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
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药物会对患者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只有对药物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分析,才可以最大 程度的降低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文主要运用综述的方式进行分析,以便医师可以合理的认知药物对临床检验结 果的影响,进而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药物;临床医学;检验结果 引言
药物的检验结果会使患者额外承受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同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检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
1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原因
药物会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部分药物的特性会改变人体的生理机能,继而会对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徐华在《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2013)中指出,患者在服药期间,由于人体存在代谢作用,因而改变了人体的原有条件,同时,人体内残留的药物成分也可能改变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部分药物的药理会与人体发生不良反应,继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例如雌激素药物可以影响患者的血脂含量。
(2)部分药物由于本身具有荧光等特性,会影响药物的测定。
(3)部分药物具有化学性质,可以与患者体内的蛋白或者酶发生结合反应,继而会影响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1]。总之,检验人员只有对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严格的分析,才可以准确的分析出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2常见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临床医学中,常见的药物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医师和检验人员对常见药物的性质和影响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的检验结果的影响。欧阳平在《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2015)中对常见的药物影响结果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激素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雌激素药物可以影响人体的血脂含量,继而会降低红细胞数量,同时会增加体内肝脏转氨酶的含量。②抗菌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抗菌类药物(如碘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可以增加患者体内的尿酸,继而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会促使患者体内的尿糖或者蛋白质升高。③解热镇痛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解热和镇痛类药物会对患者的体内代谢产生影响,如水杨酸类药物会增加患者体内的淀粉酶;盐酸哌替啶可以改变患者的肝功能,从而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④利尿类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患者治疗期间,呋塞米和利尿酸等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钾离子,如果长期使用,患者会出现氮质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症状[2]。由此
可见,在临床医学中,医师和检验人员掌握常见药物的理化性质,可以提升对药物的检验效果,进而可以更好的对患者实施治疗。3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影响的对策
随着药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药物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会对患者的检验结果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因此,对药物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继而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可以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其主要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加强信息技术和检验技术的引进。
对药物的检验和查询系统进行开发,可以减少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戴宗成在《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2014)中指出,如果我国医院可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检验技术,就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首先在信息技术的引进方面,医院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查询全国范围内的假药信息,继而有利于降低药物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其次,对检验技术的引进,可以提升检验效率,如快检技术等[3]。由此可见,医院只有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建设,并且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才可以保证药物检验的效率。
