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念奴娇教案设计范文合集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24-71306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4 22:19: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念奴娇教案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程设计

铁岭市高级中学 付坚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第四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领会宋词的艺术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

《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选了四位宋词名家的作品,婉约与豪放并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学习这首词,有利于学生具体把握两大词风的区别。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 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词意境情感 第二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第三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的情感

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是苏轼对自己事业无成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不是否定人生。由于高中生认识水平有限,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可能不全面,不能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作者追求理想、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豪迈心情。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首词《雨霖铃》的学习,他们对婉约词的特点有了一定了解,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对于豪放词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不同词风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主要针对教学重点)、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针对教学难点)、多媒体演示法(主要用于诵读部分)。

四、学习方法

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诵读法,感受词的语言和意境。

2、运用对比的思维方法,掌握两种词风的不同特点。

3、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人生如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分婉约豪放,柳永的《雨霖铃》景美情悲,说不尽的感伤凄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风格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品豪放之味。

(二)介绍作者

鉴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抓住作者和相关的时代背景,通过时代背景去读诗解义。基于此,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全面了解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的造诣,以及与本词有密切关系的事实背景,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

(三)在朗读中整体感知

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之前,先要让学生对这首词的内容及情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学生深入细致地分析以及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打下基础。整体感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实现

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利于记忆,利于理解,利于把握意境。本词是豪放词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因而在诵读本词时,我首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豪放风格,然后由我对学生进行朗读提示,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四)具体研讨本词

整体感知本词之后,就进入到具体研讨本词这个环节。这部分我设置了四个问题。在分析写景这一部分的时候,我采用比较法、分层教学法和问答法。一是让学生找出意象,二是把握意境。

讲完这些后,通过提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何作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下阕的理解。这个问题非常简单,采用问答法和分层教学法,请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即可。

在分析“咏史”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又提出第四个问题:赤壁之战的英雄很多,作者为什么只仰慕周瑜而没有写其他人?我采用比较法,出示投影,让学生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加深其理解。这是个中等难度的问题,采用分层教学法和问答法,由基础中等的学生回答。

在分析“抒怀”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将突破教学难点。主要采用讨论法,以四人为一组,讨论作者“人生如梦”的态度是否消极颓废。每组学生各抒己见,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有些见解也许站不住脚,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嘉,参与课堂活动的激情难能可贵。学生讨论完后,我加以明确,从而让学生体会词人情感的复杂性。此外,针对高中生实际情况,我适时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五)简要总结,布置作业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人脑总是不断地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得出结论。所以,在讲完本词的重点难点问题之后,我采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归纳本课重点,并让学生将江城子和本词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苏轼词风的深层次理解。

综上所述,我采用精心设计问题、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教版必修二“历史回声”专题中第二板块“千古江山”里的一篇宋词。本专题的话题是透视历史的烟云,目的在于通过反复咀嚼历史佳作和领略感人情怀,采撷前人智慧,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写于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游赤壁所作,它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本词上阙咏赤壁,从眼前见到的赤壁江景,联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侧重写景。下阙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学生学习这首词,从情与景的结合,用典的作用等方面,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词的方法。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各种体验,所以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激起思想的火花。在必修一已经学习过《赤壁赋》,对苏轼及其文章风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品味语言,品味作者的人生理想,常常会因为他们缺少对生命的体验,而难以深入。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最初体验,同时又要注意引领他们去品读诗词,感悟作者的丰富的思想。鉴于以上思考,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词中的“景”和“人、事”来鉴赏文本。

(二)过程与方法 在吟诵中体味,在探讨中感悟。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该词的豪迈气势,并领悟作者面对人生挫折的旷达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于黄州游赤壁所作,面对历史陈迹,不禁抚今思昔,流露的情感浓烈而复杂,所以我将解读诗词中的景物描绘,探析周郎的形象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作为本课重点。同时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在人生境遇中,貌似出世,实是入世,具有旷达乐观的情怀。因此我将理解词人“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1、诵读法

中国自古“诗乐yue同源”,诗歌里天生就带有音乐的悠扬旋律,抑扬顿挫,极富美感。古人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诗词教学中的重中之中,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由诵读,听专家诵读,品读诗词过程中诵读,赏析把握感情后诵读。以达到“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诵读中撞击心灵,丰富感情世界。”的目的。

