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外舞蹈史复习所有综合(含试题)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24-113250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9 13:4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外舞蹈史复习所有综合(含试题)

成人高等教育舞蹈学专业 《中外舞蹈史》课程

考试大纲

Ⅰ 考查目标

根据本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要求,《中外舞蹈史》课程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中外舞蹈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脉络的综合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例题

(一)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二)考试例题

一、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原始舞蹈的种类有哪些?原始舞蹈的功能是什么?

2、中国舞蹈的发展有哪些规律?

3、西欧舞蹈的发展有哪些规律?

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什么是现代舞?谈谈你对中国现代舞发展状况的认识。

Ⅲ 参考教材

1、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_年9月版。

2、朱立人著《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2_年版。

3、欧建平著《外国舞蹈史及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年1月版。

Ⅳ 考试要点

中国舞蹈史部分

(一)总概

1、中国古代舞蹈史的八大时期

2、中国古代舞蹈史五大高潮期

(二)史前(原始时期)

1、舞蹈的起源

2、原始舞蹈的种类

3、原始舞蹈的功能

4、原始舞蹈的特征

(三)夏商

1、帝王纪功舞蹈

1.1 夏禹的乐舞《大夏》 1.2 商汤的乐舞《大濩》

2、表演娱乐舞蹈(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1 夏启的乐舞 2.2 夏桀的乐舞 2.3 商纣的乐舞

3、巫术祭祀舞蹈(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有关记录)3.1 巫、巫舞及民间歌舞活动 3.2 甲骨文中的祭祀舞蹈

(四)周代

1、雅乐舞蹈

1.1 西周“制礼作乐” 1.2 《六代舞》 1.3 《六小舞》

1.4 乐舞机构与乐舞教育

2、民俗舞蹈

2.1东周“礼崩乐坏”

2.2 民间舞的兴盛(南方的民歌民舞、北方的民歌民舞)

3、表演性舞蹈

3.1 表演性舞蹈艺术的发展 3.2 舞蹈活动与政治斗争

(五)汉代

1、舞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1.1 “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1.2 女乐的舞蹈活动 1.3 礼节性舞与即兴起舞 1.4 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1.5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2、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

2.1 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 2.2 群舞的编排

2.3 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2.4 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 2.5 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

1、《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

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

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

4、舞蹈的审美特征

(七)隋唐、五代

1、舞蹈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

2.1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2.2 坐部伎、立部伎 2.3软舞、健舞

2.4歌舞大曲、歌舞戏 2.5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八)宋元、明清

1、为什么说宋代是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

2、元代舞蹈发展的概况

2、明清戏曲舞蹈的特征。

西方舞蹈史部分

(一)、西方舞蹈史总概

1、西方舞蹈史的八大时期

2、西方芭蕾舞的六大发展阶段

(二)、芭蕾的起源

1、芭蕾释义

2、芭蕾的历史

3、芭蕾溯源

4、芭蕾的产生

5、芭蕾艺术的发展历程

6、世界“六大芭蕾学派”

7、古典芭蕾的审美标准

8、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

(三)前浪漫主义芭蕾

1、什么是 “启蒙主义”与“启蒙主义者”

2、启蒙主义者对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是什么 3、18世纪的法国芭蕾

4、诺维尔舞蹈改革思想的内容;及其舞蹈革新的意义

5、多贝瓦尔与《关不住的女儿》

(四)浪漫主义芭蕾

1、什么是“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

2、浪漫主义芭蕾的审美特征

3、浪漫主义芭蕾的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期”,代表作《仙女》的主要特点

4、浪漫主义芭蕾的第二阶段:19世纪30-50年代——“鼎盛期”,代表作《吉赛尔》的主要特点

5、浪漫主义芭蕾的第三阶段:19世纪60年代以后——“衰落期”,代表作《葛蓓莉娅》的主要特点

(五)西方现代舞

1、现代舞产生的背景

2、现代舞产生的原因

3、现代舞孕育的过程

4、现代舞的逻辑定义

5、现代舞的基本特征

6、西方现代舞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分期

7、西方现代舞的风格流派

8、西方现代舞的美学观

9、西方现代舞的诞生对舞蹈发展的重大意义。

中外舞蹈史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作答,每题7分,总计35分)

