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今天作父母的人应如何教养子女(共5篇)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24-59250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2 16:03: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今天作父母的人应如何教养子女

今天作父母的人,应如何教养子女呢?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我们注意这句话,它的重心不在是否应当教养孩童,而在应当教他们走当行的道,原来父母、师长、长辈的责任是什么?让下一代走当行的道。不偏不倚地行在正路之中,这是我们的人生没有遗憾,我们的下一代生命蒙福的重要基础。

1.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儿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不受坏的环境影响,曾经三次搬家、择邻而居,最终孟子没有辜负母亲对他的期望,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英国诗人多萝西在《什么伴随着你的孩子》一诗中写道: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惊恐伴随着孩子,他凄凄切切;惋惜伴随着孩子,他嗟叹时运;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惭腼腆;妒忌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羡慕;责难伴随着孩子,他自愧自惭;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日增;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坚韧不拔;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称许伴随着孩子,他自爱自尊;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当一搏;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度;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安定伴随着孩子,他信赖他人与自己;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都是爱;假如宁静伴随着你,孩子就心静似水,平和待人。弟兄姐妹,什么伴随着你的孩子?为人父母者,应该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2.要学会鼓励孩子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他,老师表现不屑一顾。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妈妈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对妈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5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考出更好的成绩。”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笑容满面。上初中,妈妈仍然去开家长会,老师仍然对妈妈讲孩子没有好的成绩,但妈妈仍然一如既往地是对孩子的鼓励,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取。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的通知书递到妈妈的手中。孩子对妈妈说:“我知道自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妈妈你能欣赏我、鼓励我。”

再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父母对他说:“你是笨蛋,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孺子不可教也。”之类的话。父母对孩子应该说鼓励的话、造就的话、有建设性的话,最好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下定论。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能被保证的。

3.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因材施教

作父母的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这个期望是人之常情。但为了达到这个愿望,许多作父母的为孩子设定人生目标,让孩子朝着自己的想法奋斗。如果父母给孩子设定的目标合乎孩子的自身特长,那自然是对孩子有益处;但如果这个目标不适合孩子,那无疑会成为孩子的思想负担、心理压力。这样往往会事与愿违。记得以前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父母为了孩子能够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强迫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最终这个孩子没有办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而自杀了。他在遗书中这样写道:“我太累了,我没有力量再活下去了。”唉,父母的一片苦心却酿成了一个悲剧。我国著名的钢琴演奏家郎朗,他的成才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郎朗的母亲在谈到教育孩子时,她提到“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兴趣、爱好,并积极正确地引导,鼓励孩子在有潜质的事情上坚持努力。”这应该成为是每一个父母教养孩子的榜样。

4.信仰的引导、生命的传承

作父母的这一辈子可以说大多数是在为子女而活,那么父母为子女能够留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许多的房屋钱财吗?如果父母为孩子留下万贯家财,但孩子不争气,很快家产就败光了;如果父母给孩子留下了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他即使没有万贯家财,他自己也会赚取的。正如古语说:“遗子黄金满屋,不如教子一经。”

我们应当为孩子留下什么呢?许多父母,只知道为孩子祈求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但却忽略了把信仰传承给子女。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栋梁。但我们也应当知道孩子是社会的希望,祖国的精兵。社会需要青年一代,奉献自己为社会所用,社会才能复兴、才能有希望。

弟兄姐妹,作父母的人要按着真理来教导子女,使他们认识真理,走当行的道,不但使你一生蒙福,更加会令你代代蒙福。不论你是忙得不得了的人,坚持每日最少用一个小时去陪伴自己的孩子。

第二篇: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黄河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讲师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大量的有关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 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溺爱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

这类家长对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其特征是对孩子的过分监护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一味满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溺爱型的父母把孩子放到特殊的地位,一切服从、服务于孩子,不适当地 满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迁就,事事代劳。

研究者曾将上海父母与日本父母的教养方式作比较,他们发现上海母亲强调父母要爱孩子、关心孩子,而 不重视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日本母亲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这说明,上海的家 长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而爱孩子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注:缪小春:《从中日幼 儿性格差异看独生子女教养》,《当代青年研究》1995年第4期。)

