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音乐学毕业论文和声学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3-1003097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1 01:14: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音乐学毕业论文和声学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嘉应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申请学位艺术学学士 院别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师范)学生姓名陈健超 学号111150003 导师姓名罗钢芹讲师

202_年

05月5日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目录

【中文摘要】................................................................2

【English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和声编配的重要性和技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性分析和和声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和声进行中和弦之间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七和弦和九和弦的运用..................................................7

五离调和弦的运用........................................................8

六根音的编配技巧............................................................9

七转调的方法和技巧.....................................................10

结语.......................................................................10

注释.......................................................................11

参考文献...................................................................11

致谢.......................................................................11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中文摘要

本文总结了现在流行音乐当中常用的和声编配手法与技巧,目的在于给各位音乐理论初学者和爱好者一些帮助和启示,以便度过电脑编曲,即兴伴奏,歌曲写作等方面内容的入门难关。文中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实际例子,从和弦的分类开始,讲到和声功能的连接,和声色彩的变化,低音的编配和转调的方法,也提到了和声学习的一些技巧。这些技巧被广泛用于现代的流行音乐中,适用性比较强,文中也有我自己累积下来的一点经验,对大家可能也有些参考意义,但对于文中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提出来,共同分享经验,一起探讨,以更好地共同进步。

关键词:和声学流行音乐编曲和声编配和声进行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English Abstract

The following text summarizes normal methods and skills for harmonic composition with regards to modern pop music.Herein, it was primarily edited for helping overcome rudimental obstacles such as pc-rhythm-composition, lyric writing and so on.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is to offer suitable guidance to music beginners and music amateurs to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music theory and to evoke inspiration.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many usages of music composition using pop music examples.It starts with harmonic classification then refers to thebridging of harmonic function and ends off with how to compose and fine tune low pitch.It also mentions other skills of harmonics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modern popmusic.In it are some of my experiences and I hope these may help with regards to inspiring music fans.There may be possible errors or shortcomings to be pointed out.I hereby sincerely wish you can learn from this and share your suggestions with regards to studying music.Good wishes to as we progress together.Thank you.Keywords:harmonics, popmusic, rhythm composition, harmonic composition, harmonic play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前言

从巴赫到贝多芬,从肖邦到李斯特,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亚洲,音乐文化在各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之中不断推陈出新,相互融合,向着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今天风格各异,百花齐放的现代音乐文化。流行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表着通俗易懂,大众易学,普通人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比如平时我们所听到的抒情歌曲周杰伦的《安静》,火热的舞曲《小苹果》,励志的流行摇滚歌曲《海阔天空》,民族风的《荷塘月色》,欧美风的《some one like you》等等。几乎每个人都会唱一些流行歌曲,网络的发达促进了音乐的消费和文化的传播,现代人对于各种风格音乐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强了。

一、学习和声编配的重要性和技巧

(一)学习和声编配的重要性

流行音乐虽然深受大众喜欢,通俗易懂,但在创作和演绎方面来看也并非业余的音乐爱好者可以完全把握好的,期间需要很多专业的音乐知识。比如和声分析,曲式分析,配器法对于键盘演奏者和编曲者而言比较重要,歌曲写作,歌词写作对于作曲者而言也比较重要。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虽然没有古典音乐规范,也没有爵士音乐的复杂,但学习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对于流行音乐的演奏和编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流行音乐中含有很多的即兴元素,比如爵士鼓,贝斯,节奏吉他的编配,常常在演奏中没有固定的曲谱,需要演奏者即兴发挥,而让所有器乐和人声协调的关键就在和声编配,所以,器乐演奏者和编曲者学习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非常重要。

(二)学习和声编配的技巧

学习流行和声编配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明白的,我们需要落实到实践当中去,也就是我们如果会钢琴,吉他之类的多声部乐器,可以为流行音乐和声编配带来一些灵感,增强对和声编配的理解,也促进了手上功夫和脑上功夫的协调。扒曲子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也就是通过细心听清歌曲的每个声部,把音乐转化为曲谱,再或许演奏出来。这种学习方式要求视唱练耳的水平要好,但通过扒曲子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和声编配的学习,也利于提高乐器演奏的水平。总之,学习流行音乐和声编配,最重要的几点就是:

1:多听,听准各声部节奏音高,多听各种风格的音乐。2,多想,把听到的和声素材进行分析,理解作曲者编配的意图。

3,多看书,书上所写都是各个音乐家的理论精华,这是最直接的学习流行音乐和声编配的方式。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二、和声功能和调性分析

(一)流行音乐和弦标记规律

要学习流行音乐和声编配,首先要了解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最常见的是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还有挂留和弦。流行音乐中和弦都用了简化的写法,以方便演奏过程中辨认。以C为根音,大三和弦记作C,小三和弦记作Cm,减三和弦记作Cdim,增三和弦记作Caug;大七和弦记作Cmaj7,属七和弦记作C7,小七和弦记作Cm7,减七和弦记作Cdim7,小七降五和弦记作Cm7b5;挂留和弦用sus表示,如挂四和弦Csus4,加音和弦用add表示,如加九和弦Cadd9;大九和弦记作C9,小九和弦记作Cm9。每个和弦结构不同,其色彩也不同,比如大三和弦有明亮的色彩,小三和弦有阴暗的色彩,而大小七和弦能分成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因此两种色彩都具备,不过以处于下方的大三和弦色彩为主。锻炼好自己的听觉能力,面对复杂的和弦也能马上听出来,对流行音乐和声编配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个也是现代音乐编曲灵感的重要来源。

(二)和声功能

虽然一个和弦有色彩感,但是一个孤立的和弦并没有其他的意义,除非它处于调式之中。在调式中,和弦主要分为主功能,下属功能,属功能这三种功能,这三种功能代表着和声进行从稳定到不稳定,从放松到紧张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不断地循环反复,为音乐的进行提供了动力,富有变化。但在流行音乐和声中有时也会出现属功能接下属功能的,这个要视作品需要的效果而定。一般而言,音乐作品从主功能开始,也到主功能结束。主功能用字母T表示,代表的和弦是主和弦,用级数表示就是Ⅰ级和弦,常常可以用Ⅵ级或Ⅲ级来代替以丰富和声色彩;下属功能用字母S表示,代表的和弦是下属和弦,也就是Ⅳ和弦,也可以用Ⅱ级和Ⅵ级来代替;属功能用字母D表示,代表的和弦是属和弦,也就是Ⅴ级和弦,也可以用Ⅲ级和Ⅶ级来代替。其中各功能代表的ⅠⅣⅤ级和弦是正和弦,剩下的ⅡⅢⅥⅦ级和弦是副和弦。我们在配大调的歌曲时,可以用副和弦替换正和弦以增加和声色彩,但一般不可滥用,否则就会由和弦替换变成离调。

(三)调性分析

为旋律配置和声,我们首先要先分析调性。分析调性最好的办法是把旋律唱一遍,一般而言结束音唱名为1的常常是大调,结束音唱名为6的常常是小调。但流行音乐的和声变化较大,常常是大小调混合使用,分析的时候还需要注意歌曲的主体色彩。分析好调性以后,查看歌曲的节拍,四拍的曲子通常四小节或两小节换一次和弦,三拍子的歌曲通常三拍子换一次和弦。流行歌曲一般是从一级和弦开始的,也有从Ⅳ级开始的,比如《我真的受伤了》,也有些欧美的流行歌曲从Ⅵ级开始,比如《21 guns》,该大调歌曲第一个和弦就以Ⅵ级代替了Ⅰ级。在旋律进行过程中,和声要根据小节内旋律的长音和重音来编配,假设小节内旋律的长音和重音为6,那这个小节就有可能用大调Ⅵ级,Ⅳ级,Ⅱ,还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有可能使用Ⅶ级减小七和弦,这个需要结合前后小节判断。和声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的过程常常在一个八拍或许两个八拍重复一次,结合这个推断出小节所处的功能位置,再去选用和弦会有更多的灵感。

三、和声进行中和弦之间的关系

在流行歌曲里,和声之间的进行一般有五种关系:下行五度关系(上行四度),下行四度关系(上行五度),三度关系,二度关系,同度关系。这五种关系从力度来说从远到近渐弱,下行比上行要强,比如Ⅰ级-Ⅳ级力度强于Ⅰ级-Ⅵ级,Ⅳ级-Ⅱ级力度强于Ⅳ级-Ⅵ级,编配的时候需从歌曲的情感还有功能选择适当力度的和弦。

下行五度关系的进行是强力的进行,比如Ⅰ级-Ⅳ级,Ⅲ级-Ⅵ级,Ⅴ级-Ⅰ级等等,我们把这种进行称为正格进行。连续的下行五度进行在流行歌曲中也是相当常见的,比如《吻别》中副歌部分,Ⅰ级-Ⅵ级-Ⅱ级-Ⅴ级-Ⅰ级。更有连续使用七次下行五度进行的歌曲,Ⅱ级-Ⅴ级-Ⅰ级-Ⅳ级-Ⅷ级-Ⅲ级-Ⅵ级-Ⅱ级,比如《Autumn Leaves》。这样连续的下行五度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圈,这个循环圈中的进行常常在流行音乐中运用到。

下行四度关系的进行相对与下行五度关系的进行稍弱,在流行音乐中运用也不少,但连续的下行四度进行不多见。比如《盛夏的果实》中主歌前面部分,Ⅰ级-Ⅴ级-Ⅵ级-Ⅲ级,这里分别用了两次下行四度进行,这种进行我们称为变格进行。

三度关系常常被用于和弦的同功能替换,和弦的同功能替换常常大小和弦交替,可以丰富和声的色彩,主要用于和声下行。比如在Ⅰ级到Ⅳ级进行的过程当中插入Ⅵ级,在Ⅵ级到Ⅱ级进行的过程中插入Ⅳ级。著名英文歌《Without you》副歌部分就连续地用到了这个进行,Ⅰ级-Ⅵ级-Ⅳ级-Ⅱ级。有一种和声进行在华语流行歌里也被大量地运用,就是Ⅰ级-Ⅵ级-Ⅳ级-Ⅴ级-Ⅰ级,比如汪峰的《存在》,beyond《喜欢你》的副歌部分,《月亮代表我的心》前奏部分等等。连续的五度下行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圈,同理连续的三度下行也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圈。

在不同的功能进行过程中,常常用到二度关系的进行,比如Ⅳ-Ⅴ,就是下属功能进行到属功能,比如Ⅲ级-Ⅱ级,就有可能是从主功能到下属功能,Ⅲ级有时同功能替换主和弦Ⅰ级。像《新不了情》前奏和副歌部分就用到了Ⅳ级-Ⅲ级-Ⅱ级-Ⅴ级,还有Ⅳ级-Ⅲ级-Ⅱ级-Ⅰ级的,比如游鸿明的《楼下那个女人》。另外还有小二度进行的,王力宏的《唯一》主歌部分用到了这个进行,I级-Ⅲ级-Ⅳ级-Ⅲ级-bⅢ级-Ⅱ级,这里bⅢ级和弦只占了一拍,是用过过渡性的和弦。

