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教案25篇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24-90453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9 13:02: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教案2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污染的防治,加强环保意识,做珍爱家园——地球的主人。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将集满SO2的试管倒扣在水中,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现象:

发生原因: 【投影】: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猜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研 究 方 法: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2)从氧化还原的角度(3)从特性的角度

2、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2:用玻璃棒沾取SO2水溶液于PH试纸测该溶液的PH值。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SO2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从物质分类的角度

①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SO2+H2O H2SO3 ②请写出SO2与氧化钙、氢氧化钠、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 —— 从氧化还原角度 思考:

请同学们标出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根据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① SO2的氧化性(弱)

SO2

+ H

2S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

② SO2的还原性(强)

常用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KMnO4)溶液,氯化铁(FeCl3)溶液,双氧水(H2O2),溴水(Br2),氧气(O2),硝酸(HNO3),浓硫酸(H2SO

4)等

实验探究3: SO2

使酸性高锰酸钾(KMnO4)溶液是否褪色? 发生原因:

B、与溴水的反应:SO2 + Br2 + 2 H

2O = C、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SO2+ O2 2 SO3

SO3+ H2O= H2 SO4(应用工业制硫酸)

【投影】三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⑶漂白性——从特性的角度

实验探究4:[实验6-2] 探究现象:

发生原因: 【学生阅读】阅读课本116-P117页。

【学生讨论】SO2的漂白性从反应原理上和氯水漂白粉的漂白作用进行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SO2的用途:工业制硫酸、杀菌、防腐剂。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SO2有利有弊,对于含SO2的废气,最好将SO2分离出来用于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本堂课小结:

1、SO2的性质和用途;

2、SO2的污染及防治。

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SO2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色 C.SO2只有还原性 D.SO2能与CaO反应生成CaSO3 2.下列物质做干燥剂可干燥SO2的是()

A.生石灰(固体CaO)B.NaOH固体 C.碱石灰(固体CaO和NaOH的混合物)D.浓硫酸

3、下列可以用来鉴别SO2 和CO2 的方法是()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闻气味

C、通入澄清石灰水 D、通入品红溶液中

4、下列气体中,能污染大气,但可以用碱溶液来吸收的是()

A、CO B、Cl2 C、SO2 D、N2

5、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SO2体现 — — —性;使品红褪色,SO2体现 — —性;使溴水褪色,SO2体现 — — — —性; 使酸性KMnO4褪色,SO2体现 — — — —性。

6、现有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SO2和CO2,如何检验?排出依次通过的顺序,讲明实验现

象。(装置可重复使用)()

品红

酸性高锰澄清石灰水

酸钾 作业:P118页:习题一,习题五:1,2。

第二篇: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二氧化硫”教学案例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过程

[新课的引入]:由新、旧报纸的颜色对比引出学习的内容--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教师]:展示集满二氧化硫的试管并演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

[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现象。

[小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屏幕展示}

[过渡]:以上是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来认识和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投影展示)

[演示实验]:把溶有二氧化硫的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教学案例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变红)为什么变红?(学生回答:说明溶液显酸性)

[教师]:由此看出二氧化硫除了能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投影展示]

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教师]酸性氧化物有哪些性质呢?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学生]能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书写出二氧化硫与水、与氢氧化钠、与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

与水反应: SO 2 +H 2 O- 与碱反应: SO 2 +2NaOH-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 2 +Na 2 O-

[过渡]:二氧化硫除了以上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再来做一组实验。

[教师]:介绍装置中的试剂,当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溴水、KMnO 4 溶液、品红溶液时,观察它们溶液的变化情况。

二、[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

[教师]:是什么性质导致了上述溶液颜色的变化呢?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溴单质和高锰酸钾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分别同入到它们的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呢?如果是,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它

教学案例 的变化?

