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地理教学札记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4-97947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8 19:17: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地理教学札记

写教学札记可以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们经常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打破原先的认识框架、僵化的思维方式,促使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写教学札记也要讲求方法,注重实效,否则会陷入某种误区,这样一来,写教学札记就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了。在此,我想谈谈写教学札记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无感而发,无病呻吟。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要写得好,就必须同时感受得好。”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也说过:“一切的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可见感受是多么重要,它是写作之源!,写教学札记也是如此,只有当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某个场景真正触发了教师的情感,激发了教师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拿起笔来,记下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一位教师在上辛弃疾写的《清平乐? 村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感受到田园景色的美,就在学完课文后,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唱一唱这首词,学生们兴致盎然,课堂效果很好。这位教师在教学札记中写道:“看到孩子们这样天真可爱,我也开心地笑了。也许他们还羞于大声唱歌,也许他们的歌声不是那么优美动听,但是对学生本身而言,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又编又唱,既发展了个性,又锻炼了思维。他们能够经历这一学习过程,是多大的收获啊!”这篇教学札记的结尾是:“这一堂课同学们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尽情发挥,不光陶冶了情操,也增强了美感。所以,我觉得语文课上让学生唱一唱,乐一乐,会使语文课更富有情趣,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能够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这位教师的话情真意切,写出来的文章朴实动人,我想她一定是怀着激动愉快的心情写这篇教学札记的,我甚至能想象出来她一边写一边微笑着的神情,这就叫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写教学札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感受深时可以多写一些,感受少时可以篇幅短些。假若一堂课实在没有什么“亮点”,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没有使教师动情,就不要动笔“强写”、“硬写”了,若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敷衍了事,编内容、凑字数,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效果,反而加重了负担,费时费力,从抄写教案的“泥潭”又跃入“编”写教学札记的“深渊”。

误区之二:只顾挖“沟”,不顾凿“井”。

我们所写的教学札记字数大多在五、六百字以内,这样的篇幅只能容许我们“凿”一口“井”。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只能突出一个中心,或者说一事一议。有的教师硬要铺展成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势必造成面面俱到,浅议辄止。

一位教师成功地上了《望月》一课,她反思课堂教学,觉得有许多值得记录的地方,再仔细琢磨,觉得讲解省略号的教学片断最值得回味,于是记录下了这一教学片断,并从中总结道:“在师生背诗中让学生自悟省略号的用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创设了诗一般的意境,使学生陶醉于旷远的情境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受到了美的陶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要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多动脑筋,设计巧妙教法,将语文课上出点情趣来。这位教师抓住一个环节思索研究,钻进去展开来,结果她的这篇文章发表省级刊物《小学语文研究》上。

古人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切”。揭示了古今为文者的通病。要将文章写得有深度,就一定要抓住“闪光点”反复进行锤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写教学札记也是如此,一堂课上完了,不要急于提笔就写,有的老师把一堂课从头至尾按顺序一一记录了下来,看似写了很多,其实有价值的内容不多,文章冗长平庸,给人启迪不深,做了许多“无用功”。不如静下来认真反思,体会琢磨,对教师、学生、教材等做全面的回顾,抓住课堂教学中闪光的东西深入思考,把要凿的“井”凿深,直至挖到灵感如泉水喷涌,再动手写也不迟。只有勤于反思,乐于总结,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教学札记,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不断地成长。

误区之三:只写成功,不记失败。

看了不少教师的教学札记,我发现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教师们大多记录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成功之处,而对课上出现的失误、遗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缺少思考,记下来的不多。其实失败和成功一样有价值,“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一个阶梯。”只有从失败中不断反省,吸取教训,才能使认识不断升华,进而使教师不断进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上过《画鸡蛋》一课,课后,听课老师问一个学生达·芬奇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个学生竟说不知道,没想到同位的女孩站起来说:“达·芬奇是女的!”听课的老师不由得哈哈大笑。于老师很惭愧,他在教学札记中写道:“这笑声像鞭子抽在我心上,尽管如此,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好,发人深省,鞭挞虽然叫人疼痛,叫人难堪,叫人遗憾,但收获的却是佩服,是奋进,是成熟。”当于老师被邀请到一所小学再上《画鸡蛋》时,他在课上问:“小朋友,达·芬奇是男的还是女的?”没想到一些学生的回答仍是“女的!”于老师就让学生细心读书,把每个字都看清楚再回答,通过读书,学生们的认识得到了统一——达·芬奇是男的。于老师又在教学札记中写道:“一个错误的答案,使我长了一个见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地读书,不读书,光哇哇啦啦地讲,哇哇啦啦地分析怎么能行?如今我又用这个错误答案让学生们长了一个见识——读书要字字入目,不可一目十行。”

