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郑玄生平及著述简论(共5篇)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24-30277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3 17:36: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郑玄生平及著述简论

郑玄生平及著述简论

一、生平

郑玄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郑公(后店)人。后人为其立祠,以示敬仰,名曰“郑公祠”。

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好学书数”,八九岁即“能下算乘除”。十三岁“诵《五经》,好天文、占侯、风角、隐术”。十六岁号为神童。十八岁为乡啬夫。后迁升为乡佐。但郑玄却不安于乡吏的工作,不愿为吏以谋生,而一心向往研究学术。受太山太守、北海相杜密赏识“见郑玄为乡佐,知其异器,即招署郡职,遂遣就学”。于是郑玄“遂造太学受业”。此后十年皆为郑玄入关前求学时期。

他师事第五元先,通《京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二十余岁即“博及群书,精历数、图纬之言,兼精算术”。除就太学诸师学习外,又出游各地拜师求学。郑玄33岁那年(桓帝延熹二年,159年),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

桓帝延熹九年(166)辞别马融,回归故里,供养父母,由于家中贫困,便“客耕东莱”。及党事起,于建宁四年(171年)和同郡孙嵩等40余人俱被禁锢。于是郑玄便隐修经业,杜门不出。在受禁锢的14年中,郑玄遍注群经。他在当时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郑学。

灵帝中平元年(184)58岁的郑玄蒙赦令,郑玄解禁后被州辟、举贤良方正、茂才等共有14次,皆拒不受。公车征左中郎、博士、赵相、侍中、大司农,也都没有就职,潜心著述、隐居授徒。

建安五年(198),郑玄七十四岁,病逝于元城县(在今河北大名东),在其生命的最后时期又作了《周易注》。

二、学术成就

(一)经学成就:郑玄以古文经学为生,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会为一,而形成郑学。郑学盛行,是经学史上承先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著作: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周礼》《礼记》《论语》、《孝经》,其中为《仪礼》《周礼》《礼记》作的注合称为《三礼注》,为《毛诗》作的注成为《毛诗笺》。

(二)校雠学成就:郑玄注经,不仅兼录异文,考订疑误,而且致力于考镜源流,厘析篇帙。今人张舜徽先生著有《郑氏校雠学发微》,认为郑玄的校”学成就表现在如下12个方面:一是辨章六艺,即明辨六经之体用;二是注述旧典,理查群书;三是条理礼书,使之部秩井然;四是叙次篇目,在目录学方面有突出创见;五是广罗异本,比较异同,细心雠对;六是择善而从,不拘于师法家法和今古文;七是博综众说,舍短取长,不以先入者为主;八是求同存异,自申己见;九是考辨遗编,审定真伪;十是校正错简;十一是补脱订伪;十二是审音定字。

(三)训诂学成就:郑玄遍注群经,其内容几乎包括了后世训诂学所涉及的全部:包括释词、释句旨、说语源、说通假、注音读、说修辞等等。而郑玄所采用的训诂方式,如直训,义界、推因等方法及传统的义训、形训、声训等,亦已相当完备。郑玄注经所用的训诂术语也相当丰富。郑注群经为后世之训诂学起到了导源的作用。

(四)对古音韵学与古词汇学做的贡献:一是他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声类”和“音类”,并注意发挥其在注释中的作用;二是分析了二者的不同点:大抵发音部位相同的叫做“声类”,收音部位相同的叫做“音类”,凡是“声类”、“音类”相同或相近的字,其义必相同或相近。关于词汇学方面,在注经过程中对词的诸多义项和用法进行全面训释,巩固了先秦以来词义发展的成果。郑玄重在阐述词的引申义与假借义,并揭示出了一些客观规律。

三、代表作品分析:《三礼注》的注经方法

郑玄在《诗谱序》里曾对他自己的注经方法,作过这样一个概括:“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于力则鲜,于思则寡,其诸君子亦有乐于是与?”这里虽然不能概括郑玄注经方法的全部,却道出了郑玄注经方法的主要特色。

原来作为两汉官方经学的今文经学,由于家法纷立,枝离蔓衍和日趋繁琐,已经走入末路。在这种情况下,郑玄的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注经的出现,自能使人耳目一新。