[学生]向褪色的溶液里面加入可溶性钡盐,再加稀盐酸,如果有不溶于酸的沉淀产生,说明生成的硫酸钡,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硫中+4价的硫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演示]在褪色的溴水中滴加氯化钡和盐酸

[屏幕展示]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

2、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教师]结合刚才的实验现象,请同学们写出溴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练习

[教师]讲评

[屏幕展示]二氧化硫与溴水的反应

[总结]二氧化硫易被卤素单质、高锰酸钾、硝酸、氧气等氧化剂氧化。

[教师]指导看书,归纳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制硫酸。

[屏幕展示]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既然+4价的硫化合价可以升高,那么能否降低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屏幕展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过渡]前面分析了溴水与高锰酸钾褪色现象,那么品红溶液的褪色原理是否也与溴单质、高锰酸钾溶液一样呢?下面对其加热,教学案例

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对褪色的品红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投影]现象: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颜色褪去,加热又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结论]说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但生成物不稳定。

[投影]二氧化硫的漂白的特点

[讨论] [练习]投影展示

六、教学反思:、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实验探究学习引入了常规教学,在课件制作上导航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学习者不至于迷航;课件交互性良好,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教材之间的交互。而且,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而且学生在轻轻松松的实验观察一个个表格的讨论与分析中掌握了学习非金属族的学习方法。

第三篇:二氧化硫教案

《二氧化硫》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2、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互动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研讨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引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进入硫的世界,探讨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让我们先了解身边的二氧化硫。

[投影]

第二节 二氧化硫

[投影](资料1)雪白的馒头、发黄的报纸、风景区燃放爆竹的录象镜头、硫酸厂上空及周围环境污染的镜头。

[投影](资料2)石油和煤的成分里都含有「硫」,1T的煤含有5—50kg的硫,一吨的石油含有5—30kg的硫,硫在燃烧时将产生2倍于硫重量的二氧化硫,全世界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1.5亿公吨以上!随之而来便是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差,产生酸雨;影响人体健康……

[引入] 如何预防并化之为宝?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投影]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 大试管中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投影]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 [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研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请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现象的原因。

[投影]

(二)化学性质

[边讲边实验]

1、将收集满二氧化硫的试管倒插入水槽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2、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4、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5、将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再通入品红溶液

[现象1] 滴加石蕊,溶液变红

[提问] 为什么起初进入试管的水不多,晃过后增多?石蕊变红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讲解] 此反应还是可逆反应。

[练习] 请写出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投影] SO2+H2OH2SO3(可逆反应)

[提问] 亚硫酸的不稳定性仅表现在热分解上吗?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居于+6和0、-2价之间,则可推测亚硫酸的性质还有?实验室存放亚硫酸及其盐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能被氧化成+6价,体现出还原性。实验室存放亚硫酸及其盐应注意与空气隔绝,以免被氧气氧化。[现象2] 品红褪色

[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提问] 我们已学的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它们的漂白原理相同吗? [学生讨论] Na2O2,Cl2(HClO),O3,H2O2等。

[讲解]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其和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化合物,而使之漂白。但此物质不稳定,所以受热或长时间后易恢复原来的颜色,是暂时漂白。而其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是永久漂白。二氧化硫还可用来灭菌,做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现象3] 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都褪色 [投影] SO2+Br2 + 2H2O=H2SO4+2HBr [分析] 二氧化硫还原Br2和高锰酸钾使之变为低价态物质而褪色。

[提问] 此反应中溴水褪色是否可逆、是否与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一样?

[学生讨论回答] 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不是可逆反应,此反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与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不一样。[现象4] 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 [投影] SO2+2H2S=3S+2H2O [讨论分析] 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氢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硫。根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可判断二氧化硫可能具有的性质?