于老师说:“每个遗憾都是通向教学自由王国的一个里程碑。”是啊!如果每个教师能够在一堂课后认真思考,多说几个“我不该”,在发现问题后想一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记录下来,那么在第二次、第三次教这节课时,就会有新的实践,新的收获,就会使课堂教学日趋完美。

写教学札记犹如做“思维体操”,写每一篇教学札记,从构思到成文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锻炼思维的作用。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思维体操”,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第二篇:教学札记

课堂教学改革感悟(教学札记)

随着小学体育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它对传统的观念、已有课程、儿童的学习方式等都形成了强而有力的冲击,使得我们更加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需要,迫使我们去变革教育、教学机制。在我几年的课堂教学研究中,我的体育学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创设了具有自我特色的“童话体育、生活化体育、体育课本剧、休闲体育”以及游戏性教学、合作化教学、个性化教学、仿生教学、项目教学、心理工艺教学、动活创教学、弹性教学等思想;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使我领悟到体育教学中出现学生“厌学”现象的根源不在学生身上,而在教师的教学上。新体育课程关注学生的需要,视学习过程为学生的需求不断获得满足的生命活动过程,重视教师教学观的变化。师生不再是某种教材、某项学习内容的机械实践者。用教材、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资源来完善人、培养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些才是体育课程改革追求的最终目标。

一、生活是学生的第一课堂

现代课程论非常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内加以理解。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强调教学的生命意义,应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其内空以很好的课程资源方式在课堂上予以呈现。只有这样,课程才能够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未来生活的桥梁。

人们常说:生活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我觉得,生活应该是现代学生的第一课堂。信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人们观念的更新等等,都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到生活中去寻找课程资源、挖掘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不仅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学生所乐意接受的,这不,课堂上的太极剑、打活靶、童心舞等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杰作。

二、敢于表现自己是现代学生的特点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敢于表现自己了”,好多同事都由衷地赞叹着。是啊!回首自己像眼前这帮学生一般大小时,主动提问、主动表演节目那都是不可能的事,而现在他们却主动要求教师提供舞台,以便他们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

如:小学生的徒手操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头痛的事,教师难教,学生也不愿意学。如何才能使这部分内容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成为一个受师生欢迎的项目呢?在新体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在生活中找到了答案——让学生自编动作、互教互学。这一招竟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激活了,他们在课后积极地查资料、练动作、配音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我只是场上的“导演”和其中的一名“配角”演员。由此可见,教学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决策者,而是合作者、协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课堂教学形式由“统一战线”向“多条战线”转移 课程教学是师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建构人生意义的中介。课程所提供的内容应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来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以及个体的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学生思维的单一性

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讲,强调老板娘注重培养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以体现教学的发展性,从发展的层面来培养学生具备终身体育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和对事物认识的单纯上。我在创编动作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创编的动作只是自己感兴趣的,而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器具均没有派上用场。模仿小动物等要求也只是一厢情愿的,创他表现得更多的是以明星的崇拜和模仿。这一切无不启迪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们应主动反思看样更多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创造他们喜欢的课堂教学。

五、自主而不涣散的课堂

如何形成“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自主而不涣散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我进行教学改革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学生要求分组学习,寻求友情帮助,但如何对待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呢?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观察、教育和说服,启发和诱导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同时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

对于课堂教学,我想光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不够的,还应多与孩子们接触,发现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因此,我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我将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好教师不说忌语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教师的语言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一位好老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千万不能说忌语。

一、班主任忌语:

以下12种语言班主任不可以跟学生说:

1、明天叫你家长来,不来你就别上课了。

2、你是不是觉得你比别人水平高?你是不是认为你比别人能行?

3、想一想,你是怎么回事?想不通,就别回家了。

4、你怎么连作业本也忘带?你怎么不把自己也忘了?

5、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方钻进去了。

6、你家长辛辛苦苦让你上学,你却不好好学习,还爱乱花钱。

7、你看你前面的同学比你好,你右面的同学比你好,左面后面的同学都比你好。

8、你完了,你太没用了,这辈子肯定没有出息了。

9、你瞧你像个什么样?根本就不像我的学生。

10、今天怎么来晚了,别解释,站半天。

11、现在正在上课,你在那里做什么小动作,你给我站起来。

12、你怎么这么笨,天生你就不是学习的料。

二、教师有40条忌语:

1、我要是你早不活了!

