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202_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_年宁夏海南(黑吉辽宁琼豫晋新冀蒙滇甘黔青)高考考生必备用卷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试卷)
202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新课标 第十三套)
语文试卷(选自202_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是伴随着书画创作产生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工艺。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书画装裱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在两晋时代,书画装裱进入初创时期,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还不完善。南北朝时,书画装裱有了初步的发展,产生了卷轴这种装裱样式。唐代以人物、山水、楼宇为题材的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挂轴和册页这两种新的装裱样式。五代的历史非常短暂,但绘画艺术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由于画绢方面的扩大,大型绘画的创作就成为可能。一些作品成为屏风的装饰,而后人可能在屏风修理过程中,将其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和收藏。
宋代书画名家层出不穷,书画装裱飞跃发展。宋代帝王十分喜好书画,在宫廷内设立翰林图书院,以奉绘事;同时又设立专门装裱书画的作坊,制定装裱书画的格式。此时,书画装裱工艺进入成熟阶段,装裱样式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著名的“宣和装”手卷。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被广泛用作装裱材料。不过,著名书画家来芾认为:绢比纸耐磨,书画展开和卷起过程中二者相互摩擦容易导致书画磨损。因此,他主张以纸来托裱书画,他的这种观点对后世书画的保存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书画装裱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明朝皇帝把仁智殿作为御用画院,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画裱糊的机构。此时,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通晓诗文书画的文人雅士,文人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以苏州为发祥地的“苏裱”开始兴起并广受推崇,书画装裱出现了“普天之下独逊吴中”的景象。在书画装裱样式方面,原有的手卷、册页等装裱样式更加完备,挂轴已经基本定型并开始普及,万历年间在挂轴的基础上,产生了对联这种新的装裱样式。在装裱理论方面,明代用嘉胄所著的《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
书画装裱因为所在的地区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的不同,加上装裱格调、工艺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清朝出现的“京裱”与“苏裱”一起成为中国书画装裱的两个主要流派。“京裱”古朴庄重,讲求防燥、防裂;“苏裱”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讲求防霉、防蛀。直至今日,这两个流派仍然影响着中国的书画装裱。书画装裱能够很好地表现书画的艺术魅力,使书画得以长期保存,在繁荣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珍贵名画能够幸存至今,很大程度上是经过装裱与修复的缘故。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观赏。1.下列关于书画装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画装裱是一种特殊工艺,与书画创作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以及装裱用料的选择在我国很早就有文字记载。
B.两晋时代,书画装裱在选材、样式及技法上不够完善;到了唐代,大幅绘画勃然兴起,书画装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装裱样式。
C.五代时期,虽然对大型绘画创作只能以单幅作品的形式进行装裱,但这一时期的书画装裱工艺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D.书画装裱很好地表现了书画的艺术魅力,不仅对书画的观赏和保存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繁荣也有独特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南北朝的卷轴到唐代的挂轴和册页,再到宋代的“宣和装”手卷,明代的对联,这说明书画装裱的样式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B.随着丝织技术的发展,各种质地花纹的织物为书画装裱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种装裱材料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C.明代江南地区文人画的发展促使“苏裱”兴起并广受推崇,可见,书画创作的繁荣对于书画装裱的发展和兴盛至关
重要。
D.周嘉胄的《装潢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也是我国书画装裱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和明代都设立了专门装裱书画的机构,书画装裱得到了飞跃发展,可见,统治者的重视对书画装裱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B.书画装裱之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是因为地区不同,使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各地区的装裱格调、工艺也有一定的差异。
C.清代出现的“京裱”和“苏裱”,一个以古朴庄重见长,一个以工艺精湛著称,二对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D.米芾以纸来托裱书画可以减少磨损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名画都是采取这种装裱方式完好保存至今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竞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死无所恨恨:遗憾。B.多所匡正匡:辅助。..C.盖是纤介之愆愆:过失。D.亲案其罪案:核实。..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裴政善于断案的一组是(3分)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②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⑤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⑥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3分)
A.裴政很有才干,被人们称赞。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文书案卷堆满桌子,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
B.裴政断案公平,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C.裴政执法宽严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D.裴政刚直不阿,他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后来因为直谏大子,被调出京城担任襄州总管。
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整理(第1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
(2)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①清和:农历四月。
8.请从“绘色”“立意”两个角度对诗歌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6分)
9.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往我脸上戳。在这儿吃的东西也没有,我常常吃不饱。亲爱的爷爷,您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吧,回乡下去,要不我就没命
了。”
万卡撇着嘴,抽抽嗒嗒地哭了。“我会给您搓碎烟叶,”他接着写道:“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了错事,您就狠狠揍我。亲爱的爷爷,我再也熬不下去了,只有死路一条。我本想跑回村子,可是没有靴子。等我长大了,我会为这件事养您,不许人家欺侮您,等您死了,我会祈求您的灵魂安息,就像为我的妈妈彼拉盖雅祷告一样。”万卡猛然叹了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想起爷爷每次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总带着他。那真是欢乐的时光!爷爷得意地发出哈哈声,连严寒也得意地发出哈哈声,望着爷爷和严冬的景色,万卡也发出得意的哈哈声。爷爷把砍下的圣诞树拖进老爷的屋子,于是大家开始收拾它。忙得最起劲的是厨娘依格娜季耶夫娜,她是万卡最要好的人。万卡的母亲彼拉盖雅还在世并在老爷家里当佣人的时候,依格娜季耶夫娜给万卡吃冰糖,还教他数数。彼拉盖雅死后,万卡被送到下人厨房里他爷爷身边,后来又被送到莫斯科鞋匠阿里亚欣身边学手艺。
“来吧,亲爱的爷爷,”万卡接着写道,“我以上帝的名义求您,把我从这带走。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否则我会不停地挨打,我饿得要命,而且多么孤单,连话也没法说,只是不断地掉眼泪。前几天老板用鞋楦头打我的头,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亲爱的爷爷,来吧。”
万卡把这张骂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微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搔一下头皮,想了想,又添了几个字:康司坦丁·马卡雷奇。他感到满意,没有人来打扰,他戴上帽子,也不披皮坎肩,跑到邮局,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邮筒。他陶醉于甜蜜的幻想之中,一小时后睡着了。,他梦见炉子,炉子上坐着爷爷,耷拉着一双光脚,厨娘在读他的信,炉子边泥鳅在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当的两项是(5分)
