进一步完善了教师教育的考核机制。2.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我校开展有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我校领导班子在原来师德考评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3.完善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根据全省规划构建起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研修的差异化培训、一体化管理的培训机制,我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积极而又严格地按照要求遴选各级培训学员并对参训学员进行教育管理,积极组织参与并有效实施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大英语、音乐、美术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另外在促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推动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建设方面我校也做出了大胆尝试和不断努力:积极与许昌学院合合作,承接并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白玉、海平、罗晓存、李永生、孙建设、刘秋香菅艳君等对学院即将踏上教师舞台的实习生进行传、帮、带;支持学校教师李晓华担当许昌学院英语学院的校外指导教师,支持学校教师李晓华参与许昌学院所承担的小学英语国培项目的培训工作等等;并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我校教师发展的方真政策。然而在校本研修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校无论在校本研修人员、时间方面,还是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上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也我们要努力突破的一个难题。5.努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体系

尽管教育局在我校努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体系方面也做出了不断努力,然而教师的“老龄化”是我校当前面临的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这也意味着我校就更需要支持鼓励教师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营造有利于名师成长发展环境的情况,支持“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

第四篇:国培计划中期报告

“国培计划”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内在动力开发研究》中期报告

安徽省阜南县田集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王治山

一、课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仍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

问题一: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向心性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无法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一些没有思维容量,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对于一些问题学生需要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但教师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学生的探究以没有结果就结束,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问题四: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问题五: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问题六: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介入学生的合作探究,当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不能驾驭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

通过新课程实验的探索,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而应该主要体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师生双边教学的实际效果。然而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却发现在教改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学策略不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无效和低效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合作参与度不高、合作内容缺乏整合、学生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碍于诸多复杂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内在动力开发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呈现了以下一些分类特点: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students teams-achievement pision,简称STAD)在STAD中,学生被分成4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教学程序是先由

教师授课,然后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允许他们再互相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学生们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也叫提高分计分制)。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2、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 games tourmament,简称TGT)] TGT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所创设的合作学习方法中最早的一种。它也运用与STAD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学生们在3人组成的“竞赛桌”旁进行竞赛,竞争对手是过去的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bumping)的程序,它依据每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竞赛桌的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调整,使之趋于公平。每个竞赛桌的优胜者都为其所在小组赢得相同分数,而不管他是在哪一桌。这就意味着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同其他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进行竞争)和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同其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进行竞争)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与STAD相同,成绩优异的小组获得认可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3、切块拼接法(Jigsaw)切块拼接法,又译“皆可熟”等,是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而成的。在这一方法中,首先将学生安排在由6

人构成的小组中,学习事先就已经分割成片断的学习材料。如一篇传记可以分为早期生活、主要成就、主要挫折、晚年生活和对历史的影响等几个部分。然后,各个小组中学习相同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expert group),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要学习的那部分内容,直至掌握。接着这些学生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其组员学习那部分内容。因为除了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外,学生们要想掌握其他的内容,唯一的途径就是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讲解,因而他们具有彼此支持的动机并表现出对彼此作业的兴趣。

4、共学式(Learning together简称LT)共学模式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的约翰逊兄弟等人研究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它要求学生在4-5人异质小组中学习指定的作业单(assignment sheets)。小组共交一份作业单,依小组的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共同学习前的小组组建活动和对小组内部组员活动情况的定期讨论。

课题组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相关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认为国外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如何开展合作学习上;国内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开展这项研究课题的单位或个人以小组学习分组方法为主或开展小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到教学层面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没有。

(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我们认为,在此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内在动力开发研究与实践,其推广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1.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朝着更

有序、更高效、更具目标性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2.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学校教学质量、整体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各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提升教师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展示平台。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socialinterdependence theory)源于20世纪初的格式塔心理学。做为创始人之一的考夫卡(K.Kafka)认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之间的互赖有其差异性。约翰逊兄弟将这一理论进行统整与拓展,形成了社会互赖理论。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a、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b、互助,力求使小组成功;c、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2)、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choice theory)的创立者哥拉斯,他相信,学校的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建设性的关

