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钢琴初级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范文模版)
浅谈钢琴初级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中文摘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脉搏;音乐的生命;也是音乐的骨架。普遍的钢琴初学者对节奏的掌握都是一个极大的难点,节奏不准确就会导致音乐表现力差,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找不准乐曲风格特征等一些普遍的毛病。因此,在音乐的表现中,节奏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在钢琴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节奏训练,为钢琴学习和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普遍钢琴初学者出现的问题做以分析,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作者以后钢琴授教中对初学者有针对性的训练。
英文摘要:Rhythm is the soul of the music;The pulse of the music;Music life;Music is the skeleton.Common beginner the rhythm piano master is a great difficulties, the rhythm is not accurate will lead to music expression is poor, the rhythm is unstable, the speed of unity, find no music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some common problems.Therefore,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music, the role of rhythm is very important.In piano teach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the students' rhythm, for learning and playing piano lay the solid found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problems of the general piano beginners do to analysis, and find out the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gives the piano after teaching for beginners targeted training 关键词:音值长短;强弱拍位;乐曲风格;节奏训练
音乐的节奏是指由音值的长短与强弱拍位所构成的运动形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音乐的生命,音乐的骨架。懂得音乐的人又常常把音乐作品中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音乐的存在和进行,首先在于节奏的作用。节奏的脉动每时每刻都贯穿在音乐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但是在钢琴教学中,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却是一个难点。而且我发现节奏不准确的学生音乐表现力都很差,更找不准乐曲的风格特征,这是让老师觉得非常头疼的问题。
而对节奏能力的培养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尤为重要。前苏联伟大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曾强调:任何人在学习任何乐器之前,都应当在内心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匈牙利钢琴教育家约瑟夫·迦特也认为: 儿童在开始学琴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儿童提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素质[1]。奥地利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提出:“在自然界中没有旋律,也没有和声,唯有负载着这两种要素的第三种要素——节奏”[2]。这说明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组织者,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郭沫若在《论节奏》中指出:“构成节奏,总离不了两个很重要的关系:一个是时间关系,一个是力的关系。”时间指的是音的长短,力指的是音的强弱。因此,节奏就是音乐中体现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的一种统称。我们平时常说的节奏感,实际上就是指人们在音乐中对音的长短和强弱的感觉。