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素材:时文选粹
[作文素材:时文选粹]
作文素材:时文选粹
怎样才算一个好的时代
一死囚在临刑前哭喊着说对不起家人,因为他参与了一桩灭门杀人案;
一人在医院偷患者钱包,因母亲病重急需钱;
一官员贪污几千万,为了让深爱的女人锦衣玉食;
一父亲为了女儿上大学,设局顶替了别人家的女儿;
一老板拖欠民工的血汗钱,称别人欠自己的也没还;
一妇女从产房里将婴儿偷走,理由是太喜欢孩子却不能生育„„
一个坏的时代,在人性、伦理、规则、逻辑上,默认或怂恿如下做法:
宠爱自己的孩子却漠视别人的孩子,孝敬自己的父母却欺凌别人的父母,善待自己的兄弟却盘剥别人的兄弟,荫护自己的眷属却虐待别人的眷属,爱惜自己的姐妹却侮辱别人的姐妹,扩充自己的钱包却压榨别人的钱包,造福自己的家乡却掠夺别人的家乡„„
天使与魔鬼,两种人格,两个身份,两套本能,作文素材:时文选粹。
而这,每天都发生在贪官、恶奴、街霸、骗子、奸商、盗贼身上。偶尔,也会若无其事地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一个好的时代,应最大限度地消解以上荒谬和悖论。
一个好的时代,会让天下孩子都受到呵护、所有父母都得到孝敬,会以政府的担当替代百姓的焦虑,会以政府的信用激励民间的诚实,会以完善的制度保障游戏的公正、分配的合理、权力的谦卑,会让富人摘掉骄横并学会仁爱,会让弱者得到帮助却不失尊严,会让每个做梦的人都有光明之感,会让美德和纯真不被嘲笑与辜负,会让命运不亏待那些劳苦,会像麦田那样承诺耕耘与收成、汗水和果实成正比„„
一个好的时代,个人的幸福不以别人的痛苦为肥料,个人的满足不以别人的忧愁为成本,个人的衣冠楚楚不以别人的衣衫褴褛为背景„„甚至,人类“以人为本”的时候不再虐待别的物种,壮大人间的时候不再奴役大自然。
一个好的时代,空气中的最大成分是氧和爱,大街上最流行的风景是笑容、问候、礼让、牵手、携扶,而非怨恨、牢骚、争抢和骂骂咧咧。
一个好的时代,应尽快到来,尽快变成共识和承诺,变成效率和实践,应只争朝夕地去呼唤,夜以继日地去兑现。
一个好的时代,不会把它的任务让渡给下个时代,它会对公民此生的幸福负责。
因为人只有一辈子,未来可消费历史上的我们,而我们无法消费未来。
一个好的时代,不会因遇到苛求而恼羞成怒。
一个好的时代,不需要世人去感激,只期待爱与批评。
(选自《中外文摘》2011年第9期)
细数落花
偏才大师与他们的伯乐
“钱钟书们”被破格推荐上清华
在中华民族众多的“脊梁”中,曾涌现了一大批大师级偏才。远的不说,仅以民国以来的历史为例,便可窥一斑。
1917年,罗家伦想修外文,投考北京大学文科,恰逢胡适判阅其作文试卷。胡适毫不犹豫地打了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荐才。可校委们察看罗家伦的全部成绩单后大吃一惊——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是零分,其他各科分数也平平。在取还是弃的争论之际,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罗家伦。
罗家伦后来成为“五四”风云人物,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传诵一时的《五四宣言》,便是他的手笔。“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的警句,曾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奋起救国。
碰巧的是,12年后,已是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招生中也遇到了偏才——钱钟书。钱钟书当时“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数学15分”,比罗家伦当年考北大的成绩略胜一筹。于是,罗家伦在钱钟书的名字上大笔一勾,破格录取。
在大胆破格录用偏才方面,清华似乎比北大更果决。国学大师季羡林,从上小学开始,便文理偏科严重。报考清华大学时,百分制的数学考卷,他只考了4分,而他的第一志愿,居然还是数学系。尽管如此,季羡林还是被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录取。
1912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全国招生,学制8年,毕业后公派去美国留学,考试科目是国文和英文。闻一多报考,虽然英文考了零分,但因一篇效仿梁启超风格的《多闻阙疑》,写得洋洋洒洒、气势不凡,老师将他破格列为备取第一名。
闻一多也是一位敢于破除学科偏见的教育家,著名文学家臧克家就是他发现和培养的。1930年,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但他数学也是得了个零分。可是,他的那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得到了时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主考老师闻一多的赏识,臧克家因此被破格录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放眼当下,尽管通吃各科的“考霸”层出不穷,却鲜见以专科专业见长的“偏才怪杰”。究其原委,一是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学生,不敢拿自己的学习个性“赌”明天,二是标准化的招生制度扼杀了偏才。而缺乏偏才的社会往往缺少深度与活力,因为,有时偏才与大师仅一步之遥。
世有胡适,然后有吴晗
博学多闻、温文尔雅的胡适,同样是一位难得的敢于破格录取偏才的伯乐。
1937年之际,北大的招生不是采取全国统一高考的方式,而是几所名校自己组织联考。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姐姐张允和投考,结果数学得零分,作文却相当好,其他科目较平均。时任中文系主任的胡适看到张允和的作文,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北大的招生规则是“任何一科如果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让他无论如何在张允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数学老师也很坚持原则,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给。直到胡适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骂人,北大才终于破格录取了张允和。
与张允和“顺利”被北大破格录取相比,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报考北大却颇费周折。
1931年初春,胡适应北大校长蒋梦麟的聘请,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于是吴晗也准备报考北大史学系。之前,吴晗因著作《胡应麟年谱》得到胡适器重,并被收为弟子。他的考试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文史、英语都是满分,数学则是零分,按北大“一门得了零分不录取”的规定,吴晗上北大不成,马上转报清华史学系。结果吴晗文史、英语都得满分,而数学还是零分。
当时,清华大学录取新生的规定和北大相同,考生有一门得了零分,就不能录取。不过与北大不同的是,他的文科成绩如此之好,引起了校方的注意。胡适其后也写信给清华校长翁文灏,请后者大力培养吴晗。最后,清华首开特例,破格录取了吴晗。清华这个决定轰动了北大,胡适一再对人说:“北大的考试制度太不合理,像吴晗这样有才华的学生,竟因数学不及格而未被录取,太可惜了!”
(选自《今日文摘》2011年第16期)
心海帆影:
滴水藏海
谷歌的聘人绝招
跟儿子聊天时,儿子说他的一个朋友在谷歌(google)得到了一份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的崇拜,我这个听的人也十分感慨。
不看简历,不看学历,不招聘,不海选。一分钱不花,谷歌就找到了它理想中的雇员。
心香一缕:成功在你的眼里垂青了他人,你很羡慕,其中的原因你想过么?他也许并不别你出色,只是他心怀好奇。中国古语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宇宙之大,事物之繁杂,无一不充满着数不清的疑问。一部科学技术史,它的诞生、成长以及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解疑释惑的过程。
特别关注
他的肾为何只值一个ipad
寇研
少年的卖肾,不可避免地让人想起在日本、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饱受争议却势头不减的“援助社交”。年轻女孩想要一款当下流行的名牌包包,又无力购买,便向有支付能力的男士求助,对她们来讲,与男人上床=名牌包包,等式与少年的无异。或者不同的是,她们新瓶装旧酒,从事的是一份非常古老的交易方式,但在少年,似乎没有这个资源优势,就只有吃点亏,打自身的主意了。
将身体的尊严量化为ipad、名牌包包,你可以将之归结为道德伦理的丧失。但“道德伦理”的标签,看似取之不尽,任何时候都可拿来唬人,其实不过是方便快捷但未必有营养的快餐思维。少年卖肾少女援交,看起来都有点像加缪的《局外人》,对一切都索然、漠然,包括身体、羞耻感,但他们在对自己身体漠视的同时,又对ipad、名牌包包有一种宗教般的狂热,正是这种狂热吞噬了本该存在的界限,也榨取了他们辨别这种界限的能力。
对奢侈品的狂热,也并非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才会犯的傻。全世界的时尚男女,都在拜物,都在为lv、gucci、prada发烧、奋斗终生。究其原因,一个最为人接受的解释是身份焦虑,把名牌穿戴在身,就可获得一种成就感、被认可感,有时甚至也会是上流社会的通行证。但是,现代人的身份焦虑从何而来?我以为是民主社会的副产品。特权时代,人的等级有严格分类,自上而下,不能流通,连吃个猪肉,都要分出三六九等,这种禁锢倒也使人们对自己的处境安之若素,没有所谓的身份焦虑。等级被消弭(至少理论上是),民主给人的错觉是,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钱。金钱也因此成了唯一的障碍,所以才有卖肾、援交这样的极端行为。必须承认,在一个倡导平等、自由的社会,其实更需要前所未有的自省,来辨别、分析、理解自己所拥有的自由的边界。
(选自2011年7月10日《深圳商报》)
心海帆影:钱财,都是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人活着所需要的首要条件。拥有健康的时候,你可以尽情地享受美食;拥有健康的时候,你可以有足够体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身体更加结实有力;拥有健康的时候,你可以和朋友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风光旖旎;拥有健康的时候,你可以拥有最高质量的睡眠,连梦境也都美丽。
有人在短暂的一生里拼命捞取金钱,试图想用对财富的占有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而有的人一心想出名,想通过名声来证明自己没有虚度生命;有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惜出卖灵魂,结果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我们不反对采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名利,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人生短暂,富贵和名利分毫也带不走。
百味人生
版心有
执著的房客
感动
家里空出一套小房子。母亲说闲着可惜,不如租出去。那天,我到房屋中介所去登记租房信息,正巧碰到一对进城打工的乡下夫妇。
听说我有房子出租,男人便把我拉到一边,问我可不可以直接带他们去看房,如果看着合适,就马上交钱,这样,就省了100元的中介费。男人面色黝黑,西北口音,女人在一旁看着我,满脸的诚恳。我带着他们上楼,结果他们对房子很满意,就立刻签了租房协议,交了租金。
夫妇俩好像很关心水,不断地问我供水情况。我就拧开水龙头,为他们演示一下。两个人看着汩汩流出的自来水,脸上涌动着兴奋。男人急忙关了水龙头,说:“这样流,太可惜了。”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笑着说:“这是老房子,没有安水表,每月不管用多少水只收六元钱水费。”
房子租出去的第二天,我正在上班,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西北口音,是那男房客打来的。他说了半天,我才弄明白,原来是卫生间里马桶的阀门关不严,有小股的自来水日夜流淌不断。我告诉他:“不要管了,流多少都不会多收你一分钱的。而且水流着,卫生间里还不会有异味。”男人停顿一下说:“不,和钱没有关系,只是看着那水总流着,太可惜了。”接下来,我又耐心地“开导”了他一番,才挂了电话。傍晚,我下班刚到家里,男人又打来了电话,他说的还是水的事。他说白天已找了修理工来修那马桶,但是修理工告诉他,马桶太旧了,修不了,必须换新的才能止住水。他试探着问我:“可不可以换个马桶?”我很不耐烦,拒绝了他的要求,并从心底涌上一种憎恶来。
男人再没有打电话来。不觉快一年过去了。房子租期将满的那天,我去看房子,收回钥匙。我在检查房内的设施时,突然发现卫生间里的马桶竟然换了新的。男人看着我一脸惊讶,笑着说:“花几十块钱是小事,换了,水就不会白白流掉了。”男人告诉我,在他的家乡,常年缺水。那里的人,把水看得比油还珍贵,如果谁要浪费一点水,就是天大的罪过。所以,当他们发现卫生间里长流水,就觉得很不自在。他们白天干活时会惦记着,晚上回来躺在床上,一想着那水,就难以入睡。最后,他们决定自己出钱,买一个新马桶。
那天,站在这对乡下夫妇面前,我再也找不到一点都市人的自傲,我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在默默聆听着大人的教诲。因为,在他们看似木讷愚钝的外表下,有一种闪亮的东西,让人既惭愧又敬畏。
男人说得对,一点自来水,和钱没有多大的关系。最要紧的是,做人的责任与良知。
(选自《荆门晚报》)
心海帆影:这是一个读来让人心酸、让人感慨的故事。一对乡下夫妇租了“我”的房子,因为水龙头不节水的缘故打电话提出修理,“我”感到很厌烦,后来租期将满的时候去检查房内的设施,发现马桶是新换的,“我”为他们的那种执著而感到惭愧与敬畏,惭愧的是,“我”缺失环保的意识,敬畏的是,乡下夫妇执著的信念和“做人的责任与良知”。文章以小见大,用一件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来表达宏大的主题:责任与良知。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时文选粹
深入骨髓的优雅
童卉欣
说到优雅,人们总是把它和美女啊、名媛啊挂钩,不得不承认,优雅大多时候离不开美丽外形和文化底蕴的滋养。看过一本自传性质小说,作者是一位出生于1915年的真正中国名媛,作文素材《作文素材:时文选粹》。◆分享好文◆
论家世,她出身名门,父亲是留日海归、北洋政府高官,丈夫是留英博士、驻澳外交官、市政府顾问、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办事处总经理;论学养,她本人燕京大学毕业,留英硕士,丈夫去世后接任他的职务;论容貌,她美丽如花,七十多岁的照片仍旧风姿绰约;论生活做派,她讲流利英文、喝红茶,对色彩和服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晚年赴美之后,衣服还是量了尺寸请上海裁缝做好后托人寄往美国。
但是这些,都不是让人感到震撼的地方。“文革”时期,郑念的家世与经历让她受到残酷冲击,她在单人牢房里度过了6年的漫长时光,但她一直坚拒扣在自己头上的莫须有的间谍罪名。书中两个细节描写让我一直难忘:
郑念长时间双手被反铐在背后以致勒得血肉模糊,令她每一次如厕后想拉上裤侧的拉链都痛如刀割,她宁愿忍受钻心的疼痛也不愿敞开裤链以致有可能闪露出里面的内裤„„
在牢狱中受尽非人的折磨,有人好心劝她放声大哭来引起恶势力发善心,她坚决不从: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才可以发出那种号哭的声音,这实在太不文明了„„
遥想这位名媛当年狼狈地拉裤链和拒绝号哭的镜头,我觉得,这才是一种深入到骨髓的优雅,是一种永不向困厄、黑暗生活妥协的贵族风范。这种优雅,非常时期有,和平时期亦有,贵族身上有,平民身上其实也有很多。
优雅无处不在,如同暮色里夜来香隐隐传来的芬芳。
(选自《羊城晚报》)
心有所悟:要做一个优雅的人,首先必得增长自己的知识,将优雅之树的根深扎在文化的沃土之中,这样才能使它枝繁叶茂。因为优雅的人,必定是心灵纯净的人,净化心灵的最好办法是吸取智慧,吸取智慧的最好办法是阅读。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读书可以使人从自我的境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喜欢读书的人,永远都是不俗的人,只有不俗的人才有资格做优雅的人!