1、雅乐

2、傩舞:傩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傩祭的舞蹈特点很鲜明,故人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

3、云南花灯

4、多丽丝·韩芙莉(1895—1958):生于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奥克帕克,卒于纽约市。她最重要的舞蹈理论是倒地—爬起,动作要素:

1、节奏

2、力度

3、图形

5、戴爱莲

6、巴兰钦

1、《葛天氏之乐》

2、“拟古舞谱”

3、六代舞

4、《巾舞》

5、阿热热

6、《倒喇》

7、《观音舞》

8、《坐部伎》

9、朱载堉

10、裕容龄

11、《白纻舞》

12、《明君舞》

13、《西凉乐》

14、《高丽乐》

15、《巴渝舞》

16、六小舞

17、《盘鼓舞》

18、兰陵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40分)

1、简述新秧歌运

2、简述福金芭蕾改革的五项原则动及其意义

3、简述中国民间舞的五种文化类型

4、简述玛莎·格雷姆舞蹈技巧的基本原理

三、论述题:(任选35分与40分各一题作答,总计75分)

1、论述你对舞蹈功能的认识(35分)

2、论述唐代舞蹈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35分)

3、论述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特色(40分)

4、通过对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分析,论述中国古典舞风格舞蹈艺术在当代的发展(40分)

《西方舞蹈史》

一、填空题

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剧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尚)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哒》等。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割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柏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葱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剧院)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13、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芭蕾的发展中,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进行了两种倾向的改革:一是(上演当代芭蕾经典作品),如巴兰钦、罗宾斯等人的舞剧;二是(上演法国青年编导的试验探索剧目以及外国编导的现代芭蕾作品)。

14、(鲁道夫·冯·拉班)发明了“拉班舞谱”,被赞誉为“舞蹈的科学家”。15、20世纪西方现代舞蹈家们聚集在现代舞的旗帜下,以(打到偶像崇拜)为标识,(标榜反传统)为特征,因而曾被统称为现代派舞蹈。

16、洛伊·富勒在对舞蹈本质进行探究之中,建立了(“整体剧场”)的概念,这一观点对美国和欧派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伊莎多拉·邓肯)所提倡的自由舞蹈具有(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伴随音乐起舞)和(即兴起舞)等艺术特色。

18、美国现代舞先驱露丝·圣·丹尼斯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以东方精神和情调传播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并以独树一帜的舞蹈技巧和服装设计影响美国舞蹈的一代舞风。

19、玛丽·魏格曼在论文(舞台舞蹈与舞台舞蹈家)中明确指出:现在有两种基本的创作舞蹈类型,即(纯粹舞蹈)和(戏剧舞蹈)。

20、美国现代舞奠基人之一多丽丝·韩芙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与(韦德曼)共同创造了以(“失衡—复衡”)为基本原理的技巧体系,后由学生约瑟·林蒙继承与发展为“林蒙技巧”。

二、选择题 1、18世纪法国芭蕾的发展中,男子垄断芭蕾舞剧的局面被才能出众的女舞蹈家所打破,其中“炫技派”的代表人物是(A)

A玛丽·卡马戈 B玛丽·莎莱 C范尼·切里托 D卡洛塔·格里齐

2、从题材上讲,浪漫主义时期芭蕾舞剧(B)开辟了木偶题材的芭蕾舞剧发展领域。A《仙女》 B《葛蓓莉娅》 C《吉赛尔》 D《胡桃夹子》

3、被誉为“俄罗斯芭蕾奠基人”,芭蕾舞剧《舞姬》的编导是(C)A菲利普·塔里奥尼 B圣列翁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4、俄国芭蕾史上最重要的经纪人,筹办“俄罗斯演出季”,并在之后正式成立固定剧团,为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是(D)