同度关系进行也叫同级替换,最常见的要数挂留和弦的运用了,这个会在后面的内容里详细讲到。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四、调内和弦的运用

三和弦和属七和弦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时期运用最多的和弦,但随着音乐和声学的发展,仅仅使用三和弦作曲已经开始显得单调了,人们需要复杂的和声以刺激听觉,七和弦,九和弦,挂留和弦,加六和弦等被大量使用于现代音乐当中,甚至有些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可以说在今时今日只要运用得当,几个音凑在一起就算是个和弦了。这些和弦很多都不是可以随便把原来的三和弦替换掉的,要运用得当需要结合旋律还有前后和声,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

(一)三和弦的运用

众所周知,四种三和弦各有各的色彩,分别是音响效果明亮的大三和弦,音响效果阴暗的小三和弦,音响效果不协调,向内收缩的减三和弦,音响效果不协调,向外扩张的增三和弦。在这四种三和弦里,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用的最多,增三和弦用得最少。

(二)七和弦的运用

流行音乐中常把两个这样三和弦组合起来使用,比如大七和弦Fmaj7,以F为根音,通过向上三度叠置四个音组成和弦,这个和弦既有461三个音组成的大三和弦,也有613三个音组成的小三和弦,这样一个和弦就由两种音响效果融合在一起。好比美术上红色加黄色等于橙色一样,通过这样的组合,大大丰富了和声音响效果上的色彩感。属七和弦G7也是如此,由572和724组成,还有小七降五和弦Bm7b5,由724和246组成等等。像这些七和弦,都有七度音,在音程上而言是不协和的,但大七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就常常当做协和的和弦来使用。

属七和弦常常代替属和弦,相对于属和弦而言,属七和弦更有向主和弦解决的倾向性。但属七和弦并不一定解决到属和弦,有时会解决到Ⅵ级副和弦上,这种进行称为阻碍进行,以获得一种不完全解决的效果。布鲁斯音乐中常常使用属七和弦,属七和弦称为了布鲁斯音乐中的特色。

(三)九和弦的运用

九和弦听起来有种旋律感,特别是在九和弦琶音的时候,如果旋律中有上主音的时候选择九和弦代替三和弦是个不错的办法。加九和弦用法也是差不多,相对于九和弦,加九和弦少了七音,在四部和声中适应性更好。

(四)挂留和弦的运用

挂留和弦在流行音乐和声编配中也用得很多,常常属和弦或主和弦进行有四拍或八拍的时候,小节内会用两拍或四拍替换掉原来的属和弦。比如《Without you》主歌部分结束阶段属和弦前的挂四和弦512,进行到属和弦572,其中延流音4音就解决到了3音上。也有挂留和弦结合属七和弦一起用的,比如G7sus4(5124),G9sus4(5612)。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五)和弦音的省略

在使用七和弦和九和弦这类和弦的时候,我们常常没有把这些和弦中的所有音完全弹出来,而是有时会省略五音来说得一种相对“干净”一些的音响效果。从泛音列的角度来讲,一个音含有多个泛音(我们能听到的只有少数),五音的音响效果是比较靠近根音的一个,因此省略五音并不会对和弦的整体效果有太大的影响。

五、离调和弦的运用

我们在根据旋律适当地使用七和弦,九和弦,挂留和弦来为我们的流行音乐增加和声色彩的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离调和弦来丰富我们的流行音乐和声。离调和弦比前面的和弦使用起来要相对难一点,因为离调和弦要避免和弦中的调外音与旋律音冲突。比如我们在用重属和弦D代替Ⅱ级小三和弦Dm时,如果旋律音出现了自然音4,那么重属和弦D就不能用在这里,4与#4叠置的小二度会影响旋律的进行。常常离调和弦都是在调内和弦的基础上改变三音来达到改变和声色彩的效果,比如C大调中C换成Cm就成了离调和弦,a小调中Dm换成D就成了离调和弦。

重属和弦直白地说就是属和弦的属和弦,相对与Ⅱ级小和弦而言,重属和弦中的#4解决到5比Ⅱ级小和弦的4解决到5更有趋向性。重属和弦适用性很强,很多歌曲都使用了重属和弦,比如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主歌结束部分。当然,离调和弦也可以是七和弦,九和弦等等,如重属七和弦D7也是很常用的。

大Ⅲ级和弦在C大调中是E,相对于调内和弦Em升高了3音,和重属和弦一样,这种用法强化了和声进行。大调中的大Ⅲ级和弦也可以说是其小调中的属和弦,因此常常也在大调歌曲离调期间用到,比如《那些年》中,主歌开始部分从Ⅴ级到Ⅵ级做阻碍进行的过程中插入了大Ⅲ级和弦作为过渡,这种用法给歌曲和声增加不少动力。

C大调中大Ⅵ级和弦改变了原来Ⅵ级小和弦阴暗的色调,用大Ⅵ级和弦替换小Ⅵ级和弦会有比较强烈的色彩反差,用得恰当,大Ⅵ级和弦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歌曲《是否》中主歌结束部分就用到了大Ⅵ级和弦,编曲者根据前面小Ⅱ级进行到大Ⅴ级进行模仿,从小Ⅲ级进行到Ⅵ级,这里就选用了大Ⅵ级和弦。

在小Ⅳ级和弦的运用上,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比如《听海》中的前奏,C-Fm6-C-Fm6,营造出一种夜间海浪和海岸的意象。还有《说谎》,C-Fm营造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小Ⅳ级和弦常常用来代替Ⅳ级和弦,有时也会用在歌曲的结束处,以强调歌曲的下属功能。

Ⅴ级小和弦的运用不多,有时我们也能见到,例如《如果没有你》中主歌开始就运用到了Gm作为C-F的经过和弦来丰富和声色彩,当然这些和弦也可以算是可有可无的,但为了音乐最佳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选用离调和弦作为经过和弦。

每一级的和弦都有其大小和弦的运用,Ⅶ级也不例外。Ⅶ级小三和弦Bm因为其含有#f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音,在小调中有旋律小调的感觉,Ⅶ级大三和弦B比较有往Em的倾向,是小调中的重属和弦。

降Ⅵ级和弦常常用在歌曲的结尾,使用降六级和弦结尾的歌曲,有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又因为它和小Ⅳ级和弦有两个共同音bA音和C音,因此色彩上有小Ⅳ级和弦的感觉,但降

正Ⅵ级和弦是大三和弦,因此效果比较辉煌一些。

降Ⅶ级也是一个离调和弦,这个和弦常接在Ⅳ级之后,形成一个纯五度的正格进行,这种进行带有一种清新的意境,也有接Ⅰ级代替属和弦用的。在歌曲的结束处,降Ⅵ级和降Ⅶ级常常连用,形成一个连续大三和弦的模进,bA-bB-C这进行和bA-C一样,用在辉煌的结尾,比如《情人》前奏的结束部分。

降Ⅲ级在前面部分也已经提到过,但运用不多,歌曲《唯一》中用到作为Ⅲ级到Ⅱ级之间的过度。降Ⅲ级由bE,bB三个组成,注定了它只能出现在旋律音为5的曲子中。

Ⅰ级七和弦也算是个离调和弦,这个和弦也常见,多用于Ⅰ级到Ⅳ级和弦的过度中,《我真的受伤了》就用到了这个进行。

六、根音的编配技巧

在和弦之中,根音是最重要的音,我们称之为bass,bass翻译为贝斯,和大提琴一样,是一种演奏低音的乐器。流行音乐和声进行以原位为主,但根据低音旋律或和声色彩的需要,很多情况都用转位的和弦代替原位的和弦,流行音乐中转位的低音就会与原位的不一样。原位的和弦在色彩上比较直观一些,力量稍强一些,转位的和弦带有低音功能的色彩,力量稍弱。例如K46和弦,也就是Ⅰ级三和弦的第二转位,C大调上是513,因为低音是5,因此有属功能的倾向性。转位低音在流行音乐的标记上会用/来标记,比如Em/B就是以B音作为根音的Em和弦,Dm7/F就是以F音作为根音的Dm7和弦。流行音乐中使用转位和弦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为配合低音旋律而使用转位和弦,另外一种是交替低音。

(一)经过式低音

第一种使用方法比较常见,比如C大调里的进行C-G/B-Am-Em/G-F-C/E-Dm-G,这段和声使用了低音下行二度的级进,低音C-B-A-G-F-E-D-G旋律与歌曲旋律高低对应,增强了音乐的旋律感。这段经典的进行被称为万能和弦,因为这种进行太普遍了,有很多流行歌曲都在使用,比如张学友的《祝福》主歌,五月天的《知足》主歌,周华健的《朋友》等等。也有改变和声但低音不变的进行,比如C-Em/B-Am-C/G-F-Em-Dm-G,这些和弦是可以看情况和前面那种进行互换的。在小调上万能和弦的进行就是Am-Em/G-F-C/E-Dm-Am/C-Bdim7-E,比如《天空之城》。还有一些进行也挺出名,但相对万能和弦作出了一些改变,使用了原位和弦,比如卡农进行C-G-Am-Em-F-C-F-G。低音的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下行二度级进,也可以是半音阶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匆匆那年》就用到了Am-E/#G-G-D/#F-F,这一段出现在前奏和主歌部分。

流行音乐和声编配中低音的进行不一定完全依赖转位,常常可以是经过性的低音。比如欧美歌曲《apologize》,原版中是Am-Dm/F-C-G/B,大提琴低音的首调唱法是6-4-1-7,每个和弦各四拍,我们可以进行改编,变成6-(5)/ 1/ 7--(5)/,这样听起来更有另一番感觉。

(二)交替低音

使用转位和弦的第二种情况是交替低音,这种在舞曲还有古典音乐中较常见一些,比如《匈牙利舞曲5号》。交替低音,常用和弦的三音或五音和和弦的根音进行交换。使用交替低音的音乐作品,大多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七、转调的方法和技巧

在古典音乐中,转调的现象很常见,而且一首作品里不止转调一两次。而在流行音乐中常常只是转到平行小调,即使是转调也不会太频繁。但是懂得一些转调方面的知识可以丰富和声色彩,而且在有的旋律进行当中,转调也是很有必要的。

转调分为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流行歌曲里面平行大小调转调常常出现。比如黄家驹的《午夜怨曲》当中,歌曲的前奏和主歌部分主要是小调的感觉,到了副歌部分使用了C-Am-F-G的重复,歌曲已经由小调转向了它的平行大调。

有时候为了突出歌曲的高潮部分,编曲者常常在原调的基础上转向高一个半音或一个全音的调,比如C大调转到bD大调或许D大调,也有转到bE大调的。这样对歌曲的整体情绪有一个推动力。比如邓紫棋版本的《喜欢你》,就是由F大调转到了G大调,通过大六级和弦作为新调属和弦过渡。还有《童话》,副歌部分由C大调转到D大调,由D大调转到E大调。转调重要的是找到新调和旧调共同的和弦,通过共同和弦的连接,就比较容易达到转调的目的。

