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再交申请解决田岚财政供给的报告
编辑:落花成痕 识别码:22-91171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5 19:11: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再交申请解决田岚财政供给的报告

再次申请解决田岚财政供给的报告

县教育局并王局长:

老朽田国俊,在教育战线工作四十余年,现年近古稀,本应安度晚年,怎奈女儿的财政供给问题久拖未解决,十分揪心。

我女儿田岚(大专学历),原是国营企业全民制合同工,因她热衷教师工作,成为一名清泉镇中学代课教师,故于1998年始向相关领导反映情况,申请解决她的工作调动和编制问题,经县领导批准同意,并经教育局签章确认(见复印附件);然而不知何故,教育局经办人员没有落实,多次前来咨询未见结果。

我女儿田岚在清泉镇中学以工代干已十多年了;尽管待遇极低(不足同龄正式教职工待遇的四分之一),但他热情不减,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多次荣获表彰奖励,口碑好;是一名证件齐全,资质合格的教师!然而,因她的工作关系未落实,导致几次解决财政供给的机会错失,以致生活困难,入不敷出,遇病痛医疗也无着落,实在令人感到痛心。

因此,基于以上情况和现状,本人再次恳请领导解决这个遗留问题为盼!

退休教师:田国俊

二0一三年四月六日

说明

经了解核实,自202_年浠水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后,由县教育局牵头定案,会同县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相关单位解决落实;202_年由县农长吴烨(现为书记)签署的浠编202_年15号文件,《关于解决教育系统的编制》主要精神:“解决教育系统有进人手续,无财政供给的历史遗留问题”,该文件只能在相关单位局域网查询,没有联网公开,不给复印;在该文件精神下,陆续分批解决了浠水县教育系统部分代课教师、复退军人、临时工等三百八十多人的财政供给。

特此说明。

202_年4月28日

第二篇:再次申请解决田岚工作调动和编制问题

再次申请解决田岚工作调动和编制问题

县教育局并王局长:

老朽田国俊,在教育战线工作四十余年,现年近古稀,本应安度晚年,怎奈女儿的工作关系问题久拖未解决,十分揪心。我女儿田岚(大专学历),原是家国营企业全民制合同工,因她热衷教师工作,成为一名清泉镇中学代课教师,故于1998年始向相关领导反映情况,申请解决她的工作调动和编制问题,经县领导批准同意,并经教育局签章确认(见复印附件);然而不知何故,教育局经办人员没有落实,多次前来咨询未见结果。

所以,我女儿田岚在清泉镇中学代课已十多年了;尽管待遇极低(不足同龄正式教职工时下待遇的四分之一,生活入不敷出),但她热情不减,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多次荣获表彰奖励,口碑好;是一名证件齐全,资质合格的教师!然而,因她的工作关系久拖未解决,导致生活困难,遇病痛医疗也无着落,实在令人感到痛心!因此,基于以上情况和现状,本人再次恳请领导解决这个遗留问题为盼!

退休教师:田国俊

二0一三年四月三日

第三篇:民国才女田维岚

寻常巷陌里的民国奇才女田维岚

在镇远的淑女当中,有些既出身豪族,又有后天中西文化的教养,她们持有著名学府的文凭,能讲英语、作诗词、著文章、传播新思想,甚至京韵戏曲及泼墨山水画样样谂熟。她们的父辈或朋友们都是社会的知名人士,她们的丈夫,要么是飒爽英姿的将军,要么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下面,我要讲述的便是古城镇远寻常巷陌里的旷世才女田维岚凄美故事。

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

每当夕阳西下,人约黄昏的时刻,我走在头牌的古石板上,穿过现在居委会的院门,我总会特别驻足,这里仿佛依然留着北大才女的书香之气。才女,是一首用人生苦难锤炼出来的诗句,是从泥胎里脱胎而出的青花瓷,诱人品读,诱人欣赏一生一世。才女,总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在六牌老汽车站潘文惠的家中,从一本旧台历上,我见到了她妈妈的名字——田维岚,这可是一位民同时期的奇才女。而且,田维岚就是曾住在镇远头牌谭再萱家普通旧宅里的老人,竟然和我居住在同一个小镇的同一条街,相距直径不过两百米,只是时空相错了几十年而已。当时,因为她后半生的悄然无声,让我几乎忽略了她,从来就没有注意过她在镇远的生活轨迹。当我今天想寻访她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离开人世、离开小镇六十余年了。历史常常在不经意间留下一点诡秘的微笑之后,飘然远去。

