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作文材料:毕节留守孩之痛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3-1095220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7 19:41: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作文材料:毕节留守孩之痛

刘新宇:冷漠之毒杀死了毕节的孩子

从昨天开始,我的内心一直充满忧伤。

毕节,这个西南小城,几次成为全国媒体聚焦之所的原因,无他,都是因为留守、都是因为孩子,都有性命——忧伤、黯淡、绝望的性命。

4个孩子,在母亲被拐,父亲漠视的岁月里成长,他们经历了什么,在天天依靠玉米面充饥的那些天是怎样熬过现实的饥寒和未来的绝望?在他们决定自杀前,又是如何商量、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行动?

此时此刻,只要稍微凝神,四个形象模糊但怆痛真实的孩子在自家逼瑟的堂屋内细细商量离开这个人世的情景不知怎的,就会进入我的脑海——这是202_年中国角落的图景,这是6000万留守儿童正在面临的图景,这也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记住的图景。

只有在面对生的恐惧远大于死的恐惧的时候,人们才会选择这种有计划、沉静如冰的决绝离去。这个表象繁华的人世、这个表象美好和希望的人世,对于四个在绝望之海里结伴挣扎的孩子来说,这片海太大、太深、太久了——看不到陆地,得不到关注,他们就像被匆匆播下但没人照料的野草,蜷伏在生命的墙角,等待自然枯萎或自行枯萎。

4个孩子服毒、5个孩子窒息、更多的孩子遭受伤害和痛苦……媒体在质问地方政府当年的许诺、在咄咄问天为何总是毕节、甚至直面城乡二元、城市化撕裂。然而,从我自己——一个从202_年开始专注于留守儿童心灵帮扶的公益人来说,这一次高亢的新闻音量和朋友圈的刷屏,恐怕只是4条小生命激起的一次浪涌,一次情绪消费,一次悲哀的喧嚣。

究竟是物质贫困还是心灵绝望?高来高去的轻功,加上不明就里的集体哀恸像极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水过地皮都不湿。

早上有人在朋友圈里冒着挨骂的风险呛声质问:孩子生活半径里的成人们哪怕只有一人愿意略施援手,是不是孩子们就不会走上这条不归之路?我以为他问得好。在我看来,孩子们缺衣少穿固然能够最直接命中公众的泪点和媒体的眼球,但那未必是关键——许多次,我了解到自杀的孩子家境尚可;许多次,我看到村庄里最贫穷的往往不是留守儿童的家庭。穷困是悲剧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却是我们这些成人的冷漠——父亲的冷漠,亲戚的冷漠,邻里的冷漠,学校的冷漠,相关部门的冷漠……

我所在的公益组织“上学路上”刚刚完成一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其中最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是中国的留守儿童中竟然有262万一年到头接不到父母的一个电话!近1000万一年也见不到父母一面!这算是一种什么的父慈母慈,这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舔犊之情!

根据《白皮书》,我们昨天刚刚完成了一个高危样本的刻画:这应该是一个生活在中国西北或西南地区的孩子,女孩,妈妈或者爸妈都长期不在身边,学习成绩不大好,爸妈已经一年以上没有回过家,就连电话也一年以上没有接到一个了。学校不知什么原因,每天几乎没有任何作业,课余有大把的时间打游戏、看电视、玩耍,或者无所事事。这样的孩子群体,被显示是心理状态最差的,如果你认识这样的孩子,请重点给予帮助,关键时候一点点的微弱之火,很可能就成为支撑其渡过难关的力量。

面对6000多万留守的孩子,我常说,不可能精卫填海,倒可以愚公移山,只不过愚公靠的是坚韧和时间,但面对这层出不穷的悲剧,我们连时间都没有。几千万的孩子不要指望靠公益组织搞定,几千万的孩子只能靠几千万的人来搞定!这其中应该有孩子的父母们、有温暖的邻里乡亲、有细心慈爱的师长、甚至偶然碰到的陌生人。冷漠是种毒药,而今天我们目睹了它的毒性,孩子们看上去是用农药结束了生命,但冷漠之毒浸身入体才是真正的根源。

今天的北京天空湛蓝,云朵低垂,树枝在风中缓缓摇曳。这本是一个难得的美好下午,孩子本来应该比我们更应该体味生命的美好,然而,他们却决绝离开——我知道,这篇小文力量有限,但我还是要写下来,在这样一个时刻,作为我个人——一个前媒体人和一个现公益人——给四个小小的墓碑前放上一束小小的白花、一腔伤逝、一盏长明灯、一个自我激励和宣泄。

