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小学语文教学法》参考书目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24-95223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8 13:06:5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法》参考书目

《小学语文教学法》参考书目

(一)理论类参考书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2_。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2_。

4. 崔

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

6. 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8。7. 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8。8. 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9. 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10. 吴忠豪.小学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8。

11. 李山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7。12. 江

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8。

13. 卫灿金、武永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7。14. 戴宝云.小学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5. 周 之.小学语文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6. 谢象贤.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7.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18. 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南京大学出版社,202_。19. 叶存玲.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语文出版社,202_。20. 蒋宗尧.学法指导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2_。21. 闫承利.教学最优化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22. 倪文锦.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3. 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2_。24. 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浙江教育出版社,202_。25. 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_。

26. 曹明海、史

洁.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语文教师成长丛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_.9。

27. 李冲锋.语文教学范式研究.北京:华龄出版社,202_.11。

28. 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论.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2_.2。

29. 徐林祥.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_.1。30. 刘

华.经典语文教育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1。31. 郑国民

等.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2_.6。32. 王 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3. 徐林祥.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语文教师成长丛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_.1。

34. 张永德.香港小学文学教学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2_.6。35. 俞发亮.中国学生作文惹争议.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6。

36. 袁 浩、陈树民、汪晓玲.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评价与测试手册.江苏教育 出版社,202_。

37. 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中国人事出版社,202_。38.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新课程实施过程培训问题研究课题

组编写.基础教育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丛书包括:《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学校发展》。39. [苏]赞可夫 著,俞翔辉 译.论小学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40. [英]怀特海 著,徐汝舟 译.教育的目的.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2_。41.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 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4. 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45. 石中英、王卫东.基础教育新概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6. 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

47. [美]Timothy G.Reagan、Charles W.Case、John W.Brubacher 著,沈立钦译.成为反思型教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_。

48. [美]Morris L.Bigge、Samuel S.Shermis 著,徐蕴、张军华 等译.写给教师 的学习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_。

(二)实践类参考书目

1.郭东岐.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一年级).群言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2_。2.郭东岐.新课程教学案例荟萃——语文(一年级).群言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2_。3.文萍 主编.创新型课堂教学设计(小学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2_。4.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5.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6.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

7.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8.江苏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9.北师大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参考网站

1.http://www.teniu.cc 人民出版社。3.http://www.teniu.cc 中国教育报。

5.http://www.teniu.cc 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11.http://www.teniu.cc 中语在线。17.http://www.teniu.cc 中国教师网。18.http://www.teniu.cc/ 喇叭花。

(四)参考杂志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北京)2.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上海)3.语文报社《语文教学通讯》。(山西临汾)4.华南师范大学《语文月刊》。(广东广州)5.语文教学编辑部《语文教学》。(山西太原)6.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湖北武汉)7.教育研究编辑部《教育研究》。(北京)8.东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吉林长春)9.师范教育编辑部《师范教育》。(江苏南京)10.语文学习编辑部《语文学习》。(上海)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法

1.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

2.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3.口语交际的(情境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4.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求知)

5.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自主)作文的世界。6.(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7.“

三、百、千”的“三”代表(三字经)。

8.(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9.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运用规则)。

10.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自主性)11.(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单一性)

13.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游戏识字法)。14.(识写分开)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15.语文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影响人生的。

16.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象形会意识字法)。17.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 18.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自主)作文的世界。19.下列不是教育感想(或教育随笔)(日记)

20.下列不属于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的是(课程问题)

21.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阅读)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22.下列属于教师读图日志的是(看《西游记》)

23.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前期经验。24.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_以形表义_,音、形、义结合。

25.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继承了清末的文学家王筠运用汉字规律指导识字教学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发现了汉子的形声规律,最后以_基本字带字__作为集中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26.标准是 评价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27.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__基础 _,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_关键__。28.母语,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29.《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0.《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1.“儿童中心论”亦称“儿童中心主义”,其主要代表任务是法国的 卢梭,和美国的 杜威。

32.语文新课程与教学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一个“施予者”、“布题者”和权威与真理的“代表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着更重要、更具挑战性较色:研究者、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者。

33.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 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名词解释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集中识字:是与分散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时暂时脱离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常用字。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读书”。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就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动自己的叩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三个特点:即时性、情境性、复合性)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方式的误区:1.丢失了良好的教学传统。2.模式化。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改革的重点:

1.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积极推进学生的自主活动,努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2.看重受教育者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更为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批判性思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国民责任感和独立作出决定的能力”。

