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曲作法教案
黄冈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教案
歌曲分析与写作
教 研 室:音乐系理论教研室 授课教师:张来敏 授课班级:202_级
授课内容:歌曲的类型 授课对象:音乐系202_级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歌曲的类型及其特点有一个了解。
重 难 点:歌曲的类型及其特点 授课时间:2课时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堂
歌曲的概念:是歌词和曲调相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特点:
1、文学与音乐相结合。
2、词曲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
3、一般具有结构短小、形象集中。
4、受众广泛,易于普及。
5、传播媒体多样。
第一节 歌曲的类型
1、进行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
2、劳动歌曲:《军民大生产》
3、抒情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4、颂歌:《我和我的祖国》
5、舞蹈歌曲:《金梭和银梭》
6、诙谐或讽刺歌曲:《济公》
7、叙事歌曲:《常回家看看》
8、摇篮曲:《大树妈妈》
9、影视歌曲:《少林少林》《亮剑》
10、广告歌曲:《跟着感觉走》《娃哈哈》《东芝》《脑白金》
11、行业歌曲:29届奥运会会歌《我和你》 结语: 作业:
1、队列歌曲、叙事歌曲、诙谐歌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各举至少一例。
2、分析下列歌曲的体裁特点: 《我爱你,塞北的雪》《船工号子》
第二篇:歌曲作法歌曲材料
歌曲材料
《歌曲写作》讲议
王文韬
绪 论
一、歌曲的艺术特点,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习方法:
1.勤动笔(每周一歌)
2.向优秀歌曲学习(分析)
3.积累音乐语言(背记民歌)
三、学习要求:
1.作业
2.笔记
四、授课形式:
1.讲授为主
2.提问、讨论
3.作业试唱点评
歌曲是诗和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
歌曲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歌曲艺术的创作理论和创作技法,是“音乐工艺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歌曲的体裁和演唱形式
歌曲的体裁和演唱形式,是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第一节 歌曲的体裁类型
歌曲的体裁是根据歌曲艺术的表现特点及诸多因素来进行分类的。常见的体裁有以下几种:
一、抒情歌曲
抒情歌曲是歌曲体裁类别中内容十分广泛的一类,它可以抒发人民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军民鱼水之情,同志友谊之情;也能够反映人们崇高广阔的精神境界和探索奥秘的心灵之光。
抒情歌曲比其他体裁的歌曲更富有歌唱性。它的曲调优美动听,亲切感人;旋律起伏多变,节奏运动丰富;风格多彩,表情细腻,富有感染力。
抒情歌曲因其个性较强,大都采用独唱的形式,便于自由抒发,如《黄河怨》、《铁蹄下的歌女》、《我爱祖国的蓝天》、《马儿啊,你慢些走》、《党啊,亲爱的妈妈》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但也有采用重唱、合唱形式的,如《十五的月亮》、《牧歌》和《我的祖国》等。
二、颂歌歌曲
颂赞歌曲的内容侧重于歌唱历史的巨大变革、祖国的大好河山、党的伟大功绩、人民的英雄业绩等重大题材,因此而形成歌曲艺术的一个体裁类别。
颂赞歌曲常采用合唱或独唱等艺术形式。我国作曲家曾创作了不少影响深广的颂赞歌曲,如《黄河颂》、《延安颂》、《祖国颂》、《赞歌》、《红梅赞》、《北京颂歌》、《长江之歌》和《我爱你,中国》等。
三、劳动歌曲
这类歌曲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常常是直接地表现人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强烈的生活气息。
劳动生产中所用的歌曲,其节奏比较鲜明,随劳动紧张或缓和而变化。紧张的动作,要求节奏短促、强烈有力;缓和的劳动,节奏相应的平缓。这类歌曲的旋律一般比较朴实简洁;劳动强度越大,节奏越鲜明,旋律性相应减弱,甚至于直接用语言的呼号;旋律性较强的劳动歌曲,大部是在平缓的劳动中产生的。
劳动歌曲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生动活泼。有时演唱者见景生情,即兴编词,使艺术和生活溶为一体。例如打夯号子、川江号子、拉网号子、渔歌等,都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的,体现劳动人民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乐观豪放的气质,很有特色。
四、进行曲
