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点子案例起床
金点子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1、发现问题:
中午起床时,都会检查孩子们的着装是否整齐、鞋子有没有穿错,每当这时大多数幼儿的衣服、鞋子是整齐的,可是还有少数幼儿的衣领被压在衣服里,扣子错扣,每当这时我都会提醒或者帮助他们纠正过来可是一天天这样纠正,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有的孩子有时还会穿反鞋。
2、问题的分析:现在的父母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可想而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惯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做不来,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二、问题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
这天中午起床,我又像往常一样站在寝室门口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发现有两个小朋友的衣领没翻出,我故作惊讶的对她说:“宝贝,我们都起床了,你的衣领怎么还压在衣服里不出来跟你打‘招呼’呢?”孩子被问呆了,我说你看不是吗?说着帮他们整理好,话音刚落,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仔细的检查自己的衣领有没有被压在衣服里.这时我趁机说,看看谁的扣子没有站好队,帮他们调调位子好吗?孩子们又赶紧检查衣服纽扣,鞋子有没有穿错的?大家异口同声说:“没有”。我说,衣领跟我打招呼,扣子队儿站站好,鞋子穿的又整齐,我是穿戴整洁的小宝宝,跟着老师真神气。就这样,刚刚起床的
孩子们站着整齐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的到了教室。从那天以后,我每天起床后会提醒他们:小主人们,衣领跟你打招呼了吗?纽扣站好队了没有?鞋子整齐么?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打招呼、站好队,鞋子真整齐。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着装,过了一段时间,衣服不整齐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2、教育不可片面孤立,应于家庭社会形成一种教育合力。通过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纲要》中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各方面的差异,家园合作,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三、活动效果:
通过这一小小的举措,孩子们的穿衣能力得到了提高,家长们也反映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理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多大进步。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第二篇:金点子案例
任务型教学在生物课上的使用
——生物课金点子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探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初步探索,发掘任务型教学法的目标设计,任务制定与完成,任务评价等环节,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法为主线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及时性评价
任务型教学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法自兴起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早期多用于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过程与互动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众多学者和教师尝试在非语言教学领域使用任务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具有简洁、明了、高效率等特点。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青睐。本文就任务型教学的大体步骤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如何运用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增进自己对这种新式教学法的认识,加强理论指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型教学法综述(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征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任务有5个基本特征:(1)任务是一种活动,意义是最重要的;(2)有某个需要解
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3)任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4)任务的完成是首要的;(5)对任务的评价以任务最后的完成情况为依据。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发展学生能力,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遵循原则。1、任务目标明确
设计目标明确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的任务要涵盖一节课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教师要在学习总目标的框架内把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使学生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2、任务设计难易适中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选取教材中具有可操作性的、难易适中的内容作为任务。其次,教师还要备学生,对学生进行分析,使所设计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选取开放性的任务,以符合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3、任务的答案明确而带有伸展性
教师给学生制订任务是前提,是基本,解决任务是重心,理清任务答案是关键。有明确的答案指导,是课堂的指挥棒,它引领学生向正确的航道前进。
4、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评价
评价,是任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评价,符合题意的,进行肯定,进行表扬;不合题意的,指出问题所在,并进行鼓励,恢复其信心。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模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将任务融于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任务呈现出来,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植物细胞》 为例,王丽丽同学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却看不见菠菜的细胞,这是为什么?你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步步设疑,层层引进。
(二)制定任务
根据教材需要,制定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玻片标本有哪些?
2、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是如何制作的?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三)分工互动,解决任务
任务的执行要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把学生按照位置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6人,建议为4人)。组内成员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具体任务,有的制作标本,有的进行观察,有的记录;对获取的不同资料、观点进行修正;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小组对问题的理解与结论。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而不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这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四)组织评价
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就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积极思维给予及时评价。这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有利于任务目标更好、更快地完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也作为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内容。采用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地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总结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角色,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中介者和评价者。学生则要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
主人。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篇:金点子案例
课堂习惯的养成 石桥子小学 杨焕菊
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课堂常规的养成至关重要,孩子们若能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创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今年接到这个班,我发现班里的孩子老爱小声说话,嗡嗡之声不绝入耳。而且我感觉孩子们的小动作特别多,要么玩指甲,要么就是用手碰碰鼻子,或是玩铅笔,课桌上有什么玩什么,这些不好的习惯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难常时间保持在我们的学习内容上。
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
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或乱丢乱扔,或蓬头垢面。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
于是我就想,该怎么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呢?
