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路边的橡树教案
编辑:静水流深 识别码:24-74749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3 21:57: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路边的橡树教案

《路边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导入部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橡树的课文,请同学们看黑板,把老师写的字读出来。再把题目齐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

延伸

楔子

橡树

沥青

灌木丛

2、区分多音字

3、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情感深化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原本要修筑的公路是怎样的?

2、修筑这条公路顺利吗?有困难吗?指名学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

3、工人们突然停下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这棵橡树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读一读。

5、看到像哨兵一样的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有什么反应呢?又说了些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6、分角色朗读对话。

7、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观点不同,面对这样的难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请齐读八、九自然段。

8、这条公路修好了没有?这个难题是怎样解决的?筑路人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9、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

四、拓展:

什么是高尚?你认为在生活中哪些事情是高尚的?请举例说说。

第二篇:路边的橡树

2011—2012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教 案

小屯中心小学 陈晶晶

课题《路边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3、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4、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有感

小屯中心小学 陈晶晶

2011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叶志平同志家属和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强调,要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叶志平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一名乡镇初级中学校长,他在山区一待就是33年。2008年,在5.12地震中,他组织全校2300多名学生,在1分36秒安全撤离,创下“零伤亡”的奇迹。他在高薪高位面前,不为

所动,依旧扎根基层,默默奉献。这一个平凡的人,却是最牛、最让人肃然起敬、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所谓“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叶志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切实履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克己奉公。

他就是平凡中蕴育伟大的叶志平。叶志平先进事迹让我感悟有两点:一是对学生,我们用心爱才是真正的爱。我们大多总是将对学生的爱停留在口头上,较少将关心、关怀留在细微处。叶志平为了学生的安全,能时时刻刻关注学校教学楼的坚固度并多方面想办法加固,能时时刻刻敲响安全的警钟而不断进行安全疏导训练;就在于他在2300多学生中能与多数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只要去认真了解这些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就会感受到,学生离不开你,而你更舍不得离开学生,而你更会觉得,原来生活竟是如此充实,工作竟是如此轻松、有趣、有意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多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校大家庭的关怀和温暖。这是实实在在的公仆意识,我们就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时刻把自己当成 人民的公仆,处处为民服务。

二是要学习叶校长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这是叶志平校长永远的人生理念。但是目前,许多单位或者部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坏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想着谋取自身利益,而能够一心一意、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人越来越少。由此可见,应该大力提倡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培养叶校长这种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进一步促进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以后,我们都要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以叶志平校长为楷模,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求真务实、临危不惧,迎难而上。这样的人,一定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再一次向我们验证了平凡的岗位同样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学习叶志平先进事迹有感

小屯中心小学 梅培建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央视新闻报道过一个奇迹,就是有一所中学平时很注重校舍安全以及学生应急演练,大震发生后学生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遇难的奇迹。当时听到这个新闻,心里就曾经跟周围同事感慨,要是多几所这样的学校,死伤的孩子会不会少很多。时隔三年,当我再次听到这所学校以及校长叶志平时,也是在央视新闻,报道的是他去世的消息。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央视两次关注,我开始了解他,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学习后引发我更多的是思考与钦佩。

一、政治信念坚定。叶志平同志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始终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把对党无限忠诚的朴素情感化作实际行动融入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上。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他资助东平镇孤儿林晓丹读完初中,多次带头义务献血。父母远在青海,由于假期工作需要,有次6年才回家探望。连续几年在学校考核中高票评为优秀,他都让与一线教师,不计个人得失。总是在最需要的地方,就能见到他的身影,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潜心钻研教学。教学工作中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他所任课的班级化学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为了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他在教学各个环节倾全力进行指导,深受青年教师的爱戴。曾获广东省中学化学竞赛园丁奖,并能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有三篇获阳江市一等奖。他负责学校广东省新课程改革试验工作,获得“广东省新课程实施样板学校”称号。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他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学校荣获“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三、灾后重建,身先士卒。学校师生无一伤亡,但是校舍严重受损,形势依然严峻。灾后叶校长身先士卒,坚韧不屈,发扬风格,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带领教职工积极开展抗震自救,稳人心,鼓士气,为教职工建起临时的温馨家园,心系教育,千方百计筹划学生复课,叶志平可以欣慰的是,在他昏迷期间,桑枣中学的学生们中考成绩又在全县一举夺魁。