3.重视知识更新和综合运用,由此更加强调标准“具有挑战性”重视学术前沿问题,重视学科整合,文理沟通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现代语文教师几倍的基本素质: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提高教师个人的基本要求。现代语文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要求,比如“教育家的意识”、“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民国教科书编纂的特点:民间性,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自然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贴近小孩子的心理和生活。

判断题:

1.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错)国文

2.中国的学校大概产生于夏代,那时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对)3.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错),4.习作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对)

5.《商务国语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

6.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第三学段称之为“写作”(错)7.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对)

8.识字与读写的矛盾是我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尽快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尽早读写”。(对)9.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对)10.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的理论基础上。(对)11.母语和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对)12.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13.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对)14.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目的。(对)15.教师交给学生具体实在的书本的知识,比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和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更为重要。(错)

1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错)

17.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对)18.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错)

19.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错)

20.综合性学习注重结果性评价。(错)

21.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错)22.阅读教学是教师交给学生文本内容的过程。(错)23.学的东西要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错)

2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

25.“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对)

26.从表面上看,当代世界各国的大比拼是经济、科技的大比拼,但深究其里,则是社会整体教养水平的大比拼,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大比拼,是国民综合素养的大比拼。(对)2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施予者”、“布题者”。(错)28.民国时期教材的内容都是民间故事,具有民间性。(错)29.“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质上属于“集中识字”。(错)30.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阅读,或对读书缺乏动力,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读书的兴趣。(对)31.“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错)32.集中识字实验其实不只是识字教学改革,而是以集中识字为先导,促进“大量阅读,分段习作”(对)

33.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错)34.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错)35.阅读教学是教师教给学生文本内容的过程。(错)

36.“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错)

37.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错)

38.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对)

3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体现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对)40.如果让字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仍然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错)41.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42.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错)

43.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对)

44.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对)45.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错)

46.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错)

47.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错)48.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对)

49.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错)50.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错)

51.校本人事研究就是教师们写“人”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写学生的故事,其次应该写教师同事(含校长)或教师自己的故事(教师自传)。(对)

52.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对)53.教师问卷日志只包括问卷调查。(错)

54.“集中识字”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课文中识字,容易使学生觉得有趣。(错)55.教师的阅读与学生无关(错)56.学的东西要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错)

57.凭借日常生活对事物的先期认识,能轻而易举的读出这二个字的读音并把握他的意思(对)

58.注音识字知识暂时回避了识字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对)59.《美国语文读本》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想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对)60.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主持制定的《美国英语课程标准》被视为“国家标准”。(对)

61.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般是用于成人择业。但近几年来,它却逐渐演变成一场壮观的“童子军大战”(对)

6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动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对)63.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对)64.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收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对)

65.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错)66.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讲解,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教师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

67.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68.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法

一、问答题

1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80 识字教学的方法可分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

(1)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字音教学得方法是以汉语拼音为认读、掌握字音的工具。第二,针对汉字字音特点进行教学,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再学形声字。

(2)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得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字理和心理,培养他们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第一,笔画部件分析法。第二,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第三,形象识字法。第四,形近比较法。

(3)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直观演示法。第二,组词造句法。第三,注解释义法。第四,比较辨析法。

2、简说阅读的内涵?P18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阅读:

1、阅读的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中,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从能力到情感都获得发展。

2、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不单是学生的读,或单单是教师的教,而是一个多边交流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所以我们要明白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

3、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即阅读必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任何人不能代劳。而且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

概括地说,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3、请简要说说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1、丰富的人文内涵。

(1)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2)反对标准化,尊重个性。

2、很强的实践性。

(1)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根据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教学。

4、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有:

1、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1)让学生体验生活(2)注意观察生活

3、让学生大量阅读

5、从“集中识字”实验的产生背景来看,它可能存在什么不足。

集中识字实验在创始阶段,对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的关系缺乏必要的研究。由识字、识词到课文阅读,中间缺少了句、段过渡。先编的教材,虽然每个字都是通过词出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组词、造句,但教材中的词、句训练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1983年后经过修改,尤其是1989年新编教材,比过去增加了语言训练因素。这其中经过了一个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探索过程。

6、习作教学中应明确和树立的观念有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习作教学中应明确和树立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与习惯;个性与创新;思维与语言;情感体验与写作技巧;生活积累与读写结合;纪实与想象。另外,习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7、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行为问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发展。教师角色与行为问题:第一,现代教育理论将改变以教师角色为中心的观念;第二,现代教育理论决定教师角色在教与学中的转变;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在教与学中的转变。

8、请简要谈谈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是指学习的一种方式,二是指学习的态度情感。从学习方式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态度情感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有五个特点:(1)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3)能有选择地学习(4)能创造性地学习

(5)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责任心

9、传统语文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1挣脱旧的教学镣拷,走出“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2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3语文老师要走出只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误区。

10、开放性语文课程有什么特点?