这世上一半人不懂另一半人的贫穷

6月10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9日晚11点半,该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目前此事正在调查当中。在澎湃新闻等媒体的报道中,更多细节浮了上来。此次中毒身亡的4名儿童,1男3女,是留守在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9日晚一起喝农药自杀,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孩子的父亲今年正月外出打工,母亲在3年前被人拐跑,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外公外婆虽然在世,但是年纪大了,无法照顾孩子。据介绍,个月前,4个孩子因为没有生活费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是孩子父亲去年种的玉米。平时,四个孩子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就凑合吃了,“因为太穷了”。

喝药身亡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不过,目前来看,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贫困。

到底是怎么样漫长的绝望,才会让四个小孩集体喝农药自杀!看得心都要碎了,难以想象他们平日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对于其父母应当承担怎么样的法律责任,我了解不多,有网友发给我一篇分析文章,里面谈到了其中的法律界定:

“孩子的首要监护人是父母,父母不履行监护职责抚养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使父母因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应当委托其他具有监护能力的成年人代为监护,否则,轻则受到教育、劝诫,重则触犯刑律,受到遗弃罪的惩罚。

“当孩子已经符合义务教育的条件,应当依法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当他出现辍学情况时,学校应当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履责,采取措施防止儿童辍学,教育行政部门失职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在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时,村民委员会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并为其更换监护人。除此之外,村民委员会还应当向当地政府报告孩子的情况,积极申请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伸出援手,如果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未能履行监管孩子情况和救助儿童生活的责任,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童自杀身亡的情况,相关领导理应被问责,承担责任。”

(引自葛峰《朗朗乾坤,岂忍花朵如此凋谢?——简评贵州毕节市儿童疑似服毒自杀事件该如何追责》)

感谢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对留守儿童,什么人应当负起责任。

不过,除了痛惜孩子的离世,这件事就完了吗?当然没有。就此事,我听说得最多的一种声音是“养不起就不要生嘛”,认为这对夫妇是惟一的责任人。是的,悲剧发生,他们的父母当然难辞其咎。但从新闻描述的情况来看,这位父亲(母亲被拐,无法行使责任)并非不负责任,去年种玉米,今年去远门打工,都是努力维持家庭生活,但仍然太穷。他没有犯罪的主观。

至于“养不起就不要生”,这种说法我无法苟同。首先,人口并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资源,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对我们这个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其次,在农村地区,孩子日后就是他们养儿防老的重要依靠;同时,人丁兴旺也是农村家庭的实力保障和后盾。从利害关系来说,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多生子女整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但是,这只是一般的道理。对于极端贫困的部分人口来说,他们甚至无暇考虑这些,很难建立起人生规划;因为他们每一天都挣扎在能否找到食物、是否活得下去的现实困境当中,怎么可能再去想三十年后、五十年后,孩子怎么谋生、怎么照顾的问题?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

未必想生,但是,他们没有钱避孕,他们买不起计生用品,没法做产前检查,更没有钱流产。除了本能驱使,命运推动,他们对人生没有主动权。

我把小说《爱玛》里说的“这世上一半人不懂另一半人的快乐”,篡改一下吧:“这世上一半人不懂另一半人的贫穷”。我没有去过毕节,去过的贫穷农村也很少,不知道到底有多穷,但是我至少会去读一些资料,试图去了解这个社会,了解中国。一两年前,我看到某个公益行动的纪录片,片中有一个场景显示,当地竟然有些上小学的孩子,不知道人们原来是要吃中午饭的,因为他长这么大,就没有吃过。看到那些冬天赤脚上学的衣衫褴褛的孩子,手脚全是烂掉的冻疮的孩子,坐在漏雨的教室里肮脏的石板上上课,看客们准备怎么指责他们的父母呢?是说他们为什么不给孩子吃饱穿暖?是为什么不给孩子读好的学校?还是最常见的,说“你没钱照顾好孩子为什么还要生”?对不起,就是因为太贫穷,他们甚至连是不是要生,怎么生,也是没有能力规划的。

“养不好就别生”这种指责,就相当于说,你活得那么苦,还要救济,怎么还要浪费粮食呢?——后一句话大家不好意思直说,但社会达尔文的优越感早已体现无遗。可现在还在坚持“弱肉强食”这一套的,价值观得LOW到什么样的程度?

