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表演学的五种范式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24-75691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9 03:51: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表演学的五种范式

表演学的五种范式(提纲)

孙惠柱

中文“表演学”的本意是关于传统的戏剧影视演员的表演研究(acting studies),但在国际语境中,这个概念更多地对应于另一组远更宽泛的“表演学”(performance studies),涵盖了人类所有的表演活动。具体来看,后一个英文概念又可以细分为四种 范式,加起来就是五种:演员表演学、剧场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口头表演学、社会表演。

演员表演学:中外表演艺术历史和理论,各表演门类的多元特色及训练方法,表演艺 术家个案研究。西方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阿尔托之外,还有假面喜剧、哑剧 和喜剧、布鲁克的即时戏剧、斯包林的游戏训练法、林克雷特的嗓音训练方法、形体和发 声相结合的亚力克山大方法、各种面具表演等等。中国则除了现存各剧种、流派创始发展 的经验,还有汤显祖、李渔等前人留下的非常重要的表演理论和实践经验。

剧场表演学:这一概念的主要使用者在英国,从文本为中心的戏剧研究转移到以演出 的各方面为中心,把文学性的drama研究变成剧场性的theatre研究,还是聚焦于戏剧的表 演方面,但这“表演”是performance,比演员表演acting宽泛,包括导演、舞台美术、观演关系、乃至剧场组织等方方面面。

人类表演学:真正可以称为一门人文新学科,不局限于研究传统舞台上的艺术表演,而要分析所有的人类表演,正式得名于纽约大学1979年成立的“人类表演学系”,是导演 兼理论家谢克纳和人类学家特纳倡导的戏剧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产物。《TDR:戏剧评论- 人类表演学学刊》是国际公认的人类表演学旗舰刊物。着重研究前现代的仪式性表演和后 现代的先锋表演这两种从时间上说是两个极端的表演现象,而对现代社会中百老汇式的、中产阶级的主流戏剧兴趣最小,对专业人士的日常社会表演也很少关注。

口头表演学:美国西北大学1984年将前身为演讲系的“口头阐释系”改名为Dept.of Performance Studies,让“口头阐释”涵盖各行各业都用得着的社会表达活动,这一范式 最准确的中文译名是“口头表演学”,以区别于谢克纳那派源于人类学的“人类表演学”。但两个系的英文名字一模一样,多年来互相渗透,口头表演学也将范围扩大到了仪式、狂 欢表演、游行景观等活动。

社会表演学:创始于上海戏剧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范式,主要研究现代都市社会 里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社会表演,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立 足实践、着重分析各类社会角色的类别共性,帮助设立各种行业的规范,既帮助人改善社 会表演的能力,也希望能帮助人识别虚假表演。

以上是从历时态的维度所做的梳理,从共时态的维度来看,可以简而言之,将演员表 演学和剧场表演学归并为“艺术表演学”,将口头表演学和社会表演学统称为“社会表演 学”,而“人类表演学”可以做广义的解释,因为这一概念的外延最大,主张一切人类活 动都可以被当作表演来研究,包括艺术表演和社会表演两大主要方面,也涵盖了现实社会 和虚拟表演之间多层次多样式的过渡领域。这一新的交叉学科已经吸引了众多各学科领域 学者和实践家的加盟,在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领域中探索更多更好的改善方法,创造出更 多更好的表演形式。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戏剧是表演本质的。

第一,从戏剧的起源来看,戏剧是起源于仪式的。探讨戏剧的起源,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求 戏剧起源的事实根据,而是要探讨戏剧起源的内在原因,即戏剧原型的生成。从某种意义 上说,理解了起源,就理解了本质。马丁埃斯林说:“戏剧和宗教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 共同根源是宗教仪式。……仪式和戏剧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者都带有从演员到观众、从 观众到观众的这种反馈的三角影响的集体体验。”董健老师也说:“……世界各国的戏剧 艺术都是起源于祭典仪式的。”“有表演者,有观看者,给人娱乐,有所寄托,这就是戏 剧的发生,这就是戏剧艺术的源头。”戏剧和仪式都源出于同一种人性冲动,那就是要通 过模仿行为来表达主体情感意愿的强烈要求。而模仿本身就是表演,由此可见戏剧从一开 始就是表演的。

第二,从戏剧的定义来看,戏剧说到底是一种表演艺术,必须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征服观众。斯坦尼拉夫斯基说:戏剧是舞台上“有规则的自由行动”。格洛托夫斯基那段著名的话 是从形式上对戏剧的定义:没有服装和布景,戏剧能存在吗?是的能存在。没有音乐配合 戏剧情节,戏剧能存在吗?能。没有灯光效果,戏剧能存在吗?当然能。那么没有剧本呢 ?能。戏剧史证明了这一点,在戏剧艺术的演变中剧本是最后一个加上去的成分。在这里 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演员和观众是戏剧的根本元素,是戏剧的实质和核心,戏剧可以不用布 景、灯光、化妆、音乐乃至剧本,但戏剧需要表演,需要一种容纳、调动观众的表演。因 此戏剧的本质是表演的。

1、关于“文学”的界定:我们所谓的“文学”并非单指文本意义上的,而是在更广的 意义上来使用的,指人的内心关照和情感领域的客观化,不单是客观化为文字,而且是客 观化为剧场中的精神对话、情感表达、故事叙述、人物塑造、诗意营造等等。

2、立:

自古以来的戏剧大师都是坚持戏剧的文学本质的:亚氏把戏剧的六要素中的“扮象” “歌曲”排在最末,并说:“最缺乏艺术性”;黑格尔说:戏剧固然要用剧场的音乐、舞 蹈等因素,但“压倒一切的却在于语言及其诗性的表达”,现代艺术“丧失艺术自由性” 就在于精神因素的减少,而物质的(剧场的)东西增多,而精神的东西的承载者无疑是文 学的和诗的东西;歌德说:对于戏剧家的伟大心灵,剧场太狭小了,即使上演的戏,若没 有文学的、诗的因素的支撑,戏剧成了马戏、杂耍;董健说:“没有曹禺、等剧作家为北 京人艺打下牢固的文学基础,他的艺术殿堂是建筑不起来的”“剧场的物质表现必须考文 学负载其精神。”

3、我们承认大部分的戏剧是靠剧场表现出来的,但是剧场是„物质‟的,物质外壳下 的精神内核(本质)仍然是文学的。所以“没有文学性的京剧(京剧中物质的东西无限的 膨胀)是一种畸形艺术,戏剧沦为杂耍、玩艺,没有莎士比亚。”(董健)。文学是观念 的,因此是没有国界的,莎士比亚可以用任何民族的语言来演出,每一次演出都不过是真 实的莎士比亚的一个影子,而没有文学性的戏剧演出,是玩意、是一次性的食品袋。没有文学性的支撑,戏剧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对方一辨的发言看上去似乎头头是道,其实仔细分析却是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

1.从起源来探讨事务的内因是站不住脚的。对方辩友之所以把戏剧和仪式分开来讲,是因为文学加入之后,戏剧才真正成为艺术。就像没有出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前,戏 剧是宗教仪式而不是艺术,不是戏剧;只有角色而没有诗人,古希腊戏剧不会那么辉煌。

2.没有契诃夫的戏剧,就没有斯坦尼,就没有莫斯科剧院。

对方辩友的立场事实上是不能成立的。

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戏剧革新家不断地探索颠覆正统戏剧地文学本质之路,对戏剧 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理论,他们的实践,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失败。例 如:阿尔托列出了9个剧目,其中8个是采用名著的故事,比如莎翁的剧;谢克纳无可奈何 的宣布他的失败,认为他的探索只留下了裸体;布鲁克、格氏的戏剧只“兴了”几十年,这几十年间也只是戏剧演出的支流,大部分的剧场还是文学性主导的剧场。

再看中国,在没有三大悲剧家、关汉卿之前,戏剧只是杂耍、宗教仪式,不是艺术。在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蓬勃发展的时候,“没有文学性的京剧只是一种畸形艺术,戏剧 沦为杂耍、玩艺,没有莎士比亚”(董健)。

