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十二册反义词
第十二册反义词
2、枯——荣 空虚——充实 徘徊——果断
3、特别——一般 偶尔——经常 莫名其妙—— 一清二楚 模仿——独创 语重心长——口蜜腹剑 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4、偶然——必然 歉疚——安心 沉着——惊慌 喧哗——肃静 不慌不忙——手忙脚乱
5、强硬——软弱 机敏——迟钝 渺小——伟大 薄弱——雄厚(结实)
6、充足——缺乏 间断——持续 娴熟——生疏 照常——反常 万象更新—— 一切如故
7、雄浑——纤巧 清新——陈腐 柔顺——暴躁 敦厚——刁滑 压抑——放纵(发挥)稀 奇——普通(平常)随心所欲——身不由己
8、宽敞——狭窄 隆重——草率 排挤——拥护(支持)安然无恙——危如累卵
9、激昂——低沉 单调——丰富 摇曳——平稳 深邃——浅显 豁达——狭隘 惊恐——从容(沉着)
10、含糊——清楚 果然——不然 暂时——长久 粗暴——温和 严峻——和气 残暴——仁慈
11、茂密——稀疏 微弱——强烈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震天动地——无声无息
12、压迫——反抗 兴旺——萧条 采用——拒绝 精兵简政——人浮于事(十羊九牧)
13、简单——复杂 劳苦——舒服(舒适)简朴——华丽(奢华)
14、精致——粗糙 舒服——难受 奇异——平常(寻常)强烈——软弱(微弱)
15、模糊——清楚 甜蜜——痛苦 欺负——保护 慈悲——残忍
16、畏惧——勇敢 凄凉——繁荣 安慰——责备 简陋——豪华 野蛮——文明 忧郁——开朗 麻烦——方便 苦闷——愉快
17、本分——滑头 凶悍——温顺 吹嘘——谦虚 嘲弄——恭维 臭味相投——志同道合 十全十美—— 一无是处
18、庄重——轻浮 疲倦——精神 偶然——必然 顽强——软弱
19、崭新——陈旧 辽阔——狭窄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20、司空见惯——鲜为人知
21、侃侃而谈——沉默寡言 深信不疑——半信半疑
综合复习:
1、珍贵——廉价 关切——冷落 紧张——放松 适当——不当
2、广阔——狭窄 颠簸——平稳 寻常——特别
3、粗犷——文雅 艳丽——淡雅 控制——放纵 崇拜——鄙视 隆重——草率(轻率)
4、相应——反对 苍劲——稚嫩 乐观——悲观 犹豫——果断 居然——果然 挑剔——随和
5、荟萃——分散 端庄——轻浮
6、约摸——准确 详细——粗略 柔嫩——坚硬 继续——停止
7、灿烂——昏暗 贸然——谨慎 退缩——前进 鼓动——劝阻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第二篇:十二册音乐
第一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小青蛙,你唱吧。聆听: 《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1、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声部之间基本协和、均衡。
2、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小青蛙,你唱吧》的曲调。教学难点:三声部合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新学期序言
1、教师介绍自己。提出新学期要求。
2、请同学讲讲新学期有什么想法?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意见。
3、复习练唱上学期所学习的乐曲。
二、发声练习曲(综合训练一)
1、复习听辨(听记)旋律音程:
(教师弹奏两条旋律音程,请学生听记)
2、复习听辨和声音程:
(教师弹奏一条和声音程,请学生听记)
3、分声部视唱三声部发声练习曲。
先唱第三声部,再合第二声部,最后合上第一声部。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
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你唱吧》的曲谱。
1、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再度范唱,请同学边哼边看一看歌谱。2、给学生时间,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
教师提示:乐谱是F大调的。Do应该在哪?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齐读歌谱,集体齐唱第二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二声部乐谱。
教师带领同学齐读第一声部歌谱,集体齐唱第一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一声部乐谱。
试着将两个声部的曲谱合起来演唱。(多多练习)
四、小结:
回家以后各声部练习各声部的曲调,也可以两个声部的在一起合一合。看谁掌握的好。课后小记:
课题:《小青蛙,你唱吧》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歌曲处理。2、欣赏《长江之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2、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山河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歌曲处理。教学难点: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歌曲处理。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二、学唱歌曲《小青蛙,你唱吧》。
1、集体齐唱歌谱,注意:各声部之间声音要协调。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倾听
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要读出感情。
3、低声部先练唱。注意换气的地方,注意要唱准。
4、高声部练唱,注意不要受低声部影响。
5、二声部试着合起来练唱。(这个阶段要反复练唱,注意不要互相串调,影响。多关照低声部)
三、歌曲处理。
1、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演唱。
(注意,可以不按照书上所规定,学生自由讨论,要根据歌曲意境来思考,说出理由)
按讨论后的结果练唱。
2、想一想:可以采取什么演唱形式能更好的诠释这首歌曲?
