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教师个人教学诊断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24-98465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2 19:11: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师个人教学诊断

教师个人教学诊断

高陵中心小学 张丽平202_.9.5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农村小学生,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会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并使之贯穿于课堂,学生们也喜欢这们的课堂,因为比较热闹。可是时间一久,我就发现,在课上学生唱唱跳跳,说说演演,课后学生却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在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气氛热烈,使得学生情绪亢奋,但却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小学生对学习经常只有“三分钟热度”,学习欲望纯粹从兴趣出发,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能促进、增强学习的效果,也能减弱、降低学习的效果。

再者,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持续不长,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如上课不专心、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还有些小朋友上课胆子小,怕犯错,不敢张口说英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学英语的进度和深度。

为此,我制定了一下改进措施:

1.游戏教学应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课堂上只让两三个学生表演,虽然操练了学生所学的句型和单词,可其他学生只是在一旁观看。实际上背离了设计游戏的原则。新课程理念倡导面向全体,体验参与,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考虑到全体性和参与度。游戏教学是“大众戏”,不是一两个人表演的“独角戏”。教师应尽量设计集体参与的游戏,尤其是那种需要相互协作、发扬团体精神的竞赛类游戏。教师可采用分组活动的方法,鼓励人人参与。教师可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先表演,再由各小组推荐一两名代表参加全班表演,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每个学生都有为小组争光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巩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适度的奖励,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又能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的游戏才是高质高效的。

2.课堂上愉快的情绪可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是积极增力的情绪提高了人的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进步甚微的学生。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核心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绪,因为“积极的学习情绪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

3.注重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浓厚的语言氛围。

(1)运用各种教具,激发学习欲望

演示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能缩短知识与生活的距离。

(2)运用简笔画,激起学习兴趣

简笔画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能够把机械乏味的练习变成有实在意义的训练,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激活学生思维 4.注重口语教学,培养交际能力

(1)运用身体语言,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1)教师运用体态语言(手势、动作、表情)营造轻松、充满洋味的课堂氛围。例如:对初学者下指令时,可用手势比划,帮助学生理解,轻松接受英语课堂用语。如:Listen to me carefully!可先指指耳朵,指指自己,再指指心,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

2)运用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刺激学生学习热情。例1:在学习借物用语时,可让两个学生表演哑剧,其他学生猜测其内容,给他们配音。例2:课前课中运用“Do it”,如:jump, run,„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2)充分运用英语名、英文歌、儿歌、绕口令、顺口溜、谜语等,给予小学生语言感染机会。

(3)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交际

1)游戏教学:如字母游戏包括默写字母接力赛,猜字母头饰找朋友、找邻居等;数字游戏包括快速口算抢答、玩扑克、打电话等;还有各种猜人、猜物、猜颜色等游戏。总之,把游戏融入课堂,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食物名称时,可以把各种食物放入一个布袋内,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

2)比赛教学

竞赛能激起学生的进取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大都不甘落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好胜心理,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如:英文歌曲比赛,小组开火车比赛,角色朗读比赛,表演比赛,英语书法比赛等。通过人人赛记忆,个个比能力,组组赛互动,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要使学生乐学,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坚信只要做到这一点,才能取得课堂效率的极大提高。

第二篇:教师自我教学能力诊断报告

教师自我教学能力诊断报告模板

姓名

**

性别

教龄

***

学历

本科

职称

二级教师

任教学科学段

大班

市/县(区)

*******

工作单位

********幼儿园

自我教学能力诊断时间

202_年3月1日至6月30日

自我教学能力诊断报告(不少于600字。)

当面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不尽相同,我有时不能面面俱到去照顾幼儿的各自感受。

今后,我应尽到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关心幼儿,爱护幼儿,让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如我们大班的梓涵小朋友,每次完成手工作品或是美术,我是批评多于表扬,根本没有考虑他的能力和感觉,没有深入去想这也是他认真完成的作品,所以学习的激情渐渐的失去了,变得不爱说话了。现在,我总是不断的鼓励,让他觉得自己也行,也就有了自己的自信心,性格也开朗起来。

二、孩子的各自能力相差较多,却要他们向同一不平看齐,疏忽了按孩子的各自特点发展。

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应该按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由发展。像有的孩子喜欢画画,而数学就稍差点;有的喜欢手工,却不喜欢画画等等,我就针对他们的喜好,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他们取长补短,都到相应的发展。

