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精选]
编辑:清风徐来 识别码:24-68441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9 16:15: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精选]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1、认识土壤

教学目标: 探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

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

知识:

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情感:

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教学具准备:铁锨、小铲、小桶、酒精灯、玻璃杯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

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问: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问: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问: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问题:

土壤主要是由什么成份构成的?

三、作出预测

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 学生: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

四、室外观察、采集土壤。

问: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准备:铁锨、小铲、小桶等。

五、室内探究。

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能想出多少种研究方法? 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

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填写活动报告单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这些研究方法,还能用哪些方法对土壤进行研究? 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实验总结

教学过程:

一、研讨问题,通过以上的研究,你知道了土壤中都有哪些成分?

1、整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捏土壤

手是湿的 把土壤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空气)

搅拌水中的土壤

土壤分几层,上层黏土,下层砂

烧土壤

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

2、根据学生对土壤成分找到的多少进行评价。

二、拓展延伸

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 目的:

(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起。

(2)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

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提出的其他问题,留作学生课外研究作业。

三、课后练习

1、土壤的成分有、、、、等。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的?

第二篇: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

执教者: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讲读课文《少年》、《小松树》、《小溪流的歌》,一首古诗《游园不值》和一个语文乐园。

课文有的描写了充满希望的少年时代,有的描写了“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志向,还有的讲述了不断冲破阻碍,不断成长的精神。通过学习这组课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体会到充满希望的少年是要不断进取才能不断成长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美,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感受到需要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作者在表达顺序上和用词造句上的特点,学习表达方法。少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即领悟少年的朝气蓬勃、雄姿英发、充满希望、充满斗志,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3、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读中学写;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仿写,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诵诗歌;学习生字词;理解少年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少年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

1.激情导入:新的一年来到了,你们又长了一岁,今年你们多大了?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称为“儿童”的话,从今年起我们要自豪地说:“我们是少年”。(师:板书

1、少年)这是著名的诗人臧克家写的一首诗。2.初读课文,自学思考: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提示:看看诗人把少年比作了什么?)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小组交流

二、灵动生成 明确问题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字形:嫩

2、分小节读。

3、这首诗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写少年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特点。用段意归并法)

4、指导、梳理疑难,明确目标:少年有哪些特点?

三、主动探究、多向互动

1、自学第一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少年什么特点?圈点、勾画、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这一节把少年比作了什么?“六七点钟的太阳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到什么?(充满幻想、希望)

(2)将“冒”换成“升”行吗?为什么?(体会蓬勃向上的特点)

(3)感情朗读,读出朝气蓬勃的语气。

四、紧扣关键 拓展训练(1)作者是怎样写出少年朝气蓬勃的特点的?(先比喻,再写出这个事物的特点)

出示:少年——像(什么),(怎么样)(2)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

五、作业设计

1、抄写、听写生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理解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仿写诗句;

一、复习导入

少年在诗人臧克家的眼中是什么?

二、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

1、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自学2——7节,出示思考题:2——7节分别写出了少年什么特点?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节 从“万仞”的高和“源泉”“哗哗”的生生不息体会奋勇向前的冲劲。

第三节 从 “嫩绿”“茁壮”,你仿佛看到什么景象?体会到什么?(勃勃生机)

第四节 抓“小鹰”“翱翔”,谈谈自己的远大志向。

第五节 抓“乳虎”“猛冲猛撞”感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毫无畏惧和斗志昂扬)

第六节 抓“刚磨好的刀刃”比较句子: 少年——像刚磨好的刀刃,发出闪闪的亮光。

少年像刚磨好的发出闪闪的亮光的刀刃。

少年像刀刃。

哪句好?为什么?(像刚磨好的刀刃有什么特点?)(体会锐气十足 大有作为)

第七节 是比喻句吗?“英秀”是什么意思?体会到什么?(赞美、寄予希望)

三、|回归全文 整体感知

(1)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你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强化朝气蓬勃、奋勇向前、勃勃生机、志向远大、斗志昂扬、锐气十足)

(2)全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句式一样,比喻手法)

出示:少年——像(什么),(怎么样)

四、紧扣关键 拓展训练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仿写几句。

少年是一首歌 一首高昂的歌 一首充满活力的歌 让人听后陶醉其中

少年是一朵花 一朵正在开放花 一朵火红的花 让人看后满心喜悦

少年是一首诗 一首动人的诗

一首激情的诗 让人读后青春焕发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少年是祖国的希望 让我们共同来努力 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仿写诗句。板书设计