阿 尼柯尔说过,“有许多剧本,如《 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奥赛

罗》,截至今天,仍然是一些久演不衰的杰作,它们年复一年地鼓舞着剧院在表演方面做 出新的探索;而当时许多脍炙人口的剧本却无可挽回的一一湮没无闻了。同时,即兴喜剧 在今天只不过是一个影子、一种梦幻罢了”。毫无疑问,伟大剧本的大部分力量就在于他 们的诗。剧场性是易变的,它的辉煌,只在一时,转瞬即逝。大浪淘沙,几百几千年的岁 月流逝,在人类文学艺术舞台上自始至终都闪闪发光的,永远是那些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 作品。

最后,请对方辩手给出剧场的准确定义。

首先,要夸奖反方这学期的课学的不错,但请您记住吕老师的课一开始就是讲戏剧的文体 原则的,涉及舞台的东西非常少。而且如果要谈黑格尔,那么黑格尔也曾说过:“戏剧必 须要通过完整的舞台表演来生动鲜明地描述地点,环境之类的外在细节和动作和事迹的过 程,通过动作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生活。”为什么您避而不谈呢?

其次,反方说:“

1、关于“文学”的界定:我们所谓的“文学”并非单指文本意义上的,而是在更广的意义上来使用的,指人的内心关照和情感领域的客观化,不单是客观化为文 字,而且是客观化为剧场中的精神对话、情感表达、故事叙述、人物塑造、诗意营造等等。”您这样泛化文学的概念,真是闻所未闻啊!真是佩服。但请问您这些东西是通过什么 来表现的呢?还是靠表演啊!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请看下面我代表正方进行补充的陈词:

戏剧的本质归根到底仍是表演的(难道你们连今天的论题都没有弄清楚吗?)

第三,从文学介入戏剧的历史来看。当远古的初民已经创造出戏剧这一形式时,文学的萌芽 还未出现。其实,文学介入戏剧的历史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文人文学。在欧洲,曾经过了漫 长的即兴戏剧的阶段。在中国,它最早是在宋代进入了戏剧,而且至今老艺人仍可以在无剧 本、无导演的情况下排戏。所以尽管文学在后来的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戏剧有着强大的影 响,但对于戏剧本身来说,文学只是后来介入戏剧的一个因素,绝非本质的。而且事实上,戏 剧所包含的所有样式和元素,都必须由演员的现场表演来体现。无论何时何地,戏剧观众所 面对的总是演员的表演。正因为如此,人们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戏剧欣赏说成是“看戏”或 “听戏”,而不是“读戏”。

第四,最后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虽然强调戏剧归根到底是表演本质的,但并不代表我们完 全否定戏剧的文学性。但它只是戏剧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将其夸大。因为任何的戏剧文 学一进入戏剧艺术,就具有双重的品格,既有原有的文学性,又具有剧场演出的属性,但 其前提是文学要从属于表演。李渔就曾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充分肯定了戏剧文 学创作是要服从于表演本质的。虽然戏剧文学也可作为案头欣赏的文学作品,但即使是文学 性极高的戏剧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走进剧场被表演,终归只是徒具戏剧形式的案头文学,而非戏剧。但如果文学性的溶入确实能让戏剧具有更高的艺术魅力,我们在表演本质的基 础上又怎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呢?但不能仅仅因此就说戏剧的本质是文学的。

【辩论2】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 回复 #1 于: 五月 26, 2004, 22:56:20 »

发信人: jiangbei(theatral), 信区: Drama 标

题: 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May 25 18:57:37 2004)

请正一首先跟贴阐说。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218.94.137.6]

------------------[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donghu] [本篇人气: 34] 发信人: donghu(正一), 信区: Drama 标

题: Re: 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May 25 18:58:05 200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学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戏剧是表演本质的。

第一,从戏剧的起源来看,戏剧是起源于仪式的。探讨戏剧的起源,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求 戏剧起源的事实根据,而是要探讨戏剧起源的内在原因,即戏剧原型的生成。从某种意义 上说,理解了起源,就理解了本质。马丁埃斯林说:“戏剧和宗教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的 共同根源是宗教仪式。……仪式和戏剧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者都带有从演员到观众、从 观众到观众的这种反馈的三角影响的集体体验。”董健老师也说:“……世界各国的戏剧 艺术都是起源于祭典仪式的。”“有表演者,有观看者,给人娱乐,有所寄托,这就是戏 剧的发生,这就是戏剧艺术的源头。”戏剧和仪式都源出于同一种人性冲动,那就是要通 过模仿行为来表达主体情感意愿的强烈要求。而模仿本身就是表演,由此可见戏剧从一开 始就是表演的。

第二,从戏剧的定义来看,戏剧说到底是一种表演艺术,必须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征服观众。斯坦尼拉夫斯基说:戏剧是舞台上“有规则的自由行动”。格洛托夫斯基那段著名的话 是从形式上对戏剧的定义:没有服装和布景,戏剧能存在吗?是的能存在。没有音乐配合 戏剧情节,戏剧能存在吗?能。没有灯光效果,戏剧能存在吗?当然能。那么没有剧本呢 ?能。戏剧史证明了这一点,在戏剧艺术的演变中剧本是最后一个加上去的成分。在这里 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演员和观众是戏剧的根本元素,是戏剧的实质和核心,戏剧可以不用布 景、灯光、化妆、音乐乃至剧本,但戏剧需要表演,需要一种容纳、调动观众的表演。因 此戏剧的本质是表演的。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172.16.57.73]

------------------[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langyawang] [本篇人气: 37] 发信人: langyawang(反一), 信区: Drama 标

题: Re: 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May 25 19:01:56 2004)

1、关于“文学”的界定:我们所谓的“文学”并非单指文本意义上的,而是在更广的 意义上来使用的,指人的内心关照和情感领域的客观化,不单是客观化为文字,而且是客 观化为剧场中的精神对话、情感表达、故事叙述、人物塑造、诗意营造等等。

2、立:

自古以来的戏剧大师都是坚持戏剧的文学本质的:亚氏把戏剧的六要素中的“扮象” “歌曲”排在最末,并说:“最缺乏艺术性”;黑格尔说:戏剧固然要用剧场的音乐、舞 蹈等因素,但“压倒一切的却在于语言及其诗性的表达”,现代艺术“丧失艺术自由性” 就在于精神因素的减少,而物质的(剧场的)东西增多,而精神的东西的承载者无疑是文 学的和诗的东西;歌德说:对于戏剧家的伟大心灵,剧场太狭小了,即使上演的戏,若没 有文学的、诗的因素的支撑,戏剧成了马戏、杂耍;董健说:“没有曹禺、等剧作家为北 京人艺打下牢固的文学基础,他的艺术殿堂是建筑不起来的”“剧场的物质表现必须考文 学负载其精神。”

3、我们承认大部分的戏剧是靠剧场表现出来的,但是剧场是„物质‟的,物质外壳下 的精神内核(本质)仍然是文学的。所以“没有文学性的京剧(京剧中物质的东西无限的 膨胀)是一种畸形艺术,戏剧沦为杂耍、玩艺,没有莎士比亚。”(董健)。文学是观念 的,因此是没有国界的,莎士比亚可以用任何民族的语言来演出,每一次演出都不过是真 实的莎士比亚的一个影子,而没有文学性的戏剧演出,是玩意、是一次性的食品袋。没有文学性的支撑,戏剧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172.16.33.234]

------------------[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gregdang] [本篇人气: 24] 发信人: gregdang(gregdang), 信区: Drama 标

题: Re: 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May 25 19:08:58 2004)所以“没有文学性的京剧(京剧中物质的东西无限的 :

要说文学性

举昆曲的例子似乎要比京剧好一些吧 我先喜欢京剧„ 后来又喜欢上昆曲

突然有一天觉得昆曲的唱词 比起京剧来简直美极了

--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172.16.1.133]

※ 修改:.gregdang 於 May 25 19:10:10 2004 修改本文.[FROM: 172.16.1.133]

------------------[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gregdang] [本篇人气: 21] 发信人: gregdang(gregdang), 信区: Drama 标

题: Re: 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May 25 19:19:58 2004)

注意论题啊 那照你的说法

可以把戏剧剥离为文本和表演

喜欢哪个更重些的人就可以直接去欣赏哪个得了 然而这种剥离可能吗? 如果可能 还有戏剧吗?