开放性语文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目的与意义的廓清:工具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回归生活,走进自我;

4、语文课程与教学重点的突破:言语实践语感培养;

5、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6、课程与教学多元评价指标的确定: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

11、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基本途径有:

1、教师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阅读日志”。

2、教师观察并撰写观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观察日志”。

3、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并撰写做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行动研究日志”。

12、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尊重阅读个性,加强人格熏陶(3)设计阅读情景

(4)寻找话题,实现“对话”(5)用教师的阅读影响学生

13、简述“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答;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2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3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4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14、“分散识字”实验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分散识字”的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15简述“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

1、注意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与“修养”的培养。

2、注意学生“听”、“述”能力的培养。

3、注意提高学生参加表达的兴趣。

4、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与储备。

16、合作学习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17、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1)小学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敏捷准确、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纯熟的基本技能为基础的,语文教学首先应当过好识字关。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阅读、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2)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的事物,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由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认识文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言语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儿童自主习染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文本世界的开始,对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建构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3)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

识字教学由于汉字是依据点、横、竖、撇、捺等数十种笔画,按照千变万化的方式组合而成,不像拼音文字由字母组成、字形表示读音,所以小学生学习非常困难。

18、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学习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独立”就是不依靠他人。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这种能力。

二、论述题

1请谈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实践谈谈你所理解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答: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我自己得经历,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2)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以寻找答案。(3)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大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块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6、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伴随着我们走过十多个春夏与秋冬。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性质也是被一代代的讨论。到现在,虽然没有统一性的标准,但是还是有权威性的答案。首先,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我看来,语文课程的性质包含语文的性质,语文从属于语文课程。虽然语文与语文课程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的性质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的。

首先,我们来说下语文,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之”。这就是语文,是语言(说的是语言)和文字(写的是文字)的统一。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因此具有工具性;语言又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进行交际与记载的,因此,语言又具有社会性。所以,相对于语文来说,它也应该是具有工具性和社会性的。当然,据叶圣陶先生的理解,文字也是语文的一部分,那么语文是不是还具有文字的一些性质呢?这显然是这样的。文字是人们交际的载体,是社会发展进化的标志。但是,文字不同于语言,文字的性质并不完全包含于语文的。

其次,说下语文课程,这里,语文课程与语文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程强调的是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其所具有的性质。那么,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不是真的如王松泉他们说具有体系性,资源性和开放性呢?我想,如果按他们的理解的话,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远远不止那三个的。并且,各个科目(不仅仅是语文,像数学,化学之类的)也具有上述三个性质。语文课程是一个体系,也是该面向社会开放的,吸收和传授各种资源的课程,但是语文课程也是在社会与人之间传播的,因此他也是该具有社会性的。所以,单纯就语文课程的性质的理解而言,是不能舍其主干,而抓其枝的。

所以,就我个人来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首先我们就要从社会的层面来看待问题,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而这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所以,当我们在接受语文这么一门课程或者是在教授这么一门课程是,就注定了语文课程的社会性的,因为它是在我们这个大的社会中传播和接受的,没有了它本来的社会性,哪来的这一门课程。其次,这一门课程,通过什么传授的呢?显然,途径是多元的。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吸收各种社会资源,将它整合成一个整体,组合成一个体系,面向社会开放而进行传授和发扬的。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将一个个文字组成一个个词,在将词组成句子,段落,最后就成了一一篇篇具有不同思想内涵和特征的作品等文字材料,然后再通过语文课程(当然古代还没有课程这个概念,但是具有相应的与之相似的媒介)这个媒介代代相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来,语文课程也是一种工具的,是一中传授知识的工具和平台的,也是具有工具性的。

另外,语文课程是在人与社会之间进行传播的。因此,我们就不能忽视这个课程的人文性。国家提倡“以人为本”,语文课程也一样,不管是语言,文字,或是语文,其主体都是人。离开了人的作用,它们都将不复存在。而且语文课程的发展优化都是在人的主导下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进行的,因此,人是这一切的主体和关键。所以,语文课程,又是具有人文性的。这人文性不仅仅是体现在语文上,还体现在这么一门课程上。

综上,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是具有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所有的性质的(如当今的主流看法一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具有如王松泉等人认为的三大性质的,并且,是他们的统一:工具性,人文学和社会性的统一体

2、你如何看待积累写作素材?