(用领唱与合唱、重唱与合唱、齐唱与合唱等几种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注意二声部的协调。
四、欣赏《长江之歌》。
1、教师介绍作品:
《长江之歌》是电视连续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的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歌词中,选中了胡宏伟的这一首词,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
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2、初听一次。请学生说一说歌曲整体有什么特点,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请学生挑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歌词来朗诵,并随录音机机哼一哼。再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要挑这段歌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4、复听全曲,请学生说说哪两段是重复的。两人一组给歌曲分成两段。看谁分得准。
5、再次复听全曲,请同学试着跟着录音唱一唱,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青蛙,你唱吧》,大家想想白帆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首歌曲实际上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小青蛙,你唱吧
中速
柔美、天真
第二课
教学内容
演唱: 《愉快的梦》。聆听: 渔舟唱晚。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
2、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教学难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1、请同学们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2、想一想:你觉得这两条旋律哪最难唱?(导出切分节奏)
师:这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二、读谱知识:切分音。
1、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切分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
教师讲解: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将刚才演唱的两条旋律再唱一唱,请同学边唱边按书上要求的节奏打出拍子。
三、歌曲《愉快的梦》曲谱。读谱知识。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不要哼歌词,鼓励学生主要要哼曲谱)。
3、请同学将今天所学过的切分节奏找出来,并依次唱一唱。
4、再次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出教师演唱的顺序。
师:我为什么要按照这种顺序来演唱呢?因为歌曲中出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复记号D.S.5、教师讲解反复记号:注意:D.S.必须与
结合起来使用。
请同学讲一讲书中的反复记号如何应用。
教师出示几个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应用。
6、跟教师唱唱曲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唱法。
板书设计:读谱知识:
1、反复记号D.S.2、切分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二)2、歌曲《愉快的梦》学唱;歌曲处理
3、欣赏: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歌曲《愉快的梦》学唱
教学难点: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切分节奏处唱法。
二、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几种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演唱。
2、请同学说说以前都学过哪几种切分节奏。并拍一拍。(综合训练二)
再请同学将上节课刚学过的切分节奏写出来,并拍一拍。
3、请同学跟琴唱《愉快的梦》的歌谱。
三、学唱歌曲:《愉快的梦》
1、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
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
3、跟琴练唱歌词。
4、处理: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情绪?
练唱。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愉快的梦》,可以表演。
四、欣赏:《渔舟唱晚》
1、出示乐器挂图,介绍筝,介绍《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 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2、初听《渔舟唱晚》,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分三部分细听,请同学们按照听听想想来听三部分的速度、旋律、分别是怎样表达的。(完成听听想想)
4、请同学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到“fa”时举手表示,并说说这里出现fa后,乐曲发生了什么变化。
5、复听全曲,请同学跟着音乐表现出渔夫一天的工作。
五、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族音乐非常有特点,是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民族乐。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听听想想
第一段
旋律优美
节奏平稳
速度缓慢
力度稍弱
第二段
旋律跳跃
节奏活泼
速度渐快
力度加强 第三段
旋律上下起伏 节奏紧促
速度较快
力度稍弱
第三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军民大生产》。聆听: 《鳟鱼》。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提高学生对和声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歌谱。
教学难点: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第40页发声练习曲2)
注意:声音的连贯、集中、圆润。
二、综合训练:
1、分两声部视唱综合训练一的两条乐句。请同学说说演唱这两条乐句时感觉有什么不同。(先请同学自己感受,教师再讲解平行三度与平行四度的不同之处)
2、教师弹奏这两条乐句其中一条,请同学仔细听辨教师弹的是哪一条?
3、两人为一组,念出歌谱,注意为G调。(教师订正)
4、分两声部视唱曲谱。请同学说说这条旋律与综合训练一的哪条乐句相似。(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与第一条相似)。
三、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曲谱。
1、提问:《军民大生产》。是谁创作的?
2、提问:do=G的调号及其音位?
你能举出一些装饰音并拍一拍它吗?
3、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注意:第六小节的装饰音的唱法)
4、教师范唱曲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集体跟琴视唱曲谱(着重练习第六小节装饰音处)
5、熟练的视唱曲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军民大生产》分析处理。
2、综合训练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点:
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曲: 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三)1、两人为一组,将综合训练三中六条乐句分别读出曲谱,并跟琴唱一唱。
2、讨论:在5条乐句中你喜欢哪条与第一行的乐句连接,为什么?