我是喜欢看剧本

但我也喜欢、去剧院看戏

另外

看文本也是要花钱的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172.16.1.133]

------------------[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windcolour] [本篇人气: 35] 发信人: windcolour(反二), 信区: Drama 标

题: Re: 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May 25 19:21:16 2004)

对方一辨的发言看上去似乎头头是道,其实仔细分析却是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

1.从起源来探讨事务的内因是站不住脚的。对方辩友之所以把戏剧和仪式分开来讲,是因为文学加入之后,戏剧才真正成为艺术。就像没有出现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前,戏 剧是宗教仪式而不是艺术,不是戏剧;只有角色而没有诗人,古希腊戏剧不会那么辉煌。

2.没有契诃夫的戏剧,就没有斯坦尼,就没有莫斯科剧院。

对方辩友的立场事实上是不能成立的。

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戏剧革新家不断地探索颠覆正统戏剧地文学本质之路,对戏剧 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理论,他们的实践,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失败。例 如:阿尔托列出了9个剧目,其中8个是采用名著的故事,比如莎翁的剧;谢克纳无可奈何 的宣布他的失败,认为他的探索只留下了裸体;布鲁克、格氏的戏剧只“兴了”几十年,这几十年间也只是戏剧演出的支流,大部分的剧场还是文学性主导的剧场。

再看中国,在没有三大悲剧家、关汉卿之前,戏剧只是杂耍、宗教仪式,不是艺术。在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蓬勃发展的时候,“没有文学性的京剧只是一种畸形艺术,戏剧 沦为杂耍、玩艺,没有莎士比亚”(董健)。

阿 尼柯尔说过,“有许多剧本,如《 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奥赛 罗》,截至今天,仍然是一些久演不衰的杰作,它们年复一年地鼓舞着剧院在表演方面做 出新的探索;而当时许多脍炙人口的剧本却无可挽回的一一湮没无闻了。同时,即兴喜剧 在今天只不过是一个影子、一种梦幻罢了”。毫无疑问,伟大剧本的大部分力量就在于他 们的诗。剧场性是易变的,它的辉煌,只在一时,转瞬即逝。大浪淘沙,几百几千年的岁 月流逝,在人类文学艺术舞台上自始至终都闪闪发光的,永远是那些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 作品。

最后,请对方辩手给出剧场的准确定义。

--反二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172.16.32.79]

※ 修改:.windcolour 於 May 25 19:25:27 2004 修改本文.[FROM: 172.16.32.79]

------------------[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luting] [本篇人气: 26] 发信人: luting(正二), 信区: Drama 标

题: Re: 辩论开始:戏剧是表演本质的,还是文学本质的?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Tue May 25 19:26:34 2004)

首先,要夸奖反方这学期的课学的不错,但请您记住吕老师的课一开始就是讲戏剧的文体 原则的,涉及舞台的东西非常少。而且如果要谈黑格尔,那么黑格尔也曾说过:“戏剧必 须要通过完整的舞台表演来生动鲜明地描述地点,环境之类的外在细节和动作和事迹的过 程,通过动作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生活。”为什么您避而不谈呢?

其次,反方说:“

1、关于“文学”的界定:我们所谓的“文学”并非单指文本意义上的,而是在更广的意义上来使用的,指人的内心关照和情感领域的客观化,不单是客观化为文 字,而且是客观化为剧场中的精神对话、情感表达、故事叙述、人物塑造、诗意营造等等。”您这样泛化文学的概念,真是闻所未闻啊!真是佩服。但请问您这些东西是通过什么 来表现的呢?还是靠表演啊!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请看下面我代表正方进行补充的陈词:

戏剧的本质归根到底仍是表演的(难道你们连今天的论题都没有弄清楚吗?)

第三,从文学介入戏剧的历史来看。当远古的初民已经创造出戏剧这一形式时,文学的萌芽 还未出现。其实,文学介入戏剧的历史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文人文学。在欧洲,曾经过了漫 长的即兴戏剧的阶段。在中国,它最早是在宋代进入了戏剧,而且至今老艺人仍可以在无剧 本、无导演的情况下排戏。所以尽管文学在后来的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戏剧有着强大的影 响,但对于戏剧本身来说,文学只是后来介入戏剧的一个因素,绝非本质的。而且事实上,戏 剧所包含的所有样式和元素,都必须由演员的现场表演来体现。无论何时何地,戏剧观众所 面对的总是演员的表演。正因为如此,人们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戏剧欣赏说成是“看戏”或 “听戏”,而不是“读戏”。

第四,最后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虽然强调戏剧归根到底是表演本质的,但并不代表我们完 全否定戏剧的文学性。但它只是戏剧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将其夸大。因为任何的戏剧文 学一进入戏剧艺术,就具有双重的品格,既有原有的文学性,又具有剧场演出的属性,但 其前提是文学要从属于表演。李渔就曾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充分肯定了戏剧文 学创作是要服从于表演本质的。虽然戏剧文学也可作为案头欣赏的文学作品,但即使是文学 性极高的戏剧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走进剧场被表演,终归只是徒具戏剧形式的案头文学,而非戏剧。但如果文学性的溶入确实能让戏剧具有更高的艺术魅力,我们在表演本质的基 础上又怎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呢?但不能仅仅因此就说戏剧的本质是文学的。

两个疑问:

1、为何从起源来探讨事务的内因是站不住脚的?难道事务的本质和起源无关吗?此处有偷 换概念之嫌!!

2、为何要正方给出剧场的准确定义?今天论证的是表演本质还是文学本质,并不是论证剧 场本质。

戏剧的本质是剧场+文学,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不合理,戏剧少不了表演更少不了剧本,没有剧本就无法有好的表演,没有好的表演就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存在的可能,论题本身 不合理。

对方亲友团,你实在是搞混了戏剧与戏剧文学的区别啊 说戏剧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实在是门外汉啊。

1、“『戏剧必须要通过完整的舞台表演来生动鲜明地描述地点,环境之类的外在细节和动 作和事迹的过程,通过动作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生活。”是啊!您也说戏剧表现的是人 物的内心啊?!看来你的马克思主义学的不好,内因决定本质啊!

2您说“您这样泛化文学的概念,真是闻所未闻啊!真是佩服。但请问您这些东西是通过什 么

来表现的呢?还是靠表演啊!”而表演又是表演什么呢?还不是文学性的人类精神!

3、您说,“正因为如此,人们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戏剧欣赏说成是“看戏”或

“听戏”,而不是“读戏”。”但是人民去剧院是看人类精神的声音!享受的是心灵的恐 惧与怜悯之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这无疑是文学所承载的!

4、朗格说:剧场的一切都必须服从诗的目的,文学提供的情感基础是第一位的“指令

形式”,戏剧家首先是诗人,然后是匠人。请问格洛托夫斯基的实践持续了几年啊?若没 有契合夫,没有高尔基,有斯坦尼拉夫斯基吗?有莫斯科剧院吗?人们到剧院并不是为了 看喷火球的表演,看猴子跳高。而是看人类精神的对话,而人类精神的承载着无疑是文学!!

第二篇:九大范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之

江西武宁宁达中学 □丑小鸭如何变天鹅

似于“杜郎口旋风”,宁达中学的崛起被媒称之为“宁达现象”。

2008年5月7日《中国教师报》以“宁达中学的教育魅力——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题,从第1版至第3版,用近三个整版的篇幅,全面介绍了武宁县宁达中学的办学经验。2009年3月25日,《中国教师报》再度以两大整版的篇幅报道宁达中学如何学习杜郎口经验“从临帖到破帖”,宁达因而有了江南杜郎口的美誉,每天各地来学校参观、考察、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宁达到底是什么样的经验?宁达的经验是不是“二手货”?是杜郎口的“翻版”,还是对杜郎口经验“继承与生成”的持续性发展?

