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对待爱情的基本态度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24-70742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1 22:11: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待爱情的基本态度

对待爱情的基本态度

人人都渴望有善良美丽的爱人,有和睦美满的家庭,有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这些都来源于有甜蜜美妙的爱情,若没有了爱情,夫妻就要离异,家庭就会破裂,生活就无幸福可言。

那么,怎样对待爱情呢?积我六十年人生经验,得出如下四条对待爱情的基本态度,不知当否,恳请指教。

一、爱情不在一时一事,而应一生一世。

许多时候,一对陌生的男女相见往往会一见钟情,所谓一见钟情,其实只是相互间有一种好感,那不是爱情。因为,爱情不是

一、两天或

一、两个月就能下结论的。在《非诚勿扰》上牵手成功的男女,那只是有了想发展为爱情的意向,并不表明已经开始了爱情,事实上即便牵手成功了,也很少有几对能发展成爱情的。

有些人把一时的感情冲动误以为是爱情,其实那只是对对方的一时好感,时间久了,了解多了,审美疲劳了,新鲜感没有了,就会烦了,厌倦了,那一定不是真的爱情,更不是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对待爱情不仅是一时的热恋,而应做到一辈子的相守。

二、爱情不能一厢情愿,而要一往情深。

人们都知道爱情是双方的情投意合,而一厢情愿的只是单相思,并不是爱情。有的人不管对方是什么态度,以为只要自己想爱了,就是爱情,甚至执迷不悟,演绎出不少因失恋造成的悲剧。

爱情是有来有往的,一往情深,相互爱恋才是爱情。旧社会的老一辈尽管是媒妁之言,由父母包办就成为爱人了,那也需要先结婚后恋爱,如果有一方不肯委曲求全了,那也会导致家庭解体。

当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的人由于财大气粗,即便一厢情愿,也能找到“爱情”,其实那很明显是对方爱财,而不是爱情。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爱情的理解更各持己见,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也在情理之中,无可非议。

三、爱情不能一劳永逸,而需一直保鲜。

我认为,爱情并不是像小孩子摆家家玩那样简单,也不会有多么的复杂,但是爱情也绝不能一劳永逸,以为既然成了爱人,进了一家门,那就没有再谈爱情的必要了,这是对爱情的亵渎。

尽管人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少是夫妻老是伴”,“年轻时是爱情,老了时就是亲情了”。那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差异,而在本质上还是爱情。因为爱与情的完美组合才是爱情,爱在情浓时,情在爱淡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爱情更需要保鲜,这样才能做到爱人之间的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四、爱情不能一意孤行,而是一发千钧。

人们往往以为爱情只是男女两个人之间的事,连人类社会的产生和繁衍似乎都是男女之间的事,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inspirational story yuedu.mipang.com)因为任何一对男女的爱情都不可能超脱社会而独立存在,都不是超越现实社会的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而是脚踏实地与整个社会紧紧相依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有自己的亲友,都有自己的工作,都离不开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男女之间的感情能否发展为爱情,举一发而动千钧,必须考虑到许许多多的客观因素,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接受能力,否则,一意孤行的爱情难以承受住来自各方面的各种诱惑或各种打击就会夭折。

衷心祝福每个人都能得到称心如意的爱情,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篇:学生如何对待爱情

学生如何对待爱情!-

(一)中学生接受爱情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2004下学期开始,上海市50所中学在初中三年级语言课本里,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爱情如歌”的单元,集中选收了几篇描绘爱情的文学名作,有意识地将爱情教育引入了中学课堂。爱情,对处于情感萌动期的少男少女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正面的爱情教育,对处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犹如一场“及时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前不久国内第一本中学生爱情教育读本《当情窦初开的时候-中外文学名著情爱百景》问世了,此书从61部世界文学名著中精选了61个描写情爱的片段,目的是让中学生通过阅读,借鉴经典精华,领悟情爱百态中“善”与“恶”、“美”与“丑”的交锋搏斗,领受思想艺术的薰陶,促进正确恋爱观的树立。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身体发育加快;青春期的来临,他们在心理上渴望独立自主,一旦摆脱家庭的束缚,则会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使男女同学接触机会增多,而在交往过程中,不免互相爱慕;由于社会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信息量的增大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描写恋爱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诱惑力和感染力很大,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模仿的愿望;理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情教育的缺乏,造成不少同学不求上进,道德观念薄弱和恋爱问题上的无知.很多同学把异性之间的好感、友谊当作爱情来对待,更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异性友谊无立足之地,异性同学之间接触多一些,就会被人哄成“恋爱”。

