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读《真爱无声》有感
编辑:平静如水 识别码:22-814613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8 00:38: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真爱无声》有感

读《真爱无声》有感

师范附小乔靖涵

七本主题阅读,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体会到了“爱”的含义,特别是《真爱无声》这一本深藏着一份绵延不断亲情的书,我们不必用任何事物来做比较,不必用任何词句去修饰,只需要用心去感受。

父爱如山。父爱就是滋生、输出坚强和勇敢的源泉。其中有一篇《父亲的本能》中,父亲在女儿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凶猛的狮子,留给孩子以安全。是的,那时的父亲根本不必去细想,出于本能自然就做出了这一举动。《挥手》这篇课文描写了父亲在看似严肃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火热的爱子之心,在儿子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母爱似海。母爱就像辛勤的蜜蜂、纯净的泉水。《有爱不觉天涯远》这篇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爱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母亲走之前对女儿说了一句话:“有爱不觉天涯远”。是啊!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一句话呀!只要心中有爱,天涯海角都没有距离,哪怕是隔着两重世界,也能感到亲人就在身边。

感恩的心,父母的爱就像那百花酿成的蜜,馨香而甜蜜。《孝女绳》这篇文章让我深受感动,文中的女孩虽然年仅十岁,但她却用爱与责任撑起一片天。这个女孩的父亲李太允身患严重的肺病导致一侧肺坏死、两耳失聪,语言能力基本丧失,长期卧床不起,她的母亲因不堪重负而悄然离家出走。从此,李根稚嫩的肩膀成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的脊梁,她边上学边独自一人照顾爸爸的生活起居,负担所有的家务还要兼当爸爸的护士,生活的艰难让人难以想象,一根细细的尼龙绳传递着父女之间的信息,也维系着深深的父女亲情。

《真爱无声》这本书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诠释着人世间的种种

爱,每每读起这本书我都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书中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深深地领悟到爱的真谛,潜移默化地促我成长、使我懂事,我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富有爱心的女孩儿。

第二篇:真爱无声

真爱无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我来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真爱无声》。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与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无边沙漠里的一泓清泉;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冥冥中心灵执着的守望。教师的职业和责任让我们传承了这人间真爱,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神圣而伟大

1992年,带着对未来美好的希冀,带着对山区人民的热爱,年轻的我从外地来到保康,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我,山城淳朴的人物风情感动着我,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牵动着我。从此,我便倾心于教育,把自己的青春、热情和全部爱心献给了山区的学生,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十数年如一日,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教师本色,用无声的真爱谱写了动人的篇章。

毋庸讳言,中职学校的教育对象大都是中考筛选分流出来的学习成绩较差、厌学情绪较浓、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现实赋予职教工作者的教育任务更为艰巨。我虽然家在县城,但除周末外,其余时间都生活在土门校区,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融入学生,关爱学生。对于那些想上大学继续读书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习功课;对于那些自律性较差,需要老师经常督促和鞭策的学生,我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深入寝室,督促他们搞好卫生;天晴了,提醒他们晒晒被子;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找到他们了解情况,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因爱而舍,爱的是学生和学校,舍的是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十几年来,不计名利、不计报酬,专心致志地关注着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校园的林荫道上,有我和学生并肩走过的身影;清溪河畔,留下了我与学生散步的脚印,紫薇山的石子路,聆听了我与学生交谈的话语。

去年春季,08级学生分流的那几天,我发现班上的晓丽同学整天无精打采魂不守舍。一天中午就找到晓丽了解情况,她还没开口眼泪就流出来了,“老师,我都快愁坏了。如果留下来继续读书参加高考,实在不忍心再看到爸爸因劳累而弯曲的脊背,外出打工又不甘心,上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原来,她家境贫困,奶奶70多岁双目失明,妈妈体弱多病,妹妹也在读书,家里所有的开销只靠爸爸农闲时打短工挣钱。

我鼓励她留下来参加高考,说:“留下来吧,老师帮你。”

