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八届投洽会9月召开
第十八届投洽会9月召开
4月24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会(以下简称投洽会)推介会在北京召开。本届投洽会以“推进合作、共享繁荣”为主题,为世界各国提供最为有效的双向和多向投资促进平台。
据了解,从1997年至今,投洽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16000多个投资合作项目在活动期间签订,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超过1500亿美元。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孙振宇在致辞中表示,投洽会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唯一由商务部独家主导的全国最重要的投资主题展会平台。
CIMES 2014为增加专业观众出新招
4月1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床总公司、励展博览集团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 2014)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
据介绍,CIMES 2014将于6月18-22日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届时将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家厂商参展,规模将达12万平方米,其中境外厂商上百家,境内厂商700多家,展出机械数量3200余台。
据了解,CIMES 2014在展会上将创新推出“钻石客户俱乐部”计划,邀请1000名行业高端商务人士加入俱乐部并到场参观;并继续以往“特邀买家计划”,将邀请500名中国集团采购买家到场;推出“国际买家计划”,从全球主要机床进口国邀请3000名国际机床专业人士到场参观。
北京车展成全球最重要的A级车展览会
以“汽车让未来更美好”为主题的2014(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 2014)4月21-29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老展馆同时拉开大幕。
本次车展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家厂商参展,展出全球首发118款即将上市的新A级车型多达1134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所有跨国汽车公司旗下的畅销A级车都将汇聚北京,北京车展也由此而成为全球最重要的A级车展。
声音
近年来,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参展商选择在InfoComm China发布最新产品;一反过去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在美国或欧洲的展会上进行发布的现象。我们认为这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以及亚洲市场在全球制造商心目中日趋重要的地位。
――迅联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庭福。
会展业已进入精准营销阶段,大型会展活动和小型活动都要做的精确,会展客户服务、业务构成、项目分类以及观众客群都有更准确的计划和执行方案,让展商、投资商得到精准的回报,并且表示对会展业与精准营销的合作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策展专家韩天杰谈会展业已进入精准营销阶段。
会展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需要关注的是在原有基础上如何发展,模式上如何创新。河北会展业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会展业也在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支点。我认为从会展业角度来说,关注会展服务于产业关系发展的命题应当成为未来工作重点。
――河北省会展促进中心主任张淑娜。
未来30年,中国将经历人均GDP从5000美元到5万美元的转变,消费市场将相应扩容5到10倍。上海是中国的市场中心,其会展市场绝对不容小觑。有限的满足能力,和无可限量的市场扩张力、营销力和吸引力相叠加,其结果当然是溢出。面对市场扩张,既不能用过去的尺度丈量今天,也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预测未来。
――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认为。
一个展会强不强,有3个判断指标,即集聚效应、扩散效应和拉动效应。集聚效应即展会活动的品牌效力,扩散效应即展会影响范围,拉动效应即展会活动的内生动力。
――会展经济研究专家、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过聚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整个展览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规范管理,尤其是场馆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一个城市到底需要多少会展场馆或者多大的展览面积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或部门进行调研评估。前期不进行合理规划,后期利用自然会带来诸多问题。
――全国农展馆展览中心主任陈军在谈到国内场馆经营中存在问题时说道。
第二篇:第十八届投洽会香港推介会新闻通稿
聚焦世界经济发展
打造国际投资高端舞台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香港举行推介会
6月26日,被誉为“全球最大投资博览会”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香港港丽酒店召开推介会,诚邀广大外国驻港领馆、境内外商协会、跨国公司、投资促进机构等全球工商业界宾朋,相约9月同赴厦门共襄一年一度的全球投资盛举——第十八届投洽会,畅享世界商机、共谋未来发展。来自外国驻港领馆、香港各大社团、商协会、政府投资促进机构代表和工商金融界人士以及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驻港机构等260多位代表参加了推介会。
本次推介会由中国商务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投洽会组委会联合主办,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总商会、香港工业总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等机构参与协办。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兼贸易处负责人杨益、投洽会组委会会务部部长、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张灿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仲敏、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经济)翁忠义、香港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谢涌海、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徐炳光、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吴清焕、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副会长兼总裁冯洪章、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旅港福建商会理事长林铭森、香港厦门联谊总会理事长王少华、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岑丽仪等出席了会议。