爱情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男女之情的教育,我今天不是去教你们如何谈情说爱,而是教你们如何在做人的过程中去拥有人世间这份美好的情感,去获得幸福的人生。爱就像奔腾的潮水一样,我们应该在爱未萌发之前使它化做涓涓溪流,在爱情迸发之后来个“大禹治水”,变“堵”为“输”。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一种美丽,虽然她美得幼稚,但她是属于这个生命阶段特别的美丽。我们没有理由制止她的发生,需要我们做的是,通过我们的正确认知使这份情感保持她天然的美丽和天然的纯洁。而爱情教育,就是保持这种美丽和纯洁的最佳方式。

(二)什么是爱情

一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4岁的女儿问了他一个问题:“父亲,什么叫爱情?”和所有的父亲一样,苏霍姆林斯基也陷入了忐忑不安之中。但他没有回避,而是用信书的方式和女儿一起探讨爱情,并通过自己儿时的经历以及几个神话故事为女儿解释爱情。他在《给女儿的信》中把自己的祖母当年讲给他听的关于爱情的一个童话故事说给女儿听:

在祖母充满了文学色彩的童话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曾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上帝在那对青年男女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他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第二次“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他读到了“忠诚”;第三次他从男人“非常忧虑”的神色中读到了“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而且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那是“心头的记忆”,是对永不会逝去的爱情的追念。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是五十年彼此的忠诚、扶持、依赖与追怀,造就了这相濡以沫、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这话不由得不让人细细地品尝、深深地回味。爱情也是人类所独有的,文章借童话故事和祖母的话语叫人咀嚼一番:“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此以后,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的确,只有人才能够爱,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无比,苏霍姆林斯基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故事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人类生存繁衍,相互忠诚,永远怀念,这就是爱情,人类所特有的爱情。

中学生恋情的特征及负面影响

《被爱打扰的日子》是一部全面描写中学生早恋的青春小说。吴一舟把笔触伸向被人有意忽略的中学生爱情领域,讲述了一群高中生在青春萌动期所发生的一个个朦胧的爱情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口号:“毕业了,再相爱!”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我们先来看看中学生情感的特征。

1、朦胧性:首先,正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使得少男少女之间的感情具有着独特的朦胧性。之所以说它朦胧,是因为畅游在青春小河里的青少年,还没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辈子的承诺和关怀。她还包括宽容,牺牲。而此时的你们有能力承担起这份爱的重任吗?有的青少年只是把对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也许你只是喜欢那个他(她)的外貌,你只是忘不了他的声音,他打球的动作,他走路的样子,甚至是他穿在身上的那一件外套:你只是钟情于她的笑容,她的眼神,她的舞姿,甚至是她飘逸的长发。很中学生的恋情由外貌的吸引开始的,往往因为新的更吸引人的外貌出现而结束的。

2、单纯性:认为爱至高无上,认为爱就是一切,往往把爱神圣起来,纯粹起来,根本不管其他因素。一旦发现有谁把爱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相联系,就认为爱不纯洁了。这种只讲爱不讲其他的单纯性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行不通的。“物资决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对于成年人来说,谈恋爱、找对象,爱情并不是惟一的因素,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经济、地位。但是青少年在发生恋情时却对这一切毫不考虑。这是你们的优点,但同时这也是你们的缺点,因为你们还缺乏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面前,你们天真的幻想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很多人因为过早的恋情纠葛而不学无术,荒废了学业,如果将来一事无成,你所爱的人愿意和你一起喝西北风吗?

3、冲动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往往凭自己的情感来左右自己的行为,经常感情用事,不太考虑自己应注意什么,应遵守什么,应承担什么责任或义务。往往只顾眼前不管以后。只要对方在某些方面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很投入,甚至不顾一切,而一旦出现矛盾,便很快翻脸,甚至分手。这种缺乏理智、太情感化的恋爱必然面临很多矛盾,使双方的关系不时出现裂痕。他和她曾经都是很优秀的学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他们的名字在校园文化长廊的光荣榜上相遇了,互相倾慕使他们走到一起,一开始就不可收拾,写情书,送礼物,私自出去约会,成绩一落千丈。高考中,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女孩觉得无脸见人,寻死觅活,女孩的家长找到男生要他负责,男孩的父亲一气之下把儿子毒打了一顿,男孩离家出走,两个学生耽搁了自己的前途不说,两个家庭视为仇人,爱情无果,前途无望,致使他们终生悔恨!

