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复习重点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2-506490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05 09:54: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复习重点

一、客观知识部分

(一)50-60年代文学

1、小说:

识记:作家、作品、主人公。

杨沫《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卢嘉川”

梁斌《红旗谱》,主人公:“朱老忠”

柳青《创业史》,主人公:“梁三老汉、梁生宝”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人公:“刘世吾、林震” 宗璞《红豆》

茹志鹃《百合花》

2、诗歌:

识记:作家、作品

郭小川《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3、散文:

识记:作家、作品

杨朔《荔枝蜜》《茶花赋》,秦牧《土地》《花城》

(二)台港文学

1、小说:

识记:作家、作品、主人公

白先勇《台北人》,刘以鬯《酒徒》

金庸《射雕英雄传》(“郭靖、黄蓉”)、《笑傲江湖》(“令狐冲”)、《鹿鼎记》(“韦小宝”)。

2、诗歌:

识记:作家、作品

纪弦《你的名字》《狼之独步》

郑愁予《错误》

余光中《乡愁》《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

洛夫《石室之死亡》

痖弦《红玉米》

(三)文革文学

识记:

八个革命样板戏(课件10)

“地下诗歌”:食指《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10)1

(四)80-90年代文学

1、小说:

识记:作家、作品、主人公

(1)70年代末——80年代小说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

王蒙《蝴蝶》(“张思远”)

张贤亮《绿化树》(“章永璘、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黄香久”)

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

汪曾祺《受戒》(“明海、小英子”)

王安忆《小鲍庄》(儒家仁义文化的象征人物:“捞渣”)

阿城《棋王》(道家文化的超脱者:“王一生”)

韩少功《爸爸爸》(原始畸形的文化怪胎:“丙崽”)

张承志《黑骏马》(蒙古草原的出走者“白音宝力格”)

莫言《红高粱》(“余占鳌”)、《透明的红萝卜》(文革中心灵扭曲的乡村少年形象“黑孩”)

马原《虚构》《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的女神》

余华《现实一种》、《在细雨中呼喊》、《活着》(“福贵”的苦难人生)、《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苏童《妻妾成群》(悲剧女性“颂莲”)(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粉》、《1934年的逃亡》、《我的帝王生涯》、《米》

(2)90年代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刘震云《一地鸡毛》

方方《风景》

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陈忠实《白鹿原》(主人公“白嘉轩”),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王安忆《长恨歌》(主人公“王琦瑶”)

张承志《心灵史》,王小波《黄金时代》,王朔《顽主》

2、诗歌:

识记:作家、作品

(1)“归来的诗人”

艾青《鱼化石》

曾卓《悬崖边的树》

(2)朦胧诗

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一切》(“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舒婷《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生命幻想曲》(“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3)新生代诗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月的麦地》《亚洲铜》

于坚《尚义街六号》,韩东《有关大雁塔》

3、散文:

识记:作家、作品

巴金《随想录》(“说真话的大书”,敢于说真话)

杨绛《干校六记》

余秋雨《文化苦旅》

4、戏剧:

识记:作家、作品

高行健《车站》《野人》《绝对信号》

沙叶新《寻找男子汉》

二、名词解释

1、“百花小说”(时间、界定、内容、作家作品)(课件3:十七年小说)

2、伤痕文学(界定、命名、内容、时间、作家作品)(课件11:“80年代文学思潮”)

3、反思文学(界定、内容、作家作品)(课件11:“80年代文学思潮”)

4、寻根文学(时间、命名、内容、作家作品)(课件13:“寻根小说”)

5、新生代诗(命名、时间、产生标志、诗歌团体、主张特征、代表诗人)(课件15:80-90年代诗歌)

6、现代派诗社:(时间、地点、刊物、代表诗人、诗歌主张)(课件8)

三、主观分析部分

1、分析老舍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课件5)

2、分析林道静形象及其意义。(课件3)

3、结合具体诗歌,分析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点。(课件15)

4、分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课件13)

5、结合作品,分析莫言《红高粱》的文本特征,理解《红高粱》为何成为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一座里程碑。(课件13)

6、分析先锋小说的探索性、创新性表现。[如先锋小说的概念(界定,共同特征,基本观念),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等]。(课件14)

7、结合作品,分析马原、余华、苏童等先锋小说家的小说特点。(课件14)

8、分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价值与意义。(课件17)

第二篇:现当代文学复习

填空或选择

80年代其它小说

汪曾祺《受戒》:小和尚明海与村姑英子的恋爱故事。

1、朴实自然的题材;

2、独特的语言风格;

3、平淡的叙述方式、平和的意境;

4、小说散文化的特征

5、传神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知青文学,eg: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

张承志《黑骏马》(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是一个追求文明进步的蒙古青年)寻根文学,eg:阿城《棋王》(王一生)韩少功《爸爸爸》(丙崽,象征、寓言的方式)陆文夫《美食家》(“小巷文学”“苏州文学”)

邓友梅《那五》(清代落魄贵族子弟的生活际遇)

《烟壶》(没落的清王朝各阶层的众生相)

意识流小说,eg:王蒙《春之声》《蝴蝶》《活动变人形》(倪吾诚)

工业题材改革小说,eg: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农村题材改革小说,eg: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

先锋小说,eg:莫言《红高粱》(以当时不存在的“我”通过“我爸爸”的视角,讲述“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马原《拉萨河女神》(先锋小说滥觞之作)《冈底斯的诱惑》(“叙述圈套”开创了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苏童《1934年逃亡》《妻妾成群》(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格非《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小说)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冷漠叙述;对现成文体的颠覆)

80年代新诗(朦胧诗)

新时期诗歌(以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为起点):

“归来的诗人”(“七月”派诗人、九叶诗人、艾青、雷抒雁)和“青年诗人”。朦胧诗运动: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

北岛《回答》;舒婷《神女峰》《惠安女子》《致橡树》;顾城《一代人》

80年代戏剧

1977—1979年,恢复期;1980—1985年,探索期;1986—1989年,总结期。

(一)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1977-1979)

揭批“四人帮”:苏叔阳《丹心谱》(方凌轩、庄济生),宗福先《于无声处》 从“神化”走向“人化:沙叶新《陈毅市长》(平民意识)

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社会责任感)

反映城市生活的剧作:苏叔阳《左邻右舍》,李龙云《小井胡同》

(二)探索戏剧时期(1980-1985)

80年代较有影响的探索剧: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复调)刘锦云《狗儿爷涅槃》;宗福先《血总是热的》;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 刘树刚《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沙叶新《寻找男子汉》(喜剧风格)

(三)探索戏剧的总结,小剧场运动时期(1986-1989)

《狗儿爷涅槃》(狗儿爷陈贺祥,地主祁永年)

小剧场运动的复兴与尝试:以高行健的《绝对信号》为标志。

(高行健:强调“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强调戏剧艺术的“剧场性”特征,也就是“承认舞台的假定性”,重视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

80年代散文

巴金《随想录》(作为巴金晚年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是“文革的博物馆”,从生活思想的深层次探究了“文

革”发生的根本原因,表现了作家严以律己、解剖自我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作家奉行“讲真话”、“挖掘自己的灵魂”。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体价值。恢复了散文的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真心灵的表现。)

90年代文学思潮(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文学)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道统派(西学派;传统派)信仰派(终极关怀派;宗教派)

90年代小说(新写实小说)

1989年第2期《钟山》杂志设立“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代表作家: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

90年代新诗(新生代诗)

Eg:韩东:《山民》李瑛、张新泉

90年代散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一、名词解释

文化散文:是兴起于90年代的文坛,以工作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学者为创作主体的散文创作。(1.5分)他们的作品以智慧之光透视社会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的形式,辨析民族的人格和历史精神,对社会生存和生命意义作终极思悟,呈现出创作主体的人格和艺术智慧。(2.5分)代表作家有余秋雨、张中行、季羡林等。(1分)

新生代诗: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这些诗人的作品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是一种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中的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这些诗歌的总体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它们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朦胧诗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代表。他们的诗开拓了新的疆域,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先锋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王蒙的《夜的眼》是先锋文学的发韧之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贤亮的《临街的窗》、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是代表作。

二、简答题

1、马原小说的先锋性质

(1)小说在叙述中呈现出非写实非虚构的模糊状态,叙述视角呈现出随意性,叙述者与被叙述者、接受者纠缠在一起;

(2)叙述强制性对逻辑的干预,叙述的事件不是通过本身的逻辑联系而是通过人为的叙述联系在一起的;

(3)小说成为形式的叙述和叙述的形式,叙述成为小说的手段和目的,小说成为一种作者叙述的游戏方式。

2、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

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

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意象含义: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分析舒婷的《致橡树》(林惠答案)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藉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橡树代表了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诗人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她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诗人正是通过这种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3、《陈毅市长》结构特色

(1)《陈毅市长》在结构上独具特色。(2)它突破了以一个中心事件贯穿全剧的传统戏剧结构方式,而采用“一人多事”和“冰糖葫芦”式结构。(3)全剧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事件,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十场戏写十件不同的事,事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主要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分别从不同侧面来揭示陈毅的性格。(4)为了使结构紧凑,在每场的结尾用几句台词或一个细节为下一场的情节开展作简单的铺垫。

(1)在蒙昧的历史途程中艰难跋涉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如李冰(《都江堰》)、柳宗元(《柳侯祠》)、苏东坡(《苏东坡突围》)等等。

(2)镌刻着无数历史人物的足迹与印记的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地域场所等空间存在。如苏州(《白发苏州》)、山西(《抱愧山西》)、承德避暑山庄(《一个王朝的背影》)等。

(3)已经上升为某种象征符号,凝聚着厚重文化内涵的物象,如天一阁、道士塔等。

三、论述题

1、王蒙的反思小说《春之声》特点

王蒙是新时期文坛上较早尝试与运用意识流技法进行小说创作的作家,《春之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作品。

(1)自由联想。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为目的,就必然遵循意识活动的规律----不间断地流动着,自由随意,跳跃多变。

(2)放射型结构。以人物的心灵为端点,依着联想的发生,打破传统小说的正常时空秩序,作多线条的辐射,状如“漫天开花”。

(3)内心独白。它是心理分析式的,是人物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的展示。它粗糙,未经梳理,却又因此而真实。

