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大学生报社见习报告(共5篇)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2-104530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2 13:05: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学生报社见习报告

报社见习报告

一、见习目的教学是理论知识的构建,见习则是对理论的感性认识。为了更深地理解与把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了把学过的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也为了给将来自己所要做的工作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就业准备,见习成为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见习中,可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包括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与社会的接触,都有一个真实的感受,这在学校是无法切身体会的。

二、见习概况

202_年2月21——2月28日,我在连云港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见习。由于不是学校组织的集体见习,而是个人见习,所以便有了很大的自主性。没有指导老师的带领与介绍,就需要自己主动问主动学,这样才能达到见习的目的。

三、见习内容

见习刚开始主要是了解报社的结构及其主办的报纸,然后才开始真正的接触工作上的事。连云港日报社现出版两份报纸,即《连云港日报》和《苍梧晚报》,《连云港日报》是中共连云港市委机关报,读者可以通过它了解连云港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浏览秀丽风光、扩大视野。《苍梧晚报》则主要是民生生活这一类的新闻,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一些便利,为民排忧解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苍梧晚报》有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校对、排

版、美编、发行、广告等部门,各司其职。因为所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要就在采访中心见习。待在报社里并不能全面了解工作的流程,需要跟着记者出去才能学到更多。

记者的主要工作是采写新闻,出去采访之前要把需要的东西准备好,相机、采访本、笔,缺一不可,还要带着U盘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写人物通讯时要个人简历、生平,用U盘就方便得多。有时候也会需要带上录音笔。

报社很少安排采访,很多都是通迅员跟记者联系提供新闻线索,然后记者出去采访。在路上要思考事件的新闻价值在哪里、吸引受众的点在哪、该问什么问题、怎么问才能得到想要的回答。由于采访的多是平民百姓,没有被访经验,有时候会不得要领,也有可能说着说着就跑题了,这时记者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换个提问方式,以得到确切的回答。采访过程中要多观察采访对象,抓住细节,不能只顾着记录,要多用心记少用笔记,要注视被采访者,以示自己在认真聆听,这是对被访者的尊重。

采访完就要回报社整理写稿了。写作是要靠平时积累的,平时要多动笔、勤思考,才能写出好的稿子。稿子写完还要自己多修改几遍,然后交给采访中心的主任,主任觉得能用就会交到编辑中心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然后就可以登上报纸,一条新闻也就告一段落了。

四、见习体会

通过一周的见习,我深刻地感觉到记者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

业。不管寒冬酷暑,只要有新闻就要冲到最前面。采访时还要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读者想知道什么,需要知道什么,应该知道什么,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使自己的新闻有阅读的价值。

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通讯员,这些通讯员就需要平时的人脉积累,要多联系,这是很现实的事情,现在很少有记者会主动出去找新闻,那样费时费力又不一定能找到,效率太低,在现在这样的社会很难存活。所以说没有人脉就没有新闻线索,没有线索又哪来的新闻呢?

不管是采访还是写作,都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所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记者,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二篇:报社见习报告

姓名:邓山专业:广电二班学号:2011101239

报社见习报告

一.见习目的在学校课堂上学习专业课程,只是对职业方向发展的一种感性认识,而见习则在课堂之外为我们又打造了一个平台,有助于提升这种感性认识。为了将理论和实践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也为了给将来自己所要做的工作一个准备的定位和就业准备,见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见习中,逐步对工作各方面的开展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对专业的学习也知道自己在哪方面需要改进,这在实际参与中的感受跟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二.见习时间

202_年11月14日上午,全班同学早早来到报社,随后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报社参观和学习。整栋大楼人很少,记者一大早就出去采访了,襄阳日报的主编陈仁铭接待了我们,很高兴地为我们介绍报社的各种情况,其间也让一些同学进行了简单操作,对我们的提问也做了热情的回答,后来又专门给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交流会,受益匪浅。

三.见习内容

1.主要听陈老师(他曾给我们带过课)讲报社的结构及其所办的报纸和刊物。报纸主要是襄阳有影响力的日报和晚报,刊物是《新襄阳》、《新闻大地》、《大都会》等。网络媒体汉江传媒网,襄阳市惟一具有在网上对外发布新闻资格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襄阳市最具权威性的网络信息汇集中心和对外宣传平台。而且那段时间刚好面临着党十八大的召开,所以报纸要做好此次封面设计和报道,借此传达十八大的精神内容。晚报主要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民生新闻,读者通过它可以了解大家关注的时事。

2.报社的各个部门都是分工明确,人员集中,除了在报纸内容上推陈出新,保证报纸的质量外,报社在广告这块也特别看重,特意加派人手,拉广告同样是一门学问,不仅要跟各行各业打交道,更要提升自我素养,所以拉广告的人也特别辛苦。在参观期间,陈老师也鼓励我们养成新闻意识,有好的新闻稿件也可以投,另外在其所办的刊物上也可以投文章,有什么不懂的随时可以问他,在一个半小时交流会的掌声响起时,我们完成了这次见习。