一首旋律不管它的音程排列如何合乎逻辑、调式和调性如何统一,如果缺乏相应的“骨架”配合,也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关于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普遍初学的孩子们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毛病,这里包括技术和心理方面的因素。有些孩子在弹奏技术困难的地方时速度会一下子放慢下来,弹奏容易的部分时又会加快。因此,在音乐的表现中,节奏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在钢琴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节奏训练,为钢琴学习和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常见节奏错误的分类及原因
1.乐曲中的一些音符,往往没有弹满其时值,便匆匆接下去了,这样就会出现抢拍子的现象。这是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拜厄练习曲61 条。
节奏对应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初学者节奏都是通过模仿得来,对拍点的概念模糊。所以他们的节奏就是自己感觉“像”,并不清楚拍点在什么地方,弹起来也不自信,节奏相当含糊。所以就会出现时值不够的情况,导致的后果是节奏不均衡,不平稳好像一句话没有说完,不喘气地又接着说下句了,上气不接下气的,听起来感觉非常不舒服,而且旋律弹的是极其萎缩,缺乏美感。
2.有一种弹的不准确的情况,其实它和力度变化有点关系。例如杜弗诺依的练习曲第9 首。
许多学生在音阶上行作渐强力度时,节奏也跟着赶了起来。在乐曲中有许许多多“渐强”的力度记号情况,但它并不是表示速度也渐快。它的基本速度应和弱的段落保持一致。而不能在节奏上出现变化,但是也同样会有“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作曲家会明确地标出这段是否应当渐快,在这种情况下弹奏要特别注意。应正确的分清力度与速度的关系,这也是学生在节奏控制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3.节奏的准确性受乐曲段落熟练程度的影响。有些学生弹到熟练的段落就下意识地飞快,而不熟的段落就慢了下来。这种情况也影响了乐曲的节奏,使节奏缺乏统一性。
4.对休止符缺乏重视。休止符是用来标记音的时值停断的符号,而有的学生却在有休止符的段落视而不见,碰到休止符,不停顿,或停顿不够就匆匆接着往下弹,这样就导致节拍错误。因为休止符都是有时值的,不仅要停顿,而且还要数拍子,这是从最基本和基础的节拍角度来说的。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止符的忽略会导致节奏的错误和音乐的变形。
5.有些记号也必须加以注意。例如自由延长记号。在乐曲中,最容易确定的是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时值。只要把自由延长记号的那个音弹渐慢即可。也就是说,用不着增加时值的倍数,这样,自由延长音就成为在它之前的渐慢或更慢的结束。这是自由延长音
二、解决学生节奏问题的方法
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感是学习钢琴弹奏最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听节奏感较强的作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节奏意识。另外,也可以从等速感着手,加强节拍感的训练。节奏一方面是一种律动,要保证每一拍的时间的相等,另一方面就是对重拍的感觉训练。可以让学生合着节拍器练习,甚至可以运用身体练习,例如,合着节奏起步,走或跑等等。在此前提下,在弹乐曲时,选用与乐曲相符的节奏来练习,使学生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于是,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而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
2.加强学琴初期的节奏训练
学琴初期的学生,没有建立起很强的节奏概念,音符的时值概念不牢固,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应多做示范,让学生多用耳朵感受音乐,用教师示范演奏的音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作品的意境,熟悉作品的节奏,并让学生做一定程度的模仿,同时加入一些简单的节奏知识的讲解。随着教学难度的加大,再逐渐加深节奏知识,循序渐进,使学生从单纯模仿过渡到独立分析节奏。3.重视乐理知识的讲解
节奏的掌握离不开乐理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讲解乐理知识时,尽量要慢而仔细,让学生充分理解音符的形状、时值、长短、组合的规律,通过清楚明确的乐理知识讲解,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节奏的规律。
4.注意节奏型的归类教学