(4)象征手法。在意识流小说中,象征备受亲睐。意识流小说结构松散,思想的定向性属于隐性状况,象征的运用有助于防止这些可能性。

2、新写实小说的基本特征

(1)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还原生活本相。

力求最大程度地接近生活的真实性,呈现生活的原生状态。

生活的凡俗、琐碎、平庸、毫无诗意才是原生样态,生存的艰难、折磨、无奈、顺应才是生活的真实本相。

(2)描写凡俗小人物

背弃和拒绝含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人物,将纯态社会中的凡人写入小说

没有丝毫充溢英雄光彩和不食人间烟火成分,只是普通平凡、甘于庸常、顺应承受着生活愚弄的小人物

Eg:刘震云《单位》《一地鸡毛》:小林

(3)冷漠、客观的叙述态度

叙事主体冷漠淡然,不作直接的情感介入,更不作明显的客观评判。

叙述者似乎是一位实地录音者,仅仅做不动声色的旁观。

作家的主体观念与情感态度都不直接呈现在文本中,从而完全淡化主体价值立场。

3、余秋雨散文对当代文学的贡献

第一,摒弃了传统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单一主题表达的程式,代之以多角度、多侧面地透视某一景观或物象,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

第二,作者所选取的景观或物象都曾参与了作者主体的精神建构。

第三,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游览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现的情结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从而突出了作家所要开掘的,与本次游览相关的内容。

第四,大胆借助“想象”艺术复现为传统正史所不载的已经掩没在历史阴影之中的历史瞬间或历史面卷。

第五,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自由切入与转换。

(下面的不是考题 仅是个人整理)

“人文精神派”:

1、道统派(西学派;传统派)

2、信仰派(终极关怀派;宗教派)90年代小说述评

1、“新写实小说”

2、“新生代小说”

3、“女性小说” 方方的《风景》

巴金的《随想录》

余秋雨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 80年代戏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1977—1979年,恢复期

揭批“四人帮”苏叔阳《丹心谱》,宗福先《于无声处》

从“神化”走向“人化”沙叶新《陈毅市长》

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

反映城市生活的剧作 苏叔阳《左邻右舍》,李龙云《小井胡同》

1980—1985年,探索期

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野人》 刘锦云《狗儿爷涅槃》 宗福先《血总是热的》 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

刘树刚《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 沙叶新《寻找男子汉》

1986—1989年,总结期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

现当代文学

一、选择(单项/不定项)(1×20)重点:左联文学刊物

1、胡适——文坛领袖—《文学改良刍议》(五四文学革命的标致,纲领性文献)陈独秀——政坛领袖——《文学革命论》(两人都是安徽人)

2、学衡派:鲁迅、吴宓、梅光迪、胡先骕。

3、五四时期,章士钊(毛泽东的老乡)领导了一个社团甲寅派。

4、五四时期中国新闻界出现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学灯》(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觉悟》(民国时报副刊)5、1927—1937年间中国革命文学的重要作品:胡也频(左联五烈士之一)、叶紫(受鲁迅推荐)——《丰收》、蒲风——《茫茫夜》(诗歌)、沈从文——《边城》。

6、左联时期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三部曲:文学层面上先后有序的三部曲,具有关联性,反应社会问题。

“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阳翰笙)“地母三部曲”:(赵本夫)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茅盾)“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1904——2005)“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巴金)“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郭沫若)“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青龙潭》、《香稻米》;(洪深)

7、华汉/阳翰笙《地泉》;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左翼小说)。

蒲风:《咆哮》,《六月流火》,参加左联后与杨骚等组织“中国诗歌会”。

8、“好一计鞭子”:《三江好》舒强、《最后一计》向培良、《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

9、“七月诗派”是因胡风创办的《七月周刊》(1937年9月)而得名。

10、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作曲,光未然作词。

11、五四时期,跟冰心其名的问题小说作家:庐隐

12、章士钊(毛泽东老乡),领导了一个社团“甲寅派”。

13、五四运动是在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下形成的。

14、鲁迅的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

15、战争时期的文学体裁主要是短剧。

16、四大国学大师(清华四大博导):

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1890-1969山西,活字典)、赵元任。

17、五四时期四大才女:

石评梅(1902-1928):原名石汝璧

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人

张乃莹(1916-1942):山东

谢婉莹(1900-1999):冰心,生于福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参与者,一生作品三个主题:母爱、童真、大自然。

18、左联刊物:《前哨》(后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

19、战国(策)代表人物:陈铨、吴宓、沈从文、林同济、雷海字。陈铨的话剧:《野玫瑰》(表示国民党托物的生活)《金指环》。20、左联五烈士,指柔石、胡也频、殷夫(白莽)、李伟森、冯铿五位左翼革命作家。

二、解释名词(4×5/5×4)(界定、内容、小结)作家、作品、文学社团、文学刊物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茅盾、叶圣陶、周作人、许地山、孙伏园、郑振铎、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代用会刊为茅盾接编改造的《小说月报》。这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观念上主张“文学为人生”。

2、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李初犁。口号/主张“文学为艺术”。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徐志摩、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代表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思想上提倡“新格律诗派”(倡导者:闻一多)。闻一多评价新格律诗派: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新月派1923年成立,以梁实秋为代表,早期有很大的贡献。

4、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西湖边上,创办了《支那二月》诗刊,湖畔诗人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

5、未明社:1925.8,由鲁迅发起成立于北平,以翻译为主,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曹靖华,李济野,台静龙,创办了《莽原半月刊》《未明半月刊》。

6、新潮社:发起人:北大的学生:傅斯年,罗家伦。成立于北平。刊物《新潮》,是五四时传播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7、南国社:1929成立于上海,成员田汉,以戏剧活动为主要。

8、民众戏剧社:1921.5成立于上海,代表茅盾(沈雁冰),陈大悲,五四革命期间最早的一个话剧团体。

9、湖畔诗社:成立于1922年4月,创办了《支那二月》诗刊,主要成员有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

10、东北作家群:萧红(张乃莹、黑龙江、1911—1942)、萧军(三郎、夫妻作家)、端木蕻良(辽宁)、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都以小说见长)萧红:《生死场》、以东北沦陷区为背景。与萧军的一些作品合为“跋涉”。

11、太阳社:1928年元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钱杏邨(阿英)、蒋光慈。重要成员:孟超,洪灵菲。代表刊物:《太阳月刊》

《太阳月刊》1928.1创刊于上海,撰稿人以太阳社的成员为主,刊载他们的译作和理论性创作,对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宣传有积极作用。7月份停刊,共7期。

12、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生于天津,自小出入剧院,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读南开中学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广泛接触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西方戏剧。解放前完成了《雷雨》(1933处女座)、《日出》(写于1935年)、《原野》(仇虎复仇自杀的悲剧)、《北京人》(以方瑞为原形)、《家》。解放后的作品没有多大成就:1956《明朗的天》1962《胆剑篇》1979《王绍军》。霍普特曼的《职工》启发曹禺塑造了鲁大海这个形象。雷雨先是引起了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注意。

13、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的地主家庭,寄养在农夫“大叶荷”家里。父亲蒋忠樽,母亲娄仙筹。是郭沫若之后中国诗坛上的第二座高峰,中国当代诗坛的泰斗。创办了“春地化会”。

14、《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办人陈独秀,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1922年停刊,1923.6重新复刊,由月刊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1925.4改为月刊,1926.7停刊。

15、“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作家联盟指定了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为左联的酝酿和筹备工作。1930年2月26日,鲁迅、郑伯奇、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石等12人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聚会,组成“组委会”,委托冯乃超起草左联的纲领。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其常务委员有: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1936年,解散。

16、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浙江人,出生于北平,小品文作家,《文学与革命》。他在《中央》时报的平民副刊上写了他的发刊词,体现了梁实秋的多元化的思想观点,却造人误解。

三大鼎立的小品作家:周作人(鲁迅的弟弟)

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做宇宙文章

梁实秋

17、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口号/理论主张:文章下乡,文章入伍。会刊:《抗战文艺》。文协的作用:

⑴在组织上形成了全国通讯网,为抗战作出努力;

⑵《抗战文艺》最大限度的宣传抗战事迹;

⑶在理论上强调文章下乡,号召全国人民一起并肩作战。

18、西战团(西北战地服务团):最早服务于第十八集团解放军,丁玲、吴奚如担任正、副团长,成立于1937年8月12日,1945年5月完成使命,结束运动。

19、王实味(1906-1947)原名诗微,笔名实味、叔翰。出生河南。曾就读北京大学,后因文惹祸,1942年写下《政治家,艺术家》和《野百合花》两篇文章之后的第二年,被康生下令逮捕,1947年,“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地处决”。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起冤假错案。

三、简答(30)(简练,答到要点)

1、解放区文学现象——《讲话》的内容: 答:①文艺要为工农民服务;

②文艺工作者要改变思想; ③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④阐明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⑤阐述了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政治;

⑥提出了文艺批评的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讲话》的意义: 科学的对马克思主义中根本性原则的问题进行解说,发挥和丰富了这一理论,说明文艺是一种艺术形态;列宁强调了文艺的党性原则,毛泽东进一步强化和绝对化。

2、冰心温柔情调形成的原因:

⑴取材上:从儿童视角写对母爱的感受,对故乡的怀念,对大海的热爱; ⑵生活上,父亲是海军军官,家庭物质条件充裕,作者由上海到北平后出外留学生活上没有什么大的波澜; ⑶问题小说多单线结构; ⑷家庭教养上以爱来感化; ⑸文章富有抒情色彩;

⑹作者本身是女性,文章展现了其温柔亲切的一面。

3、左联对文学的贡献:

⑴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到了新阶段; ⑵中国共产党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从思想领域推进到实践领域。⑶推进文艺大众化;

⑷借鉴和探讨无产阶级文学创作方法。⑸吸引和培养左翼文学青年。

4、左联的不足:

5、无产阶级倡导者的主张、意义: 答:主张:

⑴文学是上层建筑,总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无产阶级文学成为历史的必然不是个人的主张。

⑵从马克思的渐进性观点出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应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

⑶创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提,必须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即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

⑷主张无产阶级的农工大众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歌咏对象,希望作家多去接触社会,反映农工大众生活,“生活是创造的唯一源泉”。意义:

⑴标志着新文学力图摆脱小资产阶级思想以适应无产阶级单独领导中国革命的新形势需求,直接把文学运动与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⑵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过程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⑶克服了当时革命队伍中许多作家的苦闷情绪,给他们指出前进方向,鼓舞了一大批小资产阶级作家的革命斗志。

6、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批判:与自由人、第三种人产生较量、文艺上的论争,是左联时期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场文艺论战,主要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文艺观,提高了左翼作家的文艺标准。1931-1933年。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杜衡)。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1932年张闻天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冯雪峰发表《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清算。

7、戏剧的发展过程:

(1)孕育:源于先秦的歌舞;

(2)萌芽:西汉百戏——唐(踏摇娘、参军戏)——宋(滑稽、歌舞)

(3)形成:宋金(杂剧、讲唱文学——诸宫调)

(4)成熟:元(杂剧——第一次浪潮,元末杂戏)

(5)发展:明清(杂剧,传奇——第二次浪潮,雅部——昆曲,花部(地方戏,京戏——第三次浪潮))