时文选粹
为心灵卸妆
李丹崖
当一个人躬身于田园的作物中间时,他的心灵一定是至洁而芬芳的。
满眼的苍翠,刷新你心灵的墙壁;草叶上的露珠,在晨光的照耀下,让你想起童年玩的肥皂泡泡;那些叫不上名儿的小花,一粒一粒在微风的吹拂下,冲你眨眼睛,只几下,你的灵魂就出窍了,面对它们,你会不由自主地蹲下身子,在清新扑面的自然界里,我们永远是矮的。
有一个词,叫清淡出尘。多好的一个动词,让人从中看出了出世的姿态。庄子、陶渊明、林逋„„他们都是这个词的出色代言人,都是从名缰利锁里突围出来的人,是心灵上的强者,他们没有被外物扼住喉咙,而是飞身一跃,过上了梅妻鹤子的生活。
泥土是最忠厚的尘埃,握紧它,你感觉到世界安详自在,满眼所见,皆是干净的。然而,心上的浮尘却最难擦拭,任你再好的拂尘也奈何它不了!田园是一所最好的疗养院,乡村的河流是心灵的洗洁精,我们可以在淙淙的流水里涤足,同样也可过滤心灵,乡间的风是一把最舒适的梳子,可以理云鬓,同样也可以抚平你躁动不安的心绪。
一个站在城市阳台上的双脚,永远没有站在田垄上的双脚自由洒脱。一个经常被露珠打湿裤管的人,在我看来,永远要比名利的棍棒敲打下脊梁骨冒汗的人好安然自在的多。
城市的地表穿上了一层又一层水泥钢筋做的盔甲,时刻准备着和这个纷扰的世界作战,心怀着忐忑的人是焦躁和恐惧的,所以,现在有太多的人渴望卸甲归田,携妻带子地走向乡村踏青,遍地的农家乐啊,乐歪了一个个从红尘的烦扰里挣脱出来的患者,他们要在乡间吃吃素食,洗洗肠胃,给蒙尘的心灵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沐浴。
世界是一个奇特的诺亚方舟,城市在负载在这个方舟上的戏台,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灯红酒绿的应酬,拍马逢迎的恭维,锱铢必较的小气,钻营算计的世俗都在这座戏台上粉墨登场。唱戏,在每个人看来,如芥末和胡椒一样,都是生活的调剂品,我们终归还是要回到大米和馒头,还是要卸下妆来,然后,一头扎进台下结结实实的生活。
和城市这座戏台比起来,更为广袤的版图还是乡村这片观众席。旁观者轻啊,在心灵的争逐上,每一次你都会发现,做一个归隐世外的旁观者,真好!
有时候,做一个身负千斤的挑夫,远远要比一个满身俗务的人要轻松自在得多,前者的身子的弯的,但心路却是笔直的,他们用弯着的身子作弓,笔直的心灵作箭,射落的是五彩斑斓的鹰隼,后者呢,身子是笔直的,心灵却因不堪重负,扭曲成了藤蔓,缠缠绕绕,谁也难以超过篱笆院高。
庄稼的怀抱里装着透明的湖泊,它们是乡村的眼睛;楼宇的脚下踩着的是人工游泳池,他们是城市的近视眼。我们呼唤心灵的清明,我们摒弃浓浓的脂粉气,因为,灵魂的梳妆台前,最美丽的妆是卸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1期)
心海帆影: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许失去的太多,然而,当你面对失去痛心疾首时,实际上是在延续这种失去;也许错过的太多,然而当你对错过的沉溺过深,实际上是在加剧这种错过。所以最美的妆是没有妆,最美丽的获得是放下。如果你站得足够高,你会发现任何事物都很平静,任何事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旦你处得近,你发现原本慢的东西,其实也在急驰。只要站得高些,就可以看到世界温和的一面。
滴水藏海
心灵的横梁
春游前夕,我将班里这56名不过十六岁的学生分成了28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春游,只能有28人跟队而行,剩下的一半,必须安安稳稳地呆在教室里自习。
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自甘呆在闷热乏味的教室里。
他们无力更改我的初衷。于是,无可非议,这28组里,每组将有一人免费外出游玩,感受自然风光,而另外一人,则继续日日重复的校园生活。
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他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们陷入了不可解开的僵局。
三十分钟后,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在讲台上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但你们之间,是同学,是友谊,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对于你们的朋友,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他?
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我知道,这28组学生,明天将会给我一个答案。
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阳光洒在洁白的车窗上,有一种诱人的美。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
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做了一次令我肃然起敬的谦让——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将这次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这次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名单上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成员主动握一握那位把机会让给自己、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的手。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青涩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没有半点的烟火气息。
旅行的途中,我给了他们一个小小的建议,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28组里的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回程之后,没有一人欠交游记。不管是多么顽劣多么厌学成性的孩子,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甚至有的人,还在游记的背后附上了一张鲜艳的彩笔画。
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位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春末的阳光,忽然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感谢那位胸怀宽广的同学,让你有了一段开心的旅程。他们的右手,紧紧交织在一起。没有谁因错失了这样的良机而沮丧,也没有谁后悔当初的抉择。
其实,我所要教给他们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冷静,学会商量,学会谦让,学会大度,学会感恩,学会补偿。
教每一个十六七的孩子握手,让他们在充满不公和荆棘的人生路上,找到那根调适心灵的横梁。
(摘自2010年5月5日《曲靖日报》)
心有所悟:就像在困厄面前可以凸显互助的美好情怀一样,在不公平面前,更能磨炼一个人的胸怀和适应力。这位老师,真正是一位懂得教育的人,通过一次春游,在让大家收获了谦让、大度和感恩的同时,更教给了孩子,怎样去调适心灵,怎样去给予别人,并收获快乐。
特别关注
当全球囊中羞涩的时候
郑若麟
最近几年,“主权债务违约”成为媒体上的热门词,因为这很有可能涉及全球性的下一轮危机爆发的焦点。而且这一危机可能并不太遥远:法国预测机构认为,下一轮全球地缘政治的大危机,其核心就是主权国家债务违约。
对于“危机派”来说,希腊暴露的问题,更像是一棵“遮挡住森林的树”。“森林”,即很多可能同样存在着“希腊病”的欧美国家,其预算赤字和负债率均高达危险的程度。三年前,另一个实际上已破产的国家冰岛以全民公决的形式,拒绝为银行家无节制地冒险投机而造成的巨额亏损埋单,这更是证明,银行体系与社会之间早已存在的鸿沟正在急剧扩大。当银行走出危机的时候,却轮到主权国家陷入巨额债务陷阱!现在的问题是,当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均囊中羞涩的时候,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国家不会破产。”这句著名断语是花旗银行前总裁沃尔特•瑞斯顿在20世纪70年代末所说的。他话音未落,80年代一批南美主权国家便相继宣布破产。幸好其规模对于华尔街来说尚不算太大,包括花旗在内的诸多大银行均与之擦肩而过。然而这次被指债务远远超过其收入和资产的主权国家名单却令人脊背发寒:葡萄牙、西班牙„„随后可能是英国、美国。问题在于,企业资不抵债时便会破产,破产的结果就是企业消失,也就是企业会死亡。但国家却不会消失、死亡。那么当国家破产的时候,怎么办?