在节奏知识的讲解时,音符虽然只有几种形态,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后千变万化,正是这些千变万化的音符,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节奏效果。学生每一弹一首乐曲,节奏的变化都不相同,那么学生如何来把握它们,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节奏组合的规律,最好是能将不同的节奏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便于熟悉和理解。例如,将1拍2音的节奏型 ,1拍3音的节奏型 ,1拍4音的节奏型 , 两拍1音的节奏型, 两拍2音的节奏型 等等进行归类练习,这种节奏型的归类练习,让学生能清楚的了解节奏组合的规律,便于掌握。尤其对于学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掌握节奏知识的难度更大,以便于他们弹奏难度较大的曲目时,能够独立的完成节奏分析,方便学生的弹奏。
5.单手节奏训练
在节奏的训练中,单手节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单手节奏练习清楚了,双手弹奏才能准确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练习单手节奏,这样有利于乐曲整体节奏的把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此外,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右手节奏练习,通常会忽视左手的节奏,这样容易造成左手弹奏不清楚,节奏乱的情况,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重视左手节奏的练习。
6.双手节奏的训练
在练习好单手节奏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双手节奏练习。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双手节奏的配合练习,没有专门进行训练。往往是学生单手节奏很清楚,但一旦双手配合,就不知道怎样分配时值,造成弹奏的困难。钢琴的弹奏需要靠双手的协调来完成,只有准确的配合才能弹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因此,对学生进行双手节奏的训练,对他们的独立弹奏是有很大好处的。例如,右手的 同左手的 节奏,双手配合起来就是 的节奏,这种节奏学生很容易掌握,时值也容易弹奏准确。又如右手 同左手的 节奏;双手配合就是 的后十六节奏。这样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双手节奏训练,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节奏,自己就可以处理的很准确了。
7.节奏模仿听记
在节奏训练教学中,通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对节奏知识掌握较好后,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简单的节奏模仿和节奏听记。学生如果能从认识节奏到书写节奏,对节奏的掌握将会更加准确和牢固,特别是弹奏程度较高的学生,运用这种练耳教学中的节奏听记的模式,会使节奏教学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8.独立节奏分析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生学琴的初期阶段,学生节奏观念不牢固,教师需要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进行教学。但随着学习程度加深,学生理解力不断提高,教师应当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节奏的习惯,让学生从依赖教师示范的模式逐步转化为自己独立的分析节奏、奏出准确时值的节奏。如果不重视这方面的培养,随着曲目难度的加大,节奏越来越复杂,学生仅靠模仿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学习将会倍感吃力,从而产生厌学、想放弃的念头。其实很多学生放弃学琴的原因除了不能坚持日复一日的练琴之外,不能独立的识谱和分析节奏,以至于不能独立弹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立弹奏、独立节奏分析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三、关于节奏的一些特殊处理方法
在钢琴演奏中常遇到快板节奏的乐曲,如何在弹奏能够快速、均匀、清晰的表现出来,是钢琴演奏中的一大难关,也是钢琴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我们知道,钢琴乐曲中常见的快板节奏乐曲,如十六分音符的快速弹奏、三连音节奏的连续弹奏,都要求演奏者在保证速度的情况下,还要使每一个音符清晰可辨,同时节奏上还要均匀一致,用行话来将就是要有“颗粒感”。我把它形容成一串珍珠,既有每一粒珠子的独立性,又有一条独立的线相穿,即有它的连贯性。只有珠子没有线,就成了单纯的跳音(或顿音),只有线没有珠子,成了一根面条,音音粘连,减低了清晰度。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先生把这种弹奏方法形容成传球动作,我认为很形象,既不能两人同执一个球,又不能两人都没有球,这样才能使五个手指尖象滚珠一样,线条流畅地滚动起来。
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一点,如何为初学者打好这些基础,这也是所有钢琴老师大多探讨的课题,而我通过观察其他老师教学过程,并且自己在教学中研究摸索出一些攻克这一难关的办法。
1.教学中关于跳音(顿音)的节奏训练
首先,就是尽早让学生掌握跳音(顿音)的演奏方法。