3.2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在临床检验中,实验室是提升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郑红霞在《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2014)中指出,医院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提升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能力,以便可以提升药物的检验效果、例如可以通过技术比拼和素质培训等措施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室的工作中,要开展应急检验工作,使技术人员在面临应急任务时,可以及时的分析出药物的反应机理。另外,通过药物的应急演练,可以最好药物的监督和保障工作[4]。总而言之,只有检验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才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3提升工作人员的应急分析能力。
在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部分药物的性质可能会与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反应,继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李壮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2014)中指出,如果要降低药物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则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应急分析能力。使工作人员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疑似病例时,可以及时准确的对药物的影响可能性进行分析。这要求医师要掌握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反应症状,以便可以为实验室的检测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而可以更好的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5]。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在临床医学中,加强对信息技术和检验技术的引进,可以为药物的检验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提升医师和检验人员的素质,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检验效率和质量,进而可以更好的降低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4结论
通过本次综述研究可以发现,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只有不断的提升医学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对药物性质产生合理的认知,并且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才可以更好的减少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而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参考文献
[1]徐华.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及处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2(18):36-37.[2]欧阳平.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06(16):907-908.[3]戴宗成.临床用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4,03(12):592-593.[4]郑红霞.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06(15):136-137.[5]李壮.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05(24):252-255
第二篇:药物对检验结果影响 Micro soft Word 文档培训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当服用药物的进行多项化验检查时,一些药物会引起的化验异常。正确的解释检验结果,必须先了解患者正在服用哪些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常用药物包括:抗凝剂、降糖药、兴奋剂、激素、抗癫痫药、降压药、镇痛药、抗感染药及某些中药等。但影响的程度不一,而且有些药物影响检验结果的机制也不清楚。有的改变是因检验过程中化学反应被干扰;有的则反映特殊器官受损,如肝肾;有的病人代谢功能特殊,对某一化合物的形成或排出呈现加速或迟滞;其他如结合部位的竞争,降解酶的激发或抑制等。
一、对血液检验的影响(一)能引起贫血的药物
1.肯定能引起贫血的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氯霉素、甲氧苯青霉素、博来霉素、长效磺胺、磺胺嘧啶、有机砷 类。
(2)解热镇痛药: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氨基比林、安乃近、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3)抗癌药:氮芥、阿糖胞苷、环磷酰胺、丙卡巴肼(甲基苄肼)、甲氨蝶呤、长春碱、长春新碱、白消安。
(4)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乙琥胺。
(5)抗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
抗甲状腺病药: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卡比马唑。
(7)抗疟药:阿地平。
其他药物:氯丙嗪、甲丙氨酯、利眠宁、乙氨嗪苯、甲苯、三硝基甲苯。
2.可能引起贫血的药物
(1)抗生素类: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2)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
(3)抗癫痫药:扑米酮(去氧苯比妥)、三甲双酮。
(4)抗疟药:氯喹。(二)致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1.致白细胞生成减少的药物:
(1)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消瘤芥、塞替派、白消安、乌拉坦、丙卡巴肼、多潘等。