2、问题探讨法(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启迪心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戈拉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高质量的问题源于老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领会,源于对学生思维的准确把握。)通过词的风格“豪放”来设计问题,引出对诗词中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的解读。在质疑中点拨,互动中推进,品味诗词的意境。通过“人生如梦”的感情是消极还是积极来探讨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对我们的启迪。让学生在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激起思想的火花,在相互切磋中,加强领悟,共同提高。

六、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文本,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七、说课时 本课安排一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本课导入我设计用林语堂的一段评价来导入)。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问他是谁?(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上苏东坡的经典巨著——《念奴娇·赤壁怀古》。(因学生已经学过苏轼的文章,对苏轼有一定的了解,这里设计请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苏轼,这样有助于了解这首词写作背景和写作风格)

二、新课学习

1、朗读,感受豪放

(朗读有利于记忆,有利于理解,有利于把握意境,反复诵读是走近诗词,体味其美,感悟其情,理解其思的重要方法。)

这里我设计三个环节,听专家朗读,生自由朗读,生齐读。

(通过诵读体味苏轼词的豪放风格,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形象美,挖掘诗词的意境美。)

2、研读,品味意境

(本课重点是解读诗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感受本词的豪放风格的同时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为此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加以引导)。

问: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体现在哪儿?在问题的探讨中学生边读边品。(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写出了壮观,豪放,雄浑的江景,但同时也是写历史长河浩荡。虚实结合。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在互动中推进。我个人觉得要特别关注几个动词作用的探讨。①、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引导分析几个动词“穿”“拍”“卷”的作用。②、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③、这样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抓住“惊”,心惊胆战,惊心动魄。来感受赤壁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

④、词人面对这样壮观的景致,用了一句话总括,是哪一句?“江山如画”。⑤、由此不禁想起“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总结上阙,引起下阙”。(3)“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抓住火攻,水战的特点,用十四字概括了赤壁之战胜利的场景,将曹操惨败的情景形容殆尽。写出了战场上的叱咤风云的豪放。(4)请一学生朗读: 学生点评 提示朗读注意的要点:整首的基调气势雄浑,磅礴。生:齐读

3、精读,探究情感(1)(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上阙写景,也引发了对“风流人物”“英雄豪杰”的怀念。探析周瑜形象来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设计以下问题,学生讨论探究)

(1)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诸多英雄中,词人为何要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2)词人是怎样刻画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引导解读:从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从肖像上刻画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谈笑间”从仪态上反映了周瑜临战前的潇洒从容。“灰飞烟灭”从侧面显示了周瑜的才略。可谓写出了周瑜的“雄姿英发,年轻有为,功成名就”。这里还可补充赤壁之战史实,说明周瑜的功劳最大。周瑜与孙权的“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关系,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而建功立业,这正是苏轼所渴望的。这也是周瑜令人艳羡的一个原因。周瑜可谓“功成名就,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这样更易与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3)词人如此刻画周瑜,写出了对周瑜毫不掩饰的艳羡,不禁联想到自己,感慨万千,“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而将周瑜和自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我设计一个表格将苏轼和周瑜从年龄职务境遇外貌进行比较,体味词人艳羡周郎,悲叹自己复杂的情感。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24 47 职 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 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 貌 高大英俊(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婚 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4)在这样情感之下 词人的最后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如何理解“人生如梦”的精神内涵?(这里是本课理解的一个难点。我设计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学生为主体,真正参与,调动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讨论中碰撞共鸣,有助于体味词人复杂的情感)讨论:观点一:由对比,苏轼有些消沉,寄情于山水,“一尊还酹江月”。观点二:他已经看清了历史的沧桑,所有英雄豪杰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流而被淘洗了,人生就如梦境一样,那又何必执着于这些不如意的事呢。只有江月是永恒的,所以他洒脱地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生讨论发言后,师总结(这是个拓展性的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我设计着重分析出苏轼的情感的复杂。借用余秋雨对苏东坡的评价加深对其丰富情感的理解。)

