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跬步以至千里 小流以成江海 - “上海自贸区”与金融改革的逻辑命题
编辑:落霞与孤鹜齐 识别码:23-108907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2 19:36: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跬步以至千里 小流以成江海 - “上海自贸区”与金融改革的逻辑命题

跬步以至千里小流以成江海-“上海自贸区”与金融改革的逻辑命题

“开头难,坚持难,坚持到底更难“ –对于尚在襁褓中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来说,30年前杜老(杜润生)在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成立之初的诤言在30年后无疑像是一句箴言。

对于一直处于历史风尖浪口的上海来说,202_年到202_年,是“尴尬的十年”。1992年浦东开发的改革红利已经快要消耗殆尽,同时人力成本提高和产业转移使得上海经济面临着90年代以来最大的挑战。从上海的地缘优势(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的港口,国内国际海陆空的立体交通枢纽),经济基础(中国最大综合保税区,商业金融中心)和经济辐射(总量达11万亿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看,新的可持续的增长点无疑是贸易和金融服务业。然而,没有货物、资金、人员自由流动支持的“贸易”“金融”“物流”中心注定是跛行的。比如,跨国企业无法在中国境内实现自由的资金结算和划拨;使用期货做套期保值的企业无法在境内实施交割;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所面对复杂的审批监管环境等等。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制度层面得不到松绑和认可,使得上海要重现“远东金融中心”光辉的雄心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对于以汇率利率为核心的金融改革来说,这个十年,无疑也是“纠结的十年”。在经济总量和金融市场几何级数扩容的背后,越来越多的金融实践创新与制度性的变量滞后僵化之间的矛盾日趋凸显。从90年代末期开始,“汇率稳定”与实体经济生产率的高增长一起,催生了如今高达3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通过结汇而买入外币,央行“被动”发行基础货币,催生了货币超发,引发层出不穷的投资品(股票、古董、玉石、房产等等)价格泡沫,导致了吞噬百姓财富和社会福利的通货膨涨。治理通货膨胀要“紧缩”,结果又引发民营企业“钱荒”。资产泡沫和钱荒的一个直接后果则是层出不穷的“灰色金融”及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正如周其仁教授所说,“金融改革讲“利率市场化”,讨论的很热闹,可走进生活,哪种利率模式现实里没有啊?所以,法外世界很热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经济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中国经济模式正在和即将面临的问题:习李新政和克强经济学能否带领13亿人口顺利地度过这个从“渐进改革”到“渐渐不容易推进改革” 的转型期,能否缓和贫富差距拉大和权力滋生的腐败所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能否实现持续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除了执政党正在进行的自我约束自我整改外,在经济上进一步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假设 “改”是新领导层的选择的话,“如何改”则是一个现实的命题。

然而,与35年前相比,现在要改的是一个体量巨大的经济体,直到目前,中国经济表现还不错,缺乏了那种“饿着肚子非改不可”的冲动。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更为紧密相连的国际政商环境,全球金融市场和各个实体经济之间血肉相连,牵一发动全身。任何一个小的政策变动都有可能生成蝴蝶效应,更何况牵涉到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金融自由化”?内部阻力不小,试错成本过高,纠错能力有限:金融改革陷入一个“改很难,不改更难”的悖论中。

“自贸区”就在这么一个关头走进了中南海的视野。与上海初期的设想定位略有不同,国务院将“上海自由贸易区”改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要求其经验“可复制”。“试验”这个词用得很微妙很有分寸: 这是一片改革的试验地,和80年代的深圳、92年的浦东开发一样,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自己去摸索,允许而且必然有试错纠错的过程。在“试验”的基础上,来慢慢地探索出一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并将其纳入合法化的框架内。这个路径是和中国前30年改革的路径相一致的。