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曾陷入巨额债务困境,当时齐奥塞斯库决定如期归还高达90亿美元的国债。国家还债最直接的方法是大幅增税。齐奥塞斯库的做法使社会陷于极度贫困,最终导致了一场革命。今天几乎所有债务国家都不可能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收入,增加自己的还债能力。特别是在发达的民主国家,由于选举压力,任何一个执政党都不可能以增税方式来提高国家收入用于还债,甚至连反对党也不敢在竞选时提出类似的口号。同样也在选举压力下,通货膨胀、降低公众收入、紧缩开支等一系列手段也将遭到选民的绝对反对而很难被采用。希腊公众对政府的全面紧缩政策反应极为激烈,连日罢工并上街示威,就是一个证明。
目前民主国家普遍采取的方法,一是欺瞒公众,一味声称“危机已经过去”;二是继续大量举债,而将偿还债务的义务蓄意推给下一届政府,其后果就是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失业增长„„
当然,如果经济从此强劲复苏、财政收入大大提高,是可能扭转这一危险前景的。事实上,目前除了希腊,其他有潜在债务违约可能的国家还都享有很高的信誉国家的评级。然而,仅以美国为例:过去6个月美国财政收入为3100亿美元,但支出却高达7800亿美元,债务问题在继续恶化而非好转!最悲观的专家估计,美国全部债务(国家债务+企业债务+家庭债务)高达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5%。而1929年全球大危机时,美国国家债务也仅为250%„„一旦危机真正爆发,就将出现一大批主权国家违约现象。
19世纪时,强国对失去支付债务能力的国家的方法,就是入侵、掠夺。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1876年入侵土耳其,美国1890年入侵委内瑞拉、1915年入侵海地都是例子。但今天不要说欠债的是军事强国,即使是弱国,使用军事手段也不再可能。那么如果主权国家无力偿还债务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令全球经济学家们头痛。
中国目前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之一。主权国家债务违约如出现在美国,就意味着中国的巨大损失。尽管今天还没有任何人对美国的偿还能力提出任何疑问,美国国债甚至还被追捧„„但是,由于涉及的利益太过巨大,我们不能不未雨绸缪。
(选自《北方人》)
滴水藏海
在缺陷中挖掘美
江宜仁
前年秋天,我给一家山茶油开发公司整理一份十年规划,有位搞艺术的朋友听说后,也跟随我来到公司所在地明月山上。
当朋友看到垦山垦出许多树蔸(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时,他便要我去跟那位老总说说,意思是想带走一些。我回答他没问题,挖出的树蔸没有什么用,以前都是让附近的农民拿去当柴火烧。第二天,当地的农民把一些纹理较直的树蔸挑走了,而剩下的都是些奇形怪状的,想不到朋友却不嫌弃。我疑惑地问他有什么用,他说:“一年后,你来看看便会明白的。”
后来,我到他的工作室参观,看到很多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既有飞禽、走兽、人物,也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当他告诉我这些都是用那些树蔸雕刻出来的时,我不得不惊叹朋友从缺陷中挖掘美的功力。
有时人们常常为发现不了美而苦恼。有位哲人说得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断臂的维纳斯》从挖掘出土的那一刻,就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尊雕像都有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倾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然而,最让人欲说还休的,却是雕像那残缺的双臂。为了使雕像复原,人们想了很多设计方案,但不论哪种,都在原作前黯然失色。作为一尊雕像,断臂的维纳斯是不完整的,但作为一件艺术品,它是无与伦比的。缺陷非但没有扼杀美,反倒将美衬托到了极致。
无论是人和事,完美是相对的,且少之又少,而缺陷却是普遍的。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没有太多的完美,只有当不苛求完美的时候,才能找到更多的完美。现实生活中,缺陷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处不伴随着我们。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坦然面对,欣然接受这样的人生呢?
(选自2010年6月7日《老年时报》)
心有所悟:
永远别希望没有缺陷没有遗憾,“完美”只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而已,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和必然。现实生活中,缺陷或遗憾像影子一样,无时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好好向文中会根雕艺术的朋友那样:既坦然面对又能努力从缺陷中挖掘出美来。
时文选粹
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样的
萨 苏
中国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做了三十多年中国人,我还是说不清。
因为中国人太多了,也太复杂了,哪里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
前几天去社科院出版社,编辑送我一本《传说中的近代中国》,里边两篇本不相干的文章,倒是和这个话题都有些相干。
一篇是关于王云五和梅贻琦的。
王云五,商务印书馆的老总,学问很大,本领很大,一辈子都很英雄。不过他最有名的事情是帮着国民党搞金圆券,最后以失败告终。一辈子英雄,最后吃了一口狗肉,而且这口狗肉大得吓人,足以噎死王先生一世英名,说来也是够黑色幽默的了。其实王云五的确是个很聪明的人,我上大学的时候对他耳熟能详,并不是因为他搞金圆券,而是因为我读的是图书馆专业,里面要学“王云五四角号码检索法”,就是他的手笔,那是可以和美国杜威分类法相提并论的专业成就。
„„„„
王云五是个走到哪儿都很出风头的人物,1929年抑或1930年他到美国考察,迎接这个本领很大名气也很大的王云五的,是他的好友,当时的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
王云五在美国考察,梅先生就一直跟着。
这天到了某地,忽然看见一个飞机场,说可以坐飞机上天观光。不过这时候的飞机性能不佳,经常出事,所以美国人让有兴趣上天的每个人都要签条款,说明是自愿的,摔死活该,与美国人无涉。
一时众人大哗。然而王云五是不怕的。那是,王云五是什么人?凛然不惧,坚持要飞。这飞机上可以坐两个人,王云五遍邀诸君:你们谁和我一起上去兜一圈?
王云五失望了,随口问道:月涵,你可愿意陪我一游?
月涵是梅贻琦的字。梅先生本来就在笑,听到这句话点点头。
王云五大喜,当即签字,签完忽然良心发现,转头问梅先生:月涵,我是坐过飞机的,我不怕,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梅先生笑得不变,摇摇头,又点点头。
两个人就上飞机了。
那一次,平安而返。梅先生事后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他并不愿意上飞机,只是没有人陪客人,面子上实在说不过去,这才硬着头皮登机,感觉像是去鬼门关转了一圈。
作者点评:一位澳大利亚居民说,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中国邻居在“非典”期间还敢接待来自中国的亲友。“要是我,”他说,“一定坚决拒绝他们进入我的房子,无论是谁。”
澳大利亚人说的话很科学,所以他不明白。
看了梅先生坐飞机的感受,我知道他为什么不明白了,实在因为他不是一个中国人。
另一段和梅先生的话题根本没关系,是悼念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斯人也而有斯文》,里面提到汪先生最爱写他老家高邮的文字,并引用了一段纪实体小说《大淖记事》,写挑夫人家的勤快,写锡匠手艺的精巧,写小锡匠十一子和巧云好,写巧云被刘号长污辱了,十一子和巧云反而更加好;写刘号长把小锡匠十一子打得快要断了气,也没法逼十一子告饶;写锡匠们顶炉告状,终于赶走了刘号长。
这个时候,汪先生写了一小段文字,写为了救活十一子,巧云按照土方喂他喝尿碱汤。
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巧云捧了一碗尿碱汤,在十一子耳边说:‘十一子,十一子,你喝了。’十一子微微听见一点声音,他睁了睁眼,巧云把一碗尿碱汤灌进了十一子的喉咙。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也尝了一口。”
“她自己也尝了一口。”据说写到这里,汪先生流了泪。
我读到此处,又何尝不是如此。
忘了说,前面那一篇写梅先生的,名字叫做《到底是中国人》。
时代不同了,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地去做过种种未必那么厚道的事情。然而,我一直觉得,我们中国人在心中,总是梅先生,是巧云,是十一子。
这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我们想改,大约也是改不了的。
(选自《那些中国人》)
心湖深处
母爱的颜色
方益松
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型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父亲又和厂里一个打扮极其妖艳的女子好上了。像万千个出轨故事的主角一样,男主人公只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的爬上了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在妈妈回家的路口,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绿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的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心海帆影:一位妈妈为使分辨能力不强的儿子安全地生活,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让孩子远离伤害,所谓母爱,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第二篇:时文选粹2
《时文选粹》读后感
这是许多人曾受益匪浅的书,这是许多人爱不释手的书,这是许多老师将其列入学生必读的书,也是我最喜爱的书!
把这本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在春秋漠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动,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世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越岁月的尘烟,倾尽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而外,附着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事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人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时文选粹》,就是散发这生命永恒的香味的书,是经得住推敲的有意义的手头书桌头书。
捧读《时文选粹》,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浩然愉快。那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心灵,暗开了一扇扇窗,敲起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条路,让生活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这些,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高与引领所制的。《时文选粹》博彩百家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满人的灵魂。读它,可以使人变得心性
强健,刚毅,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即便真的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也会泰然自诺,从容应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的感触极大,我觉得,每个文章最后揭示的真理大部分都是“爱”。而我通过这里面的一篇篇文章,对“爱”这个字又有了新的看法,以前,我认为“爱”就是无私地为他人付出而不求回报,可当我看完了这本书以后,我认为“爱”就表现在某个细小的动作中,有时,它也隐藏在一句话中,就能使人感受到它的存在。
这本书为我的写作,点亮了一盏明灯,也暗开了一扇扇窗户。我的写作之路也许是参差不平的,但这本书像是一块块水泥,为我铺好了路,使我走的路更为平坦。
它还使人变得刚强而勇敢,沉着镇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即使真的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也会从容不迫地面对自己所处的困境,丝毫不会畏惧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勇敢地拼搏,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使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些道理使我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以刚强不屈的精神迎接今后的一项又一项的挑战,从而使自己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到了“爱”的真谛,学会了写作,学会了坚强地面对生活,学会了......我相信,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同学去读它,因为它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吸引许多人。
第三篇:时文选粹读后感
经老师推荐,父母为我买下了一套名为《时文选粹》的丛书。
《时文选粹》中,每一篇文章都说的是人生真谛和万物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生活的丰富多彩。打开书往下念,人生的一个个真谛就像一本经一样,给你现了又现。“读书就是跟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人生应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时文选粹》中丰富的名言警文,使我们的前程有了目标,有了指明方向的灯塔。
一、突出情感美与诗意美选文文字唯美,充满诗意,抒写情感美、人性美、人间爱,感人至深,以震撼心灵的真情激发青少年提升良知、纯洁人性;以催人泪下的挚爱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感动别人的人。突出文学性与时代性入选的文章均为精品美文,突出语言的文学性、感召力,美丽的文字折射着文学永恒的魅力。阅读《时文选粹》,你会发现阅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丛书中的文章反映时代最强音,引领青年观察世界、认识社会,去关心、思考“国事家事天下事”。突出思想点拨与写作引导每篇文章后设置〔读与悟〕和〔读与写〕两个栏目,从思想和写作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读与悟〕挖掘文章内涵,感悟人生真谛,进行思想点拨。〔读与写〕抓住文章最突出的写作技巧进行形象阐发,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的借鉴。
四、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最美的痕迹。
这个故事讲了作者的大哥把一辆自行车借给了一个素不相识陌生人,嫂子得知后,很气愤。于是大哥嫂子在与陌生人相约好的地方等待。时间如飞箭般流走,过了约定时间,汉子也未能出现。嫂子把大哥骂的狗血淋头„„
终于,汉子出现了,为了补偿自己,他向汉子索要了20元钱,并把钱交给了嫂子。突然,大哥发现自行车的一些部件变成了新的,这时,大哥想把那20元钱交还给汉子时,他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文章里的大哥,显然是一位乐于助人的人,否则他不可能把自行车借给一个陌生人。但嫂子的话却让大哥犯了糊涂,以致于陌生人把自行车换回来时,他还伸手向陌生人索要了20元钱所谓的折旧费。当大哥突然发现自行车旧貌换新颜时,猛然发现了自己犯的错。
是的,手里那20元钱和自行车上的新部件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一个人诚信的心和行为是不能用金钱去评估的!