郑玄经《注》之简约,往往《注》少于经。如《仪礼》之《少牢馈食礼》经2979字,《注》2787字;《有司》经4790字,《注》5533字。

郑玄注经,不唯简约,且欲以一持万。郑玄以其博贯今古文经学,旁及诸子百家、经候术数,打破今古文自己界限,冲破家法之藩篱,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方略知所归。

郑玄注《三礼》兼采今古文异文及他本异文。在经说方面,即对经文的解释方面,郑《注》博总兼采,会通今古。郑注《三礼》,每引今文经、传以释古文经,引古文经、传释今文经。

作为融合今古文的大家,我们可以看到在其注经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兼采今古文的注经方法。

参考文献:

(1)《后汉书·郑玄列传》卷三十五,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版

(2)《郑玄三礼注研究》 杨天宇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3)《两汉三国学案》 清·唐晏著 吴东民点校 中华书局 1986年12月第1版(4)《礼记正义》附校勘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等正义 1990年12月第1版

(5)《仪礼注疏》附校勘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 1990年12月第1版

第二篇:“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

论文导读:东汉郑玄是一个经学大师。郑注中常提到“古今语”。③《周礼·春官·内史》:“以方出之。周礼,“三礼”郑玄注中古今语考察。关键词:郑玄,周礼,仪礼,礼记,古今语

东汉郑玄是一个经学大师,他兼采今古文,遍注群经,名声卓著。郑玄注经尤多,而最精礼学。他注三《礼》,使三《礼》之学历千百年之久,其学术影响力绵延不绝,直至今日仍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古代礼学必读的重要典籍。郑注中常提到“古今语”,古今语是与古今字不同的概念,本文拟就《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进行考察,以期厘清古今语与古今字的区别。

一、古今语和古今字的区别 1、所谓古今字,是指古时只有某一个字,后来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成另一个或几个字(多数以原来的古字为声旁),让原来的古字专表示另一个或几个概念。古今字既称之为“字”,就一定是指同一词语的古今用字不同。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是前后用字不同的现象,具有“先”、“后”之别。古今字概念虽然其表述冗长,但其表述实质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古今字就是分化字。例如:《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 2、古今语,是指在古时某一个时期表达某一事物名称用某个词语,到了另一个历史时期,用另外一个词语来表达,就是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词。例如“爨”,这个字,在周时期使

用较为频繁,但后来就用灶这个词取代了,表达同一事物而古今使用不同的名称。可见,古今语跟文字的使用无关。

二、“三礼”郑玄注中的古今语 古今语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事物的名称,但是语音上差别很大,各自都是不同的词语,有单音词古今语,有复音词古今语,这些不同的词语具有古今对应的关系,注释家就利用这种对应关系以今释古,帮助现代人理解古代的词语。

1.单音词古今语 (1)爨、灶 《说文解字·爨部》:“爨,齐谓之炊爨。臼,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火。凡爨之属皆从爨。”《玉篇》:“爨,灶也”。论文写作,周礼。《说文•爨部》段注:“爨,灶也,齐谓炊爨者,齐人谓灶曰爨。”《集韵•桓韵》:“爨,灶也。论文写作,周礼。”《特牲礼》、《少牢礼》郑玄注皆曰:“爨,灶也。”此爨必于灶,故谓灶为爨。所以爨、灶是古今语。

①职外内饗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周礼·天官·亨人》)郑注:“爨,今之灶,主於其灶煮物。爨,七乱反。释曰:云爨,今之灶者,《周礼》、《仪礼》皆言爨,《论语》王孙贾云:宁媚於灶。《礼记·祭法》天子七祀之中亦言灶。若然,自孔子以后皆言灶,故郑云:爨,今之灶。” ②大羹湆在爨。(《仪礼·士昏礼》)郑注:“爨,火上。爨,主於其灶煑物。”