提示:仔细观察这六条乐句。
3、将学生提出的几条分别与第一句相连接唱一唱。
教师带领同学总结:
从节奏上,2~4句是第一乐句的模仿;5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而成;
从旋律上,1~3句是由第一乐句的“sol”、“do”发展变化而来的;(只是变化程度不一)
(选择哪一条均可,由孩子自己喜好而定)
三、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1、集体视唱曲谱,注意装饰音处唱法。
2、教师有感情地读词,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再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4、跟琴演唱歌词,注意装饰音处多加练习。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再听一遍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在感觉上与以往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教师再播放中国的《军民大生产》给学生更好的暗示。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轻、柔的一种歌曲)
2、请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来演唱《军民大生产》(练唱时教师多加示范引导。)
3、讨论:刚才我们总结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的,那么我们在演唱时怎样体现出这一点呢?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强弱的演唱,可以体现这一点)
提问:按照怎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呢?(强、弱、次强、弱)
4、请同学按照总结出来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教师注意以指挥来引导学生体现出这一点)
5、集体有感情的,注意强弱的演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 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第四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土家儿童迎客歌》。聆听: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土家儿童迎客歌》。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2、通过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对旋律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一声部部分。
教学难点: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书第40页综合训练1)
注意: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注意声音要连贯,音阶要清晰,口形要正确。
二、综合训练
1、两人为一组,念熟第一条乐句谱子,再跟琴唱一唱。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学生讨论:这条乐句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每一个音符)
结论:骨干音是“do”、“mi”、“sol”,第一乐句落在属音sol上,有半终止感,这条乐句结尾应该落在do上。
3、两人一组,讨论创作旋律。
跟教师的琴声唱一唱,看谁连接的流畅、通顺。
4、(第二乐句处理办法同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骨干音是“la”、“do”、“mi”,该句为五声羽调式,结束音应该落在la上。
三、学唱歌曲《土家儿童迎客歌》。
1、教师介绍党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易。
(讲一些革命、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学生听一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用la来哼哼。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特点,听后感受?
3、学唱曲谱:
两人为一组,将歌曲的歌谱读熟。教师带领复读。
跟琴视唱曲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跟琴视唱歌词。
反复练唱。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土家儿童迎客歌》。
稍快
热情
民歌风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土家儿童迎客歌》学唱。
2、歌曲处理。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歌曲:《土家儿童迎客歌》学唱。
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力度记号来唱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土家儿童迎客歌》学唱。
1、以独唱、齐唱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第一声部的掌握情况,抽查5人次。
2、全体学生唱一遍歌曲。
教学生第二声部,掌握节奏。
3、师弹琴,让第一声部用“u”,第二声部用“mi”唱。
4、把歌曲加入进去,让学生体会歌曲与词的结合。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以亲切、热情的情绪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请同学观察:书中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把它们找出来,分别唱一唱。
3、这首歌曲与以往我们学过的不同,出现了很多间奏?
提问:有间奏就代表休止吗?
我们应该怎样演唱这一部分?
练唱。
4、找出这首歌中出现的一些衬词和叠词。
“嗨”、“的哩”、“高高”、“长长”„„
着重练一练这几个词的演唱。
5、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土家儿童迎客歌》。
四、党对我们的关怀真的是亲亲的。下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北京喜讯到边寨》。大家自己来体会。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力度变化:
强—中弱—中强—强—中弱—很弱—中弱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 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 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多媒体
第五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1
2、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教学目标: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初步做到两个声部间协调、整齐。
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
1、分声部视唱曲谱。注意二声部合唱的协调。
2、有感情的读词,再跟琴演唱
注意:第一声部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
第二声部以“咩”为主,节奏悠长,注意口形的保持和声音的连贯。
唱断音的时候要有力度和弹性,做到声断气不断。
二、学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1、导入: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的 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乐曲的特点?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先练二声部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2
2、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歌曲处理
3、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在歌曲中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2、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集体齐唱歌谱。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跟琴演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强弱:请学生按照2/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2、速度:中速稍快。
要略带俏皮,音量不宜过强。断音要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练唱。
3、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家乡是怎样的?
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要有感情的、带着喜悦的情绪来演唱。
四、综合训练二
1、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每组两组旋律哼一哼
2、教师随便弹奏乐曲的其中一个,请学生举手表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个?看谁听得准。
五、欣赏《牧童短笛》。
1、初听乐曲,请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一下乐曲。
2、教师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请学生说出乐曲分为几段?
4、分段细听乐曲(1)要求学生跟着哼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细听第二乐段。请学生将这一乐段的情绪、力度、意境作比较。
(3)细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这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5、完整复听全曲,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第六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
2、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学唱
3、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读谱知识: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有巨大的表现力的。在一段乐曲中有不同的速度标记,它们能够使这段乐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2、教师介绍几种常用速度标记
3、请同学用拍手速度的快慢来表示出各种的速度标记。
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你有多大了?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大树桩有几岁了吗?