2、你真笨!你真傻!

3、看见你,我就烦!

4、谁教你谁倒霉。

5、回有让你妈带你查查,是不是弱智。

6、你这孩子无药可救。

7、坐下,你真笨!不知道干嘛举手,总是耽误大家的时间!

8、你这孩子没法教,领走吧!

9、你是吃饭了混天黑,吃嘛嘛香,干嘛嘛不行,你真没救了。

10、闭嘴!我不想听你说。

11、讨厌,不要脸!

12、你是最差的一个!

13、你长眼睛干什么用的呀!

14、你有病呀!

15、低能。

16、住嘴,不要再说了。

17、一边呆着去。

18、我看你这辈子算是完了。

19、简直是木头桩子多俩耳朵。20、你有没有良心?

21、现在的学生,一拨不如一拨!

22、讲了多少遍了还不会,真是个榆木疙瘩。

23、死鱼不张嘴。

24、明天让家长写一份保证书,再犯错误,干脆别上学啦!

25、老师就是老师,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你不听就不成!不听你可以不来。

26、再不改,就请你家长。

27、看你长不长记性。

28、不懂人话。

29、真笨,不是学习的料。30、你给我出去!

31、缺心少肺!

32、你给我疵点起来。

33、缺心眼儿。

34、不争气的东西。

35、你真傻,去检查一下智商。

36、跟头猪似的,怎么这么懒呀!

37、你简直就是个白痴!

38、一边站着去,想通了再找我!

39、你别在我们班里混,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40、谁再不给我好好学,就请你家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呵呵)

三、教师文明用语:

1、你回答得真好(真棒、真了不起),教师向你学习!

2、你学习上肯动脑筋,有进步,教师真为你高兴。

3、请你回答这个问题„„请坐下。

4、没关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问教师,教师会再讲解一遍的。

5、只要肯下功夫,一定能学好的。

6、回答不上来没有关系,教师帮助你。

7、别紧张,再仔细想想。

8、请你振作精神,专心听讲好吗?

9、你应该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你马上会赶上大家的。

10、你违反了纪律,这样你到底对不对?课后我们谈谈好吧?

以上只是收集到的部分教师语言,好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爱,应在孩子身上升华

——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考 我喜欢读书,书能带给我很大的乐趣,特别是一些教育思想的名著。这学期,我又重新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书中归纳了自己的一生:“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在该书的前言里,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教地工作三十二年,这对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增强了这样一个信念:对孩子的依恋之感——这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孩子的爱甚至依恋,就不可能成为经常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感受上相互渗透。“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当然,与孩子的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里,还要延伸在课后的生活里。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而信其道。”皮亚杰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指挥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儿童的生活尤其在低龄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显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它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提到:有一些精神品质,一个教师缺少了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最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苏霍姆林斯基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卓越的认识: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美的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人的性格、思维、语言是学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年幼儿童将来成长为怎样的成人,取决于他的童年生活,取决于童年生活,取决于童年时代由谁携手领路,以及周围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这些对于我们从事低年级教育教学的老师来说很有启示。

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只有深刻地认识儿童的世界才能进入儿童的世界,教师只有进入儿童的世界才能够与儿童手牵手、心连心,从而解放儿童,为儿童提供符合其本性的食粮,让儿童在成长中体验到自由和欢乐。教师只有解放了儿童才能解放了自己,只有让儿童幸福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列·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些通晓书本,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经常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上看到这样的句子:为了让您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的家长也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把孩子送进这些“学前班”的培训机构。

这些在培训机构接受教育的孩童多像是大棚里的反季节蔬菜!那些蔬菜在无土的环境下凭空疯长,享受填鸭式滴灌,全然不顾大自然的规律,在人的意志操纵下为所欲为。这些蔬菜外表鲜亮,却味同嚼蜡。毕竟它们是逆反大自然规律而生长出来的。这些孩童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在几年后才学的东西。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青年的事,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兴趣是人一生发展的动力,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更容易让孩子成长。人生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马拉松。过于强调早教,虽然会让孩子早点具备一些知识,但可能因此终生丧失对追求这些知识的兴趣,以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教养孩子,顺其天性即可,种下了种子,不要时时挖起来看,而是耐心等待,它自然以丰硕的果实来回报你。孩子如果有莫扎特的能力,我们给他莫扎特的环境,他会成为莫扎特;就算没有苦心培养而任其自由发展,“生命自己会找出路”,过程虽然会坎坷,他还是有可能会成为莫扎特的。最怕的是孩子不是莫扎特,却一定要他变成莫扎特,这使双方都很痛苦。从神经学上来说,本没有“输在起跑点上”这回事。另一方面,大脑用进废退,心理学已发现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也就是说,人生处处都是起跑线。

