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三斧定乾坤——高考作文临场策略(小编整理)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24-71068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3 16:02: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斧定乾坤——高考作文临场策略

三斧定乾坤——高考作文临场策略

考场作文有秘诀吗?有。

但其实也并不神秘,三斧就能定乾坤:素材联想,立意锁定,思路梳理。然后胸有成竹地下笔成文,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素材联想

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拿到题目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素材联想。所谓素材联想,就是联想与题目所给的话题或题目所给的材料相近、相反或相关的素材,为写作准备原料,开掘情感,引发思考。

1、相近联想。指同类事物间的同质同构的联想。如由青年工人韩志雄利用工余的“少睡一会儿,少玩一会儿,少聊一会儿”的“三少”时间钻研技术,终成技术革新能手,联想到三国时期随兄经商的董遇,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这余,阴雨者时之余”的“三余”时间读书,终成学问家;想到欧阳修利用“马上”、“忱上”、“厕上”的“三上”时间进行艺术构思,终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这都是惜时如金的同质同构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古到今等等。

又譬如201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三则引言关于作者国籍弄错的乌龙事件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价值的。

看到这几则引言,我们应该会联想到一些相类的素材。

譬如泰戈尔的诗句:“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里重新获得他的童年。”“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讯息:神还没有对人失望灰心。”叔本华的名句:“每个小孩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天才,而每个天才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孩子。„„事实上,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就是因为他把儿童期所特有的、占据优势的感觉系统和认知活动,以某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持久不断地保持终生。” 美国波兹曼的作品《童年的消逝》,杰克逊的歌曲《童年》,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绿山墙的安妮》等等。

2、相似联想。指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现象,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高考作文考题,很多都可以用这种联想去构思。如浙江一考生就由“童年”“童心”这一话题联想到了现代儿童的过分早熟如同“瓜未熟蒂已落”:

当金黄色的落叶铺满无垠的大地时,收获的季节便到来了。盼望了春夏,盼望了风吹雨打,盼来了成熟,盼来了瓜熟蒂落的一刹那。

每个人的孩童时期总是如一张白色素描纸那般纯洁。成长便意味着用五颜六色的笔在上头画下属于自己的轨迹,独一无二的历程……

社会时常被比喻成一个大染缸,倘若没有自身成熟的过程和完善的心智,被丢进染缸之后就失去了自我,只剩下纷繁的人间百态。有很多成年人在抱怨,在愤怒。他们谴责上天的不公,批评身处的环境。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心灵硬化得太快了,在少男少女时代便失去了纯真。尽管有许许多多客观因素,但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充满成年人思维的社会,一个只与利益有关的圈子将严重危及生存和发展。

随着周围越来越多的同伴被剥夺或放弃孩提的纯真,提早被社会形态所固化,很多刚满18岁或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都有迷惘和顾虑。我们尚未作好准备,便被推向了社会的前台。一切的喧嚣都催促着每个人的成长。代表童年的素描纸,正被染缸中的油漆所淹没。

瓜未熟,蒂已落。

这样的联想类比,把抽象的概念阐释得形象生动,使文章富有趣味性和说服力。

3、相反联想。由事物间具有的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对比联想或逆向联想,二者往往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取舍分明。

譬如还是这个“童年”“童心”的话题,有学生就联想到了一个反面的素材: 迈克尔·杰克逊那震惊全球的娈童案,纠缠几年后的真相却让人大跌眼镜。“孩子,你为什么说谎?”我想这是他最想知道的。2009年,迈克尔去世后,那位男孩的父亲因深深的自责和舆论压力选择了自杀,毕竟是他为了赔偿金而教唆儿子控诉迈克尔,他达到了目的,也永远失去了自由。很惊讶,那位男孩竟能如此从容地向法官诉说那些无中生有,将整个案件演绎得煞有介事。相比之下,那个年纪的我却将说谎视为禁区,是想都不敢想的。最荒谬的是,眼眸中满是无辜的迈克尔似乎才是真正的孩子。

迈克尔说,这颗星球已经病了。是的,还是重病。若病态的花朵不间断地散播着畸形的种子,该如何发展?若新生在蓓蕾中已腐败,要怎样盛开?莎士比亚说过:“因为容忍祸根乱源而不加纠正,危险已是无可避免的。”正如教育,在扎根时懈怠了,祸患在所难免——没错,那位小男孩后来走上了吸毒的不归路。

这种反面素材的列举,比正面说理更为震撼人心。

4、相关联想。从已知的观点或现象,联想到另一观点或现象,二者之间有表里关系(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或者二者背后有着相同的本质和根源。在这种联想中,思维流向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最终探触到问题的核心和事物的本质。

譬如2013年宁夏高考作文题: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知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就有学生联想到复旦大学发生的一桩高材生投毒的案件,联想到美国的种族歧视,并且更深入地联想到背后本质的原因:“不懂得尊重”。并以国学大师季羡林为例加以阐释:

“学会尊重,尊重他人是我们应有的人生姿态。国学大师季羡林给予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在一次白岩松对他的采访中,白岩松正准备拿名片,季老便起身,弯腰等候。在白岩松一行人离开时,季老更是亲自送到门口,在门前伫立目送他们远去。国学大师以身作则,教我们学会尊重,因为学会了尊重,我们才能进一步得到内心的升华。而尊重,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的重中之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待人,接物,都需要尊重,只有学会了尊重,才能学会做人。”

最后告诫人们:

“如果没有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危急,这会让人们感到恐慌。如果没有尊重,争吵等一切不和谐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社会、国家也将变得动荡不安。可见,学会尊重是我们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训练自己在写作中的联想力,一要注意扩大自己的表象积累,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二要学习联想的知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联想因素,让自己懂得联想的本质、种类和特性,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三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联想定向训练,以期熟能生巧。

立意锁定

1、提取

认真阅读材料,从题目所给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力求正中靶心。材料反复出现的词语可能就是关键词,譬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习近平)

同样一只鞋,并不是所有的人穿了都会合脚。(古罗马绪儒斯)鞋子合了脚还要合了意才能卖出去。(佚名)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根据其中的一条或多条结合自己的思考与体验,写一篇作文。题目所引用的三则材料,反复提到“鞋子”,所以“鞋子”肯定是关键词。还有另一个关键词:“合”(“合脚”“合意”)。所以可以确定,作文的立意要从“鞋子”的“合脚”“合意”方面去考虑。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作文题所引用的材料并没有重复出现的词语,它的表述是一种隐喻。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细心体味这个隐喻,通过对喻体的理解与分析,提取出其本体。这个本体,就是关键词。

譬如2013年福建的高考作文题:

根据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文体不限(不含诗歌),不少于800字。

这首诗就是一个隐喻。其实这道作文题几乎可以算是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的翻版:“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诗人所说的“自由”地追逐理想,变成流星在天宇飘行;脚踏实地,就是诗人所说的“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唯一的区别就是:福建题加入了“自由”的元素。

那么,其关键词就应该是:“自由”与“现实”,或者说“飘浮”与“潜沉”。再譬如广州市07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这是一首哲理诗,包含着一种隐喻。

同样是露珠,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因为它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折射不同颜色而产生了不同的形象。

参考立意:

① 相同对象(人/事/物)在不同位置(背景/环境)会有不同的形象(角色/价值)② 不一样的环境(位置),不一样的人生。

③ 学会(多角度/全方位)观察/认识(人或事物)。④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⑤正面立意:顺应环境。

反面立意:坚守自我;不因环境(际遇)而失去自我。⑥选择合适的位置(环境)让自己发挥才能。

⑦顺应环境,身处任何环境,都能焕发不同的光彩。

2、取舍

有些作文题的材料往往会牵涉多个对象,要明确哪些是主要对象,哪些是次要对象。立意时要分清主次,适当取舍。

譬如2013年陕西高考作文题: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这则材料涉及到三个人物:商人、老工匠、年轻工匠,这些人都可以成为立意的角度,但商人只是事件的起因及见证者,只有老工匠和年轻工匠才是主要人物。

至于话题对象,涉及到两个对象:经验和勇气。这两个对象之间,又有立场有取舍:抛却顾虑的勇气(或曰开拓精神)比技术上的经验(或曰知识技能)更重要。重点显然要放在“勇气”上。

又如2013年上海卷的作文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对象: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前者是自己主观的判断,后者是客观的判断。

这就形成了一组对比,并且是有取舍的,有立场的:不要仅仅关注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而要更多关注那些更重要的事、真正重要的事。

这个题目与上面陕西的题目不同,它必须两者都谈到,但要有明确的立场:肯定后者,倡导人们重视后者。

陕西的题重在鼓励,所以不提“经验”亦可。

上海的题重在唤醒,首先必须提醒人们看到自己正处于一个怎样的混沌状态,然后才带领他们去寻求一个正确的判断,讨论一个正确的方向。

3、挖掘

高中生的作文要以思想和才情征服读者,所以立意时要充分挖掘,要有足够的深度。如何挖掘立意的深度呢?可以运用因果思维分析、比较思维分析、互联思维分析、临界思维分析、质疑思维分析等方法。

譬如2013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这样的题目实则是一种隐喻,充满了哲理。从日常流行中挖掘,在不经意间引出深思,看似琐碎小事,实则是重大的哲学命题。

这样的作文题,立意时就要充分挖掘,譬如湖北一考生的作文《顺时适势 方圆天地任驰骋》,就运用以下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度挖掘:

因果思维分析——“灵活机变为人,随和变通理事,成就了巨人的伟绩: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勾践,忍气吞声、以退为进的刘邦,胯下受辱、委曲求全的韩信,更有今人邓小平,如果没有他的大度隐忍,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极有可能推迟十到几十年。”

比较思维分析——“方,正直、正义的代名词,萦绕其中的往往是花环、赞誉。圆,圆滑、狡诈的同义语,如影随形的常常是鄙视、唾弃。”

质疑思维分析——“然而,任何事物均有其两面性。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世界,世界五彩纷呈。就说方吧,坚守过了头就是迂腐、愚昧,过于坚持则是固执、呆板。比如赵括、马谡的死守教条不仅使得自己身败名裂,还给国家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干的犯颜直谏,于事无补搭进了自己的性命,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王鼎的尸谏,同样没拽住清王朝覆灭的脚步。圆呢,变通随和,灵活机变得恰到好处就是一种睿智: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是为了更有利的伸;识时务者为俊杰,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日后的东山再起。”“很多时候圆比方难以做到,如战争年代的轰轰烈烈赴死,不难;而头顶汉奸骂名,干着不为人知,随时有可能去死,而又死得不明不白的潜伏,则很是不易。有时候,做到圆比做到方更难——赵氏孤儿中的公杵臼一死成大义,不难;程婴的头顶骂名,几十年忍辱抚养孤儿却是无法想象。”