三、面对孩子有时提太多的问题,或有一点儿的事情就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正好有事就草草应付,或者用不耐烦的声音应付了事。

提问题是孩子的天性,我应该是启发和帮助,进-步引导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记的有一次上音乐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我是根据故事引入,当要教小朋友唱歌时,他们还是在讨论故事情节,我就采用让小朋友把故事内容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这样即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又能很快的记住内容,做到一举两得。

情节,我就采用让小朋友把故事内容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这样即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又能很快的记住内容,做到一举两得。

四、我在上课时,经常是过多的教和提问题,只让幼儿听而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忽略幼儿的独立思维能力。

这就是所谓的把课堂交给孩子,而不是孩子要学什么老师就要教什么,尽量发展幼儿的独立思维的能力。如教幼儿认识各少数民族,幼儿对这些即陌生又很难记住,我就根据这些内容,先投放有关的图片,并说一些相关的故事,这样上起课来,老师就非常的经松了,幼儿又很快的记住老师所要教的内容。

五、平时偶然发现某一个幼儿的不良习惯后,马上帮助改正,但时间一长自己也给忘了,而没有让幼儿彻底的改掉。

总之,只要认真对待,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篇:教学案例诊断

教学案例诊断 永葆“童心”的诗意

[案例一]听过一堂题为《放飞-年》的作文课,在作文前,教师和-生有一段“走过的历程”,其中包-精读三篇文章《天窗》《芦叶船》-乐的足球赛》,略读了一组作品,-如《窗边的小豆豆》(节选)《美国-年的一天》等五篇作品。

[反思]笔者以为,这位老师的-法大有深意,别具匠心。其一,让“童心”复归。一个正在-历童年的孩子,对童年,往往是不-其味。7岁的孩子说70岁老人的话,-我们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怎-让孩子拥有一颗童心呢?著名的儿-文学评论家朱自强先生说“:对于-学儿童而言,文学的语言教育尤为-要。文学语言具有缪斯文化的性-,因此它与小学阶段儿童拥有的文-是相连接的。”曹文轩的《草房子》,-学生读到了童年的苦难和忧伤;林-英的《城南旧事》,让学生读到了童-的美丽和善良;黄蓓佳的《我要做-孩子》,让学生读到了成长的烦恼;-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让学生读-了童年的幽默和幸福„„阅读让-生找到自己的影子,阅读让学生有-童年的滋味,阅读让学生有了童年-心情,阅读会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好。学生的心中童真、童趣一旦复-,情感会变得更加丰富,精神会变-更加丰满,笔下的文字就会变得更-充满孩子气,富有孩子味!其二,让“慧眼”独具。日本文化-者本田和子在她的《儿童所在的宇-》一书中指出:儿童世界是一个“现-”与“非现实”共存的世界。儿童看-界的双重目光使现实与非现实,理-与情感,时间和空间,都浑然一体-凝缩于自己的身心之中。这里的-“双重目光”,其实就是儿童看世界独-立特行的“慧眼”。作为“儿童诗意存-在”的儿童文学,可能正是让儿童独-特知觉还原和保持的一剂良方。从中-不由地会生出这样的感觉:原来童年-是这样的,原来童年是可以更美的。

这位教师在指导《放飞童年》的-习作前,让孩子阅读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是-对我们小学作文教学却有着一定的-启发。诗人泰戈尔说过“: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如此光彩亮丽。”说得富有诗意-和哲理!要让习作中童心“光彩亮-丽”,儿童文学阅读不正是“水的载-歌载舞”的自然力量吗?正如田本娜-教授所说“:作文只有回归童心,小-学作文教学才有希望!”