宁达办学之初时可以说是一只“丑小鸭”。尽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宁县“庐山西海”湖畔,那时的他们被人戏称为一所“捡‘破烂’的学校”,可短短几年间,就一跃成为当地“学生转入率”最高、办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中考成绩连续七年蝉联武宁县23所初中学校第一名,普通高中录取率接近100%,重点高中升学率更是远远超过全县18.4%平均值,达到56.60%。

宁达的经验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当年从教育系统“出逃”,挣了钱返乡的张项理校长发誓要创办一所“生长人性”的好学校。他说,教育的一切问题集中在课堂,当今教育患的恰是“课堂并发症”,不治愈课堂之病,教育就会病入膏肓。

抱着给教育治病悲天怜人的济世情怀,张项理校长开始了对大江南北名校的寻访,最终不出意料地选择了杜郎口。他的“名言”是,教育必须完成进化,既然要课改,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然后选择了与“共同体”结盟。从此,庐山脚下燃起高效课堂的火种。他和大多数共同体的校长达成一样的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课堂”优质,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才能“把时间还给学生”。

正是围绕着这个“还”字,宁达先从尊重学生出发,在临帖杜郎口课堂技术的基础上,他们提出“把问题学生当成生病的孩子”这样的育人理念,他们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只要随意走进宁达中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如同走进了人声鼎沸的“学习超市”。这里几乎就是杜郎口中学的“孪生”课堂。

学生们一会儿潮水般地聚拢起来,争先恐后地抢黑板;一会儿又“哗”一声散开,各自趴在课桌上埋头书写,静下来的教室里,骤然让刚刚还生龙活虎般的孩子们一下变得文文静静,有人锁眉沉思,有人低声交谈;不大一会儿,随着一声“号令”,学生们仿佛又变成了冲锋的战士,各不相让,手舞足蹈地辩论着。教室里像炸了营,声音传得很远。这就是宁达的课堂!

来观摩宁达课堂教学的人,会这样诗意地说:“氤氲着快乐,升腾着幸福。”这样的教育谁会不为之感动!初二四班的吴倩倩同学说,上课当然要“抢”,抢问、抢说、抢答,也抢着帮助别人,学习可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要抢每个机会提高自己。

初一三班的卢宁芳说,课堂只有45分钟,不抢时间不就流失了。教研处副主任陈家发说,宁达课堂的“抢”字诀,一改传统课堂的低迷,现在在宁达,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注意力不专注上课打瞌睡、走神的几乎绝迹了。当然,因为低迷而导致的课堂低效也消失了。

小武老师说,“抢”改变了以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意识,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实实在在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1.理念

“自主”、“开放”是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课堂的关键词。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开放”,既指教学理念开放,也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思维活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从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2.模块

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在操作上主要包涵了三个模块:自学、交流、反馈,也就是自主学习、发展交流、反馈测评。

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课堂指南”的指导,自学教材,积累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然后解决“课堂指南”的预学导学题,遇到障碍时,提交组内讨论解决,由学科组长带领组员合作探究,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做记号,提交全班交流时解决。

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交流自学的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感悟的提炼提升,这是一个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过程,各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学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提出问题并讨论,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展现提升,其他效率与质量就存很大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体验、感受予以检查和总结,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尤其突出“弱势”学生,尽量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反馈测评阶段,反馈测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试。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子之间“一对一”来进行。教师正是利用这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学情调查的。测评同时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查缺补漏,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对于测评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提供直接帮扶,也可以指派小组长、课代表、班长等实现对弱生的帮扶。3.解读

一、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课堂三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

二、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九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6到8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组长是学习的带头人,也是“教师助理”,负责指导并解决本组其他同学的学习问题。

三、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有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教师上课前,把“课堂指南”发放给每个学生,然后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预习的过程先以自学为主,遇到障碍时,组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退居幕后,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起到的是点拨、启发、引导作用,而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教师参与学生知识的形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

四、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的展示课就是“还”这个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把“得到”的东西大声“说”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写”出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宁达还注重“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课堂学习的快乐。

五、展示环节,不仅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也是把个性和尊严还给学生,把质疑的权利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还给学生。

六、课堂不是简单的一个“还”字,他们通过课堂开放这样的形式,注重落实课堂效果,这个过程叫当堂测评。在宁达的课堂上,测评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通过组员对组员“一对一”的形式完全可以实现。

七、对于测评中发现的遗留问题,假如课上有时间,教师一般会让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解决,如果时间紧张,则把“问题”留给小组长,课后让小组长帮助解决,他们把这个步骤叫做“捻针尖”。这个过程对于那些帮助别人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而对于存疑的学生就是能力的升华。河南郑州第102中学 □课改事件调查

今年两会期间,香港《文汇报》曾以《郑州102中学课改事件调查》为题大篇幅报道了102中学的课堂改革,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在莅临102中学听了他们的课之后,欣然挥毫题词:颠覆旧课堂、创造新教育。郭会长返京后,仍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又专门为102寄赠亲笔题词:扬弃旧课堂教师让出舞台收获惊喜教育回归导学,创造新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校园真成乐园。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主抓教学,这个对课改有着独到见解的学者官员,曾经在全市102经验推广会上毫不掩饰他的观点,他满怀激情地这样说:这样的课堂,学生还会瞌睡吗?学生还会厌学吗?学生还会逃学吗?

处在课改风口上的 102中学校长崔振喜倒是冷静,他这样说:我们的课未必是最好的,但我认为我们的课是富有生命力的。

崔校长的这句话在102得到了佐证,有位叫帖艳红的学生家长,曾经对102中学课改深怀顾虑。为了孩子,她决定去学校看课。刚开始感觉学生太自由了,也没教师讲课,当时让孩子转学的想法都有了。可每天坚持上下来,她竟然迷恋上了这样的课堂,成了102名副其实的“编外”学生,至今,几个月过去了,帖艳红风雨无阻陪着孩子上课,她现在谈起102来,竟然和她的“同学们”一样,有了深厚的母校情节。102不仅赢得了像帖艳红这样的家长们的认同,也赢得《中国教师报》、香港《文汇报》等众多媒体热切的关注。

那么102是如何成为新闻的“富矿”的?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经验? □班额大,如何改

据崔校长介绍,早在河南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施之前,郑州市教育局率先推进了课改,并支持102要勇于开展课改探索。尤其是随着102中学和杜郎口中学两位“崔校长”的“联姻”,让102中学的课改真正驶向了快车道。

开始时,102中学也是复制杜郎口中学课堂模式的。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窥见出了问题,慢慢又从问题中理出了的新思路。高效课堂是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开发的课堂需要满足学生对空间的要求。102中学是所城市学校,地处闹市,教室空间有限可班额却又较大,每个班足有70人,如果实施分组学习和交流展示,教室往往拥挤不堪。

班额过大如何实施课改?