四.见习心得

1.通过半天的参观和学习,我对报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前总对任何事想象的过于美好,在大学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有值得学习和深入的地方,踏实苦干,才会有成就和收获。

2.去报社的时候因为时间尚早,便想着这么大一栋楼,里面一定很热闹。但出乎我意料的是里面极静,人很少。没有想象中埋头苦写的编辑人员,没有无比宽敞洁净的办公室,陈老师一边介绍一边解说,原来办公室的人都出去跑新闻去了,下午才会热闹起来。报社原来的体制是采编分立,现在逐渐向采编合一转换。体制的转变是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而且这样做更有利于还原一篇新闻的真实。

3.在参观编辑部的时候,陈老师向我们讲述了编前召开的例会,即由当天的值班总编和

每个版面的主任召开的会议,对所编写的内容进行审核。报纸在出版之前,还会进行最后一道的校对。特别是报道、新闻涉及少数民族地区、港澳台地区及国家领导人时需格外谨慎,有时另可不发,也不冒风险报道。报纸定稿后,便进入了发行阶段。但报社周一吧还有个例会,对上个星期工作作总结,对下个星期的工作作规划。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认真的精神吧,襄阳日报的读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

五.对职业的认识

第一作为一个记者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政新闻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报道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系列的事情,涉及主要是会议、重大活动或措施之类的,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所以必须做到报道准确、及时。特别是政府会议,由于它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必须当天的新闻当天就出稿,并且还要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新闻,才有新闻的价值。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特别是领导的职位更要弄准确。在照片的选择上也要很仔细,要注意构造,更要注意人物表情,特别是有领导的照片,更要慎重,领导的面部表情走路的姿态及站的位置都要考虑全了。外出采访时更要注意检查是不是都系都拿全,采访本、笔式最基本的了。千万不能忘记拿,否则会给采访带来极大的不便。

第三要有一个健强的身体。作为新闻工作者,整天风力跑日里晒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工作。干记者这一行,任何时候都要作好准备。老师说有一次大冬天的晚上出去采访,那时候根本不想起来,但不去不行。于是冒着严寒,开了好几个小时的车去事故现场进行采访。我们都喜欢看深度报道,但是不好写,而好的报道都是记者一点一点采访、整理,费了很大的心血得来的。所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确实很重要。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是给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个无形资产。

第四要拥有丰富的知识。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有农民,有医生,有老师,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可能遇到。面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可能遇到想不到的一些困难。一般来说,采访前要做足功课,这样不会在采访中显得无知。这也难怪为什么外人都说记者怎么什么都懂。对于我们来说在校的时候就要多看点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的很对。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知识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扩充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第五要有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就是把真实的事情反映给人民群众,影响力相当大。我们记者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真实的新闻,为社会负责、为他人负责、也为自己负责!

总之,这半天的报社见习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将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学好专业课程,积累丰富的知识,为以后的职业打下基础。

第三篇:暑期报社见习报告

暑期报社见习报告

XX年7月.正是这个夏天最炎热的时候.一个学年又已悄悄结束.同学们回家的回家,打工的打工,热闹的校园里渐渐寂静下来.而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都说光阴似剑,岁月如梭.这才是一转眼的工夫.两年的大学生活就已经永远和我们告别了.让人不能不感慨万端.然而静下心来仔细盘点这两年的生活与学习,又不能不让人失望.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我的学习已严重地和专业要求背离.因此这个暑期,我必须利用足够的时间参加专业实践,用实践来指导理论学习.使自己的学习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做出见习的决定后,我对选择见习单位也作了一番分析.因为这次系里要求的见习与下一学年的专业实习相比要求较低.而我也是第一次迈入正规媒体.因此我没有选择兰州的都市类报刊.而是选择了一家地级报纸<>.暑期见习报告

从7月25号开始,8月15号结束,我在XX省XX市<>社见习.<>创刊于1986年8月.是中共XX市委机关报.自XX年始开办对开四版彩报,每周七刊,采用毛主席手笔做报头.其发行范围以市内三县两区为主.是XX地区最大的平面媒体.来到报社的第一天,就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以前老以为报社里总是忙忙碌碌,杂乱无章的.而在这座大楼里,你却难得看到几个匆忙的身影,记者们全都外出采访去了.在记者部办公室里,只有张主任一人坐在办公桌前,他和编辑部的同志们一样,就等着记者们下午回来交稿.这让我感到,新闻虽然给人非常迅速及时的印象,但是新闻工作有其内在规律性.慢也慢不了,急也急不得.只要人们各司其位,尽职尽责.就能够平稳应对任何紧急情况.第二天一早,社里就安排我去采访。带我的记者是一位年轻人。一问才知道。他正是今年师大新闻系的毕业生。能在这里遇到校友,自然感到非常亲切。我们一起坐车去了市区南部的银光公司。这是一家大型军工企业。今天我们要采访的正是由中国军事工业集团在这里举办的具有较高规格的技工选拔赛。由于我们事前对比赛的内容和目的了解很少,下车之后我们便分头行动,他去和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的记者交流,了解此次比赛的背景材料。我则拿着笔记本,迅速记下赛场上有关比赛的全称,口号及时间安排等内容。完毕之后,我们一起进入大礼堂,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是新闻工作者,赶忙引我们落坐于记者席。并在我们的要求下,在大会开始之前给我们拿来了相关材料。这样,在大会召开的同时,我们已经完成了稿件的构思。中午回到报社,不一会就把稿子赶出来了。

