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评价总结(修订版)汇总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23-39158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2 09:00: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太原理工大学安全评价总结(修订版)汇总

1.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

2.按照评价方法的特征,可以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3.安全评价的原则: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 4.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先开创了化工生产安全评价的历史,开发出了“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最早的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的表现是1976年日本颁布的“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

5.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6.安全评价程序: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7.四类安全评价的特点、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答:(1)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是一种预测性评价,以拟建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2)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是一种检查性的安全评价,是为安全验收进行的技术准备(3)安全现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4)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目的是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及建议(5)联系和区别:安全预评价在系统设计之前进行,对其后诞生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有害性进行预测和评价,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指导系统设计,使诞生的系统达到安全要求。安全验收评价与安全现状评价同在系统诞生后有效 寿命期内进行,前者是系统诞生并经过早期故障阶段刚进入系统有效寿命期时进行,以达标为目标。后者是在系统寿命期的中、后期进行,以持续改进为目的,从本质上看,安全验收评价是种特殊的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是在系统寿命期内进行的安全评价。其目标是多样性的,可以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也可以是针对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

8.(1)故障: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规定的功能,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2)故障类型: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发生的每一种故障。(3)故障等级:指根据故障类型对于子系统或系统影响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等级(4)故障概率:指在一特定时间内,故障类型所出现的次数

9.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直观、易于企业的同步管理,是最基础,最简便最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缺点:对系统安全结构的控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主观和经验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些主观指标难以做出客观的评价,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静态评价方法无法做出系统的整体的动态安全评价主要

安全评价目前所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管理的意见》《安全评价通则》。安全标准分类:

1)按来源分类可分为4类: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和外国标准。2)按标准法律效率分类: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3)按标准对象分类: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风险判别指标:安全系数

安全指标

失效概率

10.常用的安全评价原理有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

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1.系统性质: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适应性

1.系统工程:以控制论和一般系统论为方法论,以信息论作理论指导,以行为科学和工程科学为背景,以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作手段,力争发挥系统的最大效益和功能,达到最优设计、规划、决策、控制和管理。

2.系统工程的特点:整体性、协调性、综合性、满意性、3.系统评价:是对系统开发提供的各种行为方案,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予以综合评定,全面权衡利弊得失,从而为系统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4.系统评价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1)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2)要保证方案的可比性 3)评价指标要成系统

4)评价指标符合国家方针政策 5.系统评价步骤和内容: 1)明确系统目标 2)分析系统要素 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4)制定评价结构和评价准则 5)评价方法的确定 6)单项评价 7)综合评价

6.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标,在掌握大量调研预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拟定出各种可行性方案,并从中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组织实施的全部行为过程。

7.在决策中经常用到的概念有:准则、指标和属性 1)准则与标准同义,是衡量、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是事物对主体的有效性的标度,是比较评价的基准。2)指标:能数量化的准则常称为指标 3)属性:是物质客体的规定性

12.决策要素由决策单元、决策环境、准则体系、决策规则等组成1)决策单元:决策单元通常包括决策者以及用以进行信息处理的设备

2)决策环境:决策环境即决策面临的客观条件,也称客观要素、条件制约要素、不确定的无形要素,主要包括决策问题的具体情况,决策者掌握的情报信息以及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3)准则体系:所谓决策准则体系是指决策问题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体系。

4)决策规则:所谓决策就是要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用以付诸实施的方案,作为最终抉择

1.安全决策:就是根据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解决的特定安全问题,遵照安全标准和安全操作要求,对系统过去、现在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运用预测技术手段,对系统未来事故变化规律作出合理判断,并对提出的多种合理的安全措施方案,进行论证、评价、判断,从中选定最优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

2.安全管理的决策区分为3个主要层次:执行层,计划、组织和处理层,构建和管理层。

3.价值指标有3类: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安全价值属于社会价值。

4.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控制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理论。

5.安全控制系统:是由各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安全因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安全特征和功能的全体。

6.安全控制系统分为:宏观安全控制系统和微观安全控制系统。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1)宏观安全控制是以整个系统作为控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危险进行控制。它接近于上层建筑范畴,一般是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以管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应用安全监察、检查、经济调控等手段,实现整个社会、部门或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全部活动。宏观安全控制系统是以各种生产系统为被控系统,以各种安全检查和安全信息统计为反馈手段,以各级安全监察管理部门为控制器,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指标为控制目标。

2)微观安全控制是以具体的危险源为对象,以系统工程的原理为指导,对危险进行控制。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随着对象的不同,措施也完全不同。微观安全控制系统是以具体的危险源为被控制系统,以安全状态检测为信息反馈手段,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为控制器,以实现安全生产为控制目标的系统。

3)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互相依存,互为补充,互相制约,缺一不可。

13.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种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

(2)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4)事故

(5)伤害:即为直接由事故产生的人身伤害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14.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或全身性损坏阈值而产生的。例如 机械能 热能 电能 化学能 电离辐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中毒 窒息 冻伤等

15.防护能量逆流于人体的“屏障”(1)限制能量的系统。如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规定安全极限量(2)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性大的能源。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火药爆破。(3)应用防止能量积蓄的系统。如控制爆破性气体的浓度,防止其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破极限(4)控制能量释放。如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5)延缓能量释放。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如采用安全接地防止触电(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如设置原子辐射防护屏、机械防护罩(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如设防火门、防火密闭(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如如佩戴安全帽、防尘毒口罩(10)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防止高压电能触电事故(11)改变工艺流程。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12)修复或急救。如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