下面,我们来听听,你们就知道了。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板书设计:
常用速度标记 慢速(慢板)
中速稍快(小快板)稍慢(行板)
快速(快板)中速(中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1
3、欣赏:采茶扑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感知竖琴的音色,了解器乐重奏的形式,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提问:常用的速度标记都有哪些?
拍手表示出来
2、集体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三、歌曲处理:
1、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1、2乐句要唱的有弹性;3句弱记号要唱的轻柔
4句的强记号要唱的情绪热烈而又天真活泼。
结束句的渐弱记号和p要正确的表达出来。
练唱
四、综合训练
1、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分别视唱两段曲谱
2、把两个音符分别填入,分别听听看,那个音符合适,将适合的音符填入五线谱。
五、欣赏:采茶扑蝶
1、教师介绍“三重奏”,简介“采茶扑蝶”。
教师介绍竖琴。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3、分段细听,请学生听听主题音乐有什么变化?
4、完整复听,讨论完成听听想想。
第七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堆雪人》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
4、3/
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堆雪人》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堆雪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堆雪人》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堆雪人》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33 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堆雪人》,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第八课
教学内容: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歌曲《歌声与微笑》识谱。
教学目的:对二声部的歌唱,要初步做到声部间音量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的演唱要和谐。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集体先练唱低声部部分,再练唱高声部部分。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声与微笑》曲谱。
1、复习G大调的音阶,作音准练习。
2、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谱,3、先视唱低声部曲谱,再视唱高声部曲谱。
将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
三、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歌声与微笑》学唱。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继续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分段朗读歌词。
3、集体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合唱部分。
处理:请学生想一想山谷的美景,可以画下来。
要唱的轻盈而有动感
练唱
三、欣赏:
1、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2、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
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3、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1)指导学生对比第一段,比较两者在速度、节奏和气氛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描绘出苗族人民载歌载舞、愉快劳动的热烈场面。并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之后,说说如果它也采用第一段的节奏和速度,你还能感受到这样欢快的气氛吗?为什么?
4、欣赏第三段。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
丽的景色。
5、完整复听全曲
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第三篇:_十二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明与暗
教学目标、了解物体在光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
2、学习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教学重点: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
教学难点:
1、物体在光射下所产生的明与暗关系,即三大面、五大调的知识的理解。
2、如何用铅笔表现石膏立方体或圆柱体的明暗关系。即铅笔的排线以及明暗关系的表现。
教学工具:
石膏立方体、圆柱体、球体 不同角度的石膏几何体范画
学生:B型铅笔、绘画橡皮、画板、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
感知明暗(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目录一面右侧的文字描述、以及教师的实际操作,学生讨论并理解物体明与暗的产生。让学生说出光线对它们的影响。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观察石膏几何体实物的明与暗变化。
2、引导学生了解三大面、五大调的知识。
3、观看教科书上的图例了解明与暗的产生以及物体受光后的明与暗关系
4、引导学生欣赏素描石膏几何体的习作对照具体实物,比较它们的明暗变化。
5、观察几何体三个面在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哪些变化。
三、整理
1、具体观察石膏几何体实物,找出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以及投影。说一说。
2、观看教科书上的图例,找出亮面、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以及投影,并标示。
二
表现明暗(二课时)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明暗的基础知识点
一、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素描石膏几何体的习作,了解素描排线技巧,教师示范素描排线技巧,学生练习。
2、教师示范明暗表现方法,重点演示表现灰面、明暗交界、暗面、反光以及投影的不同处理方法法,如暗部的处理要有深浅变化,投影的处理要有虚实变化等(1)、先观察事物的特征,画出物体的结构注意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构图的美感。(2)、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画,将受光部与背光部分开。(3)、继续表现,调整
2、讲评作业
(1)学生交换作业进行评比(2)统一点评。
三
拓展阶段(一课时)
观察其它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以及明暗变化,进行写生。
通过写生不同的形状的几何体,总结出在写生石膏几何体是应注意的 共性问题以及规律。
阶段反思:本单元教学明暗素描,从教学中可以看出能采用聚光灯进行直观教学的,学生一般比较能理解所谓的三大面五大调。
第二课
寻找美的踪迹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照相机来寻找生活中的美。
2、培养血循环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用照相机来寻找生活中的美 教学难点:拍摄的照片是否有美感。
教学工具:
教师、学生:图片、照片、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
将收集到的美的图片或照片介绍给集体进行欣赏、用优美的语言畅谈对美的感受
二、引导
1、欣赏、让学生发现美、探索美
2、出示5组照片
(1)第一组,问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美景你能观察到吗?你能感受到吗?有些照片是截取其他照片中事物的局部,虽然简单却有动人之处,为什么?(2)第二组,身处这些景象之中你会如何取景?