崔校长说,课改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行动。有了“开放”的教育思想,未必一定要机械地模仿杜郎口中学的四面黑板。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路,他才决定找一种东西取代黑板。这种东西就叫交互式电子白板。

他们巧借地处省会硬件条件优越的优势,把杜郎口模式的“预习展示、调节达标、教学探索”通过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来,从而“生成”了郑州市第102中学具有自主特色的“交互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崔校长介绍说,这种交互式电子白板,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投影、音响、实物展台和校园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功能,推进了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模式,师生的交互合作成为一种常态和现实。人机互动、师生互动、远程互动成为现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全实现。同时,“白板”的特殊功能让90后特有的信息素养成为课堂的优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现实。学生把预习好的导学案及课堂展示的内容课前上传,上课时就不用忙着记笔记和在黑板上临时书写了,挤出的大量时间可以用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据刘可平主任介绍,郑州102中学已经将教室内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连通网络,每一节课后,包括老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过程、修改过程,教师的讲解圈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自动上传至校园网络,供老师、学生们调阅、反馈、总结、互动。

崔振喜校长说,学校参加了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课题的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就如同给开放式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今郑州市第102中学已经成为名校,他们是郑州市示范性高中,国际夸美纽斯协会成员学校、教育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学校、教育部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中央电教馆“交互式电子白板”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示范学校、全国教育改革特色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校。□“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1.理念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的核心是“道德与自主”,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做学习的主人。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价值是“安全和合作”,即心理安全、人格安全、话语安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模式由“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组成。预习:课前预习、课堂预习和释疑;展示:组内的小展示与全班的大展示;调节:利用郑州市教育局“调节教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达标:当堂学习的小结、检测、知识达标和正向评价。2.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制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和路线图,102的导学案要满足“三化”,即层次化、多元化、人文化。

层次化是知识与问题的呈现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享受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多元化是加入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渗透,提升学校的学科整合能力,培训学生的交叉思维方式与习惯。人文化是把知识渗透人文背景和人文元素,让知识鲜活起来,特别是针对中等学生来讲效果十分明显。3.机制

问题的即时性反馈与处理机制,学校针对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每周由备课组长把“问题”汇总至教科室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把梳理出的问题以小课题的方式分解到备课组,让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时进行探讨研究,营造一个时时在教研、处处能教研、人人会教研的管理机制。

为把课改引向深入,学校还实施了“四步”措施:一是专家引领,依靠校内外的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的引领和培训;二是学校不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技能培训,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三是做好集体备课,在导学案的编制和设计上下功夫,备好课;四是上好年级的研讨课,学科组集中力量听课,指不足,定措施,帮助上课教师完善课堂设计。4.问题即课题

102中学的小课题研究是他们课改中的亮点。用崔校长的话说,小课题是“做”出来的学问,行动才有收获。

崔校长受到苏霍姆林斯基一句话的启发,“要让教师感到幸福,就要尽可能把他们引领到研究上来”,可教师平时忙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哪有时间去做课题研究?于是,102中学的小课题研究应运而生。

行动即研究,问题即课题。

小课题与大课题不同,小课题具有“小、快、活”的特点,立足“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全部课题都来源自鲜活的教育教学现场,具有指向性强、目的性明确等特点。小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让教师在由问题到课题的轮回中与教科研亲密接触,热情相拥,最终品味、享受教科研带来的幸福滋味。5.评价

“课堂”变“学堂”:教师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讲题授课,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就某一疑点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疑点时,即时给予点拨。

“演员”变“导演”:教师由课堂上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转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一言堂”变成“百家鸣”。如今在102中学的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知识的生成和心灵的成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一言不发被动接受变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遥想当年,安徽18位农民偷偷摁下红手印的那张白纸,日后竟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如今安徽又有了一处小岗村。他们同样悄无声息地策源课改,这个小岗村叫“铜都双语学校”,搞改革的人不叫沈浩了,叫盛国友。他的小岗村的名号,来自于他一门心思地搞课改。如果说当年沈浩偷搞承包选择的是坐牢和“冒死”,那今天盛校长选择的则是出格和“偏激”,他喊响的口号是:推翻旧课堂--经营新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盛校长的“小岗村”创办于2000年,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一千余名学生。在数年的创校历程中,铜都双语学校也曾遇到过众多民办教育难题,经历过“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良莠不齐”双重困扰,面临过“外部形象推广与教育内涵构建”两难抉择。

怎么办?盛校长就像当年的沈浩,他说,沈浩当年是解放的小岗村民的生产力,那我们的“小岗”是否也应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于是,他们开始关上门来搞改革,他给他的改革确立了十六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五环大课堂 1.功能

实现了课堂空间的变革,铜都双语的课改为学生营造出一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生动性和谐的课堂文化场。

创编师生共用的导学稿,实现了“三个合一”: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备”“研”合一、以导学稿为蓝图优化课堂的导学合一、以导学稿为依据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全方位、多层次落实“教与学”、“师与生”日常行动规范,既有章可循,又创新求活;五环大课堂的开发与实施、文化的构筑与打造,为实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和文化保障。2.解构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三模五环六度”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学校高效课堂下新课堂空间的创设是对传统教学空间布局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五种课型重新定义具有丰富我国课程教学理论价值;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运行模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学稿的实施体现出教与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彰显了学校强烈的质量追求意识。3.操作原则

操作时要求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4.课程

“五环课程”由五类课堂模式来实施落实。

一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教材学习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二是以校本研习为主的研训课堂,着力从民主自治型班级管理、民主自主课堂管理两方面强化规则及程序的培训与落实,完成从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的提升;三是以个性发展为主的特色课堂,开设各类个性选修课,重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四是以学生心理,人格养成为主的行为养成课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建立完美的人格品质;五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从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的延伸。

第三篇:调查报告目录范式

目录

题目:大学生就业心理对中小民营企业人才缺失影响的调查报告

摘要、关键词…………………………………………………………………………3

一、调查目的…………………………………………………………………………3

二、调查内容…………………………………………………………………………31、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32、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与人才流动现状调查………………………………43、人才缺失对中小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的调查………………………5

三、调查过程…………………………………………………………………………6

四、调查方法…………………………………………………………………………6

五、调查结论…………………………………………………………………………61、调查结果分析…………………………………………………………………6

(1)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6

(2)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与人才流动现状分析……………………………7

(3)人才缺失对中小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影响的分析………………………72、对策建议………………………………………………………………………8

(1)中小企业应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计划………………………8

(2)毕业生应摆正心态,适时转变就业观念…………………………………9

(3)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择业观和就业观的教育………………………9

第四篇: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尽管管理学研究范式的数量繁多,但传统的范式都是企图根据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和环境条件,或者系统的、心理鸵、社会的、经济的、伦理的要求来建立描述性的或规范性的管理理论,以便指导管理人员的未来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范式,其目的侧重子用预测、证实、证伪方法来构建一些新的管理理论。这就是现代管理学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实证主义范式(positivistparadigm)。

事实上,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已经成功地应用在其他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中。这种研究方法的最大优点可归纳为:实证科学方法有着其他获取知识的方法所没有的特点:自行校正(self-con'eetion),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全江程中有许多内在的检验。这些检验可以用来控制和验证管理学家在获取自身以外的可靠知识过程中的行动与结论。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方法主要有证实法和证伪法两种。

首先,实证主义社会学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创立的,其代表作为《实证哲学教程》,后由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所继承和发展,其主要著作有:《论社会分工》、《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论自杀》。孔德生活的时代正式法国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亲历法国大革命,看到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于是他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其理论基础是:“起源于经验主义哲学,是一种‘朴素的现实主义’”。在对客体的认识方式上,承认在人的外部存在着一个真实世界,它独立于并外在于人类的感官和意识,通过科学方法人类可以直接地认识这一真实世界,并且这个“真实世界”又由社会事实所决定的。

具体的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客观事实和社会产物,将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起点,重视对社会规律进行科学概括,试图寻求社会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以承认存在着一个拥有特定价值观、信仰、规范和角色的外部世界为前提,集中研究现实内容本身或实质;比较注重用客观性的表达代替引索性的表达,力求补足和解释特定引索性表达的意义,以使其结果普遍化;关注被研究对象的一般性、普遍性或规律性。

主要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去搜集资料,包括问卷法、结构性观察法、问卷访问法等;倾向于运用诸如统计图表类的定量技术或利用统计软件和计算机去处理、分析资料,以及用公式、数量模型去表达经得起检验的假设;既使用了包括观察、实验、测量、演绎、假说等自然科学的或经验科学的研究方式,还使用了包括逻辑的、数学的、统计的分析方法。多用于横向研究,常常围绕某种社会现象(事件)、社会问题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时期内去搜集资料,适用于对大范围的社会活动结果或大量的社会现象(问题)的发生作宏观研究分析。常运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把大量社会现象的产生及演变,视为一种随机现象进行研究,具体归结为对随机事件和随机变量的演变趋势和规律的研究。