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依照这一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他“不愿意学”(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3)、接触理论 接触理论(contact theory)着眼于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提倡不同种族、民族、性别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与交流,由此达成群体关系的和谐。接触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尔波特(P.Allport)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他还强调,单纯机械的接触,尚不能形成促进性学习,增进学习效果,只有发展成为合作性的关系,才能形成有效学习。就接触理论而言,它不但适用于不同的种族,也适用于不同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或能力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彼此虽各有侧重,但并不相互矛盾。

(4)、精制理论 精制理论(elaboration theory)不同于发展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制。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

(5)、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代表人物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

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相统一。

(6)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通过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内在动力开发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调查、实践、研究,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3)、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其他教师提供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式。

(4)、通过调查、研究,促进全体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提升,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3.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兴趣的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力的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方式的建立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评价机制的构建,提出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一些基本策略,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四、课题的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是指实现学习所要追求的既定目标的内在推动力;要把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建立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内在动力开发,就是指教师采用激励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体地说,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进程把小组合作学习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问题。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基本的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快乐的学习,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丰富学校内涵与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及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的开展,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把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向纵深发展。(1)探索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2)构建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利用评价的策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2.研究内容(子课题):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内在动力开发的研究,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形成合理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策略。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内在动力开发的研究,建构积极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多种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比较,不断更新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发展。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让教学评价机制更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学生的能力评价的策略。

3.研究重点:

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兴趣、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评价促进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理论思辩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层进式推进,使其不断向更深层次推广,更具生命活力。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1.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课题研究职责

(1)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中心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组织协调本校教务、学科教研组、中心校备课组等各方面力量,成立以王治山为组长的课题组,并下设子课题组,具体实施本课题工作,确定课题的目标、策略、步骤以及方式方法;制定课题的实施计划,使本课题研究有序、有效。

(2)校长负责,身体力行。

确定中心学校业务校长曾庆良是课题研究的第一责任人,是课题研究的身体力行者。校长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的计划,引领教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立课题进行研究。校长积极参加研讨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建立机制,有效激励。

课题组适时建立了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对课题研究成绩优秀者和教科研成果丰硕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与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研究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组把教研组、中心校备课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加强教研组、中心校备课组建设,务实开展各子课题研究情况的考评、考核工作。

2.注重理论学习,提升研究队伍素质

加强课题研究人员的学习与培训,是本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课题组采用理论培训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专家讲学与教师沙龙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相结

合等办法,学校立足校本,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中式校本学习,促进课题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及时将所学、所感、所思、所悟记录下来,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一个活动拉开了我校全面参与课题研究的序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0年5月)。全面实施计划。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科研工作及课题实施,我们二三月份举行了相关的课题讲座两次(课题研讨会、案例交流研讨会)。分期进行子课题研究,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相关教育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校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现状;定期、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讨活动;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中期汇报等阶段性成果汇报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课题的进展。

1.加强常规管理。组成调研小组,对小组合作学习兴趣、合作学习中问题、重点教师进行调研,并且每周开展一次,从而大大推进了优秀经验的推广。

2.规范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实施涉及许多环节,其中,备课是前提,上课是核心,评价是保证。学校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评价。

(1)加强教学准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等方

面的准备。

(2)优化课堂教学。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严把课堂教学关,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作为重点。(3)改革教学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制度,这一制度要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性。

3.打造有效课堂。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新课程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动力的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改研究活动。

4.开展校本研究。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研究,通过形式多样、扎实高效的校本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成果推广(2011年6月—2011年7月)。组织课题组、子课题组成员整理有关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形成研究与实施成果专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提炼、推广课题研究成果,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按照课题实施计划有序推进,现即将进入课题结题阶段。自从立项以来,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的工作实绩和研究成果。

(一)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及课堂教学能力得到较快提升。

1、促进了教师课题教学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使得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创造精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全镇教师边学习理论,边研讨、探究,边进行课堂实践、教改,还积极撰写、力求发表课题研究论文。

2、在校本研究中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我们主要在课题研究中开展学习活动,做好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是课堂,因而教师要人人都能成为科研的主体,每一个课堂都能成为研究的基地,使课堂教学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本学期课题组的活动体现了系列化,科研组成员,上研究课同组必听课,听课之后评课,每一节展示课必须是集体备课教案的展现;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使小组合作学习内在动力开发研究工作得到有的放矢,逐步改进,全面提高。

(二)适合学生特点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初现端倪。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教改实践,使我们在备课方面形成了以下策略定:

1.设法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这是内在动力体现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他们才能身体力行的去学习,去