不过市场的反映却颇有些跌宕起伏:从8月末开始“自贸概念”的炙手可热,到9月低调的揭牌仪式后的各种猜测,负面清单和各个部委的支持“措施”出台后更是弥漫着普遍的失望情绪。就像大名鼎鼎的凯恩斯所断言的,市场常常有“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所以对“自贸区”这个概念也怀着过度浪漫的憧憬,尤其期待着一个有着“力度大,覆盖面宽,有实质内容”的“详细的”改革政策和规划。如果我们仔细斟酌9月27号出台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后面各个部委公布的自贸区特许政策(参见下表),可以看出“弹性大”这个特征 – 没有非常具体的措施,但是给出一些方向。前几天,听到一个企业家说了一句很意味深长的话:“只要口子开了就好……”.这句话里的道理是很深刻的。比如说,上个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包产到户”,一开始只是民间为“吃饱肚子”想出的法子,50、60年代就有了雏形,直到70年代末,经过了各地试验,地方承认,中央逐步吸收的过程,才被立法确认。大概当年战战兢兢按下指印的凤阳农民,也没有想到他们最朴素的“吃饱饭”的诉求会成为“中国奇迹”的基石(逻辑很简单:农业生产率上去,劳动力解放,才有了城市工业化,才有了“中国制造”)。同样,80年代为国企解困而逼不得已开始的零星的股份制改革试点最后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打下基础,价格双轨制最终演化成为了市场价格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国的改革,从来是没有什么“顶层设计”,而是“一个在边际上不断地磨,得寸进尺地不断地往前拱”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贸区和金融改革的逻辑关系,不用理顺的那么清晰。这不是什么“自上而下”的改革,所以也不需要翘首以待一个完整的“顶层设计”告诉我们要干什么。有一个大的方向,容忍,允许,甚至鼓励来自基层的创新和突破,然后渐渐的将现实世界中的解决问题的路径纳入合法框架,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体制改革”。这个过程的发生发展不可能被“设计”,只能去“试验”、“试错”。有效的中国改革路径只能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举个例子,境外期货交割的平台的开放会吸引海外期货交易所进入,设立期货交割库。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这不过是“一小步”。然而,作为一个开放的全球性的市场游戏,期货交割有自己一套规则和标准,牵涉到税收、外汇、进出口、仓储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各个环节。比如,期货交割进入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交割和结算的货币问题,由于区内允许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那么用美金或者其他货币结算的合约必然会开始试水,在此基础上,其他金融交易合约的货币结算问题也会逐渐慢慢放开,中间有什么问题,再矫正修改。同时,随着交割需求增长,仓储容量也需要不断扩容,由此会引发配套的物流管理不断升级;交割同时也影响到大宗商品定价和套利行为,进一步又提高市场行为规范和市场监管的要求……除了市场培育之外,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很多环节(从发改委到商务部,从财政部到海关,从证监会到央行)都会被卷入到这场游戏中。舞曲响起,只要下场了,就有可能找到自己的节拍。

正象中国山水画里面讲究“留白”一样,现在的自贸区之所以被称为自贸试验区,是因为这仍然是一个宏观框架而不是微观设计,也正是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框架给未来的微观设计留下了无限的可能性。政策上“留白”意思就是鼓励先做起来,有了问题再解决问题,发生错误再纠正错误。金融改革的口号和调子不用定的那么高,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起来 – 这正是所谓的“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各个部委支持措施摘要 部委

自贸区特许 发改委 从核准制到报备制

商务部 从事中事后监管到事后审批;负面清单(202_版)出台 海关总署 从先报关后入区到先入区后报关 财政部 包括融资租赁退税等7项税收优惠(试点)证监会 境内外证券期货市场双向投资有条件的放开;允许境外期货交易交割 保监会 外资健康险公司准入;中资保险公司可进行境外保险业务

银监会 支持区内非银行金融公司(e.g.金融租赁)的发展;外资银行,民间资本准入; 中资银行离岸业务开放

央行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先行先试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第二篇: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最近这段时间,有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他就是原中共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杨善洲同志从保山地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的年代,我还是个刚上小学的懵懂小孩,对那时的保山,我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对杨善洲这个名字,更是无从知晓。如今,通过电视、报纸和各种文章的报道,这位老人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清晰了起来,显得那么高大,那么伟岸,令我肃然起敬。他是贫穷的,他粗茶淡饭,衣裳简陋,没有一分钱积蓄,但他却是富有的,他表里如一,两袖清风,为国家留下了价值上亿元的林场,为国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精神礼物。他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全体公务员的榜样,更是我们保山人的骄傲。

202_年十月份,我们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前往施甸大亮山,参观老书记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出来的那片如今早已绿树成荫的善洲林场,参观那凝结了老书记几十年心血的地方。在我这个连盆