在与周瑜如此鲜明的对比后,苏轼感慨万千,有点悲慨,这也是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说其是悲观呢,苏轼这样被贬后,为什么想到的千古风流人物是周瑜,而不是陶渊明呢?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想和周瑜一样建功立业的。但现实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貌似出世,实是入世,他具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旷达乐观的情怀。

4、诵读,领悟人生

(因已经分析把握了词的情感,用朗读把体味的情感表达出来,更能促进情感的体验,因此我设计再次诵读。)再次听专家朗读感受一下苏轼那激情昂扬的豪迈风格,体味苏轼的复杂情感和和思想。提示朗读应注意的要点,然后学生齐读。

三、总结全文

(学习诗词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我设计用我的感想和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点评来结束全文。引起学生的情感思索。)

在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了奋发有为的同时,还要能拿得起放得下,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伤感,只会徒增烦恼,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

作者“以深广的历史时空为背景,展示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之美,历史人物之美,词人情感之美,并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首词有了优美的意境,有了丰富的审美效益。成为词家怀古之绝唱,为豪放派之代表作。”

你读了这首词后,你有什么感想?从而过渡到课后的作业的布置。

四、课后作业

(1)以《东坡先生,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和苏轼的心灵对话。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对苏轼说出来。(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的结束应该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新课程也倡导大语文观念,因此我还设计了以下作业):(2)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体现对主要教学内容的概括;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作用;还要有艺术性,看起来赏心悦目。设计本课的板书如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上阕 写景:江山如画 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大江、故垒,乱石,惊涛)下阕 怀古:羡周瑜雄姿英发,功成名就 抒情:叹自己早生华发,壮志难酬。

人生如梦。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24 47 职 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 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 貌 高大英俊(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婚 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第三篇:念奴娇

念奴娇 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使学生了解词的有关常识。2.熟记相关的作家作品。3.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4.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5.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通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欣赏词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2.学习词用典的贴切自然。3.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4.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念奴娇》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尤其是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教学方法】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讨论能更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地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作者介绍

关于苏轼,同学们都很熟悉。“一门父子,三学士,千古文章八大家。”“三学士”就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中占三家。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朗读全词,疏通文义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2.学生反复朗读,并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3.补充注音、注释。

樯qiáng

瑾jǐn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为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接指曹操的

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4.根据注释,读懂词意。

四、赏析诗词

1.全班齐读诗词,体会词的豪放风格。2.分析上阕

(1)词的开篇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解析:词的开篇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做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越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人才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2)词人为什么要通过“人道是”来引出赤壁?

解析:词人主要是借他人之口引出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周瑜所建立的功业的赞美。

(3)词人眼中的赤壁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解析:词人眼中的赤壁之景奇险雄伟。“乱”写山石险怪,“穿”状其高峭,“惊”写水势汹涌,“拍”状水石相搏的情状,“卷”状浪花四溅、狂澜奔腾的异景,“雪”则绘出波涛色彩,声、色、态,无不逼真。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委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4)“江山如画”句有何作用?

解析:这一句承上启下。它是一句明白通俗的精切、深邃的赞美词,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三才者,天地人。”天时、地利,必然孕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真可以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3.分析下阕

(1)“遥想”至“樯橹灰飞烟灭”集中写周瑜的形象。词人眼中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解析:词人眼中的周瑜是一个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了”以美人烘托英雄,写尽周瑜的俊伟风姿,“羽扇纶巾”描写他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既写了谈笑自若的指挥神态,又概括了战争的胜利场景——一个卓异不凡、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跃然而出。

(2)词人写周瑜,意在表达什么意思?

解析:怀古是为了思今。词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的豪杰人物,来扭转宋廷不景气的现状啊!这正是词人缅怀周瑜的思想契机之所在。

(3)怎样看待词人所发出的人生概叹?