进行曲是歌曲体裁类别中富有特点的一类,队列歌曲也属此类。它产生于军队的斗争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队伍去英勇奋斗。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进行曲来表现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如《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青年进行曲》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
雄劲刚健的旋律进行和坚定有力的节奏律动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曾产生过许多团结人民、抗击适度人的优秀战歌和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救亡进行曲》、《游击队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
五、歌舞性歌曲
歌舞性歌曲与舞蹈动作结合的较为紧密,基节奏鲜明,重拍突出,曲调流畅,跳动起伏,结构方整。这种体裁的歌曲与我国民间的《秧歌》、《花鼓》和锣鼓曲等有密切的联系;也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格的歌舞曲以及现代流行的歌舞曲有密切的联系,如《采茶灯》、《青年友谊圆舞曲》、《鄂伦春小唱》、《洗衣歌》、《咱们新疆好地方》等。
六、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的音乐特点与说唱音乐有密切联系,其内容大多是描写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它的旋律和语言结合较紧密,往往能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节奏、速度、结构比较自由,如《丈夫去当兵》、《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小姑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老房东查铺》和《一壶水》等。
七、诙谐歌曲和讽刺歌曲
诙谐歌曲和讽刺歌曲各有自己的题材范围:诙谐歌曲常针对人们在生活中富于幽默、有趣的情节或粗心、鲁莽、冒失等行为进行善意的说唱;而讽刺歌曲常是针对社会上某些不良作风和不良行为或思想反动的代表人物等进行无情的揭露、抨击。这两类歌曲常采用夸张的手法来刻划音乐形象,给人以新奇突出的感受。其旋律的音程跳跃较大,变化音、装饰彰用的较多,节奏、结构常自由变化;有时为了夸大某种特点,随着音乐情绪发展的需要,常用一些朗诵音调或说白。如讽刺歌曲《茶馆小调》、《你是个坏东西》、《狠狠的打》、《烟酒进行曲》、《老天爷》和诙谐歌曲《粗心的小画家》和《这还是头一遭》等。
八、表演唱 表演唱是一种演、唱并重的歌曲体裁。它把民歌、戏曲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引进到歌曲艺术之中,大大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其题材内容往往是描述具体的人或事,情节发展的生活趣味较浓。其音乐特点是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点,常带有说唱性的音调和口语化的旋律进行。歌曲中间常使用短小的间奏,以便说白和表演。节奏比较自由。这种歌曲体裁常采用小组唱、小合唱或重唱、对唱的演唱形式,如《逛新城》、《小王赶车》、《我的算盘好伙计》和《养猪模范李月娥》等。
九、儿童歌曲
儿童歌曲是歌曲体裁类别中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类别,它也包括有抒情歌、颂歌、表演唱、进行曲、劳动歌、诙谐歌和讽刺歌等;天真活泼、朝气向上,反映儿童的生活内容,揭示儿童的精神世界,适合于儿童演唱是其基本特点。旋律往往是级进和小跳结合进行,音调跳跃、轻快。这类歌曲的乐句不宜过长,音域不宜太宽,一般在十度以内,节奏比较简单,常用四二、四四拍,有时也用四三拍。结构短小方整,如《卖报歌》、《酸枣刺》、《小红花》、《海鸥》、《我们多么幸福》、《快乐的节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和《红领巾之歌》等。
第二节 歌曲的演唱形式
一、独唱
独唱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童声独唱。根据男女声的音色、音域又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等各种独唱。又根据演唱者的技法特点和艺术特征,还可分出若干类型,如女高音独唱可分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等。在唱法上还有传统的、民间的、美声的和通俗的等。
抒情歌曲,叙事歌曲、颂赞歌曲和诙谐歌曲等体裁的作品,常被独唱者所选用;一些优秀的劳动歌曲、进行曲、群众歌曲和校园歌曲等,也常显示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唱艺术效果。
二、对唱
三、重唱
重唱形式有二重唱、三重唱和四重唱等,其中二重唱最为普通。在二重唱形式中,又可分为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和童声二重唱等。
四、齐唱