学钢琴一般接触的都是比较短小简单的小乐曲、小练习曲,很少出现或要求跳音演奏,如:《阿拉伯风格曲》、《天真浪漫》。老师一般要求也是按乐谱演奏出来即可,我在教授初学儿童弹奏这类曲子的时候,就开始要求他们运用跳音演奏方法来处理乐曲。跳音,一般是指手指跳音,既手指触键和离键要快,使音奏出后短促、不粘键,用这种方法演奏,虽然不是上述乐曲的演奏要求,但坚持早练常练,就会加强手指独立性,增加手指触键力量,手感出来的快,为将来演奏快速节奏的旋律清晰干净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没有跳音要求的乐曲,故意安排上用跳音演奏,一方面主要锻炼手指,同时,也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其次,练习跳音演奏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跳音练习,过小的孩子(如学龄前儿童)还不宜进行,一般在一年级以后的儿童才能接受。因过小儿童手指发育不成熟,从力量、速度上都有制约。开始弹奏跳音要少,在一个乐曲中点到为止,整个曲子的速度也不宜过快,但一定要保证跳音质量`,既要求弹奏的跳音每一个都要到位,可以从四分音符开始,继而到八分音符,直到十六分音符。在保证质量上,要求一是严格按跳音演奏方法操作;二是要求节奏均匀,尤其是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黑键上的跳音,此时如有节拍器控制更好;开始时弹奏跳音,可能会出现手有紧张感,抬指过高,手臂帮助等偏差,触键时间也可能一时达不到要求,但纠正错误、坚持练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达到要求。
第三要明确目的,实现并达到“颗粒感”弹奏的效果。弹奏跳音,除达到掌握快板节奏,如:八分、十六分音符连续弹奏的方法,达到速度快、音质清、获得均匀干净的效果`。当我们经过上述介绍的方法练习后(时间约一年左右),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将以往用跳音弹奏的乐曲,改为连音弹奏,并进一步加快速度,如过去用跳音弹奏的乐曲《阿拉伯风格》、《天真浪漫》等曲子,就可以实现既快速连贯,又清晰干净的“颗粒感”的效果。
另外,在学生学习阶段,要特别加强右手4、5指的练习,使其在以后的快速演奏中不致因这两指的力度和速度不均匀等问题影响其演奏效果。
第四,注意以上练习方法可能出现的偏差。采用跳音演奏方法解决快板演奏难点,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练习跳音过程中,过于注意力度,而导致手指抬的过高,弹奏速度一快手指过散,这就要求老师在学生一旦掌握了跳音弹奏方法后,及时提醒他们注意手指高度,同时要求学生时刻注意握鸡蛋状的手形,要求他们在别人正面看他们演奏时不能轻易的看出是哪个手指在弹奏,把音落在指尖处,只要感到是五个手指象五颗滚珠在自由自在的滚动。
2.教学演奏中关于自由节奏的训练
音乐上节奏也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地纹丝不变。一首奏鸣曲,或者是一首乐曲,乐章虽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在欢快时,也许可以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地方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但是基本速度不能改变,从整体感觉上,速度必须是统一的,这样乐曲才能完整。
但是在演奏浪漫派或现代派的音乐作品中,有一种常见的表现音乐的形式,这就是Rubato—自由节奏。这种节奏不仅是大句结束、乐段结束或全曲结束时的ritard 或rallentando;而在乐句与乐句之间、乐句内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节奏上的放缓和拉紧的变化,或作为两者之间的补充和平衡。
Rubato 的学习方法,高级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开始学习时听听不同名家的演奏,从中领会其神韵,寻求启发,但演奏大师的演奏可以有一定的即兴性,他们的演奏每次都会不尽相同,那是他们完全理解了音乐,他们的即兴性是寓于对作者和风格完全的大前提下。但对学习中的学生,我建议先“依样画葫芦”再说。对作者的理解走了样的话,什么即兴性也谈不上了,因此,还要从将速度变化、音响变化仔细地记在谱上学着做开始,待到消化和融会贯通时,再有一些即兴道也无妨。同时,老师和学生可一起琢磨,针对作者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设计出合适的处理方式。而中级程度的学生可以由教师作示范演奏来启发学生,并且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学习,记下这种节奏上Rubato 处理,这是一种音乐“韵味”上的细致功夫,让他们回家反复练习。这是把握乐曲音乐风格上的重要内容。
所以说正确的表现和处理音乐节奏有助于展现乐曲的音乐风格,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是钢琴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提早加强跳音练习确是一种解决快速、均匀弹奏问题的好方法,同时也有助于解决钢琴弹奏的手感问题,因为手感问题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当然,手感有一部分来自天分,这种后天练习也是达到手感形成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论音乐的节奏》
2.《钢琴基础教程-学习辅导》
3.《示范是钢琴教学中不可替代的“要员”》—— 胡千红.4.《中国音乐教育》202_年第01期.5.《怎样培养节奏感》—— 芦小鸥.