临界思维分析——“大是大非面前的坚贞、方正,值得歌颂、仿效、发扬。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随和、变通。因为我们大多是普通人。普通人面临的是家庭、同事与朋友,待处的是生活平常事。而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是国家。家庭和睦,‘家和福自生’;国家和谐,国家就稳固繁荣兴旺。”“当然,我们说的“圆”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在法律、正义面前,当方则方。我们说的识时务,不是汪精卫的卖国,三鹿奶粉的牟利,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变节、虚假。”

互联思维分析——“天地之大,有的人如鱼得水,来去自如;有的人则走投无路,处处碰壁。原因是有的人能方能圆,有的人只方不圆。而要做到方圆并举,就得站高看远,胸怀全局,舍小取大,甚至牺牲个人的名利。”“如果说方是屈原的坚守,海瑞的廉洁,包拯的公正,商人的诚信,规则、正义的代表,那么圆就是适应时势,随形变化,灵活机变的为了达到目的的技法与途径。诚如是,广阔的天地就能任我驰骋!”

4、创新

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得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作文中,很多同学只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想法,文章就无法令读者耳目一新。

立意创新,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逆向思考、多向辐射、巧设比喻。譬如山西一考生写那道“经验与勇气”的作文题,就运用了巧设比喻的方法:

“‘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老切割师说得对。有时,我们总会有太多的顾虑,手忙脚乱甚至看不清自己,就像天晴了,我们却还披着蓑衣。天已放晴,让我们脱掉身上的蓑衣,鼓起勇气,拥抱这明媚的晴天。”

接下来,用了三个段落层层推进:

脱去蓑衣,脱去名利的面罩。(素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没有因为名利而改变自己的本质。他脱去了名利的蓑衣,让人们看到他的真,他的诚。)脱去蓑衣,脱去对自己的怀疑。(素材:林书豪,脱去对自己怀疑的蓑衣,甩掉了一切顾虑,勇敢做自己,终于刮起一股“林旋风”。)脱去蓑衣,脱去荣誉的重负。(素材:一度因为荣获中国影帝的荣誉而在接戏时挑肥拣瘦的黄秋生,无所事事了一年之后开始反省,最终他把金像奖扔出了门外,从最小的戏份重新做起,再次获得了金鸡奖。还有居里夫人,把自己诺贝尔奖的奖杯扔给孩子玩,解决“庞加莱”猜想的格里高里拒绝哈佛的邀请等等。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抛开了荣誉的重负,脱去了那一层“蓑衣”。)

结尾继续统一于“蓑衣”的比喻,让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天已放晴,让我们脱去蓑衣。抛开顾虑、功名,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相信自己,鼓起勇气迎接一个崭新的晴天!”

多么富有创新色彩的立意!多么生动而形象的说理!

思路梳理

1、议论文——引议联结

仍以上文“鞋子”“合脚”“合意”的话题为例,说说议论文最常见最简单但也最实用的一种思路:引议联结。

《鞋子的文明》(写作提纲)

◇熊芳芳

一、引:

习近平说,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又有人说,鞋子合了脚还要合了意才能卖出去。看起来,似乎只要鞋子合了自己的脚,且合了自己的意,便万事大吉。

二、议:

事实上,鞋子合适不合适,有时并不完全由我们个人说了算,还要看环境容许不容许。穿鞋子是文明的标志,一个社会对不同鞋子的包容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三、联:

(一)反联:

削足适履的悲剧——用毁坏身体来适应美,是对个体生命的残害 三寸金莲的闹剧——用统一尺码来人造美,是对个体生命的侮辱 文革时期的喜剧——用单一色调来约束美,是对个体生命的否定

文革时期的时尚是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无论什么衣服普遍有补丁,文革时期最流行的鞋子是解放鞋。1966年“文革”开始,毛泽东穿上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数以千万的红卫兵。受到鼓舞的女学生们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辫子(俗称“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和男同学一个模样。

(二)正联:

改革开放让人们的精神与审美得到了解放,鞋子也便百花齐放。(举例:各种鞋子)当下社会,五彩缤纷的鞋子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标志,也成了人们自由精神的一面镜子。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

鞋子的世界精彩了,人类的文明也便欢腾起来了。

(三)深联: 和鞋子的文明一样渐渐变得多元的,还有我们的社会文化:

我们学会了接纳很多不同的思想。(譬如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梦)我们学会了欣赏很多不同的人。(譬如六门功课亮红灯的韩寒,譬如让儿子退出学校由自己亲自进行教育的郑渊洁,譬如草根明星大衣哥朱之文)

我们学会了为不同的活法鼓掌。(譬如“中国最著名的屠夫”北大才子陆步轩,譬如身价40亿的“土猪大王”陈生,譬如“网坛一姐”李娜的体制外胜利)

四、结:

不要仅仅要求鞋子能够容得下我们,我们也要能够容得下鞋子。

容得下不同的鞋子,并且能够容许每一个人自己作主选择鞋子的社会,才有可能走出更宽广的道路,创造更具生命活力的文明。

要强调的是,“议”是自由电子,在任何一个板块中都可以随意穿插出现。并非只能在第二步中呈现。

写完这个提纲才发现,所谓的800字,其实是多么微小的空间啊!这个简要的提纲就已经有整整800个字了!然而面对这区区800字,你还处于无法完篇的困境中吗?

多角度思考,拓展文章的容量;多方举例,加强说理的力度。800文字,有何堪忧?