1、少年

太阳 蓬勃生机 源泉 奋勇向前 小树 勃勃生机 小鹰 志向远大 乳虎 斗志昂扬 刀刃 锐气十足 人中的英秀,未来的希望

2.小松树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6个生字,会认4个字,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追求是前进的动力,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过程与方法:小松树的成长书上以文字表述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递进的关系,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明白追求是前进的动力,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成就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小松树四次生长的阶段性,领悟文字含义。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理解文章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2自然段,理解小松树第一次长高的动力是什么?

教学重点:理解文段含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教学难点:理解小松树第一次长高的动力是什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

1、松树是大家常见的树木,通常会长得很高,有的甚至高耸入云,是什么促使小松树越长越高,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一棵小松树的成长历程。

2、初读课文 自学思考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

二、灵动生成 明确问题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字形:矮 越

反馈资料查找:龙骨草、蕨菜、蘑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段意归并法:从小松树的4次生长过程去归纳。)

3、梳理疑难,明确目标:

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三、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小松树那么嫩那么矮,看到比他高得多的龙骨草,心里怎么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巴不得”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好奇 渴望长高的迫切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和第2自然段。

四、作业设计 形近字:

龙()苍()蘑()菇()艳()辽()尤()沧()磨()茹()耕()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另三个成长过程,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联系生活谈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谈感受。

一、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

1、师:小松树为什么能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2、学习3—11自然段

(1)自读3—11自然段,思考,小松树每个阶段长高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3——6自然段

A、想象看到的美景,体会当时的心情。B、既然这样已经看到了这么多的美景,为什么小松树还要想长高?从中体会到什么?(积极向上 不断进取)从“并不满足”“寻思”“巴不得”体会。C、有感情朗读小松树思考的句子。*7——10自然段

A、小松树又长高了,这回他看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比较句子,说说那一句好,为什么?

望得更远,还是森林,森林,森林„„

望得更远,还是森林。

B、他为什么还想长高?怎么做的呢?从中体会到什么?(积极向上 不断进取 不断追求)*11自然段

1、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想象一下,这时的小松树望见了什么?

2、、从小松树的生长过程中,看出他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那么你明白了它已成为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的原因吗?

3、、他终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生活理解)a 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b 《登鹳雀楼》中那句话与这句话的道理差不多? c 结合课文和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d 感情朗读这句话。

二、回归全文 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童话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两方面,以突出这个道理。(看到的、想到的)

2、仔细关注第4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三、紧扣关键 拓展训练

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描写自己在校园、公园和其他地方看到的景物。

板书 后面有什么 巴不得 一下就 小松树 并不满足 又有些什么

还有什么 不停留

(积极向上 不断进取 不断追求)

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清文本线索,结合现实社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事物锁蕴含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

教学重点: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1-3自然段,了解小溪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溪流唱的是什么歌吗?有一位“童话爷爷”写了一篇童话《小溪流的歌》(板书)告诉了我们,想不想读一读了?先让我们来认识这位九十岁的“童话爷爷”呢?(展示作者介绍)

2、初读课文 自学思考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

(3)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

二、灵动生成 明确问题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多音字:磨、吓

重点指导字形:耍、卵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小溪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段意归并法)

引导:小溪流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哪些事物?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顺势理清条理。

3、梳理疑难,明确目标:小溪流有什么特点(小溪流唱的是什么歌)?从中明白什么道理?或归并为一个问题:从小溪流不断唱着歌向前奔流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三、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

师:从小溪流不断唱着歌向前奔流中,我们感受到什么?这节课学习1-3自然段。

出示问题:从小溪流不断唱着歌向前奔流中,我们感受到什么?默读1-3自然段,圈、点、勾画、做批注。

1、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二自然段

(1)从中感受到小溪流什么特点?从哪儿感受道的?(快乐、活泼、可爱、勇往直前)

“不分昼夜”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体会到什么?

