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大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合集]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24-30086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3 13:39: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环境分别是大国崛起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对英国、日本的比较分析 论文摘要

经过对历史的研究,发现有相似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不同大国崛起的共同外部客观条件,而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又会面临相似的国内国际环境。因此,某类国际国内环境成了大国崛起的充分条件,又有一类是其必要条件。本文试图探究出这一规律。主题词

大国崛起、英国、日本、国际国内环境

本文选择对英国、日本比较分析,是因为两国都沿资本主义道路走向崛起。但促发它们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外部客观条件有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对它们的研究更具挑战性,而研究成果却会更加全面。

历史学家西达·斯考切波在其《国家与社会革命》一书中提出了在社会变革中起重要作用的三个因素:国家结构、阶级关系和国际力量。这三点可以看作本文中国际国内环境的三个具体表现形式。日本

一、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为了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并抑制国内社会的发展,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社会各部分都被纳入一个集权专制的管理体系中去,以执意地去维护静止的封建社会。但在西南地区,竟有长州、萨摩等诸藩长期受幕府政府的排挤。本身行政组织中的任何地方都具有摆脱支配阶级直接控制的潜在自主性,这样的排挤就把西南诸藩的独立性表面化了,这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这一时期的日本,一方面经济在缓慢发展。德川幕府统治下的长期和平促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商人阶级的实力增强,农耕地增加,生产技术进步,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以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工场有了显著的发展,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也日益繁荣。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幕府的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在统治阶级内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这些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已充分意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

二、倒幕运动

“文明不会始终彼此隔绝,而是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相互碰撞”。(《历史研究》)当外面的世界已完全变了样,闭锁的日本经历了“黑船事件”,日本的国门被迫打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随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势力的侵入、日本国家权益逐步丧失,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反德川幕府的氏族,即通常所称的萨长集团,利用人民对幕府不满情绪,1858至1865年间,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向欧洲人及其雇佣者发动了进攻。后来斗争目标演变成“倒幕开国”。经过一年五个月的战争,倒幕运动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次的倒幕运动是日本对强大国际力量刺激的一次敏感、迅捷的反应。

三、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得以开始,日本有了崛起的力量。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倡导“文明开化”,以图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此时日本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浮出水面。破产农民和丧失了经济来源的没落武士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大,而新兴的中、小地主和资产阶级也对藩阀专制的政局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享有的特权深感不满,要求在政治上获得更多的权利。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力量汇集到一起,掀起了19世纪70、80年代在日本爆发的“自由民权运动”。井上馨断言:“为了摆脱政府不能威服人心的危机,必须开设国会。”正是如此,明治政府制定了1889年日本宪法,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19世纪后半期,当西方列强纷纷宰割中国,日本明治政府利用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加紧发展资本主义。在此期间,明治政府为废除幕府统治时期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不懈努力。当最后一条不平等条约被废除时,日本正真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英国

一、黑暗时代里的深水暗流

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兴起,工商业迅速发展,西欧的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等。商人、银行家发展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上签字。1265年,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了议会。这些运动,使都铎英国的专制统治不同于一般的国王集权专制制度,形成了“国王在议会”的政宪,即国王一般不能撇开议会实行国王的绝对统治。因此,英国的资本主义可以在封建社会相对自由地发展。而当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蔑视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公开化了。

17世纪中期的英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出现,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最终选择用武力解决试图阻止资本主义进程的斯图亚特王朝。

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的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权的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至此,绝对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全部到位。

二、对外扩张与工业革命

自新航路开辟,大西洋航运日益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竞争。1588年,英国舰队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因此与荷兰产生贸易摩擦,英国再次用武力解决问题,结果荷兰惨败,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侵占了更多的土地,这样,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与此同时展开的英国工业革命为英国扩张提供了无穷的力量,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要求了科技与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英国成为了实力最强的资本主义帝国。

三、老牌资本主义帝国

但英国综合国力前所未有强盛掩也盖不了此时的英国面临的危机。工业大规模的、迅速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国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每隔十年,生产的进程就被普遍的商业危机强制地打断一次。同时,工人们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下所遭受的剥削日益严重,社会不安与动荡加剧。

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英国应当成为农业世界的唯一大工业中心这一假设上的。但事实是,法国、德国、美国这些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与技术创新,结果英国享受将近100年的工业垄断,无可挽回地被打破了。当时的一位英国绅士自己说: “英国获得巨额营业利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有些大工业部门的发展停顿了。几乎可以说,英国正转入不再发展的状态。”总的说来,英国国内的社会危机与国际地位相对下降,让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帝国面临新的尴尬境地。

