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保护好传统文化
请保护好传统文化
班级:八年级一班 姓名:黎欣
生活中,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是、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感受着外来文化的魅力。并且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外来的文化,似乎更为我们所重视;而那些我们自身的、传统的文化,似乎正逐渐被我们冷落,创建同文化正遭受着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冲击。
这几年,西方的各类节日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青睐。每年圣诞节的前夕,各大店铺门口早早得就开始渲染浓浓的节日气氛:圣诞树、彩灯、装饰画„„到处都是,街上到处有人派送圣诞礼品,各种各样的贺卡满天飞。狂欢夜的街上更是热闹非凡,好一派节日的景象。到了2月14日情人节,到处都是卖玫瑰花的,尽管价钱高得惊人,却依然是生意兴隆。愚人节,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玩笑陷阱„„
我们的传统节日呢?别说重阳节、清明节被我们抛在脑后,就连端午节、中秋节,我们也时常忘记。春节倒是热闹一些,但听老人们说,也无法和以前相比,也别在年轻人中,逐渐有“淡化”的趋势。
我不是说不能接受外国节日,但我们也应该保持优良传统。前几年令国人不爽的是韩国申遗成功,正是我们没有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后果,端午节本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一千多年前传到了韩国,结果被韩国换了个名叫“江陵端午祭”,拿去申遗,居然还成功了。恐怕听到这消息的每个中国人都会愤愤不平,但是我们转念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而被别人拿去注册?看来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
不仅节日,中国的其他传统文化也在遭受这不同程度的冲击。虽然我们有的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但有的却正在自己故乡的土地上慢慢消失。
曾经看到电视报道:有一位老重视,掌握着一种快要失传的中医术,却苦于无人继承。好不容易找到了满意的徒弟,谁知刚学了不久,这徒弟却认为西医受重视,赚钱多,就转而去学西医了。老中医十分痛心,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我认为这个徒弟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拯救一种濒临消失的文化。
近些年来,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把传统文化看成是陈规陋习,觉得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诚然,许多外来文化是优秀的、先进的,但我们并不应该因此忘记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根基。这毕竟是自己的文明,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中华文明,它需要保护,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重视。“韩国申遗事件”就是对我们的警醒:传统文化需要保护,需要珍惜。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愿中国传统文化一路走好!
第二篇:请保护好你的眼睛
请保护好你的眼睛
五
(四)班王心怡
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迈的老妇,她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都看不见。”是呀,我们去跟那些盲人相比,我们是多么多么得幸运。可是事实却不如意,近视的人越来越多,都戴起了眼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前,我很喜欢看童话故事书,趴着看,仰着看,低头看,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不浪费……渐渐地,我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上下眼皮变得臃肿,视力越来越差,原本5.3的好视力一下子退到了
4.8,让我大吃一惊。
再看我爸爸,原本他的眼睛也是很好的,但是他很喜欢玩电脑,每天都用电脑工作,电脑让他每天沉迷于游戏,他那双眼睛疲劳成疾,视力竟然越来越差,越来越模糊。
我们家唯一一个视力好的人就是我妈妈。我问她:“妈妈,你的眼睛为什么总是那么好,没有变差呢?”妈妈告诉我,她每天几乎不用电脑和看电视,而且也适当看书,最重要的是,她每次用眼后都会向远处望望,以免眼睛过于疲劳。我想这应该就是她视力没有变差的原应吧!
啊哈,我终于找到我们现在近视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多的啦!我们应每次用眼后做做眼保健操,你应该不相差这几分钟的吧,保护好你的视力,不要让你原本美丽的“宝眼”变成浑浊的“苦眼”吧!
第三篇:安全演讲稿之《请保护好你自己》
安全演讲稿:请保护好您自己
大家好!
当大家看到那吞噬一切的熊熊烈火源于一个忘记掐灭的烟头时,看到那从高空坠落,被摔得血肉模糊源于一条忘记扎好的安全带时,看到那被高压电击,变成一团焦炭源于忘记要逐项验电方能作业时,我的心阵阵剧痛。
而听到那因为亲人的逝去,宛如通天支柱轰然塌陷,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那一声声满怀思念的召唤时,我的眼泪常常失去控制,喷涌而出。
亲爱的同事们,毁坏这一切的都是天灾吗?都是我们人力所无法控制的吗?不,不是!翻开事故简报,大红的标题是那么醒目,触目惊心,可分析事故的原因,莫多于安全意识的淡漠和思想的麻痹大意。统计数据显示,98%的事故是因人为的原因引起,而安全意识薄弱又占到90%多,了解到这个数据,我们还不该从内心深处检讨一下自己,我的安全意识怎么样,是不是也有当事人那样的毛病。那一份份血淋淋得教训,可是鲜血换来的啊,还不足以警醒我们吗?