那天我从旧台历上得知:我国最早开放女禁的大学是北大,而最早进入北大和男同学同班同桌上课的女学生是甘肃的田维岚、吴瑞霞、邓春兰、韩玉贞、邓春芩、孟自芬以及江苏的王兰等,她们在1920年2月考入北大哲学系,成为我国第一批女大学生。

田维岚,号映松。生于1901年,甘肃镇原县人。她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爱穿墨绿色的小方格半开襟上衣、黑绸裙,曾就读于甘肃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是甘肃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田育璧(田太璞)的女儿。她与杨虎城的秘书吴鸿宾,一直以兄妹相称。

1933年,吴鸿宾担任中共甘宁青特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和政协副主席。

1919年,甘肃教育厅保送田维岚、吴瑞霞、邓春兰等六名女生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当年7月26日至8月26日,这六名女生沿黄河乘牛皮筏东下,一路跋山涉水,历时三十二日,行程202_多公里。在坎坎坷坷的千里旅途中,这些才女发现了太多让她们惊叹的奇风异俗、人情世故。田维岚与吴瑞霞一路走,一路写日记,等到了北大,就有了著名的《由甘肃至京师长途旅行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记录了千百年来第一代走出闺阁的女子的思想情感。祝英台读书要男扮女装,而田维岚她们已经完全可以自自然然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与美貌了。

她们这—走,走出了—个几千年来的分界线,走出了中国女人的尊严。

在书中,田、吴二人写道:

“余等黄卷青灯寒窗数载,常怀济时拯物之心。亦有显亲扬名之志,顾女界同人久沦黑暗,每一念及,良用怏怏,所幸师范卒业,适值民国8年(1919年),有北京女子师范招生之举,余等遂禀父母、告师长,拟往求学,以偿夙愿。”她们还赋诗表达东下酬壮志的情怀:

滩外渔翁唱短歌,闲云来去影婆娑。

塞外野草无情致,高挂风帆下碧波。

诗词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塞外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这是第一次出远门的才女眼中的美景,如同才女一样的清新、秀丽。

当时,邓春兰上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要求大学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同班。1920年2月,田维岚、吴瑞霞、邓春兰等9名女学生先后入北京大学就读,率先冲破大学女禁,成为北京大学第一批女学生,也是中国国立大学第一批男女同校的女大学生。继北京大学之后,全国高等学校才陆续开始招收女生,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大纪元”。

雨后梨花赋诗魂

在北大学习期间,田维岚思想十分活跃,课余时间任北京《晨报》新闻记者,受“五四”运动的激励,与陇东留京同学创办了许多进步刊物,如《励进》、《正鹄》、《泾涛》等。在任《晨报》主笔时,在这些刊物和《晨报》上,田维岚发表了许多维护女权和敦促西北水土保持的文章。其诗赋文辞于清新劲健中透出婉丽,于深沉悱恻中发出呐喊,特别是感叹世事悲凉的篇章,如切肤之痛,常跃然于纸上。

1928年,她与义妹吴瑞霞所写的百余首诗词,在各种报刊陆续发表后,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后经于右任的赞许和推荐,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于右任亲自题写书名《松芸诗集》。吴鸿宾则在扉页上题写了“艺术天才”四字,署名“横滨”。在此书中,田维岚写的一百四十四字哀悼孙中山先生的诗作,以饱含崇敬之情起笔:

“革命之首,一世之雄,建立共和,气贯亚东。”,以“伟哉我公,千载流芳”作结,写得气势磅礴。在“极目黄河人海流,斜阳一片使人愁。巍巍秦帝今何在,唯有长城万古留”这首绝句中,她表达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她的容貌、气质和学识倾倒了当时京城不少知识分子。