之后有一次下乡采访,地点在靖远县东湾镇,这里是全市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要求我们稿件必须第二天见报。当天回来之后,我们立即投入写作。但是,在合理引用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我们遇到了这样两个难题。一是报道的主题很难把握。到底是赞美军民共建,还是宣传新农村建设。没有作出选择。二是材料本身漏洞太多。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而且内容空洞。最后,我们做出了部分舍弃,选择了军民共建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报道。使报道变得紧凑而且富有内容。

后来还有一次特别的采访,让我终生难忘。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几位已是记者的学兄学姐在办公室里聊天,聊着聊着都不约而同聊到了天气。大家都在埋怨天气酷热难耐。这时,一位实习生说:“都已经立秋了,怎么还这样热啊”。这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是啊,都已经立秋了,怎么还这样热呢?我立即建议一位学姐咨询气象局。于是她给气象局打了电话。得知未来数天内将持续高温,我们赶紧写了一篇名为《秋老虎逞威铜城》消息,在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列出了注意事项和饮食清单。这篇关注人民生活的报道第二天就见报了。

见习期间,我还随报社记者一同走上XX市区街头,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许多感人的瞬间。在XX区举行资助贫困大学生劝募活动之时,我就拍到一位小学生向捐款箱里投入50元钱的感人场面。可惜我对光线把握不太好。使这张照片最终没有见报。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报社举办的业务培训,聆听前辈们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无从学到的知识。

三周的见习时间很短很短,无法让我学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一切。但是,参与到实践之中让我感到很充实。总结整个见习期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我国新闻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新闻作为人民的事业,社会的事业,它的存在是建立在人民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中坚力量.党报更是如此.在学校上课讨论时,同班同学都曾一致地认为党报的内容形式单一,没有趣味性,面临着没有读者的困境.到现在才知道这些担忧全是多余.从<>的情况来看,它所起的巨大作用并不依赖于面对面地交流.而是通过特定读者向下传递,对基层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在我国的具体国情下,新闻事业具有其特别的规律.从事新闻事业,必须对我国的新闻环境有足够的理性认识.而不是凭借感觉.那样对自己有害而无利.第二,对新闻工作者社会地位的认识有了改变.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看一些都市类报纸,对其中充斥的色情凶杀内容非常反感.也就对新闻记者的素质和社会地位产生了怀疑.在<>见习的十几天,我却明显感到这样一个事实,新闻记者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所到之处都会立刻受到人们的热情接待.这种热情当然有拜倒于媒体权利的成分.但是,这不影响媒体事实求实的报道.相反,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记者,更能通过这样的“热情”写出精彩的报道来.第三,我从几位记者身上学到了找新闻的能力,新闻敏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对于此,那次对气象局的特别采访让我记忆深刻.我以前从来不敢想,新闻还可以是这样采访出来的.但是仔细回味,这不是上新闻采访课时老师讲的电话采访吗?像这样很多的内容,从书上学的时候看一遍就匆匆掠过了,把它应用于实践却有很大的距离.这不仅让我懂得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更是说明了这样的一条真理:不放开思维,不拓宽思路,是永远写不出好新闻的.第四,见习让我找出了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文字功底还不够.一方面是做事态度不严谨.一次和报社记者合作写某天然气公司将修建向XX输气管道的稿子.由于这件事情还没有通过市委定论.因此要低调一点才好.而我却摆出一副学生腔,给这个工程大唱赞歌.足足写了八百多字.送审之后第一审便被否决,后来修改了几次,仅留下一些已定的事实.上报时也就剩下一百多字.张主任给我讲: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把新闻写虚了,新闻就是在报道事实.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之后不论采访还是写稿,都尽量保持严谨.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假.三周的见习让我体验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感受.在心理上,我已经是一名新闻记者了.从这些天的采访以及写稿中,我也的确长了不少见识.但是,学无止境,实践是为了找出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而艰难.相信这个暑期的见习是一笔宝贵财富,它可以帮助我,在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信心.