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唇齿谈吐间何其容易,落实到实际,落实到自身,又是何其的艰难,如果只是谈一谈,讲一讲,说一说,我们就能安全了,也不必再有今天的安全演讲,不必如此高调,如此重视的大讲特讲。
我们的电厂,国际一流的电厂啊,“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九个大字炫目地挂在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的地方,“3·23”事故的发生(注:局里对我厂进行了经济考核,大约人均扣500元),却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刺入了我,让我心痛,让我反思。如醍醐灌顶,这个教训植入我的心灵,在为我是一名光荣的胜电人而自豪时,要时刻想到我们的企业也是高危行业啊,漏电保护器有没有失效的可能,高压管道有没有泄漏的可能,就算是爬爬楼梯有没有滑倒的可能,我要安全,就是要把安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上,踩在自己的脚下,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日常行为习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进入现场按照规定着装,戴好安全帽,按章作业,才能避免自己重蹈他人覆辙。
我是一名汽机运行人员,我工作的环境中,现场管线、阀门分布错综复杂,主辅机设备多,环境噪音大,经常面对高温、高压、高电环境,小到阀门开关,大到开停机操作,危险无处不在,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每次观看“金钥匙”竞赛时都会被参赛选手缜密的事故分析和熟练地操作技能所折服。“金钥匙”比赛中的优秀选手向我展示的不仅仅是其卓越的工作能力,更是一种避免人身伤害、防止安全事故的能力。
我得到的启发是,“我会安全”,就是要勤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操作技能水平;就是要多跑现场,熟悉现场管线、高低压设备分布以及阀门位置;就是要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系统分析能力,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就是要用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娴熟的生产操作技能,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去防止和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同志们,你呢?你的环境怎样?你是怎样保证自己能够“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呢?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为了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可以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力度始终不减。我们的各项制度在不断完善,我们有了“十大安全禁令”,我们有了危险点源辨识和控制措施,可是这些在座的您都意识到了吗,都在工作中执行了吗?
我在这里声嘶力竭地呐喊,只为唤醒哪怕仅存的一个,对自己还有着盲目的自信,对制度还有着一丝丝不屑一顾的人,醒醒吧,由于你的不要安全,不会安全,不能安全,出现事故,损失最最惨重的可能是你自己,是你最最亲爱的家人。设备损坏了,厂里还可以购置,大不了我们陪你一起扣上500元,可是想想您最最亲爱的爱人吧,想想您最最心爱的宝贝吧,想想您白发苍苍的父母吧,就从今天做起,检讨自己,我能安全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请您牢牢把握安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我给您的祝愿,“请保护好您自己”。
为了国家,为了企业,为了和您朝夕相处的同事,更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保护好您自己”。
第四篇:员工关于安全演讲稿:请保护好您自己
员工关于安全演讲稿:请保护好您自己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现如今,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员工关于安全演讲稿:请保护好您自己,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领导、评委、同事:
大家好!
当大家看到那吞噬一切的熊熊烈火源于一个忘记掐灭的烟头时,看到那从高空坠落,被摔得血肉模糊源于一条忘记扎好的安全带时,看到那被高压电击,变成一团焦炭源于忘记要逐项验电方能作业时,我的心阵阵剧痛。
而听到那因为亲人的逝去,宛如通天支柱轰然塌陷,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那一声声满怀思念的召唤时,我的眼泪常常失去控制,喷涌而出。
亲爱的同事们,毁坏这一切的都是天灾吗?都是我们人力所无法控制的吗?不,不是!翻开事故简报,大红的标题是那么醒目,触目惊心,可分析事故的原因,莫多于安全意识的淡漠和思想的麻痹大意。统计数据显示,98%的事故是因人为的原因引起,而安全意识薄弱又占到90%多,了解到这个数据,我们还不该从内心深处检讨一下自己,我的安全意识怎么样,是不是也有当事人那样的'毛病。那一份份血淋淋得教训,可是鲜血换来的啊,还不足以警醒我们吗?