结论

本文论述的前提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生产力的解放,阶级社会即通过阶级斗争改变生产方式以使得新的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但发现,这种斗争有时不是自发进行的,日本就是依靠外界的刺激开始的。因为日本原来的政治环境太过压抑,令社会发展窒息。不过这也可以从一方面印证《历史研究》里的一个观点:如果一个民族所遇到的社会和环境压力是足够大的,但又不足以压倒这一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在不断的压力—反应中发展起来。英国却是自发进行的,这让我们明白,一个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是有利于人们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量,推动社会发展。而回顾日本、英国崛起后的国内环境,发现都是充满动荡与不安的,这或许是因为,政府对社会管理模式改革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同时,国际竞争力也空前增加。所以,我们应不断进行社会改革,并做好应对国际挑战的充分准备。参考文献

《历史研究》 英国 阿诺德·汤因比 《全球通史》 美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 《大国崛起》 中国 唐晋主编

《国家与社会革命》 美国 西达·斯考切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篇:大国崛起所感

看大国崛起的背后

最近由于在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看了电视片《大国崛起》,它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我来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后感。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影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看着《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在惊叹于发源自大航海之路的世界发展史的辉煌壮丽之余,心中突然生出一个问题:九个各不相同的国家,前后数百年的历史长流,它们先后矗立于世界之巅,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些各领风骚的世界大国,它们究竟都崛起在何处呢?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多解的问题。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谁也无法用一句话说清楚一个国家崛起的全部原因。而不同的国家的崛起情况总是不一样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国家崛起的方法,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这个国家就会很快崛起。综观近500年崛起的9个国家,我觉得国家崛起主要有这几个因素在起作用。

一、抢先和创新:葡萄牙抢先登上非洲,便霸占了非洲;西班牙抢先登上美洲大陆,便第一个拥抱了这块陆地;荷兰抢先在贸易上航行五大洲,便给它带来了无尽的财富;英国抢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便使它统治世界一个多世纪;美国抢先进行以电力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便使美国取代英国,主导世界很长时间,直到现在。另外,“创新”也是大国崛起必不可少的。荷兰在贸易上一次次创新,才得以战胜欧洲列强,成为17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英国以瓦特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发明,使英国很快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以爱迪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创造,使美国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霸主;德国和日本的借鉴和创新能力也是世界有名的。美国现在又抢先占领了信息技术和太空,这无疑使它在下一轮的竞争中处在了非常主动的位置。

二、政治体制上的进步:英国早在1215年就签署了一份宣言——《大宪章》。《大宪章》有两条最著名的条款,一条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在英国的历史上,还形成了“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两大原则,这使英国很早就形成了“民主、法治、平等”的社会制度,避免了昏君、暴君对国家的危害。美国的总统制使美国每一次都竞选出智慧能干的领袖,这也是美国能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三、思想文化上的进步:1789年,法国大革命形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影响了整个欧洲,使整个欧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加快了法国的崛起,连德国也是受“自由、平等、博爱”的进步思想影响而崛起的。一个国家的崛起总要接受新的文化,舍弃旧的文化,进行一次换胎脱骨。美国从它独立的时候起,就受着欧洲新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是在它的传统文化中融进了西方文化;俄罗斯的彼得一世学习西欧时,也使俄国融入了西欧的文化。胡总书记提出“八耻八荣”,我认为是想营造一种先进文化,引导国家向前发展。受落后思想禁锢的国家是无法崛起的。

四、教育与科技的进步:这一点似乎是无庸质疑的。崛起前,德国的教育令我们惊讶,早在德国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这一点令我国望而生畏。崛起时,英国、美国、苏联的科技进步都让他国望尘莫及,瓦特、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名字如雷贯耳,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加加林的太空行走,给人感觉苏联已在“天上”。

五、学习与借鉴他国经验:既然要崛起,原先就应是落后国家,至少是不发达国家,既然是不发达国家,就肯定有很多方面不如发达国家,要崛起就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英国崛起前学习了荷兰,德国崛起前学习了英法,俄国的彼得一世更是匿名到欧洲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翻天覆地”的向西欧学习,美国的欧洲移民带来了欧洲经验,也相当于学习了欧洲。

