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分泌临床诊疗指南目录
内分泌临床诊疗指南
目录
一、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诊断
(二)糖尿病的分型
(三)糖尿病的管理和教育
(四)糖尿病的治疗常规
(五)妊娠糖尿病和糖尿病妊娠治疗
(六)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治疗常规
(七)老年糖尿病治疗指南
(八)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常规
(九)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指南
(十)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治疗常规
(十一)乳酸性酸中毒治疗指南
(十二)糖尿病低血糖症治疗常规
(十三)糖尿病并血脂异常治疗指南
(十四)糖尿病并高血压治疗常规
(十五)糖尿病并冠心病治疗指南(十六)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治疗常规(十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常规(十八)糖尿病肾病治疗(十九)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常规(二十)糖尿病胃肠病治疗常规(二十一)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常规(二十二)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治疗常规(二十三)糖尿病心理障碍治疗常规
二、甲状腺疾病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诊疗常规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诊疗常规
(三)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
(四)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疗常规
(五)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诊疗常规
(六)桥本甲状腺炎诊疗常规
三、骨质疏松症
四、下丘脑-垂体疾病
(一)垂体瘤诊疗常规(GH瘤、PRL瘤)
(二)尿崩症诊疗常规
(三)继发性中枢性尿崩症诊疗常规
(四)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诊疗常规
(五)库欣综合征诊疗常规
(六)矮小症临床诊疗常规
五、肾上腺疾病
(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诊疗常规
(二)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诊疗常规
(三)肾上腺意外瘤诊疗常规
(四)嗜铬细胞瘤诊疗常规
(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疗常规
六、性腺疾病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疗常规
(二)性发育不全症诊疗常规
(三)男性乳房发育
七、电解质紊乱
(一)低钙血症诊疗常规
(二)高钙血症诊疗常规
八、其他内分泌代谢病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EN1)诊疗常规
(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诊疗常规
(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常规
(四)神经性厌食症诊疗
(五)代谢综合征诊治常规
(一)糖尿病的诊断
第二篇: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尿崩症
尿崩症
一、概述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DH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青年为多见。由肿瘤、外伤、感染、血管病变、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等、垂体切除术等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破坏,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释放和贮藏减少所致者称继发性尿崩症;无明显病因者称特发性尿崩症。
因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兴奋口渴中枢致大量饮水,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迅速出现严重失水、高渗性昏迷,甚至死亡。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起病缓慢,往往为渐进性的,数天内病情可渐渐明显。少数可突发,起病有确切日期。
1、多尿:多尿、烦渴、多饮为其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多尿表现在排尿次数增多,并且尿量也多,24h尿量可达5~10L或更多。多尿引起烦渴多饮,24h饮水量可达数升至10L,或更多。病人大多喜欢喝冷饮和凉水。
2、皮肤粘膜干燥,消瘦无力。如未能及时补充饮水,可可出现高渗征群,为脑细胞脱水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神志改变、烦躁、谵妄,最终发展为昏迷。
3、继发性患者可有原发性的临床表现。不同病因所致的尿崩症可有不同临床特点。遗传性尿崩症常幼年起病。如颅脑外伤或手术所致的尿崩症可表现为多尿-抗利尿-多尿三相变化。肾性尿崩症较罕见。
4、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比重通常在1.001~1.005,相应的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正常值为600-800mOsm/L),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若限制摄水,尿比重可上升达1.010,尿渗透压可上升达300mOsm/L。(2)血浆抗利尿激素值降低(正常基础值约为1~1.5pg/ml),尤其是禁水和滴注高渗盐水时仍不能升高,提示垂体抗利尿激素储备能力降低。
(3)禁水加压素试验:是最常用的有助于诊断垂体性尿崩症的功能试验。方法:禁水前测体重、血压、脉率、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血渗透压。持续8-12小时禁水,每2小时测上述指标,至尿量无变化、尿比重及尿渗透压持续两次不再上升为止。此时皮下注射抗利尿激素5U,每小时再收集尿量,测尿比重、尿渗透压1~2次。
正常人或精神性烦渴者,禁水后尿量减少,尿比重、尿渗透压升高,故血压、体重常无明显变化,血浆渗透压也不会超过300mmol/L,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不会继续减少,尿比重、尿渗透压不再继续增加。
尿崩症禁水后尿量减少不明显,尿比重、尿渗透压无明显升高,体重和血压明显下降,血浆渗透压升高(大于300mmol/L),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尿渗透压成倍增高。肾性尿崩症患者禁水和肌注抗利尿激素,均不能使尿量减少及尿液浓缩。
5、磁共振成像:高分辨率MRI可发现与中枢性尿崩症有关的以下病变:(1)垂体容积小;(2)垂体柄增粗;(3)垂体柄中断;(4)垂体饱满上缘轻凸;(5)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其中神经垂体高信号消失与神经垂体功能低下、后叶ADH分泌颗粒减少有关,是中枢性尿崩症的MRI特征。
6、针对X染色体上肾性尿崩症基因的基因探针可用于遗传性肾性尿崩症母亲妊娠后期的产前诊断,有96%的可靠性。
三、诊断依据
1、原发性者可有家族史。继发性者多见于头颅创伤、下丘脑-垂体手术、肿瘤、感染(脑炎、脑膜炎、鼻咽部感染)、血管病变、血液病。
2、多尿(尿量超过3L/d),烦渴,多饮。皮肤干燥,唾液、汗液减少,便秘,消瘦,困倦无力。
3、尿比重小于1.005,尿渗透压为50~200mOsm/kgH2O,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可高于300mmol/L。
4、禁水加压素试验阳性。
5、血清抗利尿激素水平低下。
6、鞍区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该区域器质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7、除外低渗性肾原性多尿病(原发性:肾性尿崩症、先天性肾小管病变;继发性:慢性肾功能减退、肾盂肾炎、缺钾、高钙血症),精神性烦渴多饮症,高渗性多尿症(糖尿病,高蛋白饮食、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四、治疗原则与方法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改善继发的尿崩症病情。
2、药物治疗:轻度尿崩症患者仅需多饮水,如长期多尿,每天尿量大于4000ml时因可能造成肾脏损害而致肾性尿崩症而需要补充ADH制剂治疗。
抗利尿激素制剂治疗:目前最广泛用于治疗尿崩症的药物为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系首选药物,比较常用的DDAVP的口服制剂,商品名为弥凝,每8小时一次,每次0.1-0.4mg。其安全性较好,由于每个人对DDAVP反应性不一样,剂量应个体化,部分病例应用DDAVP后因过分水负荷,可出现水中毒。因此,建议每日剂量应分2-3次给予,切忌每天给一次大剂量。且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
3、肾性尿崩症:由药物引起的或代谢紊乱所致的肾性尿崩症,只要停用药物,纠正代谢紊乱,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为家族性的,治疗相对困难,可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吲哚美辛(消炎痛),上述治疗可将尿量减少80%。
4、继发性尿崩症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第三篇: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肥胖症
肥胖症
一、概述
肥胖症公认的定义是: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肥胖症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根据病因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只有肥胖而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的肥胖症)与继发性肥胖症两类,本处重点介绍单纯性肥胖症。
目前关于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轻、中度肥胖无明显自觉症状,但可引起许多不良的代谢紊乱和疾病,如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者下述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2型糖尿病、痛风、骨关节病、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率均升高。
肥胖症的治疗须坚持严格的饮食管理和加强锻炼,而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和有效。我国的超重和肥胖形势严峻,不仅患者数量庞大,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充分认识肥胖与疾病的关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防治由肥胖导致的疾病已成为当前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临床表现
1、病史:
在人的一生任何年龄都可发生肥胖,女性发病多在分娩后和绝经后居多,男性则多在35岁以后。
2、症状:
一般轻、中度肥胖无任何自觉症状,重度肥胖者则多有不耐热,活动能力减低甚至活动时有轻度气促,睡眠时打鼾,饭量不增加,甚至比以前相对减少。有的可有并发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临床表现。
3、并发症:
肥胖症患者易伴发下列疾病: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肥大及缺血性心脏病、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肝损害、女性月经异常、骨关节炎等。
4、体格检查:着重于检查肥胖的特征及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疾病的体征。这些体征,不是每个肥胖者均具有,取决于肥胖的程度和速度。
典型特征是身材外型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显,双乳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短时间明显肥胖者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可见紫纹或白纹。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显得细小而短。
5、常规辅助检查:
实测体重、体重指数、肥胖体型、腹围、B超测定皮脂肪厚度、血压。
三、诊断依据:
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
1、体重指数(BMI)是较常用的衡量指标。BMI=体重(kg)/身高(cm)2。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
2、体脂的分布特征
