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学善思,开拓进取
乐学善思 开拓进取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以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突出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初中历史教学也须顺应时代潮流,以创新型的教学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下面是笔者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粗浅思考和体会,愿与大家共勉。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是创新的关键。
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观念的更新,这个更新是全方位的,从总的教育理念到教师、学生、教材的观念,到课堂教学等等。其中首要的是要理顺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要把二者对立起来。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考查,实际排挤了能力和思想目标,而使课堂教学过于单
一、沉闷;素质教育是传统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是集中了中西方的长处于一身的教育,是学生在主动思辩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陶冶情操,增长才智,使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要求教师要有时代的责任感、紧迫感,首先做一个乐学善思、开拓进取的终身学习的楷模,为创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具体到初中历史学科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排除学科歧视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坚定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身到历史教学中去。
2妥善处理初中历史中知识、思想、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初中历史教材,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实现初中各阶段历史教学目标的细化和层次化,做到高瞻远瞩,有的放矢。
3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厚广博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平等、谦和、尊重学生,并能接受学生挑战的素养;不仅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关系的能力,能创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思维品质是创新的主要途径。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创新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讨论式、问题式、或探究式教学,把问题引入课堂,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过程中把握知识、增长才智、锻炼思维品质。笔者认为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自学.指导.练习教学法最有利于采用以上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自学.指导.练习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再创造”和主体性,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了充分的时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动学习;它还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学法指导,有利于师生集中精力分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乐学中创新。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是带有情感的注意,兴趣越浓注意就越集中,观察就越细致,反映就越清晰,思维、记忆等多种智能活动 也就越有成效。这是学生在课堂中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前提。特别是初中学生,自控能力和意志力较差,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每一过程、每一环节以及教师情感的把握、语言的运用,还需要考虑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合情合理的精心设置,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还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支持,使这种愿望有良好的回报,才能最终使外在的兴趣内化成学生的精神需求,成为更持久的动力,从而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大胆质疑、勇于发问,使学生在思辩中创新。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判断、敢于破旧、敢于创新的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做,要逐步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实现由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特别在指导解决问题的阶段,要善于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用“你的想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想法?”“我的想法是„„”等体现主题性的语言。更要善于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可以这样说:“每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价,对某某问题也可以做出多种评价,请你们试一试,能想出那些答案?”利用发散思维诱发种种创造性设想,训练并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找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多种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思辩中学习的乐趣,在思辩中优化思维品质,在思辩中学习创新。
同时,历史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参与和思维的积极性,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做到尊重不同的疑问,尽可能地给予解答;尊重不同的观点,即使观点听起来是幼稚荒谬的,也不要轻易否定、嘲笑、挖苦,而要尽可能的肯定其合理的内容;及时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三、加强课外活动,发挥学生特长,是创新的重要环节。
开展必要的课外活动也是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无限差异以及每个人的潜能与相对优势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课外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一般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同,可采用个别访谈、小组讨论、集体讲座、演示演讲、专题讨论、知识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等形式。活动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引导学生与同一时期的中国戊戌变法进行对比分析,有些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想深入了解、分析,就可以组织由这些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小组。也可以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时事问题进行,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问题,例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中东问题的由来等,师生共同查找相应的资料,展开讨论。但不管内容如何,采用什么形式,都要精心设计,讲求实效,都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基础,以自主为核心,以培养提高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核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敢于迎接挑战,承担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展创新型教学,培养创新型学生。为使学生成长为乐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型合格公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乐学_善思_的解读
“乐学 善思”教育理念解读
乐学,即好学,快乐地学习。学生在校,主要任务便是学习,我们希望学生们在学校能快乐地学习,学习地快乐,做个快乐使者。对于老师,好学,常给自己充充电,也不至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被淘汰。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课堂上,我们不仅只关注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但是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也。