结语

和声学的世界丰富多彩,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随着时代的进步,它会不断地更新完善,但和声的编配上不会有绝对的对与错,尤其是流行音乐。毕竟流行音乐是比较“感性”一些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审美观念都不尽一样,和声学只是总结了“一般情况”下音乐的和声进行。太“理性”地对待流行音乐往往很难写出创新的作品,要创新有时还需要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

学士学位论文:浅论流行音乐的和声编配技巧

注释

1.如无特别注明,文中所配例子皆为C大调或a小调,方便读者观看。

参考文献

1.M《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2.M《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任达敏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3.M《流行音乐和声教程》唐军出版于大众文艺出版社 4.M《创新与突破》林文信出版于频调文化

5.M《1000个键盘技巧》德莱克斯勒/哈尔勒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6.M《流行音乐编配十八讲》康鹏出版于人民音乐出版社 7.R《和声学基础知识》helenli0810(网名)

8.M《电子琴/钢琴/合成器》孙伟出版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致谢

历时多月,终于将论文完成了,这代表了我毕业前所学到知识其中一个部分的总结。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罗钢芹老师,感谢他在我写作过程中对于我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我还要感谢学校的领导老师对我四年来的栽培,感谢他们给予我鼓励和前进的动力!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辛勤工作供我读书,完成我读大学的梦想。我将会继续努力下去。

第二篇:音乐毕业论文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发展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

靳亚虎 08级音乐学2班 286030231 【论文摘要】: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普及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它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禁锢,而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音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都成了单纯的走过场,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对如何的变革当前的状况,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The paper】: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universal education as a component part, enlightenment is education.One music a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other education mode can replace, music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plays the role of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For many years, the music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bee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s confined to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managers the backwardness, teachers team, theory of low level, teaching equipment such as crude.Music class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the quality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music course standard by the teaching idea in music teaching in class gradually to reflect.In order to reflect the new standard of idea, every music teachers in teaching practice。

[关键词] 农村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keywords] rural Music educa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

一、倡导音乐教育新理念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每个音乐教师首先要进行理念的更新,成为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教师。以下几个方面引起了我的思索: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的音乐教学来说机遇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都成了一种伤害。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每个音乐教师都要进行心态调整、进行理念的更新,都要成为在研究状态下 2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工作的教师。以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

(一)教学视角的变化

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因此,实施新课标迫切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开发课程资源,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我实习的时候在一节音乐课上,给学生欣赏Flash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学生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就上的特别非常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的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教学重心的转变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强调创造探索精神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如果仅仅把音乐创造融在其他音乐教学内容中,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中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教益。比如:为了引导学生的创造探索精神,我给学生欣赏了谭盾的《水》、《破铜烂铁敲起来》等“另类音乐”,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些看似不可能发出乐音的,不是常规乐器的东西居然也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在关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对音乐教学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3、体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陶冶这种情操。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还有在准备服装、道具、化装、后勤等事务上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的转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是包括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二、改善教学设备,提高师资力量

(一)教材。目前,教材大多数学校都能够普及,但是教师用书和参考资料只有个别学校能够保证,教室为了教学的需要只得自己去买,这无疑对教师的学习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二)教学设备。首先,学校必须能够保证1个以上的音乐专用教室,当前农村很多学校并没有音乐教室,音乐课只能在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普通教室上课,那么这样音乐教师就很难充分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音乐课上要有音乐,有音乐就必定会有声音,这样就会影响别的班级的学生的学习。其次,钢琴也是音乐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乐器。我曾经到过几所学校,我发现那里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钢琴,更别说立体式钢琴,就连很普通电钢琴都不曾见过。学校有的只是几架手风琴或电子琴,并且有的音乐老师并不是太会拉手风琴,只是为了给学生上课,只好买书自学手风琴。

(三)师资力量

1、现有音乐教师需进行再培训、再教育。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缺乏,现有的音乐教师显得如此珍贵,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为孩子们上音乐课,就已经很了不起,首先应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教学质量分好、坏,教学水平分高、低,一节质量好、水平高的音乐课,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只是精神的放松、身心的愉悦、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更深层次的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2、提高农村音乐教师待遇,改善教育环境,吸引新师资。提高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解决好农村音乐教师的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中央、省财政要加大对基础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单靠地方财政很难做到这一切。同时,农村还须大力发展本地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集资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

3、实行音乐教师“轮岗”制度。对流动教师制定评价细则和奖惩办法,随时对其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学期末还要进行综合评定。

4、利用好有“一技之长”的兼职老师。招聘社会上的民间艺人,经过培训后充实到农村小学客座讲学。大力招聘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为学生提供较为准确专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全方位的音乐素养。

三、改变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大量地开展高雅音乐的赏析课程。音乐之所以能够陶冶人的情操,首先是要人们去接受它,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对人的教育作用。要想让去人去接受它,首先做的就是介绍,只有让人们认识了,才会有可能接受。现在的学生大多都非常喜欢一些低俗的音乐,因为低俗的音乐不需要介绍,它是直接的与人们的外在本性的对话,但是高雅艺术史必须要介绍的,没有介绍就不可能去接受。比如说我国瑰宝京剧,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瑰宝,提起京剧都说好,但是真正了解它,喜欢它的人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既然连自己国家的瑰宝都不喜欢,那还要去喜欢什么呢?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高雅艺术的介绍,使得我们手里虽然拿着瑰宝也承认是瑰宝,但却不喜欢这瑰宝,所以瑰宝也就面临消亡的危机了。或者是说,我们的教育已使得我们的高雅艺术已经到难以生存的境界了。

当然,我们的赏析不能仅仅限于我们中国的音乐,国外的高雅音乐也应该我们赏析的内容之一。

(二)引进课堂乐器。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器乐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 6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几天的学习一直也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在讨论,学生对陌生的乐器兴趣比单纯的唱歌要大得多,尤其是课堂乐器的辅助对处于变声期的孩子来说有很大的好处,能有效的抵制孩子对单一唱歌课的音乐课的厌倦情绪。

2、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大家都知道,器乐的演奏是大脑与肢体配合的的结果,比起单一的唱歌课,能有效的锻炼孩子的手脑配合,增强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器乐教学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优势

(1)所选的课堂乐器都比较简单易学,在提高孩子的演奏自信心的同时能很好的给孩子形成音准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音高感。这对提高孩子的音准有很强的指导性。

(2)他还能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识谱能力。乐器演奏是离不开乐谱的,现在很多孩子会唱歌,有音准但是不识谱的怪现象,通过器乐的学习,不仅仅能得到识谱的能力,包括其中的速度、力度等一些音乐表演符号、以及乐理知识都能得以学习,提高了孩子的音乐综合能力和音乐修养。

(3)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中的协调性和各个脏器的健康生长有辅助作用,器乐演奏是口、眼、鼻、手、脑同时协调工作的结果,我们地区使用的口风琴和竖笛属于呼吸乐器,对锻炼孩子心肺功能有很好的帮助,生理学家认为“手的运动越高级越复杂,越能使人聪明”所以器乐教学也可以认为是项变相的“体育运动”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锻炼的身体。

(4)器乐教学能为音乐创作打下基础,并能对其他音乐教学内容有辅助作用。孩子们早期的音乐创作有时候就是一句简单的音符,有了器乐音准的辅助,无意的一个音符有可能就能引导孩子走进创作的大门,同样,有了音准节奏的概念和识谱的能力,在今后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课堂上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3、陶冶学生性情,促进差生转化

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最好的途径,课标中也提到他是“美育”的最好的执行者,学生们在进行器乐演奏时能受到美的熏陶,心灵得到进化,情感得到升华,可以使孩子们学习生活变得充实富有情趣,从枯燥的学习和作业、考试中解放出来,有些所谓的“差生”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尊、自信,有了自信心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把学习音乐的动力转化为学习文化课的动力,从而由“差”转“优”。

总之,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只有我们老师集思广益,认真对待,新课改下,我们的农村艺术教育才会有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俞与滋:《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6

2、李凌:《音乐艺术随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4.7

3、《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_.12

4、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5、顾明远、李啸风、张瑞璠、曹余章:《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6、叶纯之,蒋一民:《音乐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7、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 1989

第三篇:音乐毕业论文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明确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文化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全面论证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大学生

(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前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前给人类的教育活动重新下了定义,教育的意义正由原来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改变为能够导致创新学习的交流活动。21世纪的基础教育的重点不在是单纯的教与学,而是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商。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点侧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说明了素质教育已成为国际性教育目标。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担负着探索人生要义的使命,承担着指导人生道路的责任。音乐在使人深刻体验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音乐与人生瞬密相连,它以人的生存愈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塑造人格的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这一观点对我们的音乐素质教育很有启发。本文在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音乐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本文中的论点能够对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内涵及其意义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普及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是关系到未来人才知识构成和能力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1.1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内涵 1.1.1音乐文化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自身的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产品。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文化是既作为人类在人本身的自然及外部自然的基础上,在社会活动中创造并保存的内容之总和而存在,又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创造活动而演化。”

我们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文化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音乐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自然美的精练、浓缩与升华。它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融入一个个音符之中,“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人创造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具有对人的“以文而化”的作用,人们在从事音乐文化过程中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随着音乐深入人的心灵,文化渗透于人,塑造着人,使它因此美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在这里不是单指音乐,而是突出了它的音乐类的文化性。1.1.2音乐文化素质

素质,“一般指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条件与后天由长期的学习、训练和熏陶所形成的各种能力,和对这些能力的形成起着长期稳固作用的后天性生理心理条件。”

音乐文化素质同素质一样,除了是指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音乐察赋、音乐感和潜能以外,当然“还包括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感悟形成的对音乐的理解、懂得了某些音乐知识,经过训练掌握了某些音乐技能,经由亲身参与的音乐表现增强了创造音乐的能力等,”这些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成果。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后天学习,除了指书本上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指参与唱歌、演奏、听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这里所说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外,还包括社会环境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其中于无意识间受到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熏陶”。

通过后天的培养学习,外在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内化为人本身的素质。一个时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内涵、水平,就可以通过这个时代人们具备的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来体现,这个时候,社会音乐文化的内涵就己经涵化为人本身的音乐文化素质。(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1.1.3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人的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包含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精神三个层次。但是如同其他一切教育一样,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灌输和给予,在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其内在的感受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音乐欣赏能力的人,使他们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快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音乐美的爱好和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导致个体的精神陶冶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等功能与效应,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达到通过音乐来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与全面的素质的目的。

当然音乐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循序渐进,使大学生们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将音乐文化的内涵慢慢的吸收,并形成自身自然掌握的一种技能、修养。同时培养还要注意自我修养培养和接受教育培养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水平。

1.2音乐文化素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意义

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当前社会经济的形势下,针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相应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具有特别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1.2.1音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艺术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情操 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表达着不同社会群体、种族、阶级和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它绝不只是消遣、娱乐的生活点缀,而是人的感性生命存在本身。音乐,能够帮助人类认识自身,包括思维模式、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