回归“童趣”的世界

[案例二]一位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发现近阶段班上的学生非常喜欢-玩“四驱车”,一下课,他们便拿着自-己的赛车到教室外进行比试,直到-上课铃响,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教室,-手忙脚乱地进行课前准备。她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几天以后,她宣布-在班上举行一次“四驱车”大赛,学-生欢呼雀跃。比赛结束后,她引导学-生通过“快乐分享”的形式把参与的-过程下笔成文。在习作的交流中,佳-作迭出,就连平时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也写了400多字。[反思]首先,作文话题要走出-重复和单调。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作文话题可谓“经久不-衰”,例如《写身边的一个人《》记一-件成功的事《》记一次活动》等,这样-的作文题目存在至今,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一方面它体现着作文训练-的序列规律,从“人”到“物”,由“景”-到“事”,分类分项,按照年级的要求-螺旋上升;另一方面,话题的弹性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话题自-由选择材料。但是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看到的往往不是丰富和多元。譬-如写人,从三年级开始写妈妈,一直-写到六年级,或者说,只要遇到写人-的文章,必定写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词汇量有些变化,主要内容-基本不变;再譬如写事情,一个素材-可以“游历”于多个题目,例如“学游-泳”这件事,遇到《第一次》,可-以用;写到《成功的一件事》,还可以-用;等到《令我的一件事》,-依然照用,真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写作,任务性远远大于情趣性,功-利性往往大于愉悦性。在这个日新月-异、动漫盛行、网络遍地的时代,作文-话题还是一副老面孔,作文训练还是-一种老套路,很难让今天的学生产生-“从目的走向动机”的写作心理需要,-很难将丰富的学生生活与呆板的作-文话题有机地链接在一起。

其次,作文的内容要走向鲜活和动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习作-内容却非常苍白,这种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不对称性,可能正暴露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写作话题-缺乏童趣!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从-平常的生活中,平凡的教学中,挖掘-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话题。有了鲜-活动感的话题,指导学生写作就不再-需要大张旗鼓地“激发动机”,只要把-学生喜欢的活动进行“放大”———把-活动引入课堂,进行“聚焦”———抓住-典型场面重点引导即可。当写作的话-题“活”了“、动”了,作文课在学生眼-里自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顿可-口的大餐。当然,现在的小学生在现-代家庭格式和社会节奏的影响下,常-态的生活面也比较窄小,这就需要教-吴勇-“童化作文”教学案例诊断例与叙事-案例诊断-师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鲜活的生-活,营造动感的话题,譬如合作添-画,譬如商标展评,譬如表演成语,-譬如左手运动会,譬如叶贴展览等。-这些体现童年特征的“动态”话题可-以和教材中的写作内容有机整合,-也可以自成单元,自然有序地铺展-在小学作文训练体系中,使每一次-写作活动都充满童趣,都洋溢着勃-勃的生机。

适合“童性”的引领

[案例三]在一堂题为《我成功-啦》的作文指导课上,一位教师通过-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一是激情导入;-二是引导学生交流成功的体验;三是-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自由品评;-四是总结写法,让学生自主拟稿。-透过这堂作文指导课,我们感-受到教师的“指导”可以归纳为两个-词“:归化”和“技法”。可是笔者认-为,真正能推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指导”,都是基于“童性”,尊重-“童性”,发展“童性”的。

首先“,指导”要有逻辑起点。在-时下的作文教学观摩活动中,不少青-年教师也肯在“指导”上下功夫。可是-我们领略到的是怎样的指导呢?一方-面起点太低,教学中学生仿佛是一个-贮满语言的大容器,教师只要轻轻一-拍,学生便能出口成章,保证不打一-个“结”。作为听课者,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既然学生这么会说,这么能-写,还要我们教师指导什么?另一方-面是“零起点”,作文前,教师给学生-事先画好一个“圆”(比如案例中的-“下水文”),让学生欣赏这个“圆”边-缘的平滑程度“,圆”中内容的饱满程-度“,圆”的色彩的亮丽程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画圆的技法,最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其实对于画“圆”,学-生并不是毫无经验的,他们可能在弧-度上不够圆润,可能在着色上不够均-匀,但是决不会无从下笔。一堂成功-的作文指导课,教师的指导应当是有-起点的,这个“点”应当定位在学生习-作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上。审题时,-学生会在哪儿误入“歧途”;写作时,-学生思路会在哪儿“卡壳”;评改时,-会在哪儿“用力”不足,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因势而导,-以学定导“,该出手时就出手”,竭力-地为学生顺畅作文铺设一条“绿色通-道”。

其次“,指导”力在凸现个性。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采用“下水文”引-路,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一,但是关键要选择好时机。面对文-题,学生还一筹莫展,教师便出示了-“下水文”,让学生反复去“品评”,在-范文的“暗示”下,在教师所谓写作-“技法”的导引下,学生很快“禁锢”了-思想,成了“下水文”的奴隶。作前指-导,在这里却成了“下水文”映射下的-“标准作文”模型浇注,焉有个性可-言?作为教师,我们的作文指导应当-是“召唤”,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去感受自己身边的细微变化,使学生-的心宁静下来,去品味个人世界里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指导应当是“张-扬”,提出“大”要求,留足“大”空间,-从而让学生有“大”发挥。