四、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叶志平校长用生命栓释什么是责任,什

么是奉献,散发出崇高的人格魅力。叶校长的爱岗敬业精神,扎根基层、敢于创新,全心教书育人的精神是创先争优最好的典范。我们一定要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学习他的无私奉献,心系重责,大爱无疆。

第三篇:8路边的橡树专题

课题名称: 8.路旁的橡树

概述:《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分析:

过程和方法: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学习者分析:本课生字不多,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认读,教师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给他们纠正一下读音便可。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就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同学

进行交流。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但要注意体会人们在处理这棵橡树与路时的心情和开始时不同的态度。教学任务分析:

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从中受到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资源:ppt 网络

跨越式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2)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板题读题)

3、你见过橡树吗?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听了老师的讲解,你觉得橡树是一种怎样的树? 生:珍贵的树。

二、初读课文(8)

1、带着对橡树的喜爱,自由的读课文,把句子读顺,生字连词画下,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2、请小老师领大家读读生字。(正音)

3、把生字宝宝读给同桌听听。开火车读生字。(检查读音)4、这些词语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解释“楔子”与“沥青”。

“楔子”:建筑用作标示的工具,类似木桩的小木棍,一头削尖。

“沥青”:又称柏油,是铺路的材料,具有柔软性。

三、悟读课文(6)

1、为什么说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用笔画一画,又脑想一想,有嘴读一读,评一评哪个小组找得既准确读得又有感情?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筑路工人的矛盾、担心、发愁,及决定后的轻松。

3、你从筑路人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四、赏读课文(4)

1、带着你的感情,朗读全文。

2、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一个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环保小卫士呢?

五、拓展阅读(10)

六、小练笔:(10)

我们也来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些保护环境的人

或事。【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橡树:珍贵、像哨兵

高尚的心(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公路:笔直、马蹄形

评价及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沉默不语呢?学生在体会这句话的含义时比较到位,部分学生感受到: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表明他在此时也注意到了那棵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同样也受到了震撼。谈对“高尚”的理解时,学生感受的不全面,体现出语言较贫乏,阅读课文时不能很好的体味文中人物的心情。这一点需要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提高。

第四篇:8路边的橡树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2、情感态度: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们在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同学们还记得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却不是那样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个关于树木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题目)。

2、揭示课题:以“路旁的橡树”为题,点明了课文的内容与“路”和“橡树”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认读下列词语。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⑵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子的?(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⑴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⑵ 工程师最终想出解决方案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4、读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只在一个地方”指的是哪里?

⑵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⑶ 为什么人么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⑷ 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

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5、总结:

① 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我们不仅要学会对环境保护,还要学会垃圾分类,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从我做起,学会垃圾分类,应时刻记住:自己的一点疏忽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就可能让我们可爱的地球多一道伤疤。可供我们使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可是如果我们无止境的乱扔垃圾,不学会并利用垃圾分类,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伤痕累累,人类也会灭亡。

其实,垃圾分类并不难。只要平时细心一点,用多一些的时间把垃圾分分类,就能够保护一片绿地;只要弯弯腰捡起随地乱扔的垃圾,就能够减少一些污染;只要留留心把垃圾“送到”它应该属于的地方,就能够整洁一块土地„„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让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垃圾回到自己应属的家园,从垃圾分类开始,争做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第五篇:路边的橡树教学实录

《路旁的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一、认识橡树,导入新课

出示书树的图片,说说树的样子。

1、出示柳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柳树。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柳树的样子吗? 生:柳树的枝条像小姑娘的辫子。

师:对呀,柳树的枝条就像你的长辫子。2.出示榕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橡树。

师:这是榕树,榕树是温州的市树,有()的历史,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榕树吗?

生:粗壮、结实„„ 3.出示橡树: 师:这是什么树? 生:橡树。

师:今天学的课文就是橡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课题前的标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谈谈略读课文与平时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

一、学习“略读提示”

1、读略读提示,划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提示,指名读。用红线标出要求: ①、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懂的地方用“——?”划出。

生:讲了工程师、工人们和橡树的事。师:(板书故事中的人物:工程师、工人们)学习提示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树的故事,再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树之间的什么事?