诚信,因为有了它,人与人之间才会真心相对!丛书荟萃备受中学生朋友喜爱或注目的时文精华,旨在给予读者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感悟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写作技巧,积累优美表达方式或语言,形成个性的写作能力。
一、选文最新 荟萃备受中学生朋友喜爱或注目的时文精华,选文均来自2006年出版的报刊或新书,堪称时文经典,反映时代最强音,展现当代人的追求,让读者了解前沿,耳目一新。
二、对象明确 专门为中学生打造的图书,符合中学生的需求,为他的人生和写作积累资源。
三、分类编写 按体裁分类编辑。“情感故事”收录表现情感美、人性美、真情美的情感美文;“精品散文”收录表达优美,思想深刻,内涵厚重的散文佳作;“锐利小小说”收录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世间真善美,激发思考、令人震撼的小小说作品;“精美散文诗”收录色彩明丽,意境优美,充满诗意,熏染诗美气息的散文诗篇;“奇妙创新文”收录培养创新意识,闪烁真知灼见,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创新篇章。
《时文选粹·爱已成歌》,为撼动真情系列第一辑。选文文字唯美,充满诗意,抒写情 感美、人性美、人间爱,感人至深,包括:亲情如诗——浓浓父母情、故乡情;师爱如菊——纯洁师生情、校园情;我心如月——纯真少年情、同学情;友情如酒——芬芳朋友情、萍水情;大爱如海——崇高爱国情、奉献情„„以震撼心灵的真情激发青少年提升良知、纯洁人性:以催人泪下的挚爱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感动别人的人。《时文选粹·人生的定义域》,为思考人生系列第一辑。选交犹如一碗心灵的鸡汤,滋补渴望探究人生意义的心灵。内容包括:阳光的心——谱写真善美的烛照心灵的抒情美文:心灵的灯——塑造人格、为精神化妆的美文;人生的船——探究人生意义的抒情散文„„ 《时文选粹·隽永的水》,为亲近自然系列第一辑。内容包括:描绘风光的情景精品,吟咏风物的感悟之作。《时文选粹·用生命敲击世界》,为感受社会系列第一辑。内容包括:生活的门——反映生活的文章;世间的雨——描绘社会的小小说等„„引领学生感受、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时文选粹·与诗人同行》,为浸染文化系列第一辑。内容包括:穿越经典——品悟经典之作;怅望千秋——投注历史之作;倾听圣哲——解读人物之作;吟赏诗意——抒写文化意象之作„„提升文化修养,进行文化与思想的积累。《时文选粹》这本是十分好看,它们成了我今年暑假里的阅读大餐,里面篇篇都是精心挑选的美文,这些故事通过美丽的文字引领我们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我的妈妈买下她时因为她看其中一篇短文时泪流满面,妈妈说文中的这些叹息和呐喊,这些快乐和伤感很多都是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经历的我们也许正在经历,他们享受的我们也许尚未享受,但我们却总能被他们感动,这份感动真的很好。
在阅读中,我被一篇名为《新年的康乃馨》感动了.17岁的她因经济原因被迫经营一家电话亭,新年前一天,一个年轻人来打了个电话,买了份杂志,还微笑着问候了她。临走前,他留下了一百元,她被他的友好感动,但她退回了那一百元。新年的早晨,她收到了一束康乃馨,署名是“昨夜归人”,看着那束花,她笑着流泪了。寒冷的夜晚会因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微笑而显得温馨,寒冷的心会因花的热情怒放而觉得暖意融融。是年轻人的微笑和问候,感染了女孩;是年轻人的康乃馨,打开了女孩紧闭的心灵之门,让女孩迎来了心灵上的新年。这种感染,这份温暖在生活中被人们互相传递着。通过这个故事,我强烈感受到了爱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力量,她像春风吹醒了女孩原来被生活压抑已久的封存的心,年轻人完全可以不送这束花,但他送了,因为他的花,女孩笑了,像被阳光照亮了心灵,从此,她可能会一直笑着面对生活,就因为那新年收到的来自于陌生人的一束康乃馨。
今天,我看了《时文选粹》中的一篇文章叫《只要信心不被打碎》,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大学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而沮丧万分,沿着乡间小路踽踽独行,这时他看见一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的举止,深深被打动了。作者看见老人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瓦罐全部打碎,只因为这些瓦罐有一点点小毛病。当作者惋惜老人花费了老人许多心血的瓦罐就这样打碎时,老人却说道:“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一些。”
作者听完老人的话深受启发,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加入了打工者的队伍中,数年后也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我看了这篇文章也受到了启发:要成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必胜的信心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大发明家爱迪生,他研究发明电灯时,为了挑选最合适的灯丝,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才以钨丝为材料制成了世界第一个可以供实用的电灯。试想如果当年爱迪生没有信心、耐心和勤奋,那么也许就没有电灯的发明,也许我们现在仍生活在黑暗中。
记得我在去年的暑假,妈妈为了使我有一技之长,送我去琴行学琵琶,老师让我反复学“弹”和“挑”的基本动作,要求每次弹每根弦要弹200下,共四根弦。而且老师总是认为我的动作不规范,我也因此觉得琵琶太难学。一个暑假过去了,我感到太乏味,每天总是要在妈 妈反复的催逼下才弹,由于我极其被动的原因,妈妈就不再让我学了,结果现在对琵琶仍然一窍不通。这是我从中应该接受的教训。我现在还是名小学生,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在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很多失败的时候,但我们往往灰心、沮丧,甚至一蹶不振。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像文中烧制瓦罐器皿的的老人那样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这本书编入了百余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恬人,或优美独特,如玉或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的让人称叹,软的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掇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
文中的语言优美以简单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走向成功的奥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做回快快乐乐的自己!
例如《人生就像爬大楼》这篇文章,作者的学校生活范围都在五楼以上,上下极不方便,从而十分抱怨。
是啊!人生之路不正是层层爬,爬向顶峰的吗?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读者使人受益匪浅。青春时期的我们是朝气的,让我们努力奋斗吧!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书中还有一篇故事叫做《贪婪的老板娘》,有一天,一个叫卖的货郎担着货物到一家乡村的小酒店里去吃晚饭。老板年发现单子里有很多小商品,他间或郎在凳子上睡,奇偶开始对那担中的商品打了注意。于是,对丈夫说:“有什么方法能使货郎走掉,而把单子留下来?丈夫说:这太容易了!给他醉心草液,他就会失去记忆力。
貌似好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害人如害己。挖空心思想要算计别人,长别人的便宜的人,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人。《时文选粹》以一个个亲切的故事,为我们讲了一个个道理。它像母亲,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它又像老师,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文字优美无比,是《时文选粹》中文字的一大特点。比如:“山村茶田,万山含黛,层层迷雾,笼罩山冈,沐浴绿色的波浪。山,那么高峻,俯瞰浩浩天宇,像茫茫雾海中的一个沙墩。泉,那么清澈,哗哗的响声和着高山溪流的韵律,激得山村姑娘绾起了长发,裸露着粉嫩的肌肤。古藤护卫着茶田的绿意,掩映着茶农们欢乐的笑声,层层茶田展示着大自然赐予的无限生机。绿色海涛中,采茶姑娘踏着碎步,艳丽的衣裙在风中飘飞,甜美的歌声在山中回响,偌大茶田鲜活而灵动,高天流云空旷而高远。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够摸不透的奥妙令人神往!”极为夸张、渲染、描述之能事,将山村茶田描绘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行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由实到虚,浑然天成。全文语言整齐优美,文采飞扬灵动,使人仿佛置身茶田,共享这“世外桃源”般的人间美景。
智慧,也是《时文选粹》的特点。很多文章,不只是看内容,也是一种学习。
它教你如何智慧的选择,如何智慧的思考,如何智慧的分析,如何智慧的做人„„ 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时,请你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她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心;当你面对考试,特别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请你读一读那些浓缩着生命滋味的佳作,她会给你插上天马行空的翅膀;当你彷徨、寂寞、孤独、偷闲时,请你读一读那些充溢着作者血与火的杰作,她会马上给你注入那激荡青春的热血。
《时文选粹》用智慧改变人生,《时文选粹》用文字取求真谛,《时文选粹》用生命感知生命„„读书改变生活,读书改变命运。当你打开窗户,也许第一缕阳光,就是书籍发出的光芒!
读《时文选粹》有感
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书卷。看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我们潸然泪下;品人生似棋,在无常生活中执一颗平常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在不经意中,把这些美丽的方块字,把平凡事中深含的情感,如岁月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
《时文选粹》给我们的正是这种感觉,隽永的小品如潺潺小溪边生长的无名野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却是芳香的、天然的、浓郁的、悠长的。
《时文选粹》似一位超凡脱俗的女子,看惯了世间庸俗的繁荣和浮华,却在不经意间渗透了睿智的思想,灵魂有了升腾的力量,处处闪烁着迷人的灵光。她的思想境界胜却人间。
《时文选粹》又如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不必遮遮掩掩,面对世俗的虚华和迥异的心灵,它透
析着,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然后洋洋洒洒地分泌出净化人心灵的氧气,滋润人的灵魂。
《时文选粹》又似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从知识的彼岸把你领向智慧之源,或许隔着隐隐的飞桥,你就能见着桃花源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棋,如茶„„
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和品味。
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时,请你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她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心;当你面对考试,特别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请你读一读那些浓缩着生命滋味(转载于:时文选粹读后感)的佳作,她会给你插上天马行空的翅膀;当你彷徨、寂寞、孤独、偷闲时,请你读一读那些充溢着作者血与火的杰作,她会马上给你注入那激荡青春的热血。
请打开智慧与力量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睿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读《时文选粹》有感
走进《时文选粹》,去倾听春的娇柔与妩媚;走进《时文选粹》,去领略夏的火热与激情;走进《时文选粹》,去欣赏秋的婉约与凄美;走进《时文选粹》,去品味冬的冰清与高洁。走进《时文选粹》,让我们一起去开启一扇门,一扇充满智慧与力量的门——阅读之门。也许你喜欢泰戈尔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的诗歌,但我却欣赏朱自清洒脱不羁、哲理深长的散文;也许你热爱风光旖旎、骄阳似火的夏威夷群岛,但我却沉浸在玄武门前刀光剑影的风云突变之中,这就是阅读中的世界,一个千奇百怪,变幻莫测的世界,一个令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的世界。
阅读,使你如风,掠过黄河黄山与长江长城;使你如泉,流过西双版纳与大兴安岭;使你如云,飘过雅鲁藏布和喜马拉雅。在这漫漫征程中,你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
品评青春,品评那份潇洒风流,品评那份灿烂辉煌;
联想生命,联想那种拼搏坚强,联想那种尊贵不屈;
咀嚼亲情,咀嚼那份信任依赖,咀嚼那份细腻缠绵;
欣赏微笑,欣赏那种亲切动人,欣赏那种神奇高尚„„
你会发现,阅读的人生如水,如花,如雨,如茶„„这是一个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世界。要想开启这扇门,就要走近它,探索它,领略它,品味它,拥有它„„
时文选粹读后感
赵秀芹
通过读时文选粹我觉得它可以作为我们教育工作上的引领,不论是对工作态度方法还是在教育学生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其中我领会最深的就是其中的几个字:学习、创新、智慧、态度。
先说说学习,就我自己而言工作已是第六个年头了,仅仅就凭自己上学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甚至于是根本用不上的,因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那我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就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尤其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上就要多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从实践上多向老教师请教,否则早晚都会被社会淘汰,那也就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了,也就培养不出真学生做不好真老师了。正如我们要进行新的发明创造,必须先学习已有的知识成果,从点滴做起。
再说创新,教育不是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那如果按年龄阶段来划分的话自己也还处于年轻教师的行列,现在又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如果我们仅仅是凭着遗留下来的教育教学方法施教,我们还停留在古时候和以前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和自己一样,只会学习。所以我们就应该凭着自己的年轻活力和旺盛精力学会大胆的充满勇气的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改变填鸭式教育模式,改变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那我们就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善于挖掘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提醒自己:一个人要有创新能力,不仅智商要高,情商也要高,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和积极投入,对外界的诸多事务保持好奇和兴趣。
再说说智慧,和大家分享几句话:智慧是人类全部文明成果在个体身上的凝结,是人的智商、情商和德商的统一,是能力、品质和境界的结合,而仅有知识而无智慧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一直要求自己要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班主任,那这就要求自己不仅要具有班主任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让这些理论知识得到很好地落实,并且在学生身上体现的非常完美,也就是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但是这需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人格健全了,才会培养出真正有智慧的人才。
最后说说态度。记得在高中时我们学校的校训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想想最后的品质的形成其关键作用的是态度,同样是一样的工作如果我们用应付的态度对待,那结果就是多次的进行返工比如本次的试卷分析;而我们如果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的话那我们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李老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是这样说的:干了还得干的事情是职业,而干了还想干的事情是事业。这就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从我的自身工作思考,这几点只要踏实坚持研究好了,那对我的成长和学习会有很大帮助的。篇三:读时文选卒有感 读《时文选粹》有感
近日,我对学校发的《时文选粹》一书进行了细致学习。在学习中许多句子触动着我的心扉,引发着我的思考,下面我就写出来与各位共勉。书中《教育家是“长”出来的》一文中谈到“日前,北京市教委拟取消“首都教育家”评选,对行政指令鸣金收兵。‘旨在营造首都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树立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先进典型’——评选‘首都教育家’的初衷不可谓不好,但如果无视教育规律,对教育搞指令性计划,按简单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教育家,则会导致手段与目标的背离。须知,教育家不是评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是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一猪生九仔,一仔一个样。”“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在真正面对我们老师的评选和学生发展的时候,我们个别教育行政部门却采用了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老师和学生的方法。这何谈遵循教育规律呢?在任何的评选中,我们组织者一定要明确自己评选的初衷,如果评选并不能带动老师、学生真正的提升,我想这种评选不评也罢。前几天和几个同事交流起了某校的一个常规检查标准。在标准中提到每周至少要评选出两个有问题班级进行通报。听到这样的标准我们都在思考,评选问题班级的初衷是什么?如果真正把问题班级向全校公布的时候,对这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的最终影响又是什么?如果真的是为这个班级的学生和老师的发展考虑的话,倒还不如评选两个优秀的班级,让全校所有的师生向这俩优秀班级的师生学习呢?