第二篇: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
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只要我们注意学生的实际特点,从节奏入手,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音乐与生活充分结合,使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基础钢琴教学的开展会更加顺利。论文关键词:节奏教学,元素性,无限性,任意组合
这几句看似平常的话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解读其中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元素音乐精髓所必需,也是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应该掌握的。
所谓元素性就是将音乐这种多因素集合的艺术还原成最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还原成,音高、音色、音强和音值等原始素材。不难看出,奥尔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学习难度。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技巧最难的艺术,特别是素有乐器之王称为的钢琴。如果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简化教学方法、降低教学难度,用学生最熟悉的方法学习,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不可能的,也就必然形成学生喜欢音乐但又不想学钢琴的现象。
元素性音乐是综合性的。应该包括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节奏读谱训练、技巧练习等等都可以将其还原为最初始的状态,用学生最熟悉、最简单的方法来学习。
这一线索,可以给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
节奏和人的生命有着本源的联系,“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才能,只要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2)无数的音乐教学实践已经证明,从节奏训练开始是一条捷径,可以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原因就在于它最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在自然界和人生活中,无不存在着各种节奏,这些都是音乐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一旦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按照节奏和声律的要求组合就是音乐艺术出现的时候。只要将音乐中的节奏还原成生活中的声音,变成学生所熟悉的,节奏训练就简单多了。行走、拍手、儿歌等学生熟悉的行为方式都可以作为训练的手段,让学生用身体动作体验音乐、体验节奏,并以动作表现独特的音乐体验为基础,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腻敏锐,激发想象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各方面的学习。音乐中的节奏组合是无限的、也是任意的,体会和掌握节奏组合的基本规律是训练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分析节奏组合的规律,有几个问题是其中的关键。
用数学的观点分析,节奏组合是矩阵的表现形态,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变量。如时值的分解,每一种都是新的变量,只要增加一种变量,其组合形态就呈现出倍数的增长。换句话说,一元一次方的组合形态为一,而二元二次方的组合形态为四,三元二次方的组合形态为八,三元三次方的组合形态为十六,……。所谓任意的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准确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任何节奏的组合形态都是可以使用。可见,节奏组合的基本要求是合情,其次才是合理。
节奏的组合形式的时值关系是倍数,也就是倍加或是倍减。学生在学习中的种种困惑,都是因为对节奏组合的倍数关系了解、认识不够充分所致。了解了组合的基本规律,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能够尽快掌握节奏练习的方法的思路。初学时,学生往往容易将节奏的速度和时值两者混淆,容易读的节奏谱不由自主地加快,而不易读的节奏谱又放慢了速度,很难体会到乐曲的整体速度,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此,练习初始就应该训练学生正确把握节奏的时值,使他们充分认识在单位拍中,不管是那种时值的音符构成,在一拍中它们所占用的时间是一样的。通过不断地训练,提高他们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并逐步内化为内心的节奏感觉。
节奏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和人的生活最接近的是四分、八分和十六分音符。其他的都可以看作是这三种音符的变体,都离不开这三种基本的节奏形态,都是时值的延长、音符时值的拆解和组合。如:用走、跑、快几个学生熟悉的字代表不同的节奏即形象又能够准确地表达乐谱的含义。
例: 2/4 走 走 ∣ 跑跑 走 ∣ 快快快快 快快快快 ∣ 跑跑 走 ‖
用学生熟悉的一二一走步训练形式,让学生掌握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四四拍的节拍感觉。这是训练的开始,也是训练时必须把握的一个问题。二拍、和四拍是人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从学习走路开始对一二一就十分熟悉了,当然也就更容易掌握了。
训练时,要把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内心节奏感的培养统一起来。钢琴演奏是身体的高度协调,包括思维和动作的协调、双手之间的协调等。有人形象地说,演奏器乐是二次反映,和人的一次反映有着明显的不同。训练伊始,就必须将学生思维和动作的协调性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如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不同的声部,表现不同的音符时值。具体的做法可以采用脚代表基本节拍(四分音符或是按照具体的节拍形式约定),手或是用声音代表音符的具体组合形式,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基础钢琴教学的节奏训练应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
需要注意的是,三拍子的教学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由三拍子组成的表现形式,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困难,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奥尔夫的节奏朗读法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用儿歌朗读进行语言节奏的体验,提取其中的节奏基石。把儿歌的语言作为音乐发展的基础,从语言活动的组成、强弱、音高模式和节奏活动来学习的概念,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最自然的过程。
例:小小 饺 子 ∣ 两头 尖 尖 ∣ 两头 尖 尖 ∣ 像 小 船∣你吃 一大 碗 ∣ 我吃 一大 碗 ‖