③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周礼·夏官·挈壷氏》)郑注:“以火炊水。” ④鱼腊爨亚之。(《仪礼·士虞礼》)郑注:“爨,今之灶。” ⑤主妇视饎爨于西堂下,亨于门外东方,西面北上。羹饪,实鼎,陈于门外,如初。《特牲馈食礼》郑玄注:“炊黍稷曰饎。论文写作,周礼。爨,今之灶。” ⑥雍人摡鼎、匕、俎于雍爨,雍爨在门东南,北上。(《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爨,今之灶。” 由上可见,“爨、灶”是同事物的名称,以火煮物周时称“爨”,到春秋时称“灶”,是古今用语不同,“爨、灶”为古今语。

(2)屦、履 《说文》:“屦,履也。”段玉裁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段玉裁说:“易诗三礼春秋传孟子皆言屦,不言履,周末诸子汉人书乃言履。诗易凡三履,接谓践也。然则履本训践,后以为屦名,古今语异耳。”(说文解字注“屦”字下)段注是对的,屨、履,在《诗经·葛屨》篇里就说得很明白:“纠纠葛屨,可以履霜。”屨为名词,履为动词。也就是说最早的时候,鞋子叫做“屦”,践行做“履”。周末年以后,鞋子也叫做“履”。“屦”和“履”是古今语。例如:

屦,《儀禮·士喪禮》:“夏葛屨,冬白履。”郑玄注:“屦,履也。” ①《禮·曲禮》:“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论文写作,周礼。” ②《礼记‧ 士冠礼》:“玄端黑屦,青絇繶纯,纯博寸。素积白屦,以魁柎之,缁絇繶纯,纯博寸。”贾疏:“屦、舄与裳,俱在下体,其色

同制,舄、屦与裳色同也。” ③《周礼·屦人》:“絇谓之拘,著舄屦之头,以为行戒。” ④《周礼·屦人》: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繶、青句、素屦、葛履。辨外内命夫命妇之命屦。注:“凡屦、舄,各象其裳之色。”贾公彦疏。“屦人,汉时名複下者为屦人。” 履,《说文·履部》:“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声。凡履之屬皆从履。”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方言》卷四:“扉屦粗,履也。”钱绎笺疏:“履本训践,后以为屦名,古今语异耳。”《周礼·春官·序官》:“使帅其属而掌邦礼。”郑玄注:“践而行之名曰履。”《礼记·祭义》:“礼者履此者也。”孔颖达疏:“履,践履也。”又《国语·吴语》:“而后履之。”韦昭注:“履,行也。” 由上可见,屦、履原始义不同,后交互为一。例如:

①《尚书大传》卷一:“杂屦下刑。”郑玄注:“屦,履也。” ②《韩非子·说林上》:“屦为履之也。” ③《周易·噬嗑》:“屦校灭趾。”孔颖达疏:“屦,谓著而履践也。” ④《左传·僖公十五年》:“登台而履薪焉。”孔颖达疏:“履是在足之服。” ⑤《慧琳音义》卷三:“履践。”注引《考声》云:“履,屦属也。” 例①至例③“屦”同“履”,例④例⑤是“履”同“屦”,其义互涉。由此可知,是同事物的名称,虽原义有别,后经互用,其义相通,前人视为古今语。

(3)囿、苑 《說文》:“囿,苑有垣也。从囗有聲。一曰禽獸曰囿。”又《说文》:“苑,所以养禽兽也。”《詩·大雅》:“王在靈囿。”孔疏:“囿者,築牆爲界域,而禽獸在其中也。” ①《周礼·地官·序官》:“囿人。”郑玄注:“囿,今之苑。” 《周礼注疏·卷一》:“守门。囿,御苑也。” ②《周礼注疏·卷九》:“囿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玄注:“囿,今之苑。” ③《周禮·地官·囿人》:“掌囿遊之獸禁。”郑玄注:“古谓之囿,汉谓之苑。” ④《白虎通义·田猎》:“苑囿,养万物者也。” 囿、苑都是指养禽兽的处所,是同一事物的名称,古称囿,后称苑,为古今语。