A.圣诞节前夜,聪明机警的小学徒万卡趁老板夫妇去做晨祷的时机,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自己的孤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万卡对老板的畏惧,就是通过“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头去看”“斜起眼睛瞟一眼”等表现出来的。
C.万卡的语言和动作贯穿于写信的全过程,表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变化,融入作者深切的同情,有很强的感染力。D.小说描写T万卡回忆中的乡下生活图景,与现实生活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万卡渴望重返安逸、快乐的乡村生活的心理。
E.小说选取独特的视角,以万卡给爷爷写信为线索,穿插讲述万卡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没有复杂多变的情节,没有光彩照人的形象,却引入深思。
(2)小说多次对万卡的爷爷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万卡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结尾写万卡寄信后陶醉于甜蜜的幻想进入梦乡,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万卡 [俄]契诃夫
万卡·茹科夫,一个九岁的男孩,三个月前被送到鞋匠阿里亚欣的铺子里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睡觉。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阳去做晨祷了,他从老板的橱柜里取出墨水瓶、笔尖生锈的钢笔,在面前摊开一张皱皱巴巴的纸,开始写信。在动笔写信前,他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头去看几下门和窗,斜过眼去望了望阴沉沉的圣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纸铺在长凳上,他在长凳前面跪着。“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马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向您贺祝圣诞节,愿上帝保佑您万事如意。我没爹没娘,只剩您一个亲人。”
万卡把目光移到黑魃魃的窗户上,窗上映着蜡烛的影子。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爷爷康司坦丁·马卡雷奇,瓦列夫老爷家的守夜人的模样。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机灵活泼的小老头,年纪约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眯着醉眼。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到夜里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袄,在庄园四周走来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后跟着两条狗,耷拉着脑袋,一条是老母狗卡布坦卡,一条是泥鳅,它得了这样的外号,是因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细长,像是黄鼠狼。也许他爷爷正站在大门口,眯起眼睛看乡村教堂红光耀眼的窗,穿着毡靴的脚有节奏地踩着步子,跟仆人们说笑。他还给狗闻鼻烟。卡希坦卡打喷嚏,皱了皱鼻子,感到受了欺侮,走到一边。泥鳅为了表示恭顺没打喷嚏,摇着尾巴。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予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眨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万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被狠狠地揍了一顿。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外面,用皮条抽我,因为我在摇晃他们家摇篮里的婴孩时睡着了。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青鱼,我从尾巴上收拾,她拿起青鱼,用鱼嘴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不懂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出生时,大清王朝已病入膏肓。青年时代的林纾被乡里视为“狂生”,这与他的秉性有关,更因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蔑视。1882年,林纾作为以文名显于乡里又不断赴京应试的举人,出入于士流之中,奔走于南北之间。他感受着时代风雨和民族的危难,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1884年,甲申中法之战在林纾故乡福州海面上爆发。停泊在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然向中国的船只发起进攻,一个多小时就击沉了中国全部船只,摧毁了洋务派苦心经营的马尾造船厂,福建海军全军覆没。林纾悲愤莫名,与挚友林崧祁抱头痛哭,引以为奇耻大辱。1884年11月,左宗棠来福州督办军务,林纾
与好友拦马告状,控告当时主持福建军务的人谎报军情,掩盖败绩。当时林纾目光如炬,纵谈败状,未尝有所顾忌。告状后,林纾与友人相约“不胜,赴诏狱死”。
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思潮高涨。林纾走进维新派的行列,不过他凭的是文学。1897年,林纾出版了第一部诗集《闽中新乐府》,这是在他“每议论中外事,慨叹不能自已”的特定情况下写成的。这部诗集实际上是仿照白居易的讽喻诗为儿童创作的带有启蒙性质的通俗歌诀。“每日国仇似海深,救国须鼓儿童心”,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养蒙者所宜奉为金科玉律”,影响甚大,后来流传到海外。1897年,这位不懂外文的落第举人,正式走上了翻译西洋文学的道路。这是维新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林纾成为维新派的有力标志。戊戌变法前后,伴随着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发起了具有革新意义的文学改良运动。他们倡导“诗界革命”,又倡导“小说界革命”等。译介西洋文学正是“小说界革命”的一大方面。这年夏曾佑、严复在《国闻报》上主张译介欧美小说以“使民开化”,次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又主张“特采外国名儒所撰述:而有关切于中国时局者,次第译之”。林纾在实践上从事小说翻译,与他们仁理论上倡导小说翻译是同步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是,第一部在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引起巨大反响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竟是友人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口译小说内容,林纾“耳爱手追”,摇笔整理成篇。小说发表以后,引起了轰动。接着他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购臵欧美文学原著。然后请人给他“口译”,再由他进行“笔述”。其用力之勤,搜罗之广,译作数量之多,都是惊人的。
1899年,林纾举家移居杭州。池眷爱杭州的湖山之美,曾尽力维护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每游西湖,就留心查看何处缺树,一,一记在心头。第二年清明节前,他亲购垂柳幼苗千株,着人补栽在缺柳之处?此事在杭州传为佳话,他以此自号“西湖补柳翁”。他和魏易又进行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他们认为中国刚刚经历八国联军入侵之辱,亡国灭种之祸迫如燃眉,此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种族压迫的罪恶,可以警醒国人。他们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的翻译工作。林纾在《跋》中指出“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显然,林纾已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翻译与中国的反帝斗争结合在一起了。这时他已是举国瞩目的文学家了:用“新学”的眼光来衡量,他奉献给国人的是西洋小说,因此维新派为有这样一位翻译家而自豪;用“旧学”的眼光来衡量,他的译文是文言,颇有马班韩流的神韵、传统文学的风采,因此嗜好“旧学”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无论新派旧派都承认林纾的文学才华和地位。林纾的译笔有其独自的特色,又颇能保有原文的情调,人物也能传原著之神。他借助他人口译来翻译的小说,其成功译作至今还具有生命力。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此后的十六七年间,他几乎是无间断地在译坛上辛苦耕耘,译作的总数达179种,涉及11个国家的98位作者,被誉为“译届泰斗”。
然而,从政治立场看,辛亥革命之前的林纾,一方面强烈要求反帝救国、热血澎湃,一方面却不赞同以改朝换代谋求救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伴随着政治立场的落伍,林纾身上亦新亦旧的二重色彩更明朗化了。辛亥革命后,林纾对“共和”制下的民国是否优于那个未曾实现的“君主立宪”产生了疑惑,对于民国初年的乱哄哄的“共和”渐渐不满,失望乃至绝望。他写道“时局日坏,乱党日滋。天下屹屹,忧心如焚。无暇作谑,但有深悲”。前清已矣,现实又给他当头棒喝,他的立场复归到辛亥革命前的立宪派那里。他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摘编自张俊才《林纾评传》)(l)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纾虽然年轻时就以文才出名,但“狂生”的名声使他仕途坎坷,他不得不一次次地赴京赶考,最终还是成为落第举人。
B.中法之战,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左宗棠督办福州军务后,林纾和好友拦马告状,控告有关官员掩盖败绩的罪行,表现出林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林纾的诗集《闽中新乐府》以鲜明的政治性和现实性成为向人们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被奉为金科玉律,影响很大,流传很广。
D.林纾十分喜爱西湖的旖旎风光,他查看并补栽垂柳幼苗的举动在当时的杭州传为佳话,他也高兴地自号“西湖补柳翁”。
E.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材料融记叙和评论为一体,记述了一代翻译家林纾的突出成就,也没有回避他的缺点,记叙清楚,评价公允。
(2)林纾受维新思潮的影响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分析。(6分)
(3)林纾为什么被誉为“译界泰斗”?请简要分析。(6分)
(4)林纾是怎样成了一位可叹的“遗老”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县政府干部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改变了以往侃侃而谈、述.而不作的作风,受到群众的称赞。...