可用腰围来衡量。腰围为通过腋中线肋缘与髂前上棘间的中点的径线距离。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可视为中心型肥胖。
3、皮下脂肪堆积程度
可由皮脂厚度来估计,25岁正常人肩胛皮脂厚度平均为12.4mm,大于14mm为脂肪堆积过多;肱三头肌部位皮脂厚度:25岁男性平均为10.4mm,女性平均为17.5mm。
4、内脏脂肪
可用B超、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扫描或磁共振测定。
5、在确定肥胖后,应鉴别属单纯性肥胖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是在排除继发性肥胖后而被诊断的。一般继发性肥胖都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易于排除。
四、治疗原则与方法:
肥胖是由于每日摄入热能总量超过机体消耗能量的总量,剩余热能则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因此,肥胖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减少摄入,增加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1、行为治疗: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及其家属对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肥胖症治疗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
2、饮食控制:
限制每日能量的摄入。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高糖类食物。对肥胖患者应制订能为之接受、长期坚持下去的饮食方案,使体重逐渐减轻到适当水平,再继续维持。饮食的合理构成极为重要,须采用混合的平衡饮食。但注意取得疗效后仍需坚持饮食治疗,否则体重很快就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3、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活动不仅使体重减轻,而且能使减轻的体重得以保持。关于活动量或运动量则应因人而异,原则上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其方式应以简单易行为主,结合个人爱好,以进行有氧运动为主。对肥胖者来说,宜选择中等强度的活动或活动为宜,如缓跑、上楼梯、坡路骑自行车、滑车、登山,每次半小时,每周3-4次为宜。
应当强调的是:活动或运动贵在坚持,同时一定要与饮食治疗结合,否则将达不到体重减轻目的。
4、药物治疗:
选择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衡量可能得到的益处和潜在的危险(利弊得失),以作出决定。目前获准临床应用的减肥药物只有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但仍需长期追踪及临床评估。这些减肥药长期应用有各自的副作用,目前尚无既能长期控制体重又无大的副作用的减肥药。而且停用药物治疗后,病人的体重均渐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1)奥利司他:为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使食物中脂肪吸收减少30%,促进能量负平衡从而达到减肥效果。推荐剂量为120mg,3次/d,进餐时服药。不被胃肠道吸收,可见轻度消化系统副作用,如肠胃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和脂肪便等。
(2)西布曲明:是中枢神经作用药物。抑制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再摄取,减少摄食,降低体重。剂量为10~30mg,1次/d,早餐时服药。本药副作用包括食欲降低、便秘、口干、失眠、轻至中度的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等,需给予监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慎用或不用。
5、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只适用于严重的病态肥胖者。手术有效(指体重降低>20%)率可达95%,死亡率<1%,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术前并发症可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或治愈。术式有两种:胃形成术和胃搭桥术。一般认为只有BMI超过35kg/m2的患者才考虑有手术指征。
另外还有皮下脂肪抽吸术,为有创性性减少局部脂肪堆积方法,不能使肥胖得到根本治疗,故很少采用。
第四篇:临床诊疗规范标准指南专家共识目录(803个)
临床诊疗规范•标准•指南•专家共识目录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201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规范(2008中国版)2l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技术规范2002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治疗开始及调整方案的共识中文版2006 2型糖尿病治疗达标的策略共识2005 ADA糖尿病前期共识与评议2007年 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2011修订版重庆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10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2011 ERCP诊治指南(1)总论2010 ERCP诊治指南(2)胆管良恶性狭窄的ERCP诊治2010 ERCP诊治指南(3)胰腺疾病的ERCP诊治指南2010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OS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09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2009 阿仑膦酸钠防治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09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5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 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2008 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的专家共识2008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2011 白癜风治疗共识2009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北京会议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2008年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09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0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2010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2010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2008 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2010 便秘诊治暂行标准2000 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11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1 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糖尿病治疗专家共识2011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修订草案)1999 玻璃酸钠在骨科中的应用专家研讨会会议纪要2010 博鳌“关注活体供肾移植”专题研讨会专家共识2008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治推荐流程2012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2009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2009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布加综合征介入诊疗规范的专家共识2010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2007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2010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0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2009 产科麻醉临床指南2008 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卫滞剂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06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2011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版(草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2010 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2010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2010 超声产前诊断技术规范2002 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成人癌痛指南(NCCN中国版)20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0 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 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 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2010 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10 成人斯蒂尔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2006)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2011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专家共识2010.DOC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 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2010 抽动秽语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DOC 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指南200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治标准专家共识2003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 单孔腔镜手术技术专家共识2010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专家共识2010 胆道手术中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胆管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8 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专家共识2011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05 低体重新生儿麻醉指南2009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滴虫阴道炎诊治指南(草案)2011 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海内外华人老年医学学术会议纪要2005 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2007庐山 第三届全国内分泌乳腺外科学术会议纪要2005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 对比剂使用指南(第一版)2008 对吉妮IUD临床应用相关问题的共识2008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现状的共识和研究方向2005 对睡眠呼吸疾病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及人员培训的建议2012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7.