(2)是啊!你们听,这条热情、活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小溪流正唱着歌从山谷里奔跑出来,他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不断响着小溪流唱歌的回声。太阳公公出来了,它向小溪流微笑,小溪流呢?跟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生:太阳公公!您好!)太阳公公回家了,月亮婆婆出来了,月亮也向他微笑,小溪流向月亮婆婆说:(生打招呼)小溪流不断向遇到的朋友打招呼,对他们说:(生回答:您好!您好!)第三自然段

(1)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朗读。要学生读出小溪流是很活泼调皮的特点: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痒痒、几个词语要重点突出,小溪流的顽皮,可爱,要让学生读出来。

(2)这一自然段有什么写作特点?(总分式、抓动词、用“一会儿”句式)四|作业设计:

1、写生字词。

2、造句:一会儿„„一会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小溪流的精神,从中明白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小溪流的特点,并学习了1-3自然段,感受到小溪流活泼调皮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感受小溪流的特点。

二、主动探究 多向互动

出示问题:从小溪流不断唱着歌向前奔流中,我们感受到什么?默读4-20自然段,圈、点、勾画、做批注。

1、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4自然段

(1)学生谈感受:从“轻轻、一股劲儿、清亮清脆”感受勇敢、活泼。

(2)感情朗读。

第5——10自然段

(1)请你们读一读枯树桩和小草的话,你们觉得他们怎么样?(联系社会理解象征意义:没有信心)(3)再来读一读小溪流的话,你们觉得小溪流又怎么样呢?(勇往直前的决心坚定)

(4)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这里的对话(请两组学生)

(5)小溪流说他不能停留,他去干嘛了呢?(生回答)

瞧!一转眼,小溪流就把他们丢在后面,村庄里有水磨在等着他去转动呢!

6、写作手法?(语言描写、人物对比突出小溪流特点。)

第11——12自然段

(1)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小溪流长大了,成了小河,这时又有什么新的发现?(精力充沛 勇往直前)

(2)感情朗读:读好动词和气势。第13——20自然段

(1)交流对小溪流和乌鸦的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倔强、坚定、调皮、可爱和不思进取)(2)分角色朗读。

(3)第19 自然段省略号省略了什么?(4)齐读20 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 整体感知

1、从小溪流不断唱着歌向前奔流中,我们感受到什么?(小溪流的特点;明白一个道理)

2、小溪流唱的是什么歌呢?

3、写作特点:童话故事、全文总分式、对话、语言、动作描写。

三、紧扣关键 拓展训练

练笔:小河长大后还会有那些经历?模仿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用童话的形式,抓细节描写,突出小河的特点。

四、作业设计

1、《语文课堂作业》语段练习。

2、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3、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小溪流 石块

枯树桩

枯草

乌鸦

活泼可爱 勇往直前

古诗诵读

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了解古诗的叙述顺序,学会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游园不值》所表达的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

教学难点:根据诗句想象《游园不值》描绘的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教 具:音乐磁带。课 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1、复习古诗:《别董大》。

2、师:大家背得真好,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一首古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3、指读,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师:经过昨天的预习,相信大家一定都会读这首诗以及诗中的生字了。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评读:字音(准?)、节奏(合理?)。

2、师:这首诗讲了什么?

4、指名说。

5、师生小结: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三、尝试自学,导读理解。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每一句诗的意思,再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2、学生自读思考。

3、小组讨论,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互相解决疑难。

4、指名汇报:“谁来汇报你的自学成果?”

5、指名答。

第一行诗:重点理解:应怜:应,大概。怜,爱惜。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第二行诗,重点理解: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6、置疑问难:

7、指名置疑。

8、师生讨论。

9、师小结。

10、连说诗意。

11、生试说练习。

12、指名说(正确、完整)。

四、引导想象。

1、师: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插图,把整个画面想生动、想具体。

2、生自由想象,可读,可说,可画。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说、画。

4、指名感情朗读。(流利,抑扬顿错)

5、师生配乐读诗。

五、运用、作业设计

1、出示生字词,指读生字、生词,指导书写。

2、生书写生字。

六、板书:

语文乐园

(一)知识与技能:读记常见基本词汇及格言警句练习;阅读及口语交际;习作练习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记让学生积累相关语言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教学重点:积累语言的练习教学难点:作文练习。教 具:投影片。课 时:1+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记常见基本词汇及格言警句练习;

2、阅读练习。

3、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积累语言的练习。教学难点:积累语言的练习。教 具:投影片。课 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训练:

1、师: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乐园

(七)。首先看看读一读的训练,你们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吗?试试看。

2、学生自读,自己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3、指名朗读。

4、指名说对这些词汇的理解。

5、齐读。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师:我们再来看看“读一读,说一说”,试试看,你会说吗?