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福金 C尼金斯基 D佳吉列夫

5、大型革命芭蕾舞剧(A)被认为是苏联“现实主义芭蕾的范例”,它的上演标志着苏联芭蕾史上的一个新时期——戏剧芭蕾时期的开始。

A《红罂粟花》 B《斯巴达克》 C《小红星》 D《永不凋谢的花朵》

6、在芭蕾发展的历史上,“第一个立起足尖跳舞”的传奇明星是(B)A玛丽·卡马戈 B玛丽亚·塔里奥尼 C玛丽·莎莱 D卡洛塔·格里齐

7、(C)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他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并于83岁高龄还创作出了芭蕾舞剧《魔镜》。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艾斯勒

8、著名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的编导(D),因开启了俄罗斯芭蕾本土化的大门,而被尊称为“俄罗斯古典芭蕾之父”。A圣列翁 B佩罗 C彼季帕 D列夫·伊凡诺夫

9、芭蕾舞剧(A)是彼季帕的创作顶峰,在舞蹈样式和结构上十分丰富,不愧于“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称号。

A《睡美人》 B《天鹅湖》 C《胡桃夹子》 D《吉赛尔》

10、下列舞剧中不属于“三大芭蕾”的是(B)

A《睡美人》 B《罗密欧与茱丽叶》 C《胡桃夹子》 D《天鹅湖》

11、下列书籍中不属于芭蕾形成初期就出版的舞蹈理论书籍的是(C)A比尤尔的《对古今舞剧的看法》

B梅涅斯特利耶的《根据戏剧的规则谈论古今舞剧》 C诺维尔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 D费利耶的《舞谱:舞蹈记录的艺术》

12、芭蕾舞剧《仙女们》作为“芭蕾史上第一出无情节的芭蕾”,被史家誉为“现代芭蕾的处女作”,其编导(D)因而被尊称为“现代芭蕾之父”。A亚历山大·戈尔斯基 B圣列翁 C尼金斯基 D福金

13、(A)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芭蕾女演员”,1907年,她在福金的度身创作中,塑造了《天鹅之死》的不朽形象,并因此被誉为“不朽的天鹅”。A巴普洛娃 B乌兰诺娃 C塔里奥尼 D玛戈·芳婷

14、意大利舞蹈教育家(B)素有“芭蕾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的盛誉,他所创造出的严格教学方法和严谨教学体系对意大利芭蕾学派的发扬光大影响深远。

A圣列翁 B切凯蒂 C兰伯特 D图德

15、心里芭蕾的创始人是(C),其编导的《丁香花园》作为“心里芭蕾的开山之作”至今还在上演。

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巴兰钦

16、作为前苏联芭蕾的代表人物,(D)曾多次受前苏联政府的派遣,出国传授俄罗斯的芭蕾艺术,其中包括1957年至1960年间来华,在北京舞蹈学校开设的《第二届舞蹈编导训练班》上任教,并创作了中国题材的民族舞剧《美人鱼》,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A李法 B切凯蒂 C图德 D彼得·古雪夫

17、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现代芭蕾”的是(A)

A《丁香花园》 B《奥涅金》 C《卡门》 D《斯巴达克》

18、当代芭蕾力作《多少悬在半空中》编导是(B),他是美国著名芭蕾编导大师、当代芭蕾第一阶段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A伊日·基里安 B威廉·福塞斯 C马茨·埃克 D克里斯多夫·布鲁斯

19、(C)作为在西方现代舞台上点燃第一支火焰的美国现代舞蹈家,建立起了“整体剧场”的概念,对美国和欧洲后来的舞蹈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邓肯 B圣·丹尼斯 C洛伊·富勒 D魏格曼

20、提出纯粹舞蹈主张,常以“黑暗”、“死亡”为作品主题的德国表现派舞蹈创始人是(D)

A玛莎·格莱姆 B圣·丹尼斯 C泰勒·肖恩 D魏格曼

三、列举题

1、芭蕾的起源受到哪几方面的影响:

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2、浪漫主义芭蕾时期的舞蹈家:

玛丽亚·塔里奥尼、艾斯勒、布农维尔、佩罗、圣列翁、狄德罗

3、《四人舞》的首演舞蹈家:

格朗、格里齐、切里托、玛丽亚·塔里奥尼

4、“佳吉列夫舞团”的舞蹈家:

福金、卡尔萨文娜、尼金斯卡、麦辛、巴普洛娃、里尔法、巴兰钦

5、奠基一代现代舞蹈家:

玛丽·魏格曼、库特·尤斯、汉娅·霍尔姆、玛莎·格莱姆、韩芙丽、查尔斯·韦德曼

6、邓肯的代表作: 《马赛曲》、《国际歌》、《少女死亡之舞》、《斯拉夫进行曲》、《第六交响曲》

四、简答题

1、诺维尔在《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的舞蹈改革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答:乔治·诺维尔是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伟大的芭蕾改革家。在他的著作《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一整套舞蹈革新理论,为后世芭蕾理论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这些舞蹈改革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一下几点;⑴情节芭蕾

⑵主张大自然是唯一的审美对象、灵感的源泉,是情节芭蕾的范本。⑶重视戏剧结构,同时又强调舞剧的特殊性。⑷重视情感的表达,反对偏重舞蹈技巧。⑸强调舞蹈艺术家的全面修养。

2、彼季帕对芭蕾艺术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答: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舞蹈家,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其对芭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⑴对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特大群舞等各种古典芭蕾进行创作性拓展;

⑵将法国芭蕾的优雅流畅与意大利芭蕾的高度技术柔和,同时体现俄国的现实主义传统;

⑶接受并发展了浪漫主义芭蕾的交响原则,是一位成功运用交响化的芭蕾舞剧音乐创作舞蹈的舞剧编导;

⑷在古典芭蕾与性格舞的结合问题上做出了革新与突破,既保存了古典的高难度动作,又使剧情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

3、浪漫主义芭蕾时期芭蕾发展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哪些? 答: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⑴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

⑵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了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⑶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经盈的风格。

4、米歇尔·福金给现代芭蕾提出的五项准则是什么?

答;1914年,米歇尔·福金在伦敦的《泰晤士报》上公开发表了著名的《现代芭蕾宣言》,严厉抨击了古典芭蕾后期的种种弊端之同时,也给方兴未艾的现代芭蕾提出了五项编导准则:

⑴这种新型芭蕾不应去编排现成或既定舞步的组合,而应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创造相应的新形式,以此为表现某个特定的时代服务,体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

⑵哑剧于势只有在表现戏剧的情节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毫无意义;

⑶程式化动作只有在重现某种时代的风格时,才能出现在新型芭蕾中,否则便属于堆彻;

⑷组舞和群舞应在新型芭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同独舞一道为表现整部作品服务,而不应继续扮演装饰性的角色;

⑸新型芭蕾提倡舞蹈与其它姐妹艺术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既不作音乐和舞美的奴隶,也不把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强加给音乐和舞美,而是确保彼此都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

5、玛莎·格莱姆创造的“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特点有哪些? 答:玛莎·格莱姆作为一代现代宗师,为世界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套极具表现力的身体运动技巧,即“以呼吸为原动力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这套技术技巧体系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了现代舞蹈技术的经典,概括而言,其特点如下:

⑴以呼吸为原动力;

⑵伴随着呼吸,以身体躯干为轴,向四肢收缩与伸展,即吐气时收腹内敛,吸气时肢体挺直外展;

⑶伴随着呼吸,复以脊椎为轴,身体进行螺旋式的拧转; ⑷伴随着呼吸,顺应地心引力,不断地实现重心的转换。

《中国舞蹈通史》

一、填空题

1、“帝俊有子八人,始为歌舞”,载于()中。

2、()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

3、()是歌颂周武工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

4、汉代“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简单故事情节的表演,如(),是表演者扮成各种鸟兽神仙,表现人降服老虎的故事。