齐唱形式可分为:男声齐唱、女声齐唱、童声齐唱和混声齐唱等。其中群众性的混声齐唱、也即大齐唱最为普及。它能起组织群众、鼓舞情绪、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作用。
五、轮唱
六、小组唱和小合唱
七、合唱
由几十人在一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歌唱,称为合唱。合唱分为: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和混声合唱。
合唱的音响丰满、气势雄壮,适合于演唱题材重大,气势壮阔的歌曲。它既能造成宏伟磅礴的声势,又能表述委婉、细腻的情景,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演唱形式。劳动歌曲、队列歌曲、战斗歌曲、青少年歌曲、赞颂歌曲都可以采用合唱形式创作和演唱。
第二章 歌词 第一节 歌词的艺术特点
主题突出,内容健康;语言简练,形象鲜明;节奏清晰,声韵和谐;结构严谨,形式短小。
第二节 歌词的结构形式
歌词的结构形式(即歌词的分句、分段等),直接影响着歌曲的乐句、乐段的写作,甚至会决定整首歌曲的结构形式。歌词的结构必须符合音乐表现的要求,本节仅从歌词的句式、段式和体式三方面对歌词的结构形式作一简述。
一、歌词的句式
歌词的句式结构是多样的。但常见的歌词句式多为七字句和五字句,这和我国历代诗词格式中的“七言”和“五言”有密切关系。这里所讲的句式,一般是指每句歌词的字数及其节奏安排。
七字句是歌词中最基本的句式,如
二、歌词的段式
歌词的“段”也称为“节”。歌词的段式是由段内包括的句子多少而决定的,它又常受我国传统的诗词格律和民间歌谣的惯用格式的影响。
1.双句段,这种段式在歌曲创作中较少见,常在某些有着地区风格的歌曲中见到。
三、歌词的体式
歌词的段式和体式关系密切,但两者各有所指,不能混为一谈。歌词的体式是歌词作者根据歌曲的音乐结构而设计的词式,以便为曲作者在构思曲式时作为参考。而曲作者在创作歌曲时,可以遵照歌词的原体式设计进行创作,也可对其体式作适当调整,创造性地完成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1.一段体
2.二段体
3.三段体
第三章 曲调
曲调,也称旋律。音乐的内容及体裁、风格特点等,主要由曲调表现出来。人们称曲调是音乐的灵魂。
曲调是由节奏,旋律线,调式等因素有机组合而成。
第一节 节奏
一、音乐节奏与生活
音乐的节奏来源于生活。一定的生活环境和一定的生活方式,便产生一定的节奏形态。
二、音乐节奏与语言
1.语言的节奏是歌曲节奏的基础。歌词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其疏密、顿挫的程度常对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有所制约,因而它常显示为歌曲音乐的节奏基础。2.语言节奏的艺术处理。
三、常见节奏的表现特点
1.单纯整齐的节奏,常与平稳的情绪和单一的感情相联系。
2.悠长的节奏,常与宽广博大、肃穆、安静、深沉的情绪相联系。3.短促的节奏,一般与轻巧灵活、活泼欢快的情绪相联系。
4.长短交错的节奏,在不同节拍、速度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多种复杂的感情。5.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改变了节拍的基本强弱规律,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给旋律增添了变化和活力,并能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往往可以表现坚毅、勇猛、活泼、愉快等多种情绪。
6.三连音:三连音与音值的二等分基本划分不相一致。其音乐的进行往往显示出特殊的表现力,如表现紧张、紧凑、连贯、流畅等。
7.附点节奏:附点节奏能加强语气,增加动感,往往与坚定果敢、激动、活跃的情绪相联系。
8.休止符:不同节拍位置的休止符,具有不同的表现力。休止符运用的巧妙、得当,会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四、常见节拍的表现特点
1.二拍子:是最常用的基本节拍,每小节一强一弱,强弱交替短暂、均匀。善于表现坚定有力、明快、活泼的情绪。
2.三拍子:每小节一强二弱,强少弱多,律动减缓,具有柔和、流畅的特点。善于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跃的情绪。
3.四拍子:每小节的强弱拍次序是强、弱、次强、弱;强拍隔三拍出现一次。具有宽广、稳健的特点。善于表现坚定豪迈、庄严宏伟、热情亲切的感情。
4.六拍子:每小节的强弱拍次序是强、弱、次强、弱、弱;强拍隔五拍出现一次,强与次强又在每一个三拍之间交替出现。它具有流动、摇曳的特点,善于表现柔美,深情、活泼、细致的感情。
第二节 旋律线
曲调在运动过程中,由音高变化而形成的起伏线条,称为旋律线。旋律线与感情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下面介绍常见旋律进行的方式及其表现特征。
一、同音进行
同一音多次连续出现叫同音进行,其旋律线是平的,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
二、级进
按音阶顺序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进行叫级进。
1.上行级进:上行的旋律线富有朝气,一般与力度渐强、紧张度增加、绪情高涨相联系,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