她还创作新小说,如《雨后的梨花》等,字里行间,充满女性反封建、争自由时代的主旋律,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

1931年,时任宁夏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义妹吴瑞霞逝世,田维岚应当时甘肃省主席马鸿宾和教育厅厅长刘养锋委托,写了《梦云女士传略》。在卷首,她写道:“吊梦云义妹——满腔热血洒空林,三尺孤坟葬汝身。异地栖迟休念我,天涯侬是未归人。”其前言写有:“余与(梦芸)女士总角交谊,形影相依„„女士之生事,余也知之甚详,自女士逝后,余拟草此篇者久矣,徒以交谊深厚,每一立意未执笔而五内俱伤,不忍自我道其颠沛,况哀莫哀于生离,痛莫痛于死别,今也生离死别率于一时,走笔至此,几使我不能缕述,忆去年今日,适送别女士出塞之时,余为女士束装,握手难别之慨,犹在眼前。往者为生离而哀,今也为死别而痛,呜呼!人非木石,谁能堪此,心焉至伤,尚何容条例之行文,兹不过仅就女士生事,略撮其要,聊洒余怀之泪志彼卓绝之诚!”

田维岚还将义妹瑞霞“遗稿数册”汇辑成《梦芸女士遗著》一册印行,内收诗80多首,文9篇,另有宁夏、甘肃两省要人马鸿宾、董绍武等的序文、题词和挽联等。

凤栖梧桐永相随

田维岚后来与昔日北京大学同学,后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的潘尧年结婚。潘尧年,当年镇远专区施洞口巴团人。1927年,潘尧年在北伐中任革命军第一军炮兵团团长,率汤恩伯等一起攻克南昌,建立殊勋,并由此与汤恩伯成为挚友。1928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党代表大会,第一军至第五军推选一人为代表参加,他荣膺其选,其声望之高,可以想见。后任安徽省保安司令,中将衔。他与青少年时代先后在镇远高级小学和北京清河军官学校学习,后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的张卓将军是表兄弟。张卓曾任庐山军官团办公厅副主任、将官班班长、中央步校教育长、第一军军长、第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等职,主编过中国近代第一部《步兵操典》,培育各级军官近万余人。

据《行政院关于王超凡等在国民党五全大会上“拟请组织健全机关集中人力财力,积极开发西北以裕民生而固国本”提案致财政部令(1935年12月)》记载:潘尧年、严登汉、刘幼甫、王俊、魏廷鹤、顾希平、黄杰、黄光华、许协揆等24名国民党内高级官员签署提案,这引起了蒋介石的重视。1936年1月,蒋介石以行政院院长名义签署了行政院第268号密令,让行政院查照参考。长达4500字左右的提案中,从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论述了“欲救亡图存,则开发西北实刻不容缓”。从机关、经费、人才、步骤等方面予以论述开发的方法。认为健全开发的机构组织为开发西北之前提,设置“督办公署”,下设二厅。第一厅设拓植处、实业处、交通处、财政处;第二厅设技术处和调查处。认为经费为一切事业之母,重点介绍了经费概算,包括调查费、采冶矿产费、建筑铁路费、修筑公路费、整理水利费、改良农产及畜牧费、移民费、拓殖银行经费等等。“此种巨大之数目,在内忧外患交相煎迫之现阶段上,筹措似不可能,惟政府若有开发西北之决心与毅力”。

抗战爆发后,潘尧年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借故送家眷同乡,带一班警卫及妻子儿女回到了镇远专区所属巴团。田维岚在巴冈居住一段时间后,随夫搬至镇远城十字街居住,后又搬至头牌租谭家房屋居住。镇远头牌供奉的文庙,给头牌顺城街一带营造了一种祥和中庸的文化氛围,这与田维岚的气质十分吻合。镇远古城文化的渊薮,环境的清秀宁静,加上舞阳河的妩媚,竟然让她把镇远当作了自己的故乡。

田维岚不但会写书、写诗,还会弹琴、吹箫笛,朋友称赞她:“兴之所到,辄行诸吟咏,短歌长篇,莫不脍炙人口;亦善于声韵之学,弹琴吹箫,悠扬动听,乡民闻之,锄者忘其锄。”她还精于书法、刺绣、医术、棋艺等。