再次“,指导”重在培养习惯。作-文指导应当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上,诸如观察的习-惯、审题的习惯、交流的习惯、修改-的习惯等,有了好的习惯,学生的写-作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地进入“潜-意识”,形成“活性”的累积,转化为-“习惯性动作”,最终生成写作能力。-维特根斯坦说“:我们要紧贴着地面-行走,不要站在云端舞蹈。”这句话-似乎正是告诫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中不要做“屋顶上的山-羊”,要立根“童性”。当我们的作文-指导有了“童性”,就会产生实效;当-我们的作文指导走向了“童性”,童-心就会自由飞翔。

还原“童声”的真实

[案例四]一位女教师执教《我-想变„„》这堂想像作文指导课上,-为了激发孩子的想像力,教师先“下-水”,变成了一滴水,在奔向海洋的路-上,看到了一株快要渴死的小花,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花儿活了,我-笑了”。在这位年轻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便生发许多“美好”的想像,譬-如变成一颗善良的心,钻进坏人的心-脏,让他弃恶从善;譬如变成“蜘蛛-侠”,去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譬如变-成盲人的眼睛,让他们看到美丽的大-自然;譬如变成万能大辞典,给人类-带来知识;譬如变成一个宇航员,为-祖国探索太空的奥秘„„

学生的想像力不能不说丰富,因-为善于幻想是孩童的天性。学生的思-想境界不能不说高尚,因为他们一心-想着为别人而“变”,惟独没有想到为-自己变点什么。其实这就是当前小学-生现实生存状态:在课堂上豪言壮-语,因为那是说给人听的;习作中,大-话、假话比比皆是,因为那是写给人-看的,可是生活中真正需要雪中送-炭、挺身而出的时候,却是避之不及,-敬而远之。是什么让学生美妙的童声-异化、美丽的人格分裂了呢?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伪圣”教育可能就充当-其中的“助推剂”。

肖川先生认为,教育的真义在-于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作为教师,-他有责任告诉学生:什么是理想社-会,什么是美好人生,什么是幸福生-活。但是这些理想价值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建构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学生发乎心灵的呼应,如果-没有源于内心的需要,这些“高尚”-和“神圣”都会成为空中楼阁,都会-成为学生作文中的“假话、空话、套-话”!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我们每-个成人都有义务去呵护“童声”的纯-净;作文是一个孩子人生“史记”,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去维护和尊重-“童声”的真实!

第四篇:见习教师诊断报告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一、诊断背景

授课时间: 202_年 9 月 15 日 授课对象: 华亭学校八(1)班 诊断学科: 数学 授课内容: 16.3(4)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授课教师: 盛丹青

带教教师: 陈 燕

二、观察目的

1、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课堂教学技能,找到不足之处从而改之,促进教师的各方面发展。

2、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从而提高教材处理能力,改善师生间的互动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诊断分析

(一)欣赏的地方:

1.整堂课轮廓清晰,目的性较强。

2.教态亲切自然,快慢适度。

3.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二)不足的地方

1.板书排版还需考量。要体现这节课的知识脉络.重点要颜色笔注出。

2.有些问法不够恰当。指令不够明确,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3.要更多的让学生自主探索。一题多解的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板演,组织学生讨论择优性。

4.缺少小结和方法指导。

四:改进措施

1.多练粉笔字,加快速度。排版要整齐、清晰、美观,让生一目了然。

2.指令要明确,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能过度繁复,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绪。

3.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导权不能一直握在教师手中。

4例题后给予方法指导,最后要小结。

第五篇:教学诊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诊断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诊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在于:

1.教学诊断使教师专业有自身独特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学科知识的社会公共性,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缺陷,使得教师专业长期以来缺乏独特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每每被说成是“准专业”。教学诊断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发展的,是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成果,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有一套教育教学自己的话语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掌握、运用教学诊断的理论和技能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学习和具体实践。教学诊断理论、技能的形成、发展、运用对维护教师职业的“专业边界”,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教学诊断使教师职业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一种职业成为专业,其内在要素是这种职业具有独特的社会不可缺少的功能。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社会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材,而人材标准又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当今的时代,学习化社会已初露端倪,学习型组织已初见雏形,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思考、创新”是社会发展对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客观要求。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特点。基础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就应懂得如何检测障碍,采取什么方式克服障碍,就必须掌握、运用教学诊断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总体上讲,人材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开展教学诊断不是也不会形成单一的同一类的人材,而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部分智力健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某些学习障碍的存在而使学业困难的情况,如何促进这些学生的转化和进步;还有,有些学业很好的学生是否也存在某些影响将来发展的问题。金洪源先生在开展教学诊断的专著中所举的许多例子很好地予以了回答,证实了开展教学诊断成效显著。如此,基础教育对社会将是多大的贡献,教师的专业地位怎么会不被社会所认可呢。