2.下行级进: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
三、跳进
三度或三度以上的旋律进行称跳进。一般称旋律的三度进行为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为大跳。
1.三度跳进
四、曲折进行
以级进为主兼有跳进,旋律线时上时下,呈波浪形。曲折的旋律进行,一般富于抒情性和歌唱性。
第三节 调式
曲调运动的中心音(即主音),和它周围的音(一般不超过七个音)所建立的体系,称为调式。五声性调式和大、小调式是我国歌曲创作的常用调式。除此而外,一些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调式,也被采用。
调式中的主音、属音和下属音,共同形成调式的骨架,它在音乐运动中有明确、肯定调性的功能,因此而称它们是调式的功能音级。曲调运动中,如调式的功能音级用的较多,音乐则显得稳健肯定。
调式中的非功能音级,是调式的色彩音级,它们有明确调式特点的作用。在曲调运动中,如适当增多色彩音级,音乐则显得自如流畅。
调式是音乐思维的基础,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和传统的特征。在歌曲创作中,调式对于曲调的结构形态和风格特征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一、五声性调式的曲调运动
1.五个“正音”在曲调运动中所形成的有特定结构的三音列、四音列和五音列及其变形是五声性调式的音调基础。
2.“偏音”在曲调运动中具有装饰性和替代性,丰富了调式的色彩。3.曲调终止时,常用“上导音 ”和“下导音”来加强主音的稳定感。
二、大、小调式的曲调运动
1.在曲调运动中,三和弦的分解及其省略某一音的进行是大小调式的音调的基础。
2.曲调的运动中,和弦的分解进行中加入经过音、助音或先现音等和弦外音,可增强曲调运动的流畅感。
3.曲调终止时,常用导音进入主音或属和弦的分解进行到主音来加强音乐的终止感。
第四章 歌曲的一段体结构
在组成歌曲的基本结构中,最大的单位是乐段。歌曲作品中的乐段,繁复多样、变化无穷:它可单独成曲,也可是作品的一个部分。乐段常能圆满地完成乐意的表达,因此,我们把各式各样的乐段结构,统称为一段体。
第一节 乐汇和乐句
一、乐汇
歌曲中能够单独划分出来的小片断,称为乐汇;最小的乐汇仅只一两拍,较大的乐汇可以是几个小节。
二、乐句
歌曲中能够完成一个音乐“造句”的部分,称为乐句。乐句是组成歌曲的基本单位。其结构、规模以及和歌词的配合等方面,都显示了极其多样的组合形态。
1.级划分乐汇的乐句(分裂结构)
2.一气呵成的乐句(连贯结构)
乐句中可分与不可分的特征要看是否有明显的停顿,明显的长音、明显的重复片断等。
还有二种是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结构形式
三、方整性乐句和非方整性乐句
1.一般在、和 节拍中,由二、四或八小节构成的乐句,都可称为方整性乐句。其结构均称,平衡感较强。2.一般由三、五、六或七小节构成的乐句,都可称为非方整性乐句。都结构不够规则。
第二节 方整性乐段
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称为方整性乐段。
一、双句式乐段
1.重复性双句式乐段,标记为:a、a1,即上下两乐句的音乐材料相同,特别是两乐句起头的材料相同;上乐句以半终止收束,下乐句以完全终止收束,上下呼应、完整统一。
2.非重复性双句式段,标记为a、b,即上下两乐句运用不相同的音乐材料。上乐句半终止收束,下乐句完全终止收束。
二、四句式乐段
1.重复性四句式乐段,标记为:a、b、a1、c,或a、b、a1、b1;
2.非重复性四句式乐段,标记为:abcd或aa1bc,abcc1,一般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
第三节 扩充、补充及其他
一、扩充
歌曲创作中,为使思想内容表达得更加充分、音乐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常在乐句中作乐意伸展而使其小节数增多;或在乐段末、该是完全终止时却未作终止、继续伸展乐意而使乐句数增多,这类从乐句内和乐段内扩增乐意的现象,通称为扩充。
扩充使双句式乐段和四句式乐段的方整性结构变为了非方整性结构。
扩充是音乐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方法极多,在歌曲创作中常被运用,它对于乐思的展开和结构形态伸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补充
歌曲创作中,为了进一步肯定已经陈述过的基本乐思,为了抒发未尽兴的乐意,常在乐句或乐段的结音后又作延伸,至使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形态得到伸展。这类从乐句外或乐段外使乐意得到伸展的现象,统称为补充。补充使乐句和乐段由方整性结构变为非方整性结构。
补充,是乐意得以完满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歌曲创作中运用极多。它对于音乐情绪的延续、气氛的渲染和结构的扩抻等,具有明显的作用。
三、开放性乐段
凡在歌曲所用调式的主音上作完满终止的乐段,都称收拢性乐段。
凡在歌曲所用调式的非主音上作终止的乐段,都称为开放性乐段。
乐段的终止作开放处理可有乐意未尽、继续发挥或留有悬念之感。
四、转调乐段
凡乐段终止时的调性与乐段的主要调性不符者,都可称为转调乐段。
第四节 非方整性乐段一、一句式乐段