留守儿童,已经是当下非常可怕的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自杀,也常见诸报端;他们因为贫穷,因为多年见不到父母,因为极端孤独,甚至被侵害;别说前途,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你很难指责他们的父辈、祖辈,因为不出远

打工的,更是痴人说梦。

这些个体不可能解决的困境,来自城乡二元化,来自户籍制度,来自城市对农村政策、资源的吸食,来自对壮劳力的掠夺;同时,通过制度,暂时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儿童、妇女,都被屏蔽和隔绝在贫穷的农村。在把城市打造得金光灿烂的同时,留下一个被掳掠得一无所有,只剩下贫困和凋敝的乡村。

假设这位父亲非常勤劳,多种一亩玉米,勤劳就能改变命运吗?

现在的城市人口,总体来说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深信,这个现代社会里,你混得不好就是你活该;你没有本事就没有资格生育,也没有资格要权利;一切都怪你没有规划好你自己的人生。——确实,对得利阶层来说,这是成立的;但对于根本没有进入现代社会的贫困地区来说,基本上除了一条命,他们没有资源,谈何掌控人生?指责他们没有长远眼光,不为孩子着想,就跟指责他们“何不食肉糜”一样,毫无意义。

想必大家都学过,人类社会的形成,便是社会的分工出现;它不再是谁打的猎归谁,谁采的果子归谁,而是通力合作,男人打猎、女人采果子,并且按一定的规则分配给留在后方的老人和小孩。国家也不外乎如此,在个体力所不逮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职能部门承担起责任。这也是纳税人纳税的重要价值之一。那些认为父亲应当在这个事件中负全责,想剥离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显然于法、于理都不成立。官方都不敢这么说呢。

大家还记得202_年11月,毕节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取暖死亡一事吧?针对这起留守儿童的悲剧,当时人民日报官微报道,“毕节将对全市范围内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排查,设立留守儿童专项救助基金,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毕节市市长陈昌旭还接受了采访说要深刻吸引教训。显而易见,相关部门也知道无法撇清这种关联责任,他们也想解决问题;旁观者还一个劲地洗地,不是白洗了吗?

《礼记•曲礼•上》有一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广为流传,这句话常常被曲解,以为是“对大夫不能使用刑法,应该豁免;对老百姓不用讲礼”。但实际上,这两句话是并列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等的:贵族们虽不用受刑,但罪行裁决很重;百姓地位低微,但对他们的礼制的要求也低很多。

同理,在今天权利和责任也应该是匹配的。地位低微、能力微小的这位父亲,他在这个案件中能承担的责任也是很小的。而政府,一个GDP全球第二的“负责任”的大国,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却应该比较大。

相关链接

12岁女童毒死唯一玩伴:编造两种谎言掩藏真相

新华社长沙6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 袁汝婷 谢樱)在距离湖南衡阳县县城5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界牌的小镇。它坐落在南岳衡山西麓,盛产瓷泥、瓷器,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被誉为衡阳县的“小香港”。

随着近几年湘南陶瓷产业的部分萎缩,一部分农村居民外出打工谋生。

12岁女童小雯(化名)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四天前,小雯在放学路上,将自己放了毒药的可乐递给了同学小霞、小林(均系化名),二人喝下后中毒身亡。

目前,小雯已在监护人、老师的陪同下,向警方供述投毒杀人事实。同时,通过对投毒工具等DNA、指纹等鉴定,小雯作案证据链也已被证实。

新华社记者日前赴界牌镇实地调查,试图还原事件真相。

同样的“标签”,让她们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小雯和小霞,是界牌镇某小学六年级同班同学,都来自贫困的低保家庭。

小雯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5年前离家出走,留下她和两个妹妹,与85岁的爷爷、74岁的奶奶共同生活。

在办案民警和周边邻居眼里,由于复杂的家庭原因,爷爷奶奶并不太疼爱小雯这个可能“没有血缘的孩子”。除了上学,小雯还要承担做饭、洗衣、照顾妹妹等家务。

小霞和小林是一对亲姐妹,小霞13岁,小林7岁。59岁的父亲老汤是个职业农民,在村里务农养家,每个星期到镇上见女儿们一次。村小撤点并校后,为了让孩子念书,47岁的母亲带着小姐妹租了一个简单的杂屋,在镇上读书、生活。