这种娇生惯养的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骄娇”二气严重,表现为依赖、懒惰的品行。另外,还可能形成蛮不讲理、霸道的坏脾气。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心理 健康受到侵蚀,情绪不稳定,狭隘、过度自傲或自卑,意志薄弱,缺乏自信,交际困难以及软弱无能。容易形 成骄横、任性、执拗的性格或者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当孩子长大成人面临与其家庭提供给他的环境迥然 不同的社会竞争时,则会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信心,灰心、失望而导致失败。

溺爱型是一种需要否定的教养模式,爱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孩子需要爱,但这类父母首先应当认识爱与溺 爱之间的区别。爱与溺爱很难从行为的表面去分别,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判断。如果可以使他将来发展成身心健 全的人,即使这种行为看来是冷淡甚至是“残酷”的,实际上也是爱。反过来,如果行为足以妨碍健全人格的 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那么,即使看上去是爱,实际上就是溺爱了。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 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心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 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孩子从小应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 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

专断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感冷漠、自悲、孤僻、不合群,容易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 拗、逃避和神经质的性格,也可能形成依赖、情绪不安和自卑的性格。

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往往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办事,而且用惩罚来强制执行。不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遭到打、骂、恐吓或其他惩罚。一次家长咨询活动后的统计结果表明,明显暴露出家长错误教养观及 教养方法的个例约占教育、心理健康类咨询人数的20%。有的家长不许孩子玩,有的家长规定不许孩子犯任何 小错误。专家们指出,时下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以为:“训骂就是疼”,“不管多严总是爱”。(注:陈建强 :《呼唤理智的爱》,《文汇报》1997年8月25日。)在另一次调查中,有31.4 %的家长承认如果孩子考试达 不到要求,自己首先会采取的行动是“痛打一顿”或“严厉批评”。44.9%的学生则认为在考试成绩达不到父 母要求时,自己最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不仅在教育上,家长权利和威严的强盛在整个养育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 明显。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听”的占65.5%,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 分别只有26%和4.1%(注:王金玲:《家庭成长环境与少儿心理现状》,《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这种教育的后果,首先会使孩子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失去安全感;使孩子同父母的关系对立,失去归属 感;使孩子学会粗鲁待人,产生不容忍、不团结的行为。一个调查结果说明,218 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家庭管 教方式以严厉、独断、高目标、各方面加以限制为主,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 关重要。家庭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关系密切。调查者甚至断言:“这比父母离异或死亡的 影响还要严重。”(注:李荫华等:《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的家庭教育方式调查》,《中国心理卫生》199 5年第4期。)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消极,意志 力差;因逃避惩罚养成说谎话、表里不一的不良品质,孤癖、不合群,自悲感强。自尊、自信、自爱和首创精 神等许多宝贵的性格特征便随之而被毁掉,并逐渐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拗、逃避和神经 质的性格,也可形成依赖、情绪不安和自卑的性格。由于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 压抑和侮辱,在得不到温情,又面临暴力的情况下,孩子极可能离家出走,严重时则可能轻生。

专断型的教养方式塑造了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反社会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加强民主意识是这类父母提 高教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家长的教育才能得到子女心悦诚服的接受;只有在平等的交流 中,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地发展。实行民主教养的基本要求是,父母要在思想上尊重孩子的人格;教养的核心 作用在于强化孩子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教养的原则是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命令。持这种教养 态度的父母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勉强孩子做他所不能胜任的事。不要对孩子过于 严厉,要理解孩子,善于发展孩子的特长。批评孩子时,应该镇静,要注意态度与效果。

纵容型的父母导致孩子固执、散漫,社会适应性差,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或者消 极的和玩世不恭的性格。