B.正在病中的武则天读到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拍案而起,连声赞赏,感叹说像骆宾王这样有才华的人,不为朝廷....所用,是宰相的的失职。
C.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D.长江三峡中夔门最短,却最为险峻,两岸的山峰陡削如壁,拔地而起,把长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中,让游客荡气回肠,惊叹不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春节前夕,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开拓了诗歌的题材范围,提高了诗歌的表现技巧,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C.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人们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
D.根据有关媒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_年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都超过20%,预计202_年一线城市的房价将会持续上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武夷山地质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红色岩石堆积而成的山脉形状多变,曲折的溪水沿着山谷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同类的丹霞地貌中,武夷山最为秀丽,山与水相依相拥,有“碧水丹山”的美誉。①两岸是奇崛的三十六峰②水不深却清丽旖旎③昂首矗立于奇山秀水之中④九十九岩风格迥异,千姿百态⑤一条绵长幽静的九曲溪缠绕于丹崖群峰之间⑥山不高却雄伟秀丽A.①⑥②④⑤③B.②⑤④⑥①③C.⑤②④①③⑥1).⑥②⑤①④③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悠久丰富的学术传统。时至今日,唯有中国的学术理论思想保存得最为完整,这与中国的学者有很大关系。
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想象,则其形传也。——梁启超学术思想的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考。——陈寅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明代思想家顾炎武
从以上四位学者的话来看,中国的学者具有哪两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17.国人在境外旅游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言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引起广泛的舆
论关注。请以文明旅游为主题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王题鲜明,语言得体。(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2_年9月,症届华语主持传播高峰论坛融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发展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白岩松作为嘉宾参会。大学生见到白岩松很激动,拍照片、发微博,向白岩松要签名、求合影。
白岩松说:“如果今天让大家有点收获的话,就从平视开始。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臵,都不该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臵,都不该俯视。平视是一种尊重。”白岩松谈到了他上大学的年代,不管是哪位名人的讲座,学生从未要求签名或合影,而是带着怀疑:讲得好,成为他思想的传播者;讲得不好,不管声名多么显赫,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名气不重要,重要的是演讲者有多少思考能推动社会进步,能让听众提升。”白岩松意味深长的话让学生们放下相机,报以热烈掌声。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试卷)
202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新课标 第十三套)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选自202_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第二篇:河南省开封市202_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
202_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2 页。全 卷共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场、考号、姓名、座号等填写(或涂黑)在答题卷的相应栏目内。考试结束,仅收答题卷。.第Ⅰ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的相应栏目内。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 分).古时, 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 善耕者欲以谷物换牛羊,善牧者拒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①善耕者出价过低
②牛羊非剩余之物
③谷物非交换之物
④牛羊非交换之物
A .①②
.③④
.①③
.②④ .据测算, 半导体照明灯(LED)既能不减少亮度又能节省能源的百分之九十,因此, 某市 政府准备在全市大力倡导使用此灯。下图为半导体照明灯(LED)的供给曲线图, 不考 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
能会导致曲线从S 向S1 移动
①对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
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降低居民用电价格
④对消费者实行财政补贴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一表述旨在①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
②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调整经济布局, 提升个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④促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完全平等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015 年1 月14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我国将实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并轨
①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②能够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③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体现
④能够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门回归15 年以来, 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 民主有序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澳门同袍有能力把澳门事情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材料表明 ①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构成的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敏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 年3 个月,苏联用了6 年3 个月,英国
用了4 年7 个月,法国用了8 年6 个月,中国仅用了2 年8 个月,其间隔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
之最。这个奇迹归功于我国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领导干部、工人和解放军,其中的杰出代表
就是于敏。因为涉及国家机密,他的名字曾经长期是一个秘密。
对于长期隐姓埋名,于敏这样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 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
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 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
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 也就足以自慰了”
于敏隐姓埋名几十年,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 但他带领团队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 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202_ 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表彰大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我国广大科研人员要向获奖专家和他的团队学习, 学习他们埋头
苦干、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共同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科技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结合材料, 分析说明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要“学习他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文化意义。(12 分)
(2)科学家于敏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14 分)
第三篇:202_届开封市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02_届开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及答案
12.古时,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善耕者欲以谷物换牛羊,善牧者拒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①善耕者出价过低 ②牛羊非剩余之物 ③谷物非交换之物 ④牛羊非交换之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据测算,半导体照明灯(LED)既能不减少亮度又能节省能源的百分之九十,因此,某市政府准备在全市大力倡导使用此灯。下图为半导体照明灯(LED)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会导致曲线从S向S1移动
①对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 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降低居民用电价格 ④对消费者实行财政补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一表述旨在
①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平等竞争 ②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调整经济布局,提升个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④促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地位完全平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5.202_年12月2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按照中央部署,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并轨
①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②能够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③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体现 ④能够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多渠道吸纳公共参与,才能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尊重民意也是公共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 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 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 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老虎”工作不断推进,被查处的中管干部达55名。铁腕反腐、涤荡“四风”,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这已成为国内外各界的共识。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法治反腐”逐渐成为重要议题。这些都显示了党中央决心狠抓党内廉政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法制反腐工作认识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 ③说明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④表明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民执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8.202_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指出对202_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他指出202_年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政府
①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③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运用财政、金融等行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9.多年来,春晚逐渐成为中国人不可缺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春晚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存在说明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与年龄和学历呈正相关 ③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面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1.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①→④