8、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三十年文学(1)五四时期文学(1917/9——1927)1919.5——1923.5:建党文学;

1923.5——1927.5: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左联文学(左翼联盟)(1927.8——1937.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3)抗战及解放时期文学(1937——1949)1937——1945:抗战文学;

1945——1949:解放战线文学(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9

(一)冰心早期的作品:小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超人》

解放后:散文《樱花之后》儿童文学集《小橘灯》

五四时期——三十年代:创作最多

(二)思想或创作阶段:

(1)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1919——1922)

五四时期出现的以妇女、家庭、婚姻、恋爱为主题的小说,通过主人公以及社会上的人关心的问题,揭示社会的内幕,敦促世人警示起来。冰心的第一部问题小说《两个家庭》。

(2)宣扬爱的哲学时期(1923——1928)《月光》《超人》《烦闷》《悟》(3)新的开端(1929——1932)

思想变化,情感价值扭转。《分》《冬儿姑娘》

(三)冰心作品的艺术特色(1)温柔亲切的情调(2)微带忧虑的色彩(3)含而不露的手法(4)清新隽永的语言

(四)对《繁星》《春水》的分析

(1)思想上:①苦闷的忧伤、宣扬母爱、博爱的思想

②歌颂自然

③耐人寻味的哲理性(2)艺术层面上:①以写景为主,短小 ②感情抒发细腻,想象奇特(3)不足之处:很难表现一个时代的**,因为短小。

10、陈独秀提出文学改良的“八事”(八不主意):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城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难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证的原因:

论证双方:一方:创造社、太阳社 一方:鲁迅

原因:(1)由于无产阶级的主张开初提出,缺乏经验,难以避免小资产阶级的偏激、感情用事、宗派,影响了无产阶级的主张的正确提出;

(2)鲁迅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的意义认识还不到位;

(3)当时中国社会归于“左倾主义”的影响,许多人对中国的性质认识不到位。

12、汤道耕:《南行记》共分8节:①《人生哲学的一课》②《山峡中》③《松岭中》④《在茅草地》⑤《洋官与鸡》⑥《我诅咒你那么一笑》⑦《我们的友人》⑧《我的爱人》

四、论述题(15×2)(攻其一点分析)

1、如何理解冰心作品中渗透的母爱:

2、分析曹禺的艺术经历、艺术教养: 答:

(一)戏剧教养: ⑴广泛的艺术借鉴和文学修养

受到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霍普特曼的影响。⑵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

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其间获得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出演易卜生《国民公敌》中重要角色(17岁);出演《罗拉》中的女性主角罗拉;懂得了戏剧的重要,观众的感受。⑶深厚的生活基础

没落的官僚家庭,精神生活不济,母亲早逝,父亲苛刻,导致他反抗郁闷的情绪。

(二)曹禺的创作:

⑴以封建官僚家庭背景为主;

⑵以资本主义城市的腐朽生活为创作背景; ⑶以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为题材;

体现了他反封建的精神,揭露了旧制度的黑暗,表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反抗的勇气。

(三)《雷雨》的分析:

⑴“人”的主题有力的冲击了黑暗的社会; ⑵悲剧艺术之长;

⑶高度的艺术成就对我国的新兴话剧艺术走向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成就:⑴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封建家长形象,资本家的典型代表,顽固、虚伪、自私自利、残酷;

繁漪:果敢阴鸷,桀骜不屈;

⑵情节结构:①错综复杂的情节特色

②高度集中的结构安排

⑶戏剧语言:①强烈而鲜明的动作性

②人物对话充满了潜台词

③作品语言紧致紧凑,富有戏剧性

3、“革命文学论争”双方的主要观点及其得失: 一个是“国防文学”

一个是“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论争影响: ⑴扩大全国文艺间抗日战事盛事的影响

⑵提高了作家对党建立全国统一战线的清楚认识

⑶批判了宗派主义、关门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现象为文艺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了坚实基础

⑷这场论争正逢民族危机紧要关头,本具共同方向,两方只为了“国防文学” 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开展长时间论争,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形成。

4、艾青的创作:

⑴左联时期 1932——1936(黎明前的黑暗)①揭露诅咒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罪恶;

②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艰苦;《大咽河,我的保姆》

③用象征意义手法描写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太阳》《春天》《黎明》 ⑵抗战时期 1937——1940 ①进一步描写战火笼罩下的中国大地和劳动人民的疾苦;

②正面去描写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歌颂人民大众的前仆后继的精神。⑶延安时期 1941——1945 ①对解放区新时期的天地予以歌颂,对革命领袖予以歌颂;

②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德国法西斯强盗的罪行的控诉,对苏联及其社会主义国家的歌颂。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⑴浪漫主义想象,象征性的手法相结合;

⑵生动深刻鲜明的形象;

⑶散文化的自由体;

⑷朴素而新奇的诗歌语言。

第四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由于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多,时代感强,知识涵盖时间段较短,便于入门和复习,成为众多跨考生的首选。加之本专业继续深造的空间广阔,该专业的报考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近两年的情况尤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比例分别为6%、9%和7%,其热门程度由此可见。

第五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整理汇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整理汇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鲁迅原名周树人,与著名散文家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并称“周氏兄弟”。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

3、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前,曾创作过文言小说《怀旧》。

4、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5、《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6、鲁迅小说《肥皂》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四铭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7、鲁迅自己曾经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8、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裳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尚是一个食人民族。

9、“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出自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之口。吕纬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

10、小说《**》以张勋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11、鲁迅的名言“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出自他的小说《伤逝》。

12、鲁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13、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鲁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14、“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道'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15、“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16、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未庄”的浙江农村。

17、鲁迅笔下的阿Q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18、“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19、“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出自小说《阿Q正传》。20、单四嫂子是小说《明天》中的主人公。

21、爱姑是小说《离婚》中的主人公。

22、关于知识分子,鲁迅曾在小说《在酒楼上》中有一个著名的比喻: “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23、赵贵翁、路上的人、小孩子“他们”代表旧文化的群体,这是鲁迅笔下最有价值的“庸众的群体”。

24、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其中,陈士成的形象出自作品《白光》。

25、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26、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离骚》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药》有精彩的描写。

28、《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故乡》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29、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眉间尺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30、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几乎全以两个字命名,如《铸剑》、《奔月》、《出关》等,只有《不周山》是三个字,后来,这篇小说也改名为《补天》。

31、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32、“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出自鲁迅的散文诗《影的告别》。

33、郭沫若一生在文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三大领域都卓有成就。

34、郭沫若在《晨安》一诗里,以“晨安”问候的外国人士,除了诗人外,还有政治家林肯和华盛顿。

35、《〈女神〉之地方色彩》是20年代郭沫若研究中的名篇,其中,最有名的论断,就是指出《女神》缺少“地方色彩”的“欧化”现象。这篇论文的作者是闻一多。

36、所谓三步的阅读法,即: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而“文学史读法”往往偏重于名理分析。

37、在“革命文学”论争中,郭沫若被鲁迅称为“流氓 + 才子”的作家。

38、“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这段诗句出自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

39、郭沫若的名诗《炉中煤》以恋歌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40、《炉中煤》的副标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41、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是一部力图用马列主义观点作家作品分析的专著,其中,最为关注的是郭沫若的“创作道路”和《女神》的“时代精神”等问题。

42、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启发最大的是朱自清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所作的导言。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发动的那一年”。

43、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代表作就应该是《天狗》之类的作品。

44、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以“战国”时期和“南明”时期为题材的六部历史剧,其中,最有代表性是《屈原》。

45、郭沫若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话剧《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即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

46、鲁迅与郭沫若赴日本留学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学习医学。

47、“五四”时期发表郭沫若诗歌最多的报纸是《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

48、在“五四”之后,许多作家都产生过彷徨的情绪,郭沫若也写过题为《彷徨》的十首诗,这些诗后来收入他于《女神》后出版的诗文集《星空》中。

49、《凤凰涅槃》为6章,即《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50、郭沫若被称为“五四”启蒙时代诗歌方面的代表者,新中国的预言诗人。

51、曾以一部《女神》开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的郭沫若,50年代以后也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了两部历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52、《女神》共分三辑,第一辑由三部诗剧组成,它们是《女神之再生》、《棠棣之花》、《湘累》。

53、王光东的《关于浪漫的沉思——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论》一书认为,前期郭沫若文艺思想虽然变化多,又偏激,不科学,但其价值就在于“深刻的片面”,即使不科学,也是合理的,满足了时代需求的。

54、在40年代的郭沫若研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扬发表于1941年11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上的文章《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55、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导言中认为,郭沫若诗中有两样新东西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一是泛神论,一是20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

56、“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是《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觉悟》和《时事新报•学灯》。

57、以蒋光慈的《短裤党》等作品为标志的早期革命小说,往往把理性当教条,将活生生的生活简化为死板的公式。

58、在1940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三个月左右,茅盾就创作了反映这一事变的长篇小说《腐蚀》。

茅盾原名沈雁冰,早在他192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之前,就已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著名的批评家和组织家了。

59、郭沫若与郁达夫等人创办的创造社,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

60、创造社在1928年后,文学主张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 后期创造社”。61、《子夜》写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62、茅盾的第二部“史诗性”的巨著《子夜》,也是直接记录和概括1930年春夏间在我国以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63、茅盾在创作《子夜》时,茅盾原计划采取双近景,对城市和农村都作直接描写,后来改为以城市为近景。

64、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批评著名小说《子夜》是一部抽象观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社会文献。

65、茅盾曾在分析批判“革命文学”的概念化风气时一钱见血地指出“我们看了蒋光慈的作品,总觉得其来源不是'革命生活实感',而是想象”。

66、茅盾是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处身其中他无法不受“红色30年代”文艺思潮的浸染,其明显标志是对“五四”的重新思考和“检讨”。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他曾发出“没有'五四',未必会有'五卅'罢”的质疑。67、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三篇小说。

68、茅盾参加“左联”后,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高度对“都市文学”进行了新的阐释,第一次提出了“都市文学”的概念。

69、在对茅盾的以《子夜》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的评价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其中,严家炎、孙中田主要持肯定态度。

70、《幻灭》是茅盾的第一部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心理变化,它在《小说月报》上一发表,就引起普遍注意,既是茅盾小说创作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71、《春蚕》的开头是:“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上”。72、《春蚕》与后来发表的《秋收》、《残冬》一起,合称《农村三部曲》。73、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和《追求》三篇小说。74、创造社被称为”艺术派“,而文学研究会则被称为”人生派“。

75、《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其中的第一条是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与”空头“的投机活动。76、《子夜》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全书共19章,其中,第2、4两章分别以《火山上》和《骚动》为题发表于《文学月报》第1卷第第1、2期。