济南 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2008 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建议2008 多发伤病历与诊断专家共识意见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2011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2011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和分类标准2001 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行业标准2011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标准专家共识2006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1 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1 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 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年,重庆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1)激素敏感、复发_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2)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3)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治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4)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5)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6)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7)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试行)2010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的制定及相关问题探讨2010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建议2011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技术指南2009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1)2010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2010 儿童风湿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3)2010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009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建议2010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分级和处理原则2009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2010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006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2006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2008 儿童尿路感染及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临床诊治的专家共识(2007上海)2008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09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2008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建议2011 儿童血友病诊疗建议2011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规范共识意见2010 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2010 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2011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09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008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200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指南草案2007乌鲁木齐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2010 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4 防范头颈肿瘤误诊误治的专题讨论2009 防治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 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标准2012卫生部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临床应用共识2009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指南2009 非小细胞肺癌孤立性转移处理共识2007 非小细胞肺癌孤立性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共识2007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共识2006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共识200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2012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07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07 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2012 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2001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7 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初稿)2010 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2011 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2012 复发性多软骨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复发性流产免疫学诊断和治疗共识2008 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2003 复发转移乳腺癌化学治疗基本原则2011 腹部切口的合理选择专家共识2008 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指南201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2008 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07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专家共识2011 钙通道阻滞剂防治脑血管病专家共识2007 干燥综合症诊断治疗指南2010 甘油三酯增高的血脂异常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11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专家共识2011 肝胆管结石病诊断治疗指南2006 肝胆外科患者凝血功能的评价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干预的专家共识2012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专家共识2011 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 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路线图2012 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2008 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2007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9 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1)2009 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2)20092 肝移植术后常见病变的病理诊断与分级指南(3)2009 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11 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命名以及肝血流阻断方法与选择原则2010 肝脏生化试验的分析与监测共识意见(草案)2009 肝脏生化试验的分析与监测共识意见(草案)2009 肝脏手术中的缝合吻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肝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06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1年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09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011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2012 高血压患者胆固醇管理临床指导建议2010 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2009 宫颈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0 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宫颈癌诊断行业标准2011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2003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200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2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2009 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09 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09 关腹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关于处理麻醉气体泄漏的专家共识2009 关于高血压患者及早启动降压联合他汀积极抗动粥降压新理念的建议2011 关于活体肝移植若干问题的专家共识2008 关于统一使用慢性高原(山)病•青海标准•的决定2007 冠心病介入诊疗对比剂应用专家共识2010 冠心病诊断标准2010 规范结直肠癌术中缓释型氟尿嘧啶腹腔内化疗的专家共识2011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2006 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药品供应管理技术指南2011 过敏性紫癜等6种疾病诊疗指南2010 合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合理应用喹诺酮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2009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2009 亨廷顿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环孢素A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专家共识2008 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识2005 磺脲类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04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2011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旁亢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修订版)2005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995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1)2007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2)2007 