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海峡两岸谈公共空间[5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3-94963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6 13:10: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海峡两岸谈公共空间

两岸建筑师共话公共空间建设

主持人 李峰:近日,由《世界建筑》杂志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建筑师公共空间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他们就台湾“9·21”地震灾后重建及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参观了建筑作品“长城脚下的公社”。

近日,由《世界建筑》杂志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建筑师公共空间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30多名大陆青年建筑设计师,和来自台湾的40名青年建筑设计师,以及在校的建筑系学生。此次交流活动的人数是近年来两岸建筑界交流活动中最多的一次,他们是两岸建筑设计师中的精英人物。台湾青年建筑师代表团团长夏铸九先生对记者讲了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因。

台湾大学建筑系 教授 夏铸九:在今年春天的时候,我有机会访问清华大学建筑系,跟王路,王教授《世界建筑》杂志的主编,他送我一本书,叫《青年建筑师》,我就问他,我说这个青年建筑师怎么界定,他说最关键的是没有超过46岁,我大概把台湾的状况做了一点说明,王教授和冯主任就说,我们是不是找一个机会让海峡两岸的年轻建筑师能够有一个机会交流。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公共空间,也许这个名词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但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拥有公共空间,同时大家也在积极改善着自己活动的公共空间。如,我们住宅中的楼梯、走廊、客厅、阳台等就是自己、家人及客人共有的公共空间,而城市中的广场、道路、商店、学校、公园等就是全社会共有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人们共享的场所,交流的场所。

《世界建筑》杂志社 主编 王路:有关公共空间,我觉得重要的是它怎么样在今后的设计当中,结合现在建筑的这种创作,城市的规划,怎么样考虑人觉得这一块公共空间是属于大家的,是我可以接近的,而不是我纯粹在这里给人家看看。

台湾青年建筑设计师此次带来的设计作品,很多是“9·21”大地震灾后重建的设计方案。1999年9月21日台湾发生了7级以上的地震,台湾许多民宅和公共建筑都遭到毁坏。灾后台湾有关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台湾青年建筑设计师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如何将遭到毁坏的公共建筑的功用重新发挥出来,这是台湾建筑设计师探讨的主题。来自台湾的邱文杰教授讲了他关于台湾“9·21”大地震教育园区的几项设计方案。他将一个遭到地震毁坏的游泳池改建为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喷泉水池。的使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怎么样真正在设计的时候让老百姓能够参与进来,让老百姓

台湾建筑设计师 邱文杰:就在游泳池两边把它切开,然后把另外两片的围墙拆掉,直接跟校舍区连接,就变作一个场地。在这个地面上,我植入了9、2、1三个水柱,9本身,2 本身,1本身用不同的喷泉,特殊的效果,慢慢让游客,让小孩子可以去玩。也希望从当年受创蛮厉害的事情,现在已经要恢复正常了。

邱文杰先生的设计重新利用了遭到毁坏的游泳池,是台湾城市公共空间灾后重建中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它既具有实用性,又有纪念意义和欣赏价值。台湾建筑设计师龚书章先生向大家展示了他设计的几所灾后重建的学校。

台湾建筑设计师 龚书章: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新学校重新被设计,重新被实现了,这是令人很高兴的,它的实现成果不会再是像过去一样刻板的形式,它是依据台湾的山水,依据城镇的个性,做出来一个好的教育空间。我自己所设计的这几所学校,第一个我们注重教育理念付诸建筑空间的实现,意思就是说,注意它公共空间与教学空间之间互相的融合。

台湾的建筑设计师也非常关注北京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台湾代表团团长夏铸九先生就以台北市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例,提出对北京市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看法。

台湾大学建筑系 教授 夏铸九:我看台北因为快速发展过程中是有一些教训,倒是值得北京避免犯同样错误,就是城市的公共空间非常忌讳的是大而无当,或者是变成了纪念性过强,而少了市民的参与性,生活的那种趣味、丰富性少了,这个城市的市民的特色是值得我们搞规划与设计的,从事建设的人,要特别留心,特别敏感。我觉得北京似乎是一定要把握这一次奥运的机会,让城市的基础建设整个地体制改造,然后尤其是让所谓的都市服务,就是这些公共设施,公共空间像交通、像饮用水,像城市的气候,这种微气候等,都要把握这次机会做一个彻底改造。