77、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最早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作家是1921年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的沈雁冰。

78、茅盾小说人物塑造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系列”,一是“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二是“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79、记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蚀》的第一部《幻灭》,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80、1945年,面对重庆轰动一时的”黄金泄密案“,茅盾经不住话剧演出”爆发性“效应的诱惑,跟风创作了话剧《清明前后》。

81、“老通宝坐在‘塘路’边的一块石头上,长旱烟管斜摆在他身边。‘清明’节后的太阳已经很有力量,老通宝背脊上热烘烘地,像背着一盆火”。这是小说《春蚕》的开头。

82、茅盾参加”左联“后,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高度对”都市文学“进行了新的阐释,第一次提出了”都市文学“的概念。

83、茅盾被誉为“20世纪的巴尔扎克”。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这部作品“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84、在茅盾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中,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静女士为代表的传统东方女性,一是以慧女士为代表的现代女性,其中,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等现代女性都是《蚀》中的人物。

85、在茅盾的一生中,有许多未完成计划的小说,其中,第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就是1929年创作的《虹》。

86、林先生“摹仿上海大商店卖‘一元货’的方法,把脸盆毛巾牙刷牙粉配成一套卖一块钱,广告上就大书‘大廉价一元货’。”这个情节出自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

87、五四新文学作家大多受到一些外国作家的影响,对茅盾影响最大的外国作家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88、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故以“老舍”作为他的笔名。

89、老舍写于1932年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并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

90、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二马》中的老马,《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和祁天佑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离婚》中的张大哥。

91、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老派市民形象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离婚》中的张大哥。

92、《四世同堂》的创作历时五年,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创作于抗战期间,第三部《饥荒》创作于赴美讲学期间。93、五六十年代以后,老舍是最具活力的现代作家,这时期他最成功的作品是话剧《茶馆》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

94、《离婚》主要描写的是北平某财政所一群公务员的思想矛盾、生活纠葛的家庭**,主人公张大哥把做媒当作最大的快乐的享受。95、在老舍塑造的老派市民形象系列中,除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之外,还有一类市民形象,他们是以祥子为代表的城市贫民。96、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虎妞。97、小说《骆驼祥子》的男女主人公是祥子和虎妞。

98、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99、在老舍嘲讽的”洋派青年“中,还有《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等。

100、牛天赐是老舍以中华民族商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中的主人公。

101、在老舍的早期作品中,他的幽默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贫嘴“,老舍曾为此而苦恼。从《离婚》开始,老舍为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

102、《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

103、赵园的《北京:城与人》虽不是老舍的专论,但对于作为“京派”所依托的北京文化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有非常独到的发现。104、《雷雨》等剧作的诞生,被看作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10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

106、曹禺的“五大杰作”是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和《家》。107、《雷雨》中的”命运观“问题是批评家李健吾在30年代首先发现的。

108、在《雷雨》中,周朴园曾与侍萍同居三年,生育了两个儿子,即周萍和鲁大海。

109、曹禺剧作在莎士比亚、易卜生等大师影响下,形成了宏伟明丽的基本风格,在此基础上又融入了契诃夫诗一样的幽远深沉的韵味。

110、人们一般称《雷雨》中的蘩漪是”娜拉“式的人物,娜拉是挪威著名剧作者易卜生笔下的女性。111、”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的欺侮,你可以想一想。“这句话是周蘩漪对周萍说的。

112、蘩漪为了爱情,甚至不顾尊严,死搅蛮缠地跟踪周萍,下跪哀求周萍,在不得所爱后竟残忍地作出玉石俱焚的举动。

11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等等。114、在《雷雨》和《原野》中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细节,如周冲的年龄、仇虎的反常行为等。115、曹禺话剧《原野》的创作主要受到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影响。116、仇虎和花金子是曹禺话剧《原野》中的男女主人公。117、《日出》的主要人物有交际花陈白露、潘月亭、李石清、顾八奶奶、面首胡四以及洋奴才张乔治等。118、《日出》主要选取了陈白露的客厅和一个叫”宝和下处“的三等妓院作主要场景。119、受契诃夫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震撼,曹禺创作了话剧《日出》。120、沈从文的第一部小说集是他于1926年出版的《鸭子》。

在短篇小说《柏子》中,作者讲述的是一个辰河水手与岸边一个做娼妇的女人之间男欢女爱的故事。

121、《柏子》是沈从文小说中较为精短的一篇,所写的也是极简单的一桩事,但标志着他的创作从习作阶段走向成熟。122、《边城》的故事主要是写茶峒小镇上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

123、沈从文把《边城》看成是一座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而翠翠便是这种自然人性的化身,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124、《边城》在结尾处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这个人”是指傩送。125、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峰时期,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评论,其中,影响最大也最值得参考的是著名女评论家苏雪林的《沈从文论》。

126、在沈从文的作品中,神性是最高的人性,因此,“神”、“爱”与“美”是三位一体的。

与”京派“相对应的”海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中,包括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先锋前卫的文学,其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其代表性小说《梅雨之夕》的作者是新感觉派的著名作家施蛰存。

127、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128、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曾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批判沈从文是“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粉红色”的文艺家。129、被看作是京派小说“鼻祖”的小说家不是沈从文,而是曾参加过语丝社的废名。

130、沈从文生长在湘西沅水流域,地处湖南、四川、贵州三省的交界处,他出生的凤凰县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131、表现童养媳人生的《萧萧》,一反二三十年代描写童养媳制度罪恶的小说的常见模式„„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提示人物内部主观精神,与摆脱现存人生秩序,获得生命自由的历史需求不相适应。132、萧乾是”京派“的后起之秀,北京的蒙古族后裔。

133、张爱玲1943年开始作家生涯。1944年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先后出版,名躁上海文学界。134、前些年出现的“张爱玲热”,在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孤独地去世后形成高潮。

135、张爱玲最钟爱的意象应该说是月亮和镜子,这是两个传统性较强的意象,包含着一些设定的象征意义。136、在小说《倾城之恋》中,印度女人萨黑夷妮公主是柳原精心为流苏安排的”情敌“。

137、葛薇龙是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为了能继续在香港求学,不得不向与葛家多年不相往来的姑妈梁太太求告。

138、《倾城之恋》是一个关于调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弃妇的故事,是一个弃妇在进行垂死挣扎和自我拯救之后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因此,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张爱玲版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

139、《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对丈夫振保在外嫖妓“绝对不疑心到”,因为“她爱他,不为别的,就因为在许多人之中指定了这一个人是她的”。

140、《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王娇蕊一直沉浸在爱情的游戏中,突然遇到她自以为“生命中的男人”,就收敛自己,一心一意要与他厮守,哪里知道她最多只能是婚姻外的一颗“朱砂痣”。

141、《鸿鸾禧》中的玉清,比较顺利地出了嫁,但在更年轻的女孩子眼中,她已经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142、穆旦本名查良铮,是现代诗坛最为重要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143、《赞美》最核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也是穆旦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穆旦在清华时的同学王佐良说,穆旦写的是“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但也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144、1946年,上海诗人杭约赫与臧克家等人创立星群出版社,出版了《诗创造》杂志。145、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人诗合集《九叶集》。

146、九叶诗派基本上是由两群诗人合流而成,他们与两个诗刊有直接关系,一是《诗创造》,一是《中国新诗》,故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47、施蛰存在《又关于本刊的诗》中说:“《现代》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148、穆旦因抗战期间参加中国远征军,1958年被宣布为“历史反革命”。149、《黄昏之献》是风格与何其芳相近的散文家丽尼的散文集。

150、郁达夫是“自叙传”小说的代表作家,但他认为,比起小说,“现代的散文,却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了。”

151、“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是鲁迅在30年代对“五四”散文发达状况的评价。152、有的学者将现代散文分出两条不同的语体线索,一是”闲话体“,一是”独语体“。其中,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应归属于”独语体“。153、梁实秋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一文中说:“新诗运动最早的几年,大家注重的是‘白话’,不是‘诗’。” 154、周作人在《苍蝇》中旁征博引,其中有希腊史诗、日本俳句、我国的《诗经》、法勃儿的《昆虫记》等。155、周作人的小品文字,多以”言志“散文为主,又可分为”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种。

156、有学者分析认为,何其芳《画梦录》里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意象”,如黄昏、黑夜等,一类是“空间意象”,如坟墓、古宅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C)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热风》

2、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A)。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祝福》

3、除《狂人日记》外,鲁迅在另一篇小说中也写了一个带象征意味的”狂人“,尖锐地抨击了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痛快地发抒了叛逆反抗之声。这篇小说是(A)。

A.《长明灯》 B.《在酒楼上》

C.《孔乙己》 D.《阿Q正传》

4、“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个著名比喻出自小说(A)A.《在酒楼上》 B.《孔乙己》

C.《狂人日记》 D.《孤独者》

5、“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出自鲁迅的(B)

A.《示众》 B.《呐喊•自序》

C.《祝福》 D.《马上支日记》

6、鲁迅最后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D)。A.《故乡》 B.《明天》

C.《**》 D.《离婚》

7、《肥皂》中四铭向儿子讨教的”恶毒妇“一词的意思是(C)。A.伪君子 B.不正经的人

C.老傻瓜 D.很凶的女人

8、“你听我讲下去:她们面前围了一大群人,毫无敬意,只是打趣。还有两个光棍,那是更其肆无忌惮了,有一个简直说,„阿发,你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你想,这……”说这话的人是(C)。A.微翁 B.道统

C.四铭 D.学程

9、“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段描写出自(A)。A.《狂人日记》 B.《肥皂》

C.《阿Q正传》 D.《示众》

10、阿Q认为,他一生“行状”上的惟一的一个污点在于(C)。

A.被革命党剪了辫子 B.死前没能唱戏文

C.画圈画不圆 D.被抓进又抓出

11、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同时也注入了鲁迅的主观精神,他作品中有的人物的名字,就是根据他自己的笔名衍生而成的。比如(C)。

A.吕纬甫 B.魏连殳

C.宴之敖 D.眉间尺

12、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一家当时著名的散文刊物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家刊物是(C)。A.《论语》 B.《每周评论》

C.《语丝》 D.《现代评论》

13、鲁迅写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是因为有人在《语丝》上提倡“费厄泼赖”(Fair play)。这位提倡者是(C)。A.周作人 B.冯文炳 C.林语堂 D.梁实秋

14、温儒敏教授认为,有两篇作品是可以当作鲁迅小说的”纲“来读的,那就是《狂人日记》和(A)。A.《长明灯》 B.《示众》

C.《孔乙己》 D.《白光》

15、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完成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A、B、D)。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阿Q正传》 D.《药》

