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
(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
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与读书有关。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
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朗读。
学生读、讲;教师点评。
***积累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四字短语用得恰到好处;
***化用古人诗句,对称呼应,韵味十足。
2、齐读诗句春夏秋冬
同学们也读了很多诗歌,其中有描写四季风光的吗?
说说、背背[学生齐背]
3、学生如说不出***化用古人诗句,就补充。
原文如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希望课后能够背诵。
五、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学生发言。
六、想一想,于漪,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如果就在现场,你想她最想对在座的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好,我就用这句话结束这节课,愿与同学们共勉: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吧!课后请同学们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第二篇: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教案
备课时间:202_年9月26日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和重要名句。
2.能概括作者文中萦绕心怀的几件往事。
3.感悟文中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魅力,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细节的妙处。
4、领悟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明白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1.识记重点字词和名句。
2.能概括作者文中萦绕心怀的几件往事。3.感悟联想和想象的魅力,体会细节的妙处。教学难点:
感悟联想和想象的魅力,体会细节的妙处。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按常规预习:1.读课文2.标小节3.写字词4.能划出好词好句子5.完成同步导学自主预习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似水年华,曾带走我们多少美好的记忆,或是一件事,或是一个片段„„同学们,在我们的青春年华中,总会有些事、有些片段曾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至今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于漪老师的笔触,去探寻一下曾给他深刻印象的依依往事吧!2.简单了解作者。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并能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于漪()徜徉()浩 淼()风雨如晦().....素娥()婵娟()雕镂()镌 刻()....历历在目 走投无路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五彩纷呈 谆谆教导 ....
三、理解课文。
1.文题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写了哪几件往事?3.这些事情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
方法:可以给个例子,让学生按例子归纳:例如2节用两个字概括为“观画” 其它用相同方法。往事::
第一件事:观画:(1)山水画(2)《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 第二件事:读诗:《千家诗》
第三件事:听课:(1)国粹(2)新派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为什么都与读书(画)有关?这对青少年有什么启迪? 因为作者学生时代所读的那些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开启心智,成长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才对这些往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依依”之情。青少年读了课文,通过与“我”的对话、交流,定会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课内课外结合,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3.再读课文,感受写法。
联想和想像:仿佛进入画中„„犹如身历其境„„
细节:两位国文老师朗读诗歌的情状:一个是“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个是“注满情思的眼睛”
方法:可以让学生找出来细读,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四、品味语言
再次走进于漪老师五彩纷呈的文学园地,欣赏美文,体验浓郁的生活情趣。小小评论家:你觉得文中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
找出来读读,并谈谈精彩的原因。
五、迁移运用 你课外有计划地读过哪本好书?有怎样的体会呢?
六、通过这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模仿作者细节的写法,仿写写自己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课内。2.预习下文。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一部分:对比引出往事
二部分:几件往事,三部分:谆谆教导,铭刻在心,唤起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第三篇:《往事依依》教案
《往事依依》试讲教案
科目:语文
一.教材分析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的写法、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六.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那么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徜徉(cháng yáng)素蛾(é)婵娟(chán juān)浩淼(miǎo)雨晦(huì)慷慨(kǎi)雕镂(lîu)镌刻(juān)谆谆教导(zhūn zhūn)心旷神怡(yí)
2.解释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淼:形容水面辽阔;雕镂:雕刻;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依稀:模糊;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考;万端:极多而纷繁
3.作者介绍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三)研读课文,探讨
1、师: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引导:读得怎么样?(生答:很好)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生答: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2、师:哪个词最能体现? 生:“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情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重音和语调的处理。)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生A: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生B: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C: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那么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 生:依依
3、师:请大家看书下的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师:那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一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础。
4、师:同学们认为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呢? 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5、师:那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这几件事,待会老师请同学概括一下。
生D:主要写作者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作者的影响。
生E: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生F: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来总结一下,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师:根据作者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朗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大家拿出昨天老师让大家抄在本子上的这首词。(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流利并且有感情的读下来了。看来是被作者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了这首词了。
6、师: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回忆呢?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
生H:因为这几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作者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I: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作者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 生: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 生:“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生: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好了,同学们再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思考这几往事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
生: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师:好,请你读一下第3段。(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收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作者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 生: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师:找得正确。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 生:“也”字。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 生: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
师: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那还有吗?