22.下列能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诗句是
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202_年12月,澳门回归十五年庆典活动在澳门举行,习近平出席并讲话。他说:澳门回归15年以来,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民主有序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澳门同袍有能力把澳门事情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材料表明
①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可以直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上层建筑能够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生产力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入法国风尚”„„这是中国商务部会同中国4家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主流媒体上播放的广告片的镜头。广告片呈现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传达了“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主题和理念。这也显示了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1)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6分)
材料二 国家质检总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_年我国有35.2%的出口企业遭受到外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导致我国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622.6亿美元。202_年这一数据上升到685亿美元。据统计,我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8分)
材料三 202_年7月28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安排。这意味着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终于“峰回路转”。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当前国际贸易背景下,搞贸易战不符合中欧双方的利益。中欧需要同舟共济,共同应对挑战。中国与欧洲历史文化、社会经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都不相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不足为怪。当遇到矛盾和分歧时,双方的态度很重要,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如何保障国家利益?(12分)
39.202_年1月9日,202_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其间隔之短,实现速度之快,为世界之最。这个奇迹归功于我国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领导干部、工人和解放军,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于敏。因为涉及国家机密,他的名字曾经长期是一个秘密。
对于长期隐姓埋名,于敏这样说:“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
于敏隐姓埋名几十年,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但他带领团队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2_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表彰大会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我国广大科研人员要向获奖专家和他的团队学习,学习他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共同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要“学习他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文化意义。(12分)
(2)科学家于敏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14分)
政治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12.A 13.C 14.A 15.C 16.B 17.D 18.A 19.D 20.C 21.B 22.D 23.B 38.(1)①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
②我们要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机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③还应该预见到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增强风险意识,迎接挑战,不断提高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能力。(每点2分,共6分)
(2)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②按照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制定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③强化规则意识,掌握利用世贸规则的本领,提高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④坚持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⑤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结合起来,降低国际市场冲击带来的风险。(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3)①我国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在维护我国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利益,实现在和平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②我国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坚持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把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③我国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面对国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我们自己的态度与对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④我国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各国平等互利,友好相处。
⑤我国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又通过我们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每点3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39.(1)①它属于健康优秀的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② 它能够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 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 它作为健康积极的思想,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学习这种精神有助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指导人们致力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⑤ 它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⑥ 还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每点3分,考生只要答出其中4点即可)
(2)①于敏的事迹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标志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分)
②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2分)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④实现人生价值要立足实践,在劳动和风险中创造价值,在正确处理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
⑤实现人生价值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3分)
第四篇:202_盐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盐城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2_.05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答案】B(A项“妇孺”,C项“论资排辈”,D项“平心而论”)
2.【答案】A(B滥用介词,缺少主语;C成分残缺,“坚持”的宾语中心词应是“的原则”(或“立场”);D缺宾语“的生活方式”前后粘连,在“有利于”前另加主语。)
3.【答案】让人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人学会”1分:“提出问题”1分;“思考问题” 1分,“解决问题”1分)
4.【答案】阅读张爱玲的书籍,好像是在繁华尘世中随意聆听才女细数琐碎的忧伤;
阅读沈从文的小说,好像是在湘西大地上自由欣赏文人描绘淳朴的民俗; 阅读林清玄的散文,好像是在禅院静室中虚席倾听智者侃谈生活的智慧。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初,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之,毗难贰其主,不应命。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明公前伐尚,谭踵.其后。克尚必矣。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太祖称善。”乃许谭,克尚于黎阳。及谭败亡,归顺太祖,表毗为议郎。
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决。众皆莫敢言,独毗切谏。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侧臣以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帝不答,起入内宫,毗随其入,帝无奈,遂止之。
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陛下祚有中国,道隆而四海自服,夫不宾.者,其能久乎?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至江而还。
明帝即位,时中书监刘放、孙资见信于主,大臣莫不与之交,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毗正色曰:“吾之立身,自有本未。焉有大丈夫欲为公卿而毁节邪?”
帝方修殿舍,毗上疏曰:“窃闻诸葛讲武治兵,而孙权巿马辽东,量其意指不在小,唯陛下备豫不虞,为社稷计。”帝怫然,乃止。后帝欲夷北芒山,令作观.宇其上,则见孟津。贾诩谏曰:“损费人功,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盈溢,洪水为害,而丘陵皆夷,将何以御之?”帝不快,会毗亦在,附议诩,乃止之。
青龙元年,毗薨。先是,与子敞言:“死生,与尔契阔..
耳。”谥曰肃侯。子敞嗣,咸熙中为河
内太守。
(选自《三国志•辛毗传》,有删节)
5.【答案】D(观:高大华丽的楼台)
6.【答案】C(②体现其爱惜民力;④体现其对朋友的忠诚;⑥不是辛毗说的。)7.。
【答案】A(辛毗不愿背弃的是袁绍,不是袁谭。根据上下文,“毗难贰其主”中的“主”是袁绍。)8.(1)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键时机。(得分点:登:丰收。所以:用来干……的方式。要:关键时机。)
(2)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应该让百姓休息,效法范蠡和管仲的宽松养民的政策。(得分点:新: 刚刚。息:使动。修、法:效法。)
(3)现在孙、刘两人掌权,大家都像影子一样依附在他们周围,父亲大人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心意?不这样一定会招致世人的诽谤。(得分点:用事:掌权。影:名词作状语。盖:同“盍”,意为“何不”。速:招致。)【参考译文】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当初他随兄长辛评跟从袁绍。太祖做司空,征召他,辛毗难以背叛旧主,没有答应。袁绍死后他辅佐袁绍的长子袁谭。后来袁绍的二儿子袁尚攻打兄长袁谭,袁谭派辛毗向太祖求救。当时太祖将要讨伐荆州,对辛毗说:“袁谭可以相信吗?袁尚一定可以击败吗?”辛毗说:“明公不要问真假,只应当看到他们的形势。现在河北年成不好,袁氏兄弟又相互争斗,有违天道,这是老天灭亡袁尚的时候。如果明公在前面讨伐袁尚,袁谭紧跟在他后面(夹击),一定能击败袁尚。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又知道自己行将灭亡图谋存活,就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键时机。”太祖认为很好,就答应了袁谭。在黎阳击败袁尚。后来袁谭败亡,归顺了太祖,太祖上表封他为议郎。
文帝即位,想把冀州的百姓十万户迁徙到河南。各位大臣都认为不可以,但文帝心意已决。众大臣都不敢再说,只有辛毗极力劝说。文帝说:“我不和你们一起商议了。”辛毗说:“陛下把臣放在近旁当作谋划商议的官员,哪里应该不和大臣商量呢?”文帝不回答,起身进入内宫,辛毗也跟入内宫,文帝无奈,就停止了这个做法。
黄初五年,文帝想要发动大军征讨东吴,辛毗劝谏说:“先帝屡次发动精锐部队(讨伐东吴),但到长江边就回头了。现在陛下已经拥有中原,道德高尚四海自然臣服,那些不顺服的,难道还能长久吗?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应该让百姓休息,效法范蠡和管仲的宽松养民的政策。”文帝说:“按照你的意思,还应该把敌人留给子孙吗?”文帝最终还是讨伐东吴,打到长江边就回来了。
明帝即位,当时中书监刘放、孙资被皇帝宠信,大臣没有不与他们交往的,只有辛毗不与他们交往。辛毗的儿子辛敞建议说:“现在孙、刘两人掌权,大家都像影子一样依附在他们周围,父亲大人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心意,与世人随意应付?不然一定会招致世人的诽谤。”辛毗正色说:“我立身行事,自有追求,哪里有大丈夫欲为公卿而毁了自己的名节?”