投洽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等六大权威国际经济组织联合主办,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和国际资本与项目融合为目的的全球投资促进活动,也是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性展览会,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行。投洽会自1997年举办至今,走过了十七年的辉煌历程,十七年来投洽会不断创新突破,内容更加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最具影响力的跨国投资盛会。近年来,每届投洽会都吸引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5千多名境外客商、4万多名境内宾客参展参会,有力推动了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世界各国在投资促进领域开展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高端平台。
投洽会组委会会务部部长、厦门市副市长张灿民在会上介绍说,第十八届投洽会将立足“五大战略性工作平台”的目标定位,即:全国性的招商引资平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服务跨国公司的平台、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和权威的投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凸显五大亮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水平,着力打造“全球投资集散地”:
一、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交汇平台。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本届投洽会将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权威、务实、高效的投资合作平台。一是设立新丝绸之路专题展区,突出展示和宣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机会、重点项目和产品;二是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举办专题论坛,就沿线国家和地区相互间投资模式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三是举办“新丝绸之路发展交流会”,实现“海丝”(本届投洽会主宾国—马来西亚)与“陆丝”(主宾省(区)—新疆)在投洽会上的交汇,并重点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会交流对接,携手共建“一带一路”。
二、打造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重要平台。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中东欧国家期间,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明确把投洽会作为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为落实高访成果,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本届投洽会将围绕中国—中东欧合作主题,举办展览、洽谈、会议相结合、立体框架式的系列投资促进活动。一是专设“中东欧国家展区”。届时,中东欧16国将集体亮相,展示投资环境、重点产业、合作项目和特色商品,全方位呈现中东欧国家的魅力与商机;二是举办中国—中东欧投资促进研讨会和推介会,重点研讨和宣传中东欧国家最新的投资机遇;三是举办中国—中东欧投资项目对接会,针对基础设施、能源建设、资源开采、信息和通讯产业等重点领域,拓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商机。
三、全球业界参展参会踊跃。本届投洽会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共设4400个国际标准展位,将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参展,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余名投资商参会。联合国工发组织、贸发会议等国际机构负责人将率团莅会。今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作为本届投洽会的“主宾国”,马来西亚政府高层官员将率团参展参会,设置1200平方米的投资主题展和品牌企业展,并将同期举办约1500人规模的“第四届马中企业家大会”和系列投资促进活动。俄罗斯今年将组织大规模、高规格代表团参展参会。美国将组成由近400家企业参加的代表团大规模参展参会,其中来自美国本土企业超过200家。
四、国际投资“风向标”作用更加凸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投洽会期间举办的“国际投资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最权威的投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和国际投资的风向标。今年是中国开发区建设30周年。“2014国际投资论坛”主题为“开放、创新、共赢—全球经济园区的发展之路”,将邀请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跨国公司负责人和世界著名经济学者等高端权威人士莅会演讲,并围绕“中国开发区建设”、“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移动互联网投资机遇”等热点议题进行研讨交流。今年投洽会还将举办“跨国公司座谈会”、“海外华商投资中国峰会”、“世界商会领袖圆桌会议”等数十场高端论坛研讨活动。联合国贸发会议将发布中文版《世界投资报告》和英文版《世界贸易与发展报告》,联合国工发组织将发布《非洲投资报告》;商务部将发布“中国外资指数”(CIFIT指数)阶段性成果、《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分析报告》和《境外合作区国别产业指引》等系列“引进来”和“走出去”权威投资政策信息。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将举办投资政策和环境说明会。
五、打造展览、论坛、对接三位一体的高效服务平台。今年投洽会确立了“大对接、大洽谈”的全新理念,把展览、论坛、对接有效融合,实现客商资源充分流动和高效利用。一是展览与洽谈完全结合;二是对接与会议有机融合;三是对接洽谈与配套活动有效整合。此外,大会还精选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投资产业,重点邀请跨国公司、龙头企业、行业领袖和中小企业参加,推出近20场系列投资项目对接活动。
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邓仲敏代表香港特区政府作了致辞。第十八届投洽会主宾国—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翁忠义和第十八届投洽会主宾省(区)、新疆商务厅代表分别介绍第十八届投洽会主宾国、主宾省(区)活动相关情况。
第三篇:第十七届投洽会北京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
第十七届投洽会北京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
来源:组委会新闻中心 时间:2013-7-25 14:42:00
汇聚资本开启投资之旅 万商云集共享全球商机
——第十七届投洽会将于九月在厦门盛大开幕