2、生自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师:我们再来看看“写一写,背一背”,试试看,你会读吗?

2、生自读。

3、指名读。

4、指名试着说说这里每一句话的意思。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5、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6、学生互背,互查。

7、指导学生抄写。

四、阅读练习:

1、指名读题,生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自读,思考。

3、指名回答。

4、齐读短文。

五、探究与发现:

1、师:我们刚学过的《小松树》中的两段,谁能来读一读。

2、指名读句子(读一读)

3、结合刚才的短文,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还在哪儿听到过这样的文句。

六、口语交际。

1、师:你想参加班干部竞选吗?你怎样说,才能让同学们投你一票呢?今天,我们将进行这项口语交际的训练。

指名读题,生思考:要求是什么?

2、师说要求:

a.先在小组里充分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最后评比。

b.把话讲清楚,语句要通顺。

3、尝试组织思绪:

a.师:请大家自由思考,想一想你要怎么讲。b.学生自由思考。c.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4、全班交流:

a.师:现在,请已经想好的同学来和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b.指名学生发言。

c.学生评价。(条理、通顺)

d.教师小结:希望大家以后能经常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把自己训练成能言善道的人。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背警句。

3、预习作文。

作文(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不„„。”

2、尽量把内容说具体。教学重点:尽量把内容说具体。教学难点:尽量把内容说具体。教 具:投影片。课 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师:同学们,你有不愿意做的事吗?你有不同意某种观点的时候吗?

2、指名说。

3、师: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心里话。

二、引导审题。

1、指名读题,学生思考作文要求。

2、指名说要求。

3、师小结,板书:

内容:我不„„。要求:具体。

三、交流观察所得。

1、师:说说你最想向别人介绍的方面?

2、生自由思考。

3、指名汇报。

4、师生评价:是否符合要求?

四、说话练习。

1、师:试试看,能不能用几段通顺的话说一个例子。

2、学生自己练习。

3、同座交流。

4、指名说。

5、师生评价:是否通顺?是否具体?

6、师生帮助修改。

五、作业:练习说几段话。

六、板书:

作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我不„„。

2、按一定顺序写话,要具体,通顺。

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写话,要具体,通顺。教学难点:按一定顺序写话,要具体,通顺。教 具:投影片。课 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发

师:上节课,我们已互相交流了我们的心里话,并进行了口头描述,现在,我们要用自己的笔来描绘。

二、练习成文。

1、学生练习独立习作,师巡视指导。

2、自由默读,修改。

3、指读文稿。

4、师生评议,修改。

5、自己再读文修改。

三、作业:

1、完成草稿。

2、预习新课。

四、板书同前。

第三篇: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1——6课)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2、土壤是植物的(家)

3、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

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

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

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

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

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

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三、问答题

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

(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等)

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

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根向有水和有肥的方向生长)

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

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

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

四、实践技能题

1、认真做教材P2-P3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水中冒气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2)、用玻璃棒搅拌停止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烧杯内物体分成几层,动植物碎片浮在上面,沙、土等渣滓沉在杯底。说明土壤中有沙、黏土和动、植物尸体残渣等)

(3)、将土壤放在酒精灯上烧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冒烟、闻到一股臭气;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参看教材P4小知识)

3、见教材P6下面对比实验,说一说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空气、水)

4、认真做教材P9的实验,完成表格内的内容,说一说种子发芽后根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根向下长)

5、做好教材P10-P11的观察实验。几天后,两个盒中的菜豆的根分别朝那边长?说明根有什么特性?

(放棉线的盒中菜豆的根向棉线的方向长,另一盒中的菜豆的根向下长;说明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

6、做一做教材P13的实验,填好表格的内容,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植物的茎向有光的方向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7、认真做好教材P15-P16的实验想一想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瓶内的水减少了;切开植物的茎,可以看到茎内有许多被红水染红了的细管;说明植物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靠茎内的导管输送水分)

第一单元(1——6课)

姓名:

一、填空题

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2、土壤是植物的()

3、植物大多是由()发育来的

4、种子内有()和()。()会长成植物的根,()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

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生长的特性

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

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

3、一粒种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

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

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

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

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三、问答题

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

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

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

四、实践技能题

1、回答下列问题(1)、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2)、用玻璃棒搅拌停止后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3)、将土壤放在酒精灯上烧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成分?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3、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4、种子发芽后根向上长还是向下长。

5、做好教材P10-P11的观察实验。几天后,两个盒中的菜豆的根分别朝那边长?说明根有什么特性?