音乐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是氏族公社的ilr物,其目的在于传授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组织公社成员同心同德对抗与自然界的斗争。原始的音乐文化,是对当时社会实践的反映,与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紧密联系。《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时歌唱,在婚礼上歌唱,在祭祀时歌唱;能歌者能得其意中人,能乐者能有其幸福家,无论婚丧嫁娶或重大节日,总是有音乐相伴、歌声相随。

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容炉”。(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音乐文化与音乐培养,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方面同样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分解读、欣赏音乐作品的人,被音乐艺术感染、吸引的人、其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必然与唯美的价值取向结缘。音乐虽源于自然之声,但它却常常与人的心灵感受相融合。音乐是灵感,是心灵深处的情感体现。音乐讯息,能给与人们欢乐、悲哀、宁静、急躁、爱恋、高尚、愤怒等丰富多彩的感觉,音乐的内蕴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的感染力极大。当音乐作品,音乐文化达到了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效果,其意义实际上己经超出了原有作品本身而进入了塑造心灵的境界。

我们在建构和谐社会文化,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推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基点,就是源于对人们内心情感的引导和调动。人们通过对音乐丰富内涵的解读和领悟,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达到弘扬人文品格,提高人生境界,从而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1.2.2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全面素质发展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以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就其实质即是“音乐审美素质培养”。它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能力;还通过音乐审美活动过程给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及智勿以重要的影响

1.2.3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直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既净化了校园文化环境,又使学生拥有美的情操,美的人生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首先,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在教会大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再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学会正确调控情绪、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音乐对人的情绪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在音乐文化素质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情绪、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动,消除自满和偏激,对同伴和集体充满信任和热爱,富有合作精神,是一个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

音乐教育应该有目的的把学生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目标,因为素质表现的是人的综合、整体的生命质量,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实现它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2.1直接作用(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2.1.1提高音乐丈化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教育在使学生了解音乐发展历史及相关文化的同时,扩大了音乐文化视野,提离了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阿细跳月》、《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柞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等。在学习和欣赏这些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民风民俗。《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音乐与文学和绘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策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它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诗句,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学生首先可以了解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知道了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了解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在介绍作品的同时还可以找到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槛楼,而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通过这种综合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涌。

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在体验音乐的荃础上,再通过综合性的相关文化的学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丰畜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领悟音乐与诗歌、绘画、服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互证关系,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组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结构。从感官上感受音乐的同时,从文化方面去理解音乐。从音乐走进文化,又从文化进入音乐。正如柯达伊。左尔坦所说:“音乐是人类文化决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一个缺少了音乐的人来说,他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所以音乐教育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商起着不可忽视的。2.1.2捉高审美鉴赏及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艺术的美为音乐这一客体对象所具有,然而又脱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感知、体验与评价,它是一种审美意识活动,也就是通过对具体的音乐作品的耳浦、耳染、心领神会所产生的精神活动。音乐的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对于欣赏主体来说是否能成为现实的存在,还要取决于欣赏主体的主观因素,是审美主体通过音乐实践而感受并达到更高层次的神领与愈会。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使情感与音乐交织、融合、沉淀,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使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因此,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学会欣赏高雅优美的音乐作品,对其一生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育的关键在于“情”字,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情感人,理在情中”的特征,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僧恶。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情感因索在美育中是作为本质而存在的,音乐教育正是以情感体验贯穿始终,最终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学生的审美鉴赏过程是从形象直觉开始的,它是具有感染力的形象,是饱含着情感的形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呈示部主题”柔美、深情,使学生体会到一种同窗之情的深厚情谊,“展开部的封建主瓜”阴森恐怖、相互冲突,闪现通婚、抗婚的场面,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对人性的迫害。“化嫌”则充满了浪漫与幻想,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们在被大提琴与小提琴优美旋律所倾倒的同时,也橄起了对梁祝悲惨命运的同情和惋借,对封建制度的僧恶和痛恨。音乐教育的过程正是这样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来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震动。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不是灌输和限制。不是强加于人,而是启发和诱导,窝美于乐中,自觉激起高扬人格精神的愿望。如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作曲家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而且使人进入到一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境界之中。(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此外,歌唱也是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歌喉是每个人都有的乐器,歌唱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歌唱的学习与实践,可以使学生提高对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及对音乐整体的感受与表现能力。例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在达到各声部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一些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章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另外一些学生则跳起了集休舞,学生们手拉手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又如,在指导学生演唱《游击队歌》时,用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方法处理,以表现游击队员由远到近、再由近到远的音乐意境。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以表现游击队员灵活机动、神出鬼没的英雄形象。在演唱中,学生学会倾听、配合,使人与音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到作品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等审美因素,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一种审美效应。

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并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甚至会影响到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和理解。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关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因为这是一个人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好的鉴赏力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需要认真的培养。只有在早期发展儿童对艺术的鉴别力,吸收好的艺术,才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健康。

2.2间接作用(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2.2.1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抢素质

在中国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常常被放在德育的范畴里,可见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从古至今,音乐对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擂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音乐对人精神上能够产生影响,所以具有教育作用。他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将音乐作为“六艺,之一加以传授,创立了人类早期的音乐教育。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近代的一些音乐理论家,如王光祁、青主也都曾强调过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音乐内在情感的同时,强调音乐的思想性、精神性。

音乐教育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因此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就进免了枯操的说教,可以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的表达出来。如匈牙利教育家科达伊认为让孩子们置身于民族音乐的丛林中,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自然地就会被培养出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下,甸牙利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民歌和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这其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和易于接受的多。在我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这些歌曲曾滋发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愉,直到现在每逢“五四”青年节,各地仍纷纷举行革命歌曲歌咏比赛。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优美高尚的音乐组涵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气“警”与“恶”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僧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它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例如,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那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游子回归祖国的喜悦之情。这首歌的歌词是爱国诗人闻一多所作,首先学生们通过歌词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歌中唱到“你可知mace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一”。当唱起这首歌时,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联系得更加紧密。又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7年的历史,但学生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依然是情绪饱满,精神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在雄壮抒悄、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12月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文联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的闭幕联欢会上,热情洋滋地演唱了一首优秀历史歌曲《祖国歌》,歌曲优美,如诉如说,抒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感情。给与会的代表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一幕,使我们了解到总书记深厚的音乐素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首创编于本世纪初的歌曲,经总书记少年时代的学唱,在其心灵上所留下的深长记忆。使我们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润,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2.2.2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是理性与计算之脑。有人称之为“数学脑气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推理等等。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是感性与艺术之脑,侧重于与形象、空间知觉、直觉等有关的内容。被一些科学家称之为“音乐脑。只有左右半脑密切配合有机地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思维,人的智商和智能才能提高,人的智粗才能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主要是“左脑教育”,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成为主要目的,导致的后果是使学生的左大脑半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使学生大脑功能低下,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大脑功能的损坏,影响身心健康。而音乐活动可以使人的两个大脑半球得以平衡发展,因为右脑对音乐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当音乐刺滋右脑到兴奋点时,左脑就会相对地受到抑制,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左右脸平衡发展的目的。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说明了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提高智力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马克思、爱因斯坦、歌德、托尔斯泰等,他们除了具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徽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葱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爱因斯坦深信科学创造和艺术创造有共同的动力和源泉,那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憧憬。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敏感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蔽。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视觉能力,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的变换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通过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乐器的声音,提商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音乐和文字不同,它不是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它是通过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这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在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对作品的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风格等进行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较完美的演唱、演奏。这种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再现的能力就构成了理解和表现能力。以上几种能力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2.2.3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民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个体发展中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内在要素。作为个体的“人气其人性结构包括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文化性、理性)的方面,一是生命性(动物性、感性)的方面。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他要受到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秩序的制约,包括法律的、道德的理性因素:作为生命性的个体,他要满足生存的要求,包括各种欲望、兴趣的感性因素。这两方面经常处于矛盾斗争的运动中,当其中某一方面长期处于受压抑、不能满足的境界的时候,人的心理结构即处于不平衡状态,人性便呈现出某种缺陷。据权威部门统计,平均每所学校都会有30%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升学压力等等都是造成中小学生的心理重负的客观因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心情烦跪、精神紧张、人际敏感、忧郁悲伤、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出现举止反常,行为偏离的现象。

音乐教育就可以释放学生们被压抑的能量,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充满生机。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健康的身心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犯罪心理学认为音乐家的犯罪率是最低的,由此看出音乐的确能陶冶人,它可以帮助学生们超越现实中所存在的局限。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均可在音乐中得到实现。音乐可以使学生迷茫的心灵找到慰藉,使企盼的精神回归家园,它可以给压抑或阻碍的情感提供一块栖息的绿洲。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好的音乐作品总是以激昂的情感、丰富的内涵、不朽的形象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和振奋的力量,阴暗、消极的情绪会被乐观、光明、积极奋发的情绪所战胜。如贝多芬的《命运交想曲》可以傲发学生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勇气: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可以滋励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丹顶鹤》的故事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感染是不知不觉又不可抗拒的,它从心灵深处给学生以真、普、美的启迪,唤起学生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完整健全的心理素质。(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脸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五首,至今,师生们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此外,跳健美操、练习歌唱都是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锻炼的有利手段。

2.2.4音乐教育能够徽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实戏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强烈的创新意识,更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现阶段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创造性,缺乏独立探索、发现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则具有特殊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给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演绎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广阔空间。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育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和任何形式的必然性,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欣赏中音乐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和非具象性,这为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徽活灵感、促进创新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如在欣赏民乐《白鸟朝凤》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同学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再比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让学生随音乐想画面、想情节、编故事,并按组提前进行分工,这样,同学们带着问题开始认真的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音乐结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这样描述音乐形象:在欢快的舞会上,人们在尽情跳舞,有一些妇人在卿卿喳喳说着闲话。描述完音乐后,让编故事的同学和设置情节的同学合作,一个讲故事,三个来表演,即要有故事情节,有故事内容,包括台词的设定。表演开始了,只见说故事的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着他设定的长舌妇在说自己的孩子好,别人的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另一个说闲话的人也同声附和,第三个则表现出相对的怀疑。这些都是通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将生活的体验用肢体、语言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此外,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音乐艺术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作曲。—音乐表演一一音乐欣赏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过渡到创造力。(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同时,音乐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的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如在上《你好!动物朋友》一课时,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锻炼了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在欣赏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芭蕾舞演员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我拿出准备好的几双真正的硬头芭蕾舞鞋,分组指导学生自己穿上并立起脚尖体脸,同学们都疼得故牙咧嘴的站不直身。有了亲身体验后,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跳芭蕾舞的难度,同时也深为舞蹈演员们的精湛技艺所叹服。在亲身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合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在这里做不做是关键问题,好不好则是次要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粗糙的、不完美的,但从中却傲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愈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因此,音乐教育实践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在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错,不会造成学生的挫折感。而这个过程却能使他们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曲是一度创作,演唱演奏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是三度创作。音乐教育过程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创造性活动,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 结语(www.teniu.cc 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论文)

进入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这不仅仅是让大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而是要从大学生身心等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达到发展与完善大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呼吁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但事实上,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音它的重要性,尤其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在大学生德育美育中的重要意义。