花都栽不活的人眼中,林场那郁郁葱葱的绿色,简直就是奇迹!里面的每一棵树,似乎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个年迈却永不服老的老人的身影,讲述着那个一心为国为民、从来没有考虑过回报的老人的赤诚之心。站在林场里,我被这绿色的屏障包围,也被杨老书记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包围。感动、震撼、崇敬……我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杨善洲同志在工作岗位上,苦干实干,淡泊名利,一心只想着为群众谋求福利,退休后的他没有闲下来,而是继续发挥余热去绿化荒山,又把价值上亿的林场无偿奉献出来。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的崇高品质和宽广胸怀。他用一生很好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深刻内涵。我在善洲林场看到的是杨老书记辛勤努力的成果,更看到他为了改善环境,造福一方百姓,通过点滴努力最终培育起大片树林的坚持。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工作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战线、日常业务直接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务员,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愈发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我所在的XXX科,每天都要接待来电来信或上门咨询办事的群众,每年都要受理并认定大量的XXXX申请,对数百份XXXX、XXXX的鉴定申请进行鉴定,各种材料在办公室内堆积如山,有时还需要加班加点,周末也不得休息。

我们每天做的都是差不多的事,接待的都是有着相似问题的来访者,显得有些琐碎和枯燥,就像杨善洲老书记在荒山上种树一样,种完一棵,又种另一棵,一遍遍地重复着同样的内容。但对于那些来到我们办公室的因工受伤致残,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却得不到应有保障的劳动者,那些长期失业、身患重疾,无法重新获得工作机会,无力继续承担养老保险费用的群众,我们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他们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

在当下,进一步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把他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落实到我的日常工作上来,学习他锲而不舍,活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都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精神。我们要努力饯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倾听和了解百姓的诉求,负责地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向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和相关规定,积极探索新方法,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这项关系民生的事情办好,创建和谐发展的劳动环境,让广大百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由平时的点滴积累而来的。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这片树林,不正像善洲林场那样,是通过一棵树一棵树地栽种并精心培育而成的么?杨善洲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的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无论日常工作多么细微,多么枯燥乏味,困难有多大,都要把它们一件件做好,因为这关

系着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种树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也是一件惠及广大百姓、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事业。树林里的每一棵树都需要认真栽种精心培育,而我所从事的工作也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耐心细致的不断完善,才能从最初的荒山野岭,到最终的绿树成荫,为老百姓提供一片纳凉之地,为国家筑起一道有力的安全屏障。

谢谢大家!

第三篇:积跬步至千里 汇小流成江海

积跬步至千里 汇小流成江海

——农行江西赣州章贡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章贡支行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章贡区,辖属地域广、网点多。近几年随着“依托主城区,建设新章贡”发展战略的实施,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人口迅速膨胀,为我行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章贡支行充分意识到继续依赖传统的扩张物理网点和增加人力资源的方式来满足业务的高速拓展是不现实的,只有推动客户分类经营,进行柜面分流,提高优质客户服务水平,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变简单的数量增长与粗放的规模增长为高效益的集约式增长才是唯一的出路。

电子银行业务具有既能缓解柜面压力、分流低端客户、降低经营成本,又能满足优质客户个性化需求、合理配置网点资源、提升经营效益的特点。我行果断选择将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全行优先发展的重点业务,逐步培养员工销售意识和销售习惯,不断渗透分类经营、分层服务的发展战略,从而推动支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快速提升。截至202_年6月,我行实现电子银行业务收入209万元,同比增幅423%,占全行中间业务收入23%。电子银行业务大部分指标在全省县级支行中名列前茅:网上银行交易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一,企业网银注册客户数、支付通客户数和交易额排名第二,手机信使客户数和服务费收入排名第三,电子渠道交易占比达到58.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与202_年相比,个人网银客户数增长了10倍,交易额增长了6倍;企业网银客户数增长了11倍;手机信使客户数增长了115倍。

统一认识 准确定位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为了提高全行干部员工对客户分类经营的认识,自202_年起,章贡支行通过召开经营分析会、宣讲会、研讨会和组织培训活动、深入基层宣传解释、下发调研文章等多种方式,将客户分类经营的概念逐步引入中层干部、基层员工的头脑中,首次将“解决客户排队”的问题提升到“客户分类经营”的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把电子渠道定义为“结算主渠道、销售辅渠道”和“拓展、稳定、提升中高端客户的服务平台和核心工具”,摒弃了为销售而销售的短视行为,赋予了电子银行产品营销更深层的意义和更广泛的内涵。电子银行产品不再是单独的、被割裂的个体,而是作为统一的产品服务体系,作为高、中、低端客户全方位的营销服务手段,纳入到支行客户分类经营的大格局中。