写什么,怎样写,是学生深感头疼的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笔重千斤,无事可写,无言可表,无情可抒。究竟原因主要是积累不足。为此,在这里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做法。

要搞好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积累材料的工作,然后才能谈得上运用。君不见:蚕不吃进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集花粉,便酿不出蜜来。同理,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蓄,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生活体验,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一 留心观察,捕捉材料

语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别人,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活动和所做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就不可能积累到材料,这也不足为奇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便是平时经历过的许多新鲜事,也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有些甚至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等到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就自然跳出来,一桩桩,一件件,任你选择。无论是拜访老师、探亲访友,还是参加各种比赛、外出参观等,都有必要将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这样,写作材料就自然而然充实了。

二 广开阅读门路,建立积蓄“仓库”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重要方面,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寓言深刻的故事,也有意境优美的散文,都是学生练习写作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多背一些课文中的精彩片断,日积月累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抓好语言积累,发挥语文课本上的功能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图书角、黑板报的作用。因为阅读与作文,一个是吸收,一个是输出,没有及时吸收,就谈不上输出。吸收得多,才能输出得多。通过大量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具体准确运用词语,掌握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词句。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有言可表。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生活中可以抓住的地方,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只要训练的多,学生就自然胸有成竹,能写好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限于完整的一篇文章,只要是值得写的,就应该不择时间地点。特别是对优生的发挥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立言之要在于物”。“物”即是写作材料,没有材料,即使是写作高手,也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1、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掌握语文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4、重视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4、谈谈“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区别?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区别。我们知道,“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应用,是指人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自身主观条件(包括心理、生理的条件)。它跟“素养”有区别的:它重在“功用性”,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对水平的描述,能在短时间内强化训练形成;“素养”即平日的修养,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对程度和过程的描述,它需要长期的熏陶渐染,需要长期的与语文的亲密接触。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范围和程度上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应该是综合的、基础的、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的。简言之,“语文素养”是融汇整合的。而相对来说“语文能力”简单的多,所以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远比“语文素养”的养成容易得多,“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具体指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些都是从语文的应用能力来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我们通过平时的书面训练和口头训练也能慢慢形成。而“语文素养”中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却更多的是靠熏陶渐染的,是难以操控的。

5、请谈谈当前对语文学科认识的误区,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实践谈谈你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在近现代的语文教育史上,由于社会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历史局限性和文化局限性的影响,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有深有浅,有偏有全,出现过各种不同的语文学科性质观。诸如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应用性”、“工具性”、“知识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等等,典型的观点是“工具性”说和“人文性”说。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出人们的语文学科性质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正是语文教育会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的误区、教育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的病根之一。事物的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从不知到知,从肤浅到深刻的变化过程。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亦如此。

从它的嬗变过程中,我认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几点启示:启示之一: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语文学科是“技能学科”、“工具学科”。语文技能的形成,语言交际工具的掌握和运用,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实践。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填”“灌”是无法实现的,这已经被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所证明。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充分释放自身的潜能。新大纲提倡的“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活动课”,其出发点就是要打破以往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研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最终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语文去应付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启示之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学生学习语文,不仅需要掌握语文丰富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继承积淀在语文教材中的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学生学习积淀在语文教材中的人类优秀思想文化,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满堂灌”或“题海战”都不可取。以诗歌教学为例,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常用典故去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

8、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实践,谈谈学校教育如何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学习环境而言,校园文化环境(如讲座、报告、阅览室、图书馆、活动)、课堂和课本、教师和教学、班级和学生、共同构成学习的资源和条件。语文是生活语文是海洋,我们希望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中接受教育,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在领导的关心与示范下,我校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与日俱增。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有限制,农村学生无法改变的视野局促,理科先行的惯有思维,种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呼唤语文老师必须有所作为,从日常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善学校的语文环境。

1、办文学社,激发语文兴趣。选择语文学习积极分子参加,选择优秀教师精心组织讲座

2、装备阅览室,优化阅读外部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优化学生阅读行为。目前我校阅览室有可供两个班学生120人同时阅读的规定读物近20种,是无锡市内规范阅读的典范。

3、出版作文集,印编学生作品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4、及时推荐优秀读物,辅导学生订阅报刊。

5、开设班级读书角,举行课前演讲

6、举行年级读书比赛,作品以橱窗形式展示。

7、举行校作文大赛,积极规范的组织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以及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

将这些教学行为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到每天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存方式。

8、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

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不断学习。首先是要学习语文知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性、人文性的把握,对语文所包容的语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几个层面或领域的理解,对各类文体写作知识的掌握。其次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层面,语文的教与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是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师知识的广博,不但有助于对教材的钻研,有助于教与学的深入,而且有助于教书育人。第二步,行动研究。首先,小学教师要学会运用自身的课程智慧,开发校本课程。其次,要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校本教学。还要研究校本管理,一种很好的形式,就是每个老师都把自己当成班主任。