然而,母亲是个智障患者。在老汤眼里,她总是把自己和两个女儿“照顾得乌七八糟”。

三个孩子,不同的家庭境况,同样的惨淡光景。

在班主任肖老师的印象中,小雯和小霞成绩一直是倒数一二名,都穿得脏兮兮的,与其他孩子交流很少。其中,小雯尤其沉默自闭,肖老师曾试图通过聊天等方式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但“非常艰难”。

贫困、差生、家庭缺陷——近乎相同的“标签”,让小雯和小霞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提前买的“毒鼠强”,一个月后被她放进了可乐

12岁,正是爱打闹、爱玩笑的年纪。一起放学回家的路上,三个孩子小矛盾很多。吵闹打架了,小霞和小林会回家告诉母亲。

智障的母亲想不出其他方法保护孩子,只好数次去小雯家絮絮叨叨告状。小雯因此遭到爷爷奶奶责骂,埋下了怨恨的祸根。

“如果不是她们告状,她妈妈就不会来。爷爷奶奶总是骂我,次数都多得数不清了,我恨她们。”小雯供述。

大约一个月前的一天,三个孩子放学回家路上经过一户民居,见到了院子里的一辆玩具儿童车。心生好奇的小雯去踢院门,把门轴踢坏了。此时户主发现了她们,小霞“告状”说是小雯踢坏了门,使她遭到户主责问。

“心里觉得不舒服,就想买老鼠药给她们吃。”小雯对警方供述。

20多天前,恰逢界牌镇赶集。小雯从奶奶口袋里拿了5块钱,走进一家农资店,花3元钱买了一包“灭鼠先锋”(主要成分为毒鼠强)。

此后近一个月,鼠药一直放在小雯的书包里。

触发悲剧的,是一场孩子间的打闹。6月9日,三个孩子在学校玩耍,小雯将7岁的小林踢倒在地。当天下午,两姐妹的母亲到学校接孩子时,身为姐姐的小霞告状,于是两姐妹的母亲掐了小雯的耳朵。

“她掐我的耳朵,我好痛好痛。”在录口供过程中,小雯告诉肖老师,那一刻她内心的怨恨更深了。

无处倾吐内心的委屈,小雯怨恨更深。周遭也没有人察觉到,她对“好朋友”的这种复杂情绪。

第二天中午午饭后,小雯一个人来到学校小卖部,买了一瓶可乐,然后来到学校幼儿园地下室的一间小屋,将鼠药放了进去。

放学路上,小霞、小林喝下了小雯递来的掺毒可乐。姐姐喝得多,几分钟后倒地身亡。妹妹喝得少,又过了几分钟,出现手脚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被村民发现,送往医院不治身亡。

小霞倒地之后,小雯如往常一般回家了。

老汤见到孩子时,已经来不及了。十多年前,老汤13岁的儿子在水塘溺亡。如今,两个女儿又中毒身亡,他说,再也没有孩子了。

在办案民警看来 12岁的小女孩“很沉稳且有心机”

新华社记者在衡阳县公安局见到了皮肤黝黑、身材瘦弱的小雯。

她沉默地坐着,穿着崭新的T恤、牛仔裤和鞋子,正低头专心致志玩着一幅卡通贴纸。那是办案民警答应她的“心愿”——对于自闭的小雯,民警们采取了温和方式。

而在此之前,据办案民警所述,这是一个“问她几岁了,可能隔十分钟才会小声回答的孩子”。

审讯中,每当提起离家出走的妈妈,小雯总是反应很激烈。肖燕燕告诉记者,她说“不要提我妈妈,我恨她”。小雯被公安机关锁定为嫌疑人后,一位女警一直陪着她。在小雯的口述中,离家出走的妈妈“已经死了”。

记者目睹了女警与小雯的一番对话。在长达几十分钟的对话里,小雯一直低头玩着卡通贴纸,目光不与任何人接触,只是摇头和点头。女警每问一个问题,都需要思考很久,避开“杀人”“投毒”这样的字眼,以免刺激她的情绪。

当女警问“你想回家吗?想不想爷爷奶奶,爸爸和妹妹?”小雯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而这时小雯已在公安局和拘留所待了好几天。

