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24-90229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7 13:12: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全文虽然只有一千多字,但是对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作了论述,系统性强,并且非常精练。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把它奉为经典,对我国教育学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现在仍是我们教育学所应该学习的经典之一。

研究《学记》,首先要看其写作的历史背景。《学记》写作时间大约在战国的晚期,当时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封建专制统治尚不牢固。新兴阶级的产生、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都强烈要求社会形成一种新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民的行为。能够从根源上树立道德标准的最好途径莫过于教育,于是《学记》应运而生。《学记》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儒家所说的教育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学记》的出现可谓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迎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虽然其对教育的目的理解有着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问题的论述都尤为精妙,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学记》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论述主要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藏息相辅、尊师重道等原则。

启发诱导是教学原则的基础。想要高效率的教学,必定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提起浓厚的兴趣,这就要利用各种方式启发学生。良好的比喻、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继而教师再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这三点原则,则学生就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学记》对教学方法的论述主要提到了“教学相长”原则。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应积极思考,自觉学习,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在,“教学相长”原则已经潜移默化到了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中:建构主义教学,支架式教学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我认为,现在是信息告诉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终身学习早已经被社会所认同。终身学习必然不能终身靠师学习,所以教育无形中又被赋予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任务,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的自我学习,针对自己发展需要更新知识结构,更好的迎接各种挑战。

《学记》提出,教学讲究系统性,讲究循序渐进,不能没有计划的学习,要因材施教,系统教学,这是课程安排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对于上课讨论时老师提到的关于课改后高中历史课本变化我自己有一些浅薄的思考:原来的高中课本是按时间顺序,将历史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而这些内容在初中课本中已经学习过一遍(地理也是),如果在高中继续按此顺序讲可能会导致重复性教学,这应该是新课改变动时所考虑到的原因。新课改后专题的教学可能更利于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将不同时期的历史内容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来思考现实,实现历史教学“以史为鉴”的教学目的。而且,在高考历史考题中越来越注重专题考法,未实现课改前,历史基本在高三复习时都会根据专题来复习,从这种角度看新课改可能减轻了学生负担。但从另一种角度考虑:中考不考历史,初中生迫于升学压力就很有肯能不认真学习历史课程,这就会使其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时增加难度,又使得本来已经略显繁重的高中课业更加沉重„..这个貌似悖论的结果看来只能有待历史来验证了。

对于《学记》中“藏息相辅”原则我认为也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更为突出。当时社会背景是知识少,文化本不丰富,所以课上课下学一样的有利于教学。而现在社会知识膨胀,即使课上课下学不一样的知识也学不完,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兴趣,鼓励自主学习才适应学生发展。这点在课上已有讨论,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尊师重道”原则则是《学记》中最为精华的原则之一,已经成为了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浮躁的社会风气,商业化的教育让很多人淡忘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师生矛盾问题在一些学校日益突出,甚至有学生侮辱老师的行为所出现,这时候就需向传统优良文化回归,重新提倡尊师。《学记》作为我国教育瑰宝,应该被大力弘扬,让人们在古人的教导下驱邪扶正。

学记中有关学校制度、学制与考试制度的描述虽然不能被我们用,但是其意义在于指导后人:只有健全学校制度、合理的学制安排、严格的考试制度才能更好的培养人才,选拔人才。

学记的局限性难以掩盖其灿烂的光辉,其在教育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更是不可动摇。面对我国教育改革,我们以《学记》为榜样,根据实际开拓创新、与时具进,讲我国优良的教育传统传承,发扬光大。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党的集体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指导意义: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他不仅引导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研究毛泽东思想,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统一性、继承性、创新性,以及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与时俱进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浅谈_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唯有中国共产党才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地摆脱了外来压迫、获得了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理解、拥护和全力支持,正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能迅速地推翻旧有的社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并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不仅可以铺就而且越走越宽阔的现实真理性

在整个世界处在帝国主义的压迫、整个中国遭受“三座大山”统治的情形下,尤其经历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暴力革命”的形式,做到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才能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暴力革命”得到当时中国绝大多数民主党派的理解和支持、得到全中国人民的积极响应的历史表明,这种“暴力革命”是顺乎民心的正义之举。

同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

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且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从来都不是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政党,其对内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其退出中国执政的历史舞台的必然事实。

因此,占有人口绝对优势的中国劳苦大众为了摆脱这种残酷的剥削,为了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必然要通过革命的手段获得正义与公平,必然要建立能代表劳动阶级自己利益的社会制度。而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劳动人民获得真正的民主与幸福。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革命的客观趋势和归宿。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也是违背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党必然要退出中国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最终获得在中国的执政地位便成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

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适应这种需要,领导人民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而奋斗,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第四篇:四大名著历史地位

