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第21课___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5篇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24-97975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9 01:22: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21课___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讲课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谐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具】

课件、多媒体、展示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播放:两伊战争 科索沃战争 美国入侵伊拉克国家的视频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局部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灾难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世界大战!

【应用、落实课标】

1、探究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探究目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情景与问题:观看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关片段(1)英法美德经济实力对比(2)各国殖民地占有量对比

(3)教材132页皮洛夫的议论及漫画等。

请思考:(1)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什么变化?

(2)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有什么新要求?

(3)一战前,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共同追求?在斗争与勾结中这些国家开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背景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老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激发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假造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完善答案,形成以下结论:

(1)美德两国实力强,后来居上;英法两国实力变弱;经济实力发生不平衡。(2)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3)共同追求;重新分割世界,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探究二:大战的爆发

探究目标:导火线、爆发时间、标志、参战国。

情景与问题:播放“斐迪南大公被刺”的资料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学生阅读133页上面的文字。请思考:(1)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方在哪里?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4)想一想:在哪些参战国家?望风使舵的国家是谁?

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图片,结合学生阅读的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最前沿,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小组交流讨论:上台指出“导火线”、“火药桶”大战爆发的标志、参战国。(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情况得出结论。

结论与评定:(1)巴尔干半岛(2)萨拉热窝事件

(3)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4)德国、法国、俄国、英国、意大利。3.探究三:空前的灾难

探究目标:主要战役、战争规模、战场扩大、结束时间及标志、大战带来的灾难。

情景与问题:播放“一战中各种武器”和“遭到炮轰的凡尔登”资料片。学生阅读133页文字。

呈现探究题:

(1)一战战场主要集中在哪里?

(2)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有何“美誉”?(3)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4)一战的战场是如何扩大的?

(5)一战何时结束?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6)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 过程与方法:

(1)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

(2)1916年的凡欠登战役被称为“凡欠登绞肉机”(3)飞机、坦克等

(4)A 从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B 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C 1917年,美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 D 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

(5)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6)灾难:参战各国共残余三千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成。

四、创新整合、指导记忆

理念说明: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构建、展示知识结构,让学生把知识架构的具体知识点写出来。(通过构建网络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把握。构建网络后,可以让学生自查记忆、同桌互查、小组合作等形式落实学习效果。)

五、感悟历史,学史寻鉴

1、各抒已见。老师通过“萨拉热窝事件引领学生联系当今世界的暴力事件,如:“天安号事件”等突发事件及其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这些事件。通过学生的探讨交流,各抒己见,老师进一步明确:这些事件明显的带有民族复仇情绪、极端报复行为,不利于社会稳定,都是不可取的。

2、学史寻鉴。把本课中核心思想升华为情感体验,老师提供战争带来的危害、灾难等材料,让学生体会和感情如何避免战争,如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由此对学生进行情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

六.情感升华: 课件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学完了,但是大战留给我们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让我们的心中都架起一座和平友谊的桥梁,

第二篇:第21课___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复习

1、开始时间:.标志:的广泛使用。

2、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人类和走在其他国家前面。迈入“电气

3、美国科学家在年研制成功,时代”为世界带来了光明。(第他发明的电器,正式注册的有,被誉为“”.二次

4、世纪年代,国人等人设计出。工业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交通工具和。革命)

6、以内燃机为动力,在年试制汽车成功.7、年月,国的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8、末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等,相继进入了.二、课堂预习

结合练习册预习探路展开课堂预习,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指明学习目标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背景:根本原因:导火线:爆发:交战双方:规模:战役:结束:性质:影响:

三、新课教学

活动与探究一:

一战的背景与根本原因:

1、探究目标: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与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情景与问题:观看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关材料 材料

一、英德等国实力与占有殖民地情况对比

合作探究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位次国别类别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经济上)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政治上)英国德国美国法国31241542该表说明了什么问题?经济上:美、德工业生产后来居上,赶上和超过了英、法。政治上:由于德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他不满足现有的政治地位,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以求得更高的政治地位。说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材料二:德国外交大臣的讲话与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的漫画

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长皮洛夫

1、演说大致发表在什么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2.“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是针对哪一国家的?反映了哪两国之间的矛盾?英国;反映了英、德之间的矛盾

3、材料说明了什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经济实力增长,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开始挑战英国,并与英国展开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的目的:德国要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漫画的实质是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德国(左)向英国(右)提出挑战(漫画)

材料三、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俄签定协约英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英德矛盾俄

2、由这一主要矛盾可以看出两大集团德定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军事协1879年德奥签定签定俄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法同盟条约年89213、两大集团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法奥匈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年882奥集团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入德加意意1907年英

3、请思考:

(1)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什么变化?