夏教授还谈到了城市交通的问题,他认为城市交通不能完全依靠私人轿车,而应该重视城市铁路的作用。

台湾大学建筑系 教授 夏铸九:公共建设上,尤其是城市的公共建设上,最大的挑战,第一个就是交通,我看城市的交通全世界没有一个例子,城市的交通是靠私人小轿车能够支持的,第一条就是公共运输也叫大众运输的系统,地铁,轻轨,公交车,需要互相支援,编成一个绵密的公共运输的网络,我觉得202_的奥运,可以借这样的机会把地铁和轻轨,尤其是轻轨,我觉得轻轨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我觉得是值得特别强调的,因为它无污染,省能源,载运量又相对比较大,然后“杀伤力”也小,跟城市生活容易共融,而且它的工程的规模没有那么大,不需要上天下地,“开膛破

肚”,而且容易跟公车专用道共享路权,相结合,只要在城市交通管理上做一点因应的配套措施,轻轨其实是值得鼓励。

北京市一直非常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轻轨也叫城市铁路,相当于地下铁路向地面的延伸,因为轨道重量比普通铁路轻,因而被称为轻轨。目前北京市投资共65亿7千万元人民币修建城市铁路,设计标准与地铁一样,但是成本造价比地铁少得多,一公里的地铁造价高达6亿元人民币,而城铁是1亿7千万元。北京市城市铁路西线在今年9月28日通车运行,全长20.62公里,时速50公里。北京城市铁路的东线也正在加紧施工当中,预计明年能通车运行,届时全长40.85公里的城市铁路将全线贯通。北京市城市铁路的建设为北京市民提供了快速、经济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市道路交通的压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先生,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崔恺:应该把有限的投资,投在更多的接近于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而所有这些场所的营造,又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我比较反对这种过度奢华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气氛,实际上现在很多专家也提到,大量的绿地、草坪,大量的花岗石的铺砌,我觉得并不是营造公共空间的一个好的办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设计师对公共空间认识的明确,越来越多人性化的公共建筑拔地而起。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住宅中空间的设计,如房间里客厅、走廊、卧室的格局安排,面积大小等。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先生以生动的图例,介绍了北京人住宅公共空间的变化。朱小地先生的图例告拆我们,对于居住在四合院的老北京人来说,这个四方的院子就是一个家族的公共空间。解放后出现的排房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那个时代,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大家对居住空间还仅限于对居住面积等方面的要求,而促进人们交流的公共空间,在住宅环境中没有体现,人们主要在工作单位和城市的公共空间里交流。到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居住环境、居住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住宅中客厅面积增大,住宅小区中设备、设施越来越完善和丰富。

住宅中的公共空间关系到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它不同于城市的公共空间,它与居住者的喜好有很大关系。展示完各自的设计理念后,两岸建筑设计师就去实地考察建筑作品“长城脚下的公社”。台湾代表团从北京友谊宾馆出发,乘车来到八达岭水关长城脚下,别墅群“长城脚下的公社”就修建在这片山坡上。“长城脚下的公社”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开发的,占地8平方公里,一期共有12件建筑作品,包括1幢俱乐部和11幢别墅,分别由12位亚洲建筑设计师设计,每件作品都以超前的设计理念表现出住宅中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结合或者分离,完全体现设计者对住宅中公共空间的理解和想象。此项目的主题是建造一个私人住宅的当代建筑博物馆,希望通过具有实验性的举动,影响中国的建筑师、开发商和消费者。它获得了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艺术推动大奖”。代表团成员首先在韩国设计师承孝相先生的建筑作品公共俱乐部里集合。再从这里沿山坡而上,参观了台湾设计师简学义先生的作品“飞机场”。这幢别墅外墙全部铺上了青石,所以房子的颜色是青灰色,它的外型模仿了飞机场的廊桥,所以取名“飞机场”。房间分三层,最外层是走廊、客厅,第二层是卫生间,第三层是卧室和厨房,充分体现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离。台湾设计师林洲民、龚书章先生对记者讲了他们对这件作品的看法。