-2 0 +4 +6 H2S S SO2 SO3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现象5] 二氧化硫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不褪色。[投影] 解释:SO2被NaOH溶液吸收。

[练习] 类比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投影] SO2+2NaOH=Na2SO3+H2O SO2+Na2SO3+H2O===2NaHSO3 即 SO2+NaOH=NaHSO3

(强调:由于SO2与NaOH反应时物质的量比不同,产物也不同)[讲解] 此外二氧化硫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催化剂

[投影] 2SO2+O2=====2SO3(可逆反应)

Δ

SO3+H2O==H2SO4(放热)[讲解] 工业上根据上面两个反应原理制备硫酸。[投影] 小结:

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

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

[提问]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组成相似,其化学性质是否也相似呢?试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作出比较。

[讨论] 二氧化硫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可惜酸雨的罪魁祸首之一也是它。下面师生共同探讨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投影]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简介] 酸雨的概念(pH<5.6)

[提问] 为什么正常的雨水PH不是等于7,而是比7略小?

[学生讨论回答] 因为水中溶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学生阅读思考](1)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来源?

(2)二氧化硫如何形成酸雨?

(3)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投影]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课堂小结](1)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SO2的漂白性;

(3)SO2对环境的污染。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 : 40)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亚硫酸为中强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H2OH2SO3(可逆反应)SO2+2NaOH=Na2SO3+H2O SO2+Na2SO3+H2O===2NaHSO3 即 SO2+NaOH=NaHSO3 催化剂

2SO2+O2=====2SO3(可逆反应)

Δ

SO3+H2O==H2SO4(放热)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退色。

3.具有还原性,可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SO2+Br2 + 2H2O=H2SO4+2HBr 4.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硫化氢。

SO2+2H2S=3S+2H2O 二、二氧化硫的污染

第四篇:二氧化硫教案

23-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氧化性: 3.还原性: 4.漂白性: 三、二氧化硫与社会: 【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贯穿知识和生活两大线索从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到到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再从化学性质到二氧化硫对环境的破坏都体现了二氧化硫与人类社会的息息相关。从物理性质开始认识二氧化硫,再从化学性质去认识的二氧化硫,这些性质也体现了二氧化硫的的科学价值也帮助学生从结构去认识性质。初步实现了新课标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把握不够到位,会在下一个教学活动中加强。

第五篇:高一化学氯教案2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与碱的反应及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使学生认识卤素——成盐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使学生继续了解氯气及含氯化合物的重要用途及其两面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与碱的反应及氯离子(Cl-)的检验 难点:氯气与碱的反应

教学环节

新 课 导 入

教师活动

202_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非典”,扰乱了从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击“非典”的动人篇章。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一种有效的消毒剂——84消毒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你知道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制备的?它的消毒原理又是怎样的呢?

归 纳 整 理 思 考 交 流 实验 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有关实验

往两个充满Cl2的集气瓶里分别加入5mL的水和5mL的15%NaOH溶液,振荡,观察产生的现象。

氯气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 + H2O = HClO + HCl,当向NaOH溶液中通入Cl2后,Cl2 先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 HCl,然后二者再分别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aClO、NaCl和H2O。将上述两个分反应两边分别相加,即可得到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显然Cl2与碱溶液的反应要快得多。实验室也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吸收Cl2尾气的。

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也是工业制取漂白液的原理。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可用来杀菌、漂白。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你知道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

学生活动

思考 交流

归纳 整理

应 用 与 实 践

活动 探究

归纳 整理 也是NaClO。

(1)工业上常用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得漂白粉,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什么?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什么?(2)漂白粉(或漂粉精)本身有漂白性吗?它的漂白原理是怎样的?