第四篇:报社见习工作总结

见习工作总结

一、见习目的这次见习的目的在于了解媒体发展的前沿信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下学期专业实习工作以及学习方向奠定良好基础。

二、见习时间

三、见习单位和部门:

四、见习内容

此次见习主要是学习副刊部的老师们是如何选题、如何约稿、如何写稿、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审稿、如何校稿、如何配图、如何排版等等。

五、见习心得

这次,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到报社见习,在这宝贵的两周时间里,通过老师的帮助,我不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同时也学到课本外的实践经验。这些收获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在报社的见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报社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感到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几点:

从自身方面,首先,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二是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求教;在新闻采访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三是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四是工作要认真扎实,做要做到最好,让读者能够更快更易得到最新的消息。

从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我有几点感触:

一、对于新闻的敏感性

新闻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敏感”,没有敏感,一切将无从谈起。新闻敏感从何而来呢?一要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掌握各方面的丰富知识;二要广泛接触实际,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三要学会比较,有鉴别才有发现;四要随时随地处于采访状态之中。

二、关于新闻题目

简练而贴切,要出彩。题目是新闻的脸面,倘若下一番功夫斟酌,推敲出一个精彩的题目,新闻将会更吸引人,更加具有传播效果,每次写完通讯、消息,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写标题。总是想写出一个出彩的标题,以至于很多时候普通的题目也在思维之外。遇到这样的麻烦,总是会把问题丢给老师。尽管已学过新

闻标题的写法。

为此,我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标题的要求第一个是准确,第二个是简约,如何做到新闻标题的准确与简约呢?现在一般性的标题,消息标题主要是以主题和辅题。为了方便现在繁忙的人群,消息的主题一般以实题为主,让读者能够很快的了解消息的主要信息。假若主题为虚题,也会加上个辅题,以提高消息标题的准确性。对于通讯一般也以实题为主,有时也会以虚题为主题。

三、关于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细心。

四、关于校稿

校稿工作至关重要,除了校对错字别字外,还需要注意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通常校稿要进行三到四遍。

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编辑的艰辛,提升了自己的新闻素养,而且增长了见闻,锻炼了自我,为我接触社会搭建了平台。在新闻编辑方面,我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见习不过两周,回头看看,它几乎等同于我大学两年的宽度。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

第五篇: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

精选范文: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3月23日,我来到特区报业大厦的35层,前来《深圳特区报》商贸组报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记者,名叫潘未末,知性达雅,浑身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活力气质。她告诉我,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来深圳特区报已经有好几年了,从在老报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区报业大厦上班,一路走过来的。

看起来她是个能干精练的女记者,而且经验十足,做事很干脆,我知道,未来的两个月我将从她那里学到许多东西。第一天,3月24日,这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我和谁都不认识,只认识潘未末记者。

我以为她马上就能给我什么采访任务和写稿任务,所以我就坐在商贸组的大沙发上等,结果她也没有怎么理我,只随便交代了我几句,就让我认真看《深圳特区报》,因为她看起来也是很忙的样子,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匆忙写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该去采访什么?”

她抬眼看看我,没有多说什么,就拿起手头的初稿,让我把它整理成一篇800字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的书本知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倒金字塔”我在心里对自己嘱咐道,不到一会儿,我就把那800字的消息完成了。“这么快”潘记者很诧异地说。我很自豪的对她说,“这种小稿件写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鸣得意的样子~

几分钟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轻狂和错误。我的稿件被“枪毙”了,因为风格问题,也因为脉络问题,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潘记者让我认真阅读特区报的用心了。随后,潘记者把她在特区报发表的稿件集册拿给我看,让我认真体会一下,还特别叮咛说,一定要仔细地看,最好能随时做个笔记。

我没有说什么话,从那以后我不再以为坐着看报纸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也认识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凡事还是从小事做起啊。

几天以后,我终于适应了特区报的风格并能正式开始展开工作了,潘记者也没有对我客气,一件件的采访任务和写作任务就交到我手里。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不断地犯了错误,但同时也不断地在学习,在改进;商贸组的其他记者也渐渐地混得熟了,也开始和他们后面跑跑展会、公司、酒店和政府机关等,有时候他们不方便去的时候,他们就让我独身前去。

感觉在深圳,记者还是比较吃得开的,比较受人尊重,比较受人看重,到哪里去采访都能赢得不少方便。不过,深圳终究是个商业化比较浓厚的城市,为什么呢~我记得有几次应邀去采访,采访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掏出好几百块钱,说是让我坐车回报社。鬼才相信他们呢,深圳的公交车费、打的费用虽然比全国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于要那么多钱吧!我死活不要,他们也死活不放过我,没有办法,最后我只拿了100块钱,打的回报社去了。

每个做记者的人在自己的采访经历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动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采访深圳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黄木岗又一村,那是中国最大的临时人员安置地,大约2、3个平方公里的地方却住进了十万人之多,他们都是全国各地来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里面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不过总算秩序井然。黄木岗我去了两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网吧,所谓“黑”就是因为它没有执照和经营许可证,那次是接到行政执法局的要求我作为实习记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云天”的网吧,72台电脑主机和相关配件,6个网吧工作人员。据城管部门的同志说,这家网吧的老板惨了,二三十万的投资全投水缸里去了。我采访那网吧老板的时候,他对偶简直就是声泪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机器啊,就这样被全部没收了。