台湾建筑设计师 林洲民:简学义在台湾,我想他是一个把事情做得很简单,把生活诠释得很好,都融入到空间里的建筑师。这个案子,我想它是在他的整个建筑设计过程里面,其实对他来讲,是另外一个空间实验。我觉得这个空间蛮好的一个地方是,它基本上很尊重这个地形的状态,所以他自己提到说,要把整个房子提高,让那个自然景观可以从后面一直延展到下面去。所以对空间的延伸来讲,蛮好。刚刚好,他在做这个实验里面,他在这个空间延伸里面,他加了两道墙,这两道墙其实是跟原来的设计有一点相反,这个我想是他自己的概念。这个概念把开放空间、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隔开,而且中间有两道廊,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道廊,接近开放空间的廊有天花板是比较暗一点的,另外一道廊被两道墙夹住的时候,反倒是亮的。所以它在空间层次上的处理,从下面到上面,从前面的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一直在很简单地讨论生活的空间层次。

台湾设计师 龚书章:是个蛮实验性的一个作品,我觉得就从旅馆的观点来讲,很特别。它把居住空间和客厅完全地分开,使得私密性和公开性都能够并容,是一个在空间设计上的突破,也能够运用到外面的景,也能够注意到居住人的使用的私有性。

随后,大家又参观了泰国设计师堪尼卡女士的作品“大通铺”。在这里,导游向我们介绍这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共享”。这件作品分三层,一层是宽敞的客厅和观景平台,适合集体聚会和聚餐。

导游:这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观景平台。看这边,咱们出来看一下,比如说远眺长城,当然今天没有太阳,如果有太阳的话,碧空万里,还有新鲜空气,这些都是在城市里面无法享受到的,所以说设计师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场所。

房间通过家具和饰物表现了泰国的特色。二层是四间卧房,和卧房并排的是洗手间和卫生间。第三层是平台。每个房间的面积都很大,充分体现设计师空间共享的概念。台湾设计师夏铸九先生说,这样的设计理念对于重视隐私的中国人来说,不一定能够接受,这里比较适合办一些朋友间的聚会或者聚餐。由此看来,家庭住宅里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依据主人的喜好而定的,而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则要体现公众性。

这几天的交流、参观活动,不仅让台湾的建筑设计师对大陆的建筑设计有了直观的认识,一同来参观的台湾建筑系学生也感叹大陆建筑业的市场之大,机会之多,他们觉得与大陆相比,台湾的天地实在太小了,设计师设计的都是一件一件的小作品,而大陆设计师着眼的却是一条街道、一个城区甚至更大规模的设计。

台湾淡江大学 学生 罗胜玮:都可以学到你们很多建筑师,对于整个大方位的掌握。做这样的事情是很让我们向往的一件事情,在你们这边得到了很多新的启发,视野开旷了很多。

主持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空间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到自己的住宅,大到城市建设,大家都希望能拥有更多更富有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这次以公共空间为主题的两岸建筑学界的交流活动,使建筑设计师更加重视公共空间的概念,相互间的启发,将有助于他们设计出更多适合工作、生活、交流的公共建筑。(编导:罗怡)

本文全部内容均由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栏目组提供,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第二篇:浅谈景观公共空间

浅谈景观公共空间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陆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介绍了城市广场的缘起、含义及其分类,论述了兴建城市广场的必要性,阐述了城市广场面积及其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关系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并阐述了我国的现状。

关键词:广场;设计;空间

Abstract:Live along with development and citizenry's middle-class families of the economy lenient, the culture of the square increasingly become China big sixcity cultures in the most active amusement and recreational way.Introduced the origin, meaning of the city square and it categorize, discussing to build the necessity of the city square, elaborating the area of the city square and it with periphery building of comparison relation and the programming in the city square design the principle that must follow.Elaborat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our country also.Key phrase: plaza; design; humannes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_-2104(202_)

1.概述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2.广场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广场以其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巨大的凝聚力。每到夜间,人民趋之若膺,休闲、散步其乐陶陶。即使广场粗制滥造人们亦乐此不疲。这说明广场得到社会价值的认同。社会价值构成有物质因素也有精神因素,广场则满足了社会价值中人的精神需要。因此我们可把广场的建设上升到精神文明的高度。可以说,广场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的精神文明的必然反映。只要物质文明在发展,广场就要不断增加!