生:38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这里也有一个“也”字。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生齐读几处过渡句)
7.师: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哪些语句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引起你的联想?反复吟读,说说你的理由。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老师待会请两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一下。
生J: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 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生K:第四段中的诗句引用得好,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种色彩,美丽如画。师: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那么老师也分享一下我喜欢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将思绪一下拉进过去的几十年,用鲜明的对比(“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对几件事情的回忆,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第二句是“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智作用。“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和“让人看不上眼”对比,显示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优美语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加以点评
2、制订一份初一读书计划,按计划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八.板书设计
六.往事依依 余漪
徜徉(cháng yáng)素蛾(é)婵娟(chán juān)浩淼(miǎo)雨晦(huì)慷慨(kǎi)雕镂(lîu)镌刻(juān)谆谆教导(zhūn zhūn)心旷神怡(yí)
一、总提(感叹)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读《水浒传》
二.分写读《千家诗》 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新诗《南归》 三.总结(呼应)青春激情、不断奋进
九.教学反思
第四篇:《往事依依》教案(推荐)
往事依依》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文章特色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er)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介绍作者: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
2、检查字词
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练习。教师投影出示答案,学生互批。
3、学生自由谈论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指名配乐朗读
音乐选自光盘qjwx
2、繁星放映繁星和猎户星座音乐(采用循环播放)
四、学生分组讨论
A、预习要求中对课文三个方面的认识B、自己阅读课文产生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成文字)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问题,寻求解答。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抓住某一个问题适当讨论。
五、思考概括文中回忆了少年时期哪几件往事
(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归纳,整体感知课文)
参考:
回忆了四件往事:
1、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2、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同学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课后学习:
1、将文中诗句补充完整,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讨论,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1、自由朗读,画出表现作者读书产生的感受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把难以理解的句子总结出来,以供集体讨论
二、作者这些事的叙述中,你最喜欢哪一段的叙述?为什么?(重点研读)
(提示学生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交流中穿插有感情的朗读。
三、思考: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你能从她的依依往事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吗?
(独立思考,自由讨论)
三、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在笔记本上形成文字)
四、讨论布置作业,组长主持分工
“文学伴我一起成长”的手抄报
第五篇:往事依依 教案
义丰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总
课时
《往事依依》第一课时
主备:王殿领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并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通过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课、铭记教诲等几件事而激起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热身】
预习内容及要求:
1、正确书写、读准、理解下列词语: 徜徉()浩淼()婵娟()骚人()雕镂......()镌刻()谆谆()心旷神怡()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津津有.....味 素娥 油然而生 悲歌(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注出生字的拼音和生词的词意)
2、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填地名),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填职称),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3、从文中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一句。
【课堂导学】
一、导入 揭题
于漪老师,她就是我们江苏镇江人,北固山下,她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称得上是中国教师的代言人。想知道于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吗?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于老师正在上一堂语文公开课。课堂上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场景——于老师讲到《宇宙里有些什么》中“一千万万颗流星”时,有一位同学突然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同学猛然醒悟,满脸通红,头耷拉下来,垂头丧气地坐了下来,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再发笑,大家都认真思考起来,一个同学站起来答道: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顺口吧。很好,你的感觉是对的。于老师表扬了这位同学。接着又说:那为什么“万万”读来比较顺口呢,那是因为“万万”是叠词,具有音韵美,另外“万万”的数量感更强,似乎数目更多。最后于老师又说:那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入是怎样得到的?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的目光一起射向先前的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此时那位同学又抬起头来,又了自信。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于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充满教育智慧,“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这就是于漪老师,于老师上的课总是能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那么于老师写的文章又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文学天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深情大声朗读)
二、揭标释题(这节课,我们要达成两个目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并理解选材的精当。)文题《往事依依》“依依”什么意思呢?(看注释,“依依”最早出现于《诗经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里“依依”有“依恋”之意。于老师的这篇散文《往事依依》中的“依依”与此相似,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那为什么题目不叫“萦绕胸怀的往事”“十分留恋的往事”呢?(提示:同学们一定还知道刚才的那个小故事,“依依”是叠词,具有音韵美,比起“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往事依依”更加含蓄,更具诗意和美 义丰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总
课时