5、汉代出现了歌舞并重的歌舞叫()。

6、汉代有一种礼仪性和自娱性结合的舞蹈叫()。

7、()时代,()集中了一批优秀的歌舞艺人,住在特筑的铜雀台上,随时为她表演,这些歌舞艺人被称为(“ ”)。

8、唐代的乐舞机构有()、()、(),集中和培养了大批了乐舞艺人。

9、()即今朝鲜乐舞,()即今甘肃武威一带的乐舞。

10、唐代有一个最为铺张豪华的悲舞,“声词哀怨,听之莫不泪下”,它是()。

11、宋代常用()手法对唐代最有成就的“大曲”进行按需要择用。

12、用《义勇军进行曲》音乐首创,首演舞者是()。

13、《尚书·益稷》中(),()是狩猎生活的反映,他是图腾崇拜的遗迹。

14、歌颂神农发明农具,教民农耕功绩的乐舞叫()。

15、中华舞蹈文化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有()年。

16、()是古人驱鬼逐疫的舞蹈,广泛流行于宫廷和民间。

17、相传夏桀欣赏乐舞,以(),以()。

18、从晋到唐代的五六百年间,(《 》)是历代宫廷宴乐舞中的保留节目,(“ ”)生动的描写了其舞步特征。

19、《胡旋舞》是(《 》)的俗称。

20、()是宋代时期大城市中商业集中点和娱乐场所。

21、()是宋代宫廷宴乐舞蹈,分(《 》)和(《 》)两队。

22、扁担舞,是壮族著名的一种舞蹈,亦称(《 》)。

23、《到春来》,又称(《 》),用于配合剧中的舞蹈情节。

二、简答题

1、唐代“健舞”、“软舞”的艺术特色及其包含的主要舞名。

2、明清两代舞蹈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3、20世纪30年代“学堂歌舞”的代表作及其作为美育教育的社会作用。

4、简述唐代宫廷燕乐(宴乐)及其所包含的舞蹈名目。

5、简述商代舞蹈发展有何新成就?

三、论述题(30)

1、为什么舞蹈艺术在辽、宋、西夏、金时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2、请论述唐代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有那些?

3、唐代舞蹈有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舞台美术及化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名词解释:

1、雅乐舞:不论身体动作、音乐曲调和词意表达,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舆论道德的表现,并被限制在理性的原则之中。

2、走会:清代传统灯节和迎神赛会时,多种民间艺术组合一起表演,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队伍

3、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

4、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

5、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

6、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

7、科:元代杂剧终出现了表情提示性文字和舞台表演动作说明性文字——科

一、汉代百戏的特点:

1、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和音乐演奏、歌唱等多种技艺的综合表演。

2、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者有简单故事情节

3、百戏促进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为歌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舞蹈的特点:

1、由于受百戏的影响,有很强的技艺性

2、汉代舞蹈一手袖为容,舞人穿薄如蝉翼的长袖舞衣。腰肢纤细,舞动起来轻盈舒展

3、汉代有不少手持武器的舞蹈

4、歌舞自娱,是汉代普遍的风气。

三、在国统区,舞蹈活动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吴晓邦为代表的“新舞蹈”及用进步舞蹈编演的舞蹈形式 第二种是以戴爱莲为代表的“边疆舞” 第三种是从延安传来的“新秧歌”

四、新中国舞剧的四种风格:

1、以戏曲舞蹈及其他传统形式为主的“古典风格”舞剧

2、以民族和民间歌舞为主的“民族风格”舞剧

3、以芭蕾的形式和技法为主的“芭蕾舞剧 ”

4、按照现代舞的美学原则而又相对突出个人风格的“现代舞剧”

五、舞蹈在革命作用中的体现:

1、苏区歌舞--革命舞蹈的萌芽

苏区歌舞伴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脚步,用文艺的形式教务人民,宣传革命真理,为的人类进步事业服务

2、舞蹈在长征路上

在长征这一人类空前的历史壮举中,红军宣传队员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红色歌舞活动,有力的配合了这一伟大的壮举

3、秧歌运动与舞蹈

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有计划的领导文艺活动,主要的表演形式是秧歌运动

4、抗战的舞蹈怒潮 抗日时期各根据地的舞蹈,其特点是采用群众喜闻月间的多种舞蹈形式,配合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结合当时当地对敌斗的具体要求,创造出不少具有战斗特色的舞蹈,极好的配合了当时抗日斗争的形势需要。