艺术的民族性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音乐也有不同的节奏表现形式,这是节奏训练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随着学生的学习程度的不断提高,应该有意识将这一问题作为教学内容逐步向学生传授,提高学生对音乐中节奏的理解,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从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来看,音乐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声音的节奏化。由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与方式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审美欲求和审美标准。从自然界与生活中提取的节奏元素千差万别,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都必须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尽管音乐中的节奏繁复多样,其实都可以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还原成最初的基本元素。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不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化,增加教学的复杂性与难度就成为必然。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有着明显的区别。年龄越小认知能力水平和思维形式的形象化特点越突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生活化、形象化要求也越高。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语言的生活化程度高度相关。音乐是非具象化艺术,专业化的教学语言对初学者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初学者来说,由于认知水平和思维形式所限,根本不可能准确理解。因此,只有学生最熟悉的、最生活化的语言和手段才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掌握的。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节奏训练基础后,要及时深化节奏的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模仿、表现出来,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利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同时,还可以将模仿、接龙、重组等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节奏训练引入教学,增加训练的音乐性和趣味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对于初学钢琴的学生来说,简化教学难度,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形式从事教学工作是教师始终应该坚持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教学的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只有准确理解它的普适性和具体性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第三篇: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评龚玉梅老师《动物说话》一课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歌曲,不懂得识谱,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上乐理课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单靠死记硬背,只是在被动地学习。
如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呢?龚玉梅老师的这节《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研究》课题汇报课——二年级音乐课《动物说话》,在化解这一难点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紧密结合了动物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有节谱,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这首歌曲歌词简单,都是小动物的叫声。应该说龚老师选择这节课进行课题研究的展示课是花了心思去挑选的,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较好地展示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结合律动进行节奏练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龚老师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
龚老师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地熟悉歌曲的旋律,比较和以前听过的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发现这首歌曲中有节奏谱。老师在学唱歌曲之前先让学生熟悉 × 和 ×× 的节奏特点,比较两个节奏有什么不同,再进行歌曲的学唱。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龚老师用简单的律动让学生学会× 和 ××这两个节奏。× 用“走”表示,×× 用“跑”表示。尔后由易到难,再练习两组2/4拍节奏练习:
① × ×│×× ×│×× ××│ × -│ ② ×× ××│×× ×│×× ××│ × -│
在掌握节奏后在速度上加以变化。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牢固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利用学生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练习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身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龚老师在学生掌握了黑板上的这两组节奏练习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首儿歌的节奏吗?”引导学生发现熟悉的儿歌《数鸭子》正是这个节奏。学生对《数鸭子》这首儿歌耳熟能详,兴致更高了。加上儿歌的语言一读,学生对这两组节奏练习掌握得更准确了,有些学生边读还拍起了掌。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龚老师很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龚老师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四、课堂教学的其他亮点
1.龚老师特别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求异思维。她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自己编创小动物的叫声来编创歌词,把“小鸡说话”改编成“小X说话”,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编创歌词和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2.体现了低年级 “唱游”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龚老师与学生一起给歌曲中的小动物们即兴创造了一些动作。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有如身临其境。
五、几点商榷之处: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龚老师在导入时如能创设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好。比如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可投影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图片,播放大森林早晨宁静的音乐,出示各种动物,玩游戏猜一猜。请学生模仿动物动作和声音,其他同学猜一猜动物名称。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创编活动中,除了让学生用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创编歌词外,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动物们的走路声来创编歌词,如小马跑步 嗒嗒 嗒,大象走路嘭嘭 嘭,通过学生表演展示,让学生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