采取放任教养态度的父母以不干涉原则为建立家庭关系的基础,彼此“和平共处”。有些父母只考虑自己 的工作,有些父母天天只想赚到更多的钱,有些父母把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或打麻将上。这些家庭 对孩子来说缺乏情感的交流和吸引。父母对子女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言行没有严格的要 求和必要的约束,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孩子做了错事,不是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正确 引导。同时,不鼓励儿童去探索、求得成就以及尝试新的事情,不指导儿童去确定他们的行为是否恰当。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使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此外,父母没有给予必 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父母对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父母对 于孩子的成就没有鼓励,孩子缺乏探索行为和完成任务的行为;而且因为孩子实际上没有什么成就,所以缺乏 自尊感和胜任感。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从小不懂得 爱和关心,情感冷漠、自控力差、意志薄弱,自以为是、任性、固执、自由散漫、社会适应性差。

纵容型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教养方式,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是冷漠的、忽视的、不负责任的。这类 家长应该明确,教育子女是每位父母的天职,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这个责任。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关 心和爱护,都需要家长尊重他的人格,都希望家长支持他的上进心,都需要家长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父母应该 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对孩子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运用适当 的奖惩手段,通过鼓励强化孩子正当的行为,也要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难。

民主型的父母使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意志坚强,独立、合群、自信,容易使孩子形成积极的、向上 的、热诚的、友善的性格。

这类家长多采用民主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父母是温和的、关心的,他们鼓励儿童独立探索,承认孩子 有一个独立活动的范围,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同家长讨论自己的问题并作出一些决定,但须在征得家长同意之 后确定最终方案。父母提出的规则虽然有时也用轻微的惩罚来贯彻执行,但是加以说明,而且随儿童的反应而 加以调整。属于这种类型的还有些父母更加开放,他们甚至认为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一切活动方案,大人的意 见仅供参考,最终决定由孩子来作。民主型的父母对孩子精心培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信任尊重,民主平等,循循善诱,启发开导,以发挥孩子行动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 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 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 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

研究表明: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 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 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 量,得到指引。因此,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意志坚 强,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具有积极的、向上的、热诚的、友善的性格,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 造性。

从家长行为看孩子心理发展的后果,无疑,这是最佳的教育模式,也是唯一值得推崇的模式。民主型的教 育方式,要求父母自身心理健康,只有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有可能对孩子施以民主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来形成现代教育观念。此外,了解家庭教育的方法也是提高教育效果所必需的手段。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不同,无论是溺爱型、专断型还是纵容型的教养方式,它们对孩 子心理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定因定果的关系。也就是说,同一种管教类型对不同个性的孩子引起的 反应,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比如,面对专断型的家长,有的孩子可能表现出倔强的、怀有敌意的“对抗”;有 的孩子也可能以顺从作为家长权威的“补充”;有的可能把经久的压制“融化”为极度的自卑;也有的可能表 现为满不在乎以求“解脱”,或者装出讨人喜欢的、受宠的样子来自我“保护”……。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 据孩子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民主型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孩子 的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新世纪对一代新人素质的必然要求。人的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 也包括心理的健康,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从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的结论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状况,特别是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家庭教养过程中,往往只看到子 女有形的身体的生长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无形的心理的健康成长。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的教养方式无论是溺爱型、专断型还是纵容型,对子女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既 不利于子女的成长,也有悖于社会对人的要求,说到底与父母的初衷也是相违的。这一现状尽管已经引起有关 研究者的注意,但还远远没有引起家长、学校及社会的广泛注意与重视。我们认为,作为青少年成长大环境的 社会,应当通过报纸、刊物、电视等传播媒体,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民主的教养模式,使之成为创建精 神文明、争建文明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场所的学校,应当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 校等,指导家长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使之成为学校家庭 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作为青少年成长最直接教育者的父母,应当转变旧的传统观念,不仅将子女看成是自己 的后代,子女的成长是自己的希望,更要将子女看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成材是国家的希望。只有这样,才会更自觉地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第三篇: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父母

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父母

——虎妈和狼爸教育方式有感

说到爱孩子,似乎没有比中国父母更“爱”孩子了,为了孩子,父母代办一切生活琐事,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决策他们人生的重大事项,升学就业成家等等;父母提防他们人生中所有可能的错误,以使他们顺利成长。父母排除一切干扰,督促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此以严格苛刻,甚至棍棒训斥等极端的教育方式,但是这样就是爱孩子吗?