(3)第三组,观察的角度不同,会让你的画面与众不同对此你有何感受?(4)第四组,中心构图是否会呆板?
(5)第五组,季节不同动静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是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三、照相机使用指导
四、学生在校园中选并拍摄。
五、比一比、评一评。
第三课
泥浮雕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浮雕艺术的特点。
2、用泥制作浮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制作浮雕。教学难点:
1、理解浮雕艺术的特点、用泥制作浮雕。
教学工具:
教师:浮雕图片或照片、高浮雕与低浮雕作品实物。学生:泥、泥塑工具、木板、水、泥浆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
1、欣赏常见的浮雕:图片红木家具中的浮雕花卉、工艺盘上的浮雕动物、木质相框边缘的浮雕花纹„„
2、资料、图片交流、触摸感受浮雕作品
3、说说这些花纹、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小结“什么是浮雕”:是雕塑艺术的一种形式。指在平面上雕出形象浮凸的一种雕塑,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欣赏。而雕塑中的圆雕则可以从360度多方位进行欣赏。依照表面突出的厚度不同分为高浮雕与低浮雕等。
5、欣赏书中范例《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了解其历史背景以及艺术价值。
二、示范
1、在草稿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或其它图形,也可以搜寻合适的图片资料作为创作的依据参考。分析图形中物体之间的前后层次关系以及物体中的前后层次关系。
2、做一块扁平的底版:团泥、压扁,用刀、垫板、直尺割边得到自己想要的形状。
3、搓泥条或制泥板注意厚薄粗细均匀
4、粘泥条或泥板
5、细部刻画凹凸。
三、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讲评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泥制作浮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制作浮雕。教学难点:
1、依据自己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进行浮雕作品的创作。
教学工具:
教师:浮雕图片或照片、高浮雕与低浮雕作品实物。学生:泥、泥塑工具、木板、水、泥浆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
3、交流自己以及老师搜集到的图片资料主要是图案资料(中国古图案资料、外国古图案资料)
4、分类选择组合
三、小组合作创作主题浮雕
1、做一块扁平的底版:团泥、压扁,用刀、垫板、直尺割边得到自己想要的形状。
2、搓泥条或制泥板注意厚薄粗细均匀
3、粘泥条或泥板
4、细部刻画凹凸。
三、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讲评、评价
阶段反思:其实学生的玩具中浮雕非常多,选择从学生较熟悉的玩具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浮雕以及浮雕的制作是较好的方法。另外从浮雕的教学中不能忘记文化方面的渗透教育如教科书中历史上较出名的浮雕以及本地集美公园里的浮雕,都是不错的例子。
第四课
画扇面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扇面画的一些特点。
2、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画。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文化的热爱与了解。
教学重点:学习根据扇面画的形状,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画。教学难点:
1、如何依据扇面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构图。
教学工具:各种扇面、图形资料以及中国画绘画工具。学生:空白扇面、中国画绘画工具材料、以及小块的抹布。教学过程:
一、引导
1、欣赏自备的扇子以及教科书上的图片,了解扇面的多种形状,区分折扇以及团扇等扇面。
2、了解扇子的历史发展。最早称“
”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功用是什么?
七轮扇
3、欣赏书上《秋葵图》了解扇上画画的作用?佚名是什么意思?欣赏如何根据扇面形状进行巧妙构图。
团扇的构图必须依据它的偏圆的特点画的构成也必须适合圆的特点在圆形中求得饱满、均衡。
折扇的构图必须依据它的偏弧形的特点画的构成也必须适合这个特点在弧形中求得饱满、均衡。
二、发展
1、学习扇面的折剪
取正方形纸对折——指甲划——剪
2、教师范画演示团扇的构图 〈钟馗嫁妹〉
注意构图大小、位置的安排,怎样去适合外形。
学生谈一谈落款的位置,为什么?(落款位置一般也需要对整张画起平衡作用。并让构图显得更活泼)
四、讲评。
1、构图
2、墨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扇面画的一些特点。
2、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画。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文化的热爱与了解。
教学重点:学习根据扇面画的形状,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画。教学难点:
1、如何依据扇面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构图。
教学工具:各种扇面、图形资料以及中国画绘画工具。学生:空白扇面、中国画绘画工具材料、以及小块的抹布。教学过程:
一、引导
1、欣赏自备的折扇以及书上的折扇作品?欣赏如何根据扇面形状进行巧妙构图。折扇的构图必须依据它的偏弧形的特点画的构成也必须适合这个特点在弧形中求得饱满、均衡。通常图形要随着弧形进行安排。由于外形较有变化,构图也就较有发挥的空间,比如较险的构图安排如书中例子:《樱桃与小鸡》等
二、发展
1、学习折扇扇面的折剪
取长方形纸对折——指甲划——剪
3、教师范画演示折扇扇面的构图 《小鸡》
注意构图大小、位置的安排,怎样去适合外形。学生谈一谈落款的位置,为什么?(落款位置一般也需要对整张画起平衡作用。并让构图显得更活泼)
五、讲评。
1、构图
2、墨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扇面画的一些特点。
2、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画。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的文化的热爱与了解。
教学重点:学习根据扇面画的形状,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画扇面画。教学难点:
1、如何依据扇面的形状特点进行巧妙的构图。
教学工具:各种扇面、图形资料以及中国画绘画工具。学生:空白扇面、中国画绘画工具材料、以及小块的抹布。教学过程:
一、引导
1、取2张长方形作业纸、准备作画工具。
2、示范画菊花
(1)双钩法画花注意一般由内往外每瓣皆由中心放射而成。花的数量一般为奇数比较好安排,花有主次有大小。
(2)依据花的多少决定叶的位置,一般花要叶衬托。(3)枝的穿插
二、学生练习
在两张长方形的纸张上(相接),画
三、折扇
将画完的纸张上折纸,黏结作成扇子
四、在同学间进行展示以及相互赠送。
阶段反思:美术课的教学不能仅仅是技法的教学,而应当发扬它的人文方面特有的优点,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
第五课 我 设 计 的 服 装