16、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等。A.《祝福》 B.《**》

C.《肥皂》 D.《明天》

17、鲁迅笔下的魏连殳形象出自小说(B)。

A.《在酒楼上》 B.《孤独者》

C.《肥皂》 D.《伤逝》

18、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其中,陈士成的形象出自作品(C)。A.《在酒楼上》 B.《白光》 C.《狂人日记》 D.《示众》

19、鲁迅最后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集是(B)。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20、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C)。

A.《野草》 B.《随感录》 C.《热风》 D.《坟》

21、和“五四”前后的许多“前驱者”不同,鲁迅对现实对未来并不乐观,甚至有些消沉,他躲在S会馆里抄古碑,也以写小说来排遣“苦的寂寞”。这些小说后结集为(A)。

A.《呐喊》 B.《彷徨》

C.《热风》 D.《故事新编》

22、鲁迅小说《故事新编》中的人物,大多是历史上有脸有面的大人物。其中,墨子出自小说(C)。A.《理水》 B.《出关》

C.《非攻》 D.《铸剑》

23、在“革命文学”论争中,被鲁迅称为“流氓 + 才子”的作家是(A)。A.郭沫若 B.田汉 C.阳翰笙 D.夏衍

24、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B、D)。A.斯宾诺莎 B.海涅

C.海德格尔 D.歌德

25、对郭沫若诗歌风格形成影响最大的惠特曼是(C)。A.英国诗人 B.德国诗人

C.美国诗人 D.法国诗人

26、郭沫若《匪徒颂》的主题是(C)。

A.批判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B.讽刺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C.歌颂古往今来的革命者 D.批判一切偶像的破坏者

27、如果说《女神》的主导风格是暴躁凌厉,那么,它真正具有代表性作品就应该是(A)之类的作品。A.《天狗》 B.《凤凰涅槃》 C.《晨安》 D.《地球,我的母亲》

28、郭沫若《女神》中的作品大多发表于“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之一的(A)。A.《时事新报•学灯》 B.《晨报副刊》 C.《民国日报•觉悟》 D.《京报副刊》

29、在40年代初,郭沫若一口气创作了六部历史剧,其中,以“南明”时期为题材的两部作品是(A)。A.《孔雀胆》和《南冠草》 B.《屈原》和《虎符》

C.《蔡文姬》和《武则天》 D.《屈原》和《聂嫈》

30、郭沫若在40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剧,是他根据早年的诗剧改编、扩写的(C)。A.《女神之再生》 B.《卓文君》

C.《棠棣之花》 D.《王昭君》

31、郭沫若的家乡有峨眉山、泯江、大渡河等名山大川,他的家乡是(A)。A.四川乐山 B.浙江绍兴

C.四川成都 D.浙江乌镇

32、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后,新文学作家大多经历了一个从”呐喊“到”彷徨“的过程,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他的”呐喊“,那么,他的”彷徨“就是诗文集(C)。

A.《恢复》 B.《瓶》

C.《星空》 D.《茅》

33、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一篇导言中认为,郭沫若诗中有两样新东西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一是泛神论,一是20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这篇导言是(A)。

A.《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B.《中国新文学大系》理论集导言 C.《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D.《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导言

34、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除了《卓文君》、《王昭君》外,还有(D)。A.《蔡文姬》 B.《屈原》

C.《武则天》 D.《聂嫈》

35、郭沫若最早发表的诗歌是(D)。

A.《凤凰涅槃》 B.《天狗》

C.《死的诱惑》 D.《鹭鹚》

36、继《尝试集》和《女神》之后,白话诗的又一成绩是另两部诗集的面世,这两部诗集是《冬夜》和(D)。A.《小河》 B.《星空》 C.《三弦》 D.《草儿》

37、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郭沫若“寄托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C)。A.《喀尔美萝姑娘》 B.《残春》 C.《牧羊哀话》 D.《漂流三部曲》

38、在茅盾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中,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静女士为代表的传统东方女性,一是以慧女士为代表的现代女性,其中,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等现代女性都出自(D)。A.《腐蚀》 B.《虹》

C.《子夜》 D.《蚀》

39、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基”的小说大师和理论批评家是(B)。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胡风

40、茅盾认为,”像吴荪甫那样的资本家应当坐更高级的轿车“,而当时上海流行福特车,便让他改坐了雪铁龙。这里的”当时“,是指(B)。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41、茅盾在构思《子夜》的过程中,亲自考察了上海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易市场,其中,主要有(A、B、D)。A.火柴厂 B.汽车制造厂

C.丝厂 D.工商证券交易所

42、茅盾在《子夜》中通过许多地主的形象描写了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有的地主苍皇出逃,有的地主暴死街头。其中,暴死街头的地主是(A)。

A.曾沧海 B.杜竹斋

C.冯云卿 D.吴老太爷

4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最早、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资本家形象是(B)。A.朱吟秋 B.吴荪甫 C.杜竹斋 D.赵伯韬

44、茅盾的第一部小说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记录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B)。A.《蚀》 B.《幻灭》

C.《虹》 D.《动摇》

45、在一部小说的结尾处,钱良材与张恂如对王伯申与赵守义经过一番斗争,终于牺牲农民利益而握手言欢,大发感慨。这部小说是(D)。A.《腐蚀》 B.《第一阶段的故事》

C.《子夜》 D.《霜叶红于二月花》

46、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是1922年在国内创办的(A)。

A.《创造季刊》 B.《创造月刊》

C.《创造周报》 D. 《创造日》

47、创造社在文学革命倡导运动中新创办的刊物是(C)。

A.《创造日》 B.《创造周报》

C.《创造月刊》 D.《创造季刊》

48、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作品主要有(A、B、C、D)。A.《沉沦》 B.《南迁》

C.《迷羊》 D.《秋柳》

49、创造社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叙小说”和“寄托小说”。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A)。A.《沉沦》 B.《南迁》 C.《迷羊》 D.《薄奠》

50、沈雁冰(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文学研究会的第一份刊物就是在他主持下革新的(B)。A.《新青年》 B.《小说月报》

C.《新申报》 D.《少年中国》

51、在30年代的上海,流行的汽车是福特,茅盾认为,“像吴荪甫那样的资本家应当坐更高级的轿车”,便让他改坐了(B)。A.奔驰 B.雪铁龙

C.宝马 D.保时捷

52、在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皖南事变”后,茅盾在小说披露了这一事件的有关内幕。这部小说是(D)。A.《蚀》 B.《幻灭》

C.《虹》 D.《腐蚀》 53、1929年茅盾《读〈倪焕之〉》一文关于”时代性“的阐述已经开始接受”新写实主义“的概念。这部小说《倪焕之》的作者是。(D)A.鲁迅 B.郁达夫

C. 老舍 D.叶圣陶

54、对小说《倪焕之》评价最高的评论家是(C)。A.鲁迅 B.郁达夫

C.茅盾 D.郭沫若

55、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真正表现出马列主义指导作用的“第一人”是(C)。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叶圣陶

56、在1928年关于“文学革命”的论争中,茅盾受到批评最多的作品是(B)A.《腐蚀》 B.《蚀》

C.《春蚕》 D.《虹》

57、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这段文字出自(D)。

A.老舍的《骆驼祥子》 B.鲁迅的《铸剑》C.沈从文的《边城》D.茅盾的《子夜》

58、在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是(B)。

A、郭沫若《女神》 B.胡适《尝试集》 C.俞平伯《冬夜》 D.康白情《草儿》

59、“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神枪沙子龙‟慢慢似乎被人们忘记了。”这个描写出自小说(B)。A.《骆驼祥子》 B.《断魂枪》

C.《四世同堂》 D.《离婚》

60、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其中,二强子的女儿是(D)。

A.小文 B.大赤包

C.虎妞 D.小福子

61、《骆驼祥子》展示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走向堕落的悲剧一生,凝聚了作者对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艺术思考和批判性的审视,其作品基调是(A)。

A.写实 B.抒情

C.幽默 D.讽刺

62、《四世同堂》描写了”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也不例外: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当女流氓大赤包打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这个挨打的车夫是(B)。A.老马 B.小崔

C.小马 D.祥子

63、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老派市民形象中,张大哥出自作品(C)。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64、在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中,赵景纯出自作品(B)。A.《二马》

B.《赵子曰》

C.《离婚》

D.《老张的哲学》 65、老舍在英国完成的第一部小说是(A)。

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66、《离婚》写20年代北平一个财政所里的各色人等和平庸的生活,是一部世态讽刺小说。作品中有三个主要角色,也是三种人物类型,三种人生信条:圆通人、老实人、无赖和恶棍。其中,圆通人是(A)。A.老张 B.小赵

C.老李 D.小马

67、老舍曾为自己的幽默流入”油滑“而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终于为他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这种变化开始于小说(C)。

A.《二马》 B.《骆驼祥子》

C.《离婚》 D.《四世同堂》

68、老舍写于1932年(教材上的1939年有误)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文革”中曾受到严厉批判,直接导致了老舍的噩运。这部小说是(B)。A.《二马》 B.《猫城记》 C.《离婚》 D.《牛天赐传》 69、在老舍的创作中,被看作是《骆驼祥子》的姊妹篇的作品是(C)。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四世同堂》 70、在曹禺的戏剧经典《雷雨》中,也有许多经不起认真推敲的细节,比如(C)。A.仇虎的反常 B.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 C.周冲的年龄 D.蘩漪与侍萍的关系 71、被称为《雷雨》中“最为炫目的一道闪电”和“剧本的灵魂”的人物是(A)。A.蘩漪 B.周萍

C.侍萍 D.四凤

72、曹禺在一部作品里写道,主人公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2000多工人。这部作品是(A)。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73、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美国现代主义戏剧家奥尼尔影响的作品是(C)。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74、曹禺在创作中明显受古希腊命运悲剧影响的作品是(A)。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蜕变》

75、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剧作风格的变化主要受到一个外国剧作家的影响,这个作家是(C)。A.奥尼尔 B.莎士比亚

C.契诃夫 D.布莱希特 76、在《北京人》中,最不想让愫芳出嫁的人是(A)。A.曾皓 B.曾文彩

C.江泰 D.曾思懿 77、小说《纺纸记》的作者是(A)。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78、《莫须有先生传》是著名作家(B)的作品。A. 沈从文 B.废名

C.周作人 D.鲁迅

79、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蒙古族出身的作家是(B)。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80、30年代正当沈从文创作的高潮期,刘西渭的《〈边城〉与〈八骏图〉》以印象主义批评对沈从文以热烈的赞美。刘西渭实际上就是“京派”作家(B)。

A.萧乾 B.李健吾

C.林庚 D.李广田 81、”京派“最有代表的美学家和评论家是(A)。A.朱光潜 B.周作人

C.凌叔华 D.沈从文

82、沈从文最初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一个文学刊物直接有关。这个刊物是(D)。A.《文学月刊》 B.《现代》

