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六年级科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24-53493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0 16:30: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2016春六年级科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伍祖飞

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二、过程与方法:

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3、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制教育内容。

四、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六、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七、课前活动:

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

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八、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说明: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旨在于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比如:金属、塑料等。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怎样回收利用它们呢? 学生交流、汇报

1、垃圾回收调查小组的汇报

课前,老师派一小队同学做了一次调查活动,让他们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都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调查小组同学的汇报吧!调查小队的汇报。

师生共同评价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

(注意,调查小组汇报前一定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地思考并交流。这样自己先动脑参与了,再学习、倾听才会更有收效。)

2、了解回收利用垃圾的方法及好处

出示教材76页插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塑料、金属、玻璃、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归纳小结: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3、家庭垃圾中可回收材料的识别

提问:在家庭垃圾中,你发现都包含了哪些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76页的表格,结合家庭生活经验,进一步识别哪些材料属可回收垃圾。

各组派代表交流。(注意提醒学生相同的答案不要重复,学生汇报时,老师应板书关键词,使学生对可回收材料有较清晰的总体印象。)

(三)、垃圾的分类和分装

1、垃圾有效回收的探讨 提问:

(1)平时,我们家庭垃圾中的一些可回收材料是否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呢?为什么?

(2)你认为垃圾应该怎样处理才便于有效回收?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归纳: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把其中可利用的材料区分和集中起来。要有效地回收,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2、垃圾的分类

提问:你们家的垃圾分装了吗?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大家认为可以把垃圾大致分为几类来分装?每一类包含的是哪些垃圾? 学生思考汇报。

出示垃圾分类表格(见教材77页),向学生做简单介绍,使之进一步明确科学处理垃圾过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谈话:垃圾分类、分装还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毒垃圾吗? 学生汇报

3、资料查阅组同学汇报:有毒垃圾的相关信息

补充、归纳: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部分医疗垃圾及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充值卡(手机卡、上网卡、电话卡等)等都是有毒垃圾,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4、讨论交流:我国普通垃圾的基本处理方法各有什么利弊?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回收?分类回收有什么重要意义?国家是如何规范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相机对学生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制教育内容,使学生知道在处理垃圾的方式上,应该遵守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意识到垃圾回收利用的价值。

(四)、做一个堆肥箱

谈话:说到家庭垃圾,有心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家庭垃圾中约有1/3是食物废料,大家知道吗?它们利用得好,可是宝贝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一个利用食物废料等垃圾做成的宝贝——堆肥箱(板书:堆肥箱)

请同学们打开书78页,自学堆肥箱的制作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或自己建堆肥箱的方法

总结:垃圾分类、分装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洁和美丽。

板书设计:

4、分类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塑料、玻璃、金属、橡胶„„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厨余垃圾、有毒垃圾„„

垃圾分类、分装,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个堆肥箱

2016春六年级科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伍祖飞

6、《污水和污水处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过程与方法: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难点:理解污水净化各个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水污染的相关资料(图片)并做成课件,简易净化装置,自来水、生活污水,记录表。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水污染的图片,学生观看。设疑:从这些图片中,大家有什么发现?

2、揭示课题:那么水是怎么受到污染的?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索水污染的几个问题。

3、设疑:知道什么叫污水?

二、认识污染源

1、以生活污水为例

(1)出示污水,问:这是一杯厨房用过的水,它是污水吗?为什么说它是污水?还有其他方面吗?为了更好获得证据,大家可以借助这杯自来水比较一下,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一”中。

学生观察,反馈。(2)集体交流:

a、请看这个表格,为什么污水和自来水有这么大的区别? 引导学生认识水中含有洗涤剂等杂质,并板书。

b、如果把这些污水大量的排放到自然水域中去,会怎么样?

那我们就把这些污水就叫做水的污染源,它所含有的杂质叫做污染物。

2、认识更多的污染源

(1)问:这杯污水来源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污染物?除了生活方面,还有哪些方面也会污染水?我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把它整理一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二”,别忘记把你们小组的结论完成。(出示表格)

(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汇报,板书:人类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4)教师补充:除了人类活动外,还有自然的原因,比如动物的尸体、泥石流等。

3、过渡

(1)设疑:水的污染源有很多,无论哪种原因,水被污染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出示各类水污染后果的图片和资料。

提问:从这三个水污染事件中,大家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污染物会溶解在水里,随水体流向远方,如果进入饮用水源则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所以人类在饮用水源设置了一些专门的标志。(演示课件,出示饮用水源的标志。)

(2)过渡:大家看,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能不能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所以在排放前,首先要对污水进行处理。你知道人们是怎么使污水变得干净的吗?

三、认识污水处理

1、拖地水的净化处理

(1)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沉淀、过滤,则提问:沉淀是怎么回事?过滤呢?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沉淀、过滤。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则提问:比如这杯生活污水,我们可以怎么处理才能让它比较干净?(2)出示实验装置,明确要求。

介绍并展示过滤装置由哪些部分组成,提问:沙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要求,过滤后与自来水、原来的污水进行比较,并把“记录表一”补充完整。注意提醒学生倒半杯污水。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反馈,出示课件,问:经过我们处理后的废水在颜色、气味等方面有什么改善?