(2)有丝分裂抑制剂:长春碱、长春新碱、秋水仙碱等。
(3)抗抑郁药:丙米嗪、地昔帕明(去甲丙米嗪)等。
(4)利尿药:乙酰唑胺、氯噻嗪衍生物、依地尼酸(利尿酸)、汞剂等。
(5)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甲氧苄青霉素、链霉素、瑞斯托霉素、放线菌素K、两性霉素B等。
抗癫痫药:苯巴比妥、三甲双酮、乙琥胺等。
(7)其他:氯苯那敏(扑尔敏)、二硝基苯酚、苯、砷等。
2.致白细胞破坏增加的药物
(1)解热消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氨基比林、吲哚美辛、保秦松等。
(2)抗生素:乙氧萘青霉素、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钠)、双氯西林、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先锋霉素1)、氯霉素等。
(3)抗心律失常及强心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地西洋(安定)、地高辛等。
(4)抗疟药:奎宁、扑疟奎、辛可芬等。
(5)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其他:氯丙嗪、呋喃妥因、苯妥英钠、别嘌醇、双嘧达莫(潘生丁)等。(三)能引起血小板计数变化的药物
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都能引起血小板减少。这些药物一般均先引起白细胞减少,继而使血小板减少,最后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这是由于白细胞的寿命为4天,血小板为9天,红细胞为120天。
(1)致再生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及化学品:氮芥、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甲氧芳芥(甲氧基溶肉瘤素)、阿糖胞苷、硫唑嘌呤、甲氨蝶呤、6-硫鸟嘌呤、阿霉素、柔红霉素、苯、二甲苯、有机砷等。
(2)引起骨髓再生不良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氯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氯氮、氯丙嗪、甲巯咪唑、苯妥英钠、乙氧萘青霉素、乙琥胺、保泰松、吲哚美辛、氯苯那敏等。
(3)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氯噻嗪类、雌激素类、乙醇、瑞斯特霉素、甲苯磺丁脲等。
(4)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这些药物多为半抗原,能附着在血小板膜上的特殊部位,形成药物蛋白复合物,在补体参与下,发生免疫作用,致血小板减少。这些药物有: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水杨酸、非那西丁、抗生素类、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奎宁、氯喹、洋地黄霉甙、地高辛、奎尼丁、硝酸甘油、甲基多巴、氯噻嗪、百日咳菌苗等。(四)能引起出血、凝血时间变化的药物
(1)能使出血时间延长的药物:右旋糖酐、乙酸水杨酸、泛酰乙醇及其衍生物,链激酶-链球菌脱氧核酸酶等。
(2)使凝血时间延长的药物:抗凝剂、四环素等。
(3)使凝血时间缩短的药物: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等。
(4)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药物:合成性固醇、水合氯醛、氯霉素、氯贝丁酯(冠心平)、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吲哚美辛、甲芬那酸(甲灭酸)、新霉素、羟布宗(羟保泰松)、保泰松、苯妥英钠、奎尼丁、水杨酸类、左旋甲状腺素钠等。
(5)导致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时间的药物:巴比妥类、格鲁米特(导眠能)、维生素K、口服避孕药、灰黄霉素、庚巴比士等。(五)能引起血沉变化的药物
(1)使血沉加快的药物:左旋糖酐、甲基多巴、氨基青霉素、三氟哌多(三氟哌啶醇)、维生素K、维生素A、茶碱、羟丙基甲基麦角酰胺等。
(2)使血沉减慢的药物:奎宁、水杨酸盐、引起血葡萄糖升高的药物等。(六)可能引起过敏性血管性紫癜的药物(血小板数与功能正常)
非那西丁、阿司匹林、水合氯醛、克尿塞、氯丙嗪(氯普马嗪)、秋水仙碱、香豆素类药、苯海拉明、红霉素、灰黄霉素、碘化物、异烟肼、甲丙氨酯(眠尔通)、土霉素、酚噻嗪类、普鲁卡因青霉素、奎尼丁、磺胺类、已氟吡啦嗪等。
二、药物对尿化学试验的影响(一)影响尿pH的药物
碳酸氢钠(重碳酸钠)、乙酰唑胺(醋氮酰胺)等。(二)影响尿糖试验的药物
1.引起尿糖假阳性的药物:
(1)引起血糖升高从而继发糖尿的药物:皮质类固醇制剂、吲哚美辛、异烟肼。
(2)引起肾损害的药物:过期四环素。
(3)由于还原作用,与班氏溶液或Cliniest试剂可出现尿葡萄糖假阳性反应,但与Clinistix或Testape试剂无此反应的药物:阿司匹林、对氨基水杨酸、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Ⅰ)、头孢噻啶(先锋霉素Ⅱ)、水合氯醛、辛可芬等。
2.引起尿糖假阴性的药物(对酶法、试纸法):抗坏血酸、左旋多巴、非那宗吡啶等。
(三)引起尿酮体试验假阳性的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苯乙双胍(降糖灵)、水杨酸盐、肌醇酯等。(四)影响尿潜血试验的药物(联苯胺法)
假阳性:溴剂、铜、碘化物、过锰酸化物等。
假阴性:大量维生素C。(五)影响尿二胆试验的药物
凡能引起肝功能损害、溶血和胆汁郁积的药物,均可导致尿二胆试验结果的改变。如氯丙嗪、甲芬那酸、非那宗吡啶、氯噻嗪类。(六)影响尿17-酮类固醇测定的药物
(1)使尿17-酮类固醇增高的药物:氯霉素、氯丙嗪、地塞米松、红霉素、甲丙氨酯、青霉素、非那宗吡啶、酚噻嗪类、奎尼丁、司可巴比妥(速可眠)、螺内酯(安体舒通)、夹竹桃霉素、氨苯甲基丁烷二醇等。
(2)使尿17-酮类固醇下降的药物:氯氮、雌激素、口服避孕药、酚噻嗪类、利血平、甲丙氨酯、丙磺舒、普马嗪等。(七)影响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的药物
(1)使用17-羟皮质类固醇增高的药物:乙酰唑胺、水合氯醛、氯氮、甲丙氨酯、奎宁、螺内酯、利普马嗪、秋水仙碱、红霉素、夹竹桃霉素、副醛等。
(2)使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下降的药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药、酚噻嗪类、利血平等。
(八)影响儿茶酚胺测定的药物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维生素C、水合氯醛、肾上腺素、甲基多巴、奎尼、四环素族、维生素C族、红霉素、肼屈嗪(肼苯达嗪)、乌洛托品、烟酸等。(九)影响香草基杏仁酸(VMA)测定的药物
(1)使VMA增高的药物:阿司匹林、PAS、土霉素、青霉素、非那宗吡啶、磺胺类、愈创木酚甘油醚、唛酚生、PSP等。