青龙元年,辛毗死了。在死之前,他对儿子辛敞说:“死和生,只是与你分别或者相逢罢了。”死后被追赠称肃侯。儿子辛敞继承了他的位置,咸熙年间做河内太守。
明帝正要修建宫殿,辛毗上疏说:“我私下里听说诸葛亮讲求武力整顿兵马,孙权从辽东买马,估计他们的意图不在小的地方,希望陛下为无法预料的将来准备,替社稷打算。”明帝不高兴,但还是停止修建宫殿。后来明帝想要夷平北芒山,在原址建造楼宇,就可以看到孟津。辛毗进谏说:“此事损耗人力,百姓不能承受。况且如果九河暴涨,洪水泛滥,高山又被夷平,拿什么来抵御洪水?”明帝不开心,但又停止修建。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①
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注解:①菖蒲: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呈紫色。
(1)诗的首联整体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嵩山玉女峰以远离世俗的神秘色彩。(2)从行文看,全诗分几个层次?请加以概括。(4分)
答案:分三个层次:前四句写嵩山的瑰奇景色;五六句想象杨山人归山后采摘仙草的活动;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要和他一起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3)明人胡应麟评价李白的这首诗“虽言送别,然不露愁情,一以贯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释。(4分)
答案:同意。前半部分写景的部分清幽高远,并以“我有”开头,仿佛友人去的就是自己的家,毫无远离的愁情;而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也显得恬淡安逸;结尾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虽然传达送别之意、惜别之情,但始终没有流露愁情悲意。【鉴赏】
这首诗写作于天宝初年。杨山人大约是李白早年“访道”嵩山时结识的朋友。两人志同情合,交谊颇深,后杨山人要离去,诗人赋此诗以抒怀。
全诗分三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嵩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嵩山,以及对昔日隐迹山林、寻仙访道生活的眷恋之情。
首联起句豪迈,“万古宅”似指嵩阳县境内的玉女峰。这里选用“玉女”的峰名,是为了与上句的“万古宅”相对应。“玉女”为天上的仙女,“万古宅”就暗含仙人居所的意思,使神异的气氛更加浓厚,也愈发令人向往。
三、四句描绘的境界更加瑰丽神奇。月不可留,而要“长留”,并且使它处在最恰当、最美
好的位臵上。一轮皓月悬挂在苍翠挺拔的松树之上,下面是长流不断的溪水。它不只生动地描绘了嵩山秀丽的景色,而且寄托着隐居者高洁的情怀。
五、六句为第二层,写杨山人归山后的活动。诗人想象杨山人归去后将采摘仙草,而嵩山玉女峰一带就生长着开满紫花的菖蒲。这种菖蒲“一寸九节,服之长生”(《神仙传》),正可满足他求仙的欲望。这联上句写人,下句写山。“尔”字又和前面的“我”字呼应,渲染出浓郁的别离气氛。
末二句为第三层,诗人向好友表示“岁晚或相访”,要和他一起去过求仙访道、啸傲山林的生活。结句把这种思想情绪化为具体的形象:在湛蓝的天空中,一条白龙蜿蜒游动,龙身上骑坐着风度潇洒的诗人,他那仙风道骨与“青天”、“白龙”相表里,构成了幻美和谐的意境。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从头至尾不写离愁别恨。写景的部分清幽高远,写杨山人归山后的生活,恬淡安逸。结尾骑龙相访的神奇画面,又显得豪放飘逸。通篇紧扣诗题,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传达送别之意、惜别之情。用景语代替情语。它所写的“景”,既是外在的景物,也为内在的感情,是“情与景偕,思与境共”的统一体。惜别而不感伤,一往情深,而又表现得超奇旷达。它构思新奇,亦真亦幻,不受通常的时空观念的束缚,更不因袭模仿,表现了诗人惊人的创造力。
李白写诗还常常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使描绘的对象理想化、神奇化,以引起读者想象与思慕的情趣。
例如,“宅”为常见事物,并无新奇之处,可见在前面加上“万古”二字,就变得神奇而空灵。又如一轮明月挂在溪边的松树上,景物固然迷人,诗人别出心裁,在前面冠以“长留”二字,突出意志的力量,这样人和物都发生了“超凡入圣”的变化,涂上一层神奇瑰丽的色彩。唐人张碧曾用“天与俱高,青且无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一尊还酹江月君子不齿夙兴夜寐重岩叠嶂箫鼓追随春社近薄暮冥冥挫万物于笔端不汲汲于富贵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手心朝下
周海亮
这个老女人很怪。
她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她袖起手,为难地说:“我只要一块钱。”我告诉她,身上没带一块零钱。她马上提醒我说:“你可以买包烟。”
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厂车已经驶过来。
几天后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原来她是一个骗子。这毫无疑问。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那
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她惶然地笑着,手心向下,拇指和十指飞快地捏走那枚硬币。她没有说谢谢,可是腰弯得很低,嘴巴几乎吻中膝盖。
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给我一块钱……”“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我的话中带着讥诮。她讷讷地笑着,说:“给我一块钱……”
“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我向她发起挑衅。“不用,不用麻烦。”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她让我心生怜悯。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她在很远的地方讨得一块钱。她在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永远伸出两根手指去捏。怯生生的,却迅速,目标直接。
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她啊!”“你知道她?”我好奇地问。
“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她只是说,给我一块钱,她要去看……”“你不用怀疑,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可是这里离白石岭很远,一块钱远远不够。”
“所以当她想去看女儿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呆很长时间,直到要够往返路费。”“可是她女儿……”
“她女儿以前和她一样,靠乞讨。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她有个习惯,一个曲子每人只要一块钱,多了不要。她还告诉她妈,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这么多年的沿习,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砸乱石,也放炮。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她死了。”朋友说。“死了?”我震惊。
“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朋友慢慢喝着水,“也活该她倒霉,那天刚好一个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早晨她去看,竟轰一声,地动山摇,后来就葬在后山。剩下她一个人了,她能干什么呢?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钱。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她以为这样自己就不是乞丐啦?可是,她仍然在乞讨……”
朋友谈性正浓,我却不再听下去了,脑子里只有老女人那永远朝下的手心。
她仍然在乞讨。永远只要一块钱,然后去看她永远沉默的女儿。只希望她在接钱的时候,那手心,永远朝下……
11.研读小说2—5段,说说小说中的老女人有哪些“怪”处?请分点回答。(4分)【解题思路】考生首先要充分吃透“怪”在小说中的意思,就是不合常理之处。然后在内容中
筛选这些地方,包括情节、动作、语言等细节都是重点所在。
【答案示例】常年把内穿的旧红毛衣外穿;只向行人讨要一块钱,多了不要;拿钱的动作总是手心朝下,迅速而明确。
12.请结合小说内容理解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特色。(4分)
【解题思路】本题是从理解句子含义的角度来分析人物性格,考生首先要认真把握这两句话中体现人物性格的细节,然后还要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老女人的悲惨遭遇来回顾前文的细节,人物性格就很明确了。
【答案示例】
1、前面的“向上摊着“这一细节体现她常年乞讨的习惯,后面”突然翻转,手心朝下“是受到女儿的影响,”两指如钳“表明其内心的尊严感和对女儿深厚的感情;
2、通过夸张式的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转身之慢,表达了她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13.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6分)
【解题思路】考生首先要熟悉“我”是小说中常见的对象,其作用主要有:一是情感线索,二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对比点或参照物,三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便于突出小说的主旨。本题考生应该针对第一点要求作答。
【答案示例】是小说的视角和情感线索,通过“我”的眼光,体现了人们对老女人先是好奇,然后对她反复使用同一个乞讨的借口的厌倦,再下面是拒绝她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怜悯,最后是对她的尊敬;是小说主人公的对比点,通过我和她的对比,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第一人称的加入可以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感人至深。