C.《文学杂志》 D.《现代评论》

83、“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簰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这段描写出自作品(A)。

A.《鸭窠围的夜》 B.《边城》

C.《萧萧》 D.《柏子》 84、“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段文字出自(D)。

A、郁达夫《感伤的旅行》B.沈从文《湘西》C.郁达夫《屯溪夜泊记》D.沈从文《边城》

85、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她后来死于(D)。A.与屯戍军士的私奔 B.产后吃了许多毒药 C.与屯戍军士的搏斗 D.产后吃了许多冷水 86、《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其主人公曹七巧是(B)。

A、曹公馆的二奶奶 B.姜公馆的二奶奶 C.曹公馆的七奶奶 D.姜公馆的七奶奶

87、曹七巧原是乡下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的哥嫂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把她嫁到上海富室姜家,做了姜家的二奶奶。她到姜家之前曾被称为(B)。

A.”豆腐西施“ B.”麻油西施“

C.”豆浆西施“ D.”油条西施“ 88、张爱玲作品中随处可见《红楼梦》的影子,而被看作是“现代《葬花词》”的一篇作品则是(D)。A.《茉莉香片》 B.《心经》

C.《倾城之恋》 D.《花凋》

89、刚上小学的张爱玲曾跟着母亲读《小说月报》,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这篇对张爱玲产生影响的老舍小说是(D)A.《猫城记》 B.《离婚》

C.《断魂枪》 D.《二马》

90、苏童在”影响我的十部短篇小说“评选中,选中了一篇张爱玲的小说,称”这样的作品是标准的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被苏童选取中的这篇张爱玲小说是(D)。

A.《沉香屑:第一炉香》 B.《金锁记》

C.《茉莉香片》 D.《鸿鸾禧》 91、在小说《金锁记》后半部分才出现的世舫,是被姜二奶奶曹七巧吓跑了的(C)。A.儿子 B.丈夫

C.女婿 D.情人

92、张爱玲的第一部散文集,是具有十分个人化的(C)。A.《传奇》 B.《海上花》

C.《流言》 D.《华丽缘》 93、张爱玲最喜欢的新文学作家是(B)。A.鲁迅 B.老舍

C.冰心 D.茅盾

94、“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诗句出自穆旦的(A)。A.《赞美》 B.《出发》

C.《野兽》 D.《合唱》

95、”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此诗句出自穆旦的(A)。A.《赞美》 B.《出发》

C.《野兽》 D.《合唱》

96、“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 / 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将风景的描绘机智地加以变形,引入社会问题的关注,形成特殊的反讽效果。这句诗出自(C)。

A、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 B.唐祈的《时间与旗》

C.辛笛的《风景》 D.唐湜的《骚动的城》

97、在以下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诗人中,对穆旦影响最大的诗人是(B)。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98、穆旦在50年代回国后不久,就因他曾在抗战中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列为审查对象,在艰难的日子里,他翻译了许多外国诗人的重要作品,其中,俄国诗人有(D)。A.拜伦 B.艾略特

C.雪莱 D.普希金

99、穆旦在50年代回国后不久,就因他曾在抗战中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列为审查对象,在艰难的日子里,他翻译了许多外国诗人的诗集,其中,有俄国诗人普希金的(D)。

A.《茨冈》 B.《高加索的俘虏》 C.《唐璜》 D.《欧根•奥涅金》

100、“用身体思想”曾被穆旦研究者奉为圭臬,这个经典评价最早出自王佐良的(B)。

A.《新中国的穆旦》 B.《一个中国新诗人》

C.《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D.《诗人穆旦的位置》 101、1977年2月26日,穆旦逝世于天津。他的绝笔之作是作于1976年12月的(D)。A.《死》 B.《电》

C.《夜》 D.《冬》 102、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D)。A.戴望舒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李金发

103、继《尝试集》和《女神》之后,白话诗的又一成绩是另两部诗集的面世,这两部诗集是《冬夜》和《草儿》,其中,《冬夜》的作者是(B)。A.郭沫若 B.俞平伯

C.胡适之 D.康白情

104、《钓台的春昼》“立在东台,可以看得出罗芷的人家”一句中的“罗芷”,是(D)。A.花名 B.人名

C.草名 D.地名

105、”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根据文章的风格判断,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C)。A.《父亲》 B.《给亡妇》

C.《儿女》 D.《背影》

106、朱自清曾将《谈新诗》一文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谈新诗》一文的作者是(A)。A.胡适 B.郭沫若

C.穆旦 D.闻一多 107、散文集《燕知草》的作者是(D)。A.林语堂 B.周作人

C.梁实秋 D.俞平伯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完成的前三篇白话小说是(A、B、D)。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阿Q正传》 D.《药》

2、《铸剑》的高潮是对于”三头相搏“的描写,这相搏的三个头分别是(A、C、D)。A.眉间尺 B.宴之敖者

C.黑色人 D.大王

3、鲁迅表现“看/被看”模式的小说主要有(A、B、C、D)。A.《狂人日记》 B.《示众》

C.《阿Q正传》 D.《药》

4、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等。

A.《阿Q正传》 B.《**》

C.《狂人日记》 D.《明天》

5、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C)等。

A.《祝福》 B.《**》

C.《肥皂》 D.《明天》

6、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主要作品有(A)(B)(C)。

A.《孤独者》 B.《伤逝》

C.《在酒楼上》 D.《明天》

7、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A、B、C、D)。A.狂人 B.孔乙己

C.子君 D.魏连殳

8、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A、B、D)。

A.《祝福》 B.《**》 C.《白光》 D.《明天》

9、鲁迅农民题材的主要作品有(B)(C)(D)。

A.《狂人日记》 B.《故乡》

C.《阿Q正传》 D.《明天》

10、鲁迅小说在艺术格局上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在以下作品中,采用“类散文体”的作品是(C)。A. 《伤逝》

B.《**》

C.《故乡》

D.《明天》

11、对于如何为传统的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在三点明确的主张,它们是(B)(C)(D)。A.分析

B.批判

C.继承

D.转化

12、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有许多”诗剧“,其中主要有(A、B、C、D)。A.《女神之再生》 B.《棠棣之花》

C.《湘累》 D.《凤凰涅槃》

13、《女神》的艺术探索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美别致的诗,如(B)(C)(D)等。A.《凤凰涅槃》 B.《地球,我的母亲》 C.《密桑索罗普之歌》 D.《夜步十里松原》

14、郭沫若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历史剧主要有(A、B、D)。A.《棠棣之花》 B.《虎符》

C.《女神之再生》 D.《屈原》

15、在郭沫若成名之前,就已经成名的白话诗人主要有(A、B、C、D)。A.胡适 B.沈尹默

C.刘半农 D.康白情

16、《三叶集》是三位诗人的通信集,这三位诗人是(A、B、C)。A.郭沫若 B.田汉

C.宗白华 D.胡适

17、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B、C、D)。A.海明威 B.海涅 C.泰戈尔 D.歌德

18、郭沫若的诗歌受到许多外国诗人的影响,其中主要有(A)(B)(D)。A.惠特曼

B.海涅

C.海明威

D.歌德

19、在新文学史上,前两部个人新诗集是(A)(B)。

A.郭沫若《女神》 B.胡适《尝试集》 C.俞平伯《冬夜》 D.康白情《草儿》 20、茅盾的早期文学主张,主要受到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的影响。泰纳认为,影响文艺发展的”三要素“是(A、C、D)。A.种族 B.历史

C.环境 D.时代

21、在茅盾的《子夜》中,吴荪甫手下有两员大将,他们是(B、D)。A.杜竹斋 B.屠维岳

C.唐云山 D.莫干丞

22、在30年代初,出现了一大批表现“丰收成灾”的小说,其中,主要有(B、C、D)。

A.洪深的《香稻米》 B.茅盾的《春蚕》C.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D.叶紫的《丰收》

23、《子夜》描写了五条重要的线索,其中重点描写的“三大火线”是(A、B、D)。

A.资本家在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

B.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 C.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和吴荪甫“双桥王国”的美梦彻底破灭 D.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24、茅盾《子夜》中的主要人物有(A、B、C、D)。A.曾沧海 B.吴荪甫 C.李玉亭 D.赵伯韬

25、茅盾的”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中主要有(A、C、D)等。A.何耀先 B.赵伯韬

C.严仲平D.林永清

26、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A、C、D)。

A.《春蚕》 B.《苦夏》

C.《秋收》 D.《残冬》

27、鲁迅、郭沫若、茅盾的家乡分别是(A、B、D)。

A.浙江绍兴 B.四川乐山

C.四川成都 D.浙江乌镇

28、老舍在英国完成的前三部小说中,有两部都表现出明显的”京味“特点,这两部小说是(B、C)。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29、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一部多卷本长篇小说,它们包括(A、B、D)。A.《惶惑》 B.《偷生》

C.《幻灭》 D.《饥荒》 30、老舍的前三部小说是在英国完成的(A、B、C)。A.《老张的哲学》 B.《二马》 C.《赵子曰》 D.《离婚》

31、曹禺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曾受到许多国外戏剧大师的影响,其中,主要有(A、B、C、D)。A.契诃夫 B.易卜生

C.奥尼尔 D.莎士比亚

32、在《雷雨》出场的八个人物中,侍萍所生的孩子有(A、B、D)。A.周萍 B.鲁大海

C.周冲 D.鲁四凤

33、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比如,(B、D)。A、常给侍萍请德国医生 B.爱穿侍萍绣过后衬衣

C.常常给侍萍的坟墓烧香 D.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

34、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外化”出来的,并不完全像有人说的是虚伪的表现,比如(A、B、C、D)等。A.爱穿侍萍绣过的衬衣

B.经常独自一人长久地凝视侍萍的照片 C.无论家搬到哪里都要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 D.每年四月十八都要为侍萍过生日

35、曹禺的前三部话剧作品是《雷雨》、《日出》和《原野》,这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B、C、D)等。A.曾文清 B.仇虎 C.陈白露 D.侍萍

36、祁老太爷最喜欢长孙媳妇,是因为她(A、B、D)。A.已经给祁家生了儿女,教他老人家有了重孙子孙女 B.既会持家,又懂得规矩,不像二孙媳妇那样闹得荒 C.虽然识字不多,却很有学问,常常能猜到老太爷的心思

D.一家十口的衣食茶水,与亲友邻居的庆吊交际,都由她一手操持

37、李健吾认为,《边城》的主要特点是(A、B、C、D)。A、细致,然而绝不琐碎 B.真实,然而绝不教训 C.风韵,然而绝不弄姿 D.美丽,然而绝不做作

38、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主要作家有(B、D)。A.张恨水 B.萧乾

C.穆时英 D.芦焚

39、所谓”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京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群,其中,主要作家有(A、B、C、D)。A.废名 B.萧乾