激情九月,商机无限。被业界广泛誉为“全球规模最大投资博览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将于2013年9月8日—11日在中国厦门隆重举行。届时,投洽会将再次汇聚全球资本,云集五洲客商,共襄投资盛典,开创无限商机。
7月25日下午,商务部、投洽会组委会联合在京举办第十七届投洽会新闻发布会,向广大媒体介绍即将于今年9月8日在中国厦门开幕的第十七届投洽会。新闻发布会由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主持。投洽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殿勋,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曹宏瑛,投洽会组委会会务部、联络部部长 厦门市副市长张灿民等出席,并发布中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形势及第十七届投洽会总体情况和新内容、新亮点。
“投洽会是中国商务部与50多家部委、省市多年联合举办,倾力打造的国际投资促进平台,经过十六年的努力,投洽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刘殿勋局长在会上介绍说,投洽会通过展览展示、论坛研讨、项目洽谈三大板块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双边投资促进活动,为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近年来,每届投洽会都吸引了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海外宾朋、4万多名境内宾客参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多位外国政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都曾出席大会,并给予高度评价。
刘殿勋局长指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9.84亿美元,同比增长4.9%。6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3.8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2%。中国吸收外资的走势相对平稳,并逐渐有所回升。与此同时,内地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平稳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291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目前,中国内地企业对外投资已遍布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行业也日趋多元化。预计今后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外投资将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办好本届投洽会对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意义重大。第十七届投洽会将紧扣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和全球产业发展最新动向,为境内外参会嘉宾提供沟通交流、互利共赢的投资合作平台。十七届投洽会的重头戏“2013国际投资论坛”将邀请中外重要嘉宾、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跨国公司总裁、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围绕“全球价值链重塑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展开研讨、交流。商务部将一如既往地整合各类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投洽会的支持和投入,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悉心组织,与社会各界机构一起,把本届投洽会办得更有影响,更具特色、更富实效。
张灿民副市长在会上介绍了第十七届投洽会的四大看点:
一、权威机构继续加盟,国际品牌魅力日益彰显。随着投洽会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权威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加盟。今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为投洽会国际联合主办单位,全面参与投洽会的组织工作。至此,投洽会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由联合国贸发会议、工发组织、世贸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等六大最权威国际经济组织联合参与主办的全球性投资盛会。截至目前,联合国贸发会议新任秘书长基图伊、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哈沙•辛格、经合组织副秘书长玉木林太郎等国际组织高层,以及70个国家和地区的270个机构已确定率团参会。同时,中国企业联合会暨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也正式加盟成为投洽会成员单位。组委会又与中国最权威传媒—新华社、国内最大财经网站—和讯网等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国际国内权威机构和顶级媒体的积极加盟,进一步提升了投洽会作为中国与世界互动、共鸣、多赢的全球投资促进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二、展览专业性突出,境外参展更加踊跃。本届投洽会总展览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分别设立“区域招商馆”和“行业招商馆”。新设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中国留学人员成果与创新技术产品”、“新兴产业”、“中非合作”、“金砖国家”、“东盟合作”等专题展区。与往届相比,今年境外参展更加积极踊跃。截至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南非、阿联酋、日本、巴西、俄罗斯等48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和企业报名参展,展位数已达640个,总面积比上届扩大近一倍。同时,组委会与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以及各省市外经主管部门加强合作,组织国内有实力“走出去”的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参展参会,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搭建高效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投洽会特色定制型“馆日”活动受到各方追捧。南非成为投洽会史上首个“主宾国”,设置1260平方米展位,并将由部级官员率队高规格、大规模参展参会。同时,美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三大在华商会设置约500平方米展位,举办“投资美国”馆日活动。此外,众多境外国家、地区和国内省、市政府将纷纷举办内容丰富的系列投资促进活动。