(2)使VMA下降的药物:普马嗪类、甲基多巴、丙米嗪、氯贝酯(冠心平)、胍乙啶同类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十)影响尿5-羟吲哚醋酸(5-HAA)测定的药物
⑴ 可使5-HAA增高的药物:乙酰苯胺、非那西丁、唛酚生、利血平、愈创木酚甘油醚等;
⑵ 可使5-HAA降低增高的药物:普马嗪类、丙米嗪、异烟肼、甲基多巴、异丙嗪、乌洛托品等。(十一)影响妊娠试验的药物
假阳性:氯普马嗪、酚噻嗪等、假阴性:异丙嗪等。
(十二)引起假阳性尿蛋白的药物
具有肾毒性药物如金、砷、锑化物等;影响磺胺基水杨酸试验的药物如头孢吩钠、头孢噻啶、磺胺甲唑、甲苯磺丁脲等。(十三)引起尿肌酐改变的药物
增加:维生素C(抗坏血酸)、皮质类固醇、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硝基呋喃类等;
减少:雄激素与合成性固醇、噻嗪类等。(十四)引起尿钙改变的药物
(1)使尿钙增多的药物:雄激素与合成性固醇、考来烯胺(消胆胺)、皮质类固醇、二氢类固醇、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注射剂、紫霉素等。
(2)使尿钙减少的药物:植酸钠、噻嗪类等。(十五)引起尿PSP试验假阳性的药物
白陶土、镁、亚甲蓝、烟酸、阿的平、奎尼丁、奎宁等。
三、药物对血液生化测定的影响(一)影响血液尿素氮测定的药物
(1)使血尿素氮增高的药物:水合氯醛、氯霉素、铵盐、磺酰尿素、氨基酚、天门冬酰胺等。
(2)使血尿素氮降低的药物:链霉素、氯霉素等。(二)影响血尿酸测定的药物
1. 使血尿酸增高的药物:
(1)细胞毒性作用使核酸的转化加快的药物:抗代谢剂与肿瘤化疗剂(长春新碱、硫唑嘧啶、白消安、甲氨蝶呤)等。
(2)使肾清除率或肾小管分泌减慢的药物:各种利尿剂。
(3)对肾有毒性作用的药物:丝裂霉素等。
(4)对测定方法有干扰的药物:维生素C、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
2.使血尿酸降低的药物:
(1)使血尿酸生成降低的药物:黄嘌呤氧化抑制剂(如羟吡唑嘧啶)等。
(2)使血尿酸排泄增加的药物:丙磺舒、辛可芬、促皮质素、双香豆素、利尿剂、噻嗪、乙酰季胺、大量水杨酸盐等。
(3)其他药物:吲哚美辛、皮质类固醇等。
(1)可使血清胆红素增高的药物:由于肝功能受损、胆汁郁积、溶血,如抗疟药、链霉素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造成的溶血,如伯氨喹(伯氨喹啉)、磷胺类。因药物对测定方法干扰造成的血清胆红素增高的药物有:右旋糖酐、新生霉素、组氨酸、利福平、茶碱、酷氨酸、维生素C、肾上腺素、左旋多巴、苯氮吡啶、氨基酚、异丙肾上腺素、甲基多巴、苯乙肼等。
(2)可使血清胆红素降低的药物:巴比妥类。(四)影响血清胆固醇测定的药物
(1)使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药物:肝中毒作用的有苯妥英钠;胆汁郁积作用的有雄激素、辛可芬、磺胺药、噻嗪类、普马嗪、氯丙嗪等。对测定方法干扰的药物有碘化物、氯丙嗪、皮质类固醇、紫霉素、维生素C、维生素A、溴化物等。
(2)使血清胆固醇下降的药物:使肝中毒的有四环素、红霉素、异烟肼、羟 吡唑嘧啶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有氯贝丁酯等;干扰检测方法的有硫脲嘧啶、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其他机制有硫唑嘌呤、卡那霉素、新霉素、雌激素、考来烯胺等。
(五)影响三酰甘油测定的药物
(1)使酰甘油升高的药物:雌激素、避孕丸、考来烯胺等;干扰测定方法的有甘油醛。
(2)使三酰甘油下降的药物:维生素C、门冬酰胺酶、氯贝丁酯、苯乙双胍、甲福明(二甲双胍)等。(六)影响血钠测定的药物
(1)使血钠升高的药物:引起钠水潴留的有皮质类固醇、胍乙啶、保泰松、引起碱中毒的有碳酸盐;由于水盐性质质激素作用的有可的松;由于肾小管作用的有可乐定(可乐宁)、甲氧氟烷、四环素等。
(2)使血钠下降的药物:由于利尿作用的有皮质类固醇、呋塞米(速尿)、甘露醇等。
(七)影响血钾测定的药物
(1)使血清钾升高的药物:对肾小管的作用如螺内酯;肾毒性如二性霉素B、四环素、甲氧西林等。
(2)使血清钾下降的药物:利尿作用如依他尼酸(利尿酸)、呋塞米、噻嗪类;肾的排出增多如皮质类固醇;其他的丢失如长期用腹泻药、醛固酮、甘草;碱中毒如碳酸盐等。
(八)影响血氯测定的药物
(1)使血氯增高的药物:长期服用克尿塞、氢化克尿塞;盐与水的潴留如皮质类固醇、胍乙啶、保泰松等。
(2)使血氯下降的药物:由于碱中毒如碳酸盐、醛固酮、皮质类固醇;利尿作用如依他尼酸、呋塞米、噻嗪类;其他丢失如长期滥用泻药等。(九)影响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药物
(1)使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的药物:由于碱中毒如碳酸盐、醛固酮、皮质类固醇;由于利尿作用如依他尼酸等。
(2)使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的药物:由于肾毒性作用如甲氧西林、硝基呋喃妥因、四环素、氨苯蝶啶;由于酸中毒如苯乙双胍、二巯丙醇、副醛等。(十)影响血清淀粉酶测定的药物
(1)使血清淀粉酶活力增高的药物:导致Addis括约肌痉挛的有可待因、呱替啶(度冷丁)、吗啡、胆碱能药物;导致肝损伤的有避孕药;药物引起的胰腺炎如PAS、硫唑嘌呤、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依他尼酸、呋塞米、噻嗪类、硫基嘌呤、苯乙双胍、氟羟强地松龙;干扰测定方法的有促胰酶素、氮盐与氟盐、脂血症的血清。
(2)使血清淀粉酶力下降的药物:干扰测定方法有草酸盐、枸橼酸盐等。(十一)影响血清转氨酶测定的药物
(1)使转氨酶活力增高的药物:可待因、吧啡、止痛剂、异烟肼、乙醇类。
(2)使转氨酶活力下降的药物:五味子等。(十二)影响血糖测定的药物
(1)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咖啡因、环磷酰胺、茶碱、避孕药、右旋糖酐、升糖激素类、甲状腺素等。
(2)使血糖降低的药物:印度大麻、胍乙啶类等。(十三)影响血清脂肪酶测定的药物
(1)使血清脂肪酶增高的药物: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的有可待因、吗啡、呱替啶、醋甲胆碱(乙酰甲胆碱)、胆碱能药物;引起胰腺炎的药物同上;导致胆汁郁积作用的有吲哚美辛;干扰测定方法的有促胰酶素、牛黄胆酸盐、甘氨胆酸盐、胆红素等。
(2)使血清脂肪酶减少的药物:干扰测定方法的有钙离子等。
四、中药对检验验结果的影响
五、饮酒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喝酒到轻微酒醉的程度的时候,血糖会上升两成至五成,而糖尿病患者可能会上升的幅度更明显。大量饮酒会使血糖降低。
如果每天喝下中度过量的酒精连续一周,血清当中的甘油三脂会明显增加。酒精会促进肝脏合成三酸甘油脂,减低乳縻微粒以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移除,所以长期饮酒会引起脂肪肝,脂肪肝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脂和酒精慢性中毒两种原因,叠加效果更明显。
中度含量的酒精会伤害到骨骼肌肉的细微结构,因此常用酒精也会使血清中的ck上升 。
慢性酒精中毒的人,多項生化检查都可能会出现一场,包括脑下垂体分泌异常、肾上腺皮质和髓质功能的异常常。