C.林庚 D.芦焚 40、“京派”活跃的主要园地有(A)(C)(D)。

A.《文学杂志》 B.《时事新报•学灯》 C.《文学月刊》 D.《大公报•文艺副刊》

41、萧乾的主要小说作品有(A)(B)(C)。

A.《篱下集》 B.《栗子》

C.《梦之谷》 D.《谷》

42、沈从文描写都市题材的小说主要有(A、C、D)。

A.《八骏图》 B.《月下小景》

C.《大小阮》 D.《绅士的太太》

43、沈从文描写湘西题材的作品主要有(A、B、C、D)。A.《丈夫》 B.《柏子》

C.《萧萧》 D.《边城》

44、张爱玲的“上海系列”都发生在上海的公馆、公寓,或者车厢社会里,这些作品主要有(A、B、C、D)。A.《花凋》 B.《金锁记》

C.《封锁》 D.《红玫瑰与白玫瑰》

45、《金锁记》中描写的女性人物主要有(C、D)等。A.流苏 B.长白

C.芝寿 D.长安

46、旧小说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许多印迹,她有浓厚兴趣的旧小说除了《红楼梦》外,主要有(A、C)。A.《金瓶梅》 B.《三国志》

C.《海上花》 D.《水浒传》

47、在曹七巧身边的亲人中,遭到她报复的人物主要有(A、B、C、D)。A.季泽 B.长安

C.芝寿 D.长白

48、受张爱玲影响较大的当代作家主要有(B)(C)(D)等。A.余华 B.叶兆言

C.苏童 D.王安忆

49、在40年代,对穆旦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主要有(A、B、D)等。A.艾略特 B.奥登

C.普希金 D.叶芝

50、穆旦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写下了具有充满强烈民族意识,歌颂人民力量的诗作,其中主要有(A)(B)(C)等。A.《合唱》 B.《旗》

C.《赞美》 D.《我》

51、朱自清写景状物的优秀之作主要有(A)等。

A.《荷塘月色》 B.《背影》

C.《伦敦杂记》 D.《儿女》

四、简答题(共20分)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文言小序中说”狂人“"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其主要用意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的说明。(8分)

2、鲁迅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却用文言文写下了这个“序”,请简要说明鲁迅这样写的主要用意。(8分)

3、将下面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8分)

4、有人认为,“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来源于西方人的东方观”,对此,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是否也有一定的道理?(8分)

5、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狂人日记》是怎样表现这种基调的?

6、鲁迅小说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的变革,首先是题材的变革。请举出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7、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A、人们仍然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B、有人认为鲁迅毕生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附和了激进的思潮,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C、也有人认为,鲁迅对传统的批判虽有理由,但破坏有余,建设不足。D、甚至还有人认为,鲁迅是“五四”以来全盘否定传统的代表。

参考:“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很腻味把鲁迅作为宣传的工具,试图颠覆神化,让鲁迅回到人间本位。从这一角度看,可以理解,也比较正常,但批评应实事求是,讲求理性。另一种原因是人们对鲁迅„全盘否定传统‟的误解。认为他对传统的批判割裂了传统,伤了元气,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鲁迅同时在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批判、攻打、破坏,二是梳理、继承、创新。不能轻易断言,鲁迅和„五四‟一代割裂了传统,并指责他们是破坏者。”

8、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关于鲁迅自己所作的“忧愤深广”的总结。对于《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关于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

9、为什么说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首先应说明鲁迅对传统的态度,然后,再例举鲁迅曾全盘否定传统的情况,最后再说明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10、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么读?

A.时代感越强的经典作品,越容易“时过境迁”,因此,首先应破除“历史的隔膜”,在了解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唤起自己的阅读兴趣。B.经典作品都具有“不可重复之美”,应从“作品 / 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状况”。C.可以采用三步阅读法:非专业阅读的“直观感受”、还原历史氛围的“设身处地”、专业的文学史读法的“名理分析”。

11、请结合教材中的《天狗》原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6分)

12、《天狗》为什么在“五四”时期能受到青年读者的普遍欢迎?(6分)

13、郭沫若曾说:“诗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请结合教材中的《天狗》原文,谈谈你读后的感受。(6分)

14、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说,郭沫若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和反抗的精神”。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8分)

15、郭沫若50年代以后以惊世骇俗的新观点创作的历史剧《武则天》,实际上是一篇为历史上的“白脸”形象曹操所作的“翻案文章”。请问,应怎样看待郭沫若这一时期的创作?(8分)

16、什么叫“两极阅读法”?你能否结合鲁迅或茅盾的作品阅读,加以简要说明。

17、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 首先应解释什么是“两极阅读”,然后,再说明如何才能不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比如教材中介绍的“三步阅读法”等。

18、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第一,“五四”时期,是一个“异军突起”的天才诗人,其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女神》震撼了一代青年,是他的黄金时期。第二,三四十年代,是一个诗人政治家(或“诗人-社会活动家”),虽也有诗集《恢复》和戏剧《屈原》等作品问世,但艺术创造力大减;第三,五十年代以后,虽也有《蔡文姬》、《武则天》和一些诗作,但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为观。郭沫若是一位天才型的诗人,而非政治家,生活道路的多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过多介入,影响了他的创作和声誉。

19、有人认为,茅盾从最初提倡“为人生”文学起,就怀抱着强烈的功利欲求。对此应怎样看?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可以首先说明茅盾的“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否带有“强烈的功利欲求”,然后,再说明你对“有人”的看法的看法。

20、茅盾的创作在1933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加以说明。(6分)

21、在1927年至1949年的二十余年间,茅盾所创作的小说几乎全是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命题出发表现时代和人生,具有编年史的特征,让人们去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试以《幻灭》或《春蚕》为例,加以简要说明。(6分)

22、茅盾的《子夜》并没有完成原先的创作计划,但为什么还说它具有“史诗性”的特征?(6分)

23、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最好是先说明“革命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丁玲、胡也频、蒋光赤的作品为例,也可以茅盾自己早期的作品或别的初期左翼创作为例,然后再针对这些特点说明茅盾小说的发展和变化。有的同学虽然提到革命文学,但由于只是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与革命文学不同,对革命文学的特点并没有作出符合实际的说明。也有的同学虽然也说到了革命的特点,如“文学等于宣传”、“小说应当起唤醒民众的重大责任”等,他们所说这些特点只是一种推测或想象,除了有人说到“公式化”、“概念化”的特点外,并没有说出当时革命文学的一些十分典型特点,如“革命加恋爱”、“三人行模式”、“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愤激情绪”等。

参考: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是茅盾早期创作中表现出的创作手法,作者主要想为“革命”而写,想通过作品给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革命之路,而又缺乏生活体验,使作品显得生硬、牵强,使人感到概念化、说教。而茅盾意识到这一问题后创作的《子夜》等一批现代社会剖析小说,重视生活体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概念化,同时也开创了现代社会剖析小说之先河。

24、茅盾小说是如何追求“史诗性”的,请以具体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25、茅盾的创作计划为什么总是不能完成?试以《子夜》为例简要说明。(6分)

26、《子夜》是把主人公吴荪甫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来塑造的。为突出吴荪甫的阶级特征,特意将他设计为“纱厂老板”。这是为什么?(6分)

27、老舍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但并没有赢得普遍好评,而在五六十年代却名声大振,这是为什么?(6分)

28、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在老舍的“市民形象”中,活跃着三种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又称理想市民)。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属于城市底层的贫民形象系列,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也占有显著的位置。

29、在小说《四世同堂》中,祁老太爷“破缸御敌”哲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祁老太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6分)30、《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祁老人的孙子,受过现代教育,为什么还说他也属于“老派市民”系列?

首先应解释什么是“老派市民”,说明所谓“老派市民”主要指他们的思想特征,而不是指的年龄,然后,再说明祁瑞宣的思想特征与“老派市民”的相同之处。

31、曹禺在《雷雨》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这种原始的蛮力在蘩漪身上是如何表现的?(6分)

32、曹禺的前三部话剧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简要说明。(6分)

33、与曹禺以前的创作相比较,简要说明《明朗的天》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他放弃了自己创作的个性与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完全按照当时流行的主题先行的路子去深入生活,选择人物,设计情节,如履薄冰,惟恐歪曲了生活,违反了政策。作者本人的创作完成后,又经过多次审查和反复修改,结果成了思想的传声筒,作者所特有的诗意与美感荡然无存。

曹禺在创作谈中说,许多剧作家,包括自己在内,都在处理人物思想转变时感到困难,认为这是剧本创作中最难解决但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顾虑太多,不敢放手,结果削弱了人物的性格的鲜明性,降低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的名声大了,地位高了,十分在意别人特别是领导的看法和态度,创作上的自信心锐减,写作多是为了配合形势或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1951年他主动提出要写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剧本,得到了领导的赞许,于是他写出了《明朗的天》……

34、周朴园与侍萍之间有无真正的爱情?

35、《日出》与《雷雨》相比较,主要有哪些变化?(6分)

36、什么叫“京派小说”?老舍是北京人,他的小说又以北京题材为主,为什么老舍小说不是“京派小说”?(6分)

37、“京派”和“海派”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沈从文为什么会对海派有那么大的意见?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8分)

38、沈从文是如何评价“海派”的?并以此说明沈从文和“京派”的创作主张。(8分)

39、鲁迅是如何评价“京派”和“海派”的?试以“京派”和“海派”的创作情况说明你自己的看法。(8分)

参考:鲁迅在他的一生中,不仅对传统文化一直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对当时的执政府和一切与执政府媾和的人也一直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他与陈西滢的斗争就属于后者,他始终认为这是公仇不是私仇。由于京派作家跟陈西滢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京派中的著名女作家凌叔华也就是陈西滢的夫人,因此,在鲁迅看来,他们主要远离政治实际上也就是在政府的“帮闲”。虽然,在京派作家的眼里,上海的作家都属于海派,但在鲁迅看来,真正的海派是以新旧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下海”捞钱的文人,他们已经堕落成出版商的工具和走狗。

40、请简要说明九叶诗派与20年代的象征派和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关系。

他们之间关系的总体特征是“继承与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艺术追求上。比如,20年代的象征派:唯美颓废、含蓄朦胧:晦涩。30年代的现代派:不再晦涩,惆怅忧郁,个人感受。40年代的九叶诗派:历史语境的变迁和诗艺的追求:历史意识、散文美、诗艺的现代化(个人与社会历史的统一,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戏剧化与哲理化的统一)。

41、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

既应说明其表面现象,诸如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的人都接纳了她,各种主张的刊物都对她表示推许等。也应说明其深层原因,如张爱玲的成就,雅俗共赏、新与旧的结合(古典小说的根基、市井小说的色彩)、洋化环境中的封建心灵和精神创伤。