第三步,要发表自己的教学作品(感想或经验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并不是要求语文教师脱离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去另搞一套本该是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教学研究,而是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中,深入反思,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并将所得运用于教学实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包括感想或经验等整理成册,从而发表自己的教学作品。

9、怎样理解教学中的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文本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建“意义”的过程。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对话”作为一种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早在人类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自俄国文学家巴赫金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之后,“对话”的初始意义被不断地加以丰富。对话理论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不仅作品中的人物与人物对话,而且包含作者与人物,读者与人物,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今天的读者与过去不同时代、民族的读者之间,都存在着对话关系,强调自由、和谐、平等的对话关系等等。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法

第一章 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历史

第一节、语文教育发展阶段

我们把从古至今的语文教育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一、古代语文教育:广义的古代语文教育是指从远古一直到明清的语文教育,狭义的古代语文教育是指先秦到明清的语文教育。

(1)远古语文教育: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无贫富差别,没有明显的社会分工,教育是一种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社会活动。

特点:一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二是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三是教育场所社会化;四是教育过程终生化;五是教育价值实用化。

内容:其一,社会生活经验;其二,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三,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其四,民间的谚语歌谣。

形态:口头语言教育、口耳相授

教学方法:模仿和习得

(2)先秦语文教育:这一时期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和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期。社会分工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由隐性变成显性,成为了专门的社会活动。

a、文字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文字的产生是学校产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教育要以文字为工具,借助文字实施教育,文字也要通过学校教育进行传播,促进发展,传承于后代。

b、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夏“以射造士”,商“以乐造士”,西周“以礼造士”,“六艺”对后世影响最大,其中乐、书的内容主要是语文因素的教育。

C、春秋战国私学兴起: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壮丽景象。

(3)秦汉到明清语文教育:中华民族创造了最伟大的封建文明和民族文化,也发展了包括语文教育在内的独具特色的封建教育。

秦朝: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取代了学校教育。

两汉:从普通到专门学校教育体系都得到建立,私学得到复兴。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复兴。唐代:诗歌、艺术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把文化的发展推上了封建时代的巅峰。五代:多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宋代:理学的兴起、儒学的弘扬、书院的兴起。

元代:落后的“游牧文明”战胜先进的“农业文明”,重武轻文,轻视科举,导致学校教育逐渐衰落。

明代:朱元璋虽倡导“兴学”,但是专治的文教政策、施行文字狱、设立厂卫特务制度,总体上教育仍呈衰败之势。

清代:大兴文字狱,文教政策比明朝更为专治,教育趋势每况愈下。

(4)古代语文教育课程

a蒙学教育:以识字写字,读书做人为中心内容的综合性启蒙教育。

b诗教:诗歌读本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c儒学教育:《五经》、《四书》

儒学教育中包含着极为浓郁的语文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阅读背诵儒家经典,掌握大量的言语材料。

第二,儒学教育包含高强度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

第三,儒学教育除系统的学习儒家思想外,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学、语言等多方面文化知识的学习。

e文选读本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是文章的阅读和写作,是高强度的阅读习作训练

二、近、现代语文教育:由封建儒学科举教育转变为现代教育,建立现代新型学校教育体系的过程。

(1)语文学科的建立:“读经与词章”是最早的语文课程,1904年改名为“国文”,1912年,辛亥革命后,国文课彻底废除了读经,成为完全独立的一门课程,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第一套专用语文的教材,是1903年蒋维乔等主编的《最新小学国文教科书》

(2)“国语”课的诞生:打破了文言文独霸教育的一统天下,使只有读写而无听说的不完整的语文教育成为了完整的语文教育。

(3)教材建设成绩: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谢无量主编的《国文校本评注》,标志着我国中学语文教育教材体系正式建立;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傅东华主编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是近、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套教材;934年开明书店出版的由夏丐尊、叶绍钧合编的《国文百八课》,是近、现代编写水平最高的一套教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的《中等国文》,是近、现代向当代过渡的一套语文教材;我国第一部教科书,是朱树人所编南洋公学出版的三本《蒙学课本》;我国第一套正规化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纂的《国文》

(4)这一时期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充满开拓创新精神;二是吸纳借鉴外国教育理论的力度大;三是造就了大量的语文教育研究人才,专家学者成批涌现;四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理论财富。

不足:第一对西方教育的借鉴有余对传统的继承不足。第二在语文教育领域“文言”“白话”的关系基本没有解决。这个当代语文教育留下了一道难题。第三语文学科虽然建立起来了,但语文学科到底是一门什么学科没有明确回答,问题求解也留给了当代。