在《学校因学生而在》一文中,里面涉及了这样的观点:“学生发展”是学校的根本追求。„„教育要淡定、要宁静,要有恒心,需要锲而不舍。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确,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有鲜活生命的,承担 着祖国未来建设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压力,以及学校对教师的压力,导致不少本应很有作为的有责任心的老师成了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搞面子工程的工具。他们在疲于应付中渐渐泯灭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一群没有教育理想的教师的熏陶下,孩子们又何谈更好地全面的发展呢?正如上面提到的那句话“教育要淡定,要宁静,要有恒心,需要锲而不舍。”所以我们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一定要记住在任何改革中都不要因为上级的某些观点就迷乱了自己的心智,要做到沉心静气地对孩子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并且为了孩子的发展能做到持之以恒!在阅读中还有许多引发我思考的话语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千言万语汇成下面的话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第四篇:时文选粹5
父亲,我的老师
赵 畅
七十八岁高龄的父亲,曾经是一位有着四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言老父是我的老师,缘于其做过我的语文老师,更缘于其一直以来亦师亦友教育护佑我成长。
父亲早年初任教时,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更兼语文教学崭露头角,颇是斩获了一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意韵。然而,终究是好景不长。知识分子的耿直秉性,以至偶尔的“口无遮拦”,其被划为“右派”。
我的父亲,一个曾经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瞬间从天堂被打到了地狱。当父亲以瘦弱的身躯挑一担沉甸甸的稻谷,跌跌冲冲行走在田间阡陌上时;当我在学校读书,被同学指指点点,以至被人吐唾沫、扔石子时,真正痛心疾首的,还是父亲。每一次,只要我偷偷地跑到他的住地,他都会紧紧拥抱我并泪如雨下。
可有一次,不知为何,他竟一反常态,用双手托着我的脸颊,以十分顶真的口吻对我说:“儿呀,爸让你受苦了,但你要相信,爸是被冤枉的。要相信爸爸一定会被‘解放’的,爸爸多么希望重返教师岗位呀!”我看到,靠墙隅的一块小黑板上,竟被父亲写满了粉笔字;一张简易的桌上,还放着课本和备课笔记。
一旦被摘去“右派”帽子,意味着父亲可以重新回到教育岗位,可以像以往那样挥洒自己的浩荡才情,然而未必。细细观察,我发现除了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父亲说话似乎更小心谨慎了,也不再业余操笔。
当父亲再也不轻易涉足写稿以后,他自希望将这种爱好移植到我的身上。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他便教我记日记,且要求一天写一篇。他不仅给我出题目,指导我写,而且还经常检查我写的日记。有一天晚上,我觉得没什么可写,加上身体犯困,就早早睡下了。当父亲发现我当天没记日记后,二话不说,绷着脸就一把将我从被窝里拎起。在父亲“逼迫”下,我终于想起了白天发生的一件事。原来,去乡下参观时,一位同学离开队伍从机埠的涵洞中穿越了一回,当他出洞的刹那间,我顺手捡起地上的一根麻杆,抽了他的头,以示训诫。于是,两人发生了躯体的冲撞。“你的动机是好的,但做法不可取,效果也不好,你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在父亲的启发下,当晚我以《动机与效果》为题,写成了六百余字的日记。从此,我便养成了每天必完成日记才上床休息的习惯。
伴着记日记,父亲还时常辅导我写作文。无论带着我去野外观察、外地参观积累生活,还是具体指导我审题选材、遣词造句,他都不厌其烦。自然,父亲的每一次辅导,恍若在我的脚下垫起了一块块砖,让我的作文从立意构思到结构表达都得以登高望远、骐骥一跃。
记我被高考录取的那一天,正是父亲错划“右派”被平反的消息传到家的一天。双喜临门的这一天,从不喝酒的父亲,喝了满满两盅女儿红,看着他微微泛红的脸色,我刹地觉得,父亲此时早已将二十多年来的愁闷、苦涩一齐儿化作了今天扬眉吐气的喜悦。“共产党伟大啊,她不仅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失,而且能下决心纠正过失。不是说太阳亦有黑子吗?可区区黑子又怎能掩盖太阳的光辉呢?”
自此以后,父亲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思想观点的话明显多了起来。有一天晚上,我更发现父亲打开了新买来的台灯,借着黄晕的光开始重操旧业。继而,当一篇篇浸润着他的语文教学思想、班主任智慧光芒的文章,飞驰在大江南北各大教育教学报刊上的时候;当《一课多式教例》、《赵老师教作文》等教学专著公开出版,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热捧的时候;当他的事迹登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会刊,并被各地纷纷邀请前去讲学的时候,父亲陶醉了!他醉得热烈,为取得这么多丰硕成果;他醉得清醒,为曾经的坚守和自信;他醉得深情,为自己的无
怨无悔。
后来,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自然,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里,父亲的这份情愫亦在我的心里枝枝蔓蔓延伸。虽说我教的是中学语文,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不免有着太多的因果关联。于是,父子俩的研究与写作,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而超越父子关系的“面红耳赤”,各各获得的则是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成果。
尔后,因为工作需要,我调离了学校。到政府机关工作以后,因为忙,也因为需要“另起炉灶”,我暂时中断了写作。父亲见状,拉长着脸找我谈话:“你工作忙,我是看到了,但至于放弃写作吗?你到机关工作,接触的东西多了,积累也多了,题材更宽了,写作当是水到渠成的产物,且定然对你的工作有帮助。”渐渐的,当我利用业余时间重新拾掇笔杆,并涉足时评、杂文、随笔,继而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报刊上频频发表时,他笑了。可以说,我所写的每一篇文章,出版的每一部文学专著,以至每一次获奖,都令他兴奋和自豪。
父亲退休已二十年。记得他曾给上海一位同行写信时提到:“我未退休时与退休一样,退休时又与未退休一样,唯一的差别是,我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度,舒心地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是的,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除了继续自己的写作,还与人合办了课外写作辅导班。报名者众,好评似潮,那是不用说的了。写作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父亲教得甚是辛苦,但令他欣慰的是,即便是那些“差生”,经了他一段时间的精心辅导,也写出了美文并在报刊上发表。
可毕竟是近八十的老人了,经常不午休,一讲就是二三个小时,且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家人们不放心,多次劝他该歇一歇了,可他不愿。尤其当有的人误以为他是为了赚几个钱时,他气得不行。有一次,他在家里发脾气,说:“我们家里并不缺钱,这不,我还常捐款做好事哩!我之所以热心辅导孩子,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你看,现在的孩子喜欢上电脑,有的连字都写不端正,遑论写作了。替他们补补写作课,这不也是老有作为的体现吗?”