暑假,我帮晓丽找了份临时工作,挣些生活费。让晓丽把铺盖行李送回家给即将上初中的妹妹使用,我把自家的一套旧被褥翻新后送给晓丽。晓丽没生活费了,我多次无偿赞助。每个周日或节假日,我都会准备一顿可口的饭菜,把她和几个不能回家的学生接到家里改善生活,让她们体会到家的温暖。现在的晓丽性格开朗,在高考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我说:我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浩瀚的海洋。因此,我努力像一位细心的母亲,关爱呵护着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生活、学习,还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我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的批评教育。在课堂上,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在课余,与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我班上曾有这样一位学生,初中还没读完,就退学了。学习自然毫无兴趣,在家也不愿意做事,常被家长称作“懒虫”;在校作业不交,上课从不听讲,只打瞌睡。班级每个任课老师都为他感到头疼。经过细致观察,我发现他喜欢画画,就指定他担任班级黑板报的美术编辑,鼓励他参加书画比赛。结果,班级的黑板报在全校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书画竞赛也获得了三等奖。我在班会上特别表扬了他,并不失时机的对他的学习提出希望。后来他渐渐改正了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的坏习惯。

班上还有位姓裴的学生,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忙里忙外顾不上照管他,初中毕业后他本不想读书了,可被父亲逼着又上学了。他的情绪喜怒无常,性格暴躁,待人处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有一次,家住寺坪的一位姓张的同学从家里带了一些鱼到学校,与寝室的同学一起分享,这是件好事。然而,裴同学却因最后一条鱼没留给自己而大打出手。我弄清事情的原委后,极力按捺住激动的情绪,暂时平息了**。就在那个周末,我邀裴同学一起到寺玶玩,还特意把他带到到张同学家,看到了他家破旧的房屋、简陋的摆设,也领略到了张妈妈竭尽所有的盛情款待。回来的途中,我问他,今天吃饱了没有,吃好了没有,裴同学很动情的回答:“我,谢谢你!我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张同学家里条件那么差,他却很慷慨的与我们一起分享美味的食物。我知道,那一袋鱼,他可以拿到街上买了换来一个星期的生活费。而我却那么霸道的为一点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对别人大打出手,现在我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无地自容„„”说着说

着,他把头扭向一边„„那一刻,老师知道他是在真心忏悔,真心认错,我为自己一天的颠簸劳累换来的教育效果感到欣慰。真心关爱学生,用心教导学生,唤回他们迷失的良知,引导他们正直、心怀感恩的做人。以至于像这些曾经让家长老师头疼的所谓的差生,走出校门后,常常感念我们的学校,感念我们学校的老师。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堂教学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闷局面。努力让课堂充满激情和创造,这是贺兰云一直探索追求的目标。她尝试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的意志,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形成共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带专业班,我立足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培养,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话题,恰当用语,有层次、有中心、有重点、有感情、大胆的说话;带高考班,我立足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抓规范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从她班级走出去的毕业生,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外出就业和创业,逢年过节,他们发给我的短信是:老师,好想再回到母校看看,好想再当一次你的学生。

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的。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我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无论在炎炎的夏日还是凛冽的寒冬,总是提前到教室,从不迟到早退。在她的影响下,整个学期,很少有学生上课迟到。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我就做到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下午考试完,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卷纸发给学生及时反馈,连夜批改,学生接到批改完的试卷,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我常常教导学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并身体力行的为他们做出示范。打扫卫生、参加公益劳动等她都亲自动手。老师做得那么努力,学生自然干劲更大。这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少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贺老师使我明白了不少东西,学会了怎样做人。这些将永远伴随我,让我终身受益。”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用博爱的情怀、理性的思维、丰富的学识,去呵护,去引导,去培育学生,为山区教育事业,为学生成长默默地奉献出一片真爱。

第三篇:读无声告白有感

读无声告白有感

我的无声告白

——读《无声告白》有感

紫萧

看到自己喜欢的微信公众号作者推荐了《无声告白》这本书,并且好评如潮,于是满怀期待的看完了这本书。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是'无声告白'的原版意义,在这里我觉得'无声告白'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大,为什么告白会是'无声'的呢?