本饮酒与GGT、ALT 和AST的异常关系密切,尤以GGT为著,GGT、ALT 和AST 异常是提示长期饮酒并导致酒精性肝损害的诊断指标。如果摄入能量过多、运动量不足,更容易容易造成脂肪蓄积而引起高脂血症和肥胖症,肥胖、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往往并存,从而导致脂肪肝不断加重,而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改变,常有肝功能的异常,在此基础上饮酒量的增加,则肝功能改变会更重。
有文献报道约25%酗酒者MCV增高,原因是酒精直接作用可使叶酸、Vit B12缺乏。
第三篇: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对于临床上检验结果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方法:从采血的具体部位、采血方法、采血时间、标本的放置时间、采血的体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结果:采血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以及相关的其他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检验结果。
结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要注意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比如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以及放置时间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最终结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96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67-01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实验室内部的检验结果,在对病人的身体情况做最终的鉴定时,都需要用到实验室的检验报告,因此不难看出,检验结果对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意义重大。实际医学研究中,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化学检验结果,在这其中,因为标本的采集过程出现漏洞造成结果出现误差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部分意见仅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期间收治的共400例病人的血液标本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其中,男性260例,女性140例,年龄在15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45.6岁,所有病人的抽血过程均由医护人员进行。
1.2方法。样本由护理人员送达检验科,在收到杨本之后,核对了所有的患者信息,确保没有出现失误,检验样本的过程包括了常规、免疫、生化检验等,检验过程中针对一些影响因素(比如:采血的时间、采血的具体部位和方法等)仔细观察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
2结果
对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发现,所有样本中出现不合格的有25例,占总人数的6.25%,在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中,因为采血容器的不同、采血的时间不同、混匀情况、采血的血量不同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不合格的有15例,占总人数的3.75%,样本在送到检验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做到及时、低温等原因造成的检验不合格的有9例,占总人数的2.25%,1例标本出现了溶血现象,占总人数的0.25%,没有出现凝块的现象。通过对比存放以及传送过程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3讨论
3.1采血具体时间和部位对于结果的影响。在采血过程中患者因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采血之前要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采血时间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合理。一般情况下,禁食之后的8个小时就可以进行空腹的采血,通常都会在早上用餐之前进行采血,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白天的活动以及用餐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为人的生理有着周期性的变化,一天之中身体各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时间段进行采血,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3.2采血方法的选择。一是选择在末梢进行循环性质的采血,这种采血方法一般用于急诊或者床边的项目,最终的检验结果只能代表局部范围内的结果,成人可以选择在手指端,婴儿选择在足跟部位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穿刺的深度要合理控制,不要出现挤压的现象。第二个就是进行静脉采血,这种方法指的是在需血量比较多的时候或者要了解病人的全部身体状况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选择在病人的腕部、肘部或者手背的静脉进行血液样本采集,采血过程所使用的器材要保持干净、清洁,抽血过程不能出现大量的气泡,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污染血液的现象发生。
3.3放置时间和体位对最终结果带来的影响。在血液离开人体之后一般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白细胞仍然在进行一系列的新陈代谢,这就会使得一部分的葡萄糖经过反应之后转变为乳糖,从而导致血糖含量进一步降低,促进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导致一部分离子进入到血浆内部,从而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采集到了血液样本之后,要立即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避免出现污染。