我知道,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整治网吧,它只不过诸多被取缔的千万网吧之一而已,但从现场观看的诸多临时住居人员的同情和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来,他们很不高兴,诺大的黄木岗,能够上网的地方不多,而这家“云天”网吧收费低廉设施齐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活要求„„那次采访虽然很成功,但总也感觉不痛快。

实习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点就要去挤公交车,有时候人太多,竟然连公交车的门都挤不进,时常还要被别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时候晚上8点钟还有采访任务;实习的日子同样也是快乐的:让我见识了不少的东西,让我第一次去五星级宾馆里吃了一顿,让我学习了不少事情,让我体味了不少感情,让我结识了一些朋友„„

欢迎登录查字典范文网[],内容来自互联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篇一:经典暑期大学生报社记者实习报告

经典暑期大学生报社记者实习报告

通过各种努力,我终于在7月15日这天,成为了华西都市报的一名实习生[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并由此开启了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这和在学校很不一样,什么事都得自己掂量,除了眼和手,脑子是被用得最频繁的。此外,察言观色也是必须的。

初来乍到,我首先了解到的是,实习生并不是实习记者。仅仅是实习过程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实习记者,见习记者,最后才是最低级别的实习生。它们的区别除了是否有稿费外,其他方面还是很平等的。

负责教我的老师是我的同校学姐。她202_年毕业,在报社已经工作两年了。因为年轻、活力、认真、业务好成为了报社教育事业部的骨干成员之一。学姐个子很高,白白胖胖的,很和蔼。因为她的一个同事怀孕了,所以她在带我的同时还要帮忙带那个同事负责的三个实习生,很辛苦。

也许创业之初特别艰难吧,华西报把自己称为“铁军”。报社的部门有很多,而且我发现每个部门都有一句口号。我们教育事业部的口号是:“读书找学校,就问华西报”。显而易见,我们部门就是专门报道学生、学校、学习这方面的事的。

我接到的

那天看报纸到五点多,我就回家了,这时也有其他一些记者回家了,可是学姐还在工作。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学姐一般七点才下班,经常还会忙到通宵,自己一个人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写稿子,特别辛苦。学姐老家在河南,没有后台,也不拼爹不拼男朋友什么的,大学毕业后,就是靠自己努力,通过报社的考试,成为了一名记者。到了正式工作时,不偷懒,态度认真,努力工作才有今天的成绩——两年能够在市中心附近买起房子。

以前听人说电视台啊,报社啊,没有后门的人根本进不去。当时吓得我心灰意冷,甚至愧疚自己怎么能因为什么梦想就选择广播电视新闻这个专业呢?倒不如报个好就业的专业了。现在,我知道了,也许后门很有用,可以使你轻松就达到某些目的,但是自己的决心更重要。如果自己不努力不拼搏,成天好吃懒做,即使再大的靠山也会有被吃空的一天。所以,只有自己向着梦想不懈努力,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虽然

这次的经历除了激励到自己外,还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记者,作为新闻人,可以像这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呀。我更坚定自己的理想了。

之后,也写了一些稿子。当然是有的见报,有的石沉大海了。

我实习结束前的最后一篇稿件是关于今年专科录取的。在录取场看到好多人被隔绝在守卫众多的房间里,公正而严格地履行自己的录取工作时,我深刻了解到高考是多么要命的事,以及记者的责任:真是而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这和学校老师教给我的道理是一致的。

虽然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段实习经历却让我受益匪浅。这经验是学校教学远远不能企及的,正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做媒体、做记者来说,理论可以夯实基础,但是唯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其中的道理与奥妙。用自己的脚走一走,用嘴聊一聊,用手写一写,用眼看一看,最后再用心冷静的想一想,把自己融入其中,深深地感受。

这期间,我看到了一些,懂得了一些,领悟了一些,反思了一些,坚定了一些。别看只是“一些”,它们必定会在我今后的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二:新闻专业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新闻专业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田 育 臣

实习情况简介

实习时间:2月27日—6月4日

实习单位:xx报社 xx报指导老师:xx 发稿情况:共130多篇;其中,独立写稿100篇,独立策划专题6篇。

实习报告共分为两个篇章(经历篇和感悟篇)和一个小总结

经历篇

我实习的时间很不巧,正赶上全国两会。王老师作为创造了xx报最高发稿记录的首席记者,当然要参与这种盛会。走之前,他特地交代关注教育网站,有新闻及时通知他。

全国两会

王老师离开

”。当时,3月份xx报社内部刊物《xx报人》显示这样一系列数据:“ 1月份稿件共4783.41篇,其中a稿无;a-稿20.04篇,占总篇数比例0.42%;b+稿344.5篇,占总篇数比例7.20%;b稿2591.2篇,占总篇数比例54.17%;b-稿1466.3篇,占总篇数比例30.65%。2月份稿件质量统计中,a稿无;a-稿4篇,占总篇数比例0.16%。