西方一位大哲学家说过,人类把握和认识客观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二是数字,三是音符。音乐对人类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本质是科学,内容是哲学,表现是艺术,功能是教育,所以音乐培养才能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育人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才能对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要贯彻落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2_年--202_年)》的精神,尽快改变高校音乐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是对学生多方面素养和能力开启的巨大工程,是多重教育结合的结果。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它所培养的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全面创新人才的塑造,它对人的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开发、身心的健康以及创新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陶冶情感的同时,培养完美的人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对学生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势必将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去探索,时刻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投入到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共同为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薛永武;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J];齐鲁学刊;202_年05期 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_年03期 崔永杰,王青;柏拉图的回忆说对人类认识发展史的贡献[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_年01期 王轻鸿;现代散文文体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_年01期王;教师审美能力表现初探[J];教育科学;202_年04期 6 陈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年02期 邹元江;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_年02期 蔡岳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徐晓霞;尼采悲剧学说演绎过程和酒神精神实质[J];长春大学学报;202_年01期焦淑军;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J];东疆学刊;202_年02期

第四篇:音乐毕业论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

(外文):

学 科 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1 一引言........................................................................1 二古筝的起源..................................................................1 三古筝的结构..................................................................1 四.古筝的发展

3.............................................................................44.............................................................................5 5.............................................................................7 6.............................................................................9 7............................................................................10 8结束语(宋体小四号字).....................................................11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字)................................................................................................................................12

摘要 古筝扫摇简单的说就是手指在琴弦来回连续的扫动拨弦。其音响效果与别种弹拨乐器弹出的扫弦相同。“扫摇”是古筝演奏中常见的技巧之一,在现代创编的筝曲里,起装饰、润色、突出旋律、塑造情绪激烈的音乐形象以及丰富主题色彩的作用。它是一种组合技术,最初的技术构成是中指重勾(扫 弦)与大指托、劈、托的组合,后来改进为

指重

勾(扫

博导)与大指 摇 指的组合,是古筝摇指技巧派生出的特殊技法。本文以扫摇技巧作为研究对象,以各乐曲作为分析蓝本,对扫摇在各乐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了解了扫摇技巧的技法特点,这样对日后的弹奏会有所帮助。关键词:古筝演奏技法;传统;当代;发展古筝

引言

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繁弦弹拨乐器。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秦朝盛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又称秦筝。由于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流传,古筝在型制等方面形成了很多种类。有音色古谱、含蓄,韵味浓郁的十三弦仿唐丝弦筝。有音韵清新、流畅、发音灵敏的钢丝弦筝。有间于前两者之间的尼龙钢丝弦筝。现在最常见的是21弦的S型的筝。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无论从乐器的构造、演奏方法还是乐曲的创作上,古筝这件乐器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诸多演奏家和作曲家所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20 世纪 50 年代起,随同文化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古筝有了飞跃性的创新,作为一门专业进入全国部分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推广,古筝艺术家从民间走进高校开始执教。古筝艺术得到广泛传播,从乐器的形制构造、演奏技法、理论研究、教学方法与乐曲的拓展上获得了极大丰富。20 世纪 80 年代,古筝乐曲的创作从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创作思维、演奏形式等多方面做出很大革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复合型”的演奏家,他们在古筝的创新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 提升教学理论的同时,发明新的演奏技法并挖掘出古筝不同的音响效果。例如一些演奏家借鉴琵琶、吉他等乐器创新古筝指法,像左右手同时轮指、左右手同时摇指、敲击琴的不同部位、非乐音煞弦等等,这些创新技法为古筝乐曲的创作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

与此同时,古筝乐曲创作的创新思维也推动着古筝技术的革新发展。可见,多元化的创作思维丰富着古筝乐曲的织体变化,同时新的演奏技法为乐曲创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古筝的起源

筝,统称“古筝”,史称“秦筝”,流传至今己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人文地理的影响等因素使古筝形成了流派纷呈、风格多样、演奏技术不断革新的多元化局面。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对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第一种认为: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第二种认为: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第三种认为:早期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从历史材料看,早期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总之,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

近年来,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 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截弦转调 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 奏。

二,古筝的结构

乐器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科技和文明的进步.千百年来,人类已经发明上千种乐器.其中,中国的民族乐器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相比西方科学界对西洋乐器的研究,我国对民族乐器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却非常少整个民族乐器制造工艺主要依靠手工制造者口述经验传承,导致民族乐器的设计存在缺乏科学性、使用寿命短、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弊端.古筝是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弦鸣乐器之一,与其他弦鸣乐器一样是由4部分构成:激励系统、振动系统、传导系统、共鸣系统其中,激励系统是弦乐器振动的能量来源,对于古筝而言,就是拨动琴弦的“义甲”.古筝的振动系统即琴弦,是引发古筝声响的核心部件.然而,光靠琴弦振动带动周围空气介质的振动而发出的声响是远远不能满足古筝演奏需求的.这就要求古筝的琴码作为传导系统,把琴弦的振动传递到古筝的共振系统———共鸣箱 .古筝的共鸣箱不但能够作为共振系统,放大古筝的声响,同时,它独特的形状也决定了古筝圆润的音色.所以,古筝发出的乐音质量很大程度上由共振系统决定.所以,西方对 弦 乐 器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共振系统上。

现在的古筝是经过历代古筝大师的改良演化而来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然而,国内对古筝改良的进展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单单凭借主观感觉来判断改良效果,缺少严格的理论试验验证,缺乏说服力.

三.古筝的发展 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以及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筝曲的表现内容以及演奏技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新的表现内容和审美观所带来的新的审美价值取向激发了许多学者强烈的改革与创新欲望,于是在古筝形制与演奏技法上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的革新都是当时社会文化功能的体现,古筝艺术也不例外,下面以时间为线索,简单回顾与梳理古筝的形制发展和技术流变过程。

从文献中得知,筝在公元前 5 世纪已经存在,形制类似瑟的筝存在,弦制为五弦筑。虽然音乐史未见西汉时筝的记载,但在秦、汉两代,筝已经有了相当普遍的发展,并在形制与制作上有了逐步的改进。“魏晋时期筝的基本定型为十二弦,多用骨甲代指并出现了“促柱”的转调手法”。随后“十三弦”筝开始在隋代流行,在唐代音乐中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筝还细分为弹筝、云和筝、扎挣等不同类型。进入明代,筝的音域得到进一步扩大,多为十四弦、十五弦,清末发展为十六弦。直到 20 世纪初,由于地方差异,古筝形制虽有不同,但也相差不多。乐器的改革与乐曲创作是不可分离的,例如何 育斋为使古筝方便演奏于弦索,在广州将其进行改革,琴长只有二尺四寸,使用十六根铜弦,放在膝上演奏。随着演出形式增多,为了适应合奏与舞台效果,他又尝试把琴面加宽,筝体加长,琴柱加厚,这样使音色、共鸣改善很多,并把铜弦改为钢丝弦。1958 年吕殿生演奏自己移植的筝曲《英雄们战胜大渡河》中,发觉使用十六弦筝很难演奏出乐曲的磅礴气势,斗争场面。便与导师曹东扶研究后,由十六弦增至十八弦。对古筝音板的制作材料、琴弦长度、制作弧度有了相应的要求与设想。20 世纪 50年代末,王巽之与徐振高成功研制出 S 型 21 弦古筝,将筝的尾部栓弦处改为 S 型,音色、音量有了明显改进,同时研制出钢丝 弦外包裹一层尼龙丝,这样与 S 筝一起使用不仅扩大了音域,而且丰富了音域、音量的变化,这一新的研制成果被定型为通用常规古筝形制。然而,随着乐曲不断更新,一些筝家大胆设想,对古筝形制继续创新研究,在 20 世纪 50 年代,王巽之首创双筝演奏,为了解决转调这一难题,他使用不同音阶的两台筝演奏一首乐曲,但这一办法很是麻烦,并很难普及,50 年代后期,各音乐高校和筝家把研制优良的转调筝,视为新的重要课题。“1958 年张子锐设计一台用岳山截弦变调的 31 弦筝,并同北京民族乐器厂共同研制十六弦转调筝”。20 世纪 70 年代由东北营口乐器厂研制出,用五声音阶定弦,把琴弦张力大小改变升降半音的办法,使古筝达到转调的目的,在演奏技法上和传统筝是一致的,但在音准上却很难控制,当时创作了很多转调筝作品如《思想起》等。“这一时期还有苏州民族乐器一厂研制踏板截弦转调筝,如 26 弦五声音阶筝、41 弦七声音阶筝:沈阳音乐学院张坤、崔作新研制的踏板移码试转调筝等。随后,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与天津音乐学院乐器室姬宝树共同研制了蝶式筝,它的外形由两架筝合并如蝶,在弦距间增加半音和变化音,可以随时调整。近期,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共同研制发明 了多声弦制古筝,整体加长,右面 21 弦和 25 弦不等,左面 16 弦,站立式演奏,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并借鉴箜篌琴弦,研制了七声琴弦,这样可以缓解音色的张力不够,转调时的控制力困难的问题,既不容易断弦,还适合乐曲的张力。

当然,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除了把古筝这一乐器作为物理声学来研制外,还不能有失中华民族的传统,古筝琴弦的音域局限性既是这件乐器的缺点,但也是民族乐器的一大特点。我们在丰富古筝演奏技术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古筝原有的古朴音韵。例如在琴弦的更新上,会失去原有的传统声音,在形制的更新上会失去原有的典雅。因此,我们在改革的基础上,始终有一点要警醒——不能迷失对传统筝民族特点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从上述古筝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中可以看出,筝乐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体制与改革起到了根本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古筝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纪元。专业院校的成立,使古筝专业化、规范化。文革期间这一特殊时期使古筝在夹缝中成长。80 年代改革开放,使古筝得到自由宽广的发展空间。如今在多元化时代的影响下,古筝这一传统乐器在国内国外得到普及,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古筝基本指法的弹奏方法与手型

1、演奏姿势:演奏的姿势对于演奏者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和乐曲的意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演奏时的身体动作与乐曲的意境相辅相成,令人赏心悦目。而依据敦煌壁画中的弹筝图像分析,古代有三种基本演奏姿势:分别为平置坐弹式、斜置倚弹式、立置坐弹式。

2、夹弹法与提弹法:夹弹法流传最广,是一种传统奏法,使用最为普遍。夹弹法是手指弹弦方向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音厚实,音质饱满。是以手指和手掌的力量向面板方向运力,利用向下的力量使琴弦发生上下震动。提弹法的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其发音清脆明亮、音质干净,是一种悬手弹奏的方法。演奏时需要手指、手掌、手腕、关节密切配合,向手心方向用力。

3、基本演奏技法的特点:

(1)传统左手技法:以按弦为主,在琴码左侧用按、颤、滑的手法筝弦,控制琴音变化。其基本任务是饰音,即润美音色,装饰旋律,形成筝曲独特的旋律特点。左手弹奏,或只起装饰作用,或增加旋律的个性,或强调旋律的地方风格。左手按音最为理想的位置在筝柱左侧约16厘米处。而这点是依据琴弦的张力和左右伸展的适度来决定的。因为离筝柱越近琴弦张力越大弦紧按不下去。反正则越松软,张力也小了。