六、西方舞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1、留洋海外的学生和出使各国的清廷官员在数量 上日渐增多,亲眼目睹欧美盛行的交际舞、芭蕾舞、外国民舞 2、1886年,最早的西方马戏团进入中国 3、20世纪以后,西方舞蹈团体到中国演出趋势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涉及芭蕾舞、现代舞和外国民间舞

4、美国现代舞先驱圣.丹妮丝率领他的现代舞团于1925年和1926年两度访华。

5、1926年莫斯科国家剧院歌舞团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6、1926年爱玛。邓肯率领的“莫斯科邓肯舞蹈团”进入中国 7、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开设了第一所舞蹈教育机构---“交际跳舞学社”

七、西周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

《六代舞》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 和 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旄舞,干舞,皇舞和人舞

八、西晋南北朝各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各民族乐舞的交流代表事件

1、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胡月”“胡舞”不断传入中原

2、西晋散失的《清商乐》等汉魏乐舞也随之带入

3、十六国时,平定西域,得到了《龟兹乐》

4、东晋张重华占据凉州,得到了《天竺乐》

5、北魏灭北燕得到《高丽乐》

6、北魏太武帝通西域时,得到了《安国乐》 论述题

一、戏曲舞蹈的特点及关系

1】戏曲艺术包括“唱、念、做、打”。

2】戏曲舞蹈还有不少模拟性动作,如“双飞燕”“ 大鹏展翅”“ 金鸡独立”“ 扑虎”“ 虎跳”。。这是传统拟兽舞蹈的继承发展。

3】戏曲表演中广泛吸收各种道具表演,是传统道具的延伸发展。

4】舞蹈被戏曲吸收融合,前期表现为扮演舞蹈段落,移用歌舞大曲名目和采用生活化舞蹈动作。后期表现在从人物出厂、亮相、举手投足等方面

二、简述唐代舞蹈艺术成就

1、唐代是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

2、唐代的舞蹈有自己明确的舞蹈分类法。按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区分,有“软舞”和“健舞”两大类

3、唐代乐舞形制的完善。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散序是乐器演奏部分,中序是歌唱部,破是舞蹈部分。

4、唐代乐舞机构庞大且有明确分工。宫廷设有太乐署,掌管“邦国之祭祀享宴”,如《十部乐》。鼓吹蜀掌管“卤薄之仪”和“大傩”之礼。教坊掌管各种供娱乐欣赏的乐舞

5、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

6、唐代舞谱的发展,如“敦煌舞谱”,对舞蹈的创作、编排、记录和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

三、封建社会后期,舞蹈发展状况

1、宋代,宫廷舞蹈的主要形式是队舞,出现了唱念舞结合的综合化趋势,边歌边舞,运用道具。队舞中主要演员有分工,负责念口号的叫杖子头,负责指挥队舞表演兼念致语的叫竹竿子,负责引舞和独舞的叫花心。民间舞蹈表演队伍,叫做舞队。这种表演五队将音乐、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技艺节目综合一起,以游行队伍的形式展出表演,一般在新年举行。

2、元代,宫廷舞表演形式叫乐队。有不少面具舞和佛教人物形象装扮,是蒙古族风俗以及所信奉的佛教思想的反映。宫廷设置仪凤司和教坊司,管理乐工艺人和宴享娱乐以及祭祀仪式等事宜。

3、明朝时期,宫廷主要的娱乐形式是戏曲礼仪宴乐舞蹈只是形式摆设。宫廷设置了教坊,掌管宴享娱乐之事。

4、清朝,宫廷礼仪宴享乐队也叫做队舞。清朝宫廷娱乐形式是以戏曲为主,宫廷队舞也只是一种摆设。秧歌活动成为清朝民间舞蹈形式。清代传统灯节或迎神赛会时,多种民间艺术组合一起表演,形成一种综合性表演队伍,叫“走会”

5、封建社会后期戏曲舞蹈发展,戏曲演员大多数为舞蹈演员。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京剧开始形成,各种地方戏曲业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大潮。封建社会后期,舞蹈从独立的表演艺术衰落下来。代之而起的戏曲日趋兴盛之势,戏曲对舞蹈的吸收融合,保留了不少古代传统舞蹈和民间舞蹈。