田维岚对人很热情,她的到来,给她周围居住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在巴团,她凭借自己掌握的医疗技术,经常用新法为困难妇女接生,减轻人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在过去,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书籍也很少,人们想要获得知识,想听故事,就得从文化人那里听来。当时谭家毗邻孔庙,因此,每当皓月当空,清风习习,一群孩子吃完晚饭,就坐到孔庙的院子里,听田维岚讲故事。她喜欢给儿女们和邻家的小孩讲“凿壁偷光”、“孔融让梨”和“小红帽”的故事,她的声音非常的柔美,表情也很丰富,特别是孩子们听到小红帽在给奶奶送蛋糕的时候,因为听了狼的谎言在路上贪玩采野花,结果奶奶就被狼吃掉了,孩子们都一起叹息:哎,贪玩真不行!小一点的孩子听了大灰狼把小红帽吃了,都吓得不敢回家了,田维岚就一个一个把孩子们送回家,交给大人。后来,孩子们长大了,田维岚就喜欢给孩子们讲“梁祝”、“秋瑾”、“十三妹”的故事,还教她们认识天上的星星,哪是北斗,哪是慧星„„

在她的教育熏陶下,她的五个姑娘个个心灵手巧,有文化,有出息。老大潘文美,当上了人民教师,老三潘文仙从事民族刺绣工作,老四潘文里在医院任主管药剂师,老五潘文惠任镇远共和街居委会书记,并多次担任县人大代表。特别要提的是老二潘文丽,是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曾参与人民大会堂的方案设计,并具体负责主席台、总统房间等处从设计到全面竣工工作;此外,她还负责天安门城楼塌陷测绘、天坛祈年殿测绘,主持装甲兵司令部办公大楼的设计。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1950年,丈夫潘尧年屈死后,一代奇才女田维岚在人们“追索丈夫枪支”的非难中,再也没有得到过施展才华的机会,于195 1年蒙冤死去。就这样,像黄莺一样明快、美丽的民国奇才女,化作香魂一缕随风散去了。但这一缕香魂,竟然让我沉湎其中,久久不肯梦醒,呜呼!

第四篇:财政解决三农问题

通过财政手段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 政府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税收和国债是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本文通过对长期以来财政政策工具运用中存在的弊端分析,重构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的新框架。

[关键词] 三农 财政 治理

中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下的土地制度变迁,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制约下的农业剩余分配制度,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在此,我们拟从财政政策入手,谈谈如何科学运用和管理财政工具来解决“三农”问题。

一、原有财政工具运作缺乏政策效果的表现及其成因

自从我国把“三农”问题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全局战略开始考虑以来,中央到地方的社会各界从理论到实践都兴起了探索“三农”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热潮。但近几年来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值得各界关注的问题是:其内向效果和外向效果远远偏离政策目标。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总是由于管理体制弊端的积重难返所致。

“九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农村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4077亿(比“八五”时增加1852亿),作为财政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480亿,通过贴息方式安排的扶贫贷款770亿,共计7 179亿。依据帕累托最优原理,政府沿用的财政投入方式,严格讲来,是缺乏效率的,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成本消耗。国家财政一度采用补贴或转移支付方式作为“三农”问题的对策,不仅增大了行政管理的成本,在中央财政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反倒把一个原本难以填补的“汪洋大海”扩散得更大更深。就占据国土面积和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村来说,相对于财政补贴或转移支付的数额,本就难以为继,加上管理成本的消耗,更显紧张。

(二)严重的“断流”。从中央财政下拨到地方的资金,各级地方政府一层一层“扣留”,仿佛春雨下降到地面,形成一条小溪,小溪还没流到“大海”,中途业已“断流”。其结果,作为“三农”的地面更加枯裂,于是离我们要治理的目标越来越遥远,问题越积越多、越严重。其成因,主要是在各层级中,都有特殊需要。这就形成一个格局:款项先落到谁手里,谁有权力,谁就能够以某种名目把钱截留下来。