(2)传统右手技法:右手技法有托、劈、挑、抹、剔、勾、摇、撮等,主要是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管是托劈勾等还是撮轮等,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音列内八度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巧规律。右手技法以弹弦为主,活动于琴码右侧,其基本任务是弹奏音律,使旋律显出流畅华丽的气质,是筝独具特色的旋律装饰手法。用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指弹弦发声,操控节奏与音的强弱变化等。右手技法又分为单音、多音、持续音技法等。传统的古筝多以右手弹奏、左手按弦为主要手法,随着音乐表现的不断丰富,在传统音乐中左手的揉吟按滑逐渐参与了旋律的演奏,充实了伴奏的音效,后又增加到现代筝派许多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如拍打琴板、模拟音效等等。

这里介绍一些古筝最基本、最常见的弹奏手法与指法的记谱符号:托:用大指弹奏;勾:用中指弹奏,是从外往里“弹”弦,中指弯曲超前略伸;抹:用食指弹奏,向手心的方向弹弦,小关节弯曲;打:用无名指弹奏,无名指向里拨弦;提:用小指弹奏,手

指自然下垂,呈掰腕子的手型;劈:用大指向外弹奏,一般要扎桩;大撮:用中指和大 指的组合,手指并拢,自然弯曲,中指大指撑开,虎口呈圆形;小撮:用食指和大指的 组合,两手指一定要指尖弯曲;花指:由大指快速连托从第一根弦向上连续托奏;刮奏:与花指一样的奏法,有时候根据曲子有左右手交替,也因曲子有时在琴码的左侧或右侧;琶音(一般标在音的左边):常演奏和音、和弦或分解和弦;点奏(又叫轮抹):一般用食指左右手交替弹奏。

以上介绍的,只是古筝的一些基本表现手法,古筝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能够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曲子,中国古典的、异域风情的、传统韵味的、浪漫欢快的以及现代的种种元素,所以还有多种多样的弹奏手法需要慢慢练习、慢慢体会。

五.古筝曲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筝已流传至许多地区,秦、汉两代已发展得相当普遍,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以弹唱为主,随着相和歌的兴起,筝开始逐渐转变为主奏乐器,而在制作形制的变化同时,曲目既有前代的《驺虞》、《鹿鸣》等雅曲,又有当代民间的小曲。东晋、南北朝时期,吴歌和荆楚西曲在清商乐中大量使用,并用筝来演奏,代表曲目有《三洲曲》、《采莲》、《乌啼》等。宋、辽、金、元这一时期受战乱的影响,唐代音乐大部分没有保存下来。但在宫庭燕乐中筝仍有多种演奏形式,如齐奏、独奏与舞蹈、弹唱等。然而,由于当时清末战乱加上乐曲仅靠艺人口传心授,在明清盛世的五百年间,许多有价值的古曲、演奏形式、定弦方法没有传承下来。但幸运的是元、明流行的“弦索”六十余套得到保存,演奏形式为古筝、三弦、琵琶、箫、管等乐器合奏,它给我们带来宝贵的研究价值,并把这一传统演奏形式流传至今。派,浙江、潮州、汕头、大浦等地区为南派,之后逐渐细分为“九派”。这一时期,筝曲在一些社团、音乐集会中开始流传,有丝弦合奏、还有民间的曲牌和唱牌。建国后才把仅存的一些筝曲整理出版。如:由山东琴曲发展而来的山东大板曲《高山流水》、《鸿雁捎书》等;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小板曲:《上字开门》、《降香牌》等,还有些乐曲是由山东吕剧、柳子戏等发展而来;如由山西榆林小曲发展而来的秦筝曲《道情》、《掐蒜苔》等;由河南传统板头曲,也称为“中州古调”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叹颜回》、《剪剪花》、《满舟》等;由潮州汉乐、细乐弦诗乐发展而来的潮州乐曲:《出水莲》、《平沙落雁》、《登楼》等等,这些宝贵的乐曲都是当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至今的。1.20 世纪初至 1948 年 世纪初,民间筝乐活动以地域性为代表初具地方风格特点,当时大致分为南北两派:河南地区、山东地区、陕西地区为北派,浙江、潮州、汕头、大浦等地区为南派,之后逐渐细分为“九派”。这一时期,筝曲在一些社团、音乐集会中开始流传,有丝弦合奏、还有民间的曲牌和唱牌。建国后才把仅存的一些筝曲整理出版。如:由山东琴曲发展而来的山东大板曲《高山流水》、《鸿雁捎书》等;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小板曲:《上字开门》、《降香牌》等,还有些乐曲是由山东吕剧、柳子戏等发展而来;如由山西榆林小曲发展而来的秦筝曲《道情》、《掐蒜苔》等;由河南传统板头曲,也称为“中州古调”发展而来的河南筝曲《叹颜回》、《剪剪花》、《满舟》等;由潮州汉乐、细乐弦诗乐发展而来的潮州乐曲:《出水莲》、《平沙落雁》、《登楼》等等,这些宝贵的乐曲都是当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至今的。2.1949 年至 1965 年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教育体系和音乐团体开始建立起来。各地古筝艺术家纷纷崭露头角,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也相继受聘到音乐院校和艺术团体,他们在延续几千年的口传心授的民间传授方式同时,逐步使教学步入专业化、系统化的轨道,积极挖掘传统曲目并出版教材。同时接受西方音乐文化,创作出许多赞美新中国的作品。如赵玉斋创作的《庆丰年》、《四段锦》;刘天一创作的《纺织忙》;曹东扶编创的《闹元宵》;任清芝编创的《幸福渠》等。3.1965 年至 1976 年

文革期间,传统音乐、民间艺人遭到严重的迫害,筝界赵玉斋、王巽之、曹东扶等人也在其列,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几乎空白,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当时演奏者只可以演奏革命歌曲或样板戏片段,如《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进入 70 年代以后,古筝艺术家们开始创作改编出一批政治性很强的筝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丰收锣鼓》、《东海渔歌》、《战台风》、《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这些作品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直到今天还广为流传。4.1977 年至 1986 年

这一时期古筝乐曲进入新的阶段,艺术家们开始开拓新的演奏技法与音乐题材,随着演奏技法的丰富,乐曲风格也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如八十年代初范上娥采用藏族民间音乐题材创作的《雪山春晓》;李玫、周吉、邵光琛创作的《木卡姆散序与舞曲》;曲云创作的《香山射鼓》;周延甲创作的《秦桑曲》等。在这之后出现了飞跃性的转变就是“快速指序”乐曲的出现,如《井冈山上太阳红》、《打虎上山》、《霍拉舞曲》等,这些由赵曼琴创作的作品,体现出古筝技术的变革进入了一个的新的历史阶段,此时,由李焕之创作的《汨罗江幻想曲》开创了古筝协奏曲的先河。5.1987 年至今 八十年代末,“新筝乐”蓬勃而起,无论从技术角度上,还是曲风创新上都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代表曲目有:徐晓林创作的《黔中赋》、《抒情幻想曲》、《剑令》等;王中山创作的《溟山》、《云岭音画》等;王建民创作的《戏韵》、《幻想曲》等;庄曜创作的《箜篌引》、《山的遐想》等;叶小刚创作的《林泉》等。他们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定弦方式,使用了非乐音的特殊音响,近几年中央音乐学院李萌教授为多弦制古筝创作了《铜鼓舞》、《藤缠树》、《八面风》等新作,为古筝事业作出卓越的成就,使古筝这一传统乐器演奏出无法想象的张力与爆发力。

六.古筝曲《战台风》

王昌元作曲的一首优秀古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作。《战台风》中的“扫摇四点”、“扫弦双食点”、“装饰密摇”、“扣摇”、“柱外刮奏”等,都是以前古筝曲目中所没有的,是古筝弹奏技巧的创新。此曲给古筝园地增添了一枝不可多得的芬芳花朵,使本来就五颜六色的古筝艺术天地更加色彩斑斓。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之感。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英勇果敢奋战台风的英雄形象,讴歌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乐曲的第三段正是用扫摇这种技法来表现与台风搏击的激烈场面。对乐曲的理解与赏析,全曲紧凑凝练,共由五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

主要描写劳动场面。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场景,曲调热情洋溢,展现了工人们紧张而愉快的劳作。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这一段作者创新运用了古筝技法“柱外刮奏”。利用噪音来表现台风来临时的狂风怒吼,天昏地暗的景象。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段的演奏可以在乐谱的基础上,做一些即兴性的发挥。

第三段:与台风搏斗。在此段中,作者又创造性地运用了古筝技法“扫摇四点”、“扣摇、“扫弦双食点”等,使激烈的音乐形象进一步升华。这一部分重点描绘工人与 台风的搏斗。音乐激昂向上,且隐含着工人们必胜的信念。因此,在教学与演奏时必须 把握以下特点:首先,用创新技法“扣摇 上的变化,如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由快到慢等,从而来表现风声由远及近、呼啸而来 的感觉。其次,通过“扫摇四点”、“扫弦双食点”等技法将音乐逐渐推向高潮,这时力度上不能泄下来,一直要保持在很强的力度上,直到高潮结束。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展现码头工人与台风激烈奋战的场面。

第四段:雨过天晴。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自豪。本段曲调明亮悠扬、抒情宽广。此段弹奏时注意:再次,大指摇的音色。其发音要柔和、轻巧。第五段:欢腾的码头。本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工人们重新投入紧张而热情的劳动。除旋律上稍有变化外,速度、力度等方面也较前面更加激烈、更加气势磅礴。最后全曲在欢腾的高潮中结束。

《战台风》是一首抗击台风而成激烈场面的乐曲,这首乐曲表现的也是与台风搏斗、抗击的激昂情绪,所以它必定会选用扫摇这种激烈且快速的技法,这种技法所表现出来的音色是强烈的,所以用这种技法才能更形象生动的表现乐曲情绪。扫摇演奏时,表现“战台风”的个段落要注意衔接自然、紧凑,曲谱中当左右手同时出现刮奏时,仍需要按照进行中的节奏速度到下一旋律,这样才能使乐曲旋律始终在激烈的气氛中回旋,从而表现出“战台风”的激越情景。扫摇指法以一对三弹出,起突出旋律渲染激烈音乐情绪的作用,效果上很有气势。用扫摇符号表示,即中指连扫两弦,大指同时摇出第一个劈指,弦音保持在一个八度音程。

七.对古筝技法前景的展望近几十年中,由于弹筝者的增多和对古筝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演奏技法上已有了很大发展)))从单手(右手)弹奏到双手同时弹奏,从摇指的出现到快速指序的应用,无一不增添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使其具有时代特点,顺应了时代要求。尽管如此,但从乐器演奏的发展角度来看,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还不够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一)手指间技法的发展不平衡