由一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为一句式乐段。
二、三句式乐段
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为三句式乐段。
三、五句式乐段
由五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为五句式乐段。四、六句式乐段
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称六句式乐段。
五、多句式乐段
乐段中的乐句数超过六个的,都可称为多句式乐段。
第五章 音调及其发展手法
歌曲艺术形象的创造,有赖于具有鲜明个性的音调作有机发展。如何能使已经具有明显特性的音调在艺术形象的逐步提示中得以丰富、变化、延续、展开,是歌曲创作中的重点讨论课题。
第一节 音调
曲调中有特性的较小片断成音调。音调与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中丰富音响的提炼、深化;它具有一定的情绪、体裁和风格的特征。而歌曲开头的典型化音调,往往具有统领全曲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称其为主导音调。
一、音调与语调
语言的声调是歌曲创作中音调的重要生活依据之一。
二、音调的情绪特征
歌曲中的典型音调都要有鲜明的情绪特征。
三、音调的体裁特征
歌曲中主导音调的创造应当显示出明确的体裁特征。歌舞曲、进行曲的音调往往突出其气质、气氛和节奏的特点;而抒情歌曲的音调则往往在旋律线的起伏、节奏的安排和情绪的渲染等方面显示特点。
四、音调的风格特征
歌曲音调的风格特征,可以包括民族的、地区的、时代的或作曲家个人的风格特征等。
第二节 音调的发展手法
一、完全重复
将乐汇或乐句完全不变地进行重复。重复可以加深对音调的印象。
二、变化重复
乐汇或乐句的局部略有变化的重复。变化重复不仅加深了印象,而且使音调有了一些变化。
三、模进(移位)
将同一旋律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移高或移低,称为模进或移位。模进时节奏是重复的,因此,它可以加深对原音调的印象,并使乐意有所发展。
四、承递
乐汇或乐句间的前尾部和后首部,作音调的重复或变化重复,称为承递。民间称续麻。
承递可分为:单音、双音的承递和音组的承递。
五、贯穿
有特性音调或节奏型在歌曲中多次出现,使音乐发展的连贯、统一、为之贯穿。
六、延续
在歌曲发展过程中,使原来的音调不断取得变化或不断的引伸出新的音调,称为延续。延续可使旋律发展流畅,感情抒发自然。
七、音程的扩大和缩小
以歌曲中的某音为支点着,以第一个旋律音程为基准,在音乐发展中,音程逐渐扩大或逐渐缩小。扩大有奋勇、壮大之感;缩小有紧张、坚定之感。
八、节奏的扩展和紧缩
以歌曲中先出现的曲调为基准,在音乐发展时,把节奏放宽,称为扩展;把节奏压缩,称为紧缩。扩展有视野开阔之感,紧缩有热烈紧凑之感。
九、音调的分裂和综合
歌曲音乐发展时,把原音调的成份逐渐减少,为之分裂;为原音调逐渐加入新的成分,为之综合。分裂显得越来越热烈或紧张,综合显得越来越壮阔或稳定。
二部曲式有两种:单二部曲式与复二部曲式,前者为数量多,若不特别说明,二部曲式仅指单二部曲式。
第六章 歌曲的二段体和三段体结构
第一节 二段体
两个乐段按对比原则构成为一体的曲式,称二段体。结构图式为:A + B。
二段体的一般特点:
A段具有乐思初步陈述的性质,音乐中很少使用对比材料,乐思陈述平稳,形象单一,为后面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B段具有乐思发展的性质,通过音调、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区等某一种或几种表现因素的变化,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歌曲的主题思想。
一、没有再现的二段体 1.并置对比的二段体
B段全部采用新材料写成,两个乐段的共性较少,对比性较大。为了加强AB乐段的内在联系,常在结尾处显示出A段的某些特征,以取得全曲的统一和呼应。2.派生对比的二段体
B段采用A段中有特点的旋律因素、节奏因素或音乐片段发展而成;但并非是A段材料的完整引用。两个段的联系较多,对比性也较突出。
二、有再现的二段体
有再现的二段体的B段分为对比和再现两部分。1.对比部分
B段的前一半称对比部分,是乐思展开的部位,有明显的音调变化或不稳定性,与A段形成对比,体现了“转”的结构功能。这一部分也有并置对比和派生对比两种写法。其结构长度常为A段的二分之一。2.再现部分
三、带副歌的二段体
在群众歌曲中,有一种称“主副歌”形式的二段体,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A段称“主歌”,是多段词的分节式。具有乐思初步陈述的性质,常采用齐唱或独唱形式。
B段称“副歌”,多为一段词,它集中概括了歌曲的主题思想;A段的每一段歌词都与其相接。副歌常采用合唱形式,其旋律性格及演唱形式等方面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节 三段体 依照对比和再现的结构原则构成的三个乐段为一体的歌曲,称三段体,结构图式为:A+B+A(A¢)三段体的三个部分,分别称为主部、中部、再现部。再现部是主部的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中部与主部、再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段体的结构原则是对比、再现。