第三篇:教学札记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

高二级朱燕群

高中英语阅读课课文教学不同与听说课等其它课型的教学,因此,阅读课课文篇幅长,容量大,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上好阅读课文,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话题。下面就我个人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开展对阅读课文的教学。

一、课前预习预习是英语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授课前教师可以先把本课的学习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按要求查阅生词、预习课文及语法要点,并找出不懂之处,这样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学生也不至于听得“一头雾水”。

二、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并向老师提出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是教师给予解答。然后教师针对课文中生词、重要短评及语法要点再作重点讲解,在疏通整篇课文时,可以先设置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录音磁带。听两遍或三遍之后,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教师尽量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小组讨论,讨论之后,各小组可推选一个代表举手回答。对于不完整之处,教师或其他学生可做出必要的补充。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通常缺乏自信,教师应积极启发引导他们回答,只要能基本表达清楚,教师就应给予“yes、very good!”等相应的赞许,使他们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在教师领读、学生熟读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课文大体内容进行简单的复述,也可先在小组中进行,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上复述,并评比最佳小组。然后教师又可在各小组中挑选一名学生翻译文中的某些句子,以便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认为采用这些方法既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篇:教学札记

如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融入语文课堂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必须从接触学生开始,逐步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老师引导学生做什么,指导什么,共同学习、研讨什么学生才会听,才会认真去做。学生喜欢老师,觉得老师说的话中听、讲的道理对。初中年龄段的少年,心理的变化是很大的,如果学生不是从心理上接受老师,许多学习任务不能深入其心,往往流于敷衍,应付,只是机械的完成任务。比较好的目标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老师说要读书,学生会认真去几本书,可能还会与老师交流一下读书心得。

有的老师不认可与学生要关系和谐,总是居高临下,讲求师道尊严。“你应该如何如何;你不应该如何如何”学生说听烦了,效果是很低的。如果这个老师是学生喜欢的,即使真地说得很啰嗦,学生还会津津有味地听,可能还会跟老师笑笑说:老师,我明白了,呵呵。暗示老师话多了。关系融洽,一切好办;关系紧张,小事也大。

还有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过于亲密”了。失之放纵,学生也不会认真听老师讲什么,你老师的意见如何,他因为不重视你这个人,也就不重视你的话。

关键在于怎样建立这种和谐的关系。我的体验是尊重和鼓励。人人都是有尊严的,学生其实很渴望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彬彬有礼、以诚待生,尊重是互相的。会心一笑,对老师是很幸福的事,对学生也是很幸福的事。这里特别提出是对后进生,一定不要带有色眼镜,没有一个学生说我天生愿意后进,是因为主观、客观各方面的原因促成的。现在老师教他了,要想办法帮他进步,不是打击他,要培养他的信心和兴趣。

多鼓励,谁不愿意听好话呢,我们成年人也愿意听。所以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发现一点微弱的亮点都要真诚、热情地表扬。这样一个亮点会变成两个,两个变成三个,三个变四个,越来越多。当学生在学习上做得不好时,或者犯错误时,要“批评地表扬,表扬地批评”,真心为学生好,真心地指出他的不足,让学生理解,老师是真心想让自己进步,怎么不会听呢?强硬地要学生写什么“保证书”,心里的想法、自己的行动能用一纸文书保证了吗?而且“保证书”之类是“思想斗争”这文革思想的遗留,是打击人用的,不是帮助人用的。学生的心是敏感的,他会知道老师是真正为他好还是“收拾”他。

在此基础上,老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共同建立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严、地位。这样,学生信服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

二、给学生空间,老师不包办,也不放手。偏执点说,语文是学生学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课程标准》也明确地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语文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张中行先生告诉别人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就是四个字:多读多写。教师要给足学生的空间,尽量多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学是门艺术,教师要绞尽脑汁想办法去创造这样的机会,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情境。

三、多与学生沟通。沟通的办法很多,传统的便箋、日记,现在的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MSN等等,皆可用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多积累、多读书。看电视、上网时都可以学习语文。