14.通过小说,你认为作者从哪些角度向读者传递了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作者在小说中的观点态度的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首要是从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出发,然后从中找出一些描写和细节或者作者直接的评价来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示例】从“我”对老女人的态度的变化:呼吁人们要关心弱势群体,不要抛弃他们;从老女人记住女儿的嘱咐:体现了人在苦难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从朋友对我讲述老女人的口气:呼吁人们对他人的不幸应该抱有更多的同情与尊重。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吃的风度
施亮
①先父有一友人系世家子弟,他在我家时并不拘谨,谈笑自若,风度翩翩,可一上饭桌,只捡眼前的那一盘菜吃,从不伸筷子夹到旁边一盘。亏得我家有一张可旋转的红木圆桌,父母就经常转动一下桌面,也使他能够多吃几样菜。母亲遂对我们说,看到没有?这是吃的风度呀,以前大家庭吃饭就是这样的。
②我且将这种风度称为“中国式”吃的风度。一位外交官就对我说,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参加那些外交宴会,你吃的时候既要注意举止谈吐,头脑还要高度清醒灵敏,惟恐说出什么不妥帖的话以至授人以柄。此时哪里顾得上品尝美味佳肴?一顿饭拉长至三四个小时,更容易让人疲惫不堪。它并不是享受。那些繁文缛节的饮食礼仪,限制了人的自由天性,自然也不能给食客带来快乐。
③我读赵珩先生的《说恶吃》,对吃的风度又从另一方面极尽描述。作者认为,“恶吃”可分三种,一是不应入馔的环保动物;二是胡吃海塞,奢靡无度;三是饮食环境的恶俗。我很赞成他的观点。吃是一种文化,而真正体现其文化底蕴的,应该在于其具备毫不藻饰的怡悦心境。这些年来,经济发展了,人们开始注重精致的饮食,然而追求极致的山珍海味,未必尽得雅趣,反倒有附庸风雅之嫌。主人以鼓动闹酒为乐,客人也豪饮纵酒,一醉方休。殊不知吃的文化还有一要著,就是吃得适度和文明。可惜这种“恶吃”“恶喝”,竟成为吃喝场上的风气,更是可悲可叹。
④其实,“吃的风度”未必就是斯斯文文;也不见得是非要吃上珍馐佳肴,更重要的是有一份追求通脱潇洒的情趣。民国时期,文人间“吃小馆”蔚然成风,大都是邀集三五好友,在有特色的小饭馆里品尝一些较精致的佳肴,互相畅聊一番,更追求随意的氛围与兴味。我看到一文回忆鲁迅,写鲁迅与一位学生同路回家,遇一饭摊,便一块儿吃那饭摊制作的荞麦条子。鲁迅幽默地说,就是皇帝老人未必能享受到如此美味。这亦是另一种优雅。谁能说这位文豪因在饭摊上大嚼平民粗食,便失却了他的风度呢?我亦见何志云君回忆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桩趣事,说是一群作家去西双版纳采风,到傣族的露天排档去吃夜宵。汪曾祺老人喝着啤酒,就着烤小鸡,笑得跟孩子一样,还模仿着杭州话,跷一跷大拇指说:“崭!真崭!”汪曾祺先生的童趣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风雅,既不靠循规蹈矩来维持,也不依恃财富权力而显摆,这是一种毫不藻饰的性情,也是一种内在的人格修养。
⑤当前的中国人在吃上还存在相当的放不开,有人不懂得吃的本职底线是要填饱肚子,再升级便是满足舌头的舔舐和牙齿的咀嚼产生的快感,他完全没有回归本真的状态的底气,于是需要外在的形式去矫饰。而这样的矫饰达到极致会格外令人吃惊。美女吃羊肉总不喜欢鼓起腮帮,讲求丝帕遮面,啖不露齿;可哪有江洋大盗那样敞开七拱八翘的牙口狂嚼疯咽来得畅快?
(选自《文汇报》202_年3月1日,有删改)
15.结合全文,请概括作者认为“吃”中包括哪些风度?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整合文章重点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概括要点要注意作者行文的思路,并从中找出几个角度,以免丢弃得分点,如文章作者从吃的形式、内容和内涵三方面讲述吃的风度,这样就不会遗漏。另外尽量用文章中出现的概括性词句,如“通脱放任的情趣”、“胡吃海塞”等。
【答案】吃的形式:不被繁文缛节重重拘束,追求通脱潇洒的情趣;吃的内容:不胡吃海塞,奢靡无度;吃的内涵:注重内在修养,保持率真,不摆阔,不藻饰。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语段结构层次的梳理能力。
【解题思路】考生首先要明确作为论述文,无论是全文还是某个段落,其典型层次结构都比较固定,如总—分—总、层层深入、正反对比等,考生只需要根据具体文本进行选择和内容的补充。文章第三段就是先反面举例,然后正面讲风度的内涵,最后联系自身实际,表明态度。【答案】首先通过赵珩先生的《说恶吃》从反面表述了恶吃的种类;然后从正面肯定了吃的风度中蕴含的文化即毫不藻饰的怡悦心境;最后联系现实驳斥了极尽豪奢、附庸风雅、讲排场、无情趣的吃喝风。
17.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划线语句的含义以及作用。(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者态度主旨的能力。
【解题思路】理解语句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生动形象的表述要明确其直接意思是什么,如美女“鼓起腮帮,讲求丝帕遮面,啖不露齿”是说吃的姿态故作优雅;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其否定的立场;“来得畅快”表明吃的实际效果。
【答案】享受吃的过程比故作吃的优雅姿态更为重要;表明了作者对故作优雅的吃相予以否定;从反面得出了吃的风度应该更讲究实效自然的观点;使文章风格更加幽默风趣。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话剧院为《圣诞之夜》剧组招演员演一只叫威廉的狗。很多人都不愿意演,只有一位临时演员愿意。他没有台词,仅有几个动作表情,他反复揣摩表演了上百次。演出中,他饰演的狗风头居然盖过了男女主角。这场话剧并不成功,但在那次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都注意到那只狗的存在。演出结束后,当记者采访导演时,他说,他很有演狗的天赋。而其他演员认为他抢了自己的戏。该演员却说,就是演一条狗我也要演世上最出色的狗,让观众都知道我,这难道错了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二模语文附加题试卷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O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平公射鴳,不死,使竖①
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
“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②,以 为 大 甲 以 封 于 晋 今 君 嗣 吾 先 君 唐 叔 射鴳 不 死 搏 之 不 得 是 扬 吾 君 之 耻 者 也 君 其 必 速 杀 之 勿 令 远 闻。”君忸怩,乃趣舎之。
(选自《国语》)
【注】①竖:内竖,宫内小臣。②殪:射杀、杀死。20.《国语》属于何种体例的史书?请写出与《国语》编写体例相同的另一部史书的名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通过本文讽刺了哪一类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20.国别体《战国策》
21.本文通过晋平公射鴳的故事讽刺了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不找主观原因,却一味责怪别人的人。参考译文:
平公射小鸟,没有射死,叫身边的小臣襄去抓,没抓到。平公大怒,把襄关押起来将要杀掉他。叔向听说了这件事,傍晚朝见平公,平公告诉他射鴳的事情。叔向说:“您一定要杀掉他。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猎犀牛,射死了它,用它的皮做成大铠甲。因为他的才能被封在晋国。如今您继承了我们的祖先唐叔的君位,射小鸟没有射死,抓它又没抓到,这是宣扬国君您的耻辱啊。您一定要赶快杀掉他,不要让这件事传扬开。”平公很不好意思,于是赶紧赦免了襄。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答案:C、E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老人与海》中用的是写实手法。23.简答题(10分)
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⑵请列举《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淡漠金钱的三个事例。(6分)
答:①她将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了堂弟;②她将母亲的遗产全部给了父亲;③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痛苦,拿出一百五十万巨款,偿清了叔父的债务,成全也保全了查理;④她铸了一个黄金的圣体匣,献给本市的教堂。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寂寞龙应台
①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漫漫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②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③有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11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5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刻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④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选自《目送》,有删节)
24.第二节用“沉静”、“深沉”形容老鹰,说说你对这一形象的理解。(4分)
24.老鹰的形象已经作者人格化了,它“沉静”、“深沉”,像一个自然界的智者,作者在关注老鹰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推崇的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也附着在老鹰身上了。(答出“人格化”,或老鹰具有象征意义,都可以得2分;写出对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态度的阐释再给2分)
25.请列举作者在蛰居生活中关注自然的举动,并思考她所追求的生活境界是什么。(5分)25.记录落日的时间和状态;留心迷航的鸟;守着远处山头的云;仰视夏日夜空的金星;注视立于树梢的老鹰。(3分,写出3个即可)。作者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追求一种释放心灵、物我相融的生活境界。(2分)
26.文章三、四两段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这与文章的题目“寂寞”有何关系?说说你的理解。(6分)