可是我们又不禁怀疑了,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就不会强大起来。

但是中国为什么当初无法强大起来呢?我比较同意从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一招鲜、吃遍天下”、“隔行如隔山”,是我们的普遍就业观,我们的人才往往不是复合型的,一行干不下去,其他的就干不了,也不想再学习新的技能,只能下岗回家。我到过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这么说,阻碍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落后吗?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学、法学、宗教等广泛的领域,属于上层建筑。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距离成为大国的目标还很遥远。我们庞大的躯体里是空洞的,缺少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基础,反而充斥着许多封建的、腐败的、落后的、愚昧的东西,也包括来自西方的垃圾。随着对“文革”的“全盘否定”,人们的思想好像出现了“真空”。老的东西被否定了,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文化空白”。除了金钱以外,人们似乎什么都不相信了。不管是伏尔泰的启蒙思想,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不管是过去的孔孟之道,还是今天的市场法规,人们似乎都不感兴趣。实用主义、钱权交易、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却成为了不少人遵循的“潜规则”。连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迅速滑入了“传销”的团伙之中。

我们的民族急需建立和谐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急需倡导科学的、理性的、法治的观念,否则就无法抵御和消除封建的、腐朽的、愚昧的文化和陋俗。旧中国不能强大,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文化;国民党反动派打不过共产党,就是因为没有健康的文化;后来我们出现了“大跃进”和“文革”的错误,也是因为缺乏科学和法治的文化。没有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文化教育,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了,成为了世界大国,也会像过去的一些大国一样,再次衰落下来。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所以说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的同时,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电视片《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它不仅对我们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10金融 104172021 阮璐敏

第三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联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世界的主角,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而中央电视台于2006年重点推出的一部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正是以这九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为内容,将视线集中在各国“崛起” 的历史阶段,追寻其成为世界大国的足迹,探究其“崛起”的主要原因。

这部纪录片力求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通过各国特色鲜明又具有某些共通性的强国之路,寻找其创造的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

每个年轻人,尤其是了解历史、尊重历史的中国人,都会对日本有一种憎恨、仇视,因为他们曾经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制造了许许多多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但是,不可否认,日本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小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历史,仍然有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地方。

众所周知,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向强国学习的民族。在美国舰队攻破国门以前,他以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学习,从奴隶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效仿中国隋朝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并且不断吸收中国的文化,不断发展,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当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再适用,当强大的美国舰队攻破国门以后,日本明治天皇决定学习资本主义制度,开始了明治维新。他们派遣考察团,赶赴欧美各国访问,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引进当时最新的工业成果,学习当时最新科技。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是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所不具备的,当然也是现代中国所需要的。

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个世界强国,并且跟随西方列强的脚步,开始侵略各国,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能够在短短20年间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还有许多原因。

日本重视科技教育,善于学习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日本不断吸收欧美先进科学技术。日本第一条铁路是由英国人建成的,但是七年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修建铁路。而在1964年,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大阪和东京之间,速度是普通铁路的三倍,于此同时,还有一大批跨国公司分布世界各地。日本人正是利用这种学习欲望,在学习中不断创新,甚至超越别国。而这些正源于日本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

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日本人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虽然日本一直向各个时期的最强国学习,吸收其它文化的精华,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是不断吸收融合。被誉

为“日本现代企业之父”,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就将主张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作为行动指南,更是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

日本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了战败国,广岛长崎甚至被原子弹彻底摧毁,留下一片废墟,正是明治维新以来留下的深厚底蕴,比如先进的工业技术,大量的人才储备。他们失去的仅仅是一些物质,但是大部分的软实力却保留了下来。

而英国的崛起则印证了海洋时代的主题:谁统治了海洋,谁就统治了世界。英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得了海洋霸权。从此,英国就像其他先后取得海洋霸权的国家那样开始了大国崛起的征程,而“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

英国在取得海洋霸权之后,进行了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建立起“日不落大帝国”。通过殖民贸易垄断,英国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时找到了商品的倾销地。正是因为这些,使得英国原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英国人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制造更多的产品。此时,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则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来满足社会需求。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英国的工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

明。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国家,而亚

当·斯密的《国富论》则帮助英国建立了意义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在当时是最为先进的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落后的生产关系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彻底改变了英国,使英国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而在文化思想方面,英国也走在前列。英国是一个较早受到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并在这场伟大而辉煌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学巨匠的国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时的英国人民,眼界是很开阔的,他们反对专制与愚昧,并有着光荣革命的传统,积极追求个人民主与自由,执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规律,到处是充满生机。这种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氛围正是英国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社会基础,新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被统治者和宗教扼杀。