当前的“广场”是一种泛广场概念。住区、商业、办公、街心绿岛、绿地等均可美其名曰“广场”,这也充分反映出人民对精神生活的渴求。城市开发商迎合这种社会价值心理,想通过“精神补赏”来产生物质效应是广场泛化的根源。这也善意地“误导”了政府(或许是政府故意被“误导”)。我们大可不必对此较真。给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更多的“精神空间”吧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 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 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3.广场及其环境设计的处理手法

3.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大量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是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我这次毕业设计内的广场,正是用大量的绿化来点缀广场的环境,并引入动物和水来设计文化广场的环境。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已成为广场的一大景观,德国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Alster Pleet河上 的天鹅和水鸟,也已成为广场重要的景观。,美国 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兰系列的两个广场也是以 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是设计在 河边,与河水相结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统称,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来表达设计意图与思想的一种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仅在人为环境中有强大的感染力,而且,会是组成环境设计的 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着环境。莫斯科高尔基文化公园中的透雕,三个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走进人们的生活,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他的另一个 作品“等待石”,一块石头上雕成屁股的形状,十分有趣。

3.3组织广场环境的手法有多种,主要用轴线设计来组织广场文化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轴线是贯穿于两点之间的,围绕着轴线布置的空间和形式可能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轴线虽然看不见,但却强烈地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中,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 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 线,丰富空间体系。法国巴黎,在城市设计中,就充分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各城市空间。在巴黎中心区,若干以历史建筑物为主题的城市轴线,及以轴线设计结合的文化广场与街道,这些城市元素在空间上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巴黎城,卢浮宫协和广场、香榭里大街、凯旋门广场、德方斯中心所构成的轴 线,是巴黎的精华。而构成这轴线的每一个广场的环境设计,都与主轴线有密切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空间序列的高潮。

4.广场设计在我国国情下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引起人们的关注。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城市广场自古存在,中外皆有,它秉承了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节奏。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涵的诸多信息,又使它成为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但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

我们的国情就是人多。管理就格外重要,在城市里大家有能在同一时间都做一件事,那要出乱子的。广场是城市的开放公共空间,使用功能有许多不定因素,为了时髦动辙就下沉或上升,使广场地面高低不平,或是下去个坑,没有电梯,地下空间也不连通,很不安全。广场那么大,开始讲要通透,不让种树,夏天太热又不得不种树,用树来分隔空间,效果也不好,花了许多钱修喷泉,平时运行费太高不喷水等等,看起来这些细碎又实际问题.在设计广场时,一开始就要考虑这些方面:结合地形、地区气候的特点,人的活动等因素,处理得当就形成广场自身的特色。

5.结束

总之,当前许多城市非常重视城市景观的里广场设计的重要性,短时间建成的城市广场虽然深受市民的喜爱和欢迎、树立了城市的新形象,但我认为这仅仅是开始。历史的借鉴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广场形成要长时间地苦心经营、雕琢。像城市广场这样难度大的题目,一个好的想法要逐步完善落实。要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公众参与共同营造,一步一个台阶。作为设计者要为广场增添更多的文化氛围和活力。在当前设计的热潮中,要取长补短,注重经济实效积极地为市民创造更多具有一定质量的人性的优美的城市开放空间和广场,创造更美好的现代城市景观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造福后代,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年10月第一版,王向荣、林箐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_年版,原著[美]H.H.阿纳森,翻译邹德侬、巴竹师等.《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_年版

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2_年10月第一版,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_年6月第一版,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网。

刘超《?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思考》,城建研究网。

黄大成?《让广场旋风刮出雁城新姿》,《衡阳工作》,1994年第七期。

第三篇:公共空间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广场:定义:《城市规划原理》中-由于城市功能要求而设臵的、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功能)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中-城市中由各类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空间构成)。

2、CBD:商务中心(CBD):全市商务办公集中区,金融、保险、商业服务、信息等各种机构。

3、城市公共空间:狭义上讲: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上讲:扩大到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包括: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4、“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城市”。“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主要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层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他通常以一种法定的设计准则,在严格的控制和要求之下进行建设实施。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城市”,它是一种控制机制下的建设方式,一般在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下,“自上而下”形成的城市较多。