在市场细分和客户分类经营的基础上,章贡支行按照“支行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网点分层负责、全员共同参与”的原则,在横向上,成立了以一级支行行长为首,分管副行长为主要成员的营销推广领导小组,定位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领导小组下设推广小组,以客户部经理、营业网点负责人为主体,直接负责基层的组织推动、营销指导和过程管理等工作。

在纵向上,从电子银行产品经理延伸到网点,建立了网点柜员——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的分层营销队伍,网点柜员重在营销低端客户,向上推荐中、高端客户;客户经理重在营销中、高端客户,维护中端客户;网点负责人重在营销高端客户,协调产品经理维护高端客户。健全的组织体系有效改变了依靠少数人营销而形成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良莠不齐的状况,实现了各项产品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

整体规划 系统推进

第一阶段是“跑马圈地”阶段。一方面,农行电子银行业务起步 较晚,比其它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较早的同业先进行已经落后一大步;另一方面,推广初期注册网点较少,市场认知度和影响面不够,“旧时王谢堂前燕”,依然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占领市场和推广产品的角度,202_—202_年,章贡支行采取用“量”迅速扩张市场的策略,“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和有利的市场位置,完成“金e顺”品牌传播目标。

第二阶段是“破茧成蝶”阶段。202_年末,在电子银行市场迅速扩张、电子用户快速膨胀的情况下,电子渠道动户率、使用量偏低,功能使用缺乏深层次挖掘等问题日益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章贡支行果断将电子银行业务推广深入到第二阶段。这阶段的工作重心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重在提高电子银行动户率,提升电子渠道交易量,扩展功能使用,实现电子银行业务的有效发展。

第三阶段是“因需而变”阶段。本阶段,支行通过全员素质的提高与专业部门、前后台人员的协调合作,大规模推广个性化、高附加值的电子金融服务。根据客户经营状况、资金管理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中高端客户在结算、融资和理财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差别服务 分类营销

章贡支行结合区域市场环境特征和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客户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进一步细分目标客户市场,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推介和包装相应产品和功能,实现客户定位与业务定位、客户贡献与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在低端客户中,对于企业低端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客户,主打对公电话银行、企业网银体验版等渠道,主推网银体验版的查询、对账及网银代发工资功能;对于个人低端客户,重点推介个人电话银行、ATM、自助终端等渠道,主推汇款、转账、缴费等 功能,提供标准化服务,节约经营成本。

在中高端客户中,对于优质企业客户、网银体验版的常用客户及柜面交易量大户,主打企业网银专业版,主推账户管理、收款管理、付款管理、财务管理等增值功能;对于个人客户,重点推荐个人网银证书版,主推大额、批量资金支付、网上理财及各类付费增值服务功能,以电子产品稳定、拓展、提升中高端客户忠诚度和贡献度。

我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推广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营销活动。

一是柜面营销。为了充分发挥基层柜员独特的营销优势,在全行开展了“多说一句话”活动,扭转了网点柜员埋头受理、机械操作的局面,引导柜员在受理业务的同时,善于捕捉客户需求,将我行电子自助产品、功能向客户进行简单推介和引导,并向客户经理有效输送客户,从而形成了网点柜员发现客户,客户经理发展客户,网点与客户中心相互支撑、相互协作的营销局面。

二是组合营销。我行以电子银行产品撬动支行业务的全面发展。对于个人低端客户,支行整合了基于金穗卡的ATM、自助终端、电话银行等汇款转账功能的“7×24系列产品”;对于个人中高端客户,支行主推个人网银证书版+手机信使+贷记卡+理财产品+个贷按揭等产品套餐;对于对公低端客户,推广对公电话银行+企业网银体验版+金穗支付通;对于对公中高端客户,主推企业网银专业版+贷款业务+国际结算+资金理财等综合一揽子服务。这些产品包基本涵盖了客户结算、资金、管理等需求,延伸了网上银行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打造了集金融交易、代理销售、理财服务、电子商务和营销推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批量营销。作为一种事半功倍的营销形式,几年来,章贡支 行不遗余力地推动批量营销工作。一方面,支行利用推介会、客户联谊会、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信息反馈,宣传顾客看重的核心价值,推介电子银行的强大功能和可靠的安全保障,进行批量营销;另一方面,支行实行电子银行产品“四进”策略,即进高校、进市场、进园区、进社区,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演示,让客户全面、直观地了解我行电子银行产品的业务功能、安全保障和使用方法,提高客户的认知度。