苦思冥想之后,我认为,让他们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课堂习惯最好。首先我把自己制定的考核计划告诉大家,就立即开始实施了。我先从课堂纪律入手。每节课一上课,先在黑板上写上每个小组的名称,然后根据表现给他们打分或扣分。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一种很懒散的态度:趴在桌子上的、拿手抠东西的、东张西望的、小声讲话的„„比比皆是。针对他们这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主要采取了以明确要求、及时监督为主,“利诱”为辅的指导方针。先将课堂纪律要求细化,听讲时的要求、读书时的要求、写字时的要求、别人回答问题时的要求等等都做了硬性的规定,虽然可能有些琐碎复杂,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你越细化,才越有可操作性。在学生明确了种种规定后,我也在课堂上实施我的课堂评价,做到奖罚分明。你别看有时的奖品仅仅是一朵小小的贴花,在学生的心目中可是重千斤。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小组课堂评价体系也逐步完善了起来。
在课堂上,老师站在讲台上,孩子们有任何的小动作都可以反馈到我的眼睛里,根据他们的表现,我会接着作出评价。我给小组扣分,只是形式上的。我觉得真正实施这个监督体系的还是孩子们。因为每个小组都想赢,赢了的小组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一颗校星并由他们自己亲自贴在自己的校星计划上。所以同一小组的孩子们会在课前相互提醒,不要做小动作给小组扣分。慢慢地,我发现孩子们的小动作少了,现在几乎很少有孩子再用手去碰鼻子或是随意玩手上的东西。
班上学生的课堂纪律明显有了好转,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比以前积极了许多,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了不少。但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并不是一周两周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必须时时盯,刻刻讲。我想,我还必须将良好的课堂习惯养成继续培养下去。
其次,根据情况随时补充我的课堂评价体系。
(一)加强过程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中的过程评价: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投入地学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关键,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参与度、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表现、合作能力的强弱。为此,我利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测查。
我设计了很多奖项:智慧奖、口才奖、巧手奖、工整奖、进步奖、能手奖,课堂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有精彩发言,发给口才奖,如果他的思考方法有创意,发给智慧奖,作业工整,发给工整奖……,这样一来,既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不同方面肯定了他们的成绩,考察了他们课堂的参与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几个月下来,孩子们的成长袋里都装满了奖券,从不同方面肯定了他们的成绩。
作业中的过程评价:教育心理学证明:学习必须获得信息的反馈,没有反馈的学习收效甚微,甚至无效;而反馈愈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浓,学习效率就愈高。在布置完课堂作业后,我总是手握红笔,在学生间巡视,对学生做对的题目及时打上“√”,对学生在作业中有进步或有创造性的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作业如果表现突出:字迹工整、满分、有进步、解出了难题我都给他们加分。
(二)关注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的发展上必然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他们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时候,抓住闪光点进行评价,就会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最大限度地发展。为此,我尝试用下面的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分层评价: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确立适宜的目标,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目标的确立要因人而异,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
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的现象,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讲得真好!”“你真聪明!”“这个见解很独特!”或“不要紧,慢慢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励。对出现的简捷的算式,写上“优+有创造性”的评语或另外加分。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求异的价值,产生更强烈的创新意向。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评价也会随时得以补充。我发现孩子们的钢笔或是书本之类的学习用具经常在上课时掉在地上,“啪啪”之声此起彼伏,然后孩子们再弯腰捡,这个过程孩子们就没法保证集中注意力,特别会影响课堂教学。于是我又随时补充了一条课堂常规:上课期间学生们课桌上的东西不能掉在地上,若东西掉在地上,所在小组就会得到一个哭脸,而得到哭脸的小组必须要挣得超过其它小组双倍的分数才有可能获得本节课的冠军。这个惩罚是严厉的,因为孩子们掉东西已经成了习惯。但同时也是很有效的,现在一节课下来,几乎听不到东西落地的声音。我们的课堂效益又提高了不少。
而在小组评价的时候,究竟用什么符号表示孩子们的加减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孩子们最喜欢卡通图画了,我决定用简单的卡通图画来表示,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赞同。有的老师用最简单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减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形象直观。