三段体结构较完整地体现了音乐由陈述、展开到结论的发展过程,合乎旋律运动的逻辑性。
三段体的不同类型,是由中部和再现部的不同写法形成的,而不同写法则是基于表现不同音乐内容的需要。
一、主部
是乐思的陈述阶段。与二段体的第一部分相似,但比较灵活、自由,具有更多潜在发展的可能性。从乐段类型上看,方整段均可见到。主部具有“启”和“承”的结构功能。
二、中部
派生对比中部
中部采用主部材料发展而成,虽然应用陈述过的材料,但经过形象的展开和变化,仍与主部形成对比。这种曲式称派生对比三段体,也称单主题三段体。
三、再现部
再现部是乐思的收束阶段。主要是再现第一部分的材料和调性;在中部充分展开之后,再现主部复归稳定,起着概括总结的作用。体现了“合”的结构功能。
再现部有完全再现和变化再现两种类型。1.完全再现 2.变化再现
第七章 歌曲的高潮
歌曲的高潮,是歌曲的主题思想表现的最充分、最深刻的部位,同时也是音乐情绪发展的最富感染力的部位。高潮能够深化歌曲的主题,一些抒情性较浓、戏剧性较强、劳动热情高涨、战斗气氛激烈的歌曲,常有高潮的处理。
歌曲高潮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开门见山,有的迂回曲折;有的在高音区,也有的在低音区的;有的利用短节奏推进,有的利用长音展开。我国古称唱曲高潮的处理为“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务头”,即修点曲中最富表情的部位;“可言放在歌曲中音乐发展最深入的部位。而这个部位在通常的情况下,常出现在歌曲的结束之前或结束句上。” 一些结构短小精焊、乐意高度凝炼的歌曲,它们的艺术感染力常是依其整体的完美性来体现的,因而难以指出其中的设法所在。还有许多通俗的青少年歌曲和群众歌曲,常因其音乐形象集中,情绪起伏不大,尽管音乐效果也很生动感人,但常不作艺术渲染较强的高潮处理。
第一节 高潮的形成一、旋律的方法
1.以旋律的上下行迂回推进作准备,由级进达到高潮。2.以旋律的逐步上行展作准备,由跳进达到高潮。
3.以旋律片段的重复或变化重复作准备,由级进达到高潮。4.以旋律片断的模进或自由模进作准备,休止换气,达到高潮。5.以旋律片断的音程扩大作准备,由跳进达到高潮。
二、节奏的方法
1.以节奏紧凑的短句展开作准备,进入高潮时把节奏拉长。
2.以长节奏乐句的连续作准备,进入高潮时把节奏紧缩。
第二节 高潮的布局
高潮的布局是歌曲整体性艺术设计中的中心环节之一。
一、全曲一个高潮的设计
二、全曲二个高潮的设计
第八章 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
第一节 前奏
歌曲的主要部分出现之前,由器乐或人声引进的部分,称前奏,也叫引子。它的作用是预示歌曲的情绪、意境、节奏、调性等,以便自然地引入歌唱。
二、前奏的分类
二、前奏的结构
前奏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根据歌曲的情绪而定,有长有短。一般短小的歌曲,其前奏不宜庞大繁杂,要求简炼。1.单音式及分解和弦式 2.乐句式的前奏 3.乐段式的前奏
三、前奏的取材
1.歌曲某一部分曲调作为前奏
①使用歌曲开始的材料作为前奏
②使用歌曲中部的材料作为前奏
③使用歌曲尾部的材料作为前奏
④综合使用歌曲首、中、尾部材料加以概括写成前奏 2.根据歌曲情绪、意境、风格、体裁等特征编创前奏。
第二节 间奏
在歌曲进行中由伴奏乐器演奏的连接部分称为间奏,也叫过门。它可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也可以起到转换节拍、调性及情绪等作用。
一、用间奏来渲染气氛
二、用间奏转换节拍
三、用间奏转换速度
四、用间奏转换情绪
五、用间奏转换调性
第三节 尾声
歌曲的基本内容表达之后,乐意尚不完满,用器乐或人声作乐意补充的部分称为尾声。其作用是补充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歌曲结束的更加稳定、完满。
一、器乐性尾声
1.歌曲结束后,由器乐单独奏出的尾声。2.歌声结束后,装饰性的小尾奏 3.与歌曲终止长音同时出现的尾奏。
二、声乐性尾声 1.风格性尾声 2.延续性尾声 3.意境性尾声
三、声乐和器乐混合的尾声 &n, bsp;
第九章 歌曲较复杂的曲体结构
第一节 变奏曲体
由主题及主题的多次变化重复构成的曲式结构,称为变奏曲体。其结构图式为:A+A1+A2+A3……
变奏的原则是形成变奏曲的基础。变奏(变化重复)是创作的重要手法,它可以表现在曲调、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等各个方面。使用不同的变奏手法,可以形成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变奏曲体的主题,可长可短,伸缩性较大,一般多为乐段结构。它是曲式发展的基础,它应具有形象鲜明、风格统一、调性清晰、陈述简洁、精炼等特点,并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充分可能。
第二节 多段体
由三个以上不同乐段以连续对比并置的结构原则或以这种原则为主构成的曲式,称多段体。
多段体的结构原则是连续对比,曲式中至少有三个不同乐段形成对比。为了整体的统一,连贯,各段间除保持一些共同因素(如音调、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外,有的还出现乐段重复现象。
多段体结构比较灵活,对于长大、复杂的歌词适应性较强。
多段体在音乐材料的运用上,有对比发展与延续发展之分。
第三节 回旋曲体
主部 第一插部 主部 第二插部 主部 主部 A B A C A …… A