队伍培养 核心提升

员工是组织的核心价值,是竞争力提升的决定因素。章贡支行高度重视对员工进行电子银行培训,力图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销售队伍。几年来,支行持续不断地对管理人员、产品经理、客户经理、一般柜员等营销群体进行针对性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现场实习、课后作业、动态考试”的培训模式,从产品功能—业务操作流程—实践操作,紧扣柜面业务受理流程,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成效。一是对管理人员、产品经理,进行电子银行与经营理念、战略转型的培训,使其认识到电子银行对柜面业务的拉动、互补和支撑作用,熟练掌握电子银行各种产品功能,提高对优质客户和高端客户的推广应用能力。二是对客户经理、营销柜员,重点培训电子银行产品、功能,适合的客户群体以及为客户带来的核心价值,提高其营销技巧和操作技能,提高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水平,总结典型案例及发现问题快速反映的能力。三是对网点一般柜员,重点进行电子银行产品基本功能的培训,使其能够在柜面快速受理业务,对客户进行简单推介和引导,向营销柜员有效输送客户。

业务推广 成效显著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章贡支行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电子渠道使用率大幅提高,网点客户分流工作成效显著,客户分类经营、分层服务效果彰显。

一是员工观念得到根本性转变。电子银行业务推广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员工的销售意识与销售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与完善,改变了员工重融资、重操作、轻结算、轻销售的陈旧观念,使客户分类经营的发展战略在员工思想中得到渗透。电子渠道推广已由一种理念转变为一种行动,由行动转化为一种习惯,最终形成支行的一种营销文化,并深入了人心。

二是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分流了柜面普通客户,提升了中高端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与贡献度,使网点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大大提高,拓宽了支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渠道;更重要的是,支行以电子银行业务为支点,撬动了负债业务、信贷业务、理财业务等多项业务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支行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内部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由于电子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支行逐步摆脱了柜面业务处理压力大、管理人员无暇分身,网点粗线条管理的现状,大力推行网点标准化管理,全面实施岗位职责明晰化、业务操作流程标准化和风险控制流程化管理,促进网点做到业务发展与内部管理并重,大大强化了内部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

虽然我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同业先进行相比,我们还要奋起直追,与系统内兄弟行相比,做法还相对简单粗糙。今后,我行将继续解放思想,群策群力,拼抢份额,把电子银行这个亮点业务做大、做优、做强!

第四篇: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效应初显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效应初显

202_-06-09 10:55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时长:6分11秒

新华社上海分社 孙青、陈杰

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外汇管理支持自贸区建设,到人民币跨境借款、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和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过去8个月,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可谓“大戏连台”。金融改革成效如何?改革创新又如何促进贸易便利化?在日前举行的“国家使命:上海自贸区与金融创新”论坛上,这些问题成为监管部门、金融界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51条细则渐次落地 金融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挂牌8个多月来,上海自贸区围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这个核心,大力开展金融创新。眼下,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一行三会先后出台了四部支持意见,共计51条,近期又陆续推出13项实施细则,特别是央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分账核算业务的两项实施细则,为下一步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提供了载体。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潘岳汉:自由贸易账户的建立本身是个创新,但同时的话很好的兼顾了服务和风险管理的两方面作用。这个运用的是,银行是筹出的是自贸区的整个资金包括有部分是境外的资金,所以对企业的融资相对来讲成本还是比境内的融资会相对略低一点,这个我觉得企业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是)非常有利的一个因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朱晓明:它看得很远,这些政策,这些细则。当然我刚刚也讲了,就是有一个过程。就是企业也好,监管部门也好,他们在学习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时候是有个过程的,是逐渐逐渐理解的,相互的信息是逐渐逐渐融通的。但是从这些出台的细则来说,它的含金量、给企业创造的机会很多的。

专家表示,上海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深化功能扩展,首先是要大力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目前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已经挂牌成立,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已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正在加紧筹建。

第五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摘要】自贸区是两个及以上的经济体经过一系列谈判后达成协议,形成成员内部取消贸易壁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态。最大的特点是成员之间没有贸易壁垒,非成员不可以享受同等待遇。文章简单分析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及启示。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模式 启示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内容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项目开放性的金融市场自由化,基于负面清单的管理体制前提下进行了金融改革试验,有效的解决了经济金融体制的内在症结,为系统性及综合性的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广阔空间。基于这一方向及目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一)突破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限制,推动了汇率改革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浮动汇率,人民币的汇率会受到央行的干预。汇率的改革方向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及人民币的汇率市场化。在区放开汇率的衍生品交易,有效地推动了人民币市场接轨,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进度加快。