2011年,两起典型的教育案例“虎妈”和“狼爸”在网络引发了一场育儿观念上的激烈纷争。华裔美籍的“虎妈”坚持严格教育,将两个女儿送进了名校和卡内基音乐大厅。香港籍商人“狼爸”用“棍棒”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与之相反的案例是另外一位著名的“猫爸”,他采取宽松的的个性化教育,将女儿也培养进了哈佛大学。这些 “成功教育”案例引发了中国家长及教育专业人士的热议,一些父母们聚焦于“哈佛、北大”等字眼,恨不得一棒子也把孩子打进这些高等学府,也有一些专家和家长在反思这种进入名校是否就是教育的成功,以及父母是否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规划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在国内某著名网站上有一个 “父母皆祸害”小组,这是一个拥有近3万多成员网络讨论小组,这些 80后子女用如此惊悚名字形容50后父母,认为他们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过度束缚和控制,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焦虑以及紧张的家庭关系,因而认为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是“祸害”!

当然不能说虎妈和狼爸就是在害孩子,因为他们的孩子走进了心仪的高等学府,享受到了付出的回报,体验了一种特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成长历程。虎妈的大女儿曾在以公开信的方式为母亲辩护:“我承认我有一位不可违抗的母亲,但现在18岁了,即将离开老虎笼上大学,我很高兴你和父亲如此教养我们。许多人指控你只会培养不会自我思考的机械化小孩,但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你的严格作风让我们更独立;每个人似乎认为艺术属于天分,但你却教育我们,即使是创意亦需努力;另一个我经常听到的批评,是指你造成子女视野狭隘,但事实上,你和父亲却教导我为求知而求知,不附带其他条件或目的。”但在一个针对虎妈

和狼爸教育方式的讨论会上,有一位女儿抱怨她的母亲没有像虎妈和狼爸那样用强制的手段督促她学习钢琴,或许她日后也会有一番成绩。她的母亲回答,是有父母这样做,可是孩子离家出走了,而你说你要跳楼。是的,在孩子的快乐和生命面前,学钢琴成大家,读名校得高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因此,狼爸和虎妈的做法是否可取?是让孩子按照我们设定的路线一帆风顺的去成长还是让他们在试错的过程中自主去抉择人生道路?对孩子的未来而言是快乐的人生重要还是成功的人生重要?是否培养成功的孩子才是对他们的爱,才是对他们的人生负责?中西方主流教育观念中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比如,中国父母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培养孩子成为成功人士,获得好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名望,比如体面工作、高薪收入。西方认为要培养孩子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社会人。中国父母推崇学历教育,希望“授业”和“传术”,强调学会、学到、学以致用,结果导向。比如,在幼儿时期学习数数和加减法。通过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的训导式学习,避免错误和争论,千万不要行差踏错,悔悟终身。西方父母希望“传道”和“解惑”,强调理解、和体验,过程导向,比如,让孩子体验多与少,长与短。而西方的父母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理念,提倡尝试,宽容错误,在课堂、家庭和社会,在与父母、老师、同伴的互动,甚至争执和冲突中学习,犯错才能让孩子成长。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中西方社会的文化交汇和融合,教育观念在不断的碰撞和发展,但上述迥然相异的教育观念在中西方得到普遍认可,都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首先,从一个社会整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首要是让孩子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被社会需要和得到尊重,中西方社会环境的差异使得父母要按照社会实际来培养孩子。比如,在过去的中国,封建社会重仕农轻工商,因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革期间打倒臭老九,手艺人吃香,“有艺在手,生活不愁”,所以辍学当学徒工比比皆是;现在科技兴国,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如果反其道而去培养孩子,父母觉得那真是在害孩子。在当下的国内环境中,当孩子进入学校和成年后,学习和工作的自主权限是非常有限的,标准答案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已定好的,不容许太多的质疑和异议的,特立独行