世博会,王老师策划的月光宝盒号系列报道,得到了上海媒体的赞扬和学习,也获得当月xx报总编辑奖。这些虽与我无关,但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新闻人,怎样做好新闻。

“主编助理”

自从王老师当选主编,其他老师都改口为“王主编”,但我还叫“王老师”。其实,我跟王老师实习以来,他基本上都是把写稿的机会留给我,他曾对我说,自己也是从实习生过来的,知道实习生的不易。xx报规定,主编也要写稿,但只要达到10分就行,多写无益。因此,王老师的写稿任务少了,为了锻炼我,他平时就让我跟其他老师多跑跑,并且每天坚持写科教文卫日记。每天看《河南商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以及其他主流媒体有关报道,并对本部门相关报道与本报稿件进行对比、点评。每天王老师再结合编前会意见稍加补充,会将其发给部门各记者,以备改进工作。有时候,王老师没时间,还让我打电话催稿等,因此,部门其他老师开玩笑地称我“主编助理”。

专题策划 王老师每天上、下午各开一次碰头会,因此高校、教育厅这一条线基本我来跑。王老师如今不光要忙高校线,其他记者的线都要操心,给他们提意见、策划专题等。高校方面的专题,一般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在此期间,我共独立参与策划性的大稿6篇,其实,最能展示一个记者水准的就是专题策划。感悟篇

感悟1:敬业、勤奋是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xx老师是很敬业的人,将记者职业当作一种信仰,每天上下午必来报社。就连两会和世博会整天没日没夜的赶稿,但结束后,直接去报社上班,而其他老师还得在家休息两天。他之所以成为报社最年轻的主编,可能也缘于此。感悟2::记者代表着一种责任

在实习期间,我曾出现过两次马虎大意,但都让我提前发现,并及时给纠正了。这两次都出在数据上,当时统计数据,由于大意,有所出入。另一次是我在博客[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中发现信源,又找到了教育部的权威文件,但当时由于博客大部分内容和文件数据一致,便“懒省事”用了博客中的数据,后来由于没事干,又对文件数据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错。

王老师批评:“要是见报了,人家没错,你弄错了,丢人不丢人?” 另一次是3.15维权。当时,另一位记者让我去采访。其实,新闻通过事实来体现作者的观点倾 向。但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你是偏向群众还是群众的公仆?这里面存在着利益问题,群众可能是想通过投诉占小便宜,群众公仆也可能真的是不作为。这中间就存在着一种责任问题,需要记者来平衡。

喻国明箴言: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要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要笑时,不让大家笑得更狂妄。

感悟3::细心采访、认真观察是高质量稿件的关键

例如招聘会采访,怎样才能在众多招聘会中提取亮点,抓住特别的东西,找到“独家点”?这就要细心的去观察每一个细节,耐心、充分的去获取现场

都市报有别于党报之处在于鲜活与通俗,将死板、硬邦邦的新闻写的灵动但又不乏厚度。但如今,党报也正在撕下面皮向生活化靠拢。如果都市报不打出这种特色优势,将不伦不类,失去它的忠实上帝——读者。

感悟5:记者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现在xx报有个理念,就是打造专家型记者。确实,记者是沟通百姓与权威的桥梁。上可以理解有关政策、知识和理论,下能够以最通俗、最形象但又不失真实、准确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用专家型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

另记:xx报的记者并不只是实践派,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会及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的形式在内部刊物《xx报人》上刊登,供大家共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xx报人》上面,不仅有好新闻的写作心得与体会,也有个人在采访、策划、编辑等业务方面的经验和总结,更有自己在国外或是出差、参加某个大型活动的整个参与过程等,这其实是一部很好的新闻学著作。

总结:在3个多月的实习中,我不仅掌握了新闻语言的运用技巧,也使自己在大学三年中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和运用,让我在实践中更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新闻规律,并按新闻规律来践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我很感谢这次实习机会,也同样很珍惜,它将成为我一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

篇三: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大学生暑期报社实习报告总结

三峡之行结束后,我在家呆了14天就返回京城。不是做志愿者,而是去中国教育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为此,我错过了8月1日陕西省境内的日全食,西安360一遇的日全食。为此,我也没有能和家人、朋友过多地相聚。

但是因为提早来了三天,我有了两个发表文章的机会。祸福相依,孰能辨之。

历数在教育报实习的一个月,除周末外早上七点半起床,赶九点半到报社,下午四点半之后就可以离开。有两天请假,一周休假,一天采访,算来在报社的日子不过13天而已,真正实习的时间,就是15天。这十五天里,我发表了三篇文章,每一篇都曾四易其稿;排了两个版,有一个版由于粗心数错了行,连累了高老师和排版工作者周六回报社改版;采访两次,一次在紫竹院公园采访4位北京市民,一次在学校用英语采访一位外国奥运志愿者;撰写一份策划,关于高校学生媒体的情况。目前这篇大稿还在酝酿中。

一个月里,我认识了徐老师、高老师、两位张老师、石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结识了几位实习生,他们现在都是我的朋友。