26.这段文字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后,无一例外地回到现实生活中,这与我选择留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分)而作者又特别提到一个诗人对我的问候,这种问候自然友善温柔,但更能看出他们对我内心选择的不理解,而这种心灵的隔阂其实正是我寂寞的根源。(3分)
第五篇:202_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202_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国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人民日报》(202_年08月23日0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C.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解析:A项“未然”改成“已然”,原文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B项缩小范围,原文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很多人”可以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人。D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答案: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解析:文章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忧虑,以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所以B项有误。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解析:A项因果倒置,原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B项“或然”改成“必然”,原文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D项说法绝对。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秋有信
处暑以后,天气渐凉。
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蜀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划。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往下掉,铭黄色系,锦缎一般华丽,村得原本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经历的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的一卡车的疲惫。……
前几日天色,是汝窑的淡青,衬了泾宣一样的云朵,偶有风过,慢慢地,又轻了,薄了,狂草里添了飘逸,是王献之的草书,浑然里尽是勃勃生气,如虫沥沥。
近期,连日来都是阴的,沟渠旁,园林工人在割草,草汁的甜香沁人心脾,来来回回一趟一趟,闻着闻着,恍如置身深山泉林,有长风万里的辽阔。
最大的苦恼是屋子前后草地里油蛉开始了大面积的鸣叫,吵的睡不踏实,前后窗户关起来,又闷,开一扇吧,即便用上耳塞,也阻挡不了油蛉们潮水般汹涌的叫声,要到霜降以后,这些小虫子们才会停止鸣叫。仿佛是为了抗争属于自己的生命时光的短暂。
夜里,了无睡意,随手翻书,又翻到汪曾祺《晚饭花集》,重复读了多遍,真是好。有一个短小说就叫《晚饭花》,不及三千字,淡的不得了,清清浅浅的笑风,娓娓而来,更像一小幅淡墨点画的册页,虽无《世说新语》那般传奇激烈,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古中国的气质一下出来了。即便一张桌子用旧了,纹理尚在,仿佛可以触摸到温度。读这样的小说犹如喝了一碗家常的热汤,那份生活的朴素的静气,把你深慰良久。
《晚饭花》里的李小龙就是汪曾祺自己。一个作家纵然到了年老,依然尚可借助文字去还原一颗远去的少年心。
李小龙每天放学经过巷子里,东看西看的,石榴垂在树枝上,王玉英家的墙根边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坐在这一排花前做针线。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后来王玉英许了人家,未婚夫是钱老五。李小龙听说钱老五风流浪荡不务正业,还传说他跟一个寡妇相好,不仅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后来,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晚饭花还开着。李小龙很气愤,他觉得王玉英不该嫁给钱老五。从此,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重读废名短篇小说系列,以及长篇《桥》,一样简淡,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无论废名,抑或汪曾祺,都曾受了古诗词极深的影响吧,只点染,不铺排,一直往内收,留下大片空白,简直是倪云林的远山图卷啊,一派苍烟枯老,飘拂了人世间淡淡忧伤,总要等到读完以后,去咂磨,有一种莫名的情绪肆意流泻,渐渐地,不晓得怎么了,又浓烈起来,就是那种余音不竭的浑然、缭绕,令人怦然。
把小说写到单纯的境界,也是一种生命的还原吧,点点滴滴,把你打动,然后有了白菊花茶一样的寂寞,很淡很淡的惆怅。
这世上,单纯的,都是永存的。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自己在秋天的所见、所听、所读做了诗意的叙写,语言清新,情趣盎然。B.文中“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一句,微微流露出作者对汪曾祺小说的一些批判色彩。C.文章的第一段,短小精悍,平淡的叙述中颇有远村孤烟的含蓄淡静之致。D.这篇文章是在说秋天的典型事物的特点,其实也是在诉说一种人生况味。所有的事物身上也有人的影子。
解析:文中“但堪比宋人小品,寡寒枯瘦”一句,并没有对对汪曾祺小说的有批判的意思,相反是在赞扬这部作品有古中国的气质。所以B项有误。答案:B
5.结合文章,说明文中的两个“疲倦”分别具有怎样的含意。(5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和扥洗能力,找到这两个“疲倦”所在的语段,再结合上下文字分析。
答案:第一个“疲倦”是指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第二个“疲倦”是指果实累累,压迫树枝,让树枝有承受不住的样子。
6.请分析秋天的“信”有哪些?这些“信”分别给予了作者怎样的思考?(6分)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和理解分析能力。答案:
(1)满山遍野的植物,让作者体会到生命到暮年后缺乏生机。(2)果实和鸟雀,万物的成熟与新生。(3)天色和草香,衰落中的生机。(4)虫鸣,生命的渺小和短暂。
(5)汪曾棋和废名作品,单纯的事物可以长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3小题,共12分)材料一
近年来,无人机开始在民用市场起步,其中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表现出对无人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而考虑到无人机现阶段的技术已可满足需求,故预计供需的契合度较高。在其他相对小众的民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凭借其优势,预计也将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方面一展身手。材料二
材料三
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獗的今天,及时出台法律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全刻不容缓。要有效禁止“黑飞”,就必须通过法律明确划定界限,怎样使用无人机才算合理合法地“白飞”?许多购买无人机的朋友,可能既不清楚如何申请证照,又不太明白哪些地方是禁区,对于“黑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缺乏认识。一些无人机使用者只是觉得机场周边空旷,因此到机场附近放飞无人机。自己觉得无人机距离机场尚有距离,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航道,给航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法律需要明确划定边界,证照谁来管理,哪些地方可以放心使用无人机。
绑住无人机任性的翅膀,离不开技术创新。例如,技术手段已经证明“电子围栏”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越界。又例如,一些企业对于售出的每一架无人机都能在云端实时监控。假若企业和监管部门在技术层面肯投入,无人机越界“黑飞”的现象就会得到整治。
杜绝无人机“黑飞”,要采取疏堵结合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无人机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和法律意识。有人建议,要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每一台无人机的产品说明中都做出明确警示并引导用户到监管部门网站了解相关法律和禁飞区域。无论怎样,只有唤醒每位无人机使用者的法律意识,才有可能最大限度避免悲剧发生。
(选自王健《作为“双刃剑”的无人机》)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202_年6月1日起,已经或正准备购买无人机的用户需要注意,如果您的无人机起飞重量在250克(含)以上,就必须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进行实名登记注册。8月31日后如果仍未注册,其行为将被视为非法,无人机的使用也将受影响。
民用无人机的登记注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无人机管理的基础。5月18日,民航局已完成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并上线运行。
202_年以来,无人机“黑飞”威胁民航安全事件频发。据民航局方面介绍,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调整、避让、备降、延误。
6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材料五
【注】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是衡量无人机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在民用市场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市场前景乐观。
B.因为无人机有优势,所以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领域也产生了大量需求。