2、记叙文——彩线串珠

如果要写记叙文呢,彩线串珠就是一种常见的构思技法。“彩线”即线索(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或者一种感情),“珠”即材料(对记叙文来说,就是细节和事件)。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应当有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细节和事件串连起来,让读者看见一个有灵魂的整体。运用“彩线串珠法”法,必须遵循“线固珠明,珠不离线”这一原则。文中用于连缀材料的“彩线”,应该牢固有力,足够承受所有的材料而不至断开,且要一贯到底,首尾圆合。也就是说,所有细节和事件必须围绕“彩线”展开,不能游离于“彩线”以外;线索在文中要多次出现(或表现),前后要照应。

譬如下面这篇作品:

父亲的爱

【美】艾尔玛·邦贝克

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果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父亲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父亲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大不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我:“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父亲却挥手叫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好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文章的标题是“父亲的爱”,记叙的线索是父亲的爱的表达。作者从反面着笔,处处以母亲的爱的表达来与之对比,处处写从来没有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这种写法跟正面着笔相比,有何种意义呢?首先是角度新颖,我们惯常的笔法是,用种种细节来表现父亲对自己的爱,以期感动读者。殊不知这种写法令读者厌烦而被动,会产生一种被勉强要去认同的感觉。而反面着笔,会让读者站在一个主动的位置上,忍不住要去点醒那个处于“混沌”中的傻小子,恨不能马上帮他条分缕析地让他理解父亲细节处流露的真情和言语中掩藏的深爱。有了读者的主动参与,作品就成功了。其次,这种反面着笔的写法,不仅表达感情更加含蓄,还能令文章主旨更加丰富。如果从正面着笔,主旨无非是赞美亲情感恩父爱,单一而老套;而从反面着笔,就不仅能够表现这一主旨,还能表现另一内涵:真爱需要用心体味,不同的人表达爱的方式有别,我们要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同时,也表达了我多年后才渐渐懂得反省的一种深深的愧疚。线索清晰,牢固有力,前后照应,处处点题,将零散的“珍珠”串连起来,珍珠的流光溢彩照亮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也让读者看见了作品的灵魂。

3、散文——理物相契

散文讲究意思、意义和意境,是一种把理、物、事契合为一的艺术。

以上文“鞋子”“合脚”“合意”为话题,笔者曾写过一篇散文体裁的下水文:

关于鞋子

自从人类步出蛮荒,我们就少不得要穿鞋子。

小时候赤脚在田埂上奔跑,一群小伙伴光着小脚丫在草地上玩“点点班班脚,盖被窝,被窝薄,种荞麦,荞麦开花籽弹落……”的记忆,已经很遥远了。

穿鞋子,是文明人的标志。长大了,就该讲体面,讲文明。

于是小小的鞋子肩负人类文明的重任,在我们的生活中承担起重要的角色。

小时候见过最美的鞋是新娘子的绣花鞋。大红缎面,绣着鸳鸯荷花,一般是新娘子亲手绣制而成。村里的姑娘们,比漂亮,比温柔,比农活,更比一手好女红。闲月里纳鞋底儿,绣鞋垫儿,绣枕套,谁家姑娘针线好,一村儿的人都知道。甚至,邻村也会有人慕名而来,向她求取纸样,学习针法。

平常,我们当然穿不得绣花鞋,我们穿黑色松紧布鞋。那是一个时代的流行色。既是为大众所接受的审美,也是适合大众的消费。

我的小姨却冒了天下之大不韪,买了一双白球鞋回来。

我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除了黑色松紧布鞋我们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小姨用她的勇气告诉了我,虽然因此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被爷爷拿着大木棒一直追打到邻村的邻村的一条小河边。

记忆中爷爷一直追在小姨身后,而我一直追在爷爷身后。

才五岁的我,不懂发生了什么,一双鞋子而已,为什么那么温和的爷爷会大动肝火。后来听说邻居家的姑娘烫了发,结果被父亲一剪子给咔嚓了。又听说邻村的一个姑娘买了一条喇叭裤,被父亲撕成了八片,成了名副其实的“喇八裤”。

我才明白爷爷在想什么。

那个时代,是会从一双鞋子来判断你走的是一条什么路的。

人们口中的词语我虽然听不懂:修正主义路线,资本主义路线……但也能略略感觉到一些什么。

那是一种严冬刚过,春寒料峭的气候,熟悉了自然规律、懂得看云识天气的农人们,小心提防着倒春寒。

老天爷没个准儿,但农人们得靠天吃饭。

然而也就是那个时候,邓丽君的歌声以势如破竹之势席卷而来,那是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声音。如闻仙乐,却又分明满溢着人间柔情。那个时候的我刚上小学,最熟稔的歌曲就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还有“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等之类。邓丽君的声音让大人们阵脚大乱,姑娘小伙子们以势不可挡之势裹挟着青春如潮水般袭来。

于是,我看到了姑娘们半透明的衣衫,满头蓬松的卷发,猩红闪亮的高跟鞋。父亲们自然是应对不暇了,也力不从心了。

我也再没见到爷爷追打小姨,只见小姨的白球鞋已经渐渐旧了,不再像先前那么白,小姨就拿白粉笔往刚洗的球鞋上涂,干了就显得白些。

之后小姨当然也买了漂亮的高跟鞋,爷爷似乎也并不过问。那时候我便明白,鞋子合适不合适,其实不是我们的脚说了算。当鞋子给我们的脚一个美丽舒适的空间的时候,我们也该给鞋子一个美丽舒适的空间。文明只可能被文明所接纳,就像水融于水。在一个特殊的时代,鞋子即使“合脚”又“合意”,却不一定“合适”。一个时代自身的文明程度,决定了它对于文明的接纳程度。当我们希望鞋子容纳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容纳鞋子。