(4)甲、铠 甲、铠都是指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

①《仪禮·既夕礼》:“甲胄干笮。”郑玄注:“甲,铠也。” ②《礼记·曲礼上》:“献甲者执胄。”郑玄注:“甲,铠也。” ③《周礼·夏官·序官》:“司甲。”郑玄注:“甲,今之铠也。” ④《周礼·夏官·司甲》:“司甲。”贾公彦疏:“古用皮谓之甲,今用用金谓之铠。” ⑤《汉书·尹赏传》:“被铠扞持刀兵者。”颜师古注:“铠,甲也。论文写作,周礼。”

⑥《释名·释兵》:“甲亦曰铠。” ⑦《说文·金部》段注:“古曰甲,汉人曰铠。” 甲、铠也是同事物的不同名称。为古今语。

(5)方、牍 方和牍都是指书板,是同一事物的称名。《说文·片部》:“牍,书版也。”段玉裁注:“周礼之版,礼经之方,皆牍也。” ①《儀禮·聘禮记》:“ 不及百名書於方。”郑玄注:“方,板也。”贾公彦疏:“方,若今之祝板,不假连编之策。” ②《礼记·中庸》:“布在方策。”郑玄注:“方,版也。” ③《周礼·春官·内史》:“以方出之。”郑玄注引杜子春曰:“方,谓今时牍也。”贾公彦疏:“杜子春云‘方直谓今时牍’者,古时名为‘方’,汉时名为‘牍’,故举以说之”。

④《周礼·春官·内史》:“以方出之。”孙詒让正义:“方,即木版。方、版、牍并同物。” ⑤《慧琳音义》卷三十一:“简牍。论文写作,周礼。”注引《文字典说》云:“方版为牍。大事书之於策,小事简牍而已。” ⑥杜预《春秋序》:“小事简牍而已。”孔颖达疏:“牍乃方版,版广於简,可以并容数行。” 由此可见,方、牍也是同事物的不同名称,为古今语。

(6)絼、雉 絼和雉是单音词古今语,都是指称牵牛的绳子。《說文》:“絼,牛系也。《玉篇》索也。亦作絼、䊶。”“絼”,字作“紖”。

①《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稾。饰谓刷治洁清之也。”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絼,著牛鼻绳,所以牵牛者。今时谓之雉。” ②《礼记·祭统》:“君执絼。”郑玄注:“絼,所以牵牲也。” ③《礼记·聘礼》:“牵牛以致之。”郑玄注:“絼,所以牵制牛者。” ④《礼记·少义》:“牛则执絼。”孔颖达疏:“絼,牵牛之物。”

第三篇:中国音乐家生平(共)

中国音乐家生平

贺绿汀

贺绿汀(1903-1997)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

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第一奖。此后进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创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贺绿汀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大量声乐作品和电影音乐。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华彦钧

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华清和号雪海,擅长演奏各种民间乐器,尤精于琵琶。华彦钧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他四岁丧母,二十一岁患眼病,三十五岁时双目失明。在无锡市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饱尝人间的苦难。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音乐出版社1956年出版)。

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

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王洛宾

王洛宾(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1919年,王洛宾入小学读书,这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王洛宾因此学会了许多学堂乐歌,同时开始接触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调。1924年,王洛宾入通县潞河一所教会兴办的中学读书,在唱诗班里他接触到西洋和声,并且对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学校艺科,随俄籍老师霍尔瓦特夫人学习声乐和钢琴,开始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九·一八”事变以后,王洛宾希望能用音乐来唤起民众的爱国热忱,便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了一首插曲《奴隶之爱》,这首曲子也是王洛宾的处女作。次年,由于家庭生活日渐困难,王洛宾不得不辍学,到一所中学担任音乐老师。

1937年,王洛宾参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并随团出入枪林弹雨。在这个时期的战斗生活中,王洛宾还创作了《洗衣歌》、《老乡上战场》、《风陵渡的歌声》等歌曲。1938年春,西北战地服务团奉上级指示,派出作家萧军、诗人塞克、音乐家王洛宾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开展工作,在六盘山途中的一个车马店里,王洛宾一行巧遇一名绰号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该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请下,民歌手为他们演唱了两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时那种丰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动听的旋律,令王洛宾沉醉在这优美的歌声中。