是高风险的个体行为,所谓枪打出头鸟。宽松和包容的家庭教育氛围可能培养出老师眼里不听话的学生、上司眼里不懂事的下属,反而影响其对学校和社会的适应,造成孩子与他人的冲突,社会认同感差。而聪明、勤勉、谦恭的品行是能得到赞扬的,成绩好的孩子会受到追捧,也促进了孩子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积极向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固然过于残忍,但不论是否闯过这桥,何尝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最佳体验呢?而在西方,西方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给了西方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的自主选择,家庭教育中的宽松和包容能锻炼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因此当孩子进入学校和社会后,面对学业和工作的自由选择,包括升学、就业、交友、成家等这样重大的人生路口,孩子们也能独立作出决择。但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宽松包容的成长氛围以及价值多元化的渗透,也导致西方教育的“反智主义”在中小学比较盛行,成人文化中的毒品和性对于教育也是很大的干扰。

其次,从孩子的个体上讲,对孩子负责任的父母,要让孩子在成长历程中感受到爱、关怀和尊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营造未来幸福而不仅仅是成功的人生。父母应该按照契合孩子个性的方式去培养他们。比如,对于服从型性格的孩子,应以主导式为主,如果采取放任的方式,孩子反而无从选择,甚至容易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而对于叛逆型性格的孩子,则应该以宽松的方式,协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施以威权,有可能在表面上压服了孩子,一旦孩子可以独立自主时,他们就会做逆反的事情。再如,对于一些资质平常的孩子,严格要求和较多知识的传授对于保证孩子的成长有高度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基本的教育质量和水准,让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切实的进步,获得自信。而对于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则尤为重要,约束和管制会使得他们的才能被抑制甚至扼杀。即便是同一个孩子的不同成长时期,“爱”的教育方式也得因时而异,比如在婴幼儿期期,自由宽松的方式促进儿童自我发展,在少年期,适度的民主和约束有助于培养自信和自律,而在青春期,则科学引导和平等对话才能彼此尊重减少亲子冲突。父母还要意识到避免不恰当的抚育方式对孩子未来造成的影响。一些心理学观点认为成人的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可以从幼年经历上找到根源,比如成年人焦虑和自卑可能源自于幼年时期严格管控和过度批评等,责任感缺失可能源自于父母疏于照顾和自由放任等。

“子不教,父之过”,子女的教育责任被沉甸甸的压在父母的肩上。在今天这个社会,如何教育孩子确实是一个很让父母头疼和困扰的问题,父母在子女教育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西方式民主还是中国式专制?导师式指导还是朋友式引导?作为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才不是害孩子?这个话题没有标准答案,虎妈和狼爸的方式也不具备普遍意义,即便是“虎妈”,在对她两个孩子的教育选择上,也并没有把对第一个女儿的教育方式全部复制到第二个女儿身上,大女儿比较乖巧,二女儿比较叛逆,所以她对大女儿相对专制,对二女儿相对民主。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爱孩子的父母,一方面要了解社会环境和发展需求,去引导孩子学会必备的生存技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得到社会需要,体现社会价值,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的孩子;另一方面要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以及不同成长时期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施以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行和精神面貌,实现个人的价值,培养幸福感强的孩子,而不仅限物质生活的成功。这才是最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第四篇:父母教养方式纵横谈专题

★父母教养方式纵横谈

家庭教育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所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管教的一种大概取向。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父母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更对儿童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临床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等都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早期Baldwin等人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民主方式下发展的儿童比较活泼、外向、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而在权威方式下发展的儿童则比较内向,保守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Levy等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表明,过度保护并且纵容,孩子会变的不服从,过多要求,不能克制自己,支配欲强;过多保护而又支配时,孩子被动、顺从、缺乏创造性。近期国内有人研究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与人格障碍、神经症、抑郁症等发病有关。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过度保护可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致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及其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在情感维度的接受端,家长以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在情感的拒绝端,家长常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孩子,对他们不闻不问。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控制端,家长为孩子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容许端,家长宽容放任对孩子缺乏管教。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专制型(支配型):