在县公安局协助调查、被看管拘留,是小雯第一次来到县城。女警一直陪着她接受调查审讯,替她安排在拘留所的食宿。

让女警不确定的是,小雯究竟是不是真正了解“杀人”是什么概念,有没有人告诉过她,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另一方面,过早承担家庭的部分担子,让小雯成长为一个有些早熟,甚至在办案民警看来都“很沉稳、有心机”的孩子。

此前有媒体报道,当地流传两种说法,一是小霞、小林姐妹因不堪饥饿,吃下垃圾堆里的食物中

可乐中毒身亡。

据警方取证调查及小雯本人供述,两种说法都是小雯编造的谎言。

深藏且发酵的怨恨,需要家庭和社会来帮忙纾解

12岁的女童,内心有着无法纾解的怨恨,当她付诸行动,悲剧已无可挽回。

小雯的举动,让一对已经失去儿子的父母,又失去了两个女儿。同时,也几乎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记者14日获悉,事发后,界牌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安排专人24小时陪同安抚受害人家属,看望并送上慰问金。由于受害人家境困难,政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界牌境内社会人士、企业捐款,短短几天,已收到捐款3万余元。对受害人父母今后的生活,政府表态,“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关怀”。

然而,这样的人间惨剧,给学校、邻居、乃至界牌这个小镇几乎所有人带来的震撼、痛惜与思考,仍未散去。

这是谁的悲剧?谁该为此负责?

小雯已被公安机关抓获,供述投毒全过程。卖鼠药的农资店店主已被警方控制。案件调查处理正在进一步有序开展。

答案却远未止于此。

界牌镇曾进行统计,全镇0至5岁的留守儿童有381人。5岁以上的留守儿童,从学校了解,大约有近两千人。

根据全国妇联5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我国目前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约两成。

一定程度上而言,和小雯一样,农村留守儿童中一些孩子也面临着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沟通交流的尴尬境况。他们比其他的孩子,更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心理关怀和疏导。

如果曾有人倾听、纾解过小雯内心发酵的怨恨,一闪而过的念头或许就不会发酵成危险的情绪和行动。

如果曾有人发现她书包里放了多天的鼠药,尚未实施的危险行动,或许就会被遏止。

悲剧敲响警钟。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家庭和全社会共同编织一个巨大的安全网,有能力且合格履行义务的监护人、拥有健全心理干预机制的学校、提供切实帮扶与救助的政府与社会组织,都是网中的经纬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与心理健康,已刻不容缓。

第二篇:202_留守孩工作计划

202_年板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结合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让他们在充满着爱的环境中成长,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搭建一个与家长、监护人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管理力度,完善各项制度。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留守儿童花名册的更新及档案的建立。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进一步完善每个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幼儿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幼儿园安排专门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幼儿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留守儿童花名册的有关内容。

3、加强对代管人和监管人的培训和指导。

一是运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留守学生”的祖父母等代监护人开展广泛而细致的家庭教育宣传,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二是对“留守儿童”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培训和指导。主要是充分利用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留守儿童”父母返乡等时间,幼儿园举办相关的培训。

4、排除心理障碍,倾注人文关怀。

倡导“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儿童”感受“家”一般温馨的氛围。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开通心理热线电话。教师妈妈每两周不少于一次与“留守幼儿”或家长谈心、交心,并记好交流记录。充分利用好已开通的亲情电话、QQ视频室,教师妈妈每月至少一次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或托管人联系。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生日聚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的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我们一直在努力。本学期,力争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借鉴别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以“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扎实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使我校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离别之痛作文

离别之痛作文

离别是美丽的忧伤,正如花谢花开,潮起潮落,因为有了离别,所以才有了无尽的思念和追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离别之痛作文吧,欢迎参考!

篇1:离别之痛作文

现在是春天了吧?萧杀的寒冬还未有去意,仍是刺骨的寒。窗外的树上,枯萎的叶,零零散散的垂着,新叶还未收到春的信息,仍旧在树干里长眠……

这样的萧杀,心中竟然有了几分痛。是什么?是什么?