7想一想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第四篇:反射光(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 22.反射光

教学目标:

探究:通过一系列观察光发生反射的现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点。知识:制作潜望镜,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过对光的反射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观察光发生反射的现象,初步了解光反射的特点。教学难点:制作潜望镜。教学方法:实验与操作。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镜子。

2.学生准备:镜子、长方体纸盒、两块镜片、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说说光是怎样传播的?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光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引发新的学习内容。

二、将太阳光反射到指定的位置.1.老师在一面外墙上设置了一些“靶子”,请你想办法,使用手里的镜子,将太阳打“靶子”上。2.学生活动。

3.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用镜子反射阳光是学生很熟悉的游戏了。通过打“靶子”将太阳光反射到固定的位置上,使学生知道平面镜子可以反射太阳光,随着平面镜的移动,反射的太阳的光线也可以改变。

三、使反射的太阳光的光斑更亮.1.要想使反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斑更亮,你有什么办法?应该怎么做? 2.学生设计方案、实验。

先由学生提出应该具体怎样操作,他会意识到这个任务一个人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会更加珍惜合作的机会,体会合作的愉快,享受合作的成果。

四、将阳光“请”进教室.1.想办法将阳光照射在教室里的墙上,看看哪个组的方法好。2.学生活动。

3.说说你是怎么做的?通过玩镜子,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活动,学生已经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了初步的感受和体会。这个时候没有必要让他说出具体的科学通理,只要能将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就可以了。

五、制作潜望镜.1.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光的反射?谁知道潜望镜是做什么用的?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它的构造可能是什么样的?

2.学生讨论。

3.简单介绍潜望镜和制作方法。4.学生动手制作。

第五篇: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填空:

1、自然界最大的动物是鲸,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夜间活动的动物有蝙蝠,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的动物有北极熊。

2、不同的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不同,穿山甲用盔甲保护自己,黄鼬用放臭气防御敌害,负鼠用假死逃避敌害。

3、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胎生。

4、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5、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种子成熟这几个阶段。

6.我们在动物园或其他地方看到动物,只是自然界众多动物种类中(极少)的一部分.据统计,自然界中有(150)多万种动物

7.不同的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鱼生活在(水)中,骆驼善于在(沙漠)中行走,麻雀一般在(白天)活动,猫头鹰喜欢在(夜间)出来捕食

8.我知道猫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是(鱼和老鼠)、狗喜欢吃(肉)类食品、鸡平时吃的最多的食物是(粮食)、兔偏爱的食物是(蔬菜)

9.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蛇是(爬行)、象是(行走)、鹰和蜜蜂是(飞翔)、鱼在(水里游动)、袋鼠是(跳跃)前进、蜗牛用肉足在地上(蠕动)前进、狗用四条腿(奔跑)

10.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防御本领,青蛙是(保护色)、竹节虫和尺蠖是(拟态)、黄鼬是(放臭屁)

11.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鱼、鸟、乌龟、蛇、青蛙等动物是用(卵)来繁殖;猫、狗、牛、马、兔等动物是(胎生)

12.菜青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鸡一生要经过(卵)、(幼鸡)、(成鸡)三个阶段)

13.狗尾草一生经历(发芽)、(幼苗)、(成苗)、(开花)、(结果)五个阶段

二、判断

(√)1、观察动物时,不要伤害动物,同时还要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2、人是杂食动物。

(×)3、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4、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都没有影响。

(√)5、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6、鸡不是卵生动物。

(×)7、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相同的。

三、连线将下列动物与它生活的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金丝猴(高山密林)

象(丛林河谷地带)

鹿(森林边缘或草原)

鸵鸟(热带草原)

虎(森林灌木丛中)

天鹅(浅水中)

四、分一分

草食动物:兔、马、牛、猴

杂食动物:猪、熊、鸡、肉食动物:狗、狼、虎、狮子

五、选择填空:

1.喜欢吃竹子的动物是(C)