第五篇:毕业论文范式

 XXX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原型初探

作者 单 位XXX大学

指导 老师杨旭

作者 姓 名XXXX

专业、班 级汉语言文学200X级X班

提交 时间二零零七年X月X日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原型初探

摘要:

英国作家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故事情节、结构以及其二元对立关系上与原型批评理论之间有些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原型主题、原型意象、原型模式三个方面阐述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英雄原型——太阳原型,探讨这一经典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和对现代人英雄历险心理满足的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原型主题、原型意象、原型模式

哈利波特系列作为儿童文学为什么能够深入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如此共鸣?因为它充分表现了人类原始的集体无意识的想象,“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这是一个保存在人类经验之中并不断重复的非个人意象的领域。并且它与神话传说中的原型相对应,从而拨动了每个人的心灵之弦。哈利波特中有很丰富的原型,包括希腊神话、圣经文学、女神文化、英雄原型、二元对立原型等。本文着重从原型的主题、意象和模式三方面分析,总结出哈利波特符合英雄——太阳原型,以解释它为何能打动读者,成为现代儿童文学的一个新的经典。

一.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最早是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在荣格看来,一切伟大的艺术并不仅是个人意识的产物,而恰恰正是集体无意识的创造。艺术家的集体无意识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重要概念是原型。同一原型可能细节或名称有些变化,但它的核心意义是基本相同的,符合人类的某种普遍心理要求。譬如,英雄,大地母亲,太阳,魔鬼等原型在作品中屡屡出现,其各个内在意义仍是相对统一的。譬如东西方艺术中的反叛英雄题材的作品多如牛毛,但却没有穷尽的时候,因为它们面临的是深邃无底的集体无意识,呼应着人类对权威压迫的无尽反抗,具有不朽的魅力。

原始意象即原型是一个程序化的形象,作为创造性的幻想一旦自由表现,它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复自己。因此,批评家可以通过分析在文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或象征,重新建构出这种原始意象,进而发现人类精神真相,揭示艺术本质。而原型批评的主要旨趣是寻求堪称原型的主题、意象和模式。

《哈利波特》继承了英国幻想小说的悠久传统,它看上去是一部儿童作品,但其实却是一部表现人类共同处境的深刻寓言。而主人公哈利波特进入魔法世界的历险经历不仅表现了英国骑士文学幻想小说等的传统,从故事中的主题,模式,主要意象

更是可以看出他是英雄原型的变异,表现了英雄穿越世俗世界完成非凡使命的原型主题,和世界各地许多英雄历险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内容。

二.哈利波特英雄原型主题

美国学者约瑟夫·坎贝尔所撰《千面英雄》一书,涉及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型——“英雄——太阳原型”,他指出,世界各地神话故事里的英雄人物均有着基本的相似之处。坎贝尔研究了世界各地的许多神话之后所发现的共同模式,其基本结构是一个英雄开始冒险、得到领悟、返回原地并施惠于人:一个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进入一个超自然的奇境,开始了冒险活动;他在那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势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从这一神秘之境归来,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并对同伴有所恩惠。另一是死亡—复活的原型模式,特点是将英雄神话原型扩展为一种普遍的生—死—复活的循环模式。

英雄是降临到俗世中的神,他们的历险通常表达人们内心的渴望。英雄事迹通常都是一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完成。而神明世界中的中心运动是某个神的死与复话,消失与回返,隐退与重现。神的这种运动不是被看成一种或数种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就是与自然界的循环过程相联系。这个神经常是太阳神,夜晚死去而黎明复活,或是在每年的冬至复活。强调的是受黑暗势力威胁的新生的光明这一主题。太阳(火和天空与之密切相关):象征创造力,自然界里的法则,意识(思想、醒悟、智慧、洞察力),父亲原则(月亮和地球往往与女性即母亲原则有关),时间与生命阶段。神话和童话都是以喜剧形式表达人们心理的而不是物质的胜利,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的传奇,胜利的过程也是不真实的,以梦一般的方法来表现。

不论是在神话还是在宗教传统文献中,英雄都以传奇的事迹留名于世,或者在奇幻的冒险中过关斩将,或者跨越人类身心的极限而超凡入胜。英雄个人的命运系乎更基础更广大的宇宙生命,个人对生命真谛领会的深浅直接关系到英雄历险的成功与否。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旅程上接受试炼的潜在英雄,要完成生命赋予我们的英雄使命成就英雄事业,便有待于我们对广大深刻的宇宙生命有所领悟。坎贝尔的英雄原型理论认为,英雄的个人命运必然分为召唤——启程——历险——归返四个阶段。

哈利波特的形象就符合英雄原型的基本条件,他有不平凡的出生和艰辛的使命。生命的基本路线为:出生受伤——魔法学校学习——对抗伏地魔及其爪牙——结局。

1.英雄的不平凡的出生(受伤)

2.英雄的探求(魔法学校学习拯救魔法世界)

3.英雄的受难历险(对抗伏地魔)

4.英雄的死亡或永生(结局)

他出生时正是魔法世界濒危之时,是他的出生抑制了伏地魔,书中将他击退伏地魔的力量归结为母爱,是母亲在他身上施与了一种古老的魔法,关于爱,而爱,是伏地魔所不能理解的事。伏地魔在他额上留下了一条闪电形的伤疤,成为了英雄的印记,这就是英雄不平凡的出生。

“童年周期的结束标志着英雄的归来或受到承认,这时在长期处于微贱状态后,他真正的品质得以表现出来。这种事情可能突然变成关键性的转折,因为这意味着突然出现了人类生活中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力量。过去的模式被粉碎了,或者消失了,接踵而来的是灾难。可是在貌似大混乱的瞬间过去之后,人们看到新的因素的创造性价值,于是世界以从未预料到的灿烂光辉重新出现。这个钉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的主题可以用英雄自己的身体,或英雄对他的世界的影响来说明。”①

本书的主要情节主题是对魔法石的追寻,代表着对永生的欲望的控制。哈利波特的任务是找到魔法石,保护并销毁它。是典型的英雄追寻模式,是英雄原型的一个变体。其中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欲望的控制。贪婪,在后面的故事中以一种更为邪恶的形式,出现在权力欲极强的伏地魔身上。他寻找魔法石,是为了得到无限的财富和生命。他具有无法控制的欲望,这种欲望排斥着哈利,并使他们视哈利为自己的敌人。正如邓在魔镜前向哈利揭示的,欲望未必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但是过度的欲望是危险的,因为他会使人失去生活的目标。

哈利从一个住在楼梯下的被人遗忘的孤儿,变成了被大家认可的人(以寄给他的具有魔力的,成人般的信做为象征),一直到最后成为一位众所周知的英雄,他是渴望成功踏入社会的所有孩子的代表。哈利从悲惨的生活中逃离,来到了一个有朋友,受尊敬,有作为的新地方,这是每个孩子理想生活的投影。最重要的是,哈利认识到了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价值,这代表着无数人的梦想,孩子与成人都如此,他们都喜欢沉浸于自己的想象之中。通过进入魔法学校,哈利恢复了与他真正的家庭中断的联系,通过学习魔法,象征性的把他带回了自己真正的家。而我们每个人在梦中也同样回到了我们那神秘的共同的家。小说的结尾揭示了限制欲望的智慧,邓不利多告诉哈利,对尼可勒梅来说,死亡将是一种愉快的解脱,是“经过漫长的一天之后,终于上床休息了”。“对于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来说,死亡只不过是又一个伟大的历险”,对于勒梅来说,销毁魔法石他就要死去,他为了全魔法世界死去,与耶稣基督为拯救人类牺牲自己是一样的。勒梅的决定表现了他的智慧,正如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到印度的释迦牟尼的思想,他们的死与其说是结束,不如说是另一个开始。而伏地魔是贪欲和邪念的化身,他的主要