感。)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活动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概括四件事。(要求:必须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先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这里老师先介绍两种语段概括的方法:一是要素回答法。“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针对要素先罗列出问题来,即问,就是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或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接着再找,在文段中找答案。最后再理,即对答案加以整理,形成一句表达通顺的话。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模式来概括刚才我们讲的小故事。二是句子摘录法。大多数语段中往往有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关键句,往往经过提示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摘录这些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概括大意了。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可以直接摘,有时摘录关键句后,还需要把前后文的内容串联起来,使概括更完整,有时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或换一种方法表达,使句子更精练。我们尝试着来概括第六段——文章的最后一段往事。)
(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概括文中的几件事,先写在本子上,然后小组内交流。概括时注意:表意要完整,语言要简洁。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得又好又快)①我小时候看山水画,入了神,乐在其中;②我小时候读《水浒传》,被插图吸引,犹如身历其境;③我学生时代读《千家诗》,沉醉在诗的意境中;④我听国文老师教辛诗,爱国之情油然而生;⑤我听代课的国文老师教《南归》被深深感动;⑥老师的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益。(其实第二段的和第五段的事是可以合起来概括的。第二段中的两件事,都是小时候的,又都是看图画,就可以概括成:我小时候看书观图,如身历其境乐在其中。第五段中两件事,都是学生时代发生的,都是听老师讲课,可概括成:我听老师讲课入情入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就像数学里的合并同类项。)再用更简介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我们能否用更简洁的语言如用三个字概括段意呢?老师先来概括第二段:看图画。大家想想,老师是怎样概括的,当一句话要缩成三个字,六要素中应保留什么呢?当然是主要事件,就是要直接回答干什么这个问题。概括模式:动词+宾语。大家来试试概括其他段。读诗歌、听讲课或听教课、记师言或记教导)2最后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四件事,这几件事在作者心中有什么地位呢。(让我们读第一段,到那里寻找答案。范读。)(这些事 “历历在曰”、“记忆犹新”。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追问:为什么偏偏这几件事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呢?这几件事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就要我们从一件件往事中进一步探究了: 看图画:入了神,乐在其中,身历其境、津津有味
读诗歌: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听讲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对新文学更有兴趣,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记师言: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3.“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记师言”这几件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在“看图画”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看到的不是图画,而是自然的山水,家乡的风景,抒发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网络流行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请同学们仿照这个样子把下面两句补充完整。)
她看的不是图画,是自然的山水、家乡的风景。
热爱自然 她读的不是诗歌,是四季的风光、五彩的世界。
热爱生活 她听的不是讲课,是爱国的情怀,阅读的兴趣。
热爱祖国 义丰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总
课时
她记的不是教诲,是生活的箴言,人生的真谛。
同学们再想一想,这几件事都与什么有关?(读书。因为作者在艺术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了自然的优美,生活的情趣,祖国的壮美,激起了对文学的热情,使他爱上了文学。)
活动二:明确写作宗旨。(于老师受邀撰写此文时,已年逾古稀,这些五六十年前的往事,仍然萦绕于于老师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心中,她写下这些往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指名回答后,齐读。)让我们来读一读于老师给我们的告诫吧。
齐读于漪寄语:一个人只有一个青春,青春是无价之宝。小时候爱读书,爱学习,主动接受文学作品,你就会得到人类最好、最美、最宝贵的东西。语文是伴随每个人的终生的。形成了能力就不会下降的。从小读些文学作品,可以帮组我们认识、理解人生,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那是终生受益的。
活动三: 理解并学习选材的精当。(课文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作者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的深情,我们体会了,我们也从中获得了启迪,明白了阅读对我们的重要性,大家想一想文章在写法上,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写法借鉴:①选材精当,构思精巧。(选取的几件事都是作者印象深刻的事,能充分体现作者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的深情,与本文是主题一致。本文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接着回忆几件往事,扣住“依依”“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篇末点题,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另外本文②叙事感人,感情真挚。(因为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所以感人。)
四、课堂小结
五、反馈·训练
1、下列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先找出错别字,再进行改正,写在横线上。
风雨如晦
记忆尤新(犹)津津有味
走头无路(投)鸦鹊无声(雀)历历在目 红紫芳菲
心旷神贻(怡)油然而生
谈笑风声(生)眼花潦乱(缭)滚瓜烂熟
2、于漪老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书的那几件几件小事?这些“往事”激起了“我”青春怎样的激情?至今,老师什么样的谆谆教导依然激励着“我”? 看图画、读诗歌、听讲课、记师言。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的深情。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作者的经历,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迪?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宛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于老师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语文教育大家。同学们只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就一定能像于老师一样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最后让我们深情的朗读第六、第七段,结束这一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
主备人:王殿领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归纳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义丰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
总
课时
品味本文精彩的语句。
【课前导学】
1、背诵默写文中引用的《千家诗》中诗句及《京口北固亭怀古》 2摘录文中写得美的词语和句子。用得好的词语: 用得好的句子:
【课堂导学】
一、预习反馈
1、指出默写中出现的问题。
2、展示摘录的好词好句。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活动一: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方法:默读、勾画、联想、评注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分工协作,力求完整。
2、活动二:重点赏析听课中的描写方法:
自读文中“听课”的部分。品味其描写的语句、方法。点拨: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相同与不同之处,可细细品读。(本段的写法表现了选材的什么特点? 感受作者从两位老师身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活动三:写法借鉴
四、课堂小结
五、反馈·训练
1、训练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2、写作后选3-5位朗读所写内容,全班点评。
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课后作业
《与课堂同行》相关练习
背诵4段中《千家诗》的有关诗歌。
附板书设计:
六、往事依依 于漪
引出回忆
开启下文
看图画
热爱自然
读诗歌
热爱生活
回忆往事
选材精当 ========> 听讲课 =======>热爱祖国
真情实感
记师言
篇末点题 呼应开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