A孔雀

B金鱼

C大熊猫

D海豹

2.喜欢集体活动的动物是(D)

A虎

B大熊猫

C天鹅

D鹿

3.适合长途行走的动物是(B)

A蚂蚁

B马

C兔

D鱼

4.只吃草的动物是(A)

A牛

B猪

C狼

D鸡

5.只吃肉的动物是(D)

A鸵鸟

B青蛙

C狗

D虎

6.会飞的哺乳动物是(C)

A天鹅

B鸡

C蝙蝠

D猫

7.在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是(A)

A大鲵

B鲸

C金鱼

D海螺

8.用六条腿行走的动物是(D)

A蚯蚓

B蜘蛛

C蛇

D蚂蚁

9.用保护色做防御的动物是(B)

A鹿

B菜青虫

C海鸥

D鱼

10.下列动物属于胎生的动物是(A)A猪

B鸡

C鸵鸟

D天鹅

11.一生只经历三个阶段的昆虫是(C)

A狗

B鸡

C蝗虫

D蛇

12、下列动物中人、马、虎是属于胎生动物;

蛇、龟、鱼属于胎生的动物。

13、下列动物中青蛙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乌贼是用放墨汁的办法保护自己逃跑的;穿山甲是用盔甲保护自己的安全的。

14、蚂蚁的六条足如图编号(左前、左后、右中)会同时运动,(右前、右后、左中会同时运动)以上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六、简答题

1、猫和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脚移动特点有什么特点?

答: 行走时: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奔跑时:两后腿同时蹬地身体腾空而起,下落时,左前、右前依次下落,两后腿同时着地再同时蹬地.2、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

答: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所以他们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动物的运动方式也不一样。

3、说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答:以上三种动物的身体的颜色和形态同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颜色和形态极为相似,这样有利于他们防御敌害、也便于他们隐蔽捕食。

4、在观察蚂蚁运动时,怎样使蚂蚁的足在运动时留下清晰的足迹?

此题的方法很多,只要学生动了脑筋,办法基本可行都视为正确。以下四种答案均正确①让蚂蚁在细沙上爬行。

②把蚂蚁的足上粘上墨汁后放到白纸的中心让他运动(或爬)。

③让蚂蚁在面粉上爬行。

④让蚂蚁在半干的稀泥巴上爬

5、如果鱼不产许多卵,能保证鱼类物种得以延续吗?

因为鱼的卵成活率很低。鱼一次产许多卵,能防止它的卵成活率低,使生命延续。

6、如果小羚羊出生后不能很快就会奔跑,后果会怎么样?

如果羚羊不能很快奔跑,就会被凶猛地虎、豹、狮等天敌攻击吃掉,导致种类灭亡。

7、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生存的环境相适应,例如:小羚羊出生后就能奔跑,能防止虎、豹等天敌的攻击,鱼一次产许多卵,能防止它的卵成活率低,使生命延续。

8、观察鸡卵孵化出小鸡的过程。

(1)、母鸡在孵卵前的表现。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不停发出“咯咯”的叫声,四处张望。寻找合适的产卵地方。

(2)、母鸡怎样把卵全部纳进自己的羽翼下?它会翻动鸡蛋吗?为什么?

母鸡会张开翅膀,应用身体和头部的运动把卵全部拿进自己的羽翼下。它会翻动鸡卵,因为卵只有在借助母体的温度后,才能孵化。

9.在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蚯蚓?(在松软、肥沃、阴暗的土壤中容易找到蚯蚓)

10.青蛙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青蛙喜欢阴暗、有水的环境)

11.猪是什么食性的动物?(猪是杂食性)

12.蚯蚓靠什么运动?(蚯蚓靠刚毛在地上运动)

13.野兔靠什么保护自己?(野兔靠奔跑来保护自己)14.刺猬怎样御敌?(刺猬靠身上的刺来防御敌人)

15.用产卵繁殖的动物中,凶猛的动物与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同?

(凶猛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好,不受地域限制,产卵数量较少;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差、地方较隐蔽,产卵数量较多)

16、.从母鸡开始孵化到第一只小鸡出壳,需要多少天?(大约需要21天)

17、蜗牛没有腿,它是怎样运动的?(蜗牛是靠腹足蠕动向前运动的)

18、燕子秋天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这与它的食性有什么关系?(燕子吃飞虫,秋天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能够找到充足的食物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精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