4、盲目性:他们往往是只凭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某些感觉或某些看法而开始恋爱的,几乎没考虑自己应找哪一种人,不该找哪一种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只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闷与孤独,有的是为了面子(如认为别人都在谈恋爱而自己没谈就很没面子),还也有的同学甚至只是为了好玩和探奇谈恋爱。还有的甚至就是一种性欺骗,一旦达到目的就见异思迁,草草收场,根本不是为了真正的恋爱甚至婚姻。这种盲目性常常使他们的恋爱没有方向,甚至走入许多误区。2004年上海某中学一个高一男生与就读某职校的一个16岁女生结识,不久开始谈“恋爱”。两个多月后,男孩提出分手。然而,此时女生已怀孕,女孩提出三条解决的办法:把这事告诉男生的父母;继续和她谈恋爱;给她10万元损失费。这三条男生都无法接受,他只是一个劲儿的催促去医院做人流,女孩很害怕,坚持不去。男生思来想去,觉得无路可走,于是找来初中同学做帮手杀掉了女生。两个花季少年就这样毁了自己的一生!

5、不稳定性: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青少年们的理想、志趣、爱好、性格等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引起爱情的变化。假如你在15岁时开始谈恋爱,那么离法定的结婚年龄也还有近10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10年左右的时间里,将会发生多少不可预知的变化啊,而每一种变化都可能影响到爱情的巩固和发展。很多的事实也表明,早恋的人往往并不能永结同心,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那个人往往并不是你青春期爱慕的对象,“永远爱你”只不过是早恋时的天真幻想和一句难以实现的空话罢了。

曾有一个读高二的男生,很认真地和一个他喜欢的女孩谈上了恋爱。这个男孩有一个被他称为“哥儿们”的父亲,因此,男孩并不犹豫,就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对儿子说:“爸爸最讨厌朝三暮四的人,你如果真爱这个女孩,你就要对她一辈子负责。但你说今后你还要读大学、研究生,如果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你认为比她更好更优秀的女孩,怎么办?”男孩说:“可是要让我离开她,我会感到很痛苦。”父亲说:“初三时我给你买的随身听呢:?”男孩回答说:“你不是给我买了一个更高级的吗?我早把它送给别人了。”但聪明的男孩马上反应过来,爸爸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最后他说:“爸爸,什么都别说,我懂了。”这个男孩从父亲的话里,明白了爱是需要等待的。因为只有等待,才会找到心智真正成熟后的幸福爱情。这就像树上的苹果,性急的人不等成熟就去采摘,结果只能尝到青涩苹果的苦味;如果耐心等待,当它成为又红又大的苹果时,就能品尝到它的甘甜。伊甸园的爱情之果,是精神之果,幸福之果,更不是随意能采摘的。因此,每一个准备步入爱情殿堂的人,都需要认真地问自己:“爱,我准备好了吗?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学生不要过早开启爱情之门。当然谈恋爱的年龄早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是否早恋要以下面两个特点来划定:其一是生活上的自立程度。一些少年,稚气十足,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他们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立,离开了父母就无法生活,还是一个100%的消费者,还处在学习文化技能的紧张阶段,就迫不及待地谈恋爱,可谓为时过早;其二他们的年龄还离法定的最低婚龄相差很远,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这样一个身心都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过早的恋爱常常会酿出苦果,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影响学习,磨灭理想。每个中学生都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都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甚至是栋梁之材;任何理想、抱负的实现都离不开勤奋努力,学习知识。中学阶段,正是为各方面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充满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于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每个青少年都应该全力以赴 ,专心致志的刻苦学习,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 努力培养和磨炼自己的意志,塑造美好的心灵,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一切准备。如果这个时期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这种所谓的爱情 , 极可能葬送了青少年的才能、事业和前途,待到以后追悔莫及。