教学设计说明 《我设计的服装》是根据新课标要求而设计的一堂课,在编制过程中,我有意识的降低教材的难度,尽可能的避免专业化,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浅出,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我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发创新潜力。作业的练习中,学生可以毫无顾虑、自由自在的进行设计、表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服装与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被称为人的“第二皮肤”。服装的产生,首先是为了御寒、遮体的实用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不断的加深。小学六年级正处于蓬勃的青春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学生对“美”的认识逐渐提高,他们不但懂得美,更懂得怎样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美,表达自己的个性。这节课中,我作为教师,当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各种关于服装的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我不再局限于课本,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社会背景相联系,通过服装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设计服装的乐趣,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的是综合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法。综合性表现在将服装与社会学科、音乐表演、现实生活、历史背景等相联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根据资料对我国历代服装和各民族服装进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合作性学习在于学生以六人小组合作,共同学习知识,共同完成作业。
教 学 方 案:
课 题: 我设计的服装 课 时 第一课时
课 型 设计、应用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服装文化和民族服装
文化的传承。
(2)服装的款式、配饰以及色彩应用于服装的一
般规律。
2、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古代服装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知道自己身上的衣服是由各个行业的人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树立“劳动最崇高”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3、技能目标:(1)通过对服装的设计与表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 识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服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服装设计相关知识,学会服装设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讲解、示范
学法指导 边看边议边学习,建议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为学生准备手头资料。
2、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将学生进行分组,六人一组并选出组长和模特。
二、导入新课
播放服装大赛表演VCD,让学生感受时尚生活的美。
1、服装的作用有那些?(知识点一)
服装既可防寒、保暖、又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揭示课题——《我设计的服装》
2、了解、欣赏中国的服装文化(知识点二)
A、我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及其特点(如教材:唐 周《簪花仕女图》卷(宋摹本局部)绢本设色、纵四十六厘米、全卷长一百八十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等)。
教师总结:“服饰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世界服装之林作出突出贡献。如:日本的“和服”就是唐朝汉式服饰基础上形成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现在日本的“和服”倒更应该称为“汉式服装”,因为和服的历史比汉式服装晚得多,而且和服是汉式服装的仿制品或翻版,完全继承传统汉装宽衣大袖,不用衣扣的主要特征。可见中国服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B、我国民族服装文化(屏幕显示各民族服饰)
学生配合各民族服装特点(资料),采用七个常见的民族出示图片请同学到黑板上连线教学。a.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五十六个)b.造成各民族不同服饰的原因有哪些? c.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
由于各民族因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因素不一样,所以各民族的服饰精湛、独特、多姿多彩。但是,于由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的民族已经完全汉化,他们的服装有的就快要消失了。我们每位同学有责任来保护民族的服饰遗产,使之发扬光大。
3、服装的种类:(知识点三)
a、职业装 b、休闲装 c、运动装 d、礼服 e、表演服 f、学生装
4、服装的设计的方法(知识点四)
(1)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形、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2)阅读教材的设计步骤:在设计服装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服装的款式,还要注意服装色彩的搭配,为此可以制作一个效果图步骤为:
A、折纸、裁剪。B、画上人物。C、看配色的效果。
三、作业设计: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与设计方法设计一幅服装效
果图。
四、作品展示:欣赏学生完美的服装设计。
伴随音乐,展出各组的作品。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体会个人和集体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作品评析(自评、互评、师评„„)
六、课堂小结:
1、谈谈创作后的体会。
2、倡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阶段反思:对于小学生而非专业人士讲授《我设计的服装》,在编制过程中,应有意识的降低教材的难度,尽可能的避免专业化,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浅出,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图文并茂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自编的故事进行配画。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
教学难点:所设计的画面能否很好地表现文字的意图。教学工具:水彩笔、油画棒、签字笔、连环画、插图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签字笔、连环画、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导
1、欣赏经典插图以及连环画,师生一起说说插图以及连环画的概念差别。教师展示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连环画:主要是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补充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艺术。中国的第一套连环画是《三国志》1927。6,后来有陆续有《西游记》、,《岳飞传》等。插图: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
2、以一幅图画为范本,分析一下:画面内容的主次是如何把握的?