又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父亲依然按亮了那盏用了几十年的旧台灯。那正襟危坐的姿势,让我想起了当年他坐在办公室的背影;而那蓬早已花白了的头发,则令我想到了他写满黑板的粉笔字。蹑手蹑脚来到父亲的背后,我发现他正在修改写作班学生的作文,而红笔划出的特殊符号,分明告诉我其修改有多顶真。不经意间,我更发现,案头一侧还放着我刚发表的一篇杂文,旁边竟也密密麻麻写满了评语。看着,读着,我不禁潸然泪下——不为别的,只为父亲园丁般的辛劳、春蚕般的奉献。
恩 师
周荣池
一
村子里的小学就在庄台南面的一块空地上。几间简陋的房屋里几十个调皮的孩子和三个老师构成了这个学校的全部。除了屋前空地上的一根竹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之外,这里和平常人家的屋舍没有什么区别。它淹没在了村庄里,成为村庄的一个部分。尘土飞扬的操场上,我们蹦跶之中开始了求学之路上的起点。
学校里的三个老师都是村里人,他们初中毕业以后就在村里教书的。吴老师教幼儿班,另外两个冯老师分别教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学校里校长由女冯老师担任,男冯老师除了教学以外负责每天用那一根铁棒敲挂在屋檐下的那一块铁,校园里就有了钟声——这真是“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他们下课之后就是农民,我们的教室外面就是大片的农田。坐在教室里可以听到农人的叫喊,也偶尔有人趁闲时站在窗外羡慕地看着
读书的我们。我们就在庄稼的味道里大声地朗读那已经卷了边的书中的课文。
那时候家里穷,连三十块钱的的书杂费都凑不齐。父亲的性子急在教师外面大声地和老师吵起来,他粗鲁的叫喊声里尽是酒味。教我的是女冯老师,没有交齐学费她照样答应我进教室上课,并且在课后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要刻苦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学门都买新华字典的时候,我只能用和高年级同学借来的没有了检字表的旧字典查字。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那本崭新的字典送给我。
老师整天和我们在一起,只有起早贪黑地去做农活。体育课的时候我们一起溜到老师的地里帮忙扛稻把。她也不阻止我们,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看着自己懂事的孩子一样欣慰。我们鼓足了劲在地里跑来跑去——帮家里做事情也没有过这样卖力。现在想想,这可是充满着一种情感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报答老师。我们慢慢地长大,到四年级结束的时候就转到大一点的学校里上学。而他们依旧在村子里守侯着新来的孩子。村子里每一个人都叫他们老师,他们几乎是村里每一个读过书人的老师,父母们然后是一辈辈的孩子。
岁月流变,我们都出息了,小学校也因为孩子太少而被其他学校并掉了。房子还空在原来的地方,长满了野草,朗朗书声已不在。他们因为清退的政策回家做了农民,他们本来就是农民。他们没有水平去大的学校继续教书,只有永远在村子里的路上来来回回,默不作声。见到我们从外面回来还是会微笑着问我们学习怎么样,然后关照那句话要好好念书,“吃得苦中苦,放为人上人”。笑容和关怀没有改变,只是脸上的皱纹深了一些。
二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高厚明先生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村子
里简直就是一个传说。父亲总是喝得醉醺醺地朝我喊:“你要是能像高厚明一样,老子就是拆屋卖瓦也要供你上学。”先生出生贫寒,几近家徒四壁,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后家里又遭火灾,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先生的父亲坚持供他读书。热心人帮助先生的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悉数用来买书。最终,先生考上大学,做了教师——虽不是显赫的职务,可在我们那个穷困的村庄已绝对是“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了。因此,先生成为我们村子里是勤学成才的典型,家长们教育子女总是以他为榜样的。
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坐着父亲请来的拖拉机开到了学校,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先生。他个子不高,一身朴素的衣着,脸上也总是挂着朴素的笑容。父亲离开学校的时候,大声地对他说:“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就打。惯儿不惯学。”他总是这么粗鲁,声音里都能听出粗鲁的酒气。
先生教政治,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素有“高克斯”之称,就连爱女也起了“燕妮”的名字。他的“抄写”读书法,虽然辛苦但是效果很明显。据他介绍,他考上政治系之前将政治书抄写过不下十遍,所有内容了如指掌。上课的时候根本不用打开教材,所有内容熟稔于心,娓娓道来。他学习上的勤奋给我们极大的感染,那时候早读课的时间早,寒冬腊月里他总是第一个坐在教室前面开始备课,学生们一个个地在他之后进入教室,很是感到愧疚。因此,向来以懒散著称的文科班,早读是没有人迟到的。
他上课语言极其幽默,有一次突然变声叫道:“我有钱上买天,下买地,中间买空气的啦……”其滑稽的表情令全班大笑不止,大家便记住了剥削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嘴脸。他上课内容翔实,绝无虚言。尤其是先生设计的“地毯式轰炸”的练习题,令人喘不过气来,久之我们便训练有素,大受裨益。他注重点滴的积累,从不夸夸其谈。教室前面的墙壁上设计了一块园地,他每天在上面写一句励志名言从不间断,高考期间则是每天将收集到的报刊上的招考资讯剪贴在上面供大家参考。那一年,他的头发突然白了很多,为了我们文科班,他真是呕心沥血。
他让师娘辞职在家照顾生活,孩子的学习也顾不上,教学楼里只要灯亮着却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先生思想也有“顽固”的时候,甚至不近情理。班上有城里来的孩子,穿着怪异,他便严厉批评,毫不留情面。女同学只得换上平常的服装。那时,班上有出名的调皮鬼闯了祸央人到他门上求情,被他断然拒绝,来者所带特产被他扔在门口的地上。大家都认为先生清高得有些不近乎人情,很多人甚至恨其“顽固不化”,并且找到了根源:先生的父亲也极讲原则,在世的时候学校请他当门卫,按照学校的时间到了夜间十二点后任何人不得进门,先生的父亲把握得很严格,师生们都不敢迟到,否则便是“一只麻雀也别想飞进来”。据说有一次校长先生夜间迟归,无奈只得偷偷地翻过铁门进来。
班上同学大多来自农村,生活费经常是青黄不接。他在班上设了规矩,凡是吃饭有困难可以向他借生活费,从来不曾吝啬。我的母亲病重卧床,父亲身无分文,他了解情况之后带头捐款,并在班级动员募捐,还找到校长为我减免学费。拿着充满爱心的捐赠,我几度热泪盈眶。
毕业那年,先生鼓励我填报师范学院,我一口气将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师范院校。我拿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正好在外学习回来。站在路边就迫不及待地让我打开信封,看到我的通知书他很兴奋,露出宽慰的笑容,这种笑容好像他自己当年从村庄里走出去一样快乐。
大学毕业以后,我回到了母校任教。其时,先生已经调离学校。我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勉励自己做一个正气、勤奋的教师。当班上的孩子叛逆出走的时候,我会陪着家长在寒冬的深夜里去网吧寻找;当有学生生病的时候,我会陪着他去医院,并垫上医药费;当学生静静地休息的时候,我会幸福地从宿舍前走过……我做这些心中总是幸福的,就好像是报答自己的老师多年前对自己的关爱。
三
上大学之后,我的生活稍有改观。可是面对当时所有志愿里的中文系,我曾经觉得很有虚无缥缈的。中文系这个听起来浪漫的名字在现实中显得有点空虚。我经常在学校外的路边停停走走,寻找那份很不踏实的梦想。当我找到自己那支还能写字的破笔的时候,似乎找到了行走的拐杖。这一切因为一个诗人,一个老师——陈义海先生。尽管他似乎并没有给我很多直接的对话和帮助,但我在他诗人的长发和气息里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义海教我们西方文学和比较文学。他站在教室的过道里,中等的身材几乎被学生的目光湮没。他语调深沉,讲到激情的地方,忘情地朗诵莎翁的诗文。他流利的英语和深情的朗诵让我们为之陶醉,尽管有时大家未必能全听懂。有一次教室里全部安静下来,沉默之后爆发出掌声。他浅浅地一笑,有些羞涩地推推眼镜,继续介绍缪斯女神。
义海老师学外语有一个很神奇的经历。他上初二的时候外语都一窍不通,偶然有一天顿悟似的理解了那些豆芽一样的文字,发狂似的要学外语。父亲咬牙给他买了收音机,听了半天的英文节目也没有听懂一句,后来才知道听的是日语节目。他的学英语的热情很高,放牛的时候牛吃草,他读单词,大有“对牛弹琴”的意思,以致村里人觉得他有精神病。他带一块七毛钱去买英语书,为了省五分钱举着衣服游过一百米宽的河水,为了去县城买英语书,他甚至隆冬的午夜就悄悄出发。
这些事情从书上读来,泛黄的纸上好像仍有他执着的脚步声。义海毕业于外语系,却有在学校墙壁上写诗的疯狂。他长长的头发就好像是一首诗。他读的是英文,研究的是新诗,后来又师从孙景尧研究比较文学,他的骨子里有的却是传统文人的特质。这大概是家族基因遗传。先生祖父少读诗书,到八十多岁时两耳失聪,老眼昏花,却仍能诵读《四书》《五经》,且很有意味:天气晴好的时候,他经常提着一面小铜锣,走村串户唱古书。这让我想起先生朗诵诗歌时的样子,他的那首深情的《西茉纳之歌》:
西茉纳,时间将温柔下去/为了你也为了我/我站在山顶上/看见你和麦浪一样/骄傲,布满山谷
他沉醉地朗诵的时候,其实内心一定和他的祖父一样是孤独的。我们这些80后和那些愚昧的村夫一样不能懂得这些纯美的东西。诗人是孤独的,诗人也只能孤独。先生那深情的声音和那小铜锣的声音一样具有孤独的特质。可惜我等也是美的失聪者,听不到那些天籁一般的吟咏。
先生是一个绅士,为人和善,对学业的要求却很严格。他从来不布置学生之间可以复制的作业,考试之前也不做任何提示性的复习。这在学生之间引起很多的怨愤,但是他仍然只是浅浅地一笑。他不需要成为那种“好好先生”式的教授,那些先生大概会担心学生们不及格,他的课程及格率却很高,因为大家都很认真地去温习,现在想来这对学业大有裨益。
先生去英国期间,发电邮鼓励我继续读书考研,我当时在偏僻的乡村教书,物质精神都很匮乏。我于是拼命地读写,最终也没有能考上研究生,但是因为读书写作离开了那里。(并不是埋怨乡村的不是,可是离开对于我个人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他在英国的酒吧里也吟诗,作为来自中国的诗人,他用自己原创的英文诗歌征服掌声和英镑。我想,在朗诵结束时他一定还有浅浅的微笑,那是诗歌一般的微笑。一直记得先生的号码,却久不去打扰他。他不需要无谓的问候,他是一个诗人,和诗歌一样是用来怀念的。他说他的手机通常放在家里,等下班的时候看一下,他知道有人记得他就好。
读懂义海,我是在深夜那些泛黄的纸上,在他的那些优雅绅士般的文字里。这样的义海,像秋风里飒飒作响的叶子,能把风最美的声音表达出来。这样的老师也让一个糊涂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奋飞出美丽与坚强
周伟兵
说起蝴蝶,许多人的脑际里都会闪现出美丽、轻盈、柔弱等字眼,并且联想到温室里的花朵,小家碧玉似的美女,还有人世间种种缠绵绕怀的爱情故事。的确,蝴蝶色彩绚丽的花翅和翩跹翔舞的秀姿,一直在拨动着无数情爱男女炽热的心弦。蝶恋花胜花,蝶化人动人,想一生一世温柔同眠的爱侣们,心里怀揣的,总是这种成双成对地翻飞于花前月下的痴情精灵。
然而,说蝴蝶美丽可能会众口一词,道蝴蝶柔弱那倒未必一个声音。不错,蝴蝶个小身轻,天敌无数,它们中的多数品种确实弱不禁风,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度着无聊的岁月。但凡事总有例外,帝王蝶的存在,让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不能蔑视蝴蝶这个种群,即便是高贵的人类,也会为帝王蝶的美丽与坚强脱帽折腰。
我是在国家地理电视的《大迁徙》节目中认识帝王蝶的,之后,又在书本杂志和互联网上加深了对它的印象。这种全身着橙黑两色花纹、体重不过0.4克、主要生活在北美的蝴蝶,不仅能让全世界大吃一惊,而且能让许多人自愧弗如。帝王蝶是一种迁徙性的蝶种,每年都要由墨西哥飞向美国,再飞向加拿大,之后沿路返回,全程长达六万公里。往北飞,帝王蝶是为了春暖花开后的乳汁草,那草上,有它们的衣食,还有它们生命的繁衍;向南翔,是为了躲避加拿大和美国的寒秋冷冬,能在墨西哥相对潮暖的欧亚梅尔杉树上,幸福地享受生命的轮回。
帝王蝶的美丽在于它的坚强。它的生命不是以分秒计算,而是以飞翔的公里数度量的。每一天,它都几乎是在飞翔中度过,日均130公里路云和月,头顶是悬挂日月星辰的苍天,翅下是波涛汹涌的汪洋,如果是金属锃亮的飞机进行这样的长征,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即便是羽翼宽大的候鸟走这样的路线,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惊叹。但是,我们眼前呈现的这个在海天间长驱奋飞的金凤般的强阵,却是由这种我们平常瞧不起的轻飘飘、小不点的帝王蝶构成,怎能不让人瞠目结舌,如入梦中。当年红军长征只不过二万五千里,就已经算得上人间奇迹了,而帝王蝶所面对的海之浪、天之风、路之险远远超出红军长征,胜于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难险阻。凡此种种难道它知晓?不惊怕吗?事实上,它既知又晓,它担惊受怕。但是,它仍然勇敢地展开双翼去蹈难而进,临险奋飞,而且是世世代代,不屈不挠,义无反顾。这种小小生物所展示出来的无比强大,确实令天也低头,地也俯首。
帝王蝶的高贵在于它的执着。据了解,从墨西哥到加拿大的往返迁徙中,没有一只帝王蝶能够完成全程的飞行,它们往往要历经三至四代,才能完成一个回合。也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的这种蝴蝶,一生一世都在劳累的飞行中度过,既没有享受到加拿大春天里的阳光,也没有挂在墨西哥温暖的杉树上。它们有的飞着飞着就被大风卷去,被海浪吞噬,被天敌猎杀,有的生育了子女后慢慢老去,终于追不上那个一往无前的群体,在一个黎明或者黄昏,堕落海洋或者岛屿,化作了碧浪点点或者芳草萋萋,接着于来年复来年,继续目睹自己的后代去横掠海空。
我不知道这种小小的蝴蝶是否有伟大的信仰与追求,但是我无比地敬佩它们。你看,只要它们活着,就会朝着一个遥远而既定的目标不懈地奋飞,并且飞出霞一般的美丽,飞出山一样的坚强。
人要有所畏 雷抒雁
人生在世该不该有所畏惧之心?