肌肉松弛药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09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2010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 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03年 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0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2009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10 急性肾损伤诊断与分类专家共识2006 急性髓系白血病(复发难治性)中国诊疗指南2011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2009(1)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2009(2)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01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200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 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1)2011 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2011 几种主要眼病临床指南总结(1)2006年 几种主要眼病临床指南总结(2)2006年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12 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12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10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专家共识2011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讨论稿)2006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 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0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2007 经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2008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2011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2007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2010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06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放疗共识2005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激素治疗临床应用指南修订草案2006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09版 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2011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2006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2008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9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版 口服抗凝剂指南第三版200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2010 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 口腔治疗中笑气一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应用操作指南(试行)2010 库欣综合征专家共识2011年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2005 狂犬病诊断标准2008 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感染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其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09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共识2006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201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2009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4年
来氟米特(爱若华)治疗免疫性肾脏疾病的专家共识2010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 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2007 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治疗共识2011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2005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
临床应用倍美力指导建议2007 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专家共识2006 流行性感冒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002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颅内肿瘤周围水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第1版)2010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2008 氯吡格雷相关中国专家共识推荐2009 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麻醉废气管理的指导意见2007 麻醉监测指南2009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8 麻醉学相关临床指南(术后恶心呕吐)2007 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7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 吗替麦考酚酯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共识2006年第四次修订 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4(另有2007修订版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戒烟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12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戒烟治疗专家共识2010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2007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1)静脉性溃疡2011 慢性伤口诊疗指导意见(2)糖尿病足溃疡2011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2005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2010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2010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5南京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8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2上海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2上海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 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20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指南英国2010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诊治指南2010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2009 那格列奈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1年更新版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2010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09 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2010 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2011 脑血管痉挛防治神经外科专家共识2008 脑血管痉挛防治神经外科专家共识2009 黏膜念珠菌病治疗指南2011 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1 尿动力学检查指南2010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2011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草案)2008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2009 脾损伤脾保留手术操作建议指南2007 匹伐他汀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2006 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 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2012 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2012 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2012 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前列腺癌诊断标准2011 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009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2009 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指南(试行)2005 全国围产医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2003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2008 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200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急性高原反应综合征_一体化评分分级标准2010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2011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09 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 人工耳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0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指征、标准及技术指南2002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2008 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12 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2007 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2011 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2008 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08 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肌痉挛中国指南2010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2004博鳌会议共识 乳腺癌诊治指南2011 乳腺疾病腔镜手术技术操作指南2008版