二、发展
1、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童话故事,(尽量控制在四个小情节上)用简单的语言叙述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小组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其它小组的。可以画独幅的插图,也可以画连环画。如果是连环画可以选择合作的形式分工合作。一人画主要人物、一人画背景、一人专门填色等形式。
3、也可以以老师提供的人物形象作为故事主人公编故事,按照不同的情节改变人物形象的动作,使之完整。
三、学生练习分工合作。
四、比一比哪组所设计的画面能很好地表现文字的意图。
阶段反思:90后的学生是陪伴着卡通、漫画长大的,所以对为故事配画一点也不觉得难,应该解决的是如何找出重点语句、关键要素以可塑的形象表现。
第7课
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设计、制作一件物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设计、制作一件物品。教学难点:
1、如何使学生产生奇思妙想?
教学工具: 教师实物图片,以及几个有创意的作品。学生:废弃材料以及纸张、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导
1、教师给学生展示各类奇思妙想的物品,讲解展示物品的设计思路、外形特征不同于一般。
2、引导学生产生奇思妙想。
问:想象一下纸杯、胶水瓶等可以用来做什么玩具?
用纸以及瓶盖如何组合成一件玩具?
假如你是设计师,如何把椅子设计的既美观又实用? „„ 想:自由联想
说:讨论发表看法,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想法,想法越多越好,也可以把别人的想法加以组合。
做:教师归纳综合学生的想法。
二、制作
1、教师示范:
(1)绘制草图并在草图旁边写上设计意图。(2)依据草图制作
2、学生制作
传阅收集到的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资料、一些发挥奇思妙想设计出来的物品。教师鼓励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经过构思、改变、设计成款式新颖的物品。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及美术工具,进行设计创作。
三、作品展示
阶段反思:引导得好,孩子的创新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第8课
世界奥林匹克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奥运会的来历和奥运会所倡导的精神。
2、通过“世界奥林匹克日”主题,学习有关的海拔设计、命题创作等方面的美术知识。教学重点:
用美术语言表现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支持与理解
教学难点:
选择什么样的形象表现 “世界奥林匹克日”主题。教学工具:
1、奥运会的图象和文字资料。有关奥运会的海报、宣传物、创作画、泥塑人物等作品。
2、学生:奥运会的图象和文字资料。有关奥运会的海报、宣传物、创作画、泥塑人物等作品。
颜料、铅笔泥巴、纸等美术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
3、播放奥运会录象、了解历史发展等,让学生对奥运会有全面的了解。
4、欣赏学生制作的有关奥运会的海报、宣传物、创作画、泥塑人物等作品。
5、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奥运会的图象以及文字资料。
二、发展。
1、欣赏、讲解海报设计(1)海报的组成部分(2)海报中字画的要求
主题的表现、位置及大小、色彩的处理与安排等
2、命题画、泥塑创作指导。欣赏有关奥运的绘画、泥塑作品
小结:了解只要能反映运动精神运动场景或与奥运有关的历史物体的具象、抽象形象都行,制作时注意主体突出。
三、创作
教师按照学生的兴趣、以及所带工具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设计制作海报的、设计制作宣传物的、设计制作命题画、塑小组等。
四、教师巡视指导
五、奥运宣传活动展示
阶段反思:北京奥运即将到来但学生对奥运的了解、奥运会的来历和奥运会所倡导的精神似乎了解不多,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渗透。
第9课
二十年后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规划的知识。
2、学习用不同材料制作建筑模型。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建筑模型。教学难点:
将现有的立体材料经过添加或删减改装成立体建筑模型。教学工具:
教师:有关校园建筑设施和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示范作业以及各种绘画与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学生:分组准备各种绘画、制作用的纸张、泡沫塑料、废纸盒、黏土等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一、播放学校建筑VCD,让学生感受建筑的美感。
1、学校建筑的作用有哪些?