5、按交通控制分:全步行商业街(传统步行商业中心)准步行商业街(混合型商业中心)

二、简答和论述:

1、城市中心,城市广场,商业街的分类、特点、规划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中心: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为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服务空间。

类型:1)从城市功能和性质上分:综合性公共中心:具有三种或以上活动功能。行政中心:行政管理机构中心。文化中心:大型文化设施集中的公共空间。商业中心:商业设施高度集中的地方。商务中心:全市商务办公集中区,金融、保险、商业服务、信息等各种机构。体育中心:多项体育设施集中的运动基地。博览及会展中心:大型展览及会议场所2)从所服务的地区范围上分: 市中心:为全市服务。区中心:为城市各区服务。居住区中心:为居住区服务。

城市广场:分类:按广场的功能性质分为六种集会广场: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包括

宗教、市政广场,多修建于市政厅和市政中心所在地纪念广场: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于纪念性活动,应突出某一主题,创造一致的气氛商业广场:臵于商场餐饮旅馆及文化娱乐集中的商业街区,为疏散人流和满足建筑使用需要道路交通广场:是道路交叉的扩大,疏导多条道路交汇产生的不同流向人流车流(大型环形交叉,桥头广场),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疏导交通交通集散广场:剧院体育场或交通枢纽前广场,主要解决人流车流的交通集散,实现车辆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娱乐休闲广场:居民日常生活重要的行为场所,为附近市民提供良好户外活动空间,满足健身、娱乐、交往、游戏的功能要求(小区内生活广场)其特点:参与性、生态性、丰富性建筑广场(附属广场):为衬托重要建筑或作为建筑组成部分的广场(卢浮宫广场),合理的对建筑广场进行规划设计,可以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或者可以产生丰富有特色的小广场,对于改善该处的空间品质和环境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和功效。

按广场的形式分:封闭广场:从没有特征的混乱中创造出秩序,角部开敞越多,围合感越差;建筑物越多或建成度越高,围合感越强;与建筑屋顶轮廓、与周围建筑高度、建筑群的统一有关;尺度要合适,宜人的尺度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停留和放松、舒适而安全的空间支配型广场:为一个特别建筑或一组建筑指明了开场空间的方向,并且关联周围其他建筑物的特色。主要视线、主要通道、小品布局均主要围绕主题建筑物展开。平面形式多分长短向,有研究者总结:长:宽<3:1,理想模式为3:2,不宜过于狭长。组群广场:或者为复杂的形状形成不同的相互渗透、开敞或叠加的广场;或为一系列的空间通过街、巷连接而成。

商业街:内容: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业零售为主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餐饮、旅馆、文化及娱乐服务,金融、贸易及管理行业。主体:商品零售配套设施:餐饮、旅馆、文化及娱乐服务、金融、贸易及管理行业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及服务业用房。

步行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分类:按交通控制分:(1)全步行商业街-传统步行商业中心(2)限制车型的步行商业街-混合型商业中心(3)准步行商业街-公交商业中心按空间形态分:(1)露天式步行街(2)

回廊式步行街(3)室内商业步行街MALL

(4)地下商业街(5)空中商业步行体系 规划设计:良好的交通体系: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提高城市商业中心区步行交通效率。步行系统---涵盖或穿越城市建筑;与城市交通换乘系统的对应配合;立体化

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道路、区域、中心、标志。丰富的空间形式:团状空间、线状空间。布局形态:线状沿街布局、线面组合布臵、面状成片布局。创造宜人的气候条件:改善步行通道气候条件;改善步行街区广场公园气候条件。独特景观构成:其要素有-地面铺装、标志性景观、建筑立面、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街道小品、街道照明、休息座椅、绿化植物配臵和特殊的活动空间

规划模式:基本模式:传统步行街,街道外侧开辟平行车行道升级模式:中间增加休息交往空间,布臵树木绿化、雕塑喷泉、桌椅小品等(如英国考文垂模式)岛式步行街区模式:外围解决交通和停车;街区内部由若干小广场、丰富的建筑群构成,城市景观好。如瑞典斯德哥尔摩魏林比商业街全面规划的步行商业街模式:继承传统商业街模式,进行综合性交通规划,一般靠近交通枢纽莫斯科加里宁大街和华沙中心模式:位于主干道一侧,结合大量绿化和环境设施MALL模式: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恰当处理新旧建筑关系或者将旧建筑的功能进行臵换,适合旧城中心的复兴计划