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中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
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专家共识2007 疝外科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1)儿童道路交通伤害+(2)儿童溺水干预技术指南2011 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3)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2011 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4)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2011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2009 神经介入治疗规范2012 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10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的专家共识2010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诊治专家共识(草案)2011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 神经系统疾病营养支持适应证共识2011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1)2011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2011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0 肾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肾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06 湿疹皮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09年讨论稿)2009 湿疹诊疗指南2011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2009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20092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2011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共识2008 食管癌诊疗指南2011 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2011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意见2012 术中知晓预防和脑功能监测专家共识2009 术中知晓专家共识
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2010 丝虫病诊断标准2006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共识2006 他克莫司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指南2010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共识2008 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1)中孕期母血清血产前筛查 胎儿常见染色体异常与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标准(2)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标准
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规范2002 台湾脑中风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2010 台湾心脏病学会高血压管理指南2010 台湾血脂异常共识2009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2009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1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意见2008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专家共识2008 提高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的专家建议2010 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专题讨论初步共识2007 铁过载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1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高端论坛专家共识2008 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2008 头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转移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命名2004大连 头颈部恶性肿瘤诊断治疗指南美国2006 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10 头痛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2007 头癣诊疗指南2008版 头晕的诊断流程建议2009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外科患者胶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2009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2004 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200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共识2007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微生态制剂儿科应用专家共识2010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2006 围术期肺动脉导管临床专家共识2009 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2011 围术期输血的专家共识2009 围术期输血指南2007 维持性腹膜透析共识2006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2008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胃癌诊疗规范2011 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共识2007 胃肠吻合专家共识2008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2007西安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讨论稿)2009 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 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年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9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2009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2009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11 吸入麻醉临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12 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在围手术期肺保护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1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2008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草案)201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取出术规范的专家共识2011 下肢动脉疾病诊疗的专家共识2006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2008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2011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疗共识20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1 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2010 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2008 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09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2011 小儿麻醉气道和呼吸管理指南2009 小儿术后镇痛专家共识2009 小儿术前禁食指南2009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09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2008 心房颤动的诊断与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8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7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 心血管疾病戒烟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11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
心血管内科糖代谢异常早期筛查及管理专家共识2012 心脏标志物即时检测(POCT)专家共识2007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防治共识 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2009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2009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 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专家会议纪要2004 新鲜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评估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 新型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8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第二稿2006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专家共识2009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2009 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1 选择性因子Xa抑制剂-磺达肝癸钠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终稿)2009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010 血管缝合及吻合基本技术与缝线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卒中防治专家共识2008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脏病中正确应用的专家共识200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7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专家共识2007 血管早期病变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2006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2010 