16.危险、危害,危险因素、危害因素联系和区别。答:危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害: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强调突发性、瞬时性)危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

17.危险、危害因素失控体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1)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2)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 3)管理缺陷:对物性能控制的缺陷,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用人单位的缺陷,对来自相关方的风险管理的缺陷,违反安全人机工程原理 1.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7类。

2.特种机械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厂内机动车辆,在没有乘椅及相应设施时,不应载有乘员。

3.锅炉及压力容积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1)对压力容器的范围加以界定。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最高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容积大于或等于25L,且最高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不小于20L·MPa的容器为压力容器。(2)锅炉与压力容器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有:锅炉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3类。(3)常见的锅炉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

4.登高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1)梯子:梯子正确的立足角,大致是75°

5.危险化学品包装物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包装与内装物直接接触部分,是否有内涂层或进行防护处理,包装材质是否与内装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危险产物或导致削弱包装强度。内容器是否固定。

6.GB13690-19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145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标志为蓝色)、氧化剂(标志为黄色)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标志为橘红色)、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8类(注:此处顺序不可更改)

7.爆炸性粉尘爆炸的条件为:(1)可燃性和微粉状态;(2)在空气中(或助燃气体)搅拌,悬浮式流动;(3)达到爆炸极限;(4)存在点火源。

8.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等3类

9.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将易燃液体按闪点分类:第1类:低闪点液体,闪点<-18℃;第2类: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第3类:高闪点液体≥23℃ 10.较容易发生瓦斯积聚的场所主要有:(1)井下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2)高瓦斯煤层的煤巷掘进工作面;(3)井下工作面的采空区;(4)高瓦斯煤层工作面的冒落区;(5)发生瓦斯突出后的瓦斯积聚区;(6)井下独头掘进煤巷工作面;(7)通风不良的井下其他场所;(8)出现逆温气候条件时的深凹露天采煤工作面。18.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对危险、危害因素分类:根据GB/T 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易燃易爆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失误(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搬举重物;标识不清

19.常见安全附件和安全防护装备有哪些: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件、阻火器、防爆阀

20.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

25.防止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是:防止瓦斯和煤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和严格控制引爆源 1.重大危险源: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3.临济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4.重大事故: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5.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6.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7.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8.重大危险源的分类:(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包括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有毒物质。(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9.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1)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若该物质的数量超过其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10.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及辨识标准不适用于: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2)军事设施;(3)采掘业;(4)危险物质的运输。

11.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和确认重大危险源 第四章: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的种类:(1)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2)厂级安全检查表;(3)车间用安全检查表;(4)工段及岗位用安全检查表;(5)专业性安全检查表。2.安全检查表的优缺点:优点: 1)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检查;

2)针对不同对象进行编制,使之标准化、规范化; 3)作为安检人员履行职责的依据; 4)有群查群治的效果 5)简单、方便。

缺点:不能进行定量评价。

3.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分析的作用:(1)能够探明装置及过程存在的危险,根据危险带来的后果,明确系统中的主要危险(2)可利用事故树对主要危险继续分析,因此它又是确定事故树“顶上事件”的一种方法。(3)可操作性研究还被认为是对工人培训的有效方法

4.故障:一般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达不到设计规定的功能,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得不好。

5.故障类型;指元件、字系统或系统发生的每一种故障。6.故障等级:指根据故障类型对于系统或系统影响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等级。7.故障概率:一定时间内,故障类型出现次数。

8.故障等级划分为4类:(1)Ⅰ:可忽略性,不会造成伤害和职业病,系统不会受到损坏(2)Ⅱ:临界性,可造成轻伤、轻职业病或次要系统损坏(3)Ⅲ:严重性,可造成严重损坏、严重职业病或主系统损坏;(4)Ⅳ:致命性,可造成死亡或系统毁坏。

9.进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一般分为以下5个步骤:(1)明确系统本身的情况和目的;(2)确定分析程度和水平;(3)绘制系统图和可靠性框图;(4)列出所有故障类型并选出对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5)结果汇总。10.意图:工艺某一部分完成的功能,一般情况下用流程图表示

11.偏离:与设计意图的情况不一致,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

12.原因:产生偏离的原因,通常是物的故障、人失误、意外的工艺状态(如成分的变化)或外界破坏等原因引起。13.后果:偏离设计意图所造成的后果(如有毒物质泄漏等)。14.引导词: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对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简单词语。15.工艺参数:生产工艺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46.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D=LEC 第5章

事故树分析评价法

核心:(1)求事件的概率;(2)求概率重要度系数。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如何,并不取决于其本身的概率值大小,而取决于它所在最小割集中其他基本事件概率积德大小及它在各个最小割集中重复出现的次数。

47.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1)熟悉系统(2)调查事故(3)确定顶上事件(所谓顶上事件,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4)确定目标值(5)调查原因事件(6)画出事故树(7)定性分析(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9)进行比较(10)定量分析

48.割集:凡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最小割集:凡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最小割集的数目越多,越危险。径集:在事故树中,有一组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这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径集。

49.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于1993年推出了最新的第7版

50.火灾、爆炸的破坏类型有:(1)冲击波或燃爆(2)初始泄露引起的火灾(3)容器爆炸引起对管道与设备的撞击(碎片冲击或机械破坏)(4)引起二次事故(5)震荡作用(短暂的地震波)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单元危险系数×物质系数