从小说刚开头就设置了整个>故事的悬念,'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句话就足够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继续往文章里探索。带着各种疑问我像被吸引进去了一样看完了这本书。心情有点沉重,也思考了许久。

玛丽琳,也可以算小说最核心的人物,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美国女人,甚至到了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的地步,而这一切似乎就是和自己原本很普通的生活相矛盾,而她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政课教师,对她的期望就是嫁给一个成功的哈佛男人。她作为一个女儿,又作为一个母亲,在母亲的期待下又期待着自己的女儿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

小说的男主人公詹姆斯。李,是一个追随打工父母偷渡到美国的中国人,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凭借努力与天赋,一路学霸到哈佛。他与玛丽琳相反,他努力的想融入这个白人的环境中,希望与周遭美好的共处,可他似乎没有那种社交能力,这也与自己本身的现实形成了矛盾。

所以两个矛盾的个体无意中又组合在了一起。玛丽琳所处在社会是一个都觉得女性就应该学学烹饪全心全意照顾家庭的社会,但是相反她热爱化学,很渴望当一名医生,她讨厌社会对女性的框定,所以总是显得与众不同,包括主动告白这个同学都不喜欢的华裔男教师詹姆斯。李,诚然,李对这份感情欣然接受,一部分因为爱,另一部分因为跟一个白人姑娘结婚从某个角度上证明他融入了这个社会。所以可想而知,他们的组合最后一定会产生问题,就这样,玛丽琳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时,她不负责任的离家出走了,九个月后她主动联系了李并回家,可她没想到这次离家出走会给她的女儿莉迪亚造成一生的伤害。

小小莉迪亚害怕极了,她害怕母亲哪天又会突然离去,母亲回来时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听妈妈的话,做个乖孩子,让妈妈快乐,一个很小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承受了她原本不应该在这个年纪承受的东西。她知道妈妈喜欢化学,她便也表现的对化学很感兴趣,每天都让妈妈告诉她很多化学知识。妈妈希望她以后当医生,她的志向便是当一名医生。她每天每天努力的学习那些本来不喜欢的东西还得装作很喜欢的样子,她如此乖巧的模样让父母觉得这个女儿一定能成大器,这时儿子内斯和小女儿汉娜就这样被父母忽略了。

莉迪亚身上同时承载着两个大人实现不了的梦想,满足妈妈的期望当医生,满足爸爸的期望积极融入群体多交朋友,李对于白人社会心底里是带着低人一等的想法的,所以他的主动融入更显卑微,可怕的是他做不到的事让自己的女儿做。他们不知道莉迪亚每天超前学着高年级的课程有多辛苦,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眼前每天貌似很热情的给同学打电话的女儿其实一个朋友也没有。在她很想要洋娃娃的时候她的礼物是父亲送的一本如何更好融入群体的成功学,当她很想要一串漂亮的项链的时候母亲开心的送给她一个听诊器,她想要这么少,可是一样也得不到。作为一个孩子,她最想要的是爸爸妈妈开心,妈妈不会走。

莉迪亚在这世界上唯一的温暖应该只有哥哥内斯了,只有内斯懂她的痛苦,可惜内斯帮不了他什么。这一切年幼的汉娜最清楚,她总是躲在桌子底下偷听偷看这个家庭发生的一切,只是她不会说出来。在小说中,大人和小孩其实对这一切都知道,但是谁也没说,没有任何声音出现,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也都是旁观者。

从小说一开始就开始探索莉迪亚为什么死了,其实从整个环境来看,她的死我们心知肚明,这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死,而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记得小王子里有一句话,'大人都曾是孩子,然而很多大人后来忘了'.玛丽琳还是少女时期受不了妈妈老跟她说女人只要会烹饪会做家务找个好男人就行了,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所以她离开了自己的妈妈,然而当她成为母亲后却开始在莉迪亚的身上延续自己的梦想告诉女儿没有什么比当一名医生更酷,然而莉迪亚没有离开她而选择默默承受了这么多年,只是因为爱她,不想失去她。玛丽琳真的不知道莉迪亚并不喜欢物理吗?真的不清楚自己的女儿没那么想当医生吗?我想不是,她只是选择忽视而已吧,这么些年她送给莉迪亚的医学书她都会马上借过去看,真正想当医生的是她,看到女医生也会极度羡慕的是她。玛丽琳一次又一次地被命运拉回属于她的人生轨迹。而在玛丽琳看来,自己是被命运一次又一次推出了自己原本设计好的人生。而对此一切,玛丽琳的丈夫似乎一无所知,他只是安于家庭生活,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做着他那一份教书匠的工作。因为是华裔,丈夫詹姆斯一生都在试图融入美国社会,成为最普通的一个美国公民。而恰恰相反的是,玛丽琳并不甘于平庸,她想与众不同。两个人从内心深处对生活就有着截然不同的期待,命运却让这两个人相爱并生活在了一起。