三、信息发布高端权威,构建全球投资对话顶级平台。“2013国际投资论坛”由国家商务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首次参与协办,国际性、权威性将进一步凸显。今年“国际投资论坛”主题聚焦“全球价值链重塑与创新发展”,设置一场主旨论坛、四场专题论坛,届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跨国公司CEO、世界著名经济学者等高端权威人士将莅临演讲。论坛期间,联合国贸发会议将发布《2013世界投资报告》、《2013世界贸易发展报告》;商务部将发布“中国外资指数(CIFIT指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境外合作区国别产业指引》、《外商投资前景问卷调查报告》等多个国际和国家级权威投资政策信息。大会期间,联合国工发组织、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将围绕“国际合作新趋势”、“投资与全球服务贸易”等主题举办多场高端论坛活动。商务部、组委会还将围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热点议题,举办“外资企业座谈会”、“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海外华商投资中国峰会”、“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地区经贸合作研讨会”等30多场精品专业论坛活动。参会的境内外政府机构还将举办20多场投资政策和环境说明会。
四、项目对接高效务实,网上投洽会商机无限。本届投洽会将精选推出近三万个招商项目,围绕“综合”、“专题”、“精品”三大系列举办为期4天的20多场项目对接活动,主要包括外商对华投资项目对接会、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对接会、投资机构对话省市长、精品项目路演等。其中,今年的精品项目路演还将首次吸收境外招商项目参与。同时,组委会还将联合知名机构举办“2013中国私募股权论坛暨对接会”、“中国企业投融资论坛暨对接会”、“福建省侨商投资项目对接会”等活动。这些专业投资项目洽谈活动将为广大客商提供更多直接的商机。此外,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今年组委会与“和讯网”合作,建设功能完善的网络平台,常年为广大投资者开展投资促进和项目对接提供线上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全新版“网上投洽会”。
发布会上,各位出席领导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
第四篇:投洽会简介
投洽会简介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于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办。投洽会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以“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对台经贸交流”为主要特色,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也是唯一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性展览会。
投洽会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和贸易展览、国际投资论坛及系列投资热点问题研讨会和以项目对接会为载体的投资洽谈。投洽会不仅全面展示和介绍中国及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招商项目和企业产品,同时也吸引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促进机构纷纷前来参展并举办投资说明会、推介会。参加投洽会的境内外客商可以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全面考察中国各地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环境,从最直接的渠道获取最新的投资政策和投资资讯,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投资项目和投资合作伙伴。
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MOFCOM)
协办: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CCIIP)
承办:
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
成员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尔滨市、青岛市、深圳市、厦门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的发展历程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前身是1994年的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1999年更名为中国(福州)海峡科技成果交易暨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是祖国大陆最早举办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海交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走过了一条循序、稳健、务实的持续提升之路。
海交会由最初的福州市办会发展到福建省办会,进而成为国家四个部委加盟主办,是一个规模由小及大,层次由低走高、影响力由弱渐强,知名度由微趋显的过程,归功于海交会历年的品牌积累和不断完善,也就是因为有了国家部委的大力政策性扶植,才使海交会生机勃勃,其良性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和显现。海交会之所以“海峡”特色突出,主要是体现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从而成为了中央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试点与平台,由于海交会对相关对台经贸政策的具体实践和落实,其示范作用意义深远,使闽台区域的潜在优势转化为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优势。
1999----首次确立“海峡”主题。当年,福州市在举办第六届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活动的同时,举办海峡科技文化博览会,成为福州市招商引资历史上的第一届海交会,确立了“海峡”、“科技”、“内需”、“友城唱戏”四大主题。
2000----外引内联,突出海峡高新技术。第二届海交会上,台北电脑同业首次组团参展。同时,香港世界通集团等7家企业参展;西门子、诺基亚等31家跨国公司参展,沈阳、西安、合肥3个内联城市组织167家企业参展;信息产业部组织清华、复旦等44家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展,凸显展会的科技含量。
2001----国际性展会首次参与。第三届海交会上,福州马尾与台湾马祖签订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两马协议”,率先形成“两马先行”的格局。台湾中华映管公司、统一企业集团等40个团组参加海交会,参展台湾企业达298家,占海交会总展位数的60%。泰国(福州)商品博览会首次亮相海交会,泰国正大集团等100家品牌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7000平方米。
2002----“海峡、科技、经贸交流”三大主题突显。第四届海交会,马祖、金门两地首次组成经贸访问团,在海交会上设置马祖馆、金门馆。签订了向马祖岛供水协议,实现了大陆首次向台湾地区供水,同时签订了我市赴金门办展的协议,迈出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由间接向直接双向交流转变的第一步。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工会等38个团组812人参加海交会。
2003----非常时期的一次非常盛会。第五届海交会是在全国上下全力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举办的,向全世界展示了福建省、福州市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并取得了高于往年的签约成果,同时继续保持福州地区非典零感染率的记录,在国内会展业也引起巨大反响,被业内人士认为在非典时期打破了中国会展业的坚冰,被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誉为非常时期的一次非常盛会。