这是我要说的“理”,通过“白球鞋”“高跟鞋”等等之类的“物”和与之相关的“事”传递出来。力求在轻描淡写中将物、事、理契合为一。

4、小说——尺水兴波

所谓“尺水兴波”,就是指在短小的篇幅里也能写得一波三折,以舞台之小却能表现天地之大。小说的语言要以一当十,情节要丰富曲折,使文章富于层次,富于变化。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平铺到底,让读者看了头便知尾,就很难引人了。尺水兴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表现一种气象或晓谕——告诉或警示读者些什么。

譬如浙江一考生的《孩子的公园》,开篇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孩子,一座漂亮的公园。孩子最喜欢这座公园,这里有长过他脚踝的软绵绵的草地,这里有抬头一望无际的天空,这里还有他喜欢的猫猫狗狗,围着他打转。于是,他一次次牵着妈妈的手,不厌其烦地看着这里的大千世界。”然后依次写这个孩子三次接受妈妈的教导:

有一次,他遇上了一只浑身雪白的吉娃娃,他松开妈妈的手,奔向那只可爱的狗,但妈妈告诉他,狗不能随便玩,搞不好会咬你,会带很可怕的病给你。

孩子回头一看,果然,那只狗正瞪大了眼睛,像怪兽一样大叫,它的叫声刺耳尖利,非常可怕。

于是孩子再也不靠近狗了。

又有一次,他遇上了一个戴着粉色发卡的可爱女孩,他松开妈妈的手,奔向迎面而来的女孩,妈妈冲过来告诉他,女孩子的手不能乱牵,你还这么小,这些事都是不允许的!

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果然,女孩头也不回地跑开了,她的辫子甩动着,充满了敌意。于是孩子再也不靠近女孩子了。

再有一次,公园里传来了救命的呼喊,一个落水的女子正拼命挣扎着。男孩想冲下去救她。妈妈面色凝重地告诉孩子,遇到这样的事,叔叔们会处理,你千万别去,这不关你的事。现在是,以后也是。

这一次,孩子没有松开妈妈的手,也没有回头,他转身和妈妈下了桥,走进这座漂亮的公园。

结尾是一句不动声色却又意味深长的话:“软绵绵的草地,一望无际的天空。”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小说。

前面的两次都是铺垫,是缓缓的蓄势。到第三次的时候,小说尺水兴波,掀起高潮,量变终于导致质变:又一个孩子消逝了。不是成长,更不是成熟,而是畸变与腐朽。人类的童心渐行渐远,无可救赎,防范、封闭与自私让世界从公园变成了囚牢。

程咬金三斧定瓦岗,你也可以三斧定乾坤。写作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考场作文,不过这么些招数。而招数,其实是救不了命的。真正决出高下的,还是你的思想、情怀和文采。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练好内功,才是上上策。

熊芳芳,笔名麦子,生命语文首倡者及践行者、专栏作家、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系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得主、《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多家中文核心期刊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教育家》杂志做人物专访深度报道《生命语文:种子的事业》。出版著作《生命语文》(朱永新题字,曹明海作序,魏智渊、王开东等题写封底评荐)、《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孙绍振作序,曹文轩、刘亮程、黄厚江、郑逸农等题写封底评荐,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语文不过如此》(孙绍振、王尚文、潘新和、王开岭等题写封底评荐)、《高考微作文》(张丽钧、林茶居、苏小和等题写封底评荐)等。

第二篇:高考作文的临场对策

高考作文的临场对策

近几年高考作文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谈作文应考,首先要了解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话题中,陈述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是独特的经历、体验和联想、想像。这是一种既开放又有所限制的命题方式。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要紧扣标题展开,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而且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写作的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对文体的主动权也远远大于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也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从审题上说,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刻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一般的供料作文往往要求行文的主旨与材料吻合或对材料的评论引申;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把选择权完全交给了考生,而供料作文要么写说明文,要么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自由选择的余地较小;从结构上说,供料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往往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观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你一个范围,用不用它无所谓;从思维方式说,供料作文是一种线性思维,写作者认知趋同现象较为严重,顶多来一个反其意而用之,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题目本身容许甚至激活考生的创造力。

近年高考作文另一个特点,就是将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并各又分为四个等级和四个方面,再细化为40个要素。这些要求,概括起来说,一是要合格合度,二是要锐意求新。注重“发展”不是不要“基础”,基础就是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比如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是“诚信”,有的考生说商业社会,“诚信”可以不讲,这就背离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作文题目的立意导向。2000年的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考生反其意而写之,说真理只有一个,答案难有多个。有的考生说,世界丰富多彩是事实,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多个答案,但不大可能达到丰富多彩的地步。即使承认题目的立意有逻辑不严密之处,这些把评论作文题本身表述的意思正确与否当作写作对象的文章也不能说是符合题意的。还有,这些年淡化了文化要求,有的考生便不讲文体了,写出一些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来,鼓励想像,考生便“批发”出大量或虚拟未来世界的生活,或想像网络世界的神妙莫测,或摹写太空星球大战的恐怖的“作品”来。脱离了具体的文体,流于虚无怪诞,恐怕算不上合格合度之文。

因此,我们作文时首先要保证“基础等级”的合格合度,然后才是追求“发展等级”的高要求,那就是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应考写作时要选择好文体,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优选素材,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找准角度,独具慧眼,灵活表达,变换语言和结构的外壳。而应考作文最易突出个性和创新的突破口的应该是构思,下面举些例子。

一、以退为进法

先反向蓄势,把感情或情节或气势推向高潮,再逆向回迭,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关键是转换处要恰当,不管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要在高潮处逆转。