开放、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是英国腾飞的基础,武力夺得的海洋霸权和殖民地给了英国腾飞巨大的动力,而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则给英国腾飞插上了一对巨大的翅膀,帮助英国成为了世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大国,在世界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

拍摄《大国崛起》纪录片不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一段历史,更多的是为了能够铭记历史,借鉴历史,能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

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经验,促进中国的崛起。

2012301390017 动力与机械学院机械一班丰凡

第四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

一、走向现代--英国

内容介绍: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观后感: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在建立帝国的道路上,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当时雄心勃勃的伊丽莎白女王认为这个时代,谁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先抢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谁就会先发展起来,成为第一强国,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通过英国走向现代的道路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一名君主拥有卓越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勇于进取不墨守成规的勇气对一个国家的称雄有多么重要!

二、工业先声—英国

内容介绍: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观后感:

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出现在了英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 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无与伦比,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片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伽利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三、帝国春秋—德国

内容介绍:

它曾以战败国的身份失去土地、财富、以及应有的尊严;它曾以民主、和平的方式来实施统一;它曾以铁和血的手段来实现统一;它曾以工业革命技术的先进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它曾以武力的方式来征服整个世界;它曾以下跪的姿态来恳求世界的原谅。它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德意志罗马帝国,一个强大的日耳曼民族。

观后感:

看完纪录片德国崛起,感触最深的有四点:(1)科教兴邦,(2)经济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民族魂,(4)经济学家是伟大的。

科教兴邦。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纪录片中有这样两句话:“德国能够打败法国这件事早在德国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决定了、小学自然课本上画有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在1850年,德国就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而国家则必须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德意志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7.5%。这必将会使全民素质提高。德国洪堡大学里同时存在着几种相背离的理论,这所大学出过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这所大学是在德国经济相当不景气的情况下,由德皇掏自己腰包建立的,可见整个民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经济的力量。十九世纪的德国政治上分崩离析,小小的一片土地上竟出现了几十个邦国。这严重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崛起与发展。经济学家李斯特游说各邦国国王。最终,实现了各邦国的经济联盟,并最终推动了政治的统一。

民族魂。日本错了,既不认也不改,鄙视;美国错了,不认但改了,有脑袋;德国错了,认错并诚心悔过,有风度。勃朗特在受欺凌的犹太人墓碑前深深一跪,触动了所有人的心。

经济学家是伟大的。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不一定会有多么高的收入,有的甚至一贫如洗,但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一定是相当丰厚的。片中出现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他的儿子因患病没钱得到良好的救治而死去,他本人最终自杀身亡。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下,他几乎穷其后半生致力于游说推行货币统一、经济统一。睿智的头脑使他预见到了社会科学的奥秘,伟大的心灵支持他勇敢的前行。

四、百年维新--日本

内容介绍: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日本开始迅速向工业化迈进,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观后感: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与我国某一阶段的历史有相似之处。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日本的崛起之路从明治时代开始。向西方学习以强壮自己的理论便突破了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腐朽思想。学什么?学的是经济制度和先进的生产力。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要素的周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普及,社会的富足,几个决定性的力量如先驱的马车带动日本走上大国之路。我想,这因该是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一个国家发展的稳定路线。《贸易战争》中早期的大国那种以掠夺和“倒买倒卖”为主的重商主义的贸易方式能给予一个国家一段时期的繁荣,但终无法长久地保持其鼎盛。

明治时期留下的“底子”,有一点可以很明确的说,就是知识教育的普及以及培养出来的那种求学好学的精神,对于日本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因而,日本能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段,在整个产业链条中位居顶端,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这也保证了日本这个资源缺乏的小岛之国能持续的发展。

对于近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也是如此,在中国人还在麻木的生活时,日本已经站在自己的门口把工业革命的先进科技成果大胆的引入国内,并积极接受西方的文化,在日本人看来,文化没有国界,只要是能为我所用的都是好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第五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

------英国和日本

《大国崛起》是一部展现近代世界发展的记录性大片。它以历史的角度,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它向我们说明了,国家和民族欲想得到发展,必须以史为镜,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博大的胸襟和谦虚的态度是国家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15世纪以来,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壮大,人们渐渐掀开了地球神秘的面纱,对各陆地板块地理位置有了清楚的认识,这就为后来欧美大国的殖民扩张及原料掠夺奠定了基础。在近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英国和日本在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588年7月7日,世界第一霸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横跨大西洋,企图控制英吉利海峡并教训大西洋岛国英格兰。英国商船和海盗组成的舰队拥有先进的火炮,再加上气候上的先天优势,以少胜多大败西班牙,就此逐步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十七世纪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动摇了西班牙世界霸国的根基,使西方霸权向英国转移。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迈向现代化的国家。