为了他深爱的西部民歌,王洛宾拜访了来往兰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机。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司机给他唱了一首吐鲁番民歌《达坂城》,王洛宾一下子就被朴素优美、活泼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记下了这曲调,并请人翻译了歌词,同时将其进行重新改编并定名为《马车夫之歌》改编后的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畅动听,情调诙谐幽默。这是王洛宾创作生涯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一首少数民族歌曲。

从此以后,王洛宾每到一个地方就寻找一切机会搜集民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宾搜集、整理并记下了众多优美动听、有学术价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维吾尔族《掀起你的盖头来》、《喀什噶尔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哈萨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玛依拉》、《黄昏里的炊烟》、《都他尔和玛丽亚》、《暮色苍茫》等。这些旋律流畅、曲调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础上,王洛宾还改编了许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经典之作,就是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民歌《洁白的前额》(又名《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信》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首先在甘肃和青海一带传开,不久便流传到全国各地,数十年来,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

1996年3月14日,这位蜚声海外,影响过几代人的一代西部歌王,在乌鲁木齐与世长辞。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国外著名音乐家生平

莫札特、英文名: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生 於: 1756/01/27

卒 於: 1791/12/0

5国 籍: 奥地利

乐 派: 古典乐派

1756年 1月27日出生於奥地利的萨尔斯保

1759年 开始学习钢琴

1760年 由父亲教授作曲技巧

1763~1766年 开始作曲,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奏

1764年 完成第一首交响曲

1767年 再度造访维也纳

1769~1771年 荣获威罗那的爱乐协会授与『爱乐骑士』封号

1777年 由母亲陪同再度出国前往巴黎

1778年 母亲病逝

1781年 结识海顿

1782年 8月与康丝丹彩结婚

1786年 歌剧《费加洛婚礼》於维也纳首演大获成功

1787年 歌剧《唐乔凡尼》於布拉格举行首演,同年父亲去世

1788年 完成《第39.40.41号交响曲》

1790年 歌剧《女人皆如此》於维也纳首演

1791年 歌剧《魔笛》首演,创作《安魂曲》,同年12月5日去世於维也纳

英文名: Beethoven, Ludwig van

生 於: 1770/12/15

卒 於: 1827/03/26

国 籍: 德国

乐 派: 古典乐派

1770年 12月出生於德国波昂

1778年 首次公开演奏

1782年 担任宫廷内助理风琴师

1785年 开始学小提琴

1878年 前往维也纳向莫札特学习同年母亲去世,即回波昂

1789年 父亲被解雇,即负起家庭重担 向海顿学艺

1792年 父亲去世

1795年 在维也纳首度登台

1798年 听力开始衰退

1802年 因為自知耳疾无法痊癒而写下海利根城遗书

1808年 第五、第六交响曲首演

1819年 完全失聪

1822年 受伦敦爱乐协会之託创作第九号交响曲

1824年 完成第九号交响曲首演

1826年 小卡尔自杀未遂

1827年 逝世於维也纳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巴赫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Johan Sebastian Bach)于1685年3月31日出生在德国图林根的爱森那赫。这是一个富有音乐传统的城市,据说城门上还镌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照耀”这样的铭文。巴赫的家庭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家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一带,辈辈相传,以音乐为生,三百年间,有50多名音乐家见于记载,及至约·塞·巴赫,已是第五代传人。父亲是小巴赫的第一任老师。7岁起,他就在教堂附属的拉丁语学校上学,因成绩出众,深得老师喜爱。其时,他还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活动,以补贴学费。10岁时,父母去世,他遂由哥哥抚养,并担负他的音乐教育。

巴赫对哥哥的教学日渐不满,总向哥哥提出种种问题,哥哥常因学力不逮无法作复而恼羞成怒。哥哥藏有前辈著名大师们的作品手抄谱,巴赫很想借来一阅,但屡遭拒绝。巴赫知道乐谱的藏处,每经于此,都不忍离去,情急之中,终于想出了办法。每当夜深人静,趁家人都已入睡,他便悄悄起身取出乐谱,在淡淡的月光下偷偷抄写。半年之后,全部乐谱抄录殆尽。