移植记忆 获取能力

湖南考生

“唉!”我“啪”的一声合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真难背!”我边揉揉太阳穴,边闭上眼睛默想着,“如果能把记忆移植该多好,那我便可一瞬间就满腹诗书,下笔有神了。”

“对,不是刚有科学家宣称给动物移植记忆成功了吗?那人类的记忆移植不是也指日可待吗?”我兴奋地遐想着。

假如真的可以给我移植记忆,我便先移植文学家的脑中物质。于是,我便可看大漠孤烟,江南风物;赏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览人间万象,百姓生活;尝世事浮沉,天地沧桑。我便可以不翻书页,不动笔墨,数秒之内接受他人一生汲取的无穷文史营养。于是,无需时光倒流,我便可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无需程门立雪,便可聆听名师谆谆教诲,耳提面命。于是,我也可“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假如真的可以这样,我还想移植政治家、军事家的“记忆库”。从此,我可以指点江山,评论天下,挥洒笔墨,笑对政治风云,或者,我便可亲领雄兵百万,做一回“近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

“哈哈哈„„”我得意地笑了,下意识攥紧了拳头,仿佛真已成了一代英豪,可赈世济民,造福苍生。我不由摸出《三国演义》,想翻出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嘲笑最终落得五丈原一夜秋风的他。“你不是知天文地理,晓阴阳奇门吗?看我日后移植记忆,强你百倍!”

忽然,我翻到舌战群儒一段,见到孔明斥责儒生的一句:“汝辈专工翰墨,惟务雕虫。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下笔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我猛然惊醒了。

是啊,我得到的是他人记忆的知识,却没有获取实践的能力。我背了唐诗宋词,就真能比肩李杜,力扛苏辛吗?我背了《孙子兵法》,就不会如赵括一般只知纸上谈兵吗?我记忆历史兴衰,成败得失,便能在治国治军时游刃有余吗?移植记忆真能让我获取能力吗?

不!不可能!即使记忆真可移植,我也只能获得他人的知识,而无法增益自己的能力,只会像诸葛亮蔑视的满脑知识却无法运用的迂腐儒生一般,胸无一策,即便我靠记忆日后混过了考试,也不可能提高素质!我懂了。

知识,可以记忆,或许还可移植。

能力,只可实践培养,不要妄想凭空“嫁接”!二、一矢二鸟法

选材要精,用语要精,力求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下文中的“伤心儿女”即有二义:一为让人伤心的儿女——儿女的行为让人伤心;一为自己伤心的儿女——儿女为父母伤心。如此立意,以一当十。

伤心儿女

江苏考生

母亲躺在医院的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小弟小妹各有心事,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移植记忆。”顿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人将要被移入母亲的记忆。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

“记忆移植完毕。”一个声音叫道。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了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想,这样陌生,却又熟悉。当自己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走,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房。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过这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可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九九八十一天,血淤散尽后出现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闭着眼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小弟脑海中闪出这样一幅图景:在自己家里,媳妇在大桌上吃得有滋有味,母亲却在门边的一张小凳上,手里一个洋铁碗。媳妇不时用刀子般的眼光剜着母亲„„这大约是去年冬天,母亲来我们家住的那些日子,我忙得不着家,原来小蓓是这样对母亲的。难怪那天回家看见母亲在擦眼泪,我问她,她还说没有什么。

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泪眼朦胧。他们同样都“回忆”到了一个大包裹,土里土气的没见过。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打开老屋的门,找到那个包裹,令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包里是一双双崭新的保暖鞋,大大小小的,红红蓝蓝的,他们用哽咽的声音数着:一双,两双,三双„„

三、蒙太奇组接法

选择不同侧面的几个镜头,像电影镜头的剪接一样,组合方式灵活多样,这样构思,往往会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四幕剧

江苏考生

我是中文系的学生,教授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看四幕短剧,写篇论文,明天交。打开投影仪,开始。

第一幕:情景对话

背景: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几块零乱的石头。

A:这有什么风景好看?暴雨、小路、溪流、石头!

B:这有许多东西。小路边长着青草,溪流里藏着歌谣,石头边花朵在欢笑,暴雨后挂着彩虹„„ 全剧终„„

我凝神思考,在笔记本上写道:其实生活中任何情景都是美丽的,能发现这一美丽的就是敏锐的眼睛,敏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一颗充满爱与希望的心。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二幕:半个甜面圈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全剧终„„

笔记本上留下了我清晰的字迹:乐观和悲观其实是两种生活状态。乐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希望,而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失望。在人生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丽,因此我选择前者。第三幕: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背景:上山下乡刚回城的老三届在听一位哲学老师上课。黑板上一行字——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亮?

有人说太阳,有人说原子弹爆炸时的光。有人说激光„„教室里充满着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位知青站起来,说是在雨中漆黑的泥泞小路上走了许久,突然看见的远方一点如豆的灯火。全场一片寂静„„ 全剧终„„

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涌动。我想起了巴金的名篇《灯》,似乎当时不能体会的温暖渐渐真实起来。世间最亮的其实是人性之光,一如那小小的台灯,一如那如豆的灯火。温暖是无处不在的,温暖着自己,也温暖了别人。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可是,第四幕却没有看到。够了,这三幕的感动让我一夜未眠。清晨,我交上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儒雅的教授笑了。看了三幕剧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你下笔的同时,第四幕已经上演,你的答案就是第四幕——真实的人生。