中国将很快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海自贸区内,境内的个人资本流动和进出都比较方便;境外资本的流动性也较为顺畅,可以让企业得到贷款,也可以投资证券市场,但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必须要谨慎。因为资本账户开放后会冲击金融体系,其结果不可逆转。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资本账户的开放已经不在掌控之内,出现了“出口虚增”的现象。经过不断发展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部分经济行为会对金融开放形成倒逼效果。因此,金融账户的创新及开放式必然的趋势,但其开放过程要十分谨慎。

(二)主动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创建创新金融市场

在国内外环境下,自贸区进行的多重改革中,不可复制的只有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在适当时机充分利用自贸区的独特优势,掌握住发展机遇,以最快速度发展成为离岸金融中心。利用上海所在的优势,形成其他城市不能跨越的金融高地。因此,离岸金融市场要构建起分离型为核心,渗透性的金融创新模式,其特点是通过不同账户类型的确定将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分离,烦是允许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之间进行适量的渗透。利用适当的鼓励政策帮助企业在自贸区内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催生人民币的存款和贷款的需求,推动两者进入良性循环。

(三)将金融市场化作为导向,构建起金融创新试验场

自挂牌以来,上海自贸区先后出台了多条支持金融自贸区的政策措施,自贸区内银行逐渐开始了利率市场化和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创新,既是自贸区金融支持建设的结果,也是自贸区有序平稳发展的动力。金融创新模式的主体不只是局限于商业银行,还有股权投资等非银行机构。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加入到自贸区金融创新中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贸区作为开放及创新平台给金融主体带来了多重可能性,向金融主体提供了创新模式的研究开发可行性。但任何金融主体在金融创新模式中都需要做到尊重群众创造和市场规律。在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发挥出其溢出效应,二是要基于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要求,在可控风险中快速创新。

(四)金融创新模式的助推器

上海自贸区自挂牌以来,引人关注是对金融领域的改革,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离岸金融业务等都是创新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上海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在表面上是将对外开放及自由贸易作为重点,其实其深层次目的是为了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而做的铺垫。面对创新程度较高的领域,下一步重点是对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这一过程涉及到国内的体制性变革,必然会产生带动效应,对国内体制的更新改革都会带来示范效果。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模式的启示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显著的示范作用,可能深化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创新,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变为金融大国,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力地突破目前经济增长的悖论。

(一)有助于形成金融市场稳定前进的良性预期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包括在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等,让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的运转体制机制,有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就微观角度而言,上海自贸区在资金、制度等方面构成两元结构,会提升市场参与者的热情,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推动人民币与外国货币体系的对接。就宏观角度而言,上海自贸区体现的是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通过释放改革红利,形成能够支持经济发展的持久性增长动力,可以构建起国际社会对我国的预期。

(二)提高区内金融市场竞争力,促进了银行业的大发展

金融创新对借贷款者带来的巨大动力,也带来的压力,这就需要他们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中二选一。由于金融创新可以把市场的供求关系关系反应出来,促使金融信息越来越准确和公开,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银行与银行之间、商品与商品之间的资金来回流动限制。同时,金融创新模式给金融业带来了多重盈利空间和机会。金融的自由化及创新促使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也带来了较为灵活的运营方式。

(三)确定金融创新的渐进性定位

因为自贸区是探索和建设同时进行的,多项政策没有参照对象和时间表,金融创新及金融开放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金融创新模式是为了与国际更好的接轨,找到金融监管的创新模式,建立起现代金融体系机制,给国内的金融改革提供可以推广和可以复制的经验,推动金融自贸区发挥应用的效用和功能,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促进了国际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国际金融和自贸区金融的对接,满足相关跨过投资和贸易服务的要求,促使金融创新开放和发展的基调具有一致性,推动符合条件的资本项目及外汇机构全面创新。金融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企业本身的改革决心以及改革力度的影响,若自贸区内企业完全依靠政府部门的保护,不实行自负盈亏,其自身效益肯定不高,很难促进金融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模式形成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深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重要手段。

跬步以至千里 小流以成江海 - “上海自贸区”与金融改革的逻辑命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