检查小结

这一反应为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Ca(ClO)2。漂白粉或漂粉精本身没有漂白作用,也就是说它本身不能直接用来漂白。使用时,它必须与水及空气中的CO2共同作用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才能用来漂白有色物质的。这一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a(ClO)2 + CO2 + H2O = CaCO3 +2HClO。

完成下列表格

漂白粉 漂粉精 漂白液

成分

有效

成分

往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后,再逐渐滴加氯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中酚酞褪色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往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要变红,但逐滴加入氯水后,溶液的红色又逐渐消失。溶液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可能因Cl2与碱发生了反应,消耗了碱所引起的;二是可能因氯水中含有的HClO起了漂白作用而使酚酞褪色的。可通过下列实验加以证实:往上述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若溶液又出现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是因Cl2与碱反应消耗了碱所引起的;若溶液不再出现红色,则是因氯水中的HClO的漂白作用所引起的。自学 思考 指导学生阅读,并给出问题 阅读教材P73最后两自然段和资料卡片以及P74第一自然段,思考:氯气有哪些重要用途?这些用途各由氯气的什么性质决定的?

归纳 整理 检查小结

氯气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通过氯气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反应而制备各种重要的氯化物,如SiCl4、GeCl4、TiCl4等;通过氯气与很多有机物反应制备一些重要的有机产品,如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等;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强氧化作用的HClO而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通过氯气与碱的反应来制备漂粉精和漂白粉等。

实验 探究 归纳 整理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4-6

小结氯离子(Cl)的检验方法:

完成实验4—6,观察现象,并填写教材P74上相关表格

往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反之,加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溶解,则证明含有Cl。

―应用 与 实践

自 学 讨 论

完成课后第 11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给出问题:

阅读教材P74科学视野:成盐元素——卤素,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包含哪些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大这一性质是怎样变化的?这一性质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3)根据上述(2),你能推导出卤素单质与H2、水反应的快慢吗?试说明这一快慢顺序是怎样的?

归 检查小结

(1)卤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五种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最外层各有7个电子;不同点是:从氟到砹,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纳 整 理 依次增多。

(2)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都具有氧化性,而且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大,氧化性逐渐减弱。这一性质的变化是由其原子结构特点的变化(即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引起的。

(3)根据(2)中从F2到I2,氧化性依次减弱,可以推出卤素单质与H2、H2O反应越来越慢。

活 动 探 究

归纳 整理 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 已知氯水呈浅黄绿色,溴水呈黄色,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红色,试根据Cl2+2Br-= 2Cl-+ Br2设计实验证明氧化性:Cl2>Br2。提供的试剂有:氯水、溴水、NaCl溶液、KBr溶液和CCl4

取少量KBr溶液置于一洁净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氯水后,再加入适量的CCl4,振荡,若CCl4层出现橙红色,则证明上述反应发生,亦即证明氧化性:Cl2>Br2。

向学生说明加入CCl4的原因:溴水和氯水的颜色差不多,为便于确认该反应已经发生,通过Br2在CCl4中的颜色变化来加以确认。

应用 与 实践

课 下

完成课后第10题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途径,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氯化合物的名称、探 究

化学式和用途等,做成资料卡片,并与同学交流。

板 书 设 计

2、氯气的化学性质(3)与碱的反应

二、氯离子(Cl-)的检验

三、卤素——成盐元素

1、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巩固练习

1.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A.可与碱反应

B.有漂白性

C.见光能分解

D.次氯酸钙溶液可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 2.检验Cl时所用试剂稀HNO3的作用是()A.防止CO32的干扰

B.防止Cl的干扰 ―

――C.生成Ag2CO3沉淀

D.防止NO3的干扰

3.为了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这种物质可以是()A.NaOH

B.Na2CO

3C.NH3

D.NaCl 4.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跟卤素单质相似,它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Br + H2O =HBr + HIO。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IBr是双原子分子

B.在很多反应中,IBr是氧化剂

C.和NaOH反应能生成NaBr

D.和H2O反应时,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5.向NaI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上述残留物,最后得到的物质是()

A.NaCl、I2

B.NaCl、NaBr

C.NaBr、I

2D.NaCl 6.将下列物质分别滴加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上,不能使其褪色的是()

A.新制的氯水

B.液氯

C.次氯酸钙溶液

D.盐酸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溶液 7.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2 + 2H2O = 4HF + O2