我大悟。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我的答案只有八个字:热爱、乐观、感悟、付出„„

四、以小见大法

应考作文,写不成鸿篇巨制,宜大题小做,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大的主题,选点恰当,表现方法得当,往往能一以当十,做到意蕴丰富,流畅自然。

五、彩线串珠法

用物、人、事或感情为线索,把多件材料贯串起来。尽管把文章写得错综变化、波澜起伏,也能保证条理清晰,中心明确而突出。

六、双线组合法

两条线索,各有自己的流向,但要注意选好两条线索的结合点,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七、由果溯因法

这种构思很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人们不满足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总想了解事情的原委、内情。所以追溯探究原因的过程,往往是作者、读者思维共振的过程。

八、对比反衬法

将对比和反衬异中求异,就会使要表现的人物或事件更加鲜明、突出。

九、单刀直入法

不绕弯子,不兜圈子,开篇入题,直指要害,这种写法在应考作文中值得提倡,不容易跑题,老师阅卷时也不容易误判。

十、列举点击法

这种写法,以材料充实见长。首先注意选材要得当,扣紧题旨;二要注意叙述要精练;三要注意恰当点评,揭示材料的意义,表达主旨。

十一、求质论证法

论述问题由表及里,通过分析现象,揭示本质。

十二、反思析理法

运用逆向思维,从超出常理的反传统观念的角度审视事理、分析思理,证明独到的见解。

十三、类比说理法

有些事物看似平常,若借助联想,将它的意义引申到社会生活中类似的事物上就可以说明一个道理。

其他如画龙点睛法、超现实对话法、回眸一笑法、托物言志法、情景交融法、一字立骨法、虚实相映法、一波三折法、褒贬易质法、调侃幽默法、撒网开合法、钻井深入法、高屋建瓴法、内掘外拓法、归谬批驳法、引伸论述法、设喻说理法、空间变换法、由浅入深法、总分关系法、时间推移法、故事激疑法,等等。

我们可以在考前,选定或自行设计几套适应不同文体的构思练熟,应考时据题选用,有事半功倍之效。

此外,还有几个一般性的问题,也是应考时应该注意做到的: 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内容的一扇窗户,也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故而十分重要。所谓“好”,一是“合体性”(合乎文章体裁、情境、文章风格等),二是准确性(准确恰当地揭示文章内容,无语病),三是新颖性(不落俗套,新人耳目)。

一个好开头。开头要有一点魅力,以期收到“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元代乔梦符语)的功效。如记叙文的设悬念法、欲扬先抑法、误会法等。

一个好段首。在议论性文章中,段首句往往应是文章的分论点,可采用诸如层进法、因果法、对比法、分列法等安排各段内容。一个好结尾。忌大、空、浮、泛,求小、巧、精、实,追求“回眸一笑”、曲终奏雅的艺术境界,给阅卷老师留一点思考和品味的空间。记叙文可用释悬式、反弹式、抒情式,议论文可用照应式、哲理式等。一个好文面。做到字迹工整清秀、卷面整洁,使人赏心悦目。不仅是拿下卷面分,更有不少印象分会从卷阅者笔下流出。★

第三篇:2014年4月自考临场得分策略

2014年4月自考临场得分策略

面对紧张的复习,考生们更迫切地希望自己在考场上能够发挥好,获得好的成绩。为了让考生能在考场上获得好成绩,特向考生介绍相关的考试临场得分策略,供考生参考。考试其实七分靠水平,三分凭发挥,考生掌握一定的考试临场得分策略,对考生考出最佳水平很重要。

一、提前进入“角色”,“净化”考试情境

考试时间是有限的,考试过程中要争分夺秒,因此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应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思维活动,进入单一的考试情境。清点考试用具;对一些重要知识,如定义概念、原理规律、公式法则等“过过电影”;对一些难记、易忘的知识,再粗略地浏览一遍。这三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

二、迅速摸清题型,制订解题策略

考生在刚拿到试卷时,不必匆匆作答。可以先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数。第一要回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题或填空题。这样,就能产生“旗开得胜、势在必得”的心理效应,从而促使思维活动及时进入最佳竞技状态。第二要防止小题大做。对于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题)可压缩答题时间,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解答后面的大题。实施先熟后生策略。先做内容比较简单、题型又比较熟悉的试题,然后再做那些难一点的试题。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中等难度的试题容易刺激人的精神亢奋,会使人情不自禁地进入答题境界。要想迅速答题,平常的模拟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必竟熟能生巧嘛。这里推荐给考生一个免费模考的好平台,233网校考试题库,成千上万的试题,同时提供答案、解析,绝对受益良多。

三、妥善分步解答,确保争“分”夺秒

评卷采用的是“分段评分”的办法,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应坚持以下两点:

1、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通病。有的考生的试卷中的试题本来会做,但最后答案却是错误的一一会而不对;有的考生答案虽然是对的,但中间有逻辑缺陷或概念不清,结果造成对而不全。因此,提醒考生,会做的题目一定要认真仔细。从以往考生的答卷中可以看出,特别难的题得1、2分容易,而简单的题得满分却很难。

2、坚持高分原则。首先,两道题都会做的,应先选高分题做,然后再做低分题,以减少由于时间不足而产生失分的情况。其次,到了考试的最后阶段,对久攻不下的题目应先做高分题,当然,这里亦应防止“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的现象发生。