51.蒙德与道化学的区别:(1)引进了毒性的概念,将道化学公式的“火灾、爆炸指数”扩展到包括物质毒性在内的“火灾、爆炸、毒性指标”的初期评价,使表示装置潜在危险性的初期评价更加切合实际(2)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补偿系数小于1),进行装置现实危险性水平再评价,即进行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加以补偿后的最终评价,从而使评价较为恰当,也使预测定量化更具有实用意义

第7章

其他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52.统计图表法优缺点:优点是简单易行,可以提供事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特点及规律,可供类比,为预测事故准备条件,用于中、短期预测较为有效。缺点:不能考虑事故发生及发展的因果关系,预测精度不高。必须有可靠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资料和数据中存在某种规律和趋势,未来的环境和过去相似

53.风险率是表示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事故发生概率即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风险率综合了事故发生概率和造成后果的严重度两个方面的因素,它的数值R等于事故发生概率P与严重度S的乘积 1.P261:7.2.3 系统故障概率的计算举例

第8章

安全综合评价方法(不考)

54.安全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1)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的特点:把问题层次化,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底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2)灰色系统理论是我国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的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对于指标可明确表达而其与参数的关系又清楚的,称之为“白色系统”;对于指标难以准确表达而其与参数的关系又模糊的,称之为“黑色系统”。因此,系统可以认为是由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组成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半定性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进行评价,一种是灰色聚类安全评价法。(3)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则,考虑与被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评价的着眼点是所要考虑的各个相关因素(4)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法具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非凸性等特点 第9章

安全评价报告(了解)

55.安全预评价程序: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概述,生产工艺简介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方法的选择和简介,定性、定量安全评价,安全对策、措施结论和建议

56.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前期准备,编制安全验收评价计划,安全验收评价现场检查,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评审

报告主要内容:概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总体布局及常规防护设施措施评价,易燃易爆场所评价,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评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强制建议设备设施情况检查,电气设备安全评价,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工艺设施安全连锁有效性评价,安全管理评价,安全验收评价结论,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录

57.安全现状评价程序: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定性。定量评价,安全管理现状评价,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确定评价结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完成 报告主要内容:前言,目录,评价项目概述,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定性、定量化评价及计算,事故原因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对策措施及建议,评价结论

第二篇:矿井火灾学总结-太原理工大学

第一章 矿井火灾学基础

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热源和氧气。2.矿井火灾危害:(1)缺氧、窒息作用;(2)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3)高温气体的热损伤作业。

第二章 煤的自燃及其特性 1.煤自燃机理:(1)黄铁矿作用假说:煤中的黄铁矿促进含碳成分氧化的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将煤分解成更小的碎片,从而把更大的煤体表面积暴露到空气中;另一方面是通过自身氧化释放出的热量来提高煤温,从而使之氧化自燃。(2)细菌作用假说:认为在细菌的作用下,煤体发酵,放出一定热量,这些热量对煤的自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酚基作用假说:煤的自热是由于煤体内不饱和的酚基化合物吸附空气中的氧,同时放出一定热量所致。(4)自由基作用假说;(5)煤氧复合作用假说。2.煤自燃的条件:必要条件:(1)具有自燃倾向性呈破碎状态堆积的煤;(2)适量的通风供氧;(3)良好的蓄热环境;充分条件:以上3个条件共存时间大于煤自然发火期。3.煤自燃的影响因素:(1)内在因素:1)变质程度;2)矿物质;3)水份;4)灰份;5)煤岩成份;6)破碎性;(2)外在因素:1)浮煤堆积量;2)初始煤温;3)漏风强度;4)氧气浓度;5)粒度(3)开采因素:1)煤层地质条件;2)开拓方式;3)开采方式;4)通风方式;5)采空区管理

4.自燃倾向性:即煤自燃难易程度,是煤低温氧化性的体现。

5.《规程》228条规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分为容易自燃、自燃、不易自燃三类。

新建矿井的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煤样和资料,送国家授权单位作出鉴定,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6.煤的自燃发火期:定义:从发火地点的煤层被揭露与空气接触之日起,至出现《矿井防灭火规范》中定义的有关现象之一,或温度上升至自燃点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以天或月为单位。

第三章 矿井火灾的预测预报 1.预测预报常见方法:(1)人的直接感觉:1)嗅觉:煤油味、汽油味、烧焦味、芳香气味;2)视觉:烟雾、水蒸气、挂汗;3)触觉:温度升高;4)感觉:头疼、疲乏、闷热等不适之感。(2)测温法:1)热电偶(阻)传感器: 最直接、最可靠,但为点接触,受传感器布置位置、范围、精度、使用寿命、维护等的限制。2)红外测温仪(热成像仪):表面测量,煤体热传导性能差,有效测温距离小(<10m)。(3)标志气体分析法:1)由于煤自燃过程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气体产物种类和浓度,标志气体分析法就是根据煤矿井下某些气体成分的存在及其浓度变化特征来识别煤自燃的发生及其发展程度的,相应的分析技术和监测系统都已配套,该方法是目前煤自燃预测预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2.发火监测地点:(1)采空区;(2)停采线和开切眼;(3)巷道高冒区;(4)保护煤柱;(5)构造带;(6)通风设施附近。