我确实一直在努力让我的课堂成为高效、幸福的课堂。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我乐在其中。并要沿着这条教学之路坚定地走下去。
第四篇:金点子案例
学生厌学怎么办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厌学以及由厌学导致的逃学、辍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有了一些起色,但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厌学问题依然存在。面对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关于厌学、逃学和辍学方面的资料和心理学方面的评价报告,借鉴成功案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我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二、问题解决的实施方法和成功案例
1、细心体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老师与学生每天生活、学习在一起,只要有心、留心、细心、耐心,就会发现学生的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变化,发现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刘安顺是我2007年教过的一个学生,每次上语文课的时候。我注意到他很少注意听讲,将课本放在桌子上,他便在下面做别的事情,无论你提问什么问题,他都很少回答,数学老师也多次向我反映他的一些情况,与我观察到的大致相同。一次,我特意叫他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低着头不说话,课后,我把他叫到我家中,与他进行了一次朋友般的长谈。我了解到在他8岁那年,父亲遇车祸去世,换有精神病的母亲改嫁他乡。从那以后,他跟随爷爷和奶奶生活,现在爷爷八十多岁,奶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奶奶的身体也不好,常常生病,他们二老一小艰难的相依为命。刘安顺说:他想退学捡破烂来供养爷爷奶奶。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在心里暗暗的责备自己,我是一个多么不称职的老师啊。我向学校反映了他的情况后,学校为此减免了他的学杂费,2007年暑假,他又得到了希望工程的捐助,到县教育局领取了500元特困生助学金。后来我又帮他分析了家庭与个人,学习与家庭的关系,给他讲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创造财富的例子,并让它日后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他。临走时,我送他一身衣服,他勉为其难的收下了。从这件事上,我知道他是个很懂事很要强的孩子。以后,他常来我家,说一些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与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数学老师也向我反映刘安顺像换了个人,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每个学生不管学习好与差,只要做老师的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了解他们的需要,不要因一两次学习上的失败,就不理不管,甚至恶语打击。因为现在的学生很敏感,很脆弱,只有加以爱护,学生才会敬爱你,“亲其师,信其道”,爱屋及乌,自然也会爱上你所热任教的那门课,学习就有了兴趣,兴趣会改变一个人的学习状态。
2、学会倾听,即在交流中找症结 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入手,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谈话中将问题暴露,不要打断学生的谈话,让兴奋点成为希望的火种,古人曰:“善听则明”,此言不虚。学会倾听,与学生交朋友,这一点很重要。我认为朋友式导引在于长久,在于稳固,而非泛泛;在于平等交心,有事就找朋友(这里的朋友指老师),而非恭恭敬敬;在于带着问题交流,而非高调乱侃。王梅梅是我在2006年教过的一个学生,刚接过这个班时,她学习在班上还属前半截,可谁知,下学期她的学习一下滑到后半截,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见到老师也不爱说话,英语老师对此也颇有议论。于是我单独与她谈了多次。通过交流,找到了原因。王梅梅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性格很内向,学习认认真真,只因一次数学抽考,老师教他们怎样怎样作弊,还说如果谁考不好或者不帮助前后的同学,那他就和谁算帐。这次考试她没帮助同学作弊(她说那是害同学,不是帮助同学。我也同意她的这种观点。),自己也没考好,影响到老师的名次,因此被数学老师说了一顿,还让她站了一节课。从那以后,她变的沉默了,不自信了,认为自己确实笨,只能混天熬日头了。经过多次沟通,我分析了她的优势,表扬了她的正义感,帮他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并客观评价了老师体罚她给她造成的伤害,我还替数学老师向她道歉,鼓励她变压力为动力。后来我们走的更近了,她常把其它学科的一些问题与我一起讨论。我又看到了她非常优秀的一面。现在她已是初三的优秀班干部了。由此我感慨,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和褒奖,这与你无失,与学生却是大有裨益。
3、以心换心,打开心结。
王海强是我教的七年级的一个学生,挺聪明,学习不错。可这个学期以来,语文成绩明显下降,课堂上常无精打采,问题回答的一塌糊涂,并且常常无故缺课,经过了解,知道他迷上了网吧游戏。他父亲为此狠狠打过他几次,可不管用。我了解到情况后,就格外注意他。当他又一次没来上课时,我断定他一定又去打游戏了。我骑着自行车冒雨赶到了镇上,可我不知道镇上有几家网吧我挨着找,一家又一家,等我从一家网吧找到他时,他很惊慌,不断的向我身后看,我知道他是看有没有学校领导或者家长。当确认只有我一人时,他低下了头。他看看我,满脸愧疚。在回校的路上,我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知道今后该怎么做。”我们谈了很多很多„„从他那诚恳的话语和信任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内疚和感激,我相信他会改变的。后来我还委他以重任,让他担任我们班的微机小老师,教同学打字、画画,上网查资料等,他看到了老师的信任,因此工作起来很卖力。事实也证实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又看到了一个要求进步的好孩子,好学生。
三、思考与建议