欲望就是长生不死。与不能沉溺于厄里斯魔镜一样,一个人思考其最深的欲望固然重要,但是正确的看待欲望甚至限制欲望同样重要。魔法石能带来许多人想要的长生不老和财富,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伏地魔致命的弱点是过分追求欲望而不知道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英雄之所以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他对别人的爱大于对自己的爱。这是哈利波特历险中学到的宝贵经验,当英雄回到现实世界时,历险所得到的经验将是他的宝贵财富。三.英雄原型中的原型意象: 故事中用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隐喻了故事的主题,具有对主题辅助的作用,同时对人们内心潜意识进行暗示,这些具有西方传统意义的原型意象对故事的真实感有很大帮助。其中故事中的人名,各院的徽章,特殊物品的名字等都有一定的隐含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哈利波特小说中的意象可以按代表光明与黑暗以及中间灰色地带的三方进行分类,主要用正义与非正义两方的对抗隐喻并暗示了英雄——太阳的主题:

1.代表英雄光明的一方的意象:

代表光明的学院名:格兰芬多:Gryffindor的名字来源于法语gryffindor,意为金色的格兰芬(griffin)。格兰芬是希腊神话中一种半狮半鹰的生物,基督教后来常用它作耶稣的象征,因为它代表对大地(狮子)和天空(鹰)的控制。这种怪兽在印度神话中为报应女神的名字,对狮子和老鹰的控制代表它是阳界主宰。它的这层含义隐喻了英雄的正义性以及最终必然拥有胜利的结果。

哈利的伤疤:伏地魔给哈利留下的闪电形疤痕象征着哈利与众不同,英雄的印记,令人震惊的身世,就像奥德赛著名的伤疤一样,哈利的伤疤似乎是荣誉的象征,是在一场伟大的战斗后生存下来的印章,它还是在未来注定会有更多战斗的象征。它常常把哈利同过去连接起来,不只是同邪恶的伏地魔之间的决战,还有试图保护他的父母。这个伤疤还是哈利感受情感的象征,因为当仇恨指向他时,它就会感到疼痛。

凤凰:传说中的一种鸟,同太阳崇拜有关。埃及人把凤凰同长生不死联系起来,而这一象征手法在古代晚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它也被广泛的比喻复活和死后的生命,在中国有凤凰浴火重生的传说。哈利就亲眼目睹邓不利多的凤凰重生的过程,这象征了无尽的生命力,和每个人对永生的向往。魔法石的永生功能就能实现人们这一欲望,邓不利多应该也知晓这种能力,也许他不会使用,但他知道在对抗伏地魔时哈利需要他的帮助,所以在最后一部里,他不是复生,就是以另一种方式再次登场了。

2.代表黑暗一方的意象:

代表黑暗的学院名:斯莱特林:Slytherin是从英文Slithering变化来的。这个词的意思是蜿蜒地滑行,常用来形容蛇。埃及神话中有鹰蛇之战的传说,代表天空和大地的战争,也是光明与黑暗的对抗。哈利自主选择了这个学院,代表他站在光明正义的一方。伏地魔出自斯莱特林,他们必然各自代表了光明与黑暗的对抗。同时哈利对学院的自主选择也代表了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猫:猫在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化中受到尊敬,那里是神秘主义的发源地。猫不仅是古代文明的宠物,而且它们早就与魔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习惯夜间活动,便与黑暗月亮以及精灵世界联系在一起。

3.中间灰色的意象:

魔镜:几千年来,关于巫师的传说都提到镜子。在古代,制作镜子的费用非常昂贵,具有引起别人惊奇和敬畏的力量。根据某些传说,镜子是魔鬼撒旦的工具,用来捕捉人们的灵魂。中国传说中也有“照妖镜”一说,镜子被赋予摄人心魄的魔力。人们对于看到在镜子中映射出自己感到畏惧,害怕自己的灵魂也被摄走。而哈利刚开始见到魔镜时也以为魔镜中显现的是真实的,邓不利多劝告他不要沉迷魔镜,因为那只是映照了自己内心的欲望,哈利与厄里斯魔镜的相遇象征着他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因为魔镜迫使他看到自己的内心,从而使他要面对自己真正渴求什么的难题。哈利以前从未探寻过自己内心欲望,因为德思礼一家人从未关心过他的欲望。到了霍格沃茨后,他似乎才有了上课,起居等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一切。但他在霍格沃茨的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记住公式还意味着要把个人的成长与性格的发展统一起来,这一点在检验一个人的内心时是十分必要的。就像魔镜中所反映的,哈利的欲望是高尚的。他渴望看到自己的家人仍然活着,后来,为了大家的利益,他希望找到魔法石。伏地魔却相反,他被自我欲望所驱使,他的欲望是完全自私的。厄里斯魔镜向我们表明,欲望决定了我们是谁,就是我们从镜子里看到的自我影象,我们的欲望决定了我们的身份,哈利最终拿到了魔法石,这教育我们必须淡化自己的欲望。邓不利多选择在魔镜室里开始教导哈利,因为魔镜的意义正是他有意传授给哈利的智慧的实质。他更关心哈利对自己的欲望采取的正确态度。他提醒哈利要节制欲望,牢记生活比梦想更重要。对哈利而言,魔法最重要的有意义的一面不是他的斗篷和魔咒,而是更深层次的自我了解。

三.英雄原型模式中的二元对立系统

比原型主题和原型意象更为复杂的单元是原型模式,其内在因素按照某种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各类文学作品因有不同的本质特点,被弗莱纳入了一个根据时辰、季节和生命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框架:

(一)黎明、春天和诞生阶段。关于英雄诞生、关于复活、关于创造以及关于黑暗、冬天和死亡势力失败的神话。从属人物:父亲和母亲。传奇故事的原型,酒神赞美诗和狂想诗的原型。

(二)正午、夏天和婚姻或胜利阶段。关于羽化登仙、神圣婚姻和进入天堂的神话。从属人物:同伴和新娘。喜剧、牧歌和田园诗的原型。

(三)日落、秋天和死亡阶段:关于衰落、垂死之神、暴死和牺牲以及英雄孤立无援的神话。从属人物:叛徒和海妖。悲剧和哀歌的原型。

(四)黑暗、冬天和解体阶段:关于这些势力取胜、洪水和回归浑沌、英雄战败和世界末日神话。从属人物:食人妖魔和女巫婆。讽刺作品的原型。

哈利波特的故事情节比较符合弗莱原型模式的第一种,我们可以看出故事和大多数英雄传奇有着同样的模式。哈利波特的题材内容属于童话或人物传奇故事;主要情节是他从出生到学习与伏地魔战斗,最终胜利的历险经历;主要伴随人物有主人公的父母、导师、同学等;整个生命阶段都是向上的,象征了光明逐渐壮大直到战胜黑暗势力的主题。因此构成了英雄传奇的特点,符合弗莱模式的第一种。这类作品的结构模式的重要特点就是主人公代表了光明(太阳)的上升阶段,以光明战胜邪恶为主要情节,光明与黑暗的不可调和使故事情节必须是二元对立的。

经过总结可以得出,《哈利波特》中的情节模式的结构设置是二元对立的双重世界,比如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上帝与魔鬼等,代表了正义光明的一方与代表黑暗势力的伏地魔之间的斗争。由于西方文学习惯上讲求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作品结构多呈现出一种以时间为序的“垂直式”的排列,最后还有按辩证关系发展而来的虚构的结局。因此作品结构也多为简单的二元对立系统,善恶对立、光明与黑暗的对立、聪明的一方与愚蠢的一方的对立等,便于体现直线式的故事情节发展,结局也非常简单明了,体现了西方人直线式的思维模式和尚武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在英雄原型中,简单的二元对立系统阐释了太阳原型的周期性法则,根据太阳的一天之中由黑暗到光明的周期,人们产生了无尽的想象。世界各地都有关于太阳升落的神话,比如日本的天照大神。人们想象太阳——光明之神经历了困难打败了黑暗魔鬼重新照亮了世界。最明显的莫过于太阳神,他每日经天一次,常被认为是一只巨船或一辆马车横空驶过,然后经历一段神秘的冥界旅行,再回到它所升起的地方。强调的是受黑暗势力威胁的新生的光明这一主题。英雄——太阳原型的中心就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表现为二元对立斗争的模式,英雄代表了光明的一方,通常也以英雄的胜利为结果。西方作品常常述及由不完美到完美、由俗世到天国的“定向历程”(以“朝圣”、“追寻”情节为典型),用来解决真与假、善与恶和美与丑之间的矛盾。所以哈利波特中的二元对立系统结构模式也是英雄——太阳主题在原型模式中的变体,表达了光明与黑暗的对立。