3.4止血压迫时间的合理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收集完血液样本之后,会选择在一分钟之内对病人进行止血压迫,再见到回血之后就要立刻放松止血带,使用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血管局部出现缺氧现象,从而导致血液内乳酸过高,钾离子等也会因此跑到细胞外部去,导致最后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同时,采血过程切忌反复对采血部位进行拍打或者挤压。
参考文献
[1]谭晓玉,庞保军;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3(08):125-127
[2]石敏,江慕尧,张秀琼;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07):324-325
[3]郭月丽;林燕燕;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03):542-543
第四篇: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
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趋严重,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98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69-01
血常规检验指对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的计数检测分析,是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常规之一。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对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要求也日益增高。但在实际操作中,程序复杂,检验结果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人为因素,仪器因素等。另外,对于不同生理状态,也会有较大差别,如下午略低于上午,休息时低于运动状态,餐前低于餐后。并且,检验准确性也受到患者的配合,护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把握好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影响因素
1.1 仪器因素。由于全自动血细胞仪分析时间短,检验数据准确性高,能指示异常结果,易于标准化,常作为血常规检测的首要方法。为保证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常需要对每台仪器进行校准。在其分析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血样容量对分析结果至关重要,若倍数过高,会导致血细胞数量太少;而倍数太低,又会使细胞通过传感器聚集而使重合缺失。
1.2 生理因素。体检者的年龄,性别,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生活习惯,药物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血液采集前,是否有剧烈的运动,是否休息正常,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血常规检测。正常人在一天之类,体温会有所波动,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等都有一定的波动,这都将对最后的分析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不同生理状态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新生儿的WBC会普遍偏高,进食后,血液稀释,Hb检测就有所降低。
1.3 人为因素。
1.3.1 标本采集。末梢毛细血管和静脉采血是常见的两个采血部位,但手指血的血小板计数偏低,白细胞计数略高,可重复性较差。对于血液的稀释和凝血情况也要关注,这都会对血样检测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1.3.2 不同时间测定标本。若分别于采血后0min,30min,1h,6h内检测血样,1h内健康体检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血样检验结果即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等参数差异不显著(P>0.01),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h后,不同时间组的体检者的血样检测结果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1]。整改措施
2.1 注意抗凝剂的选择。血常规中常见的抗凝剂为K2-EDTA,但该抗凝剂会加快血小板凝集,出现血小板假性低下的问题。因为EDTA抗凝时,血小板相互聚集,出现卫星现象,仪器无法正确计数血小板,因此需严格按照医学规定对血常规进行分析检验。
2.2 选择合适的采血量。若血液与抗凝剂之间的比例不合理则会导致血样质量变化,如凝集后某些蛋白变性。采血量尽量充足,需要有20-30微升的剩余量,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有效性。
2.3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静脉血为最好的采血部位,手指血稳定性较强,是末梢毛细管血与静脉血中差异最小的。据临床显示,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均有较大缺陷,血小板计数偏低(-8%),白细胞计数明显偏高(+7%)[1]。
2.4 注意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不同的测定时间对血样相关检测参数有较大影响。标本采集后,应该及时派专人专车派送,且在运输中需要完好保存样本防止其变性等。为避免蒸发,血样需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严格控制低温,延长保存时间,但严禁冷冻,常在4±2℃条件下保存。另外,当样本数较多时,需要分类放置,避免混淆或者弄错标本。为得到高准确度的检验结果,应在血样采集后尽快检测,预稀释样本在10min内检测;EDTA抗凝末梢血应在15min后测定;EDTA抗凝血应在30min后8h内测定。资料显示,样本收集5-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最佳[2]。
2.5 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检验工作人员需要了解,熟悉仪器(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功能,操作步骤,基本修理和维护。尽量做到定期保养,及时除掉腐蚀的线板,擦拭干净,避免由于仪器老化或者故障带来的检验误差[3]。结论