回旋曲体的结构遵循着多次再现和多次对比的原则。曲式中多次出现的音乐段落称主部,它给人的印象深刻,使歌曲的主题思想得以集中的表达。为此,主部应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曲式中处于主部及其再现之间的音乐段落,称插部,每个插部的性格各异,与主部形成鲜明对比。
主部和插部的结构,在歌曲中多为乐段,规模相当,借以取得全曲的平衡发展。
回旋曲有从主部开始和从插部开始的两种类型。
一、由主部开始的回旋曲体
二、由插部开始的回旋曲体
第四节 复二段体
复二段体由两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是扩大的对比并置结构原则的曲式。其结构图式为:
如果A或B可由乐段构成,则整个结构便形成为介乎二段体和复二段体之间的“中介性”曲式。
复二段体的结构原则是对比,对比同时存在于两大部分之间及各部分内的乐段之间;对比的程度前者强于后者。
复二段体分没有再现和有再现两类。
一、没有再现的复二段体
曲式的B不再现A的材料,两部分的对比性较强。
二、有再现的复二段体
曲式的B再现A的部分材料,保持前后的呼应统一。
第五节 复三段体
复三段体由三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结构图式为: 复三段体是一种较大型的带再现的三部性结构。其结构原则和三段体相同,也是对比、再现。曲式中各部分内部的对比应服从于大段落之间的对比。
第一部分A,由二段体或三段体构成,也可由多段体构成,这是复三段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多采用单主题派生对比的方法写成。
中间部分B,多用新的主题材料写成,与两端的音乐形象形成更为鲜明、强烈的对比。
再现部A1,分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后者更为多见,常采用省略的变化再现。
复三段体分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类。前者,每个大部分均为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后者,除A部外,有的大部分仅只是乐段结构。
复三段体分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类。前者,每个大部分均为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后者,除A部外,有的大部分仅只是乐段结构。复三段体分完全的和不完全的两类。前者,每个大部分均为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后者,除A部外,有的大部分仅只是乐段结构。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开始与结束].rar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第三篇:歌曲《摇篮曲》教案
歌曲《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全曲由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每个乐段两个乐句.34拍,每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唱。形成弱强弱弱的舞曲风格,摇摆韵律。音乐中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的旋律,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现出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并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也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的爱。
《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许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过这类歌曲。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运用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并运用于生活之中。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聆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关于母爱的会画作品
画家用五彩的画笔,勾勒出了美妙的图案,用静止的画面告诉人们,什么是爱。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去朗诵这首诗,(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播放《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用音乐来传递母爱的世界著名艺术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学生轻声朗读歌词,领会歌词大意。(指导纠正个别字的咬字吐音,并按节奏进行朗诵.)