A.上帝与魔鬼

上帝与魔鬼的对立自圣经文化之前就有所表现,缘自太阳原型光明与黑暗的对比,简单的二元善恶观。校长的原型是天父,哈利是受难的圣子,他的任务是拯救被黑暗笼罩的世界。英雄的不平凡的出生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伏地魔是魔鬼的代表,正如魔鬼撒旦曾经是大天使一样,伏地魔也曾是魔法学校最好的学生。魔鬼拥有超常的天赋,只是他放纵了自己的欲望,令私欲控制了自己的灵魂。同时也利用欲望控制别人,在他们之间只有利用,暴力决定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B.善与恶

英雄代表了光明的一方,当然是至善的,但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善的过程。善恶本身就是相对的共生的。哈利波特也有“邪恶”的一面,当斯内普当上黑魔法防御课老师后,哈利再一次显露他性格中残忍的一面,他恶狠狠的诅咒斯内普像他的前几任一样非死即伤。更需要注意的是:哈利能感觉到伏地魔的思想,伏地魔稍有动作,他头上的伤疤就会疼,而且他还能在梦中体察伏地魔的行动。特别一点,哈利会“蛇佬腔”,而这恰是伏地魔家族人具备的遗传基因。莫非哈利波特和伏地魔这一正一反两大主角有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吗?在神话原型中经常出现善恶对立的二元系统,有善必有恶。在圣经文化中,上帝本是一切的代表,善恶一体的,撒旦的出现包揽了恶的一面,耶稣则是善的代表。因而善恶既是对立又是共生的,有善才有恶哈利与伏地魔有许多共通的地方。书中曾提过伏地魔给哈利留下的闪电伤疤把他的一部分似乎也传给了哈利,因此他们的魔杖都是由一个凤凰身上的尾羽造的。可以说,哈利的一部分能力是伏地魔给他的,那么也就是伏地魔造就了哈利,最终也要由这个新生的英雄来毁灭他。就像俄狄普斯情节,还有创世神话中后世神消灭前代神一样的原型模式。

C.黑暗世界与现实世界

英雄原型就是英雄跨越一个阈限,超越平凡的生活深入到另一个神秘世界探寻的过程,在神秘世界完成伟大的使命,这个神秘世界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在梦中,我们神游自己潜意识的神秘世界,探寻自己内心潜力。麻瓜世界,或者说不懂魔法的普通人的世界与魔法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巫师的世界既壮观又丰富多彩,麻瓜们的世界却十分冷漠乏味,墨守成规。在这部小说中,德思礼一家是最具代表性的麻瓜。他们冷酷,狭隘,自私,还总是自欺欺人。充满活力的魔法世界和毫无生气的麻瓜世界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当哈利向霍格沃茨出发时,并没有永远地摆脱他的麻瓜生活。惹人讨厌的东西在巫师当中也同样存在。小说的主旨是说世界是由不同类型的人组成的,他们的态度不同,欲望不同,但应该共存。麻瓜如果有天赋和愿望,可以自由的成为巫师。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够解放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这是两个有重叠之处的平行世界,相似点比不同点更多。购物都必须用钱,都有种族的歧视,到处都有势利小人,友谊也在两个世界里同样重要。两个世界的真正区别不在于表面形式或社会结构的不同,而在于他们对人类的潜能与人的差异的态度不同。霍格沃茨教学生把潜能开发到最大极限,而德思礼所代表的麻瓜世界坚决扼杀与众不同。

从原型主题,原型意象,原型模式三方面来分析可以得出哈利波特文本符合英雄——太阳原型的基本特点。

五.体现在现代的文化价值

原型理论主要从原型主题,意象,模式三方面来总结文本。经过对这三部分的分别阐述,我们得以了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延续了人类重复无数次的英雄历险主题模式,用儿童文学的形式带我们重新体验了一次儿时的英雄幻想。就像我们每天夜里在梦境中做的那样,在潜意识中回到了我们那永远神秘的人类精神之乡,我们真正的家园。同时在畅游之后得到了精神的愉悦和放松,从现代的物质世界中回归精神家园。它不是无所根据的想象,正是人类共同的想象原型提供了它在人们内心的真实感,使人们潜意识里相信它内在逻辑的真实性,这就是哈利波特系列大受欢迎风靡世界的本质原因。

他的原型文化价值在于:作者让主人公同上帝之子一样,成为接受试炼的英雄,体验了欲望的危险,经历了对抗诱惑的心灵体验。英雄的特点是天赋异禀,不畏艰险,虚心求教,有勇有谋等,这正是人类内心的理想人格,但人出生时并不是完美的,必须通过学习或历险来完善,达到完美人格的理想状态。在中国,孙悟空的形象也是这样的一个接受试炼的英雄,同样的,在接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行者完善了自己,最终得道成佛。这也是社会对每个人的期待。每个人在阅读的同时体验了一次英雄历险,除了阅读快感以外,更是在小说中一起成长学习,完善自己的人格,就同心灵中的英雄一样,通过历险学习完善了自己的人格,以英雄的姿态应对现实中更为复杂的生活,成为当代英雄。

哈的出现是人类英雄原型在现代的一次重现,体现了人类对超自然力的的崇拜。同时从哈利波特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英雄事迹在古代以及当代的社会功效、地位以及对于人们的所起的作用,实际上与人类当时文化的发展需要相关。古代需要英雄完成对世界的征服,代表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渴望。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英雄,英雄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比他伟大的事物的人。所有英雄历险的基本主题都是为了脱离某种境界并发现生命的来源,而将自己带入另一个多姿多彩而成熟的境界。传说中的英雄通常是某种事物的创建者,例如新的城市,新世界,新时代,新宗教,新的生活方式等等。为了发现旧事物,人们必须离开旧的环境而去寻找像种子般的观念,一种能酝酿带来新事物的观念。在当代人性受到科技发明巨大冲击与挑战的时刻,正是对生命有深刻反省能力的英雄崛起的良机,时代的危机不仅是英雄历险的必备条件,未来人类社会与兴衰出路,也取决于英雄历险的成败。而当今的英雄只存在于人们心中,通过进入一个虚构的魔法世界,代替人们历险,成长。人们内心无意识的英雄原型使得人们能够接受虚拟英雄的出现,因为英雄原型符合人们对英雄历险的心理需要,所以哈利波特小说才如此畅销。

注释

①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P338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2]叶舒宪.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J].海南: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3]周淑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原型初探[J].名作欣赏.2005年第12期.[4]王衡霞.论哈利波特的英雄历险叙事模式[J].江汉论坛2004年第04期

Original explore the antetype of Harry Potter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Lv Y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ShaanXi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 :

British writer Rowlings novel “Harry Potter and Philosophersstone “ in the story details, structure and it 2

dollarsopposition relation up criticize an of theories with prototype somelikeness of place, this text tries three hero

prototype-the sunwhich elaborate a Harry Porter series novel prototype fromprototype theme, Prototype imagery, three prototype models.studythe culture produced by this classic value and go through dangersto the modern people hero the mental state satisfies of of modernmeaning.Keywords : prototype theme, Prototype imagery, prototype models.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杨旭老师的悉心指导。杨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杨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不厌其烦的多次与我用邮件进行交流,对我的论文精心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的论文指点迷津.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杨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然时间不长,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我对杨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姐妹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愿你们在未来生活的路上一路走好。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即将毕业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谢谢你们!

XXXXX

200X级汉X班

表演学的五种范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