从无名小国到经济强国,英国政体君主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开明的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积极开放的治国态度,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和对英国多年来墨守的政治传统的支持和遵守,使这个默默无闻的欧洲岛国成为18-19世纪世界各国发展的领头羊,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然而,英国现代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相信君权神授的查理一世国王忽视民众的支持和利益,违背了英国早在十三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的原则,即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国王和议会的矛盾逐渐加深,导致英国内战的爆发,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俘并被送上了断头台。克伦威尔通过英国革命,建立了军事独裁的政权。盛极必衰,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政的局面。威廉夫妇共为国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依法治国,使英国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岛国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并引领世界各国两个多世纪?归根结底,是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为这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此时的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沉浸在地大物博并以天朝自居的幻想中。自此,拥有多个藩属国得天独厚的东亚大国中国逐渐与世界各国拉开了至今都难以赶上的距离。

18-19世纪是英国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英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以手工为支撑的生产力变得捉襟见肘。为了提高生产力,几乎整个英国都投入了“战斗”。发明创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英国颁布了«专利法»。英国逐渐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然后,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反观清朝的中国,顽固的统治者坚守着祖制固步自封不肯改革,自欺欺人。最终,自封的天朝上国被西方殖民者践踏在铁蹄之下。而英国的崛起和称霸,依靠的并不仅是无敌的皇家海军,还有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经济制度以及团结一致的民心。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所以我们要做的基本的也是作重要的就是努力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英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经济、技术、制度、思想上取得进步,国家才能自强自立,才能不受霸权的欺压。

谈起日本,很多中国人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为何一个贫穷落后并且封闭的封建岛国在经历两百年的发展洗涤中能够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呢?探究其深层原因,我们不得不为这个民族的智慧和勇敢所折服!

日本的近代史从位于东京入海口的横须贺这个小城开始。150年前,美国将军佩里率领四艘黑船舰队敲开了日本的国门。不像中国大清王朝的盲目自大,日本人以欢迎的态度结束了日本长期的闭关锁国的历史。然而,严峻的外部压力和幕府的软弱无能成为了日本内部改革的动力。1868年,«五条誓文»的颁布开启了变法图强的总纲领。自此,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的时代。在此期间,日本政府派出了岩仓使节团出访欧美,引进先进工业成果,学习最新科学技术。政府在开办国营企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民间企业。日本逐步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

大久保利通强硬的拿来主义改革方式引发了现代文明和本土传统的冲突。他的继承者伊藤博文在民众主张自己权利的潮流中顺其自然地起草了第一步宪法。但在宪法无害的表面下埋藏了军国主义的祸端。1890年后,日本企图通过战争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它坚信德宰相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妄想通过武力来独霸印度洋和太平洋。但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攻击下,日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在短短的二十年间,日本的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再次挤进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明治维新使日本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但军国主义的膨胀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灾难。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在今天的世界里,任何一个国家崛起和称道的意义是,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回顾中国的近代史,它与日本的经历何其相似!当美国的大炮打开日本的国门时,日本人能迅速意识到幕府体质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夜夜笙歌时,日本人敏锐的嗅觉已延伸到西方发达国家,从中汲取经验。日本摆脱了亚洲国家的行列,并与欧洲列强为伍,使本国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强国。日本的崛起值得中国学习。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从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开始到中国学习儒学、医学、佛学等,吸收了中国大量的文化成果。从而以中国为师,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然而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黑船打开大门,日本就意识到闭关锁国只能使国家日益衰弱,只有敞开国门,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向强国之路。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直接转型为资本性质的国家。而今,日本已是个世界强国,可它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精神却从没停止过。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突飞发展的好时机,也是学习外来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好机会,中国人一定要牢牢把握。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主宰一个民族强有力的武器。日本在模范西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时,也时时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当西服流行的时候,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酒吧多起来的时候,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妓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日本在打开国门以后,曾经一度毫无保留的照搬西方的模式,但当他们意识到国家的文化不能丢弃时,他们以法律的形式把它载入宪法,成为国民精神的享受品。

总结英国和日本崛起的历程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必要因素。另外,谦恭的态度和虚心求教的精神是民族发展强大的指挥棒。正因为中国近代泥古不化的顽固思想,造就了中国近代的历史悲剧。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不能让悲剧重演。

大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