三、我国当代语文教育

(1)新中国建立后前三十年语文教育

a、解放初期(1949年-1952年):语文教育围绕政治运动进行,实际上成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课。

b、汉语、文学分科时期(1953年-1957年):推广“红领巾”教学法,实施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c、“教育革命”时期(1958年-1961年):围绕政治运动自编教材,以工地为课堂,以能者为师开展教学活动。

d、制定实施语文教学大纲时期(1962年-1965年):第一次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规定了下来。

e、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教育战线过去一切正确的东西全被否定f、拨乱反正时期(1977年-1978年):教育战线恢复了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

(2)新时期语文教育(1979年-至今):主动适应发展要求,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坚持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百花争艳;教学研究空前繁荣,学术上硕果累累;时代造就人才,名师名家成批涌现;学科建设稳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第二节、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

教学观: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

基本内容: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教学原则:民主性、问题性、创新性、拓展性、尝试性、实践性、技巧性、全员性、主体性、合作性

实践特点: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特点:①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②“先学后交,当堂达标”。③目标性、目的性强。④课堂评价直接实际,导向明确⑤学生建立“一帮一”学习制度。

模式启示;

1、课堂能改,必须改。

2、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3、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

4、课堂的备课是至关重要的。

5、每堂课最后,应当增加一项成果分享。

6、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

第二章 语文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发展阶段

1、教授法阶段(1897年--1921年):研究中小学各门课程如何教学,及各门课程教学的共性。

2、教学法(教材教法研究)(1922年-1986年):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的教育观。3语文教育学阶段(1978年-至今):以普通教育学为指导,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语文教育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大语文教育”观。

二、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中小学语文学科及其教育教学活动。

1、研究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

2、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

3、研究与语文教育相统一的语文教育

三、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的性质:是用以直接指导和规范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学科,是一门应用理论教育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很强的实践性特点。

四、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的任务:

1、学科任务(科研任务):一是研究现实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二是研究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本身。

2、课程任务(教学任务):一是培养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初步能力;二是传授比较系统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三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

第三章 语文素质教育论

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一、国家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策

(一)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第一,由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所决定。第二,由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所决定。第三,由我国的教育现状所决定。

(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1、素质教育概念提出阶段

1994年正式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1995年在国家政策文件中被确定下来

2、素质教育思想形成阶段

其一,素质教育的概念一提出,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教育理论界产生了一场争论。其二,国家通过媒体进行舆论宣传,采取措施纠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推广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好经验。其三,高等学校提出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

3、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决策的阶段:1999年6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重要文件

4、推进素质教育重点突破阶段:202_年6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推进素质教育进行重点突破。

(三)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通过教育手段改善人的身心,提高其质量水平的教育。语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因素。

直接因素即语文因素,一是对祖国语言的认识、掌握程度、包括语言积累、语感等;二是语言交际行为的技能和智能掌握程度,语文能力的强弱。三是语文知识的掌握。

间接因素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情感、审美情趣等

二、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1)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为祖国、人民、党的事业勇于奉献的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报效祖国人民,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统一。

(3)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道德高尚、品质优良、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荣辱观。树立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2、心理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非智力品质,非智力品质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培养创新精神。

3、文化素质教育:语文自身;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所决定的文化素质教育

4、审美素质教育:

(1)自然景物之美。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社会生活之美。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追求并去创造美好生活。

(3)意境、情思之美。深远的意境和浓郁的情思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艺术境界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4)人物形象之美。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对丑的否定和批判,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憎恶,对美的肯定,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5)语言表达形式之美。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领会语言的形象美、音乐美、凝练美、整齐美、错综美等。

三、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1)语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1、自学式教学法;

2、讨论式教学法;

3、研究式教学法;

4、感悟式教学法;

5、活动式教学法

(2)语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建设

软环境建设:要是指教育的教学法规建设,各项制度建设和教育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教师、学生、家长等人际关系的环境建设

硬环境建设:校舍教学场地建设;教学设备建设。

第四章、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一、小学生语文的特殊能力

(一)听话能力:听话能力是人运用思维接受语音信息的能力。

(二)说话能力:说话能力是人运用口头语言发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三)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人运用眼睛接受文字语言信息的能力。

(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人运用文字语言发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地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听话和说话能力借助于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阅读和写作能力借助于书面语言信息的传递。听话能力促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促进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智力表现

(一)智力的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

(二)智力的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三)智力的创造性:创造性,即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或叫创造性思维

(四)智力的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三、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和能力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

1、注意策略

2、编码与组织策略

3、精细加工策略

4、复述与复习策略

(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四、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结构