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唇齿谈吐间何其容易,落实到实际,落实到自身,又是何其的艰难,如果只是谈一谈,讲一讲,说一说,我们就能安全了,也不必再有今天的安全演讲,不必如此高调,如此重视的大讲特讲。
我们的电厂,国际一流的电厂啊,“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九个大字炫目地挂在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的地方,“3·23”事故的发生(注:局里对我厂进行了经济考核,大约人均扣500元),却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刺入了我,让我心痛,让我反思。如醍醐灌顶,这个教训植入我的心灵,在为我是一名光荣的胜电人而自豪时,要时刻想到我们的企业也是高危行业啊,漏电保护器有没有失效的可能,高压管道有没有泄漏的可能,就算是爬爬楼梯有没有滑倒的可能,我要安全,就是要把安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上,踩在自己的脚下,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日常行为习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进入现场按照规定着装,戴好安全帽,按章作业,才能避免自己重蹈他人覆辙。
我是一名汽机运行人员,我工作的环境中,现场管线、阀门分布错综复杂,主辅机设备多,环境噪音大,经常面对高温、高压、高电环境,小到阀门开关,大到开停机操作,危险无处不在,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每次观看“金钥匙”竞赛时都会被参赛选手缜密的事故分析和熟练地操作技能所折服。“金钥匙”比赛中的优秀选手向我展示的不仅仅是其卓越的工作能力,更是一种避免人身伤害、防止安全事故的能力。
我得到的启发是,“我会安全”,就是要勤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操作技能水平;就是要多跑现场,熟悉现场管线、高低压设备分布以及阀门位置;就是要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系统分析能力,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就是要用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娴熟的生产操作技能,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去防止和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同志们,你呢?你的环境怎样?你是怎样保证自己能够“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呢?
为了确保生产安全,为了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可以说我们一直在努力,安全管理和教育的力度始终不减。我们的各项制度在不断完善,我们有了“十大安全禁令”,我们有了危险点源辨识和控制措施,可是这些在座的您都意识到了吗,都在工作中执行了吗?
我在这里声嘶力竭地呐喊,只为唤醒哪怕仅存的一个,对自己还有着盲目的自信,对制度还有着一丝丝不屑一顾的人,醒醒吧,由于你的不要安全,不会安全,不能安全,出现事故,损失最最惨重的可能是你自己,是你最最亲爱的家人。设备损坏了,厂里还可以购置,大不了我们陪你一起扣上500元,可是想想您最最亲爱的爱人吧,想想您最最心爱的宝贝吧,想想您白发苍苍的父母吧,就从今天做起,检讨自己,我能安全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请您牢牢把握安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我给您的祝愿,“请保护好您自己”。
为了国家,为了企业,为了和您朝夕相处的同事,更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保护好您自己”。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 “请”进课堂
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 “请”进课堂 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曾态度鲜明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2016年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的会议地点设在济宁孔子国际学校。这里就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则认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学如沐春风,又如雷贯耳。” 在当天下午的培训中,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吟诵讲座。在我去济宁学习之前,我在鲁东大学就听过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他说:吟诵作为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可是我们却抛弃它,模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用西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的文化。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今天的传统吟诵还有最后的一点点,再不挽留,就将基本消失。我们应该让吟诵重新回到课堂,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用中国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练习课上。徐老师带着我们反复练习不同格律的诗词、教我们给诗进行作曲,争取达到看见字就能唱的目标。在这不断的吟诵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诗是因为错读而错误的理解了,也终于理解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读书,所以初看时只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吟诵更能凸显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原来只有通过吟诵才能设身处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副会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嘉庚先生做了《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则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家带来《做不一样的教育,让孔子走向国际》的介绍。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师生还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在报告中,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还为大家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从汉字的角度阐发了“教育”、“科学”与“研究”的文化内涵。汉风先生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只十几个字就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了。用今天的话来讲,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师做示范;受教者,即学生来模仿。“育”,就是引导和培养后代让他持善心,说善言,做好事。由此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身正为范,正己化人的实践。汉风先生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本次学习中,我们共聆听了四节示范课。读《论语》,话“诚信”——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教师赵西恒讲的。他从《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出发,联系学生身边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从交友、教子、社会、经商、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笠翁对韵》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陈学军老师讲的。《笠翁对韵》是作者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是从前人们学习写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他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东》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很适合孩子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扎实。经典美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要轻字词解析,重诵读感悟,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一举数得。诵读感悟是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证。因此,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特点。从这几节的观课中让我体会到:教师应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牢记优良的传统美德。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孔子国际学校。学校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风,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学习、创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秉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时间,超前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独特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为特色的精品化、国际化学校。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那梦中的伊人,她美丽着,微笑着,深思着„„回到源头,走进古典,仿佛进入了豁然开朗的桃花源。在大语文的时空里,我们将在愉悦中学会孝敬,学会关爱,学会诚信,学会思考,学会勤奋,学会优美,学会深刻„„语文会让我们快乐,语文会让我们聪明,语文会让我们美丽,语文会让我们高尚。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