重新回归家庭的玛丽琳,内心并没有真正妥协。她开始拒绝做饭,又把自己全部的野心和梦想寄托在了女儿莉迪亚身上。她把莉迪亚当作了另一个自己,要求她热爱理科,并热切期盼她有一天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莉迪亚为了博得母亲的欢心,也害怕母亲再次离家出走,全然失去自我地配合着母亲,直至有一天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而投河自尽。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仿佛身处一个皆然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说不出来的痛苦,每个人都无处宣泄。

书的封面是这样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人都知道往事不可追,所以当我们想要后悔又无可作为的时候,老是做出错误的决定和行为,并不是自己不知道这治标不治本,而是为了好让自己好受一些,要想想至少我做了一些什么。

你也曾经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王小波说过,'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你一直做着黄金时代的梦,没有预见到这一点。当你意识到这事儿的时候,锤子已经落下来了。

这本小说讲的是家庭教育,看完我多多少少有一点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会有遗憾,父母的遗憾往往变成对儿女的期待。他们固执的认为如果小孩子有了自己缺失的那部分会更加幸福,却没有想过自己的向往是否真的是孩子的向往,自己强加的幸福是否已经变成了孩子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辈子来发现自己的喜好,我们总有一天会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找到通往幸福的路。

第四篇:演讲稿-无声的真爱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无声的真爱 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哺育我们成长; 是谁,一年365天,一日三餐为我们精心准备; 是谁,在我们生病时,守在床前,彻夜不眠,欲哭无泪;

是谁,在我们受委屈时,将我们搂入怀中,用温暖的爱驱散我们心灵的雾霾,用真挚的情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

是谁,为我们人生路上一点点的进步而喜悦满怀; 又是谁,为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操碎了心,黑发变成白发; 是谁,用血汗来铺垫我们成长的路; 又是谁,用生命成就我们辉煌的明天……

是父母,把所有的心血倾注给了我们;是父母,把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是父母,这艘充满爱的帆船载着我们噼荆斩棘驶向理想的彼岸。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从我们出生到现在,那个被我们称为母亲,称为妈妈的人为我们做过什么?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漂亮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却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 这就是母亲为我们做的事情,当然,母亲为我们做得还远远不止这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亲爱的同学们,那么我们回报给父母的又是什么呢?你是否在他们劳累一天后为他们递上一杯茶,送上一双拖鞋?是否为他们洗过一件衬衣,哪怕一双袜子?你是否觉察到父亲那已经微微驼了的背,母亲那满脸的皱纹,缕缕的银发?

曾记得我们调皮过,我们捣蛋过,我们曾让你伤心过,担心过,曾经因为彼此没有好好沟通疏远过,曾经因为工作太忙很少回家过,曾经我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年轻人结婚忽略了对你的照顾)忽视过,曾经因为染上了社会上不良恶习犯罪过,曾经你们的离异愤怒过……但是,作为你的孩子,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我们在你深如海的母爱中,就是一滴海水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如果我是诗人,我将写出美丽的诗篇歌颂你;如果我是画家,我将画出你最动人的那一笔;如果我是……我将……即使我什么都不是,也改变不了我永远是你孩子的称呼,我想用我的手给你按摩,我想用我的手给你梳头;我喜欢在电话的一头听着你的唠叨,我喜欢你做的饭,我喜欢你骂我不争气,我喜欢……你有多久没有拥抱你的母亲了吗?你有多久没有给你母亲一个吻了吗?可是人生还有几个多久吗?在你的,我们很想说的很多,我们心中也有很多的愧疚,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今天你回家陪你母亲一起吃饭了吗?你在外不在家你打了电话回家了吗?是的,亲情留给我们许多的感叹号,但是我想更多的是问号。

当父母将他们舍不得入口的美食留给我们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妈妈不是“爱吃鱼头”,那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吃在我们嘴里,甜在父母心里;