(三)久禁不止的“挪用”。中央和省市向区县的财政支出,到了目的地后,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或为了稳定社会,或为了还贷,往往被挪用为工资发放,或放下旧工程兴办新工程等。其结果是“挖东墙补西脚”,延误了“三农”资金的用度和支付。

(四)“支付的支付”或制度性“诱饵”。中央和省市向区县的财政支出,到了目的地后,常常被基层用来数十趟地向上竞争跑项目。其结果是,即便争取到了,由于途中耗费(汽油、修理、食宿等),“勾兑”耗费等等,最终拿回到地方基层的,也已为数不多。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上级职能部门的有关负责人把手中掌握的财权资源当作做人情、照顾关系、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而之所以有这种堪称腐败的现象根深蒂固地存在,关键原因还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惯性作祟,除了缺乏相应的职权运作规范,也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机制。比如,在旅游、畜牧、种植等领域存在一定的结构资金。对于一个省市来讲,往往有几十个区县,但资金数额非常有限,谁都需要,上级职能部门也可以给予任何一个区县。这样一来,何以获取这笔资金,全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同样,对中央而言,也是这样:中央面对的是全国几十个省(市、区),要争取到相应项目资金,各省(市、区)自然也得学区县做法。在这种情形下,财政政策工具成了缺乏理性因素的感性化权力,成了操纵者滥用权力、渎职、以权谋私、建构裙带关系的诱饵,同时也具备了腐败的潜在因素。

(五)“参观考察”的巨额耗费。为了“学习”兄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基层中从

上至下常常要组织一批人马外出参观学习。其结果是作为“出差费”给“游”掉了。当然,必要的学习参观无可厚非,但实际情形并非完全这样。

(六)“形象工程”或“面子工程”。其他不论,仅就出发点是从为了给当地(主要是县城所在地)人民营造一个娱乐休闲或群众性活动的场所,被取名为“民心工程”之一的“形象工程”的广场,近几年来很时兴。一般情况下,一个广场的修建,往往也在几百上千万元左右。其结果,“形象”或“面子”有了,其他没了。这种现象,在区县城所在地较为普遍。

(七)项目决策的“失误”。基层以项目申请方式获取财政支持,或者项目决策失误,或者操作过程中失误,或者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缺乏市场,其结果使得开发项目上的财源“水”了。这不仅造成了原有资本金的严重损失,反而还造成连带性损失,比如,生态环境污染、破坏,自筹配套资金损失,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等。

(八)“关系工程”或“感情工程”。除了行政区划管辖外的横纵向关系相互照顾外,较多的还是区划内。比如,作为下属,为了报恩于自己的首长或上司,往往会在首长或上司的家乡修一条路、搭一座桥、建一个电讯接收塔、拉一条电线等,首长或上司回家时就能乘车而不会受爬坡上坎之累,或可照明、收看电视,或能使用手机。自然,这些都会使家乡父老乡亲们感恩戴德,或者成为当地人教育后代的榜样。这样做,虽然地方也受了益,但比起其他更重要的领域来,这笔钱便不应该先花。当然,全中国的村村户户要都有这些东西,乃是我们奋斗的理想目标。

二、财政工具科学运用和科学管理的新框架

对财政政策工具的应用,应该深入研究其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的关系,不能老是一味停留在传统经典的政治感性情结上。同时,我们务求其科学性,做好科学的监督和管理。认识和处理好农民、农业和农村三者关系,有利于处理好工作的辩证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三农”问题中,关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者轻重主次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因各持观点不同而不同。我们认为,在三者关系中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在农业和农村的关系中,农村作为一个社区,相对于农业,它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有什么样的农村就会决定有什么样的农业,起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中的人们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受客观条件制约;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既受制于国家制度,也受制于自身的传统格局(历史惯性)和个人、群体意识(包括社会心理),还受制于自身的开放度。而农业,其格局和质量对农村起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总的看来,农民有多大的开拓精神和进取心,与对自身现实状况的不满程度应该是成正比例的。这决定于自己的事业——作为生命源泉的农业和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农村的质量水平状况。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可以加大作为主体的农民自身进化的程度,以及促成和推动国家对自身及其环境、事业的改善。对“三农”关系问题的认识,这不仅关涉到是否具有人本主义思想问题,也牵涉到“三农”问题解决的绩效,以及维护其成果的取得问题,有利于最终改善我们的行政管理。