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采集血液样本前,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和预期准备工作,设计合理有效的操作方案。这就对检验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必须熟悉采血的整个流程,且对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在采血前期,亦需要对体检者进行常识指导,进行合理的饮食和准备,排除其他生理状况和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患者的活动情况,服用药物情况,吸烟状况,性别,年龄等诸多因素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4]。
在检测方面,首先必须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操作过程的准确熟练,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消除过失性误差,减少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手动检测需要时刻关注仪器状态,自动进样也需要定时观察,确认仪器正常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5]。后期的数据处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运用软件时,需要掌握其使用条件,并进行多次复核,以免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10,25(1):86
[2] 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J].临床误诊误治,2009,19(11):79-80
[3] 徐金华,游其勇.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5):134-137
[4] 刘月霞,师金洲,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1,112(23):131
[5] 于广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15-20
第五篇: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描述:目的:分析观察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时间采血、不同部位采血、标本溶血与标本送检时...【摘要】 目的:分析观察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时间采血、不同部位采血、标本溶血与标本送检时间对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医院生化检验结果中,对于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采集部位以及标 本溶血、标本送检时间都会影响到医院的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标本参考值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为提高医院检 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严格控制在采集标本上的误差,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在医院临床治疗方面,在对患者进行生化检验中,为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血液标本的采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采血时间、标本溶血、采血部位以及送检时间方面,都应该特别重视。以下本篇就对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探讨标本采集对医院检验结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下半年到2013上半年的100份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份标本分别采用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以及真空分离胶采血管、一次性塑料管、普通抗凝管放置在室温内。
1.2 方法 对于100份血液标本的采集检验中,将会采用日产的CA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根据临床生化指标,分别从不同的采血时间、采血部位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对标本进行生化检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液采集部位的不同将会影响医院生化检验的结果,血液采集的时间也会影响医院生化检验结果。并且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的不同也将会对血液生化检验有一定的影响,与正常标本参考值比较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2。
讨论
据悉,在医院的临床生化检验中,其中血液标本就是最常用到的人体体液标本,然而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由于患者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各种生理生物学的因素,包括在采集血液标本中的时间、采集方式的不同、检验室仪器设备的误差等都将会引起医院检验结果的波动。以下就来具体介绍血液标本采集对 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3.1 血液标本采集部位的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血液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也将会影响医院生化检验结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提高血液采集的工作效率,应该对正在输液或输血者对侧肢 体进行采血,切忌不能在静脉推注后进行标本采集。沈华生标本采集误差对血生化检验的影响中指出,有些护士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直接从针头处采血,不 仅会使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有所稀释,还将会致使检验结果与实际值的差异,降低检验的准确性。