然而,不想就在此时,东窗事发,终于败露。哥哥于气愤之中,不顾手足之情,把巴赫辛辛苦苦半年抄录的乐谱悉数撕毁。

巴赫年岁虽小,但生性顽强,为了学习,不怕任何困难。听说汉堡有位著名的管风琴大师技巧相当高超,巴赫心向往之。无奈路途遥远,身无分文,他只好携带干粮,只身徒步前往。凭草垛栖身,饮河水消渴,一路风尘坎坷,巴赫全都置之度外。一次往返180里,归来时已是双足生满血泡。然而,能观摩大师演奏,聆听大师教诲,小巴赫每次出发之前,从不犹豫。1702年,巴赫从学校毕业。以其优异成绩,完全可以免试深造,但生计无着,只能就业于阿恩斯塔特城教堂弹奏管风琴。供职后,为提高琴艺,他常常通宵达旦,发奋练习,每逢假日,仍徒步前往汉堡,从老师学习。

在鲁贝克教堂任职的布克斯特胡德,是当时北德最杰出的作曲家和管风琴大师,巴赫对他仰慕已久,早盼着一睹大师风采。正巧巴赫获得了为期一个月的休假,他不顾往返640多里的路程,又一次背起行囊,风餐露宿,徒步走向鲁贝克。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与演奏,令巴赫大为倾倒。他如饥似渴地向前辈大师讨教,竟流连忘返误了归期。

巴赫返回阿恩斯塔特时,已是四个月之后。上司们素来与他有隙,乘机罗列了他的一大堆罪状,除了超延假期可以归为玩忽职守外,还说他在演奏中曾加进怪诞的异端音响,令教友吃惊。各位上司有的指责他在仪式中醉心演奏,时间过长;有的指责他无心演奏,时间过短。尤其可笑的是,指责他未经教会当局许可,就擅将表妹带进教堂唱歌。巴赫见状哭笑不得,愤然辞职离去了。

几经辗转,巴赫于1708年来到魏玛,就任魏玛公爵的宫廷风琴手。当时的音乐家毫无地位可言,巴赫的姓名与马夫、厨娘列于一册。教堂中,为风琴师特设一间小屋。公爵礼拜时,则开启屋门,以便听见琴声;公爵祈祷时,则关闭屋门,风琴师没有资格在这一场面中露面。在低下的奴仆地位中,巴赫的音乐家声誉却日渐增高。1717年,法国著名古钢琴家玛尚来到了德国,在德累斯顿举行音乐会。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视德国音乐家不过芥土。当时,德累斯顿宫廷特别崇尚法国音乐,吹捧逢迎之中,玛尚更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玛尚的一次音乐会后,巴赫应邀即席演奏一曲。玛尚听了,登时大惊失色。有人提议玛尚与巴赫举行比赛。第二天举行赛事时,只巴赫一位选手出场,玛尚先生早已连夜乘车逃之夭夭了。巴赫的胜利大长了德国音乐家的志气,但他的处境并无丝毫改善。宫廷的区区赏赐也早被宫臣们吞食,进了他们的腰包。巴赫忍无可忍,与公爵不断发生冲突,终于鼓起勇气提交了辞呈。公爵看到一名奴仆竟敢逆忤犯上,勃然大怒,扣留不放。巴赫屡次请求,都未获准。当时有位奎登公爵嗜乐如命。有人说他爱音乐胜于江山,国家支出中的三十分之一都支付了乐队经费。奎登公爵久慕巴赫盛名,听说上述种种后,便深夜派车偷偷去接巴赫,但出师不利,竟被发现。巴赫反遭逮捕,拘禁月余。获释后,他终于离开魏玛,就职奎登,时1717年岁末。

奎登六年,于巴赫来说,是难有的平静,但好景不长。公爵的儿子成婚后,开销增加,乐队经费大额度削减;巴赫自己的孩子们也已逐渐长大,他希望孩子们能在大城市受到高等教育,以避免自己早年间的不足。于是,1723年他举家迁往莱比锡,在圣弗玛教堂附属歌唱学校任合唱指导。