(2)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有什么新要求?(3)一战前,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共同追求?(4)在斗争与勾结中这些国家开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组成怎样,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带来什么影响?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背景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老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激发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假造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完善答案,形成以下结论:

(1)美德两国实力强,后来居上;英法两国实力变弱;经济实力发生不平衡。(2)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3)共同追求;重新分割世界,抢夺更多的殖民地。(4)两大集团,三国同盟(德意奥),三国协约(英法俄)影响:扩军备战,大战一触即发。4年190英法签定活动探究二:大战的爆发

协约

探究目标:导火线、爆发时间与结束时间、标志、参战国。

情景与问题:播放“斐迪南大公被刺”的资料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学生阅读133页上面的文字。请思考:(1)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方在哪里?(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4)想一想:在哪些参战国家?望风使舵的国家是谁?

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图片,结合学生阅读的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最前沿,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小组交流讨论:上台指出“导火线”、“火药桶”大战爆发的标志、参战国。(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情况得出结论。

结论与评定:

(1)巴尔干半岛(2)萨拉热窝事件(3)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4)德国、法国、俄国、英国、意大利。

探究活动三:空前的灾难

1、探究目标:主要战场、主要战役、战争规模、战场扩大、结束时间及标志、大战带来的灾难。

2、情景与问题:播放“一战中各种武器”和“遭到炮轰的凡尔登”资料片。学生阅读133页文字。

3、呈现探究题:(1)一战战场主要集中在哪里?(2)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有何“美誉”?(3)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4)一战的战场是如何扩大的?(5)一战何时结束?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6)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7)分析一战性质是什么或为什么说“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过程与方法:(1)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2)1916年的凡欠登战役被称为“凡欠登绞肉机”(3)飞机、坦克等(4)规模A 从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B 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C 1917年,美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D 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5)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6)灾难:参战各国共残余三千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成。(7)交战双方的目的:交战双方的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是为

了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对交战双方来说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四、小结整合、指导记忆

理念说明: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构建、展示知识结构,让学生把知识架构的具体知识点写出来。(通过构建网络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把握。构建网络后,可以让学生自查记忆、同桌互查、小组合作等形式落实学习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年月——年月)1.背景:2.根本原因:.3.导火线:。(年月)4.爆发(开始标志):年月,向宣战。5.交战双方:同盟国:、等协约国.6.规模: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扩大到、和。2)先后有个国家卷入战争7.新式武器:、、.8.战役:年的战役,被称为“”(转折)9.结束:年月,投降,以的失败而告终。10.性质:战争。11.影响:1)2)。

五、感悟历史,学史寻鉴

学史寻鉴。把本课中核心思想升华为情感体验,老师提供战争带来的危害、灾难等材料,让学生体会和感情如何避免战争,如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由此对学生进行情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

归纳总结:总结一战的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十分残酷。以史为鉴:结合一战,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1)战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给人类带来的主要是灾难。2)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拓展延伸想一想,一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2)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3)一战中爆发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4)中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中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化,中国又回复到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战争启示录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2)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共创和谐世界3)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你认为人类社会应如何避免战争的发生?1)建立强有力的国际协调机构,协调国际关系2)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起来,谋求和平,制止战争3)和平共处,共同发展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5)不以战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教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学教案

课型:新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使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温故知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二)导入:战争并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但一说起战争就让人记忆犹新,深恶痛绝。因为它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新授: 1.预习导航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2)三国同盟分别是、、等国;三国协约分别是、、等国.(3)一战的导火线是.(4)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5)一战的性质是一场.(6)一战的结果是.2.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1)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有哪些?

(3)有人认为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对吗?说明理由.甲: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乙:不一定,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战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

(4)一战的结果怎么样?产生了哪些影响?

(5)一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四)学习整理 熟读记忆(课堂小结)

(五)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 双方的利益不同 B 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 欧洲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3)有人认为一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是()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4)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 B 美国对德国宣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 意大利退出同盟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D 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5)下列史实不属于一战影响的是()

A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B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C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6)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因为()A 战争武器先进 B 战争进程速度快 C 作战范围广泛 D 战争的残酷性

(7)列宁曾说世界是第一次被瓜分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什么时候过度到帝国主义阶段的?

②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他们矛盾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导致的结果如何?