校园建筑的功能有哪些?分为几个功能模块。(人性化空间)
2、了解欣赏学校建筑功能分布(1)老式学校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2)新式学校建筑的发展及其特点。
教师总结:
揭示课题——《二十年后的学校》
2、讨论如何使校园建筑呈现(人性化空间)
使建筑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莘莘学子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为失声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情感、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从教学、行政、后勤服务、体育、生活等功能模块分别讨论如何更有利于教师学生生活、休息、活动。
3、设计学校规划图。
(1)根据学校地理条件以及学生人数,安排各个功能区,注意各个功能区的大小及位置联系。(2)画平面图形。
将各个功能区以平面的几何图形画 采用不同的颜色区别 加注
三、作业设计:
四、作品展示:
五、作品评析(自评、互评、师评„„)选出最佳的草图方案
六、课堂小结:
1、谈谈创作后的体会。
2、布置下一节课所需要的工具材料。(纸盒泡沫塑料盒、塑料瓶、易拉罐等、剪刀、美工刀木版、双面胶等。
一、教师示范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建筑模型见书本19:利用材料的基本形体经过添加、减少而成。
2、利用白色泡沫刀削、挖等方法制作建筑模型(见书本19)。
二、学生制作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制作、组合
三、作品展示:
四、作品评析
阶段反思:现代的学生玩具来得容易,基本上不用思考如何制作,如何动脑,所以连小刀的安全使用、如何削铅笔都有问题,的确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第10课
我们即将毕业
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美术课上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制作毕业纪念品和纪念册或进行毕业画展活动的策划、实施。教学重点:
以《我们即将毕业》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实施。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所学进行毕业画展活动的策划、实施。教学工具:
学生作品、海报、画框、胶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观摩一些创作作品、毕业纪念册以及其他纪念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揭示课题。即将以《我们即将毕业》为主题设计活动方案
二、发展
1、讨论如何进行毕业美术作品展示。讨论活动方案,其中涉及:(1)、策划、(2)、作品收集与整理以及挑选、(3)、作品的装裱与装饰以及装入框(4)、布展(5)、宣传广告(6)、参观
(7)、合影留念等环节。
2、讨论所需的工具以及材料及制作流程、人员安排。
3、分小组进行活动。
三、参观展示、合影。
阶段反思:经过多年的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都能做到有序,高效。
第11课
电脑美术
领域: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2,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电子报刊 教学难点:文字的插入以及图片的制作或选取。教学过程
一、引导。
1、组织教学
2、复习学过的画图程序的各种绘画方法。
3、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电脑设计制作的报头或标志。
二、示范
1、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演示设计报头、标志形象。
2、演示文字的插入等具体操作方法。
3、演示从图库素材中选择报头、标志形象。
4、学生熟悉工具以及功能。
三、作业示范
1、利用WINDOWS软件的画图版或者金山画王等电脑绘画软件设计形象。
2、设计背景。
3、设计标题
4、合成
四、学生练习。
四、评价欣赏
五、课后拓展。
教师向学生展示其它电脑软件的界面WORD、WPS、POWERPOINT、PHOTOSHOP、COREIDRAW等作简单的介绍、操作演示,拓展视野
第12课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学会从建筑的外观、结构、布局等方面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难点: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讲授
展示我国古代建筑的图片、挂图等
1、什么是古代建筑?
2、我国古代建筑的类别
3、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二、引导欣赏
1、外观造型
2、建筑结构
3、群体布局
4、装饰色彩
三、专题录象欣赏 《故宫》、、《我国的民居建筑》
四、布置作业
阶段反思:如何避免教学欣赏课时的一言堂,是应该进行认真的探讨。
第四篇: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
语文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的编排:
本册教材,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教材安排了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在这32篇课文中,保留了原教材的14篇课文,新选了18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新选课文还注意了体裁的多样性,有散文、诗、词,有简单的说明文,还有长篇小说的缩写和文言文。
教材的编排注意了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四部分组成。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陶冶爱美情趣,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它们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提示: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
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不但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它的教学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 效果
四、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太排斥,基础知识掌握尚可,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六、教学进度
第五篇:十二册计划
六年级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教给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活动,注意吸收教改中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二、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太排斥,基础知识掌握尚可,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六、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构建农村小班有效课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七、教学进度
第1~2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二)②第一单元
第3~4周:第二单元
第5~6周:第三单元
第7~8周:第四单元
第9~10周:①期中复习
②期中测试
③期中分析、总结
第11~13周:第五单元
第14~16周:第六单元
第17~20周:①期终系统复习
②毕业测试
以上计划将在教学中不断完善!
八、附全册课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做读写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84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38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学习用钢笔书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
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杨家峪淖马学校
李柱先
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