善思,即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善思,两者不可偏废。
同时,善,也是善良的意思。善良是人的美德,也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我们希望师生能怀着善良感恩之心,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做个善良之人。思,思想。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老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绪每时每刻都在浩瀚的天空翱翔。我们希望他们能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我校将通过“乐学善思”引领师生的行为、思想。在课堂上、在各项师生活动中,以“乐学善思”为中心,努力从中体现出赵庄小学文化的内在含义。确定一个载体,明确一个目标,去塑造,去打造属于赵庄小学的文化品牌。
第三篇:乐学、会学、善思、能用
乐学、会学、善思、能用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的教学活动空间,把课程教学活动界定为一种“认知活动”,从而忽视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无效或低效的状态。这种现象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没有因教而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学生没有因学而获得有效的成长和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掌握学习思想政治的方法,善于思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一部分,学生一旦拥有了某种兴趣,就会成为主体性在这一方面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就会主动、自觉、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问题。实践证明,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的学习。新课程中强调基于情景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乐学”中生成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受新课程的启发,我在教学《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创设让学生模拟古人物物交换的情景,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件物品,将课堂临时变成交换场所,要求学生只能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自由交换自己想要的物品,然后总结交换的结果和体会。由于学生对设置的情景非常感兴趣,积极准备和参与,在情景中深刻体会到古代物物交换的缺点,懂得了一般等价物及货币产生的必要性。在情景体验的基础上轻松理解和掌握了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含义。在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问题上,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买福利彩票中大奖、工资收入1500元与3000元的情景,让学生分析情景中人们的收入是否该纳税,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目前的起征点是2000元,并教会学生掌握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布置学生课后根据父母的收入情况判断父母的收入是否该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出父母每个月应该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学生在基于创设的情景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大大增加,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自主学习,提出疑难问题——使学生“会学”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学生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是现成地接受教材中的结论或答案,而不是用大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在货币的职能》一课中,我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内容,然后去搜寻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解决了以下问题: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基本职能是什么?货币在什么情况下分别执行价值尺度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怎么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在对问题的搜寻、发现过程中,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这种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学会如何学习。
三、巧设问题,培养思维的能动性——使学生“善思” 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人告诫我们:“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应该点燃学生疑惑、思考的火种。学生是不是热爱学习、积极的学习,取决于他会不会思考、是否掌握了思考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辩论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例如,在《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我国近三年来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在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外贸易中进口与出口对比会出现几种情况?我国近三年来对外贸易数据显示是哪种情况?分析这种情况的形成的原因和利弊。在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再呈现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产品的相关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问题而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自主掌握了所学知识,深入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 见解,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学以致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用”
学生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基本理论分析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政治学科突出的特点,也是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的要求。而要真正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必须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政治学科考试的内容都与社会、生活、时事紧密联系。我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教学时,正值国家召开“两会”,“两会”是国家大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就有涉及国家财政的相关内容。借此机会,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2010年国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国2009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全国的税收收入是多少?2009年全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用在哪些方面?2010年国家财政预计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学生通过完成课前布置的问题,既关心了国家大事,又了解了“两会”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了财政、预算、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重点掌握了财政收入的四种主要形式和财政支出的范围,尤其是税收收入占到财政收入的92%,了解了税收在国家的重要性和国家财政在各方面所起的作用,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空洞的理论变成通过书本知识与时事的结合,学会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教学“对外贸易的方式”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判断上海世博会属于哪种贸易方式?思考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何在?中国为什么能获得迄今为止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的举办权?上海世博会是2010年举国关注的大事,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新一轮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省全面启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乐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适当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会学、善思、能用,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第四篇:乐读善思