第四篇:高考作文高分策略

六个高考作文高分策略

策略一,工整的书写

阅卷老师在看到这样的试卷时,可能自然会产生厌烦感,并可能在潜意识中产生疑问:连字句行款都有问题的人,会写出好文章吗?由于第一印象不好,即便你的文章内容再充实,他也可能不愿细读,更不愿研读,下笔误判,岂能怨人?实行作文网上阅卷后,考生的作文要经过扫描程序,一般来说,扫描后的试卷清晰程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文面不整洁,字迹不工整,更容易导致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必须练就一手漂亮的字,让阅卷老师产生对你作文的怜爱,让他有兴趣一口气读完你的文章,在愉悦的欣赏中给你高分。

策略二,鲜亮的标题

标题拟写的技巧很多,我们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

引用化用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标题往往温文典雅,言简意赅,使人回味无穷。如“读书”话题拟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思念”话题拟题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诚信”话题拟题为“诚信价更高”,等等。

妙用修辞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如“诚信”话题拟题为“守住你的金矿”用的是比喻,“与诚信签约”用的是拟人,“诚信岂可抛?”用的是反问;“读书”话题拟题为“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人”用的是对偶,“躺着读书,站着做人”用的是对比,“别了,漫画书!”用的是呼告。

巧用算式法。这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诚信”话题拟题为“7-1=0”,强调了诚信举足轻重的地位;“团结”话题拟题为“1+1﹥2”体现团结的力量;“质量”话题拟题为“99+1=0”,99代表产品合格率,1代表不合格率,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设置悬念法。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如“人与自然”话题拟题为“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一只老鼠的手记”等,都具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物象点染法。就是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以色彩鲜明、情味浓郁、动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物象作为标题。如2006年高考上海考生拟写的“流泪的日记本”“滴露的康乃馨”,河北考生拟写的“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等。

巧用词语法。拟题时可以充分利用相似词语的颠倒、谐音、形近等产生的独特魅力使标题靓丽起来,以激发阅读兴趣。如《打假与假打》《要我学与我要学》《优质与忧质》《秋天里的春天》《向前看与向钱看》。

策略三,精彩的开头

高考好文章开头的一般技巧有:

开门见山法。开头就点题,说明文章的主旨要义,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省去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挑选关键句的麻烦,干净利索,毫无拖泥带水。如前文《站在老家的门口》《这样的会风好》等。

环境烘托法。开头适当进行环境描写,以展现人物活动的场景,烘托人物形象。如前面赵丽宏的记叙散文《雨中》。

人物介绍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体,在开头可以对人物进行三言两语的勾勒,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前文《摆渡手》《科长与教授》。

巧用排比法。排比是高考作文中为语言增光添彩的有力武器,它能给人一种气壮山河的气势。把排比用在文章的开头,更会强化这种效果。如前文《他们》。

材料引述法。在文章的开头引述材料,主要作用在于引出观点,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应用普遍。如前文《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执子与通子》。

策略四,响亮的结尾

高考作文常用的结尾方法有:

斩截法。主体结构说完就完,斩钉截铁,戛然而止,没有多余拖沓的废话,没有过多不必要的修饰或补充,能给读者以主体鲜明的印象。

呼应法。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或照应,是使文章结尾生动、富有意蕴、首尾圆和的一种结尾方法。

卒章显志法。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进行清晰明朗的总结,甚至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恰当的总结和归纳往往会使文章增色。

引申法。利用结尾引申出一层新的意思,略加交代,或由个别而到一般,由此及彼,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策略五,选用新鲜典型的材料

材料新鲜最好的办法是从教材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材料不仅典型,而且丰富多样,可以运用在不同的主题上,同一个材料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运用,这些材料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熟知,容易唤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因此,我们提倡考生在写作材料匮乏的情况下,尽量多从教材中选用材料。

材料新鲜另一个重要的办法是积累新鲜素材。同样主题的材料,别人常用的素材我就不用了,我用别人不常用的材料,让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因此在平时积累素材时,就要特别重视对新材料的积累。

策略六,锤炼语言

写几个富有思辨的句子。作文有几个富有思辨的、具有强烈的思想刺激力的句子,不仅可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而且可以打破平铺直叙的单调,增加文章的思想含量。如2008年上海卷唯一满分作文《他们》,文章“蕴含的情感力量、人文精神乃至一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深深地感动着阅卷者,感动着全社会所有的人们。

用几种有特色的修辞。锤炼高考作文语言,使用修辞是可行的办法,比喻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拟人可以让文章具有亲切感,排比可以让文章有气势,引用能让文章更厚重和更丰富。当然,修辞手法的选用,要做到“精”而不要多而杂,“精”则生辉,“多”则杂乱花哨,适得其反。一般而言,同一篇文章中,有三种修辞法足够了。

第五篇:高考作文冲刺策略

高考作文冲刺策略 高考作文冲刺策略:

策略一 工整的书写

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国人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显著下降,在高考作文中,甚至出现字迹不清、书写潦草的“疑难卷”,让阅卷老师难以辨认,作文的分数自然受到影响。文面不整洁,随意涂改;字迹不工整,歪歪扭扭阅卷老师在看到这样的试卷时,可能自然会产生厌烦感,并可能在潜意识中产生疑问:连字句行款都有问题的人,会写出好文章吗?由于第一印象不好,即便你的文章内容再充实,他也可能不愿细读。策略二 鲜亮的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常常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极易产生细读的欲望。

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紧扣话题,有的放矢;简洁凝练:短小精悍,醒目上口;新颖生动:不落俗套,耳目一新;含蓄隽永:含义丰富,耐人寻味。标题拟写的技巧:

1、引用化用法。指的是引用或者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这种标题往往温文典雅,言简意赅,使人回味无穷。

2、妙用修辞法。是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

三斧定乾坤——高考作文临场策略(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