古人弹筝把小指列为/禁指0,意思是弹筝时不能使用小指。而古筝技法流传到今天,现代筝的演奏者仍没有重视对小指的启用,小指一直处于辅助性的地位,如大指摇指时,小指扎桩作为支撑点,起到平衡手指的作用,或者偶尔用于拨弦,小指始终没有正式地参与弹奏的行列,而成为/闲指。如何在筝乐演奏中很好的运用小指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二)左右手技法发展的不平衡

古筝传统的/音韵体系0使得古筝演奏者多只训练右手弹奏的基本功,左手只做吟、揉、滑、颤的练习,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左右手的技法发展不平衡。有些演奏者,在弹奏右手技法时表现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左手的弹奏,就不如右手那样自如了,一旦遇到左手弹奏时,演奏速度也明显下降,这便是古筝演奏中历来把弹奏技法重点放在右手而忽略对左手弹奏能力训练的结果。当然,左手在演奏中也有其不可缺少的作用,传统乐曲中的/以韵补声0就是靠左手在琴码左侧以吟、揉、滑、颤技法表现出来的,这正是古筝比其它乐器更具魅力之所在。然而,这一优势又使古筝的技法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开发左等手的使用,使左手的弹奏如同右手的弹奏一样,能够灵活自如地完成快速高难度的弹奏技巧,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古筝的教学与训练中必须要求左右手同时进行训练,也就是右手能弹奏的技法,左手也必须能弹奏,并且在速度、力度以及熟练程度上有一定的要求。其次,左手的/以韵补声0的特点,不仅应该保持,而且应该发扬,不能因为重视弹奏技巧就丢掉原有的特点,忽视了古筝演奏的韵味。

我们应该保持左手原有润饰技术的同时,坚持发展右手取音技术,使/音0/韵0相结合的传统风格得到更高层次的实现。那时,我国古老的筝曲艺术定将迎来它的另一个春天。参考文献 [1]王运《.近十年来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_年B07期90-96 [2]杨凡《以当代古筝演奏新技法看文化脉络中的传统音乐》[J].福建艺术, 202_年3期65-66 [3]王小平《近年古筝左手技术的发展与筝曲音乐风格》[J].人民音乐, 202_年12期34-36 [4]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_年2期33-39 [5]李晗.《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_年4期58-60 [6]赵曼琴《古筝快速指序技法概论》[M].国际文化出版社, 202_年 [7]周耘.《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_年

[8]阎小力.《传统筝曲演奏技巧对风格特点的影响》[J].秦筝

第五篇:音乐毕业论文

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在声乐教学中健康的歌唱心理

院(系)

音乐学院

音乐学

202_级

学生姓名

陈 坤

2004411087

指导教师

田晓宝

二○○ 八 年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2

二、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

...................................................................................3

(一)缺乏自信心........................................................................................................3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3

(三)个人的得失感太重............................................................................................3

三、声乐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3

(一)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3

(二)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4

(三)用美好的事物激发情绪....................................................................................4

(四)引用竞争手段激发情绪....................................................................................4

(五)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5

四、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5

(一)歌唱的身体素质................................................................................................6

(二)音乐素质............................................................................................................6

五、声乐教学的多样性和全面性.......................................................................................6

六、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7

(一)加强音乐素质的培养........................................................................................8

(二)文化素质的培养................................................................................................8

七、声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9

(一)声乐教学能力....................................................................................................9

(二)艺术实践能力..................................................................................................10

(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10

(四)文化艺术修养..................................................................................................10

八、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内容摘要: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有的学生歌唱的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充满着表现欲望,甚至台上发挥得比台下好,他们渴望显示自己也许还并不成熟的技能;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缺乏表现欲望,精神过分紧张,以致平时所掌握的歌唱技巧和方法得不到正常发挥。这两种情况是学生的不同歌唱心理状态所造成的。声乐教学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身体素质(歌唱技能和其他身体素质)、音乐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关 键 词: 歌唱心理;理智的思考;情感体验;声乐教学;全面素质;

Abstract: the Art of Singing performance means voice, feelings and actions.Singing in the process, and technical skill, emotional singing is the abundant Re-creation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But singing process is a complex and ever-changing process, and should be adjusted at various organs, various parts of the action, while the core problem is psychological control, that is singing its ow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control.In the vocal teaching, we often see in a situation where some of the students singing a very strong desire, whether in the classroom or on the performance arena full of desire, and even audience than the stage play, and they want to show their might also not mature skills, and some students the contrary, their lack of desire to performance, the spirit of undue tension, which normally understanding of the singing skills and methods are not normal play.In both cases the students are singing different mental state caused by.Music teaching i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and should include physical fitness(singing skills and other physical fitness), mus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Key words: Singing Psychology;rational thinking;emotional experience;vocal teaching;overall quality;1 引言: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而获得的。一首歌曲的好坏,除了技术和生理上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众所周知,声乐的乐器是长在人身体内的,它发出的音质好坏,是和人的气质、个性、心情、文化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实践证明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技术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可见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歌唱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学生的歌唱心理调控能力要靠我们平时的培养,把声乐技巧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

一、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作用

人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活动过程。它以不同形式能动地反映着客观存在世界的事物及其联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及其关系,还产生了对事物的态度,引起各种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和情感,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对于人的教与学的智力活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动力功能。指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第二,调节功能。指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唤起者与组织者,情绪和情感的适应能调节和组织其他心理活动,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情绪和情感的不适应则会干扰与破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心理异常;第三,信号功能。指情绪和情感通过表情将个体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认识、评价、态度传递给他人;第四,感染功能。指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施加影响的效能。

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正如美学家叔本华所说:“音乐决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他艺术只是观念的复写,观念不过是意志的对象化而已。音乐只是意志本身的复写,这就是音乐为什么能够有力的透入人的心的原因。”叔本华的精辟论述,一语道破了情感与音乐的本质关系,对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或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丰富的感情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情绪与情感在声乐教学活动中贯穿始终,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学习声乐知识技术,形成技能,使学生感到学得轻松、愉快又有收获。

二、歌唱中产生心理失控的原因

(一)缺乏自信心

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大家错误地认为展现自己是一种不虚心的表现,只知道谦虚是一种美德,不知道自信更是一种美德。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在与人交往中显得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加大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歌唱心理培养的力度,声乐学习是表现艺术的学习,它的考试能力的体现就是个人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无法进行的。

(二)单纯的技术观点

有些同学酷爱声乐,非常认真寻求歌唱的方法,对理论也能说出几点,但只要一唱,他便精神紧张地想到所有“方法”,结果是什么也没用上。原因是他的歌唱心理已经极度紧张,故而气不通畅,浑身僵硬,声音难听。对这种学生要树立他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排除单纯的技术观念之后,方能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三)个人的得失感太重

这类学生演唱时杂念很多,怕丢面子,他们在考试汇报时心理很紧张,完全顾不上表达歌曲的感情;另外,在技术、心理都不到位时就想唱大歌,结果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过重的负担。所以教师在进行专业技术传授的同时,一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心理学,方法加自信就能胜人一筹。目前我国各类学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不只是单纯的技能培养,而是要有良好的心态来学习各门技术,有要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思想观念正确了,学习才能更有效果。

三、声乐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认识了声乐教学中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通过以下几种调整心理活动的方法,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克服紧张心理。

(一)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

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一个“情”字,以情绪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外发生什么事情,在课堂上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以免影响、3 干扰正常的声乐教学情绪状态。

声乐教师面带笑容,并非亲切自然,满怀信心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会使学生心情开朗,满怀喜悦准备学习和练习。教师还要发挥榜样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而强化声乐教学的情绪作用,使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应从平时练习做起

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常听人们说练习歌唱要用心,这个“心”字是在平时养成的,练唱时内心充满自信、愉快、坦然,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要相信技术方法并不神秘,自己一定能学好,这样就能排除任何紧

张心理,做到心情坦然,要经得起困难与挫折,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来;平时练声练歌,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则可避免思想技术方法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养成声情并茂的良好歌唱心理。

(三)用美好的事物激发情绪

声乐作品具备很强的欣赏性,美的事物总是能激发人们的情绪,学生也是一样。教师通过范唱、音乐欣赏,把一些美好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听课,上小组课,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演唱,互相听,互相指出问题,互相鼓励,这样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经常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唱的机会,使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消除杂念。当然,人调节和控制自己行动的心理素质并不只在一项活动中得到培养,它需要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时时刻刻地、一点一滴地逐渐形成。

(四)引用竞争手段激发情绪

声乐教学活动具有竞赛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情绪和强化竞争意识,以产生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在讲解、示范、习唱、考试等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激发、表情激发、情境激发和竞赛激发等形式,激发学生竞争情绪,使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声乐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饱满高涨,学习积极进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

首先明白歌唱艺术是必须同听众见面的艺术,培养“调控”心理应多加强舞台的实践活动,要多搞一些小型汇报会或演唱会,体会舞台感和驾驭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娱乐性的场合进行表演,较为轻松的气氛和快乐松弛的环境会缓解表演者的紧张情绪。一般在上台前,要稳定自己的心情,要体会自己练声、练唱时的感觉,心里默唱一下要演唱的歌曲,这样的松弛不仅有利于表演,更有利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自由活动,而不会因心理紧张造成僵化、呆滞的状态,以至破坏声音自然流畅的表现。在舞台上演唱时,要把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的过程中去,不能把听众当成检查者,好像他们是专门前来挑毛病的,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要把听众当朋友,要感到是在用歌声倾诉一种情感,传达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就会放松自如,演唱时就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要经得起意外事故或失败的考验,比如舞台上或钢琴伴奏甚至观众席上出了点问题,对这种情况要在最快时间做到冷静和放松,不能影响情绪;另外落落大方的台风,上下台的步态以及演唱中有较长的过门间隙时台上的表情感觉都要与乐曲表现的内容相吻合,作为演唱者,“它的最终目的是去表现作品,同时也内含了自我情感的表达”,这种“心理控制能力”不仅仅对声乐演唱艺术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起着支配作用。

四、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由于学习对象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声乐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必须因材施教,而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的素质培养是教学的宗旨,是能否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材的重要保证。在教育大概念中,我们十分重视把提高素质作为教育的目的,而在具体的某门学科的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样值得我们研究和注意。与其他方面的素质相比,声乐学习的素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音乐是一种感觉的艺术、抽象的艺术,相同的作品对不同的人来说,有千差万别的感受和理解,而同样的歌曲由不同的人来演绎也会差距较大的效果。这些差别不仅仅来自与歌唱者的声音,是学生对音乐的专业技能、理解能力、文化底蕴的差别。当然,正确的歌唱方法和良好的声音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在演唱者的全面素质中,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以及音乐涵养等决定他是否具有完美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一些嗓音较好的学生片面地追求高音和响亮,歌唱不动听,而也有些学生很“乐感”而缺乏良好的声音,当然有些学生确实受到声带条件的制约,但是有一部分学生 5 声音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憾的是往往不能两全其美。因而,声乐教学的素质培养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包括身体素质(包括歌唱技能)、音乐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