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动力以及调节的作用,学习策略是直接制约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变量,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即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注意和性格。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兴趣: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情感:情感强度、情感性质和理智感。

(三)、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意志: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和意志的自制力

(四)、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性格: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等

第五章 识字写字教学

第一节 识字教学的意义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考察,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的基础;写作教学的基础;

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识字教学则是民族文化素质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识字教学的任务

在字音教学方面,要求做到:

(1)教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汉字。

(2)教学生掌握形声字的音形关系,利用汉字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3)教学生分辨同音字和多音字,掌握音义的区别。

(4)教学生读准普通话字音,克服方言干扰

在字形教学方面,要求做到:

(1)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辨识、掌握字形。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自己分析字形。

(4)通过形近字的比较,提高学生精细辨认和识记字形的能力。

(5)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采用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字形记忆的准确性。

在字义教学方面,要求做到:

1)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充分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形象地进行字义教学。

第三节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

一、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二、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识字法;

3、比较辨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

5、形象识字法;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记法

三、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1、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规则

2、培养学生“读”字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

所谓“读”字能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准确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在实际中,可采用“五步法”来教学:看字形、析结构、记位置、练字体、比好坏

3、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四、指导课外大量阅读

五、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

第一节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一、汉语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四、传授拼音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第五篇:小学语文必读书目

小学生必读书目

《神话选读》《童话选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海底两万里》 《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

必读类

一、童话故事(46篇)

1.《格林童话》(20篇)

<1> 灰姑娘<2> 小红帽<3> 三种语言<4> 白雪公

主<5> 十二个猎人<6> 裁缝和鞋匠<7> 睡美人<8> 小鹿弟弟<9> 星星银币 <10> 三兄弟找幸福<11> 三只小鸟<12> 三件宝<13> 勇敢的王子 <14> 会唱歌的骨头<15> 圣母的孩子 <16> 金鸟<17> 布勒门的音乐家 <18> 百灵鸟 <19> 大拇指<20> 青蛙王子

2.《安徒生童话》(20篇)

<1> 丑小鸭<2> 野天鹅<3> 豌豆公主<4> 拇指姑娘<5> 皇帝的新装<6> 打火匣<7>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8> 顽皮孩子<9> 两个旅伴<10> 幸运的套鞋<11> 坚定的锡兵<12> 夜莺

<13> 红舞鞋 <14> 海的女儿<15> 会飞的箱子<16> 白雪皇后<17> 老房子<18> 园丁和主人<19> 影子<20> 安琪儿

3.《天方夜谭》(6篇)

<1>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2> 渔翁的故事<3>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4> 朱德尔的故事

<5> 辛巴达航海的故事<6> 阿里巴巴的故事

二、寓言故事(2本)

1.伊索寓言…….(希腊)伊索

2.克雷洛夫寓言……….(俄)克雷洛夫

三、神话故事(18篇)

1.盘古开天….(中国)2.上帝创世的故事……(希伯来)

3.女娲造人…(中国)4.上帝造人的故事……(希伯来)

5.梵天创世的故事…(印度)6.天神创世的故事……(日本)

7.女娲补天……….(中国)8.神农尝百草……(中国)

9.黄帝战蚩尤…….(中国)10.仓颉造字…….(中国)

11.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国)12.大禹治水……….(中国)

13.牛郎织女……….(中国)14.钟馗捉鬼……….(中国)

15.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国)16.嫦娥奔月…….(中国)

17.伏羲兄妹的故事……….(中国)

18.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希腊)

四、成语故事(100篇)

1.画龙点睛2.一叶障目3.天衣无缝4.世外桃源

5.对牛弹琴6.水中捞月7.画蛇添足8.百步穿杨

9.东施效颦10.螳臂当车11.朝三暮四12.一箭双雕

13.老马识途14.杀鸡吓猴15.此地无银三百两

16.骑驴找驴17.自相矛盾18.空中楼阁 19.黔驴技穷

20.返老还童21.对症下药22.熟能生巧 23.杞人忧天

24.按图索骥25.解铃还须系铃人 26.塞翁失马

27.杯弓蛇影28.狐假虎威29.鸿鹄之志 30.一举两得

31.为虎作伥32.叶公好龙33.望梅止渴 34.滥竽充数

35.三人成虎36.瓜熟蒂落37.瓜田李下 38.鹬蚌相争

39.夸父追日40.凿壁偷光41.沧海桑田 42.草船借剑

43.盲人摸象44.囫囵吞枣45.入木三分 46.见怪不怪47.程门立雪48.名落孙山49.两败俱伤 50.邯郸学步51.一鼓作气52.盲人瞎马53.愚公移山 54.一字千金55.悬梁刺股56.呆若木鸡57.疑邻盗斧 58.买椟还珠59.道听途说60.起死回生61.相煎太急 62.请君入瓮63.打草惊蛇64.闻鸡起舞65.一字之师 66.孺子可教67.三顾茅庐68.以讹传讹69.夜郎自大 70.瓮中捉鳖