3.教学诊断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平淡和厌倦。教学工作如果长期重复地“教知识”,难免教师产生职业厌倦,发展动力不足。一般职业和专业的重要区别在于:一般职业是简单重复操作,容易产生厌倦,职业目的以谋生为主,从业者不可能忘我投入;专业是以创造性劳动为内容的,不是工作的简单重复,从业者可以为事业而乐于奉献。教学诊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教师要经常记录、观察自身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每天面对的都是发展中的学生,面对着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可以说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诊断,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本文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取向的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单独的某一个取向不可能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足够的知识基础、实践一一反思、合作发展”的统一体。而教学诊断恰恰是这个统一体中的核心:一方面,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关于教学诊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反思,以检验、丰富、发展理论,在总结、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和行为模式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教学诊断能力提高的过程。再一方面,教学诊断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教师个体的努力之外,还必须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学诊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平台和载体。

4.教学诊断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团体内的自主、自律和合作。教学诊断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诊断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诊断。对教师教学的 诊断又有教师的自我诊断和合作诊断。无论那一种诊断形式首先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就是专业性的体现。同时,自主还应有自律,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负责,对学生负责。自主和自律是教师专业化的统一体,两者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共同促进。由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复杂性,学习科目的多样性和关连性,单靠个别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对学生的学习予以诊断、指导,必须有教师群体的参与。而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自我诊断,难免会有疏忽,也应借助同行的力量来进行教学诊断,教学诊断应有类似于医务界的“会诊制”。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专业团体的交流研究平台,有利于克服我国教师文化中的保守倾向,有利于形成教师专业精神。

三、提高教学诊断能力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诊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内在的规定性。教师是开展教学诊断的主力军。事实上,一些中小学已经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教学诊断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整体上看,教学诊断的意识还不强;教学诊断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学诊断还很少,有的教学诊断活动操作还不够规范,还处在一种自在状态这些都影响了教学诊断的健康开展。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诊断的能力。

1.加强教学诊断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教学诊断理论上的薄弱是教学诊断的最大问题。一方面关于教学诊断的论文和专著非常少见,另一方面中 小学教师提供的这方面的事例也不多。建议全国有关教科所、重点师范大学、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合作,联合攻关,加强教学诊断的理论建设。按照曾荣光关于“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门专门学科”的观点,要把“教学诊断学”纳入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中,在师范院校中开设“教学诊断学”课程,并加强这方面的学科建设。目前,许多师范院校已经改变了过 去教育教学理论只讲“两学一法”(教育学、心理学、中教法)的情况,开设了诸如“学生学习评价”、“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论”、“课程论”等课程。为“教学诊断学”的开设打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要加强对被认定人的教学诊断理论、知识的考核,把好“专业边界”。

2.加强教学诊断的实践探索。教学诊断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应用性很强。一方面,教学诊断的实践是教学诊断理论的源泉。教学诊断理论需要大量的教学诊断的实例,来夯实基础,构建框架;另一方面,教学诊断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应用、检验和发展。作为教学诊断实践主体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努力学习理论的同时,认真观察、记录、分析、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思维品质、思维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教学会诊活动。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大力提倡叙事式研究,讲述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展现教学活动的原生状态,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3.加强组织管理和政策引导。中小学是开展教学诊断的主阵地,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学诊断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规范管理。虽然现在学生就学高峰已过,班额在减少,但仍要稳定和充实教师队伍,以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诊断中去。要精心组织学科教研组、年段组、全校性的教学诊断,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家庭、社区和其它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完善教师考评的机制、内容和方法,不能只以学生的分数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要把教师的教学诊断的能力提高,教学诊断的成果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要把教学诊断的学习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改变原来校本培训只是培训地点转换的状况,真正使校本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落实在学校。

开展教学诊断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广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论及的只是粗浅的认识,旨在引起专家特别是广大教师的重视,积极投入到教学诊断的研究和实践中来。

教师个人教学诊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