2004----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构想下的经贸盛会。第六届海交会是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四会联办,盛况空前,形成了闽商大会、恳亲大会文化搭台,海交会、商交会经贸唱戏的互动效应。
2005----台湾水果零关税直航福州的破冰之旅。第七届海交会是在中央领导人与台湾政党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会晤,中央随后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两岸互利双赢的政策和主张,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篇章的大背景下举行的,海交会顺势有为,首次组织台湾农产品参展,是台湾水果一次性进入祖国大陆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一次,实现了台湾农产品首次零关税直航大陆,创造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符咒模式,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和深远的影响。2006----四大先行先试、四大惠台政策。第八届海交会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上升为中央决策,福建省提出并全面实践五缘六求对台工作思路、国台办授权公布15项惠台政策措施之后举行的最重要的一场两岸经贸交流盛会。本届海交会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直航的台湾水果从18种扩大到22种;率先恢复启动两岸渔工劳务合作;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国家政策性银行首次向我省台资企业、台商投资区发放开放性贷款。这一系列惠台政策的先行先试,有效增加了闽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2007----实现了两岸互动由产业链接导向向区域互动模式转化。第九届海交会,全富轮首次运载福州碎石直航澎湖,标志着海交会率先启动和实施了福建沿海与澎湖地区货运直航进入常态化,是继2001年两马直航后具有突破性的阶段性成果;福建海峡农产品批发市场开业,台湾农产品从此在大陆有了专门的批发市场;台湾台中六县市首次由地方政府组团参展参会,使海交会的辐射功能不断向台湾岛内纵深拓展,改变了以往对台经贸展仅限于金马澎地区和主要以行业协会牵头组团的状况,实现了两岸互动模式从产业链接导向向区域互动模式的转化。
2008----国家四个部委联合主办,参展的台湾县市扩大到台湾全岛。第十届海交会第一次实现了国台办、中国贸促会、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四部委作为海交会的主办单位,国家商务部作为海交会的常年支持单位,进一步扩大了国家部委对海交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作用,是历年海交会主办规格最高的一届盛会。台湾县市除花莲、台东两县外的其余23个县市参加了台湾城市映像展,首次实现基本覆盖台湾全岛的台湾城市映像展示。海峡两岸官方首次正式签署了福州市与台北市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意义深远。
2009----首创小分队赴台湾招展招商和在台湾举办“媒体见面会”。第十一届海交会是在两岸实现“三通”,国务院温总理和全国政协贾主席先后专程考察福建并做重要指示,国务院正式出台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办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盛会。首创小分队上岛招展招商,首创在台湾举办“媒体见面会”宣传推介海交会,突出经贸特色,以“四个为主”努力提高展会综合效益。即以商品交易为主,联手打造培育两岸商贸交易大平台;以产业对接为主,积极推动两岸产业互补大链接;以政策导向为主,合力促进两岸双向投资大发展;以促进交流为主,着力构筑两岸亲情沟通大桥梁。同时,本届海交会推出了“两岸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启动仪式”,台湾新竹县与福州首次签订双向旅游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四地(福州、宁德、基隆、马祖)签署了“闽东北旅游商贸圈合作协议”,显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势头。2010----将首次在新建成的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十二届海交会,参展面积扩大到8万平方米,彰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气魄和决心。本届海交会将充分把握海西建设新发展的大好机遇,紧扣“海峡”中心,突出经贸特色,围绕“投资合作、贸易拓展”主题,集中展示台湾消费电子产品和两岸动漫创意等特色产业,通过举办中小企业投融资峰会暨投融资项目对接会、海西—跨国公司福州投资对接会、海峡版权(创意)产业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商协会领导人会议暨现代农业项目对接会、科学理解传统医学会议、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论坛、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青少年交流互访交流活动以及“花莲山海之恋”福州市与台湾县市专场文艺联欢晚会等两岸民间旅游文化交流、县市主题日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双向贸易及采购平台,进一步扩大两岸商品交易、进一步推动两岸产业互补链接、进一步增强两岸双向投资、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提升海交会的规模、档次和实效,使海交会的品牌特色逐步由综合展向专业展发展,努力打造“立足海西、联结两岸、面向世界”的一流经贸盛会。
第五篇:浅谈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浅谈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安全12-2 陈曦 12095104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一、会议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决定于11月9日至12日召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常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后召开五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一中全会)通常紧接该次党代会召开,主要讨论党内人事安排和近一个时期的重大政策方针。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二中全会)则一般召开于次年元旦后两会前,议题集中在一府两院及其所属部门的机构、编制变动和人事安排上。到三中全会,则通常推出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通常以经济体制改革政策为主,也存在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有时也研究部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
二、开会过程
2013年11月9日,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11月12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在北京闭幕。