思语文阅读教学,悟学生乐读善思
长城路小学 辛泽坤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完成这有些阅读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读书。
一、完成阅读任务首要激发学生乐读兴趣。
这两年,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让学生乐读,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地、真正地读。
曾经看过这样一节教学观摩课的录像课。在授课前的初读时,老师让全体学生“站起来读,读完的坐下,”当学生们陆续坐下后,只有一名学生站在那里自己结结巴巴又读了五分钟。看到这里,有的老师就开始小声议论:时间托的长了点吧!其实我当时也有同样的感受。而那位老师并没显示出不耐烦,认认真真地听其读完坐下,并给予了表扬:“能勇敢地站着坚持读完,这本身就是好学和诚实的优秀品质,你真棒!”看到这里我顿时领悟了,对那位老师心存敬佩。后来亲临现场的听课老师告诉我,这个学生是一名“后进生”,通过这位老师的一堂课,他的学习状况已经有了改观,并切成绩也有所提高了。我想这也是那位老师所愿望的。如果当时那位老师很武断地让他坐下,很难想像这个“后进生”将来会怎样。可以这么说这个学生的信心和发展正是那位老师开头的让其充分地读、真正地读得来的,他注意到老师信任他,鼓励他,才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我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需要“这个”。《语文课程标准》还提
出:“阅读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打断学生的读,不要以讲代读,不要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的读上,这样不仅读不好,读不进,使语文教学仍停留在“高耗时,低效率”怪圈里,所以,在课改大潮中,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只有读进去了,才能为真正的为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乐读
文章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让学生真正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教师阅读教学的重点。如在《剪枝的学问》一课中,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质疑解难”时,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这些还不仅仅是词语,而是与文章内容密切联系),此时,我并没有简单地处理(自己解释或让其他同学解释或自查资料解释),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直到四遍过去,感到时机成熟,才找了部分同学根据读书时自己理解的意思解释。原来明白的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我不费吹灰之力,在“读进去”“有所悟”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且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适当指导,使其善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适当指导,使其善思。”我们提倡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而教师的作用就要体现在参与、指导、引导、评价上,“放手”并非不管不问,教师参与进来,就要指导、引导、疏导,再加上适当的评价,就会成为“读进”和“悟出
”的桥梁。
如在《槐乡五月》一课中,我的教学设计围绕“读”结合多种阅读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情感。依据课程理念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收”的时候,我不去直接评价应该怎么读,而是让学生从我的示范朗读中受到熏陶感染去感悟、去领会,进行再读。“放”的时候,经常说这么一句话:“用你喜欢的方式觉得应该怎么读你就怎么读?“一句极普通的话对学生有多么神奇,他深知”感有万端之异,言有万态之殊“,只有让他按自己的想法读,他才能融入文章之中,揣摩调整自己的朗读,使自己的感情流露与文章所蕴涵之情融为一体。上《庐山的云雾》一课,当学生初读感知之后,我作了示范读,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这里我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榜样(独特感受并非都正确),“模仿”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范读是朗读指导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这样一是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具有示范性;二是巩固、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主动进步;三是学生评价后,总想模仿教师,积极性非常高。教师实现了自己要”教“的东西让学生”主动学过去"的目的。这实质上就是对学生乐读善悟的过程指导。
四、精彩准确的课堂评价语,吸引学生乐读,引导学生善思。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应该是精心设计、富有个性的。阅读教学课堂评价语对于学生的“乐读善思”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看着同学们正确的拿书姿势,你们仿佛就是一名名小记者,快把书中的内容用心记下来吧!”“你读得真投入,你的朗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神奇的画面呀!”“你谈得真好,看来你的理解比老师还要深刻。”“你
能大胆举手站起来读书,这就是一大进步。”“你一个地方也没有读错,一定是认真预习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从你完美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些亲切,准确,充满激情的评价语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充分的尊重。尤其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感悟与朗读方面。每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完课文时,教师不是判决谁对谁错,孰优孰劣,而是通过交流式的评价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悟,对于有偏差的给予引导。
在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今天,语文教学不容置疑的应承担一定的任务,“读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应该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张扬学生的个性,把素质教育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做到真正契合《语文课程标准》。
第五篇:五乐学善思演讲稿
乐学善思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关于乐学善思珍惜时间的话题。
当灿烂的阳光绽放你的笑脸,当丝丝微风拂过你的脸颊,同学们你是否感觉到:枝头上那点点鹅黄的嫩芽,是春天的微笑?天空中那欢畅可爱的小鸟,是春天的心跳?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可是,我们永远能留住这美好的春光吗?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合理地利用时间。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它不会为谁停留。当你早晨洗脸刷牙的时候,时间从水盆里溜走了;当你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里溜走了;当你睡觉的时候,时间又从你的美梦中溜走了。你想挽留时间吗?那就得靠自己把握时间。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是啊!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不管你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都会公平的分配给你大好的时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三千六百秒,就看你如何合理安排了,也许有的人会在这一天里创造出一项伟大的发明,而有的人可能在一天里碌碌无为、虚度时光。那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人们所得到的结果不同呢?比如说:一个班的同学,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好而有的学习不好呢?那是因为有的人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甚至把别人玩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所以他才有了更大的收获!
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草儿枯了有再绿的时候,而时间呢 它还会有再来的时候吗?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我们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
时间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时间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不要害怕时间的无情,也不要感慨时间的短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美好时光。希望大家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随着奋起的节拍乘风破浪,让生命之舟与时间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