为了这一职位,巴赫不得不忍着极大的屈辱在一份卖身契一样的职责书上签了字。这份文件写道:“我要以举止言行为学生做榜样;我要耐心教育学生;我要服从督学大人和学校首长;我要勤于教导合唱,但也要训练器乐,以节约学校开支;我教的音乐不应过长,也不应与歌剧相像,要吻合听众的虔诚精神;不经批准,我不得在任何大学任职;不经市长批准,我不得擅离本市。”凡此种种。

从这个苛刻的文件中,可以想见巴赫处境的困难。首先是生活拮据。当时在德国工作的意大利女歌星的年收入是五千到一万塔列尔(货币名),而巴赫只有七百,他不得不为区区几文

钱忍辱力争。他看到学校教学无序,质量低下,向当局提出改进意见后,竟遭到残酷迫害。当局说他“不服管教,屡教不改”,决定“降薪降职,以示惩处”。

偌大世界,巴赫竟再无好去处。他忍辱负重一直留居莱比锡,把精神全部寄托于音乐事业和培养孩子们成长。他的孩子们中有好几位出类拔萃,后来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家。

1750年7月28日,贫病交加的巴赫因眼疾手术无效,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静静地埋在教堂公墓里,连墓碑也没有。妻子生活无着,从此住进了贫民收容所,十年后,与他在另一个世界团聚去了。

巴赫一生写有包括清唱剧《马太受难乐》、《勃兰登堡协奏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内的500多部各种体裁的作品,但生前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大都没有出版。

如今,巴赫的音乐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成为“某种不可企及的标范”。自他之后的每一代音乐家,无不领受着他的深刻影响;自他之后音乐史中的每一步重大发展,无不感受着他的有力推动。巴赫的音乐是人类进步音乐文化中的灿烂花朵,它将永呈瑰丽,与世长存。

>海顿

英文名: Haydn Franz Joseph

生 於: 1732/03/31

卒 於: 1809/05/31

国 籍: 奥地利

乐 派: 古典乐派

1732年 生於奥地利,罗劳

1738年 跟随法朗克学习音乐

1740年 到维也纳加入圣史蒂芬教堂合唱团

1749年 变声后被迫离开合唱团

1754年 母亲去世,结识德国作曲家葛路克

1759年 受邀担任莫尔辛伯爵私人乐团指挥,创作第一首交响曲

1760年 与安娜结婚

1761年 莫尔辛伯爵经济恶化,解散乐团转任保罗艾斯特哈吉王子的王府乐团担任副乐长 1766年 升任乐团乐长

1782年 结识莫札特為好友

1791年 第一次访英国,创作六首交响曲

1792年 於波昂会见贝多芬

1794年 第二次访英国创作另六首交响曲

1797年 完成神剧《创世纪》与皇帝赞歌

1800年 完成神剧《四季》

1809年 5月31日逝於维也纳

第四篇: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生平简介——治世之能臣一代奸雄

一代枭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与36计

计谋概述:

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首计,出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其原文是: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非常公开的经常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应用事例:

曹操在少年时便成功运用了这一计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说曹操那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的叔父很生他的气,经常在曹嵩面前告他的状,结果曹操挨了不少屁股板子。对此,曹操表示很不爽,于是乎下了个套。

一天,曹操与叔父在路上相遇,在其不情愿的行礼、打完招呼后,曹操一头栽到了地上,口吐白沫。叔父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他怎么了,曹操回答说:“突然中风了。”由于曹操的表演太过专业,叔父信以为真,连忙去告诉曹嵩。曹嵩闻讯匆忙赶来,却发现曹操口貌端正,全然没有中风的样子。

曹嵩就纳闷了,问他说:“你叔叔说你中风了,难道没有这回事吗?”曹操反口说道:“我本来没有中风,只是叔叔不喜欢我,才到你那里说我的坏话。”曹嵩想,弟弟毕竟只是弟弟,自己的亲儿子才最可信。中风这么大的事不是说好就好的,看来弟弟真是不喜欢这小子,干啥老盼着俺的娃不好呢?