终于在反复的自问中找到了答案——是那次!是那次无奈的分别。

那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正值六月的月末,是一个分别的季节。

那是六年同学最后一次相聚在这教室中。

离家的时候,不知怎的,心情却是分外的好。属于分别的心情应该是悲伤的吧。可是,原本悲伤的世界,一丝丝的忧伤也无。天上万里无云,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下斑斑驳驳的随影,快乐代替了一切;甚至是那地上微不足道的小小蚂蚁!我的心情与原本应该有的心情完全相反。发试卷的时候,没有叹息的声,没有悲伤的脸,唯有划过教室的笑声。显而易见,这个时候,成绩已被抛开,被抛出的很远,很远……

我出奇的安静,静下来倾听。福建,珠海,青岛……都好远好远。大概有人会哭吧?我这样想着……整个上午,阳光明媚,而和着这灿烂的,也就只有那爽朗的笑声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上午,平静的让人难以忍受。不过,现在想想,多想留住那快乐的一上午啊!只是,眨眼之间,就已化作了过眼云烟了。……

是时候该走了……

出了教室,第一眼便是那昂首挺立的四个士兵——四棵不知道多少年的梧桐树。六年前,是他们把我迎进这里的,六年后的今天,又是他们把我送走。一年一年,不知道他们送走了多少,迎来了多少。楼下,教导主任在大门口站着。“走吧,都走吧。”她是自言自语?天知道是什么了。也许是送走的多了,迎来的也多了,心磨硬了吧。

他们一个个的都很开心,毕竟都是初中生了吧。他们没有理由不开心。只是,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都不约而同地一回头,再怎么高兴,毕竟也是忘不掉的吧。

我看见,那一回头,那留恋的瞬间,不舍比海还深,虽然没有泪,但是壁垒还要凶。

我沉默了。

碧绿的树叶,满地的金阳,铺了天,盖了地。花无声,叶无语。

我第一次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感到如此的萧杀……

篇2:离别之痛作文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眼前飘扬着若干柔软的蒲公英,心底不由地冒出一股股失落的寒意。此时此刻,我已走进了心灵的荒地,眼睛无神地望着地面,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12岁,是个喜欢幻想的年龄,总是想着在一个深沉的秋天前,会有一个童话般依依不舍的离别。曾经为了这个略带伤痛的离别,而三番五次地流泪;曾经用诗中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无限的感慨。

然而在诗中融入的凄凉却在这个小学毕业典礼上失去了踪影,反到让我的心不禁苍凉了。没有同学的告别,没有老师的叮嘱,没有热情的拥抱,甚至连泪水在滴落之前也被这残酷的阳光蒸发了。天啊,六年,六年的同窗,六年的友谊,竟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眷恋。

哎,想为自己的落莫流几滴眼泪,但眼睛中没有一丝泪光。于是尽力找寻自己的记忆。因为,记忆越珍贵,越快乐,越会为大家对它的无视而伤心。

回忆使我的脑海里浮现着朋友们一片片真诚的心,同学们一声声灿烂的笑,老师们一份份无声的爱……这一切的一切陪伴着我度过了六年,美妙的六年,记忆中永远的六年。这些宝藏般的回忆不是比“告别时的不舍”更重要吗?就算那梦境般的一幕真的如我所愿,成为了现实,离别也是在所难免的。与其献上一次虚无缥缈的感动,不如挽留六年间所有美丽的回忆。

突然间,所有的窗户都打开了,心灵的荒地渐渐消失在我身后。世界一下子变得如此渺小,而心中爱的世界却是一派宽广。眼前只有心灵与心灵的呼唤,目光与目光的交织,理想与理想的显现。昨天的失意将被我踩进回忆,今天的机遇将被我好好把握,明天的希望使我轻盈飞翔。这充满活力,充满梦想的世界飘满了神奇的蒲公英……

是的,这蒲公英是六年一班中每一分子的化身,带着美好的回忆,飞向远方……

篇3:离别之痛作文

那一天,在车站表姐提着沉重的行囊,眼圈红红地望着为她送别的亲人,我想她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但终究没有说出来,带着深情,带着怀念,也带着一种兴奋的心情,踏上学途的旅程,她默默地走了,融入了凯里民中学生者的队伍。

当表姐坐的那辆列车缓缓前进时,一瞬间,我是多么地想把表姐留住,是多么的希望时光倒流,又是多么希望能够有什么东西把时间冻住,把那列车留住。虽然我不能为表姐多说什么,但我只能注视着她,看着她坐的那辆列车缓缓前进的方向,希望能给她由衷的祝福!