厌学,是学生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表现出的厌学情况也不同。究其原因,有家庭、社会、他人和自身的原因,也有各种因素综合导致的。但不管哪种情况,只要能够找出每个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厌学这一现象,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因人而异,但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1、受家庭影响,心理压力过大,也就是心事太重,考虑了不该是这个年龄考虑的事,心思不在学习上,以致影响了学习。
2、个别教师自身素质的原因,加上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尽合理,给学生间接或直接的施加了压力,造成了某些伤害,导致厌学。
3、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年龄太小,难以分辨是非曲直,而误入网吧,沉迷于游戏,导致学生厌学。
导致厌学的情况不同,矫治厌学的方法也就不同,要切实做到对症下药。第一种情况要在找“病根”上下工夫,做足亲情篇,以情引趣,以趣导学。第二种情况重点要放在教师自身素质的加强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致力于学生性格和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学习中的个别人、个别行为,认识到人无完人,教师也会犯错误,生活不是十全十美的。第三种情况要加强交流,切忌强行压制。师生要建立良性互动,培养信任感和责任心,懂得学生时期学习的重要,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发展,在发展中成才。
金点子案例
李珊珊
第五篇:金点子案例
金点子案例
案例背景:2006年,我开始担任班主任,由于是初次当班主任,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个班主任都持怀疑态度,但我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班主任。
案例正文:刚开始当班主任,经验不足,为了试图镇住学生,于是以高压管理班级,每天不是惩罚,就是恐吓,一旦班内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大光其火。第一个月是学校的养成教育月,效果很好,我暗自高兴,这种高压管理效果果然很好。可是好景不长,从第二个月开始,情况出现变化,我一不在教室,班里说话的同学就比较多,特别是自习课,找班干部谈话,班干部也支支吾吾,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学生好像都很害怕我,不愿意跟我做更多的交流。最初没有想到是管理方法上的问题,以为自己疏于检查,让同学们钻了空子,于是有空就在到教室检查,看有没有说话的同学。可是时间一长,我感觉班级越来越不好,越来越不如人意,我就不断的加大惩罚的力度,如果再让我看到班里有谁说话,就立即停课回家。可是第二天我就发现这样的惩罚实在是没有多大作用。学生逆反心理很重,你越是压制他们,他们的弹力就越大。我知道,自己必须改变了。一天晚上,我在班里开了个班会,当时气氛很压抑,但是我还是表达了自己希望了同学们交流,真心希望把自己班带到最好的愿望。“师生之间本来应该是一条战线上的,可是现在我们却像敌人一样。
这有我很大的责任。我想,是我太急功近利了,我太想把咱们班搞好了。”在会上,我承认了自己急功近利的思想。也表达了自己想和同学们把班级搞好的愿望。我看得出来,同学们还是理解我的。谢谢同学们对我的理解。谢谢同学们的宽容。
从此以后,我主动跟学生沟通,并进行换位思考。在反思之后,我采取一系列的新招:
1.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待人,不歧视差生;从不在工作时间从事娱乐活动;从不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泄对学校或社会的不满;对特殊家庭特殊性格的孩子,能宽容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给他们自我改过的机会。无论对学生的励还是惩罚,我都会反复向学生表明一个观点:我爱你们,我不在乎你们的过去,但非常重视你们的将来,我与你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我要求你们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我的示范作用也影响着学生,学生也认可我信服我。
2.组织活动,让孩子们把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这种活动应该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只要不出现过分的举动,就要放开一点。把孩子们的心理能量释放一下,就可以避免他们在课堂上闹了。比如出去爬山,虽然这些某些领导会反对,虽然领导也是一片好心,可是这种好心是会把学生逼疯的,所以有些活动只能偷偷搞了,只是一定要安全第一。
3.用座谈会或者个别谈话的办法,引导学生严肃思考自己的人生。少说空话、大话。让学生问问自己:五年十年后,我靠什么养活自己,我用什么手段挣钱,我是否准备结婚,如果结婚,我用什么办法养家糊口。少幻想,多面对现实;少吹牛,正确看待自己。对不同的学生,说话的方式要有变化:对自尊心强的要多从正面说,和风细雨;对脸皮厚的学生,可来点调侃,嬉笑怒骂,促其找回自尊;对屡次违纪、心胸开阔的学生,可来点狂风暴雨,从心灵深处给以震撼。说服学生,不能只是老师唱独角戏,更不能老是高高在上,最好是大家都坐下来,平等对话,师生能相互交流,教育效果会更好些。
4.努力搞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给学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宽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产生良好的氛围,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自觉遵守纪律。
5.班干部的选拔,我明确的告诉同学们,对班干部的要求,不一定很全面,只要某人热心集体工作,又一些威信,又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为人还算正派,就可以了,学习成绩可以不论,班干部是一些愿意为大家服务的热心人,在班会上,我尽量的为班干部的工作铺路,让同学们知道,班干部的工作是为了大家好,让同学们信任班干部。
教育反思:高压政策永远是不得人心的,只会导致师生的两败俱伤。为什么有的班主任只能依靠暴力来治理班级?否则班级就会大乱?原因是他在学生心目中没有真正的威信,得不到学生的信服。依靠暴力和高压管理的班级,一旦班主任离开就会出乱子,其他任课老师一般是很难管理的,是非常另人头痛的学生在于引领,在于从心灵深处进行教育。只要我们教育的得当,只要多为学生想一想,只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只要善于改变自己,我们就能比较容易地与学生拥有更多的共鸣点,就能比较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