生:讲筑路工人们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却挺立着一棵橡树。

师:最后公路成了——(马蹄形),师在黑板上用线条画出一条马蹄形,现在请同桌看看板书,互相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同桌互说,师再指名说。

师:我们借助略读提示,能把课文内容说得既简洁又清楚。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几到第几自然段就是写这件事的?在课文中做上记号。生:1——7

四、研读1—7自然段

1、质疑:

师:读读1—7自然段,想想刚才有疑难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还有没有其他疑难的问题? 生:什么是“楔子”? 师:(出示一个楔子,这是做什么用?)师简介楔子的作用。生:什么是“马蹄形”?

师:看看板书,这就是马蹄形。

师:除了提词语的问题,你还会提“工程师、橡树、工人们”的什么问题?

生:工人们为什么“沉重地叹着气”?

生:工程师为什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 生:为什么工程师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师归纳问题:为什么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一棵橡树叹气又左右为难?

2、再读1—7,解决问题

生:橡树和工程让工人们、工程师左右为难。

师:计划中的路是怎样的?哪句话告诉我们?

生读句子: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师:计划中的路还会怎样?

生:它像箭一样笔直。

师:碰到的橡树又是怎样的?

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你印象中的橡树是怎样的? 生:粗壮、结实、挺拔„„(指名读)

师: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你舍得砍吗?

生:舍不得。(带着感受读句子)

师:像哨兵一样的树,你舍得砍吗?——生带着感受再读

师:工人们,工程师舍得砍吗?——生带着感受齐读。

3、课外补充:

师:其实,橡树还是„„在欧洲被视为“神树”,有“森林之王”之称。生再读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所以工人们和工程师左右为难。

读句子“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师读第8节: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生:我觉得工人们和工程师做得很对。

生:他们没有砍掉这棵粗壮、结实的大树,做得很对。师:读读8、9节,说说书中的人是怎么看的? 出示: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读,师评:老师发现你在发自内心的赞叹。再指名读,齐读。师:你是怎么认为的?看课文背面,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

出示:结合课文内容,写写你的看法。A、____真____,_____。B、____真不简单,____。C、____真幸运,____。生说看法。

五、课后质疑:

如果是一棵普通的大树,该不该把大路修成这个样子?

《路旁的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一、开课谈话,导入课文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现在我想听一听你们朗读的声音。生读第二组课文单元提示。师: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们带入感情去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保护环境。生:人与自然。

师:对,本单元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课。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橡树,而不是花,不是草,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橡树。

指名读课题,突出“橡树”。

师:是路旁的橡树,而不是河边的,山上的,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路旁。

指名读课题,突出“路旁”。

师: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谁和谁之间有联系呢? 生:路旁和橡树。

师:对,是路和树之间有联系。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后预习课文或是看课外书,从课题入手,就会明白得更多。我们再齐读课题。

赏析:“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被程兰老师奉为教育格言。但程老师并不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就在师生自然的谈话交流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进去,当真是润物细无声。着眼文题,让学生明确“路”与“树”有联系,导入环节提纲挈领,简洁高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路旁的橡树

师课件展示: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棵橡树的特点,把它画出来。

生: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师: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师:很显然,这个橡树的特点是? 生:粗壮、结实、挺拔。师:请说完整。

生: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粗壮、结实、挺拔。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生:草原的哨兵。

师: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生:站岗。

师:为谁站岗啊?

生:为草原站岗。生:为大自然站岗。

师:哨兵也是解放军战士,战士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生:打仗。生:保卫家园。

师: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师:再请大家齐声读描写橡树的这一句。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生自由读文。

初读后,师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赏析: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逐段教学,直奔“橡树”,提高课堂效率。由“哨兵”一词引申,让学生体会树对人们的重要,足见程老师提炼文本的功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体会路旁的橡树

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很开心。可是这棵橡树伤心得快要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工程师修的路要经过橡树,橡树不能砍,计划也不能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橡树很难过。

师:你都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真了不起。谁再来复述一下? 生:根据筑路的计划,未来的树要经过橡树这里,橡树不能砍,而计划也不能改变。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生齐读片段。

师: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一读。生分段朗读。

师:在这几段话中,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生动手画词句)然后找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沉默不语”? 师:这是谁表现出来的?