一个月里,我接触到正规的报社工作,看到了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关于报纸的收获,虽然不多,但也相当受用。1,定位

教育报的定位是面向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内容都是针对知识精英提供他们的所需。如此一来,中国教育报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专业化,是教育报做强做精的制胜法宝。也许中国教育报的发行量不如中国青年报大,知名度也没有中国青年报高,但是它的广告收入和记者待遇,确是远远好于前者。正是因为定位准,才容易出奇制胜。相反,如果和其他报纸一样都做大综合,竞争太过激烈,想要做到不可替代,实在不那么容易。

横向定位于教育行业,纵向还要定位于主流媒体。既然是主流媒体,那么重大事件、主流声音就绝不能缺少,否则就是将自己边缘化。所以汶川地震、奥运会这些所有媒体都在报道的事件,教育报也出了若干个专版,而且做得很精彩。

经纬坐标精确定位之后,接下来便是细分工作。文化周刊一周四五六日出版,每个版面分别定位为“人文焦点”——关注教育周围时代文化现象,“人文博艺”——培养知美爱美文化情怀;“人文文史”——为教育提供人文常识;“人文笔记”——记录教育时代的心灵和生活。

每一次出报,都涉及到精心策划。这个选题不能陈旧,不能浅显,更不能离群索居。所以我若干次的策划都被否了。有过丰富媒体经验的人,总是一眼就能看出这个选题的时效性与实施难度。徐老师说,当记者最难过的坎,也就在与策划选题。因为能做记者,笔头功夫都一定不成问题,差异就在于能否找

到好的选题。我在青年人大也有一年多的选题经验,现在看来还是差几个层次。每一次选题策划好准备实施时,教育报都会做出一个书面策划。即便只是一个版,几篇文章,也会有详细的介绍:都有哪些文章,大概多少字,这些文章和整版主题是什么关系。纵然精短,但也能够帮助所有参与者明晰方向。3,采访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新闻,只是有一些在青年人大的实践经验。所以采访,也都是凭着感觉来。以前在青人有过为[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数不多的几次采访,都是很简单的确定主题设计采访提纲,然后约学校的老师进行就可以了,甚至下课堵在老师门口随便问两个问题。而在教育报的两次采访,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叫采访。首先,给你一个选题,告诉你我们需要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给你限定时间和字数,剩下的事情全权交给你。

三千多字的大稿,我和两位实习生讨论,分工,然后各承担一方面的写作。我需要写的是奥运对北京市民带来的影响。从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我所没有想到的方面。我决定采访几位北京市民。

什么,细节的东西就没有拿到太多。这个教训很深刻,我学英语的紧迫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4,写稿

新闻稿,就是给读者讲故事。所以唯有细节和故事性,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让读者在五秒钟之内决定去看这篇文章。我之前写的文章要么是散文,要么是评论、随笔,就是在自说自话,而现在学着描述细节,学着讲故事,学着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不是堆砌一些自以为深刻的观点或者自以为优美的语言。在报社看了无数报纸和无数投稿,语言再美、观点再深,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性,我的目光绝不会在其上停留超过五秒钟。那些或许很美的东西我不会去欣赏。转而一想,我写文章时也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那就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开始做起吧。

5,态度

我以为自己对手头的事情非常认真,我以为我会不遗余力地将事情做好。实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次自告奋勇去做版,连学带看,总算画好了一个版面,再到处找图片,很是辛苦。结果校版之后我发现,自己校对的版面上,被高老师密密麻麻画了很多圈圈点点,自己真是太不细心了。更离谱的是,自己为校对没有问题,报纸版面排好之后,高老师

下页篇四: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暑假从7月12日到8月22日,总计40天。我的暑假实习分为两大部分,即7月12至7月28在《中国改革杂志社》担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容》发行员、记者,关爱弱势群体互联网功名记者、编辑。7月29日至8月20日在陕西省政协《各界导报》做实习记者、编辑。整个实习延续了五个周、30余天。在实习期间,我学会了许多东西,当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都将会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万分感激两个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实习的宝贵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报社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着重从实习见闻,实习体会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实习报告。

实习见闻

实习一开始,杂志社曹老师给我介绍了单位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发行员和新闻记者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一点和后来在《各界导报》的开端大致相似。对于记者的行[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业,我有着浓厚的兴许个极高的积极性,每次来访或电话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尽快的赶写稿子,有时老师会给你一些机会,让自己协助她编辑稿件,这样我也是首次接触了专业的报纸编排软件——“飞腾”软件。