C.我国无人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国家的支持和任务带动是推力,进入“十三五”后,中高端无人机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
D.无人机“黑飞”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些人对相关情况不了解,一些人根据常识判断使用区域,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解析:B项把未然当作已然。另外,“大量需求”也不准确。答案:B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202_年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无人机市场,使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达到饱和状态,是因为我国无人机研发发展迅速,成果显著。B.材料五中的图表,将中国和美国的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发展趋势进行对比,直观地反映出两国在无人机某些性能上的差距。
C.美国的无人机性能发展总体上比中国快,但是中国的无人机性能也在逐渐提高,从发展趋势看,两国的差距逐渐缩小。D.材料四中第一段为新闻导语,而第二段至第四段是新闻背景,这个背景是为了说明当前无人机“黑飞”猖獗。
E.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涉及了无人机安全的问题,但报道的角度不同,材料三侧重时事评论,材料四侧重消息报道。
解析:A项因果关系不当;C项“两国的差距逐渐缩小”错误,从图表看差距应是越来越大。D项“是为了说明当前无人机‘黑飞’猖獗”错误,新闻背景是以导语为中心叙述相关情况的,其目的是说明制定“实名制”的原因。答案:BE
9.怎样使“无人机”安全飞行?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和理解分析能力。
答案:健全法律制度,合理界定和管控无人机飞行界限;推进技术创新,控制无人机的任性飞行;加强引导和监管,提高无人机购买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法律意识;实施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注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解析:B项,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答案: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B.杜让能谦逊谨慎。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解析:B项“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是在皇帝当面称赞他忠心时说的话。答案:B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
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要在理解文章含义的基础上翻译,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
答案:邠州的军队攻打宝鸡关口,僖宗逃奔梁州、汉州,栈道被石协毁坏,在崎岖险阻的偏僻小路上,杜让能始终不离僖宗左右。
杜让能首先陈论大计,请求派重要大臣出使河中,以大义晓谕王重荣,王重荣果然奉诏请求为国雪耻,筹划讨伐叛军。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11分)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解析: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心中悲苦。答案:CE
1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理解诗句含义,再结合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答案: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将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答案: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秋季房产交易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参展的房企数量与春季房交会相比有所减少,与上半年的春季房交会的热闹相比,秋季房交会就显得不温不火。
②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③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的生活方式,达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④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⑤没有勤学深思的态度,没有发奋苦读的决心,没有深文周纳的实践,你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的。
⑥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A.①⑤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销售行情不火爆或人的性情温和。使用恰当。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使用错误。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用在此处合适。如汤沃雪: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使用错误。深文周纳:定罪名很苛刻,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望文生义。焚琴煮鹤: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使用正确。答案:B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综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C.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节。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记……都难以完成。解析:B项句式杂糅,“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喜爱”或“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两种说法保留其一。C项语序不当,“在”移至“中央”之前。D项搭配不当,“发生”改为“产生” 答案:A
19.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句是()(3分)
A.因为经常跑北京、上海等城市,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总比别人高明。B.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然而能说汪精卫有骨气吗? C.会议都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D.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又矮,但思考问题却比谁都周密。
解析:从逻辑角度分析,B句实质是一个演绎推理,结论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汪精卫虽是中国人,但“中国人最有骨气”这个判断是“中国人”这个整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C句中的“一定”太绝对,只能说“可能”。D句中的肤色、身材与人的思考周密与否没有因果联系。答案: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_______。另一方面,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成长,新兴的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甚至大有超越的趋向。_______?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202_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有四五百人。可见,_______。
解析: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答案: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答“不喜欢阅读”或“不重视阅读”也可)但是不是说中国人就不爱读书了呢
民众对于文学经典还是怀有极大的求知热情(答“民众还是有着极强的阅读兴趣”也可)
21.下面一则通知有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通 知
为深入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情况,充分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定于12月21日下午,在四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望大家届时出席,请勿自误。
202_年12月18日
教学处
解析:本题考查应用文的格式和用词。首先搞清楚通知的对象和主要信息,再查找其中的错误。
答案:正文第一行未空两格。通知的对象不清。开会时间不具体。落款与日期颠倒。“请勿自误”不符合语体要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图书馆组织了一次以“家风建设”为背景的“家庭文娱活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占据现代家庭文娱活动前几位的关键词,家长栏是:聚餐、健身、打麻将、追剧;孩子栏是:兴趣班、手游、网络小说。而在调查中“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这一栏,占据前几位的是: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
对这份调查结果你有怎样的认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有话可说。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