3.采空区自燃三带:Ⅰ——散热带,O2>18%;Ⅱ——自燃带,7 ≤ O2 ≤ 18%;Ⅲ——窒息带,O2<7% 4.早期预测预报手段:煤自燃早期预报技术就是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装置和指标,及时发现煤自燃过程中煤体温度、气体的变化,从而预测和推断煤自燃发展趋势的技术。

5.标志气体分析法:(1)煤自燃标志气体预报过程:1)现场煤样采集;2)实验室程序升温;3)产物色谱分析;4)标志气体优选;5)气体煤温关系建立;6)井下气样分析预报。(2)煤自燃气体产物:1)煤自燃氧化气体:CO、CO2、C2H4、C2H2,等;2)煤自燃吸附气体: CO2、CH4、C2H6,等。(3)标志气体优选原则:灵敏性、规律性、可测性。

第四章 防治煤炭自燃技术 1.防治煤炭自燃技术:(1)开采技术措施;(2)示踪气体漏风检测技术;(3)均压防灭火;(4)灌浆防灭火;(5)惰气防灭火;(6)CO2防灭火技术;(7)阻化剂防灭火技术;(8)凝胶防灭火技术;(9)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2.灌浆防灭火技术的优缺点:(1)隔氧:(2)降温:(3)减少粉尘,分层开采利用再生顶板。(4)缺点:高位火、拉沟、漏风通道、溃浆、恶化工作环境及排水。3.灌浆系统分类及优缺点:

名称优缺点适用条件集中注浆优点:1.工作集中、便于管理2.人员少、效率高3.便于掌握浆液的浓度和质量4.占地较少缺点:1.初期投资大、建设时间长2.采运工作比较复杂优点:1.设备简单、投资少、建设速度快2.制浆工艺简单、操作容易3.可减少井下所需干管缺点:1.注浆分散、管理分散、人员多2.占用土地多、需打分区钻孔优点:1.机动灵活2.注浆距离短、管材消耗少、堵管机会少缺点:1.生产能力低2.管理分散、效率低1.煤层埋藏较深2.矿井注浆量大,且采区生产集中3.取运浆料距离较远钻孔或分区注浆分散注浆井下移动注浆1.煤层埋藏浅2.注浆采区分散3.原料丰富,运输距离近1.注浆量少2.输浆困难或无法用钻孔注浆时采用4.5.惰气防灭火的优缺点:优点:(1)降低氧气浓度,减缓氧化作用,同时抑制瓦斯爆炸;(2)增加注入区压力,减少漏风;(3)、吸收部分热量;(4)、与空气密度接近,易于混合从而充满整个注入空间;(5)、不污染设备,恢复生产快;(6)、不易溶于水、不易被煤或所吸附;(7)、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缺点:(1)易泄露、滞留时间短,高浓度氮气具有窒息性;(2)、降温作用有限,控制火势迅速,但灭火时间长。

6.三相泡沫防灭火的优缺点:优点:(1)可向采空区高处堆积;(2)水浆成为泡沫,可避免浆体的流失;(3)粉煤灰或黄泥固体颗粒的分布更为均匀,提高了防灭火的有效性;(4)氮气被封装在泡沫之中,能较长时间滞留在采空区中(5)泡沫堆积没有安全隐患,即不会发生溃浆;(6)具有阻化作用。第五章 矿井火灾时期的风流紊乱

1.火风压:火风压就是井下发生火灾时,火灾的热力作用使空气温度增高而发生膨胀,密度小的热空气在有高差的巷道中就会产生一种浮升力(Buoyancy),从而使高温烟流在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时产生的附加风压(热风压、烟囱效应)。2.火风压怎么计算:P251,例题5-1-1。第六章

1.常见的外因火灾有哪些:矿井外因火灾就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一般发生在井下机电硐室、胶带输送机、采掘工作面和有电缆的木支架巷道等地点。2.外因火灾的特点:(1)发生突然;来势迅猛,无预兆;火源明显;(2)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控制,往往会酿成重大事故;(3)火灾的火焰一般是在燃烧物的表面,如果及时发现和扑救,是容易熄灭的。第七章 火区封闭和启封 1.封闭原则:(1)准备先行;(2)行动果断;(3)封闭“四字诀”:密—严密漏风少;少—施工道数少;快—施工速度快;小—封闭范围小;(4)加强监控 2.启封条件:《煤矿安全规程》第248条规定:封闭的火区,只有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或注销。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1)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区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3.火区管理:密闭墙分类:(1)临时防火墙——风障、木板;(2)永久防火墙——木段、砖、料石、混凝土、多层混合(措施孔、取样孔、放水孔、返水池);(3)耐爆防火墙——沙袋、石膏。4.火区启封方法:(1)锁风启封法: 适用于火区范围较大、难以确认火源是否彻底熄灭或火区内存积有大量的爆炸性气体的情况。(2)通风启封法: 适用于火区范围较小并确认火源已经完全熄灭的情况下。

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热源、氧气

2、矿井火灾的危害: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引发瓦斯、煤尘爆炸毁坏设施设备;影响开采接续;烧毁大量煤炭资源;严重污染环境

3、煤自燃学说(机理):黄铁矿作用学说、细菌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自由基作用学说、煤氧复合作用学说