对于政府财政支出、转移支付、税收和国债四大工具的应用,我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应以政策目标为依据和出发点,以政策效果为归结点。这要求决策者摆脱事务主义的干扰,侧重宏观决策研究,加强有效的工作监督和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其治标又治本的作用。这要求决策者对原有财政政策工具使用中的弊端加以改善,清理其危害,从根本上杜绝其“负效应”。三是充分架构发挥其关联带动的正效应结构功能。这要求研究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不仅是定型的,更应该是定量的;同时,转变过去的情感性因素,建立起更加符合理性色彩的体制和相应机制。四是在一定法律法规框架内开展“三农”工作。是否可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有利于节约成本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这是高层决策者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除了减轻原有的巨大负担,改善和提升农业经济质量乃是关键,改善农村发展环境确系其前提。但是首先得解决好几个问题,这也是新框架的核心内容。一是发展的天然基础。包括自身脚下的土地质量及其资源状况。二是连接文明世界的渠道。包括交通流、通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三是宽松的制度环境。包括一系列用来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与法律规则。四是制度安排。包括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提出科学运用和管理财政工具的如下新框架。

(一)财政政策工具中的税费征收制度创新。科学有效地减轻农民税费征收,减轻农民负担,这意味着不仅本身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少取则多予),同时还可以维护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除了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外,还必须研究财政政策工具对农村税费征收制度的创新,提高行政管理绩效。

“费改税”的制度创新,有关方针政策已经颁布,但不少地方政府则费尽心机巧立若干名目,在“鹭鸶腿上刮精肉”,使得农民雪上加霜。结合中国实际,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税收乘数原理”,在有效解决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到尽可能调动农民创业(而非简单地从劳动角度看)的积极性。建议有关职能机构或组织,考虑以下几个最主要也是最重大的因素。一是有利于减负增收。公务员、教师等工资或其他各项支出,既然是财政型支出,理当由国家承担。“少取”,意味着“多予”。二是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自己不要一旦通过补贴,则形成“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格局;政府工作要形成激励、风险和约束机制。同时也要“放活”,不要管得太死。三是有利于“养鸡生蛋”。对于政府的财政支付,不要老是“救急不救穷”,力争考虑开发式投入或转移。通过政府财政帮助,给一只鸡,等鸡变多了,蛋也生多了,再收累进税或其他税,都不为过。侧重有利于农村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当前单一的粮食生产格局,从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上多做文章。四是有利于集约化和交易成本最小化。农村开发,应该考虑到移民因素,因为中国农村居民住户相当分散。至于已成定论的小城镇建设,它远非一般人们所理解那样简单,甚至是有些粗暴化的情形。否则,只能是不断创造出一些原本没有的得不偿失的负效应。比如,因为不当的操作而使得城镇化也即农民失业化、生态恶化、社会混乱化,导致农民连原来仅有的小块土地都没有了,以致流离失所。五是有利于诱导都市大资本进入。当前城市资本很大程度上找不到投资项目,因为有效供给相对饱和,但又不愿意投到农村。而农村原本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为什么不给大资本创设条件和设法大力鼓励,而偏要用拮据的财政去洒胡椒粉?关键是民营企业的准入制度创新和国企新通道的开设问题。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鼓励国企到农村、农业中去发展。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免税方式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和利润。六是统一城乡税制。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应尽快统一城乡税制,全面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享受同等的劳动权益和就业机会,给农民和国有土地拥有者以及城市其他土地拥有者同等的土地权利,使农村和城市居民同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以及城乡居民逐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等。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构建对生产生活起关联带动的效应机制。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特征突出,城乡市场隔绝,农村消费呈原始状态,市场狭窄。作为公共品的供给,通过财政政策工具的施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形成关联带动的正效应。这是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一劳永逸的生产力因素,自然也会改变农村紧张的生产关系。