古人有,或者说,人类从一开始就有。畏天畏地,畏神畏鬼,畏狼虫虎豹,畏因果报应;畏现世,畏来生,畏官府,畏上级,畏黑暗,畏不测……所 以,古人在门楣上总会写上两句话:出畏之,入惧之。事事小心,在官场则提醒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事,宁为善不为恶,头顶三尺有神灵。即使一个人独 处,也讲究慎独。所谓,耿耿青天不可欺。
这些畏惧自然有可取处和不可取处。可取处,是让人自我约束,自觉不做坏事。不可取处,是让人畏首畏尾,不敢解放思想,变得胆小迂阔。
到了近现代,人的行为和思想都现代化了,皇帝没了,神呀,鬼呀更没有,因果报应是欺世之言,也没有什么现世报来生报了。至于天堂,地狱更没有 了。人死如灯灭,留下的不过是一把灰尘。世界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什么可畏惧的。老领袖的名言,更让人肆无忌惮,“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说什 么要五不怕,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老婆离婚云云。
这有点像唐及五代间,皇帝为那些功臣们所“赐无畏”。有了这个尚方宝剑似乎什么都可放胆直言了。“凡事皆尽言”。很像后来我们所说的“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引用了这些轶事一番说:“由此观之,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也。然君臣之间,乃许之无所畏惮,是何义理?” 深表疑虑。其实,这些都是花招虚言,真以为无所禁忌,可以事事放言,那是傻子。唐以后,贬谪,坐事罢官流放的,岂在少数。近、当代里,因信了可以无畏而吃 亏吃苦的还在少数吗?
我觉得人还是要有所畏惧的。首先你作恶时,就要有畏惮之心,想想后果。因为脑子里一味想着钱,贪欲使人越来越无畏,牛奶里放三聚氰胺,药物胶 囊里含有有毒元素,食品里放入致癌物质,一切都如同谋财害命。这些人,是真正的有私而无畏者。他们想不到天地鬼神因果报应,想不到下地狱或来生托生成猪 狗。唯一可以令他们有所顾忌的应该是政府和公检法。可是,政府许多部门监管疏漏,法律的失缺,加之一些
执法部门失察或枉法,都使这些作恶之人的恶行得逞影 响全民,动摇社会。
宗教的教育有一点是可取的,就是奖惩分明,优者可上天堂,劣者必然下地狱。我们从孩子教育时,就该把握好这两方面。我觉得只说好话,只是正面 教育,多半靠不住。让孩子从小就去参观监牢,让他们知道作恶的代价和后果,一生都远离坏事。我们的社会,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看,可以称为盛世,但从社会 犯罪看,有些近乎乱世。“乱世用重典”,万不可称一时心慈,姑息养奸。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北部队当兵。有一位营职干部妻子领着两三岁的女儿来探亲。西北的冬天,寒风刺骨,很是难熬,那时又无暖气,平房里 都有一个取暖火炉。炉火有时旺得能把炉子烧红,就放在屋子当间。这位营长看见女儿在屋子里玩,总想靠近炉子,如果真的碰一下,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心硬的 父亲有一次就拉着女儿的小手,把一个手指在炉子上轻轻触碰一下。孩子像让火烧了一般尖声哭叫起来,那小指头上,即刻起了一个水泡。母亲心疼地抱起女儿,骂 丈夫心狠。当父亲的说:“必须让她留下深刻记忆,知道那里是不能碰的,走路必须躲开那里。否则,她哪一天也许会张开手去抱火炉,那代价就太大了。人不能什 么都不怕,一旦无畏了,祸事就可能到来。”果然,这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完了那个冬天。
人应有畏惧之心。谨慎行事,至少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要畏惧报应。如老元帅陈毅诗中所言:“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要畏惧舆论,须知:“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谁斩断了传统文化的根
课间休息时,一位教英语的女同事跟我打招呼:“林老师,你喜欢舞文弄墨,有个素材能不能写一下,题目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历史在哪里》。”
原来前不久,她去上海阅卷,来自全国各高校200多位英语老师批阅26万份专业英语四级试卷。其中有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共4问。一问屈原性别。因为人类基本只有男女两性,回答非男即女,所以没答出更多花样。二问屈原生活的年代。我国历史过于悠久,花样陡然增多:或答东周西汉,或答南唐北宋,甚至出现清末民初等“雷人”之语。三问屈原之死。考生们的文学想象力在此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答被国王一刀砍了脑袋者有之,答被皇帝绑上绞刑架者有之,答被御林军投入江中者有之,答屈原自己失足落水者有之。四问投粽之意。这回答案相对集中:因为粽子是屈原的生前至爱。有人意犹未尽,现编了一屈原托梦给朋友,说他特馋粽子,而水晶宫里只有海鲜的段子……
女同事说:“你能相信吗?考生们可全是大学生哟!”我问:“答错的占多大比例?”“接近一半,至少也在2/5到一半之间吧。”女同事接着补充说:“可是问到他们自己——不是屈原——喜欢穿什么戴什么的时候,这下好了,外国名牌如数家珍,英语表达本身也变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简直看得见男生女生眉飞色舞的鼻子眼睛!”
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若问晏子重耳管仲乐毅而得此答案倒也罢了,而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答案怎么可能如此五花八门呢?以古代史言之,屈原是辅佐楚怀王的佐徒(地位仅次于楚相)、三闾大夫;以文学史言之,屈原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堪称千古绝唱;以民间风俗言之,端午节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传说,差不多可以说是常识。即使对于“90后”,屈原也是哪条路都绕不过的历史人物啊!
不禁感慨“历史在哪里?”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说:“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作为中国人,连春秋战国那段群星灿烂的历史、连屈原那样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尚有这么多大学生答得笑话百出,我们又如何认识自我呢?而若不认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就算英语说得不亚于英国人,又有多大价值
可言呢?“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看来,汉水果真西北流了,不,西洋流!
说起来,抛弃“屈原”们不是从“90后”开始的,早在他们的祖父、曾祖父那个年代就开始了。经过“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100多年来我们亲手斩断了传统文化这条自己的根。“文革”期间尤其荒唐和惨烈,别说屈原,连孔子的墓都被掘了,巨大的墓碑被拦腰弄断,至今断痕清晰可见。那其实是文化传统的断痕。上世纪80年代人文学科一度东山再起,文学甚至成为文科考生的首选专业。但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攻城略地,特别是全民功利化风潮的重兵压境,教育越来越趋于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屈原“缺席”端午节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但是毫无疑问,“屈原”们才是我们的文化血脉,才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DNA。文化上的混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固有的血脉被渐渐“透析”。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只知道圣诞节而不知道端午节,只晓得风骚而不晓得《离骚》,那么,我们算什么呢?
当卑微遇上卑鄙
马德
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是卑微的。
一个人的高贵,只是灵魂的高贵。倚栏听风,檐下赏雨,灵魂有着诗意的栖居,方成高贵的气象。若灵魂少了韵致,即便权倾一方,即便富可敌国,在精神层面上,终究还是个卑微的人。
然而,在世俗的价值体系中,卑微的含义是去精神化的。人卑,势微,言轻,构成了卑微的全部线条。几千年的经世哲学的浸淫,使我们的身体习惯低眉于权势,心性习惯俯首于功名利禄。于是,我们仰望的高贵,便也只是位置的高贵,而非灵魂的高贵。
在通往世俗高贵的路上,有些卑微的人最终走向了卑鄙。他们愈发不把高洁的灵魂当回事:一切无耻与下流,一切奸佞与阴险,一切龌龊与恶毒,卑鄙者都可以做到。卑鄙的人所为之事,不全是损人利己,有时候还损人不利己。也就是说,卑鄙的人有时候会卑鄙到没有道理的程度。这是他们的可恨之处,也是可怕之处。
卑微是把人生的价值降低了给人看,卑鄙是把人性的价值污损了给人看,而污损却是一种毁灭。
卑鄙的毁灭性在于,看似一盆脏水泼向自己,最后,玷污的,或者颠覆的,却是人类纯净的天空。
卑微的人,诗书养之,智慧养之,恬淡的心态养之,可最终从尘俗突围,一步步走向高贵。但,卑鄙的人,即便之后悔悟,之后革面,之后洗心,之后极尽救赎,也不能让灵魂如最初般光亮。
所以说,人可以卑微,但不可以卑鄙。卑微,不过是活得凡俗;而卑鄙,却是活得肮脏,并最终,生命再难回到初始的澄澈和洁净。
尘世阡陌间,开满细碎的小花,它们摇曳着底层的素香与微光。这,便是卑微生命的价值,以及,灵魂的质量。卑微与卑鄙的区别是,前者始终是灵与肉的结合体,而后者,只是撇下灵魂的行尸走肉。
一个陷入生活窘境的卑微者,面对着钱和权的诱惑,完全可以通过卑鄙的手段,让自己活得风光和体面,然而,他一遍遍地抚摸着良心,最终还是把卑鄙扔得远远的。我以为,这个卑微的人,在灵魂深处,已经有着令人无法企及的高贵。
第五篇:《时文选粹》读后感
经老师推荐,父母为我买下了一套名为《时文选粹》的丛书。《时文选粹》中的选文博尔精,《时文选粹》中,每一篇文章都说的是人生真谛和万物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生活的丰富多彩。打开书往下念,人生的一个个真谛就像一本经一样,给你现了又现。“读书就是跟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人生应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时文选粹》中丰富的名言警文,使我们的前程有了目标,有了指明方向的灯塔。
一、突出情感美与诗意美选文文字唯美,充满诗意,抒写情感美、人性美、人间爱,感人至深,以震撼心灵的真情激发青少年提升良知、纯洁人性;以催人泪下的挚爱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突出文学性与时代性入选的文章均为精品美文,突出语言的文学性、感召力,美丽的文字折射着文学永恒的魅力。阅读《时文选粹》,你会发现阅读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丛书中的文章反映时代最强音,引领青年观察世界、认识社会,去关心、思考“国事家事天下事”。
突出思想点拨与写作引导每篇文章后设置〔读与悟〕和〔读与写〕两个栏目,从思想和写作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点拨。〔读与悟〕挖掘文章内涵,感悟人生真谛,进行思想点拨。〔读与写〕抓住文章最突出的写作技巧进行形象阐发,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写作的借鉴。
四、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最美的痕迹。
这个故事讲了作者的大哥把一辆自行车借给了一个素不相识陌生人,嫂子得知后,很气愤。于是大哥嫂子在与陌生人相约好的地方等待。时间如飞箭般流走,过了约定时间,汉子也未能出现。嫂子把大哥骂的狗血淋头……
终于,汉子出现了,为了补偿自己,他向汉子索要了20元钱,并把钱交给了嫂子。突然,大哥发现自行车的一些部件变成了新的,这时,大哥想把那20元钱交还给汉子时,他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文章里的大哥,显然是一位乐于助人的人,否则他不可能把自行车借给一个陌生人。但嫂子的话却让大哥犯了糊涂,以致于陌生人把自行车换回来时,他还伸手向陌生人索要了20元钱所谓的折旧费。当大哥突然发现自行车旧貌换新颜时,猛然发现了自己犯的错。
是的,手里那20元钱和自行车上的新部件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一个人诚信的心和行为是不能用金钱去评估的!
诚信,因为有了它,人与人之间才会真心相对!