4、煤自燃条件:具有自燃倾向性呈破碎状态堆积的煤,适量的通风供氧,良好的蓄热环境,以上3个条件共存时间大于煤自然发火期.5、煤自燃影响因素:内在因素1)变质程度2)矿物质3)水份4)灰份5)煤岩成份6)破碎性;外在因素1)浮煤堆积量2)初始煤温3)漏风强度4)氧气浓度5)粒度;开采因素 1)煤层地质条件2)开拓方式3)开采方式4)通风方式5)采空区管理

6、煤自燃倾向性:划分煤自然发火危险等级的指标参数;煤的固有特性,内在因素。也是对矿井煤炭自然发火采取不同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依据。

7、煤自然发火期:从发火地点的煤层被揭露与空气接触之日起,至出现《矿井防灭火规范》中定义的有关现象之一,或温度上升至自燃点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以天或月为单位。

8、煤自燃早期预报技术:人的直接感觉、测温法、标志气体分析法

9、火灾观测点设置 :矿井主进风井口、矿井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地面皮带走廊与进风井;开采煤层掘进工作面迎头5m处,距回风绕道10~15m处;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上隅角及进回风巷距巷口10~15m;自然发火观测点、密闭观测孔、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等。

10、均压防灭火技术:通过采用风窗、风机、调压气室、连通管等调压手段,改变通风系统内的压力分布,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减少漏风,从而实现“管风防火、以风治火”,达到抑制和熄灭火区的目的。方法简单,成本最低,但技术要求高、管理严格,不易控制。分类:1)开区均压——正常生产工作面:调节风窗均压、调压风机均压、调节风窗与调压风机联合均压2)闭区均压——封闭区:调压气室与连通管均压、调压气室与调压风机均压

11、灌浆防灭火技术: 灌浆就是将水和浆材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沿输浆管路借助于自然压差或泥浆泵加压输送到可能或已经发生自燃的区域灌注,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或治理火区。其主要作用是:1)隔氧:2)降温:3)减少粉尘,分层开采利用再生顶板。缺点:高位火、拉沟、漏风通道、溃浆、恶化工作环境及排水。

12、惰气防灭火技术:优点:

1、降低氧气浓度,减缓氧化作用,同时抑制瓦斯爆炸;

2、增加注入区压力,减少漏风;

3、吸收部分热量;

4、与空气密度接近,易于混合从而充满整个注入空间;

5、不污染设备,恢复生产快;

6、不易溶于水、不易被煤或所吸附;

7、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缺点:

1、易泄露、滞留时间短,高浓度氮气具有窒息性;

2、降温作用有限,控制火势迅速,但灭火时间长。

13、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阻化剂防灭火技术就是将能阻止煤炭氧化的化学药剂制成溶液喷洒在煤壁、采空区浮煤上或压注入煤体之内,抑制或延缓煤氧复合作用,达到防止煤炭自燃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和利用以水防火的作用。其原理是:

1、液膜隔氧;

2、吸热降温。但当水分蒸发后,阻化作用将变成催化作用。优点:阻化率高,阻化寿命长;安全性好、对井下设备设施腐蚀性小;来源可靠、供应充足、运输方便、成本低

14、凝胶防灭火技术: 凝胶是由基料、促凝剂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水溶液,混合后发生絮凝作用而形成。其成胶时间和强度可控(配比试验)。

1、固水性

2、吸热降温性

3、隔氧阻化

4、热稳定性

15、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可向采空区高处堆积;水浆成为泡沫,可避免浆体的流失;粉煤灰或黄泥固体颗粒的分布更为均匀,提高了防灭火的有效性;氮气被封装在泡沫之中,能较长时间滞留在采空区中;泡沫堆积没有安全隐患,即不会发生溃浆;具有阻化作用

16、风流紊乱是指井下发生火灾时,在火和烟气的作用下,正常情况时巷道内风流的流动方向以及风量的分配被打乱,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烟气进入进风流中,使得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风流紊乱的基本形式有:烟流逆退和风流逆转两种。

17、火风压就是井下发生火灾时,火灾的热力作用使空气温度增高而发生膨胀,密度小的热空气在有高差的巷道中就会产生一种浮升力,从而使高温烟流在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时产生的附加风压(热风压、烟囱效应)。

18、外因火灾火源分类: 明火源:吸烟、焊接、电炉、灯泡取暖、人为纵火等;电能热源:静电、电流短路和过负荷运行产生电弧、电火花等;摩擦热源:胶带与滚筒、采掘机与岩石摩擦等;放明炮、糊炮、炸药受潮、封孔长度不够、使用可燃物代替炮泥等违规操作引起的火源;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引起的火源。

19、火区封闭的基本原则:1)准备先行2)行动果断3)封闭“四字诀”密、少、快、小4)加强监控

20、防火墙分类:临时防火墙——风障、木板;永久防火墙——木段、砖、料石、混凝土、多层混合(措施孔、取样孔、放水孔、返水池);耐爆防火墙——沙袋、石膏

21、火区启封的条件:

1、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有乙烯、乙炔,一氧化碳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区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

22、火区启封的方法:1)锁风启封法,适用于火区范围较大、难以确认火源是否彻底熄灭或火区内存积有大量的爆炸性气体的情况。2)通风启封,适用于火区范围较小并确认火源已经完全熄灭的情况下。

火风压的特点

 火风压就是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由于密度变化引起的浮升力对单位体积所做的功;  密度差,重力场和垂直高差是火风压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

 火风压产生于烟流流过的有高差的倾斜或垂直巷道中;