(2)影响身心,有害健康。由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一方面如果早恋,自知会受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因而就要躲躲藏藏,远离人群,长此下去,影响了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同时,他们的思想上会产生很多负担,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甚至会改变性格,本来活泼、天真的学生,也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淡,在心理上出现超年龄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涉世不深、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感情胜过理智。因此,在辨别人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草率行事,一时感情冲动,压过理智,与异性确立了爱情关系,以后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发展、成熟 , 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 , 进而冷却或是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3)影响他人,亵渎爱情。中学生的恋情大多是由于感情的冲动或是出于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引起的。这种神秘感、好奇心使他们盲目地效仿成人。当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冲动构成合力时 , 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线就会被冲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越轨过火行为,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 造成自己或者对方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你要知道爱有时候会变成一种伤害,就像我们喜欢一朵花儿,因为爱她,就会产生一种占有的欲望,把花儿从树上摘下来,促使她过早的凋零,枯萎,这时候爱就变成了一种伤害。

爱情之花是圣洁的 , 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正确理解她,懂得珍惜她的人,才能栽培并使之永远盛开。对于青少年来说 , 在爱情生长的土壤还不具备的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筑好防线,拒绝接受和传播爱情的种子。

(四)中学生如何对待爱情(1)用理智战胜情感。

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天平,一边装着感情,一边装着理智,当我们用心所爱之时,也要用心所思。爱和被爱都没有错,错在时间和空间上。你现在是读书的黄金时间,你从走进高中的那天开始,就在一步一步向高考靠近,你已经没有退路,你要对自己负责,对明天负责,同时也是对爱情负责。一个8岁的小男孩对自己的母亲说:“我好喜欢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同学,我要娶她做我的新娘!”这个母亲告诉孩子:“你喜欢她就要给她幸福,你就要买带花园的房子,买小汽车,送给她钻石项链和玫瑰花,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到时候才可以赚钱买这些东西,你才有资格去爱她。”这位母亲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爱一个人就是要给他(她)幸福,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能力给他(她)幸福,就要努力地去创造给他(她)幸福的条件。作为中学生你只有把爱的种子珍藏在心底,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学业和个性的完善上。你将来才可以赢得甜蜜的爱情!有的同学暗恋一个人,我想提醒你:你现在千万不要去打扰他(她),不要去破坏他(她)平静的生活!爱一个人就是对他好。对他好就是给他自由、尊重,以及配合他的喜好,以他能接受的方式,行你认为善意的好!不管他(她)现在是不是也喜欢你,你都不要去惊动这份唯美而圣洁的感情,你可以把他(她)拥在记忆深处,默默的把他(她)的名字呼唤成一首美丽的小诗,悠悠的把他(她)的肖像倾诉成一曲清丽的小调,甚至把与他(她)的点点滴滴精致成一串串回味无穷的故事!请你把他(她)当成一幅画,远远的,悄悄的去观赏吧!(2)把爱情变成动力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网上问我:“老师,我收到了一个异性同学的书信,心里很不安,早恋可怕吗?可耻吗?您收到异性朋友的信是什么时候,您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我很感谢这个同学把我当成了朋友,我告诉他:“早恋不可怕,更不可耻,但你们都还太小,正是读书长身体的年龄,而不是恋爱的季节„„记得那年当一张高考分数单把我的大学梦撕得粉碎的时候,比我低一年级的一个男生给我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朦朦胧胧的爱情,说真的他喜欢我,我也喜欢他,和他在一起,我真的很开心!可是我觉得高考落选的我根本就没有资格谈及“爱情”,再说他很快也要面临高考,我不能去打扰他。我便装聋买傻没有理睬,那时候我已经回到家乡,在一个山村小学当了教师。于是我们相约“明年高考场上见!”为了人生的理想,为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我每天都要工作学习到深夜1点多,我用理想激励自己,用更勤奋的学习转移兴趣,我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有时候为了一道难题我要跑很远的山路去请教,我们严格遵守“高考前不写信,不见面”的承诺,每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只要一想到那个美丽的约定,我就觉得有无穷的力量。我没有功夫去梳妆打扮,舍不得花一点时间去玩耍嬉戏,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年我们双双走进了高考,我们都如愿以偿的实现了理想!”很多年过去了,尽管我的初恋有花无果,但是我们当初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正确的。每当回忆的小舟划过这段港湾时,我依然觉得很温馨,很甜蜜!把爱情变成动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校园里,也一定有这样的同学“相约在大学”!我愿意诚心诚意的为这样的同学祝福!(3)把爱恋变成友谊,这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异性交往方式。有人问:异性间有纯洁的友谊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同学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情感的:

第一对,他们平时都是自顾自地学习,他们在大家面前也就是和一般的同学一样,如果不是有人透露,还没有人知道。但因为是真正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说,都是从容面对。这是事实,他们也不反对。你爱怎么说怎么说去,我们走着我们的路。他们都是城里的同学,每天也就是放学后才会一块走,其他都很平常。成绩是很正常地起起落落,后来分班他们不在同一班,慢慢地,就走远了,成为很关心对方的好友。不知道他们的心路历程,但相信他们走得很理智,很明白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因为自己的喜欢而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所以开始;因为自己的清醒而冷静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所以正常;因为自己的平静而恬然地作出放弃,所以结束。真的很佩服他们,一切都处理得很好。女孩说:“我最终还是选择我的学习。毕竟那是一生都不会离开我的。”男孩说:“什么也没多想,她愿意就行。”

第二对,他和她都是活跃分子,在班上本来就很耀眼,是大家注目的。两人实在是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无论什么都见识过,知识面很广,两人被说成一对很正常。他们俩依旧很要好,依然活跃在各个场合。他们还拿自己开玩笑,就像自己不是大家的谈论对象一样。他们的结局是:两人一直是好朋友,很铁很铁的那种。一方有难另一方绝对帮忙到底,只要一句话:咱是不是朋友?他说:“她是个可爱的女孩。我能帮她为什么不帮?她也帮我许多。”她说:“我一直把他当弟弟看。”

第三对,他和她是同桌。学习成绩差不多,各有天赋,性格上极为投缘,相互探讨是经常的事,还能相互开玩笑。本来是什么也没有的。可有一天突然间,全班哄传着他们的“绯闻”。他她都莫名其妙。很凑巧老师换位子,就把他换走了。自此两人没有再说过话,没有再交往,就连最基本的同学之间有可能的联系都被互相避免了。两人见面就互相避开,在听到谈论对方时就离开,就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立在他们中间。“逃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似乎是他们应付舆论的共同选择。他们的结局呢?他她的成绩都很好,现在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只不过还是没有联系,坚冰依旧未碎。他沉默,对过去的这段回忆。她说:“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为什么当初我不勇敢一点去面对?如果能的话,我就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了。可是,已经无法从头再来„„”

我不知道你们会欣赏那一对,但是同学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都很有分寸,都做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喜欢和爱不是让对方难过,不是让自己痛苦。喜欢为什么不做个无话不谈的好友,知己?那样才能无私地为朋友分担忧愁,才能轻松地为朋友付出。为什么要把那份沉重的责任揽到自己稚嫩的肩膀上?把异性当成一个和你一样的平常的人,忘记他的性别,从精神的层面去欣赏,你会发现,那里有一片更自由更坦荡的天空任你遨游,你将拥有更多能够理解你,欣赏你,喜欢你的异性好友。那时,你就会明白,喜欢并不一定要以恋人的形式表达。把事情想得简单想得单纯一点,把自己的视野放得宽阔放得高远一点,就能好好地处理和异性的交往问题。

爱,是个厚重而圣洁的话题。爱的内涵包括太多太多,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爱是用行动来表示。爱的外延很广,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有朋友之间的爱,有恋人的爱,等等。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为爱负责!青春期朦朦胧胧的爱情不是洪水猛兽,是一串甜甜酸酸的葡萄,是一个青苹果,我希望同学们用理性去对待她、呵护她,只有这样,你将来才可以赢得人世间美好的爱情!

第三篇:对待工作的态度

对待工作的态度

全球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

他们把罗文找来,交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三个星期之后,罗文穿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其中的细节我们不谈,我们知道,故事的结果是罗文完成了任务。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当时的问题很多,找到加西亚的困难很大,但罗文在接到任务之后,并没有询问过多的问题,也没有抱怨为什么。要自己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是百折不挠地去执行。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要问自己,在现实工作中,领导在给你布置任务之后,你有没有类似的问题或者抱怨呢?你是不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呢?转自虽然这是100多年前的文章,并且已被印刷了亿万份,但无论是初读还是重读,它一定都会令你的心情难以平静,一定会让你联想到今天的生活和事业。