③这一结果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

④客观上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8)你如何理解一战的性质?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初中世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世界历史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二、说教法

利用萨拉热窝事件的故事性,引发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供了导火线。同时利用历史地图、文字、图片、影视等资料,让学生对如: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导火线”引发的地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评论历史事件时注意运用史实分析和说明问题,坚持“论从史出”,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便于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2.学习新课:

第一框题: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观看萨拉热窝事件的影片、出示斐迪南像),启发讲述,双边

活动。让学生明白萨拉热窝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线。

(2)、在讲解第一框题时重点讲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31页小字部分),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矛盾异常尖锐。让学生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让学生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地图)、“争霸”野心的表现(漫画)等事件有直观、感性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第二框题: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引发的地点(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地图)自然过渡到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大战提供了导火线。(阅读133页“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以下信息:大战的爆发时间、地点、交战的双方、起因。

第三框题:空前的灾难

讲解凡尔登战役(指导学生阅读134页小字部分描述;观看凡尔登战役的影片),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严重灾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战争不是实现和平的工具,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类发展过程中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结局及对此战役的称呼。

同时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新式武器(幻灯片展示)及造成的后果。大战的结局(观看幻灯片展示)——同盟国失败

讨论: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次,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最后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从课题入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使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学法引导]

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

[教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关的材料以及有利于突破知识点的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课堂教学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

2)导入新课:

战争并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但一说起战争就让人记忆犹新,深恶痛绝。因为它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板书)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板书)

1、教师简单介绍大战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分害世界的日趋激烈。

(2)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板书)

(1)斐迪南夫妇被刺

(投影)“被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画像及斐迪南简介。

指定一名同学复述事件的经过。

(提问)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

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

(教师指点)说明斐迪南访问的挑衅性。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2)巴尔干半岛危机

(指出)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就成了点“火药桶”的这粒“火星”。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会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肥肉和大战的火药桶呢?(互相讨论、发表看法)(电脑演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观察图,了解半岛的局势,记忆各国的位置。诱发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导学。形象、直观,激发情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简介半岛的状况并指出,各帝国主义对这块肥肉都垂涎三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找个借口而已。

3、大战的爆发(板书)

(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

交战一方是同盟国的德、奥匈;另一方是协约国的英、法、俄;意大利望风使舵,参加了协约国一方。(由学生评价意大利的参战)

(学生讨论)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

(教师指点)萨拉热窝事件后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首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意大利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二、大战中重大战役(板书)

凡尔登战役(1916年)

介绍凡尔登要塞的战略位置重要性。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战况及插图。(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战场形势)

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134页小字本页插图“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激情导学,制造气氛。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对帝国主义的憎恨之情。(学生谈论图片包含内容和看图后的感想)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此后的形势对德国更加不利。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大战的结束(板书)

1918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协约国胜,同盟国败。

2.大战的性质(板书)

启发学生从参战国的性质、目的等分析。

(归纳)大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大战的后果(板书)

大战最后怎样结束了?哪一方胜利? 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

(学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回答教师归纳。(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沉重苦难,历史4年牵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造成重大物质损伤和人力伤亡。)

4、讨论:

请同学们从一战爆发原因、主要参战国性质及其目的入手分析是什么性质的战争?(思考并作答)(教师指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重新

瓜分世界的结果。它绝不是一次偶然灾难,而是经过了几十年酝酿和准备的大厮杀。发动战争的是两大军事集团的资产阶级和王朝统治者,因此,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在整个战争中,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总的帝国主义的性质。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欺负和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学生讨论回答)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幻灯片)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五、最后,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

2、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素材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法军队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的阵地进攻战役。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其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当时战线由南向北,在亚眠以东50多公里的地方穿过索姆河。德军在该地区构筑了号称“最坚强的”防线,其第一线为9个师,预备队4个师。以后兵力增加到67个师。英、法方面原计划以法军担任主攻,但因凡尔登战役动用了法军大量兵力,改以英军为主。最初投入兵力为39个师(战役过程中增加到86个师),其中英军25个师,法军14个师。英、法军炮兵和空军都占优势。采取对有限目标逐次攻击战法,企图通过消耗德军兵力达到突破的目的。为协调两军行动,规定每次进攻到达线不能自行超越。从6月24日起,英、法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7月1日晨7时半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进攻。当天法军和主攻方向上的英军都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则毫无进展。英军以密集队形前进,遭到德军机枪和炮兵火力的严重杀伤,第一天即伤亡近6万人。7月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占领了德军第二道阵地。德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迅速调集兵力,加强纵深防御,并在一些地段上实施反击。英、法军于7月中、下旬再度发起进攻,南岸法军占领了第三道阵地,但未能发展为战役突破。9月3日,英军32个师、法军26个师第三次发起进攻,截至12日向德军纵深只推进了2~4公里。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18辆(被德军击毁10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在战争史上这是第一次使用坦克。在9月下旬和11月的进攻中,英军又两次使用坦克,但数量较少,收效不大。

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约134万人,其中英军45万余人,法军34万余人,德军53.8万人。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但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进一步削弱了德军实力。

第21课___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