 火风压的作用相当于在高温烟流流过的风路上安设了一系列辅助通风机;  火风压是一个过程量,而非状态量;  火风压的作用方向总是向上。

第三篇:太原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实验A

(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047)

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实验A

(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xperiment A(2)

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0)

上机学时:(0)学分:(2.0)

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300字内)

《物理实验A

(二)》课程是是面向我校工科各专业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使学生在进行初步物理实验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实验现象观察、数据记录及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等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全方位地反复地训练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的工作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每章均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课堂教学

绪论强化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加深对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有效位数的理解,学会如何利用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仪器。

基本要求:本部分是整个物理实验的绪论的加强部分。在通过课堂讲授加强学生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定义及各自性质规律的理解。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2.重点、难点

重点: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有效位数,仪器选择。

难点: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 3.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 必修

实验教学

(一)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牛顿环”是一种用分振幅方法实现的等厚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有力证据之一,牛顿环已经在工业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波长、测量微小角度或薄膜厚度、观测微小长度变化、检测光学表面加工质量、测量液体折射率等。实验目的:

1)观察等厚干涉现象,掌握其特点,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理解。2)掌握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3)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2.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环产生的基本原理 难点:逐差法数据处理 3.学时分配

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二)霍尔效应及磁场的测量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霍尔效应是1879 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导电性质时发现的一种电磁效应。霍尔效应在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霍尔元件测量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在磁场中移动和定位,可用它测量某点的磁场和缝隙中的磁场,还可以利用这一效应来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迁移率等主要参数。实验目的:

1)了解用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霍尔效应的副效应以及消除方法。3)学会用霍尔元件测量长直螺线管的磁场强度 2.重点、难点

重点:霍尔效应测磁场基本原理。难点:副效应的理解 3.学时分配

霍尔效应及磁场的测量(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三)光栅衍射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光栅是根据多缝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重要的分光元件,它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组成。光栅通常分为刻划光栅、复制光栅、全息光栅等。光栅衍射原理也是晶体X射线结构分析和近代频谱分析与光学信息处理的基础。此外,它还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光通信、计量等问题之中。光栅测量系统也是中、高档数控机床构成闭环数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观察光栅的衍射现象,加深对光的衍射及光栅分光原理的理解。3)测定光栅常数及水银灯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几条谱线波长。2.重点、难点

重点:光栅衍射原理。难点:分光计调节 3.学时分配

光栅衍射(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四)超声声速测定仪测量声速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际应用中,用超声波测距、定位、测液体流速、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测量气体温度瞬间变换等方面,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有很重要的意义。故超声波在化工、医学材料的实验研究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

实验目的:

1)学习用相位比较法、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速。加深对共振、振动合成的理解

2)了解压电换能器的功能及超声波的产生、发射、传播和接收原理。3)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模拟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重点、难点

重点:超声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 难点: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3.学时分配

超声声速测定仪测量声速(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五)仿真实验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通过对实验环境的模拟,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仪器的结构及原理的理解。实验目的:

1)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实验内容和操作 2.重点、难点

重点: 熟悉实验原理 3.学时分配

仿真实验(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六)金属电子功函数的测定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要使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必须给电子提供一定的能量,这份能量称为电子的功函数。本实验通过对热电子发射规律的研究,可以测定阴极材料的功函数,为选择合适的阴极材料提供依据。

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电子功函数的概念和热电子发射的基本规律。2)学习用里查孙直线法测定钨的功函数。

3)学习直线测量法、外延测量法和补偿测量法等基本实验方法。2.重点、难点

重点:热电子发射理论测量功函数的原理 难点:电路的搭建和测量、绘图法 3.学时分配

金属电子功函数的测定(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七)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混沌是指确定的宏观的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不确定或不可预测的随机现象。本实验通过非线性电路通过微调可变电阻来观察混沌现象。

实验目的:

1)建立非线性电路系统,并在示波器上观察且记录周期分岔及混沌、单吸引子、双吸引子等现象。

2)对所观察的奇怪吸引子的各种图象进行探讨和说明。2.重点、难点

重点:混沌产生的基本原理。难点:电路的搭建和调节 3.学时分配

非线性电路混沌实验(2学时,选做)实验教学

(八)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铁磁材料应用在各种仪器设备中,从发电机﹑变压器、电表铁心到录音机磁头等,有着广泛的应用。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反映该材料的重要特性,也是设计电磁机构或仪表的重要依据。用示波器测量磁滞回线直观、方便、迅速,能够在不同磁化状态下进行观察和测量,在实验中被大量使用。实验目的:

1)了解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的基本原理。

2)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的测绘方法。3)加深对铁磁材料磁特性的认识。2.重点、难点

重点:磁滞回线以及基本磁化曲线。难点:测量、数据处理 3.学时分配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九)弗兰克-赫兹实验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实验通过对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测量,学习弗兰克和赫兹为揭示原子内部能量量子化能级所做的巧妙构思和采用的实验方法,了解低能电子与原子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机理,以及电子与原子碰撞的微观过程是怎样与实验中的宏观量相联系的,并且用于研究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和能量交换的微观过程。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加深对原子能量量子化的理解。2.重点、难点

重点:氩原子第一激发电位的测量的基本原理。难点:数值分析 3.学时分配

弗兰克-赫兹实验(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十)超声光栅测量声速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当高频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如果有可见光通过该液体,可见光将产生衍射效应。这一现象被称作声光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声光效应的衍射光强分布类似于普通的光栅。本实验主要是利用声光效应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为测量液体中的声速提供另一种思路和方法 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光栅产生的原理。