3.2 采集血液标本的时间 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生活检验中,应该要求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是在空腹时采集,并且医护人员还应该提示患者禁食时间,强化血液标本采集的准确性,提高生化检 验结果的准确率。李燕等溶血和输液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中指出,对于临床上生活检验中,对于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由于人们在进行一顿标准餐 后,其体内的甘油三酯、血糖都可增加到53%,而且胆红素还可以增加到16%,对于体内的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钾也会有所增加,这些都将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在标本采集中,患者还应该避免运动,因为运动中由于出汗和呼吸,都将会加快体液分布以及数量发生改变,期刊 论文增加血液循环,使得患 者体内的血糖、钾、钠、钙等值有所改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朱强等在临床生化检验的标本采集处理及质量控制中指出,血液采集中,应该掌握准确的时机,有效降低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生化检验中,对于标本采集前,应该嘱咐患者空腹12 h,以晨起空腹为最佳,此时的检验结果较准确。对于饮酒后的患者,以及对于输液患者,其采血时间应在缓解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标本采集工作。并且在标本采集 前,还应该嘱咐患者避免做剧烈活动,缓解情绪紧张,当患者情绪得到稳定、休息了30 min之后再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在采血前,患者需要禁止进刺激性的食物,并且在用药方面应明确标识,从更多方面去保证医院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标本溶血的影响 在医院生化检验中,对于标本采集中若是标本溶血,也将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溶血后的细胞内,其含量高的成分将会进入到血清中,使血清中该成分的含量升 高,纵使是轻度溶血,也会使血清的检测值有明显升高。溶血标本与正常标本结果的比较中,对于生化检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降低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杜秋香等在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中指出,标本溶血中若是红细胞内含量过低,其也可对送检的血清产生稀释作用,从而使生化检验结果降低。因此在医院检 验中,若是标本溶血,应该再次取血来做生化检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4 标本送检时间 在医院生化检验中,其结果也会受到血液标本送检时间的影响,这是因为当血液标本抽取后,当放置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标本中某些成分发生生化改变。陈秀兰等在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中指出,对于血液标本的送检时间,将会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如在血液标本采集中,若是标本送检时间过 长,就会导致白细胞产生降解作用,导致标本中的红细胞消耗能量,使得标本中产生细菌污染分解葡萄糖,降低血液标本中的血糖浓度。还有就是送检时间过久,就 会导致标本中红细胞的钾离子进入到血清中,使血清中钾含量升高,并且对于二氧化碳的逸散还可以使检验结果降低,也会导致血液标本的pH值发生变化,降低酶 活性。并且若是血样标本同时还被微生物污染,以及在高温情况下存放,还将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严重失真。因此在实际的医院检验中,血液送检时间也会对医院生化 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规范送检时间,降低标本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对于血样标本在血液采集到血气分析,其检测全过程必须保证在15 min以内完成,并且还应该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血样抽取,在递送以及检测过程中也需要与空气隔离,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5 提高标本采集准确性 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与血液送检时间、溶血标本、血液采集部位以及标本采集时间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医院中严格控制标本采集工作,降低标本采 集中的工作失误,准确按时完成血液标本的检验,避免血液标本的污染,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刘燕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 影响分析中指出,在临床中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一定要严格遵循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并且在工 作中医护人员也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掌握基本的护理标准,认真按照护理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并且还要熟练掌握临床中的护理工作制度,医院应该加强对 医护人员的“三基”技能培训,有效强化医院生化检验中对标本采集的准确率,采取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措施,提高采血的成功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杜绝标本采集 中的差错,还可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强化医院对患者诊治的准确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总之,在临床中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为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可以真实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因此在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方面应该特别重视,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这对与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