42、“冰心体”散文的“新文艺腔”主要指什么?关于“冰心体”的特点,为什么有人说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自己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也有人说是“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6分)

43、什么是“新文艺腔”?以《寄小读者•十》为例,你认为冰心散文有“新文艺腔”吗?(6分)

44、“冰心体”散文的“新文艺腔”主要指什么?为什么冰心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6分)

45、“冰心体”散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会风靡一时?(6分)

46、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是冰心散文的内容:(爱与美)与表达方式(婉约的倾诉,温柔而感伤,含蓄细腻,女性的风致)。二是语体特征:文言文、西文、白话文的统一(以古文为基础),“新文艺腔”(做作的不自然的,与现实语言有距离的局面语言)。三是五四时期的阅读时尚,包括当时的主要读者是涉世未深(刚从封建思想中摆脱出来,处于过渡期中)的青年学生等。

47、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五、分析题(40分)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主要持一种什么态度,试以《阿Q正传》对阿Q革命的描写加以分析。

2、为什么可以说《呐喊》和《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3、鲁迅小说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请以《阿Q正传》为例,说明鲁迅小说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4、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主要持一种什么态度,是否有”偏激“?试以《阿Q正传》中阿Q精神的种种表现加以分析。

5、《狂人日记》的划时代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6、《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在批判国民性方面的代表,试以阿Q的精神胜利法为例,分析鲁迅“丑化中国人”的主要用意。

7、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试以《狂人日记》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感想。

8、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阿Q正传》加以分析。

9、鲁迅对所谓国粹家、道德家之流的批判从来不留情面,而《肥皂》的精彩之处则在于“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试结合作品内容说明作者是怎样描写四铭言行的。

10、为什么说”鲁迅既是对传统激烈的批判者,同时又是对传统最有见地的解释者“?

11、阿Q的革命是什么样的”革命“,鲁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说明。

12、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请结合《狂人日记》或鲁迅的其他作品加以分析。参考开头:

其一:“鲁迅是现代中国不可多得的伟大哲人和战士,他的思想不是书斋式的或体系式的,而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痛苦而切实的摸索,带有对传统得失的深刻感悟,对国情民性的透彻理解,又渗透着独到的人生体验……”

其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最为深刻,攻打最为猛烈,这恐怕是中国近百年来先进知识分子中的唯[惟]一。的确,鲁迅对封建制度下的旧文化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有时把话说得很绝,甚至偏激。比如在《狂人日记》中就有这样一描写,„我翻开历史一查……‟”

其三:“梁实秋在《关于鲁迅》的一篇文章中说:„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于胸,一吐为快……‟的确,与胡适、周作人、梁实秋相比,鲁迅对传统的确是严厉批判,是决绝的态度,甚至很偏激,他是对传统批判最深刻、攻打最猛烈的人之一。在他的作品中,直接表达了积压多年的对传统的愤闷,也最能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之口……”

13、从新诗发展的角度,分析《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14、20世纪80年代以来,茅盾研究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关于“《子夜》模式”,主要有一些什么样的分歧?你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分歧的?

参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宏观研究的展开,以前很少涉及的茅盾思想研究,包括世界观、文艺观、伦理观和美学思想的研究全面拉开,许多尚未清理的重要课题被提了出来,其中,关于革命家思想家的茅盾和文学家的茅盾的关系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1986年,张光年……

“关于„《子夜》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分歧:有人认为,茅盾具有„双重人格‟,其灵魂深处是政治家与文学家各半的结合……虽然茅盾的小说在当时受到了一些指责,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仍然高度评价新文学以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剖析派‟的优良传统,反对轻易地否定茅盾小说创作的贡献与地位。如严家炎……”

“对于茅盾研究中的不同观点,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因为个人的观点不同,理解力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但我个人觉得茅盾的作品还是很有文学价值的,我很喜欢他写的《子夜》,处在当时那个时代,茅盾以他的眼睛看到社会的变化,而茅盾又是使命感很强的作家,因此,在那个时代,他肯定是会写出这种时代感很强的作品的,而且在《子夜》这部作品中,茅盾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刻画,我觉得很到位,把人物的性格变化、内心矛盾等刻画得很深刻。因此,我认为,茅盾的作品是很有价值的。”

15、曹禺在《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例一,在以蘩漪、仇虎、愫方等人物形象为例,说明了曹禺是如何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后,这样写道:曹禺对生活中的悲剧性事件特别敏感,可以说是这位悲剧性剧作家的天赋,当然又跟他的人生阅历和体验相关。曹禺早年生活的经历是不幸的,他生下来三天,母亲就去世,父亲是一个日渐潦倒的封建官僚,脾气暴躁,在家里动辄发火骂人,整个家庭气氛极其沉闷压抑。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曹禺自小就充满恐惧心理,处处谨慎小心,非常孤独寂寞。成年以后的他依然如此,不爱讲话,善于幻想,对外界的议论特别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作为一个天性脆弱的知识分子,曹禺却在《雷雨》、《原野》、《北京人》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蘩漪、仇虎、金子等性情激烈、充满强大的心理能量的人物,都是他最花心力去塑造的。这也许就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所谓补偿心理。曹禺之所以特别向往“蛮力”,其实正是出于他自身的生存欠缺。

参考例二,从曹禺早期接受过基督教文化的角度出发:这段基督教文化的启蒙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他的人生观、创作观的形成有相当作用。从曹禺话剧创作模式来看,表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典型的社会道德剧:《雷雨》是“迷惘人生的罪恶与罚”,《原野》是讲“人与人的极爱与极恨的感情”,《北京人》是“原始野性的呼唤”。从曹禺剧作的人物来看,他们都是上帝苦难的子民,可分为贪婪型(如周朴园)、淫乱型(如蘩漪)、仇恨型(如仇虎)等等,这里都渗透着基督教的人文意识。另外,对于前期曹禺来说,“家”是一个无法挣脱的梦魇,一个外在的心狱,而冲出“家”的桎梏,即出走,成为曹禺剧作一再重复的潜在主题。在这种心态下,曹禺创作了一系列人物,使他们在作品中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这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作者要在其作品中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

16、沈从文的小说自觉地以“乡下人”的目光和评判尺度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请以具体作品为例加以说明。

17、湘西生活对沈从文有什么影响?《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18、什么是”牧歌“和”田园诗“?《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例一,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有名的《桃花源记》,文章提到的世外桃源,就在沅水下游,与沈从文的家乡一水相连。一千五百年后,沈从文在他的《边城》里,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桃花源,这儿的风景和人物更加令人心醉!翠翠这个天真美丽的姑娘,就是山水的精灵吧!从她那水晶一般的大眼睛里,可以看透她那纯洁如水的心灵。她是无言的大自然滋养出来的,没有沾染一丝一毫尘世的污浊。一切出自天性,无论是爱,是天真,还是勤劳、自重……老船夫的身上,也洋溢着边地人民淳朴、豪爽的人性之美。大老、二老、船总顺顺,也都显示出各自的人性之美来。总之,这里没有一个坏人。而这些美的人物,又都活动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原始的、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里,对沈从文来说,这一切都是他遥远的美好回忆,是可以用来对抗和回避喧嚣的都市生活烦扰的精神“自然保护区”。

参考例二,在对“牧歌”和“田园诗”进行简要说明后:沈从文的《边城》就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作者在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均已失望的情况下,便在偏远的少数民族那里,在似乎不文明的生活中发现了人性的美。……地处边界有茶峒,生活是那么宁静安谧,然而又是停滞沉闷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那么低微,知足常乐。作家编织了这样一个动情动人的故事……

参考例三,解释了“牧歌”和“田园诗”这两个概念后:沈从文的作品《边城》非常具有牧歌田园诗的风格,我在读过之后,从中体验了两种美的意境,一种是自然环境的美,一种是人性的美。然后再分开论述,最后总结说,作品之所以有牧歌田园诗的风格,是由于作者注重意境,善于“造境”,重在表现风格和人情,使优美与平庸交织,淳朴与健康并存,把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场景的描绘尽量融入简朴的生活情致之中,人和自然合一,或者自然环境成了人物的外化……

19、以《八骏图》和《边城》为例,说明沈从文小说城乡题材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0、京派作家既有才情又有学识,在创作中既追求独特又讲究品味,既看重自己的作家身份又不忘自己的学者身份,不愿以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宁可将力气花在形式的创造上,再加上他们几乎个个都学贯中西,既有深厚的古文底子,又经过西洋文化的熏陶,既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又熟悉各种诗化、散文化的艺术手法,一旦认真追求起”文章之美“来,必然有所创新。《边城》是如何体现出诗化抒情特点的?

21、沈从文的小说为什么会受到废名的影响?

22、废名的小说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说”连沈从文都受他的影响“?

23、张爱玲作品在艺术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四个字:新旧雅俗。能否举例说明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雅”和“俗”?

对于“雅”,主要是说明她的“古典小说的根底”,可以从传统小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影响(手法和韵味),意象的创造,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选择一个作重点)加以说明。对于“俗”,主要是说明她小说的“市井色彩”,可以从鸳鸯蝴蝶派的影响,通俗化手法。对“新文艺腔”的有意识的反叛等方面加以说明。最好的例子是《金锁记》,此外,还可以举《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和《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24、张爱玲的小说都与女性和”女性与金钱“的关系有关,为了生存或为了不至于受穷,她们把婚姻看作是自己惟一的目标,以青春作婚姻的代价,又是以金钱为最终目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有什么不同?

25、《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这是一个关于“原欲”的故事,一个令惊心动魄的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但为什么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关于”报复“的故事,一个关于”禁锢“的故事,一个用物欲报复情欲,一个因情欲被长期禁锢而变异后演化为更为疯狂的物欲的故事?

26、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创作有什么影响?试结合《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形象加以分析和说明。

27、“七巧就像一头困兽,一生都在欲望的牢狱中挣扎。”《金锁记》是如何表现七巧的欲望的?

28、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反而在写”旧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象之下的旧女性。《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是”旧女性“还是”新女性“?为什么?

29、张爱玲写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她反而在写”旧女性“,尤其是”新女性“表象之下的旧女性。请以具体作品和人物为例,比较张爱玲的”旧女性“与茅盾或丁玲笔下的”时代新女性“有什么不同。

30、张爱玲为什么在沦陷区的上海会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张爱玲热"与当时有什么异同?

31、你怎样看穆旦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首先,可以说明现代主义诗歌(包括从20年代的象征派、30年代的现代派到40年代的九叶诗派,甚至再到80年代的朦胧诗、90年代的新生代等)在新诗的发展史上说明的地位变化,然后,再说明穆旦在九叶诗派中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复习重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