生:工人们。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工人们进退两难,橡树不能砍,筑路计划又不能改。(掌声)

师:哦,这时候就沉默不语了,你找到了工人的内心感受。生:我喜欢 “长久”。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师: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这是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我要改这个筑路计划,该怎么改呢?

师:该怎么改呢?橡树不能砍,笔直的路又不能筑,内心怎么样? 生:很着急!

师:着急、无奈,所以他—— 生: “长久”地看。(掌声)生:我喜欢这两句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师:工人们怎么说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师: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生: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我们来试着读一读。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齐: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加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齐加强:橡树也不可以砍!师:我强调的是—— 生:计划。

师:你们强调的是—— 生:橡树。

师:我为什么强调计划?

生:因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计划不能改,改了老板会骂你的。(众笑)生:因为筑路计划不是工程师说改就能改的。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此时此刻,工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很坚定的。

生: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而工程师的态度怎么样? 生:左右徘徊。生:为难。

师:又想保住橡树,又想不改变计划,真是左右为难。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你们很坚定。此时此刻,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元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

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生:拿出、走到、打进。

师拿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楔子。现在它成了楔子。

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 生:改变了。

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 生:马蹄形。

生:在橡树那儿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师:你知道马蹄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是半圆的。

师:请你上黑板来画一画。生上前绘画马蹄形马路。师: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高尚,什么意思?

生:纯洁。生:品质优秀。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

1、道德水平高

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高尚的人就是—— 生:道德水平高的人。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 生:文中高尚指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精神。(掌声)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这可有点难度哦,谁来试一试。

生:筑这条路的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住这棵橡树,就把计划在这里修改成马蹄形。

师:概括得真好。

师:这棵橡树在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是? 生:要把这条路修得笔直笔直的。师:计划怎么改变的?

生:在一棵橡树那儿弯曲成马蹄形。

生:这条路笔直笔直的,但是到了橡树这里,为了保住橡树,就弯曲成了马蹄形。

师:一篇长文章用一两句话说出主要的意思来,这叫做概括。我们以后要学会把长长的文章进行概括。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师课件展示苏霍姆林斯基照片: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他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生:他认为,这棵橡树虽然在地球上并不起眼,但是它有着我们爱护它的心。

师: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写这棵橡树,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生:受到惩罚。师:谁的惩罚。生:大自然。

师: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生:因为那儿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所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师:村庄和人们一起—— 生:毁灭了。

生:如果人们不爱护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一样,村子和人们最后统统消失了。

生:如果不爱护环境的话,会造成土地荒漠化,那么各种灾难都会向你袭来。

师:善待自然,就是—— 生:善待自己。

赏析:研读课文,带着学生咀嚼文章字里行间的味道,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从“沉默不语”中感受到了工人们的为难,从“长久”中体验到工程师的无奈。工人和工程师的简单对话在程老师的演绎下,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学生透过人物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精彩生动的示范。

四、联系生活,感悟路旁的橡树

师:爱护环境,没有国界。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歙县已经得到传扬。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自摄歙县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和马蹄形高速路的视频,并配乐解说:在离歙县县城8公里的南乡,有一棵大樟树。这儿也有一条徽杭高速路通向远方,这棵大樟树有着和路旁的橡树一样的命运,在这儿的马路也成了马蹄形。这棵大樟树有着500年的历史,它的保护级别是国家一级,现在被列为黄山市重点保护林木。如此粗壮的树干,如粗硕大的树冠,古朴中透着苍劲,它是徽文化的象征,它是文明古城历史的见证。如今,大樟树上,许多小鸟依旧在这婉转,树下,许多儿童的欢笑声依旧在这回荡。这棵大樟树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下,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面对这棵大樟树,我们不禁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更要感谢那一颗颗高尚的心灵!

师 :看完这段视频,我想你们对高尚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你们的老师说徽文化的重要,古迹需要传承时,你们会由衷地赞叹: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当你们的爸爸妈妈驾着车从徽杭公路经过,看着这棵古老的大樟树,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师:高尚不能只挂在嘴边,我们要付诸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大家做起。(课件出示)

生齐: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师:这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赏析:当程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解说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视频时,我们突然感到:语文和生活竟是如此贴近。课文中的“橡树”似乎一下子跳出了书本,生气勃勃地挺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缺忽略了给学生搭建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这段精心准备的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自由飞翔后,稳稳地着陆在实际的生活上,使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路边的橡树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