解析:“故国神游”承接上文,词人由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归到伤己。因神游赤壁而心念古人,由仰慕英雄而感伤自己,故而才有“多情应笑我”的情绪表达。而伤感又是对功业无成的无可奈何,所以,“人生如梦”两句虽看似超脱,却又带着稍许的消极,使人感受到词人思想上的矛盾。但是,“人生如梦”反过来看又可以激起人们对人生的追求,而这,才应是这首词的理趣之所在。

五、课堂小结

词人将写景、咏史和抒情熔于一炉,全词境界宏大,风格豪放,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苏轼的这首《念奴娇》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在词的创作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随堂练习

比较下面每组语句,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文里为什么要采用(1)句。

A.(1)乱石穿空(2)巨石穿空

B.(1)卷起千堆雪(2)卷起千层浪

C.(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

参考答案:A中的“乱”更写出山崖的陡峭、散乱、怪险,“巨”则只见其大。B中 的“千堆雪”写出波涛之状、之色,“千层浪”则表现平常。C中的“谈笑间”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时的潇洒从容、成竹在胸、指挥若定,而“顷刻间”则只表明了时间之短。

七、课下作业(1)背诵这首词。

(2)比较鉴赏:同是面对“赤壁”,不同的人会抒发不同的情感。试从内容及风格的角度将本词与杜牧的《赤壁》和胡曾的《赤壁》进行比较。

①这里选取的都是关于赤壁题材的作品。请在杜诗与胡诗中找出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了”及“樯橹灰飞烟灭”对应的诗句。

②将下面概括风格的词语,填入到苏词、杜诗、胡诗相应的诗词中。A.尽抒豪情 B.雄健刚劲 C.委婉含蓄 D.言辞警策 E.气势奔放 F.笔调诙谐

参考答案:

①前句(与小乔有关):杜诗中有“铜雀春深锁二乔”,胡诗中有“烈火西焚魏帝旗”。

后句(与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有关):杜诗中有“东风不与周郎便”,胡诗中有“交兵不假挥长剑”。

②苏词:A、E 杜诗:C、F 胡诗:B、D

第四篇:念奴娇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猜看: 他是谁?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 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轼

二、【作者、背景介绍】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题目解说】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四.一读: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一:把握好作者的感情基调。

1.学生自读 2.名家朗读。3.自由朗读。4.男女分读。5.全班齐读(朗读提示: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第一句在朗读时体现豪迈的感情,要读出长江一去不复返的雄浑气势,读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赞美。

第二句叙述,引出“周郎赤壁”,感情要舒缓,语气变得平直一些。三四句情感的高峰,朗读描写的语句加进想象,用激昂的语气表现出对英雄豪杰的由衷赞美。四五句又是一个情感的阶段,朗读时语速从舒缓到急促。舒缓,再现周瑜谈笑风生中歼灭敌

人的赫赫战功。

故国神游到结尾是感情的最后阶段,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感叹,语气舒缓,语调使用降调。)2.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在读中思考)

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 五.二读:赏读上阕,品味语言 朗读活动指导二:读出字词句的力度

1.上阕写了哪些景观?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2.开篇第一句有何感受?

写所见所感,场面宏大,意境开阔,由实到虚,为周瑜的出场造势。3.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描绘的景物,是哪一句?(“江山如画”)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怀古,为吟咏周瑜做好了铺垫。六、三读:赏读下阕,体会情感

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描写这个句子的有哪些?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小乔”句写婚姻,更显年少英俊,奋发有为。“雄姿英发”写他威武英俊;

“羽扇”句写服饰,显其风度闲雅,从容不迫。

“谈笑”句写神态,显其韬略和战功,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写他的战功卓越。

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英俊潇洒,春风得意、年轻有为、从容儒雅、指挥若定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 34 岁

生活: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疲惫,满

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

功业无成的感慨、旷达洒脱的情怀兼而有之。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并没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别想得开,苏轼可能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流而被荡涤了,即使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

七、【当堂背诵】 【归纳总结】

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且旷达洒脱之情。

第五篇:念奴娇昆仑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念奴娇 昆仑(1935.10)名言警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最谦虚的一句话 ——毛泽东;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毛泽东

【教材分析】

1935年10月,毛泽东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和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新授

1、自读诗歌。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注释】:让学生理解注释的意思。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2、听泛读。

3、跟读。

4、小组学习,读诗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5、质疑解疑,理解诗词。

6、多种方式背诵。

7、展示背诵情况。

读一读名言警句,两人互相试着背诵。

三、总结学习情况

念奴娇教案设计范文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