这种教养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方法简单;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来使孩子就范。这种教养方式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被动,成绩很差。还有研究表明此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较高的相关。

2、溺爱型(顺从型):

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过多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子女常表现为幼稚、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限制。

3、保护型(限制型):

过分保护型的家庭比例比较高,有研究报告称高达30%。如果说溺爱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保护型就是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

子女性格表现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4、放任型(自流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放任自流。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孩子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5、不协调型:

这种教养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家庭中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不一致。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

6、虐待型:

常见于极少数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7、民主型(教导型):

民主型的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他们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的指导孩子成长。

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于形成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有研究者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这种教育类型。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几点注意:

既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呢?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子女成长的催化剂。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养,会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有研究表明,破裂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单亲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率也很高。

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者,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尤其是母亲,许多研究表明,母亲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母亲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

再次,父母应更多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在当前,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是自发的、本能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的和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最后,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尽管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工作繁忙,但不应减

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亲情关系毕竟是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尊亦友的关系、坦诚沟通,就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又能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这样的话,家长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方式。

案例2

一位初中男生因上网成瘾、逃学一年余前来咨询,该生于一年前开始上网吧玩游戏,随着时间推移上网次数逐渐增多。刚开始该学生还能克制,只是在晚上学校熄灯后出去上网。近一段时间,发展到逃学,欺骗父母是去上学,结果是跑到网吧内玩游戏,到周末则通宵在网吧上网。如果手中的钱不够,就到爷爷奶奶处骗钱或者从家中拿钱出去上网。学习成绩也明显后退。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该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商人,平时忙于赚钱,不是出差在外,就是在外应酬,该男生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母也只是周末探望一次。上小学后,就寄养在老师家中,双亲很少有时间与这位男生进行交流。发现儿子上网成瘾后非常恼火,曾多次从学校将儿子接回家中,轮流上阵对儿子进行责备和批评,要求该生写保证书,禁止再去网吧上网,也不同意儿子提出在家中购买电脑进行有限时间上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作为父母却不知道子女是否真正的感受到他们的爱心呢?让我们听听该男生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流着眼泪所说的话,我也知道父母在外赚钱很辛苦,可是,他们是很少跟我一起玩或者听听我心里的话,我感到很孤独。每次见面,就说学习要如何努努力,如发现成绩不好就责备,说我没出息,某某同学如何如何的好;经常购买一些课外辅导书或练习题强迫我做,并规定我的休息时间,出去与同学玩也规定在多少时间内必须回家,不允许我在同学家过夜。我也想改变上网的状况,不要到网吧去,家中买台电脑,规定时间上网,但是他们不同意,不信任我。他们从不放手,感觉不到自由和受到他人尊重。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属于严格型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其实在生活中,该类型的教育方式并不少见。建议:

1、作为父母除了忙于工作之外,有必要经常挤出时间与子女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动态,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见面,也可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

2、尊重、信任他们的选择和所做出的承诺,允许他们犯一些不关大雅的小错误和经历一些挫折。

第一、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教育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

第二、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联系,且在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

第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在大多数维度上都呈显著相关;

第四,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是造成学习不良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资源会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第五篇:父母投靠子女

父母投靠子女

外地男性公民满60周岁,女性公民满55周岁,投靠在我市的成年子女。

1.申请书(西安市户口持有人写,手写签名)

2.被申请人(西安市外户口持有人)户籍证明(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

3.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4.被申请人退休或无业证明(有工作的提供退休证,没有工作提供户籍所在地区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具的无业证明)5.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关系证明(出生证明及复印件或独生子女证原件及复印件或被申请人工作单位档案中履历表复印件加盖公章)6.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原件复印件)

7.提供购房合同的须提供首付款发票或收据(原件及复印件)提供房产证明的须提供全款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8.同时申请父亲与母亲的户口须提供父母双方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今天作父母的人应如何教养子女(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