2、学生挑选歌词中描写的事物,构思出一幅温馨画面。(多媒体展示图案:小宝贝、母亲、丁香、红玫瑰、天使、圣诞树等)
3、聆听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拓展与探究
1、学生聆听思考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摇篮摆动的音乐形象
2、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4、什么是摇篮曲?
四、小结
1、通过你们的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五、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其实不仅仅是母爱伟大,父爱也同样伟大。父爱是含蓄的,是深沉的,是不轻易表达的,希望同学们可以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父母。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有没有什么要对父母说的,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对父母做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为我们奋斗着,那我们该如何去表达我们心中的爱?也为父母唱首歌,帮他们捶肩揉背,吃饭过后洗洗碗,还是到一盆洗脚水,洗去他们一天的风尘?让我们将爱化为行动,将爱进行到底!
六、作业布置。
第四篇:歌曲《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
五年级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的演唱《踏雪寻梅》
2、技能目标:理解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提问法、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歌曲、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欣赏歌词。
同学们,老师真羡慕你们,能在这么美的校园学习,你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愉快吗?我国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先生和你们一样,有着快乐的学生时代生活。他用一首小诗把自己快乐的学生时代生活描绘了出来。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2、师伴乐朗诵。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4、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同学们,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刘雪庵先生的老师——著名音乐家黄自先生也很喜欢这首小诗,于是他为这首小诗配上了好听的音乐,我们来欣赏一下。
5、再听歌曲,随乐律动,感受歌曲愉悦的情绪。
同学们,刘雪庵先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踏雪寻梅,多开心呀!现在,让我们也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到雪地里走走,欣赏美丽的雪景和梅花。小毛驴在哪呢?就在我们的脚下。(带领学生用脚踏着节拍××︱××︱模拟骑驴踏雪寻梅的情景)
6、带领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
同学们,刚才大家骑着小毛驴去看雪景、赏梅花,心情怎样呀?(开心、愉快)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美好愉快的心情用我们的身体语言再次感受歌曲。
二、学习歌曲
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掌声送给自己。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曲。
1、跟琴学唱歌谱。
2、用“lu”哼唱(引导学生用集中、圆润的声音哼唱歌谱,让声音美起来)
3、跟琴学唱歌词:
4、师范唱,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
5、把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加入到演唱中。
6、有感情地演唱。
三、创编小音乐剧,表现歌曲
1、分组演练;
2、合作展示。
四、教学拓展
1、介绍词作者和曲作者。
2、欣赏合唱版《踏雪寻梅》,感受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3、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用美妙的歌声表达了对美的追求,相信你们是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让我们随着音乐,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美。
(在音乐声中结束本堂课)
第五篇:歌曲《土风舞》教案
《土风舞》
四年级
执教者: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三、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四、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学唱并创作歌曲《土风舞》。
2、听听、看看、画画。
3、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对秋天的自然现象与声音色彩牵引力的培养。课前准备: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树叶、果实、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进行:
(一)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内容。
(二)出示歌谱《土风舞》。
三、学唱新歌。
(一)听一听。
1初步聆听《土风舞》。(感受歌曲的情绪)1)它描写了秋天哪方面的内容?
2)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从歌词、旋律入手)3)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4)复听《土风舞》歌曲。(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二)唱一唱。
1、按节奏朗读歌词。
2、播放课件感受歌词的咬字、吐字。
3、跟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4、师生互换接唱。(接唱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
(三)玩一玩。音乐游戏:《找一找》
1、宣布游戏规则。
师小结: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曲中找:找找学过的音乐记号。
3、照着唱:按谱中的音乐记号用热情、轻快、饱满的声音歌唱,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敲一敲: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5、试一试:试着唱曲谱。
6、播放学谱课件,自己纠正自己唱得不够的地方。
7、比一比:和歌曲《红叶》比较不同之处。(出示表格)
(四)编一编、评一评。
1、简单了解捷克概况。(播放幻灯片)
2、简单了解什么是土风舞?(出示概念)
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Flok Dance 翻译而来的,源自非洲,是一种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旋律欢乐,节奏较欢快。跳的时候,所有的人围成一圆圈,没有男女老幼之分,表现了人们庆祝劳动收获的愉快心情;流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舞蹈。如:夏威夷草裙舞,法国小步舞曲。
3、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播放、影片、课件、图片)。
4、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5、实践:分组为歌曲编创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
1)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2)分组表演。3)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6、尽情地欢舞起来吧!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