B.Cl2 + H2O = HCl + HClO C.BrCl + H2O = HCl + HBrO

D.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8.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发现制得氧气有异常的气味,使该气体通过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该氧气中可能混有()A.Cl2

B.Br2

C.HCl

D.CO2

9.氯气通入消石灰得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OH)2∙3CaCl(ClO)∙nH2O。现有一种漂白粉的“有效氯”(过量HCl和漂白粉作用生成Cl2的质量和漂白粉质量之比)为35.5%,若该漂白粉的组成和上述化学式相符,则式中n值应是()A.6.5

B.8

C.8.5

D.10 10.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A.Br、I、Cl

B.Br、Cl、I

C.I、Br、Cl

D.Cl、I、Br―――

―11.已知Br2跟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2.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备课参考

1.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答案:1D 2A 3B 4D 5D 6B 7C 8A 9B 10A Br2 +2 NaOH ==NaBr + NaBrO +H2O,Br2 + 2OH ==Br + BrO +H2O 试纸会变蓝色,因为Cl2能将KI中的I氧化为I2,I2使淀粉变蓝色

----2.资料运用

(1)教材《化学》必修I,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2)《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必修I(3)《中学第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I,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

薛金星(4)高中课程《新学案》,主编

刘成坤

卤化银与照片

氟化银、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统称卤化银。它们有很多重要的性质,但比较奇特的要属其感光性了。

1893年8月15日,在法国科学大厅里,展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引起了强烈轰动。这张照片的发明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路易斯•达奎尔,在他研究布景设计时,发现了碘化银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感光的神奇现象。不仅碘化银,还有溴化银、氯化银等,对光都很敏感,受光照后便会分解。

照相所用的底片和像纸就是根据卤化银的这种特性制成的。底片上涂有一层感光层——乳剂膜。乳剂膜是用溴化银、氯化银和少量的碘化银,调入透明的明胶,均匀地涂在用醋酸纤维或聚酯等材料制成的胶片上所形成的。这层薄膜虽然只有5~7微米厚,却是感光成像的策源地。乳剂中不含氟化银,是因为它易溶于水。溴化银的感光速度很快,氯化银的感光速度较慢,碘化银的感光速度极慢。但溴化银中加入少量碘化银,其感光灵敏度会大大提高,所以它们常混合使用。像纸则是将乳剂涂在特制的纸上制成的。

底片和像纸要形成影像,需经过三个主要阶段:感光、显影和定影。

照相时,人或物体上亮的部分的反射光线通过镜头聚集在底片上,这时,乳剂膜中的银离子活跃了,感光的比没感光的要“兴奋”得多。这时在底片上就形成了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影像,叫潜影。潜影是保存在卤化银颗粒中的看不见而又能显现出来的影像。

潜影要经过显影才能变成明影。显影剂是一种有丰富的自由电子的还原剂,它能使已感光变得很“兴奋”的卤化银中的银还原出来,形成黑色的银粒。感光强的地方,银粒的密度就大,颜色就深;感光弱的地方,银粒的密度就小,颜色就浅。这样就形成了清晰的黑白影像。

显影后的底片还要在定影液中进行定影,即让定影液与底片上未感光的卤化银发生反应,使难溶于水的卤化银变为易溶于定影液中而从底片上除去。要不然,见光后原来未感光的卤化银还会继续感光分解,使底片完全“灰雾化”,变成一片黑。

经曝光、显影、定影处理后的底片上台阶影像与实际影像是明暗相反的,称作负片。将负片放在像纸上使像纸曝光,再经过显影、定影,便得到与实际影像明暗一致的照片。

彩色照片的形成也基本如此,所不同的是彩色胶片和像纸的乳剂膜中,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成色剂,经过三原色和三补色的彩色组合,即可使照片带有彩色。

高一化学二氧化硫教案2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