丛书荟萃备受中学生朋友喜爱或注目的时文精华,旨在给予读者思想教益和美感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其感悟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写作技巧,积累优美表达方式或语言,形成个性的写作能力。
一、选文最新 荟萃备受中学生朋友喜爱或注目的时文精华,选文均来自2006年出版的报刊或新书,堪称时文经典,反映时代最强音,展现当代人的追求,让读者了解前沿,耳目一新。
二、对象明确
专门为中学生打造的图书,符合中学生的需求,为他的人生和写作积累资源。
三、分类编写
按体裁分类编辑。“情感故事”收录表现情感美、人性美、真情美的情感美文;“精品散文”收录表达优美,思想深刻,内涵厚重的散文佳作;“锐利小小说”收录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世间真善美,激发思考、令人震撼的小小说作品;“精美散文诗”收录色彩明丽,意境优美,充满诗意,熏染诗美气息的散文诗篇;“奇妙创新文”收录培养创新意识,闪烁真知灼见,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创新篇章。
《时文选粹·爱已成歌》,为撼动真情系列第一辑。选文文字唯美,充满诗意,抒写情感美、人性美、人间爱,感人至深,包括:亲情如诗——浓浓父母情、故乡情;师爱如菊——纯洁师生情、校园情;我心如月——纯真少年情、同学情;友情如酒——芬芳朋友情、萍水情;大爱如海——崇高爱国情、奉献情……以震撼心灵的真情激发青少年提升良知、纯洁人性:以催人泪下的挚爱感动青少年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感动别人的人。
《时文选粹·人生的定义域》,为思考人生系列第一辑。选交犹如一碗心灵的鸡汤,滋补渴望探究人生意义的心灵。内容包括:阳光的心——谱写真善美的烛照心灵的抒情美文:心灵的灯——塑造人格、为精神化妆的美文;人生的船——探究人生意义的抒情散文……
《时文选粹·隽永的水》,为亲近自然系列第一辑。内容包括:描绘风光的情景精品,吟咏风物的感悟之作。
《时文选粹·用生命敲击世界》,为感受社会系列第一辑。内容包括:生活的门——反映生活的文章;世间的雨——描绘社会的小小说等……引领学生感受、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引发学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时文选粹·与诗人同行》,为浸染文化系列第一辑。内容包括:穿越经典——品悟经典之作;怅望千秋——投注历史之作;倾听圣哲——解读人物之作;吟赏诗意——抒写文化意象之作……提升文化修养,进行文化与思想的积累。
《时文选粹》这本是十分好看,它们成了我今年暑假里的阅读大餐,里面篇篇都是精心挑选的美文,这些故事通过美丽的文字引领我们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我的妈妈买下她时因为她看其中一篇短文时泪流满面,妈妈说文中的这些叹息和呐喊,这些快乐和伤感很多都是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他们经历的我们也许正在经历,他们享受的我们也许尚未享受,但我们却总能被他们感动,这份感动真的很好。
在阅读中,我被一篇名为《新年的康乃馨》感动了.17岁的她因经济原因被迫经营一家电话亭,新年前一天,一个年轻人来打了个电话,买了份杂志,还微笑着问候了她。临走前,他留下了一百元,她被他的友好感动,但她退回了那一百元。新年的早晨,她收到了一束康乃馨,署名是“昨夜归人”,看着那束花,她笑着流泪了。
寒冷的夜晚会因人与人之间关爱的微笑而显得温馨,寒冷的心会因花的热情怒放而觉得暖意融融。是年轻人的微笑和问候,感染了女孩;是年轻人的康乃馨,打开了女孩紧闭的心灵之门,让女孩迎来了心灵上的新年。这种感染,这份温暖在生活中被人们互相传递着。通过这个故事,我强烈感受到了爱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力量,她像春风吹醒了女孩原来被生活压抑已久的封存的心,年轻人完全可以不送这束花,但他送了,因为他的花,女孩笑了,像被阳光照亮了心灵,从此,她可能会一直笑着面对生活,就因为那新年收到的来自于陌生人的一束康乃馨。
今天,我看了《时文选粹》中的一篇文章叫《只要信心不被打碎》,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大学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而沮丧万分,沿着乡间小路踽踽独行,这时他看见一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的举止,深深被打动了。作者看见老人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瓦罐全部打碎,只因为这些瓦罐有一点点小毛病。当作者惋惜老人花费了老人许多心血的瓦罐就这样打碎时,老人却说道:“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一些。”
作者听完老人的话深受启发,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加入了打工者的队伍中,数年后也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我看了这篇文章也受到了启发:要成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必胜的信心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大发明家爱迪生,他研究发明电灯时,为了挑选最合适的灯丝,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才以钨丝为材料制成了世界第一个可以供实用的电灯。试想如果当年爱迪生没有信心、耐心和勤奋,那么也许就没有电灯的发明,也许我们现在仍生活在黑暗中。
记得我在去年的暑假,妈妈为了使我有一技之长,送我去琴行学琵琶,老师让我反复学“弹”和“挑”的基本动作,要求每次弹每根弦要弹200下,共四根弦。而且老师总是认为我的动作不规范,我也因此觉得琵琶太难学。一个暑假过去了,我感到太乏味,每天总是要在妈妈反复的催逼下才弹,由于我极其被动的原因,妈妈就不再让我学了,结果现在对琵琶仍然一窍不通。这是我从中应该接受的教训。
我现在还是名小学生,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在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很多失败的时候,但我们往往灰心、沮丧,甚至一蹶不振。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像文中烧制瓦罐器皿的的老人那样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这本书编入了百余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恬人,或优美独特,如玉或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的让人称叹,软的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掇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
文中的语言优美以简单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走向成功的奥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做回快快乐乐的自己!
例如《人生就像爬大楼》这篇文章,作者的学校生活范围都在五楼以上,上下极不方便,从而十分抱怨。是啊!人生之路不正是层层爬,爬向顶峰的吗?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读者使人受益匪浅。青春时期的我们是朝气的,让我们努力奋斗吧!用自己的行动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书中还有一篇故事叫做《贪婪的老板娘》,有一天,一个叫卖的货郎担着货物到一家乡村的小酒店里去吃晚饭。老板年发现单子里有很多小商品,他间或郎在凳子上睡,奇偶开始对那担中的商品打了注意。于是,对丈夫说:“有什么方法能使货郎走掉,而把单子留下来?丈夫说:这太容易了!给他醉心草液,他就会失去记忆力。
貌似好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害人如害己。挖空心思想要算计别人,长别人的便宜的人,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人。
《时文选粹》以一个个亲切的故事,为我们讲了一个个道理。它像母亲,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带领我们走进智慧的殿堂;它又像老师,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文字优美无比,是《时文选粹》中文字的一大特点。比如:“山村茶田,万山含黛,层层迷雾,笼罩山冈,沐浴绿色的波浪。山,那么高峻,俯瞰浩浩天宇,像茫茫雾海中的一个沙墩。泉,那么清澈,哗哗的响声和着高山溪流的韵律,激得山村姑娘绾起了长发,裸露着粉嫩的肌肤。古藤护卫着茶田的绿意,掩映着茶农们欢乐的笑声,层层茶田展示着大自然赐予的无限生机。绿色海涛中,采茶姑娘踏着碎步,艳丽的衣裙在风中飘飞,甜美的歌声在山中回响,偌大茶田鲜活而灵动,高天流云空旷而高远。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够摸不透的奥妙令人神往!”极为夸张、渲染、描述之能事,将山村茶田描绘得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行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由实到虚,浑然天成。全文语言整齐优美,文采飞扬灵动,使人仿佛置身茶田,共享这“世外桃源”般的人间美景。
智慧,也是《时文选粹》的特点。很多文章,不只是看内容,也是一种学习。它教你如何智慧的选择,如何智慧的思考,如何智慧的分析,如何智慧的做人…… 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时,请你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她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心;当你面对考试,特别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请你读一读那些浓缩着生命滋味的佳作,她会给你插上天马行空的翅膀;当你彷徨、寂寞、孤独、偷闲时,请你读一读那些充溢着作者血与火的杰作,她会马上给你注入那激荡青春的热血。
《时文选粹》用智慧改变人生,《时文选粹》用文字取求真谛,《时文选粹》用生命感知生命……读书改变生活,读书改变命运。当你打开窗户,也许第一缕阳光,就是书籍发出的光芒!
读《时文选粹》有感
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书卷。看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我们潸然泪下;品人生似棋,在无常生活中执一颗平常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在不经意中,把这些美丽的方块字,把平凡事中深含的情感,如岁月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
《时文选粹》给我们的正是这种感觉,隽永的小品如潺潺小溪边生长的无名野花,零星的、散落的,但却是芳香的、天然的、浓郁的、悠长的。
《时文选粹》似一位超凡脱俗的女子,看惯了世间庸俗的繁荣和浮华,却在不经意间渗透了睿智的思想,灵魂有了升腾的力量,处处闪烁着迷人的灵光。她的思想境界胜却人间。
《时文选粹》又如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不必遮遮掩掩,面对世俗的虚华和迥异的心灵,它透
析着,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然后洋洋洒洒地分泌出净化人心灵的氧气,滋润人的灵魂。《时文选粹》又似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从知识的彼岸把你领向智慧之源,或许隔着隐隐的飞桥,你就能见着桃花源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棋,如茶……
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和品味。
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无奈时,请你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她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心;当你面对考试,特别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时,请你读一读那些浓缩着生命滋味的佳作,她会给你插上天马行空的翅膀;当你彷徨、寂寞、孤独、偷闲时,请你读一读那些充溢着作者血与火的杰作,她会马上给你注入那激荡青春的热血。
请打开智慧与力量的大门,亲吻那带着新鲜露珠,透着淡淡清香的玫瑰吧!拥抱那闪着睿智火花,充满青春气息的人生大树吧!
读《时文选粹》有感 走进《时文选粹》,去倾听春的娇柔与妩媚;走进《时文选粹》,去领略夏的火热与激情;走进《时文选粹》,去欣赏秋的婉约与凄美;走进《时文选粹》,去品味冬的冰清与高洁。走进《时文选粹》,让我们一起去开启一扇门,一扇充满智慧与力量的门——阅读之门。也许你喜欢泰戈尔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的诗歌,但我却欣赏朱自清洒脱不羁、哲理深长的散文;也许你热爱风光旖旎、骄阳似火的夏威夷群岛,但我却沉浸在玄武门前刀光剑影的风云突变之中,这就是阅读中的世界,一个千奇百怪,变幻莫测的世界,一个令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的世界。
阅读,使你如风,掠过黄河黄山与长江长城;使你如泉,流过西双版纳与大兴安岭;使你如云,飘过雅鲁藏布和喜马拉雅。在这漫漫征程中,你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
品评青春,品评那份潇洒风流,品评那份灿烂辉煌; 联想生命,联想那种拼搏坚强,联想那种尊贵不屈;
咀嚼亲情,咀嚼那份信任依赖,咀嚼那份细腻缠绵;
欣赏微笑,欣赏那种亲切动人,欣赏那种神奇高尚……
你会发现,阅读的人生如水,如花,如雨,如茶……这是一个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世界。要想开启这扇门,就要走近它,探索它,领略它,品味它,拥有它……
你会明白,阅读是一种汲取,一种感觉,一种轻松,一种愉快,一种洒脱,一种情怀,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苏轼的豪放,孔子的文儒,岳飞的壮怀,杜甫的悲怆,都会给你一颗澄澈之心,平静之心,纯洁之心。当你真正读懂阅读的世界,尔虞我诈,已成过眼烟云;邪恶污秽,已是虚浮飘幻,书中的天地,是明净的佛门,是开阔的原野,是博大的胸襟,是微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