2)学会利用声光效应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2.重点、难点

重点:超声光栅产生的基本原理 难点:数据处理 3.学时分配 超声光栅测量声速(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十一)迈克耳孙干涉仪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迈克耳孙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学和近代计量科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激光出现以后,各种应用更为广泛。用它可以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研究光谱线的超精细结构,精密计量检验光学零件的偏差,测定光波波长、微小长度、光源的相干长度;还可以测量气体、液体的折射率等。

实验目的: 1)2)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调节和使用方法。通过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白光干涉和非定域干涉现象,加深对干涉原理的理解。3)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2.重点、难点

重点: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 难点:数据处理 3.学时分配

迈克耳孙干涉仪(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十二)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地球对其表面的物体具有吸引力,重力加速度是度量地球引力大小的物理量。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球形状的不规则,造成各处的重力加速度有所差异,与海拔高度,纬度以及地壳成分,地幔深度密切相关。

实验目的: 1)2)掌握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2.重点、难点

重点: 测量的注意事项 难点: 数据处理 3.学时分配

自由落体法测定重力加速度(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十三)傅立叶分解合成实验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周期性函数可以用傅立叶级数来表示,用傅立叶级数展开进行分析的方法在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傅立叶分解合成实验利用串联谐振电路,对方波或三角波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测量基频和各阶倍频信号的振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关系。实验目的:

1)加深对傅立叶级数分解与合成的理解,了解傅立叶分析法在科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傅立叶分解合成仪的基本原理,并能正确使用傅立叶分解合成仪,对方波或三角波电信号进行分析。2.重点、难点

重点: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原理。难点:初相位的调节 3.学时分配

傅立叶分解合成实验(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十四)油滴法测基本电荷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汤姆孙通过测定带电粒子流的荷质比,提出电子的概念。但是他一直没有测出电子的电量。在当时科学家提出的多种测量电子电荷的方法中,最准确的方法是云雾法。实验目的:

测量基本电荷的电量,加深对电荷量子性的理解。2.重点、难点

重点: 实验原理 难点: 合适油滴的选取 3.学时分配

油滴法测基本电荷(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

(十五)全息照相实验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全息照相技术能够准确、迅速地记录各种实物立体的图像,是通过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如防伪、生物工程、计算机存储、医学等科研、生产和测量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目的: 1)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2)学会搭建全息照相光路。3)学会拍摄和观测全息图。2.重点、难点

重点:全息照相实验原理 难点: 全息照相光路搭建 3.学时分配

照相技术(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十六)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精密的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并测量了普朗克常量。利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量是物理史上关键性的实验之一。

实验目的: 1)2)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了解光电效应和光的量子性 了解光的量子理论和波动理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学习用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量

2.重点、难点

重点:光电效应规律 难点: 普朗克常量的测量 3.学时分配

普朗克常数的测定(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十七)粘滞系数的测定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粘滞系数与流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液体温度升高后黏滞系数会变小。测定液体黏滞系数的方法很多,但一般都采用间接方法进行测量。本实验主要介绍落球法测定黏度较大的液体的黏滞系数,且通过改变液体的温度测量变温黏滞系数。实验目的:

1)观察小球在液体中的运动现象,了解其运动规律.2)观察液体内摩擦现象,学习测定液体的黏滞系数.3)进一步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2.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温度下粘滞系数的测定。难点:测量过程中小球的控制。3.学时分配

粘滞系数的测定(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十八)光的偏振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根据光的波动理论,可见光是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在光场中任意点都同时存在电场和磁场,二者的方向垂直并同时垂直传播方向,因此光是横波。实验观察光的偏振现象,加深对偏振光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起偏和检偏的方法。掌握波片的作用和原理。掌握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方法。实验目的:

1)观察偏振片的起偏和检偏现象; 2)验证马吕斯定律。2.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偏振态的检验和测量。难点:不同波片相结合偏振状态的改变。3.学时分配

光的偏振(2学时,选做)

实验教学(十九)演示实验

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精选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中二百个左右能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演示实验,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对物理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掌握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目的:

1)通过演示仪器揭示物理原理。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2.重点、难点 重点:演示仪器,观察现象。难点:揭示演示现象的物理原理。3.学时分配

演示实验(2学时,选做)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王云才主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教学参考书:

1.杨述武、赵立竹、沈国土主编,普通物理实验系列(“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勤、张菊清等主编,近代测量数据处理与应用(“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

3.咯蔚波主编,医用物理学实验(“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背景大学出版社,2008。

4.贺顺忠主编,工程光学实验教程(“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王铁云主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赵丽华.新编大学物理实验.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7.吕斯骅,段家忯.基础物理实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丁慎训,张连芳.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成正维等.大学物理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谢行恕,康士秀,霍剑青等.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四篇:太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方案

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

实践方案

按照团省委的要求,围绕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开拓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局面。服务大学生的成才需求,寻求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的校内外资源,在实行社会实践学分制的新形势下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机制,校团委将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机制,在组织形式上创新扩大社会实践参与面,使我校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组织、有指导、有考核、有成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活动主题

今年校团委将以“投身社会实践,锤炼坚定信仰”为主题,通过引导让对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社会观察和表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内容