我也贴身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和压力,以积极者遍及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自己平时在校学习只是理论课的学习,另外所学专业与新闻传媒相距甚远。所以一进行媒体行业,要学的东西非常多,深感专业知识的欠缺。但是,指导老师每次带着我采访、编写稿件、修改稿件,学习业务知识、鼓励自己努力寻找新闻线索、这令我的新闻敏感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各界导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各界导报,每周六早上九点召开全体学术研讨总结大会,上到总编下到实习生都非常重视,那是一个遍及经验知识传授,接受社会在教育的地方,也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平台。另外,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到八点二十进行例行晨会,进行新闻信息、工作心得、生活体会等的交流、汇报。还有一点也令我时感压力所在——“各界导报是党政机关报”、这时报社主编滑战林老师开会时间时向大家强调的一句话。这就要求记者们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性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和营销、只要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得心应手。为此,我深感自己的差距,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努力明确了方向。

报社总编武老师重点强调:“我们要为最权威的报纸,权威与质量才是我们的特色。”我觉得,办最权威的报纸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公共努力。为着这个目标,赵丽老师多次明确告诉我;“我们记者要敢于报道,要勤快、多收集资料(material)做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我们的记者要能够很明确的判断出新闻价值的大小,一次正确处理稿件。”我觉得这重质量报纸,应从四方面理解:

大小。其次,做一个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精神。正如刚开始曹老师所说:“做记者,要勤奋,多观察,多听,多写,这样才有进步。”谷野老师说:“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最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由于新闻接触社会的反方方面面,所以要的知识也需要十分全面。当然,这为期五周的实习,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也是我的宝贵收获,在此,感谢所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帮助,现在我主要从实习见闻,实习中汲取养份。

总之,我这次实习学到了很多东西,能够让我受益终身。我在实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都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努力改正,是自己仅够更好的发展创新,迎接未来的挑战。

篇五:新闻专业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新闻专业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

实习情况简介

实习时间:2月27日—6月4日

实习单位:xx报社 xx报指导老师:xx 发稿情况:共130多篇;其中,独立写稿100篇,独立策划专题6篇。

实习报告共分为两个篇章(经历篇和感悟篇)和一个小总结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 经历篇

料拿走就直接回报社了。我中午回到报社,证已办好,他害怕门岗不让我进,特地打电话说已给门岗交代过,并把证放在了门岗上。

世博会

至今,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总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总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两周时间,又赶上了世博会,他又整装待发。前一天,我给他买了票。这次,他不像两会前那般殷勤叮嘱,也许对我也放心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按老规矩行事)

小插曲

在两会结束的短短十几天里,适值报社改革,报社主编工作调整,王老师成功当选科教文卫部主编,上任篇六:大学生假期报社实习报告

大学生假期报社实习报告

[大学生报社实习报告(共6篇)] 为了充分利用寒假,我选择留校在广西工人报社实习了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采写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学到的知识,也更明白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因此从现在开始我得努力搞好专业的学习了。

从小,我就很喜欢报纸,喜欢报纸的油墨香,喜欢码着的密密麻麻的字,对报纸上记者的名号更是崇拜有加,总在想什么时候我的名字也可以出现在报纸上呢?记得小学时,自己的名字

开始时,我在报社拿了十几份报纸回去研究,看看别人怎么写,看多了,自己也有了一些头绪。在年前,小邝姐和我去了客运站,采写农民工回家的图片新闻,农民工们也蛮乐意接受采访的,拍了一些相片后,我就给那其中的四

五张相片分别配上一百多字的说明,难度不大,不过当时一个问题让我寻思良久,知道了他们的姓,倒是不晓得怎么分别称呼,后来小邝姐一修改,我才晓得可以叫老杨啊、田大叔啊、杨大哥啊、黄阿姨啊等等,看来每一个细节的知识都是不容忽视的呀。有一次,和小邝姐去了区医院采访一个心理咨询师关于社交恐惧症的一些问题,小邝姐说,当听到不明白的地方时,要及时问清楚。之前我问小邝姐,那些专业的医学词汇怎么可以写得出来呢,我们又不是学医学的。小邝姐说,医师会告诉你专业词汇的,我们要做的是把专业词汇解释得通俗给读者去了解。春节时,小邝姐安排我写了两个人物过年的故事,还特别嘱咐了要多写一些细节。初6为了赶这两篇稿子,是我最忙的一天了,不仅要和每个人物聊上一两个钟,而且为了更好地选择人物,我多聊了一两个人物,然后在晚上前终于把两篇分别一千多的稿子给赶出来了。采访也不那么容易,有些是不想接受采访的,有些是不大乐意给照相片的,我只能好言相劝咯。交给小邝姐后,小邝姐说我写得不错,听了真开心,另外小邝姐帮我改动了一些地方,还让我琢磨下改动的地方,我从改动的字句上发现,不要小看每一丁点的用词,要把字词用得恰到好处,还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我也真得好好打磨自己的文字功底。拥有一手好文笔,也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梦想的东西。写多了一些后,我也越来越有用文字表达的欲望了。

同时,我越来越感觉到人脉的重要性了,比如说你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要是熟识的话,就好办多了,要是采访比较成功的人士,就更如此了。当然人脉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若不多出去跑跑,怎么去认识别人呢?所以在以后这段时间,在保证专业的学习后,我得好好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了。

大学生报社见习报告(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