自此,其叔父再向曹嵩那里说曹操的不是,曹嵩都不再相信。而曹操益得肆意。

运用评析:

瞒天过海之计是一种以假乱真的谋略。它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为基础,来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就是说瞒天过海的关键在于一个“瞒”字。瞒得过则大功告成,瞒不过则弄巧成拙。但是,“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过海”的必要手段。此计中的“天”指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对象。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使“天”变成聋子和瞎子。用“瞒”解除了“天”的威胁,“过海”也就不难了。

在上述事例中,曹操制造了一个突然中风的假象,该假象成功将其叔父骗过(所谓“瞒”)与此同时。曹操抓住了叔父经常给自己打小报告这一弱点(叔父即其“天”),借题发挥,以假乱真,使曹嵩对己毫不怀疑,对叔父则心生疑窦。正所谓:恨叔管教装中风

骗父疑叔得逍遥

诸葛亮生平简介——

诸葛亮[1](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诸诸葛亮:史上最优秀的CEO 最明白老板的需要

三顾茅庐也许仅仅是个传说,但诸葛亮在营销整合和替企业运筹帷幄的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当年诸葛亮到刘备那儿面试的时候,拿出的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清楚标明刘氏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策略。正是这份量身定做的计划书打动了刘总,让诸葛亮立马当上集团CEO。诸葛亮的成功之处在于吃准了刘备,知道刘备的问题是什么、希望是什么,那就是说,他知道老板需要什么。

身为CEO,诸葛亮还是有其自身魅力的,征服了一些像马超这样的有才之士,也使得刘氏集团迅速得以发展。很多人甚至认为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氏集团的宏图伟业。但也有观众认为,在识人用人上,还是有所欠缺。不然,他也不会错看马谡失了街亭;因不喜魏延,觉得此人日久必反,屡次挤压、怠慢他。

高希希分析:诸葛亮功大于过,他可以说是新《三国》里最成功的CEO——你还能找出比他业绩更好的CEO吗?他确实一直在执行企业领导的指示,工作很努力也很有成效。最重要一点是他能结合公司的发展提出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见解,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周瑜周公紧 生平简介:

周瑜:恩威并施的总经理 忍辱负重

在整个“三国市场”上,最佳总经理当属周瑜。可是他年纪轻轻又无显赫军功,让一干居功自傲的老臣心内颇为不服。幸好,此人初掌帅印,便明立军规,恩威并施,此等手腕让众将心悦诚服。都说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既然如此,为何明知程普托病不出,仍亲往探望;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加害诸葛亮,其实是因为对方不能为我所用,将会成为本集团的大患。

高希希分析:作为“赤壁”那场大战的总指挥,周瑜还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所以功劳不能只记在诸葛亮头上。当时,曹氏集团资金充足、产品也好,一线人员能力也好,完全占据了优势。但是周瑜很有想法,他不作正面的竞争,另辟蹊径地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策略,最终以具有江东特色的“水产品”取胜。

CAO操评价治世之能人一代XIAO雄,一生征战无数,性格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野心十足,一方面生性多疑,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教天下人负我;

又由于自已生性多疑,最终没有听华佗的建议脑肿瘤恶化挂了 应用案例解析36计 诸葛亮

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材高八斗法,但是由于老板和团队的不给力,最后还是心力憔悴51就挂了

最强CEO 周瑜由于12岁就当上了水军大都都,基本是神同系列产品,范畴,所以成了心骄气AO的毛病,而且小心眼嫉XIZN能,最后由于与诸葛亮斗气,最后毒气功心挂了

第五篇:雷锋生平简介

雷锋精神用闪烁

雷锋生平简介(1940-196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望城县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入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乡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会当通讯员和公务员,被评为模范工作者。1957年2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以后参加根治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等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

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他立下誓言:“我要坚决做到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投降„„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入伍后,他刻苦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观,苦练杀敌本领,以强烈的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地为党分忧,经常想到国家和集体,克已奉公,把自己积1存的钱全部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

雷锋 雷锋精神用闪烁

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升任班长。他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想法为党多做工作,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入伍不到三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批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运输连四班为“雷锋班”,这个名誉很高,极少有人能够得到。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紧接着,几家大报刊又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并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文艺界的作家和诗人也都通过撰文和写诗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总之,举国上下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雷锋

郑玄生平及著述简论(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