选择判断: 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彩陶盆为认证的。

2、西周制礼作乐,东周礼崩乐坏。

3、西周初,王室就有“采风”制度。

4、儒家孔子主张恢复礼崩乐坏;墨子学派反对。

5、软舞:《绿腰》《春莺啭》《柘枝》健舞:《胡旋》《胡腾》《柘枝》《剑器》

6、散序是乐器演部分,中序是歌唱部分,破是舞蹈部分

7、宋代队伍中主要演员有分工,负责念口号的叫杖子头,负责指挥队伍表演兼致语的叫竹竿子,负责引舞和独舞的叫花心。

8、元代:宫廷设置了仪凤司和教坊司,管理乐工艺人和宴享娱乐以及祭祀仪式等事宜。

9、明代共同设置了教坊,掌管宴享娱乐之事。

10、壮族:打桩舞 苗族:芦笙舞 鼓舞 彝族:火把节、阿细跳月 三月

三、跳左脚

瑶族:长鼓舞 土家族:长鼓舞和摆手舞,传统舞蹈“毛谷斯” 藏族:跳锅庄、弦子舞、热巴、面具舞 蒙古族:面具舞、安代舞 满族: 祭祀性活动-“跳神”

11、裕容龄代表作品:《如意舞》《荷花仙子舞》《菩萨舞》《扇子舞》《华灯舞》《荷仙龙舟会》

12、黎锦晖:运用美育的方式教育下一代。1927年2月创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13、“鲁迅艺术学院”组织起第一支秧歌队,走上街头,引起很大的反响。

14、新中国成立,民间歌舞样式:秧歌和腰鼓

15、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的舞台艺术舞蹈也由此形成两大基本类别,即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和中国古典舞作品

16、《鄂尔多斯》与草原之子贾作光 蒙古族 代表作品:鄂伦春舞、鹰舞、马刀舞、牧马、雁舞、摔交舞、骑士舞、鄂尔多斯、挤奶员、哈库麦、索伦、灯舞、嘎巴、盅碗舞、鸿雁高飞、喜悦、彩虹、海浪、任重道远、希望在瞬间、蓝天的诗 “新疆第一舞人”康巴尔汗 代表作品:盘子舞、林帕黛、乌夏克 “东方三绝”的阿依吐拉、崔美善、莫德格玛 阿依吐拉:《摘葡萄》维族 崔美善:《长鼓舞》朝鲜族 莫德格玛:《盅碗舞》蒙古族

17、吴晓邦,1939中国第一部舞剧《罂粟花》 18、18、《小刀会》是一部现实题材舞剧

19、从壁画里走出来的“敦煌舞” 唐朝。唐舞探微----舞剧《文成公主》 唐朝 重塑汉风----舞剧《铜雀伎》 宋代 20、20、,《希望》中国现代舞的崛起。

名词解释:

1、雅乐舞:不论身体动作、音乐曲调和词意表达,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舆论道德的表现,并被限制在理性的原则之中。

2、走会:清代传统灯节和迎神赛会时,多种民间艺术组合一起表演,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队伍

3、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坐奏

4、立部伎:室外广场庭院演出,堂下立奏

5、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

6、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

7科:元代杂剧终出现了表情提示性文字和舞台表演动作说明性文字——科

一、汉代百戏的特点:

1、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和音乐演奏、歌唱等多种技艺的综合表演。

2、百戏中出现了扮演特定人物或者有简单故事情节

3、百戏促进了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为歌舞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代舞蹈的特点:

1、由于受百戏的影响,有很强的技艺性

2、汉代舞蹈一手袖为容,舞人穿薄如蝉翼的长袖舞衣。腰肢纤细,舞动起来轻盈舒展

3、汉代有不少手持武器的舞蹈

4、歌舞自娱,是汉代普遍的风气。

三、在国统区,舞蹈活动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吴晓邦为代表的“新舞蹈”及用进步舞蹈编演的舞蹈形式 第二种是以戴爱莲为代表的“边疆舞” 第三种是从延安传来的“新秧歌”