“把信送给加西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目的地只有一个。如今的年轻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导,而更需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对自己肩负的重任,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把信送给加西亚”。在生活中,那些不论何时何地,不管有无监督,都努力工作的人,都是能“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默默地把信接过来,义无反顾地把信送到加西亚的手里,这种人永远都不会被解雇,同时他们也永远不会为了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寻找这些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其实,这些人无论要求什么事物,都会得到满足的。他们在每个国家、城市、乡村,每个企业、公司、商店、办公室都会受到欢迎,世界急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一丁点儿的忠诚抵得上一大堆的智慧,对企业的忠诚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不能好高骛远,不要整日抱怨,保持愉快的心情,从善良的角度出发,从点点滴滴出发,每个人都以此态度对人,必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天才是主动性的爆发。不管是不是够聪明,但当你把身心彻底融入工作,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企业主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一个组织,如果每个成员都具有主动性,把任务圆满地完成,并得到相应的报酬,那么,企业进步,员工快乐,这个组织就大有希望。

“把信送给加西亚”代表着一种主动、积极、努力的工作态度。无论是个人单位,还是组织、社会,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越多越有希望。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有送信给加西亚的积极主动精神,运用个人的一切力量达到工作目标,这才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真正内涵。其实道理不用说的太多,只有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连手中的工作都不能做好,那他在以后还会有什么作为呢?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没有紧迫感的人,他会做好什么事呢?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其实并不仅仅来源于他的执著,更来自于他有一个能信任他,并能派他去送信的总统,还有能把各个环节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的上司,更有那在各个环节为他服务的、没有留下姓名的很多的伙伴,是他们共同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在部队是这样,在一个公司同样也是这样的,每一个环节上,如果少了一个人的配合也是很难圆满完成的。如果把心态都放到一块,大家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果都只想着自己,不去想着集体,就不会有成就,只有把心态摆正,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你今天的付出才会是你明天的成功。

要拒绝平庸,选择卓越。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要怀着对公司的热爱去完成也许别人不愿意做,但对公司有益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就来源于他的执著。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正视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树立新的文化和新的理念。在竞争中树立我们的目标,谨慎踏实地把公司的业务做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通过个人的行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努力上进,友善待人,把我们共同的事业做好,做一个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把金色号角打造成一个令人尊敬的公司,同时你也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第四篇:对待婚姻的态度

对待婚姻的态度

一位年轻人和新婚的妻子经常吵架,他很懊悔,埋怨自己当初结婚前看走了眼,他感觉日子这么过实在没有意思,他决定征求父亲意见后和妻子离婚。

父亲听完他的埋怨及诉苦之后,问他,你的妻子有优点吗?年轻人抱怨说,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你在她心目中有优点吗?父亲又问。年轻人迟疑的说,好像也是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父亲说,你比我强,我结婚前不知道你母亲优点是什么。年轻人抬头望了望他的父亲,想说什么又最终咽了下去。

父亲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块瓦片和一团棉花问他,它们谁更硬一些,年轻人不知父亲想干什么,说,这还用问,当然是瓦片硬了,父亲把瓦片和棉花举到同样的高度松开了手,只见瓦片落地后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轻飘飘的落了下来,父亲问他,为什么硬的碎了而软的丝毫未损。年轻人想了想说,软的很轻,所以丝毫未损。

父亲拍拍他的肩,深切的说:“孩子,你应该像棉花一样谦卑下来,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样有棱有角,遇冷则冰,遇硬而碎,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父亲一辈子只明白一个道理,承认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一生伤害的是你自己,你应该学习棉花,可以为别人抵御风寒,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一句好话可以温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话可以让她记恨你一辈子,也会葬送掉你的婚姻。你希望父亲像你对待妻子一样对待你的母亲吗?”

“坚决不”,年轻人低下头对父亲说,默默转过身走向家的方向。

第五篇: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设计

象山中学

郭俊美

教学设想:在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正确的文化态度。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有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我们要想让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必须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学习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合作探究:“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提出问题:如何对待“孝”文化?

分析“孝”文化的精华—尊老、敬老、爱老。“孝”文化的糟粕—封建家长制、愚孝 指出对于精华要汲取,对于糟粕要剔除。从而概括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具体做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与旧24孝相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出了新24孝,新24孝继承了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例如教会父母上网、陪父母旅游、支持父母再婚等,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新旧24孝对比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但要继承,更重要的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1: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

材料2: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华阴老腔之所以取得成功、中国杂技之所以受世界人民的欢迎就在于他们注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这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第三个态度。(3)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总结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1.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3.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教学反思:本课以“孝”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例,分析总结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待爱情的基本态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