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2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 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08 血脂康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09 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控制中国专家共识2012 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中国专家共识2010 寻常性银屑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09年讨论稿)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案2011 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2010 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共识与争议—2007全国腰椎退行性疾患学术论坛纪要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WST 75—1996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 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2003 依诺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10 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1 胰腺癌诊治指南2007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2009 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胰腺外科手术中胰腺断端吻合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 移植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专家共识2005 遗传性心律失常心肌病:2007研究进展与专家共识 遗传咨询技术规范2002 抑郁障碍防治指南2006 银屑病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 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专家共识2009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9 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专家共识2011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临床验配专家共识2012 幽门螺杆菌若干临床方面的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右美托咪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11 幼年皮肌炎诊治建议2012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方案专家共识2011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2009 原发性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专家共识2011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 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08 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2004 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 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2011 孕产期妇女甲型H1N1流感防治指南(试行)2009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1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2007 早产儿管理指南2006 早产儿院外喂养对策研讨会及专家共识2009 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2007 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应用指南2008 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之中国共识2006 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2009 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2009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 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中国版)2011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2002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2010卫生部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2010 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阿仑膦酸钠防治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09 中国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 中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12 中国丙肝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12 中国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修订草案)1999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2011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防治指南2003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 中国成人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指南2011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辅助检查及其选择2011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讨论稿)2008 中国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共识2009 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09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08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1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10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12 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定义和防治建议2012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2007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防治专家共识2008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09 中国儿童晕厥诊断指南2009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2006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2010 中国肥胖病外科治疗指南2007 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辅导教材2010 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A_H5N1病毒感染病例临床管理专家共识(草案)2009 中国骨科创伤患者围手术期VTEp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2012年6月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006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004 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0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1甲状腺疾病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4碘缺乏病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5甲状腺炎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6甲状腺结节2007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7导读2007 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11(1)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11(2)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2 中国绝经前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后绝经判断标准及芳香化酶临床应用共识2011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上)2010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下)2010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2008 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2008 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2011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2008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巡讲版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
中国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1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2011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2009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2011 中国青光眼临床工作指南2005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国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2011 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12 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06 中国实验外科的规范与准则2007 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专家共识201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 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2009 中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 中国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2012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2011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2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8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1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 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大连 中国哮喘论坛专家共识2004 