2、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必须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疏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中心区四周布臵足够的停车设施;发展立体交通,建设步行天桥或隧道,以减少人车冲突;中心区规模相当大时,可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3、怎样确立城市广场的尺度:

一般从三种因素考虑尺度问题:视觉特性、景观效应、容积效应。1)自然视觉特性:25米为社会环境中最适当的尺寸,超过110m的空间尺度在城市中是罕见的。100m,可辨认人体的距离,是“社交区域”;70—100m,可辨认人的性别、年龄和动作;20-25m,可认出熟人,面部表情、头型、年龄。2)景观效应:近景约6m,可看清

细部;中景约70-100m,可看情形体活动;远景为150-200m,看群体与大轮廓。200m应作为景区或大型广场范围的界限。3)容积效应:1≤D/H<2,L/D<3。D为广场宽度,L为广场长度,H为建筑高度。

4、商业街、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素: 城市广场:环境艺术设施:指以美化广场环境、突出广场艺术品位、愉悦人的身心为主要目的的广场设施。如:雕塑、景墙、喷泉、花坛、绿地、地面铺装公共设施:指广场中能满足人基本需求的地面供应设施。如:座椅、电话亭、公厕信息服务设施:指昭示广场内容、展示城市文化、商业广告等为人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设施。如:导游图、问讯台、路标、宣传橱窗、商业广告等交通设施:指广场中动静交通组织设施、人行通道以及与广场周边交通相衔接的设施。如:停车场、步行道、隔离带、交通标识等无障碍设施:为方便残疾人在广场上的活动,特别是为满足肢体残疾和感官残疾人的需要而设臵的必要设施。如:盲道、轮椅坡道、盲文指示器、专用座椅软环境的创造:通过培养一些有意义的持久性的活动,来体现广场的特色,如广场音乐会、艺术表演等,活动的风景设计注意:提供永久或临时舞台,在没有表演时也能闲坐

5、分析欧洲著名建筑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初建于829年,直至1177年建成,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被拿破仑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客厅。广场四周的建筑集拜占庭式、晚期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建筑于一体的综合建筑艺术杰作。圣马可广场完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平面基本上呈曲尺型,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空间组成的复合式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罗马最大的广场,可容纳50万人,以广场正面的圣彼得教堂得名。这个集中各个时代精华的广场,有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尔尼尼设计与16世纪。平面呈椭圆形,长340米,宽240米,两侧由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石柱顶端上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耸的方尖碑,两侧各有一个银花飞溅的喷泉。

第四篇:公共空间讲文明

第一、安静从小事做起:尊重自己,读书学习以静制动;尊重老师,课堂听讲安静认真;尊重同学,自修复习宁静为主。还要做到图书阅览安静、集会就餐安静、轻声慢步过走廊等等。不得大声喧哗、扰人,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妨碍别人。

第二、安静从身边做起:心中能自省,与困难相遇沉心静思;心中有家人,与父母交流平心静气;心中有集体,与同学相处和气冷静;心中有他人,处公共场所有序安静;心中有社会,帮助弱者平静无功利。

第三、处处讲文明:尊重自己,仪容仪表大方得体;尊重老师,礼貌问好虚心求教;尊重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尊重他人,文明用语宽容待人;尊老爱幼,懂得感恩学会爱护。

第四、时时有公德:心中有秩序,排队上车耐心等候;心中有规范,交通规则常记心中;心中有他人,礼貌用语时常运用;心中有爱心,主动让座热情帮助;心中有社会,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心中有公德,公共卫生绝不侵犯。

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如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而“公共空间意识”是指公民的公德之心。

楼道宿舍等公共空间,哪些不文明行为应该避免?我们每天都穿梭往返于不同的空间。有的空间是私密的,比如个人住所。有的空间对所有人开放,比如广场车站。还有一种公共空间,一般情况下只属于少量特定人群,比如办公室、宿舍、楼道等等。