71.毛遂自荐72.呕心沥血73.州官放火 74.胸有成竹75.金石为开76.游刃有余77.黄粱一梦78.梁上君子79.郑人买履80.感恩图报81.两袖清风 82.同舟共济83.余音绕梁84.围魏救赵85.江郎才尽 86.破釜沉身87.破镜重圆88.月下老人89.价值连城 90.精卫填海91.水滴石穿92.唇亡齿寒93.卧薪尝胆 94.班门弄斧9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96.后生可畏97.讳疾忌医

98.危如累卵99.指鹿为马100.高山流水

五、科普读物(8本)(新世纪版)

1.十万个为什么(动物分册)

2.十万个为什么(植物分册)

3.十万个为什么(人体科学分册)

4.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分册)

5.十万个为什么(宇宙科学分册)

6.十万个为什么(环境科学分册)

7.十万个为什么(信息科学分册)

8.十万个为什么(数学分册)

六、中外小说(10本)

1.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罗狄

2.绿野仙踪………(美国)莱.弗.鲍姆

3.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但.笛福

4.三毛流浪记……(中国)张乐平

5.海底二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

6.爱的教育……(意大利)埃.德.阿米琪斯

7.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托斯夫人

8.西游记……(明)吴承恩

9.雾都孤儿………(英国)查尔斯.狄更斯

10.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

第一类:

西游记(少年版)西游记东周列国故事

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克雷洛夫寓言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注音)小王子木偶奇遇记(精)

长袜子皮皮(精)海蒂(精)白比姆黑耳朵(精)

斯巴达克思寄小读者小思想家在行动(精)

神话传说寓言古诗

《发现科学》系列丛书(教师用书)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千家诗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八十天环游地球 一千零一夜好兵帅克希腊神话和传说 鲁滨逊漂流记苦儿流浪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小鹿班比(精)魔法师的帽子(精)比比扬奇遇记(精)骑鹅旅行记杜里特在猴子国(精)骑鹅旅行记(注音)成语故事童话小说

哆拉A梦快乐数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动脑筋爷爷(三辑每辑8册)丁丁历险记世界五千年(上下册赠光盘)阿凡提的故事(注音)寓言故事(注音)神奇的科学魔方HAPPY数学

哆啦A梦手工系列数学与头脑相遇的地方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上下五千年(赠光盘)中华成语故事 上下五千年(彩图注音赠光盘)益智故事(注音)大不列颠智能训练科学小品

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第一集8册)

十万个为什么(第二集8册)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

第二类:世界文学名著精读(少年版)每套50册

1、简·爱

2、呼啸山庄

3、傲慢与偏见

4、名利场

5、爱玛

6、雾都孤儿

7、大卫·科波菲尔

8、鲁滨逊漂流记

9、格列佛游记

10、金银岛

11、德伯家的苔丝

12、牛虻

13、蝴蝶梦

14、爱丽司漫游奇遇记

15、红字

16、嘉丽妹妹

17、海狼

18、教父

19、飘20、斯巴达克斯

21、爱的教育

22、堂吉诃德

23、变形记·审判

24、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25、汤姆·索亚历险记

26、高老头

27、欧叶妮·葛朗台

28、悲惨世界

29、巴黎圣母院30、三个火枪手

31、基督山伯爵

32、茶花女

33、红与黑

34、包法利夫人

35、漂流朋友

36、娜娜

37、约翰·克里斯朵夫

38、神秘岛

39、海底两万里

40、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

41、复活

42、安娜·卡列尼娜

43、父与子

44、童年

45、钢铁是怎样练成的46、好兵帅克

47、吹牛大王历险记

48、少年维特之烦恼

49、戈拉50、百年孤独

三、现代散文(15篇)

1.白色山茶花……(台湾)席慕蓉2.匆匆……朱自清

3.春天吹着口哨……刘湛秋4.金色花…….(印度)泰戈尔

5.橡树…….(意)费拉里斯6.雨之歌…….(黎巴嫩)纪伯伦

7.信念……张歧8.白鹭………郭沫若

9.多彩的森林.……柴德森10.梨花…….….许地山

11.天窗……..茅盾12.明月夜……(台湾)席慕蓉

13.榕树……(印度)泰戈尔14.论求知……..(英)培根

15.高处何处有……(台湾)张晓风

《小学语文教学法》参考书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