三、决议结论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该决议中指出:
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体制
1.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2.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3.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文化体制
1.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社会体制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生态文明体制
1.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四、历史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上。全会在一些基本制度和理论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首次定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明确强调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同等重要性;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特别提出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制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股票发行注册制度、权力清单制度、官邸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等等。这些重大突破,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对个人、社会、国家和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全会激发了个人创富热情
全会推动了各项基本制度的完备和定型,也促进了制度运作的有效性、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有利于社会成员和各个市场主体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减少了利益之间的重叠和交叉,约束、规范了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必将极大激发人们参与到公正合理的财富创造中去,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全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会提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全会关于市场、产权、司法、财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必将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和促进我们建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全会推动了国家发展转型
全会一系列顶层设计铲除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体制不完善、资源价格扭曲等障碍必然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被破除。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转变发展方式施加了更大的外部压力。
全会决议有利于世界和平繁荣
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方案,不但会让中国获得改革红利,也将让全世界收获中国的改革红利。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发展的机遇。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和重大贡献。
五、社会评价
经济改革固然是外界关注三中全会的重点,但是中国官方媒体针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倡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做了一系列报道,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议题。——新加坡《联合早报》
预计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可能包括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让经济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消费和服务,从而实现再平衡,将城镇化作为下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美国《华尔街日报》
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可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风险,加紧推动亟需的改革。应该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谨慎或许反映了其经济和政治智慧。——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的开放,从上海自贸区到澳门的横琴模式,都是试验性质,摸着石头过河,看似大胆,但又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要不断总结经验,将优点极大化、缺点极小化,才向全国推广。它和运动型的政策,有本质上的差别。——香港《亚洲周刊》
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领导人高频率地总结改革、强调改革、部署改革,无疑具有极强的政策定调意义,同时也极大地稳定和提升了国内、国际对新一轮改革的预期。——香港《大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任务与定位十分清楚,就是要将“改革尚未成功”的改革继续下去,“开放尚未彻底”的开放继续下去。所以,还是改革开放,只是需要更深入、更全面实施。——台湾《经济日报》
六、总结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
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我们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加速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能源资源价格市场化;积极推动国企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培育包括民营经济、混合经济等多种市场主体,形成公平而富有活力的竞争环境。
我们要以公平正义为核心,推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推动分配制度改革,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这次会议将带来深刻变革,其意义不亚于35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将使中国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并使中国人民从国民生产中获得更多益处。改革成就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