3.节奏训练的方式还少了些。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比如× × |读作:咚 咚(模仿心跳声)⑵ ××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⑶ ×× ×读作:咚咚 咚(模仿敲门声)等。
4.虽然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但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简单的乐器敲打歌曲中的节谱呢?可以让节奏感强一些的学生给大家敲打节奏伴奏,让音乐课既“动口”又“动手”。
5.现在虽然有了多媒体课件,有了现成的演唱示范与伴奏,一定意义上来说确实解放我们音乐老师的手脚,让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演唱与表现,无疑是一种改良,一种积极的进步。但音乐课仍然离不开琴声相伴,琴是音乐教师的第一教具。
总之,龚玉梅老师这堂课能利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能力。当然,在节奏教学这一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对节奏练习得很熟练,但是加上旋律后节奏就乱了,还有如何在教学探索更多更好的节奏训练方法则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第四篇: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同时,在熟练掌握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温习,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唱读节奏,能记节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节奏。
新的难的知识,对学生来讲,就象一座陡峭的高山,爬起来很艰难。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难度设计成一个个平缓的坡度,让学生象散步一样,轻轻松松地到达山顶。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始终遵循一条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顺势而行。具体对节奏而言,教师应该抓住人潜在的节奏意识,并加以挖掘,让学生主动地发挥出来。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节奏感,只是强弱有异。在听音乐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用脚打拍子;在欣赏课时,有的学生一听到欢快的音乐,就会点头、欢笑、心情愉快。这些都是人潜在的节奏感在起作用。而教师应该抓住这点,使它充分发挥出来,在生活中寻找材料,化解难度,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坡度,指导学生上山爬坡。下面,谈谈节奏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性做法,与大家商榷。
一、低段。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在了解学生生理特点后,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设计了下面几种方法。
1、节奏模仿练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尤其是低段儿童,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例:
心脏声:2/4
×
× | ×
×||
咚
咚
咚
咚
大钗声:2/4
×
─ | ×
—||
匡
匡
钟表声:2/4
××
×× | ××
××||
嘀嗒
嘀嗒
嘀嗒
嘀嗒
知了唱歌声:2/4
×·×
了
知
了
知 汽车鸣喇叭: 2/4
嘀
嘀
母鸡下蛋后: 2/4 ||
咯
嗒
咯咯咯
机枪扫射声: ×·× | ×·×
×·×||
知
了
知
了
×
×· | ×
×·||
嘀
嘀
×××
× | ×××
×
咯咯 嗒
××××
××××||
2/4
哒哒哒哒
哒哒哒哒
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
2、节奏律动游戏
低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为爱动、喜欢参与和表现自己。而从低段要求掌握的节奏来看,结构也比较简单,且富有律动感。因此,教师可以尝试把节奏与动作相结合,使理性的东西变成感性的东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玩节奏律动游戏,看到不同的节奏卡片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
例:
×
用走表示(或敲锣等)
××
用跑表示(或打鼓等)
× -
用下蹲表示(或击钗等)
×
×
×× ×
× ××
××
××
× -
游戏可分小组、个人、男女等、卡片数量也可由少到多,也可在速度上加以变化。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令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同时,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中高段。节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在中高段加以深入。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其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1、以汉字代节奏。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中国的汉字在朗读过程中,也富有节奏感。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掘并加以运用,一定能事半功倍。
例: ×××;
×××;
爸爸的 绿油油
× × ×;
××××;
我 和 你
哗啦啦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生动的教学方法反应热烈,并能很快的掌握。
2、节奏的镜子练习。
教师利用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拍击不同动作的不同节奏,请生把节奏象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丰富了节奏内涵,增强了趣味性。例:师
× ×
×
×
|
×
×
× | ×
- ||
(拍手)(拍膝盖)
(踩脚)(打肩)
拍手
生
× ×
×
×
|
×
×
× | ×
- ||
(拍手)(拍膝盖)
(踩脚)(打肩)
拍手
又如:
生甲
×
× × | ×
× | × ×
× ×
|×
- ||
拍手
拍 膝
拍手 叉腰
拍 手
拍 膝
点头
生乙
×
×
| ×
× |
×
×
| ×
× ||
踩脚 拍 膝
踩脚 拍膝
踩脚
拍膝
踩脚 拍膝
3、节奏填空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填写节奏并请其他同学念或拍打。这样做,既有趣又好玩。还能对节奏进一步练习。例: ×
×× |(?)|(?)| ×
- ||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节奏进行练习,让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能力,对我们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当然,在节奏教学这一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对节奏很熟练,但是写上旋律后反映迟钝,教师在教学时如何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则是我们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第五篇: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浅析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总之,节奏训练师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