怎样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养成学生正确的朗读习惯。从最基本的开始。朱熹的四到就是很好的办法。我以为朗读习惯中最重要的是坐姿。柳公权说笔正则心正,我借用为坐正则读正。坐正了,坐直了,注意力会集中;精神状态会更饱满。坐直了,身体撑开,肺活量才大,气息才通畅;发声才有力,才长久,才可以控制;想长便长,想短便短,欲重则重,欲轻则轻。坐不直,大概可以说就朗读不好了。怎么帮助学生养成这朗读习惯做法多多。这里要谈的是从老师角度说要多用心,多费力;从学生角度说要有兴趣、有恒心。本着这样的原则,什么方法都可以试。

教师要重视、要给时间。老师要重视,说句心里话,教课的语文老师们,谁特别重视朗读?这样算,整个语文教学为十成,朗读占几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用多大力,学生朗读才能出多大成绩。或者换个说法,朗读这种策略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必要手段;或者再直白点,只要朗读做得好,语文就好。这个观点语文老师们认可不认可。会不会说归说,做归做?

这个问题是首要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怎么训练,什么方法这都会迎刃而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想做了,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大可以找一本《播音学》之类的书,教方法;教学中琢磨,办法有的是。、怎样引导学生写好日记?

培养兴趣。讲点古今中外名人写日记的事例。比如鲁迅日记、竺可桢日记、夏承焘日记、宋云彬日记。谈谈古今中外语文好的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特别是教师自己现身说法。我的做法就是这样,因为我自己目前写日记,而且基本每日不落,我告诉学生後又拿来给他们看,他们果然倍感有趣。教师要重视日记批阅、鼓励式评价。

批阅是与学生交流,一定要写评语。关于这方面,不讲什么道理,只说一件事,一次批阅日记,一个学生高歌记了这么一件事:“日记发下来了,彭莉把老师写给她的评语给我看‘很好’,我没有理她。老师只给我写了个‘优’字,唉。”读後我很吃惊,想不到学生这么重视老师的态度,老师的评语。彭莉,我只给她写了个“很好”,她就高兴地给朋友看;高歌,我只批了个成绩“优”,她很遗憾。所以,从那次以後,无论我多忙,日记一定写批语;而且,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认真写。在评语里,可以和学生交流许多东西,此不赘述。

评价,鼓励式的评价。我每周批阅一次日记,每次我都将能够坚持写或者比上次有进步的学生名字记下来,并简单记录一下他们各自的亮点。上课时,我将一一大声念他们的名字,表扬他们,并且简单提及每个人的亮点。有时可以有指导目的地表扬。一周一周坚持下来,效果非常好。除了几个特别的学困生坚持不好以外,绝大多数学生日记越写越好,越来越能坚持住。

我告诉学生把好的日记,在征求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抄写在本班手抄的语文杂志上,供学生传阅。同时,在征求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我想尝试把好的日记或篇,或片段制成课件,配以音乐,读、赏,效果可能不错。只是缺少时间,每天无用的事太多,又不得不做。如果减去这些无效的工作,专心研究教学该多好。

第五篇:202_——202_教学札记1

教学札记(1)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

三角湖小学 黄娟娥

随着语文课堂的改革,小组学习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而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更是要与初等,高等学校的教育接轨,因此,课堂的高效是当前的必要之举。我校也在中段开展了语文学科学习的活动,在短短一个月的尝试中,小学学习有了端倪,给了我语文教学新的尝试和体会。

我将座位按小组式排列成7个小组,每小组6至8人,选定组长,学生间可以自由组合,但是发言和交流以小组为主,在个人的基础上记载小组的成绩,一周一小节,一天一表扬鼓励。在课时教学中,小组能交流的老师作引导,小组汇报的分组进行,在这样的交流中创造了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活动。而且培养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们感到要想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学生们在这样的交流中乐意积极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是那些胆小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一次次的尝试,有了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心里的感受不言而喻,这样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在课堂中为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的全面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在课堂上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爱好和欲望。在课堂的间隙中我适时地走入学生,参与其中,把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与生成,促进群体认知深入发展。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在组织教学时,讨论的目的之一是让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交流,那么在别人回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答案,不管别人回答的如何。学生都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二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讨论要在本组内进行,不要影响到其他组,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畅所欲言。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向“文本”挑战。敢于质疑。假如有疑问,立即追问为什么;有不同见解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要勇于补充,与他人共享。

第三:学会表达。学生有时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总是片言只语;有的说话不够简洁,偏离主题;有的学生语言罗嗦,表达不明;有的学生比较胆怯,声音不够洪亮。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启发点拨,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使每位学生都能体现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为学习取得成功提供保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早上栽树,晚上乘凉的事,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教师与学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分层锻炼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从不同的思想交流中,吸取不同层次的更多的知识。

地理教学札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