达到自来水的标准了吗?

2、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处理。

(1)过渡:那污水处理厂是如何净化污水的?请大家阅读书本P83页的内容,并思考(课件出示思考题):

a、污水处理系统用了哪些方法? b、经过处理的污水有哪些用途?(2)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3)汇报,教师板书:细菌分解、氯消毒。小结

1、师生共同交流;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资源正面临逐渐被污染的可怕境遇,明白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最大问题。

2、为了保护水资源,给人类一个好的生存环境,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为“世界水日”?

3、我国为了保护水资源,制定了多部法律,你能说出其中的1-2部吗? 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学科渗透

教 学 设 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的内容,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4)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学习重点】

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学习难点】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学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展示课堂教学目标

(一)唤起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上期所学过的比的有关的知识,关于比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如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写法和读法等)

2、快速求出比值。要求:独立完成,请同学汇报。(板书在黑板上)

(1)2:3(2)4.5:2.7(3)10:6(4)关于比,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的意义

(二)、展示课堂教学目标并读一读。(出示小黑板一)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

2、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二、自学互动。

【学习活动一】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比例的意义

1、学生看书p32,学习例1。(小黑板二出示学习要求)

师:这4幅图中都有国旗,在不同的场合国旗大小一样吗?国旗是可以随便制作的吗?究竟国旗的尺寸中存在着什么有趣的比呢?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看书学习。

学习要求:小组长先组织组员看书p32的4幅图,了解有关信息,任意选择喜欢的两面国旗。

(1)计算:它们长与宽的比值。(汇报要讲清楚选择的是哪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

(2)观察:比和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3)思考: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可以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请把它们表示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1至2个比例)

(4)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5)找一找:这4面国旗中,你还可以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

(6)写一写: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例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试一试。(7)比一比: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要求: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师插说: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不能随便制作国旗。

(8)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有关规定。【学习活动二】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出示小黑板三)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先探讨第一题,再完成第二题。

1、思考:比例由几个比组成?这两个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

2、练一练。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③和4∶6

④0.6∶0.2和4 ∶3 要求:组长分工,每人做一题,组内互相交流,汇报时要讲清楚谁和谁能还是不能组成比例,因为……所以……,组成比例是……。

(2)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和(),组成比例是()。(每个同学写一个,组长收集检查)

三、教师点拨讲解。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拨。

四、课堂测评练习同步p12(1~4)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1.6 60:40 2.4:1.6=60:40 或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节约用水》学科渗透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节约用水(教科书第7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活动目标】

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9条。【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水价,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4、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缺水情境。(图片)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

2、地球表面约70%是水,为什么有些地区缺水还非常严重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有关淡资源缺乏的信息,交流时说明资料的来源。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节约用水

二、观察交流

1、出示统计图

练塘镇近几年日均生活用水情况统计图(1)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你发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3)你能预测今年的日均生活用水会有多少?

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小组交流:(2)各组代表交流

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九条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5、展示课前实验

(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毫升,一天浪费水()毫升,也就是()升,一年浪费水()立方米。(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立方米,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4)学校有水龙头()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元水费。

三、总结建议

1、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这里又不缺水,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你说对吗?

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四、课后延伸

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总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总结

教师

查 杰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做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贯彻“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认真实施《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切实把青少年法制教育摆上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法律宣传教育,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编题时,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跟学生说明: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不能随便制作国旗。对学生进行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有关规定。

二、数学实践践行法制教育

任何教育活动只有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效果才会变得显着。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融人法制教育效果是很好的,这样法制渗透不局限在课堂,而是课内外结合,学玩结合。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9条。

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

总之,我觉得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还是对法制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2年7月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学科渗透

法制教育

教 案

——仙马小学虎春相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与交流,感受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图片后,谈话引入。

1. 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问: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学生再次熟悉题目后,提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 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

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 90

比的各部分名称。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10=15÷10= 1

12……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四、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一的第1题。………………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山中访友》(六年级第一课第2课时)

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

德江县第四小学

冉景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2、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结起导读文本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是命运的手相)

小花(让作者悄悄做了一会儿女性)

阵雨(感动又吓人)

(慈祥的)老柏

蚂蚁(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二、共同品美(四人小组研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1、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景?

2、你认为哪些语句写的美?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从写法、作用、及表达感情等角度体会)

3、请运用想象描绘一下这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自主寻美、品美

1、文中还有哪些景写的美?你认为其中哪些语句写的美?为什

么?

2、这些语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能否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并朗读)

老师小结(总结写作特点)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四、体验与反思

1、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2、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

(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引入法律知识)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反之,破坏环境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 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四十五条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作业布置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2、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的不足之处在最后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大气污染的治理时,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没能让学生充分结合一些具体的实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乐与趣,学生的环保观念落实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危害时,没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只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大气污染的图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在最后小结的时候时间稍显紧张。

六年级科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