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2007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1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 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 中国心血管医生临床戒烟实践共识2008 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2010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06 中国新型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8 中国新型固定剂量降压制剂ARB+HCTZ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07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共识2009 中国血压测量指南2011 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008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09 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 中国隐球菌诊治专家共识2010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意见2007 中国晕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2008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08天津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2006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简化版2009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2010 中国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常规2007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中国足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专家共识2007 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07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20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LADA诊疗的共识20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内分泌学分会就胰岛素治疗与癌症关系的联合立场声明201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治疗共识2009 中下段直肠癌外科治疗指南2006版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0 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规范治疗建议2009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2010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指南2008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与介入治疗指南2008 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2010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哨点监测方案2011 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草案2010 椎管内阻滞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2008 子宫颈癌诊断指南20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2007 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卫生部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2009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简化版 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国专家共识20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0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200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2010
第五篇: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一、概述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药物、器官移植等原因所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
二、病因
(一)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催乳素瘤、糖尿病(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及部分2型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二)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三)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四)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五)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原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六)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七)长期制动或太空旅行。
(八)器官移植术后。
(九)药物及毒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视骨质疏松的程度和原发疾病的性质而不同。多数症状较为隐匿,无诊断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不少患者在进行X片检查时才发现已经并发骨质疏松症。部分患者诉腰背酸痛、乏力、肢体抽搐或活动困难。病情严重者可以有明显骨骼疼痛,轻微损伤即易发生脊柱、肋骨或长骨骨折。
(二)体征:主要体征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类似,可有身高缩短,严重者发生脊柱后凸、驼背或胸廓畸形。
(三)原发病的多种临床表现。
四、诊断要点
目前没有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方法,常常采用下列诊断指标:骨密度低下和(或)脆性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还需要具有引起骨质疏松症的明确病因。
(一)脆性骨折:是骨强度下降的最终体现,故有过相关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脆性骨折史即可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骨密度测定: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骨密度测定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单光子、单能X线、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定量超声检查等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分析结果时应更注重Z值(Z值即为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相比较)。
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详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三)X线平片: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故对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帮助不大。但对于发现有无骨折,与骨肿瘤和关节病变相鉴别,有较大价值。
(四)骨转换生化指标测定:目前尚无一项生化指标可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主要用于骨转换分型、判断骨丢失速率、监测病情、评价药物疗效,各单位可根据条件选用。常用的骨转换生化指标包括反映骨形成指标(如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氨基末端肽等)和骨吸收的指标(如尿钙/肌酐比值、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氨基末端肽、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等)。
(五)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发病相关检查:如肝肾功能、自身免疫指标、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性腺功能、肿瘤相关检查等。
五、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原发疾病的治疗:积极寻找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对于有效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一旦病因明确,则应及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二)一般措施:注意进食含钙丰富、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适当户外活动,以增加阳光照射、机体的协调能力、防止摔跤、避免酗酒和嗜烟,慎用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的其他药物。
(三)基础治疗:包括适当补充钙剂、维生素D或其活性代谢物等。参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特别需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伴有高钙血症,如肿瘤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者,则应该禁忌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
(四)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治疗。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详见原发性
骨质疏松症指南。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素氨基端片段)是否适用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待于今后经验的积累。
(五)几种特殊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1.性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年轻的女性患者需补充适量的雌激素或雌孕激素,男性患者应补充雄激素。必要时合用其他类抗骨质疏松药物。
2.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有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症。如病情允许,主张糖皮质激素采用最小剂量维持。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早期选用双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助于防止发生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对于骨痛明显的患者,可以加用降钙素类药物。
3.制动性(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但要特别注意制动部位的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
4.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由于本症易合并佝偻病或骨软化症,除使用无铝营养支持液外,要积极补充维生素D制剂。
5.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严格控制高血糖,同时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6.器官移植后骨质疏松症: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7.血液透析性骨质疏松症:防治方法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避免使用含铝透析液和低磷低钙透析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