楼道宿舍等公共空间,有哪些不文明行为应该避免?很多读者打来电话发表意见,大家历数许多发生在公共空间的不文明行为。其中,一位读者寄来的长信令人生出很多感慨。这封信的标题叫“一封求救信”,是说他们小夫妻俩自从搬进新居两年来,一直被一户人家堆在楼道的大量杂物所烦扰。问题看似不大,却很折磨人。两年来他们也想尽办法,比如主动和对方沟通,自己动手搬移,找到社区调解„„但一直毫无成效,徒增了烦恼。这位读者在信的末尾询问:我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这个问题我思考很久,却发现真的不能给他提出有效的建议。现在,私人空间越来越受法律保护,公共场所也有城管、交警、市政等执法部门“综合治理”。可是,发生在宿舍楼道等公共空间的侵权,应该由谁负责维护管理?总不能老为这些事去打官司吧。

我发现,有的时候,文明只对讲文明者有效,道德也只会让有德者自勉,除了这些“软”的约束,我们的社会可能还缺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

第五篇: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总结

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总结

推进公共空间治理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今年以来瓦窑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以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加快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打好公共空间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社会管理创新、集体收入增加、富民产业壮大、和谐新风塑造的组合拳,着力打造生态宜居、高质量发展的秀美瓦窑。

截至目前,我镇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成绩显著,效果明显,拆除违章建设和有碍观瞻的乱搭乱建1963处15万平方,乱堆放乱放7500余处,拆除各类圈舍1000余处,砍伐杨树20万棵,清淤沟渠52.7万立方,整治公共空间75.8万平方,建设水冲户厕3800座,拆除旱厕3300座,建成水冲公厕110座,清淤沟渠36公里,建设污水管网53公里,对危旧房屋实现亮点改造1400平方,硬化路面15万平方,绿化面积12万平方,建设广场22个,安装路灯450盏,庄内有灯光道路1万余米;建设休闲健身文化广场22个,安装健身器材22套,供群众休闲、娱乐。

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我们实现“八个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一、公共空间治理与环境整治相结合,让村庄美起来。我镇公共空间治理实行“全域式”清理,9月底清理阶段已经完成,下一步,我镇将以亮点提升,重点打造,通过公共空间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打造别具特色的村庄段,水清岸绿的田园段,实现村庄环境的提档升级,公共空间治理效益化日益显现。

二、公共空间治理与“三资管理”相结合,让集体壮起来。通过收回公共空间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实现180.8亩1446万元收入,村均120万元;通过对全镇905份合同的清理,收回不合理不规范合同41份,在市产权交易平台上重新公开发包,增加收入近50万元。

三、公共空间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让群众富起来。截至目前,通过资产增值,公共空间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让群众富起来。通过收回公共空间进行村庄绿化,绿化苗木由村民管理,收益共享,达到村民与集体共同增收目标。

四、公共空间治理与现代农业相结合,让田园秀起来。目前,我镇已形成街集村的设施农业,吕庄村的彩苗基地,大山村的高标准农田,大新村的鱼米基地,房庄村的生态养殖基地,精品产业园等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绿色长廊田园综合体。

五、公共空间治理与产业振兴相结合,让经济发起来。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与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双庙村的精品建材产业园、马庄村的众创空间等也是跨越公共空间治理和综合化产业集聚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六、公共空间治理与基层党建相结合,让阵地强起来。让基层党建与公共空间治理同步推进,建设党建阵地38个,党建宣传28万平方。通过评选“文明家庭”、“五好少年”、“优秀教师”等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公共空间治理与“四好农路”相结合,让道路畅起来。通过对公共空间收回,先后打造出“瓦房线”“瓦合线”“双柳线”“大新线”“周柳线”“瓦吕线”“一支渠线”,经过301县道,穿越311国道,跨过陇海线,全段28公里,形成交接自然,景观流畅,浑然天成的绿色长廊。

八、公共空间治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让文明高起来。公共空间治理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通过环境提升带动群众文明程度的提高,在瓦窑新街中心河改造项目中,68户215间违建只用2周,实现“零赔付”拆违8000多平方。全镇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实现“零投诉”“零信访”“零事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目标,以建设秀美瓦窑为载体,统筹推进生态小镇建设,大力开展镇村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着力打造秀美宜居新瓦窑,让镇村面貌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海峡两岸谈公共空间[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