当我们将美味的食物给母亲吃的时候,妈妈眼里却闪现出了泪花,不停地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多么容易满足的母亲,多么不求回报的母爱,蓝天一样的宽阔,大海一样的深邃!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感恩父母,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请给辛苦了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 请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洗一洗脚; 请在父母生日之际,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

请在父母烦恼郁闷时,送上我们真诚的问候和安慰......他们不求任何回报,而我们千万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日子吧!在我心中,父母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不要的等到我们失去他们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不曾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吧。真心的为父母做些事情,哪怕捶捶肩,洗洗碗,哪怕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哪怕给他们长段曲子,讲个笑话!让我们一起将这份感恩之心延续,我想父母的冬天将不再寒冷,黑夜将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将常常配在他们身旁!

今天,在这里我想对我的妈妈大声说:妈妈,您曾用您坚实的臂弯为我撑起了一方蓝天,而今,我也要用我日益丰满的羽翼来为您遮风挡雨!

妈妈。我爱你!谢谢大家!

第五篇:读《目送》有感:无声告白

无声告白

--读《目送》有感

田 莉

有个微信平台要奖给我一本书,我选择了龙应台的《目送》。当我真正拜读时,却是一年后的今天了。这像一个人的无声告白。

很厚重的一本,沉甸甸的像一个人的心情。油毡草绿色封底上,有这么一段介绍: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着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

《目送》里的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写了幽微,也写了深沉。读者能觉得,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和美丽。一切回味、体验、感想,都丰富了此生的精神行旅。

喜欢她的作品,有一段时间了。由于前年读过作家的《孩子,你慢慢来》,仿佛时间戛然而止,有一下子清朗,一下子被罩住的感觉。温情、气度与义侠,都在一句话里得到了诠释:沙中有印,光中有影,风中有音。

能体会出作家幸福生活的小溪正缓缓流淌,日子舒展。每天高高兴兴的,充满爱,不急不徐,喝喝咖啡和茶,如此惬意。《目送》里,一篇篇小散文,也可看作是心情随笔。细腻、真诚、纯粹,出自一个教授,一个体贴的母亲之手。书中,她的身份是多重的,首先是女儿,其次是妻子,再次是母亲,最后是导师和友人。什么都做得周全,让读者跟随她的路线,进行了一场行旅,以及对自我生活的告白。

以短文《目送》为开篇,有统领全书的意味,这很好。读者马上有了带入感,一篇篇读下去,温馨和感动的轻风扑面而来。省悟、设想、真挚……一些深切的词语,及时触及心扉。她所经过的,传达给人去认知,因此产生共鸣。读者知道,那些细碎的岁月片断,那些个日常琐记,甚至杂七杂八的事儿,都从容地付诸笔端。让我们有了似曾相识的感受,她充实丰盈的生命历程,不枉活出个人价值和精彩。我欣赏她甜蜜的家庭,高雅的工作,还有两个优秀的儿子,华飞和华安,会好几种语言,真是个有福气的母亲呢。刚去台大任教时,写到了她父亲开小货车送她的情景,更多的是愉悦。父亲幽默地对她说: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呢。

龙应台是我的Idol.她的悲悯情怀,也让我认识到,我的落寞,也似乎和一个背影有关。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和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句经典台词也昭示了天下所有有爱的人,必要经历的离别,说明每一个人都得接受现实。它是残忍的,活生生的,不舍又无奈的现状。这本书,让人更深刻地感悟了生命的宝贵与人生的无常,很具有教育意义。

其实,纵览全书,无不与爱与责任相关,人生的话题深长。如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道尽了现实的无奈与心酸,也道尽了短短的人世,悲欢离合才是永远的主题。日常点滴组成了生活的串珠,有时悲凉的意境就是:天空没有影子,可我已飞过。谁的一生不是如此呢?所以,整本书都是对时间概念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真的,当一个人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年龄,演绎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时期。这是对人生的认知过程,正如作家写到的: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那么,就让我们彼此珍惜吧。活着的好好活着。毕竟,我们都理解了生命,以及生命中的无声告白。

作者简介

田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省书画学会会员。临邑政协委员。德州民进会员。出过散文集,诗集和报告文学。

读《真爱无声》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