参与合作学习,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故事,引入合作学习。

2、教师正确处理好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包括教辅资料)进行选择、演绎、组织和排序等方式的“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新鲜感,才有参与合作的热情,现在学生自学能力强,看看书就会了,在合作学习时热情就不会高,效果就不好。

3.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小组合作学习切入点,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合作学习的。

4.严把评课关,突出“生成”二字。听评课时,所有教师都要注意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合作学习不一样的结果,不同的回答,不同的解答方法,不同的理解,这是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应该作为今后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第二,教学实施环节,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面上兼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及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策略。

教学实施环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

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了面上兼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及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相结合的策略。所谓的面上兼顾与个别辅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个别优等生与后进生,满足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的学习需要。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教学是教学生不会、不懂的地方,而不是教参上的重难点。及时反馈,特别是后进生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去调整教学进度,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改进学生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教学要求,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教学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的一个重点。

为此,我们提炼并实行了以下方案:

1.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合作学习才会有动力;由只重视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这样合作学习才会有出路;在课堂教学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个

性上来,这样学困生才会乐于学习;在评价方法上,由“个人评价”转变到“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的在自己的合作学习组互相学习,尖子生给当学困生小老师,促进尖子生的全面进步,学困生的全面提高,不给自己小组“丢脸”的学风。

2.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以学生的全体学生进步为前提的,因此,要引导教师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指导学生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研究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合作实践能力的过程。

第三,教学评价,形成了多元评价的策略。

为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时,提倡小组互查作业,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优等生一定会指导他组的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有合作学习的一组来点另一组的同学回答问题,这样为了本组荣誉,每个组都会把自己最薄弱的学生首先指导、教会,对于学困生的课堂评价,教师“适当”降低要求,采用鼓励性语言,使学困生有成就感,荣誉感,经常这样做,就能照顾到全班学生的不同状况,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采用这个办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没有一个掉队的,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作用之一。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的课堂方式变了,学生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认知内驱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课

堂活了,受束缚、受限制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多了,负担轻了,兴趣浓了,最终带来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大幅攀升。

九、课题研究的问题与讨论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目标虽已顺利达成,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课堂,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体现,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创新的意识更强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也更丰富了。由于教师难以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教学时间把握也不易,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有时一个问题,一节两节课都完不成,教学时间无法保障。

2、本课题的时间较短,任务重,一些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实验几个月来,看到了学生一张张自信的面孔,一声声睿智的发言,也看到孩子们学习后的满足,我们也体会研究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巩固成果,正视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10月

2、《合作学习》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367636.htm

3、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4、本书编委会:《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第五篇:国培计划培训报告

国培计划培训报告

国培研修,忙碌而充实,震撼而深刻。这些活动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震撼。让我饱尝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

从培训的的老师来看,既有政治专业方面的专家、教研员、研究员,全国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成员,也有教学实战经验丰富的名家来自一线的教研员、教师,从教学实战技巧到理论提升,从新课程理念启蒙到学员专业化成长,无不包容其中。

从培训的内容来看,既有对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技能技巧培训,也有对初中思品课理论知识的夯实,还有对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化成长等,这些内容丰富,既有实战的技能、又有理论的高度,还有人文的熏陶。

从培训的效果看,我荣幸享受了这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尽管还未达到和专家们进行精神对话的高度,但和他们一起的精神之旅已让我收获启蒙、收获信心、收获教育理想。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动力。我们政治教师,任重道远。新课程的价值诉求就是以人为本。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小赢凭智,大胜靠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无法决定学生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厚度。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还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学生是人,是主动发展的人,更是不成熟的人。我们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思想政治教师应做教育的“农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谋求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全部责任。教育的神圣,就在于它关注生命的尊严。。。幸福,快乐是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思想品德课的地位仍很低下,所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从教师层面看,我市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专职化程度较低;从学生层面看,由于中考思想品德科只占70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从教学层面来看,过于强化“知识中心”价值取向把认知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能力、情感、态度目标是否实现往往被忽略。我不禁全身战栗。“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在不断拷问我们思品教师?我们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们怎么了?我们还不革新吗?我们将以什么心态和该以怎样的努力来迎接新一轮教育改革?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创造。“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带着期望上路吧,去探索教育的规律,去增长教育的智慧,去找寻教育的快乐!

“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