(一)歌唱的身体素质

歌唱的身体素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学生的嗓音条件、声带、喉部肌肉能力、共鸣腔体构造等,与歌唱有着直接联系的生理器官,这是声乐教学中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每个人的自然嗓音并不能完全适应歌唱,即使是条件最好的嗓音,也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和调教,才能够自如地运用,而更多的学生的嗓音条件需要经过耐心的教学和刻苦的联系,才能够完成歌唱所需要的能力训练。声乐教学最复杂、最艰苦,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方法的教学,也是声乐教学的成败关键,因为纵然学生有无比敏感的音乐表现能力,她不能建立在良好的声音之上的话,美丽的歌唱只能是理想和心愿。

声乐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还不仅是上述的歌唱技能,良好健康的体格是确保声乐学习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它包括敏锐的音乐听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的身体运动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注意歌唱发声的技术而忽视其他有关的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一般指学生必须具备的音乐专业方面的基本才能,主要包括音准、节奏、音乐记忆、音乐修养、音乐感受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理解和表现能力等方面。

五、声乐教学的多样性和全面性

要引导学生重视和提高与声乐学习有关的所有音乐知识课程的学习兴趣,现在许多学生学习声乐作品时,往往是依靠录音或唱片学会的,当然,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手段,然而这种学习手段比起自己在钢琴上通过读谱掌握的往往要粗糙些,尽管可以通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进行模仿,有点像从前师傅带徒弟的模仿教学法,容易造成学生对乐谱不能仔细研究,所以我们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常常节奏不讲究,考试前的合伴奏也常常出错。虽然这些课程是在其他基本乐课中完成的,但是,作为声乐教师,同样有必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这些。

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出来的敏感性、理解和表现才能,常常被笼统地称为“乐感”。“乐感”应该有两个层面,一是天生的律动感、协调性和敏感性,这种感觉会自然而 6 然地表现在歌唱过程中。其实,“乐感”更重要的部分是培养的,是审美意识的理智表达,是风格、思想、情感和技巧的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这方面就必须是经过良好的教育,精心研究和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才可能表现出来的艺术意义上的“乐感”。

比如《黄河颂》,第二个乐段当中出现的三个“啊”,哪个是几拍?哪个是有装饰的,许多同学往往搞不清楚,似准非准,有的唱二拍,有的唱三拍,很不严谨,只知道一个大概,却经常不够仔细,我们会不经意地在教学中重视了声音教学,而忽视这方面的严谨,简单地认为只要声音好了,就算是了不得了,出了错也不知道,养成了松懈放任、不负责任的不好习惯。

学唱新歌曲要反复地仔细视唱乐谱,并找出歌曲中的音准节奏特点,列出容易出彩的地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再仔细装上歌词。还要作品的风格特点,根据乐句和歌词的文学性,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呼吸口,哪里需要声音强些,哪里则需要轻柔些,哪里需要渐快或渐慢,多研究几个方案,严谨练习,形成相对固定的适合于演唱者的表现方式。这其实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乐感”的第二部分。

因此,从最初的发声练习和最简单歌曲开始,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教育。不能将声音训练和歌唱脱离开来,等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情感教育,其实即使在最简单的练声训练中,也同样存在着对声音美的认识和追求,音乐的情感表现无所不在。

音乐记忆力。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和肌体感受来记忆歌唱技能技巧的,也通过记忆来分辨歌唱方法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歌唱方法总是通过正确的肌体运动的不断的重复而得以建立,并通过这些肌体和听觉的感受将方法在不断的训练中反复提取再现,逐渐演熟练而变为自如的运动方式,变成快捷的条件反射,甚至变成某种本能般的习惯动作。同样,对歌唱情感的表现,也是通过某种情感的体验而获得记忆,虽然每一次的情绪、情感体验和表达不尽相同,那更多的是程度上的差别,大部分时候是相似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了解并熟悉各种声音所能够表现的情感区别,譬如高位置的明亮声音能够表现高兴和欢乐,偏暗的音色能够表现出悲伤和痛苦等等,从而记住声音的表现特征,更好地理智而投入地表现出作品应有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学习声乐稳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六、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音乐风格的学习。音乐风格的掌握是学习声乐中最难的部分,它可能属于音 7 乐素质范畴,也同时属于文化素质的范畴,是一个不能一具体的标准然而又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的精神的东西。在每个不同的时代都具有相对特殊的风格,音乐的风格又决定了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现情感内容,譬如同样是歌剧,演唱威尔地的歌剧与莫扎特的歌剧无论在声音上还是音乐线条的张力运用上,就显然大有不同,更不谈浩瀚如海的声乐作品世界有无数的宝贵财富,它们各自闪耀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展示着人类歌唱历史的每一个不同时期的辉煌。

(一)加强音乐素质的培养

加强音乐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认真学好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音乐历史的发展和特点,同进尽可能地熟悉一些音乐资料,包括不同时代的艺术精神、作者的人生观、作品产生的背景等。这是音乐素质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提高演唱者的艺术品位,需要有相对高的音乐审美眼光,这同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声乐不只是所谓靠前还是靠后这样简单的问题,也不是声音的高度和强度来评判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审美品位决定音乐素质,我们常常会觉得等掌握了发声练习再讲其他的内容,其实许多歌唱的技术是属于歌唱审美的一个部分,它不能独立地存在于歌唱的整体之外,同样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时候在发声练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流畅连贯的歌唱中迎刃而解了,学习音乐不能只是学习本专业,一切与艺术相关的知识、一切能创造美好的事物都值得学习和探讨,这才是学习音乐的精神所在。

(二)文化素质的培养

文化素质是指学生的文学、历史知识和全面的文化修养,声乐作品往往都是文学、戏剧和音乐的结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再创造表现。要唱任何一首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深刻的涵义透彻地理解,才能运用与之贴切的声音正确表现好作品内涵,如我国早期的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红豆词》、《春思曲》等歌曲,就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歌唱中,破句断句、甚至断词现象在随处可听,歌词的文学性和完整性被破坏了,音乐的艺术性也大大削弱了。

歌唱还不仅仅是作品的传达和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艺术创造,所谓的二度创作。在对作品的演绎中,就更需要运用这个方面的文化修养,使作品的艺术处理更加生动感人。发声技术只是声乐的一个部分,不能构成美好的歌唱。

声乐教学中都要接触一些外国作品,特别是意大利、德国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 8 作品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证明是声乐学习的必修课题,这些声乐作品原则上都要求用原文演唱,因为原来这些歌曲的音乐都是依据它的歌词的韵律来谱写的,我们也可以用翻译过来的汉语演唱,但相比之下,就可能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音乐与语言结合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也就有机会接触到多种外语,学生学习掌握外语的能力也是需要在声乐教学中不断加强的,应该说,学习音乐的学生对语言的学习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是他们的优势。

心理素质是指在声乐教学和声乐艺术实践中,学生的内心活动、心理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控能力等。心理素质对声乐教学和实践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学生的心理素质各不相同,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比较内向,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因为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学习歌唱的最终目的多数是为了在舞台上和在听众面前展现自己。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在学习和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得到培养和加强。教师也应该针对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严格要求与鼓励、表扬与批评并用,引导和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舞台实践的机会,在成功中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自我调控情感情绪的能力。

声乐教学中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声乐教学,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歌唱的全面素质是从一开始就渗透在歌唱教学中的,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更加显得重要。

七、声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提高,声乐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保证教学顺利进展的首要条件。我们应该更加开阔研究的视野,尽量避免钻在发声技巧的牛角尖里一筹莫展,歌唱发声是声乐教学中最基础、而且重要的方面,但它不是歌唱艺术的全部,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分析,较多教师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发声方法上,而或多或少不够十分装饰全面的素质培养,原因也许会是教师自身的研究视野和综合素质还不能达到相应的高度。一般来说,声乐教师的全面素质大概有四个方面:

(一)声乐教学能力

掌握声乐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规律,熟悉教学方法,有明确的教学方向,有比较正确的声乐审美标准、有扎实的声乐教学的知识和应变能力,必须能够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殊途同归。9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能力。

(二)艺术实践能力

艺术实践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声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条件。声乐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演唱能力,艺术实践能力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检查的标准,我们不能相信一位自己都唱不好听的教师能够教导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总结演唱所需要具备的各方面能力知识,并加以积累提高而上升为理性的、理论的教学经验。声乐教师演唱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还具有“楷模”的作用。学生往往会根据教师的示范来判断自己歌唱方法和艺术处理,这也是声乐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的歌唱能力应该是全面的,在教学中要示范正确的声音,也要经常模仿不正确的声音,甚至要做各种肌肉不同运动而产生声音的不同效果,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区分出声音的质量和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也清晰地区分各种声音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情绪差别,在声乐教学中,我们更多的精力往往是投入在对不正确声音的纠正过程里,唱出好听的声音难,而模仿出不正确的声音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全面的歌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声乐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因此,借鉴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声乐教学中的新问题,以促进教师的自我素质提高和完善。教师除了要努力做到熟练掌握声乐教学知识与技能之外,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结合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把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声乐教学的特点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四)文化艺术修养

我们要求学生拓宽视野,接触更广的艺术世界、提高文化素质。声乐教师当然更需要具备这方面的艺术修养,声乐是音乐或者说艺术大家庭中的一个部分,与其它姐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尽管有所不同,但是在艺术审美和情感表现方面往往是相同的。因此,声乐教师还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一些相关艺术的表现手法,塑造理完美全面的自身形象,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八、结语

总之,声乐教学中心理活动起到很大的作用,贯穿教学整个过程,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向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声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具备了以上的各方面条件,加上兢业精神,也许就可以称之为德艺双馨的教师了。所以,声乐教学的师生双方都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培养有文化、有艺术品位的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声乐教学论》,俞子正,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9月第二版

2、《现代教师论》,陈永明主编,钟启泉丛书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4、《浅谈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田春华.辽宁高职学报202_.(2).5、《歌唱心理学》.邹长海.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3 6、《心理教程》,程刚,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 7、《声乐教学艺术》,沈缃,上海,上海音像出版社,1998 8、《声乐演唱与教学》,许小懿,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9、《试论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张进,音乐探索,202_(4):82 10、《声乐与教学》,程淑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1、《歌唱艺术》,薛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12、《不科学的声乐教授法》,斯坦利.西洋歌唱法译丛,上海,新音乐出版社,1954 13、《音乐百科词典》,李维渤,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14、《声乐基础》,周小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15、《音乐审美教育》,廖家骅,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16、《音乐表现欲望的启发》,廖家骅,中国音乐教育,1995(3):11 17、《歌唱的艺术》,赵梅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18、《声乐艺术美学》,余笃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致 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给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同时感谢田老师在此期间所给予我的帮助。在我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给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日常生活上的关怀,没有您们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借此机会,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

接着,我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短短几个月里,你们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给了我不少帮助还有支持,在此也真诚地谢谢你们。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寝室的同学和身边的朋友,正是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相互促进的环境中,在和他们的相互帮助和启发中,才有我今天的小小收获。

最后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他们含辛茹苦地把我养育成人,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我无尽的爱、理解和支持,才使我时刻充满信心和勇气,克服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习。

还有许许多多给予我学业上鼓励和帮助的师长、朋友,在此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也一并表示忠心地感谢!

音乐学毕业论文和声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