四大名著历史地位

四部小说可以说中国文学中最辉煌的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是登峰之作。

《红楼梦》封被称为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继承了中国古代伟大文学作品的传统,作者受元曲《西厢记》的影响很深,书中有些境界的描写,实从《西厢记》脱胎换骨而来。在故事的结构及许多意向方面,也直接得于元明两代的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等,广泛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生活和历史趋势,批判社会。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塑造了众多的典型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颠峰。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红楼梦》是古代小说的集大成。《红楼梦》的诞生扭转了传统的审美思维定势并把中国的准悲剧意识深化为彻头彻尾的悲剧。提出了与中庸美学相反的悲剧观点,强调个体人格在悲剧冲突中的失败。

《西游记》:

1、在我国小说史上开创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使神魔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臻于成熟,从而确立了神魔小说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

2、在我国长篇小说史上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同时对讽刺小说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推动了神魔小说创作的兴盛。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一部《水浒传》,以其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法,全面展现出一场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悲壮的英雄传奇。

同时,《水浒传》又如同一幅悠长的历史画卷,为后世详尽展现出大宋帝国的政治文化及市井风情,使后人有机会了解到它的部分原貌。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方法与生动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为读者描绘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塑造出众多个性鲜明、千古不衰的梁山英雄形象。《水浒传》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使所述故事极富传奇色彩,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扣读者的心弦。在语言方面,《水浒传》以民间口语作为基础,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人感觉明快、洗炼、准确、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十分灵动而传神;在叙事方面,作者主要使用白描的方法,使全书简洁明朗,没有过于冗长繁琐的段落描写。

《三国演义》是历史的审美演绎。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西游记:

情节跌宕,想象大胆

二、从结构形态来说,即把历史的立体时空转化为叙述的线性时间,顺时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采用交替、插入的手法使相互独立的各情节单元呈辫状交织,从而构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结构体系。作品结构恢宏却不失精巧,事件纷繁却脉落分明。

三、人物描写也是有板有眼,不使人有雷同之感,描画了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系列英雄人物画廊,塑造了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

四、以描写战争见长,称得上是一部形象的古代军事百科全书,具有很深厚的军事文化蕴涵。

五、尽管全书头绪繁多,犹如层峦叠嶂,却写得丝丝入扣,游刃有余,从容镇定。《西游记》:神魔的幻想之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强烈抨击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统治阶级的凶狠残暴,表现了鲜明的反抗精神。

一、艺术上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塑造出孙悟空、猪八戒这类融神性、人性与动物性于一体的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二、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巨著,充分发挥了幻想小说的特点,凭借想象恣意展开情节。

四、语言生动流利,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

C.社会主义建设实践D.第三世界兴起

2.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A.继承和发展关系B.替代关系

C.继承关系D.发展关系

3.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人宪法是在()。

A.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B.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C.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4.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D.“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

5.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革命理想定为()。

A.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B.最低理想

C.一般理想D.个别理想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

C.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D.邓小平理论无需向前发展了

7.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的标志是()。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

A.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特别是反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败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对苏东剧变的认识

C.建国29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成功干和失误总结与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原理的继承和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纠正

D.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经验的总结

9.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是()。

A.1956年任中共中央总书记B.1975年主持国务院工作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1987年党的十三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

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B.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D.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

E.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

2.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B.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E.邓小平个人为我们创造的宝贵财富

3.邓小平理论是一个()。

A.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B.开放的理论体系

C.指导当今世界发展的理论体系

D.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理论体系

E.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表现在()。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E.改革开放

5.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指()。

A.它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

B.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C.它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

D.它是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E.它的基本内容无不源于马克思主义

6.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以()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科学体系。A.邓小平南方谈话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D.《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表

7.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极左路线的破产

C.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正确总结D.苏东剧变的警示

8.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即()。

A.一条是老路,就是继续肯定“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错误的“两个凡是”的路

B.一条是邪路,就是以借口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而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的路

C.一条是新路,就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冲破“两个凡是”、反对否定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之路

D.一条是西路,就是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彻底否定社会主义的“西化”

三、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党的十四大。()

2.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

3.“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

四、简答题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时代主题转换有什么关系?

五、论述题

试述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D4.B5.A

6.B7.C8.C9.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3.ABE4.ABCD5.ACD

6.AB7.AC8.ABC

三、判断题

1.×2.√3.√

四、简答题

答:(1)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二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时代主题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生活要提高,成为各国人民的愿望和普遍要求。在时代主题发生转换的同时,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和新工业革命浪潮,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世界范围的竞争,从过去的军事较量转向经济实力和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时代的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有新的发展。

(2)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并对之作出科学的分析,正确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转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都和对时代主题转换的正确判断有关。

五、论述题

【要点】(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当代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了时代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时代主题的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时代的变化,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发展,邓小平理论还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学记》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