今年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进行“追寻

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的主题寻访活动,深入革命

老区探访老红军老八路,宣传他们的革命故事。深入了

解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

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回顾历史,对照今昔,同学们在深

刻体悟祖国精彩华章的同时,树立了无私为国奉献、实

现自我价值的远大目标。

2、为学校110周年校庆筹备探访老校友,通过各地校友会

和行业校友会,广泛联系校友,积极宣传校庆活动,吸

引各地校友回母校共度校庆日;宣传学校的发展,为校

庆筹备积蓄力量。

3、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围绕我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目标,进行志

愿服务,感受山西经济的发展,服务社会的进步。

4、以“大学生眼中的今日山西”为主题,进行社会调研,通过实地深入的调查了解,感受山西的变化,为推进全

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以“增强团员意识教育”作为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以理论宣讲和“政策宣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加强

自身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使同学们在今

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团

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

6、开展支农支教等志愿服务,通过播放电影、图书捐赠以

及精心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等形式深入农村,丰富

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7、开展以的素质拓展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实

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将严格

选拔一批青马骨干,利用暑期组织他们参观考察和素质

拓展,通过培训打造一支全省最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

养他们成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8、社会调查和专业调研服务团,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优

势,充分发挥学生暑期课余时间丰富的便利,通过积极

与校内外专业人才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专业

调研。

三、组织形式

今年的社会实践,结合相关需求、采取项目化的方式运作,以申报制的方式进行,在前期的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通过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经费预算等,校团委根据申报的情况,遴选一定数量的项目予以立项,给予资助。通过组织集中营队和调研团队的方式扩大社会实践的覆盖面。

共青团太原理工大学委员会

2011年4月

第五篇:述职报告 - 太原理工大学

院党委委员、学工办主任张俊义同志2010述职报告

我叫张俊义,现任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院党委委员。现将2010年一年来的履职情况汇报如下,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保持较好的学习习惯,不断钻研思想政治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

一年来,我坚持不懈学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仔细阅读每期《共产党员》和《先锋队》党建期刊;仔细研读“创先争优” 活动和“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相关文件和知识;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知识,并就此听取报告一次;通过干部选学网学习高等教育宏观、微观知识近四十个学时;研读李开复系列成功学专著,研读井冈山干部学院编写的领导干部读本《为政常识三十讲》、《领导的哲学思维》、《领导方略论》。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思想不掉队,永葆先进性;教育与管理理论的学习,使我能摸准服务同学的脉搏,加强了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干部为政理论学习,开阔了我的领导思维,提升了我的领导素质,增强了我的领导能力。三种学习互相促进,给我提供了思考的资源和工作动力,让我得益不少。我在校报上和校创先争优活动网站上发表了《狠抓导通环节,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抓实“培养”环节》两篇文章,为学校提供建设性意见两条。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计划与方案、总结与报告、论文与建议,我全年撰写字数逾五万。

二、严以律己,紧扣“培育人才”开展辅导和服务。严以律己表现在:工作出勤上,注意按时按点;服务学生工作作风上以人为本;服务学院发展上,大局为重;团队建设上,引领责任长存不息。虽然五月份在干部调整中受挫,但很快调整好了工作状态,该干什么干什么,还要干得更好。我不时提醒自己,我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我的状态不好,培育学生成才的工作效果就要打折扣,为了警醒自己和借助外界监督来完善自己,也为了使工作不缺位,我在办公室的门上贴上了“有问必答、热情服务、欢迎批评”的字条,并附上我的手机号码。为了提高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大学生活效率,我用两周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为2010级全体同学做了《克服盲目,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做高效的努力》专题辅导报告,我十分欣慰——这是我为学生做的第六次公开辅导报告。六年前,我初上学工办主任时告诉自己,每年必须为学生做一次辅导报告,这是一个学工办主任的职责,今年,在有些不方便的情况下,我没有食言。

三、实事求是,为院党委决策建言献策。

我在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注意用理论指导实践,并注意对实践进行及时总结,上升为经验。作为学院党委委员,我没有虚占其位,我始终认为自己是班子的一员,某种意义上,我的言行也是班子队伍整体工作状况的一个微观反映,我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班子团结和树立班子威信。在这种思想下,对领导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按照我的理解,把建议表达给领导,以为班子决策提供参考。也许,某种程度上,我说的多了一些,但通常地,正确的意见总是在与不同声音的辩论中形成的。我在努力做我认为该做的事。

四、注重团队引领,以“培育人才”为最高使命,提高学工办服务和辅导水平。

学院初创,百事待举,人员又少,所以学工办的同志们承担了不少额外的任务。基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有时不经意间放松了对本职工作的要求。我经常提醒他们,创业艰难,要和学院共风雨,但面对学生的工作不能马虎,我们,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做。我还经常提醒他们,一个辅导员的最高使命就是育才,一切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都要在这个高度下统御,过程、手段、方法的有效和适宜的使用,本身就是育才。在这样的共识下,让各种活动、任务、比赛、评选、会议带着关爱、带着信任、带着激励、带着启发走到学生中,濡养他们的灵魂,沉淀他们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技能。我们深知,“辅导员,辅导员,辅导水平有多高,职业尊严有多高。”我们一直在努力!

五、廉洁自律,工作规范。

五年以前我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甚至做一个教育家,所以,每每行事,必以师者自律。我越来越在乎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范开展各项工作。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未有违法违纪的事情。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评价总结(修订版)汇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