自从表姐走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情绪也一落千丈,回想起我们以前的那些幸福快乐的日子,就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甚至有时会快乐得让人嫉妒得要死!

回想起以前的那些幸福。快乐的日子,每当到星光灿烂的夜晚,我和表姐总会秉烛夜游,与之大抒已见。谈论一翻。就这样,开开心心地和她度过每一个美好的春`夏`秋`冬。

自从表姐走后,我就会感觉到,在没有她的日子里,生活就好象少了一些生机。也感受到了大自然对我的冷酷无情,情绪也会“随波逐流”,就好像快乐的日子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退化”。想着和表姐的距离之差——我在山这头,而她却在山那头。就好象中间隔着一堵隔音墙,看不见她的面孔也听不见她的声音,只能从想象中看清楚她的“庐山真面目”。虽说如此,但我深知:“离别是人与人之间彼此沟通的桥梁,也是朋友之间友谊的见证”!

虽说离别会给人带来心理上不必要的伤痛,但这能让人懂得:“只要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就是珍惜你自己的宝贵时间,也让一些不懂得珍惜它的人一次严酷的打击,和响亮的警钟”!

篇4:离别之痛作文

我坐在汽车上,远远地望着那渐渐离我远去的身影,眼泪不知不觉地蹦了出来,流到我的嘴里,苦苦的,涩涩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次的离别就是为了下次的相会。

那年暑假,因为亲人的病危,我跟随妈妈来到了云南。那儿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的地方。可见到外婆生命垂危单位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我不知该如何是好。她有那细小微弱的声音喊着我们:“你们来啦”努力微笑着。我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外婆”直到眼泪如泉水般流下来,不能停息。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细心地照料着外婆,她的身子渐渐好了,看到她开心的笑着,我也很高兴,她的微笑多了,但每次看到她的疼痛样子,就好像刀割着我的心。她对我很好,很疼我。她的笑像阳光般照耀着我,直到快开学了。我们要回去了,舍不得和担心在心中徘徊,她的笑脸和慈祥在我脑海中出现。

车开动了,她身体不好却依然拖着沉重的身子来送我们,我远远地望着她的背影,远远地,我哭了,深深地哭泣着,我觉得时间过的好快,如果时间能流逝我好想呆在她的怀里静静地看着她慈祥的笑脸……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听到这首悲伤地《送别》,就不禁想起温柔的外婆,虽然她现在已去,但真心的希望她在天的远处能幸福。请珍爱身边的亲人,好好对她们,爱她们,她们是你最重要的人,也是最爱你的人。外婆,我爱您。

篇5:离别之痛作文

就在前不久,我终于回到了几年未见的老家。家里的建筑还是那样的挺拔,人还是那样的淳朴与善良;我的外婆与外公还是一如既往地疼爱我,弟弟还是一如既往地思念我,姐姐还是一如既往地谦让我。一切的一切,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有的家的味道。

在那里的日子好似流水,是如此的欢乐而又如此的短暂,离别终究还是来了。

出发的那个早上,天格外的亮,却没有太阳;家中的院子人格外的少,却各各的脸上都写满了忧愁。一切的一切,都渲染了一份离别的伤感,就连平时格外爱叫的大黄狗也静静地卧在一角,低声的呜咽。

弟弟的眼中蓄满了泪,脸上的肌肉在不停的抽搐,一道泪痕在他的脸上清晰可见,我想去安慰他,可竟不知说些什么,只有一份无奈与忧愁在脑中徘徊。

我终于还是踏上了出发的征程,在我上车关上车门的一瞬间,我的耳畔传来了弟弟的撕心裂肺的哭声,但我却不敢回头看他一眼,因为我外表的坚强早已在上车的一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满脸的泪。

回来的似乎十分漫长,而我的泪也在流。

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离别的痛,那种痛直奔心底……

篇6:离别之痛作文

今天,我非常的悲伤,因为下午我离开了表姐家……

今天一大早,我便醒来,顾不着吃早餐,直冲电话,抓起电话筒,打电话给爸爸,电话接通后,我迫不及待地问道:“爸爸,可不可以明天才回珠海呀?”爸爸听后,爽快地答应了我。我终于放下了心中的一块沉石,今天又可以跟表姐玩了。

吃完早餐,我的婶婶告诉我,等一下爸爸妈妈要来表姐家,我听后便觉大事不妙,难道爸爸要反悔?不可能,还是跟表姐玩着先吧!