在占全国总人口63.8%的农村地区,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或无电网,或电网陈旧、电压不稳,电价高昂;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户没有自来水,大大限制了农村地区对现代消费品的需求。1999年12月,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18796个农户所做的抽样调查和计量分析发现,农村电价每调低0 .1元,对彩电需求的刺激作用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370元;对电冰箱的需求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667元;对洗衣机的需求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提高909元。水、电等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问

题解决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有效需求,把许多制造业现存的过剩生产能力消化掉,同时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生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张,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正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便于在广大农村形成交通流、通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等。这对促进和推动农村和农业发展,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具有无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当然,由于资金有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择重而为。

(三)彻底改革土地配给制度,促进土地按照市场机制流动。“三农”问题的原因很多,根本性问题要从体制和制度上着手,彻底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由于长期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城乡隔离、城乡分治政策,在经济迅速崛起时,人口的流动与集中,深受制度束缚,大量人口和工业生产力(主要是乡镇企业)离散分布在农村。这既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整体效益,又致使我国城市化进程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据有关研究资料,中国城市化水平比同等工业化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等于农村土地多承载了1-2亿人口,也就是城市少负担了1-2亿人口。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农村就业极不充分的基本国情背景下,农村土地按人头承包,实行土地福利性配给的制度,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加之农民被排斥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导致土地的经济要素功能、产业功能弱化,生活保障功能增强,农民过度依赖于土地。农民家庭经营小块土地,可以实现温饱,但却不得小康,难得富足。大多数农民家庭的医疗、教育等开支需要依赖土地以外的非农收入补贴。即使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达到同等工业化国家水平,仍难以根本解决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问题,改善农民状况的任务极其艰巨。彻底改革带有福利性的土地配给制度,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土地按照市场机制流动,使之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量。

(四)处理好“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建构全国统一大市场。各地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而收入差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应不断缩小,是我国在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所要克服的难点之一,建立全国的统一大市场是关键。它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政府将经济工作的重心由参与和直接干预生产经营转向培育市场,政府通过为农民保护产权,搞活市场,替农民创造一个能节约交易费用、开展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这样,不仅政府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调控的幅度也大大拓宽了。通过统一的产品市场,实现比较优势、比较利益。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活跃内贸,首先在国内实现交通运输流、通讯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物流纵横网络的形成。

(五)通过财政政策性支出解决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农村只能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以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创造就业机会,实现非农化转变,加速其就业结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是非农产业大发展,能够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农产业大发展,哪怕是较低水平的农场化经营,比起单打独斗的家庭单位组织生产都要好得多。通过不断创造出大量非农就业机会,不断降低农业就业比重和数量。务农农民的收入,随着宏观经济发展不断提高。随着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加速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实行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产业政策,重点围绕农民增收,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增密、资本增密来替代稀缺的土地资源,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我国整体就业水平。要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

(六)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培育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粘

合、润滑、嫁接的作用。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已主动参与到世界经济大循环中,金融业即将对外资开放,届时竞争将非常激烈,其改革刻不容缓。当前的要务除了解决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消除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外,最重要的是确立金融改革的方向。其功能主要在于动员和配置货币资本。配置效率取决于在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是否能够得到最好的金融服务。

(七)利用发行国债募集“三农”发展基金。国债信誉度高,利息也常比银行高,募集的数额也较大。所得款项专款专用。国家还可以与一些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农村、农业发展项目。这种方式有安全感、成效也较大。

通过财政工具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切实贯彻中央和国务院方针政策。202_年9月4日召开的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强调,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利益。就任总理后的202_年3月18日,在答记者问时他进一步指出:农民减负,关键是要精简县乡机构,“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要坚决地全部减下来”。地方政府、职能分管部门,应当在切实贯彻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研究有效的对策措施。

第五篇:申请财政评审报告

XXX单位

关于申请评审办公楼维修改造工程的报告

区财政局:

XXX机关办公楼六层的布局和功能不符合现代办公条件和标准,为缓解机关办公用房紧张,经研究同意对XXX办公楼六层进行维修改造。根据工作安排,该工程预算已经完成,请予以评审。

XXX单位名称 202_年9月12日

再交申请解决田岚财政供给的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