很快爸妈来了,我急忙从三楼跑下一楼,问他们是否可以明天才走,他们还是一口答应。我听后,喜悦之火烧得比先前旺了好几倍,我立刻跑上楼,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表姐听,表姐听后也是一阵欢喜,因为今晚又可以通宵达旦了!

谁知万事易改,世事难料。我和表姐正打着扑克时,爸爸走了上来,我本以为他是来跟我告别的,谁知他竟然说了句让我难以接受的一句话:“走吧,回奶奶家了,明天要回珠海。”,心碎呀!之前做的美梦被他一语打破,真所谓是“一语惊人”!

随后,他抛下一句让我准备准备的话便下楼了,在一旁的表姐无奈地说:“哎,暑假见了。”我悲沉地收拾好衣服便下楼了。

下楼后,我真想大哭一场,我太想和表姐多玩一会,上车时,很多人都给了我最喜爱的红包,但那时,我已经开心不起来了,只能勉强一笑。再见,暑假我还会回来的,等着我吧!我心头一酸……

第四篇:战争之痛

战争之痛

空中花园的暗香还在脉脉云霭中飘散,诺曼征服的狂飙已经席卷了海的那边。

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在迷惑着众生的心房,滑铁卢如注的大雨已经暗淡了拿破仑帝国的荣光。

香料在东方,财富在海上。

野心与希望,奔向汹涌的海洋。

殖民在扩张,强权的时代。

弱者的国殇,野心在膨胀。

独裁者登场,库尔斯克的钢铁在碰撞。

犹他海岸的血色伴着残阳……

阴霾过后,会有阳光。

和平与发展的号角如此激昂!

农安县实验中学高一:刘峰

第五篇:爱情之痛

情书给了我最大的勇气,让我为爱情为狂!--www.teniu.cc

在恋爱时,被拒绝是痛苦的。对恋人冷淡,甚至以使对方痛苦为乐是“残忍”的。然而,这都是恋爱中常见的事。

自古迄今因恋爱冲动未得到满足,脚上像拖着学沉重的铁块,在人生旅途上踽踽独行,在寂寥的森林中长呼短叹。

恋爱中的爱与憎常常并存着的,这不能不说是很滑稽的现象,爱与憎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对立面,它们同时存在于恋爱这一行为的统一体之中,爱中有憎,而憎中又有爱。因为在恋爱中,人已被一种本能的冲动所支配,既不理会一些道理,又无视周围的事物,只知道追求自己的爱,并沉浸于爱情的迷妄之中。

它是恋爱激情的基础,以迷妄为基础的激情,使人误以为本来只对种族繁衍有价值的事也有利于个人,但这种幻想在种族繁衍目的达到之后,随即消失无踪。所谓恋爱中的“爱”,仅仅是恋爱中人在意乱情迷之中所臆造的“摇动性情”而已。

回顾以往才觉悟,费了偌在力气经过长期努力的代价,除了性的满足外,竟无任何收获!个体并不比以前幸福,人们对此不免感到惊愕,并且了悟原来是受了种族意志的欺骗.

男人成为现实的俘虏,女人则成为幻想的主人.为种族而进行并受种族意志所支配的恋爱是求生意志的表现,是人自身具有的本能情欲的具体形式.在这一观念支配下的关系只能是低级的婚姻关系,绝不是真正的爱,当然也谈不上激情,故而或许也产生“憎”.

爱与憎是矛盾的统一,爱多于憎还能维持现状,憎多于爱早晚一定会分手.

人世间由爱成婚的事固然不少,因婚而憎的例子也层出不穷.男女之间不恨不爱的几乎没有,爱情是没有中庸之道的.互相怨恨与憎恶是一支引而不发的毒箭,在痛苦中煎熬,在忍受中苟活.已无能力占有的仍想占有;有能力享爱的又苦无机会;既不能离异;又不能天天吵架,只好含着眼泪微笑,带着笑容悲哀,有时也谈上两句言不由衷的话,勉强维持现状,各怀心腹事。这种结果已经失去了爱情的初衷,这是由于男人的无知与无能,女人的怯懦与虚荣。

举起这杯双方共享的苦咖啡 , 在嚼食生命时干杯吧!

黄辛于二零零零年七月二日


作文材料:毕节留守孩之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