四、新中国舞剧的四种风格:

1、以戏曲舞蹈及其他传统形式为主的“古典风格”舞剧

2、以民族和民间歌舞为主的“民族风格”舞剧

3、以芭蕾的形式和技法为主的“芭蕾舞剧 ”

4、按照现代舞的美学原则而又相对突出个人风格的“现代舞剧”

五、舞蹈在革命作用中的体现:

1、苏区歌舞--革命舞蹈的萌芽

苏区歌舞伴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脚步,用文艺的形式教务人民,宣传革命真理,为的人类进步事业服务

2、舞蹈在长征路上

在长征这一人类空前的历史壮举中,红军宣传队员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红色歌舞活动,有力的配合了这一伟大的壮举

3、秧歌运动与舞蹈

中共中央为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有计划的领导文艺活动,主要的表演形式是秧歌运动

4、抗战的舞蹈怒潮 抗日时期各根据地的舞蹈,其特点是采用群众喜闻月间的多种舞蹈形式,配合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结合当时当地对敌斗的具体要求,创造出不少具有战斗特色的舞蹈,极好的配合了当时抗日斗争的形势需要。

六、西方舞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1、留洋海外的学生和出使各国的清廷官员在数量 上日渐增多,亲眼目睹欧美盛行的交际舞、芭蕾舞、外国民舞 2、1886年,最早的西方马戏团进入中国 3、20世纪以后,西方舞蹈团体到中国演出趋势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涉及芭蕾舞、现代舞和外国民间舞

4、美国现代舞先驱圣.丹妮丝率领他的现代舞团于1925年和1926年两度访华。

5、1926年莫斯科国家剧院歌舞团在上海卡尔登戏院演出6、1926年爱玛。邓肯率领的“莫斯科邓肯舞蹈团”进入中国 7、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开设了第一所舞蹈教育机构---“交际跳舞学社”

七、西周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

《六代舞》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 和 大武 《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旄舞,干舞,皇舞和人舞

八、西晋南北朝各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各民族乐舞的交流代表事件

1、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以来,“胡月”“胡舞”不断传入中原

2、西晋散失的《清商乐》等汉魏乐舞也随之带入

3、十六国时,平定西域,得到了《龟兹乐》

4、东晋张重华占据凉州,得到了《天竺乐》

5、北魏灭北燕得到《高丽乐》

6、北魏太武帝通西域时,得到了《安国乐》 论述题

一、戏曲舞蹈的特点及关系

1】戏曲艺术包括“唱、念、做、打”。

2】戏曲舞蹈还有不少模拟性动作,如“双飞燕” “大鹏展翅” “金鸡独立” “扑虎” “虎跳”。。这是传统拟兽舞蹈的继承发展。

3】戏曲表演中广泛吸收各种道具表演,是传统道具的延伸发展。

4】舞蹈被戏曲吸收融合,前期表现为扮演舞蹈段落,移用歌舞大曲名目和采用生活化舞蹈动作。后期表现在从人物出厂、亮相、举手投足等方面

二、简述唐代舞蹈艺术成就

1、唐代是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

2、唐代的舞蹈有自己明确的舞蹈分类法。按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区分,有“软舞”和“健舞”两大类

3、唐代乐舞形制的完善。其结构分为:“散序--中序--破”三部分。散序是乐器演奏部分,中序是歌唱部,破是舞蹈部分。

4、唐代乐舞机构庞大且有明确分工。宫廷设有太乐署,掌管“邦国之祭祀享宴”,如《十部乐》。鼓吹蜀掌管“卤薄之仪”和“大傩”之礼。教坊掌管各种供娱乐欣赏的乐舞

5、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

6、唐代舞谱的发展,如“敦煌舞谱”,对舞蹈的 创作、编排、记录和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

三、封建社会后期,舞蹈发展状况

1、宋代,宫廷舞蹈的主要形式是队舞,出现了唱念舞结合的综合化趋势,边歌边舞,运用道具。队舞中主要演员有分工,负责念口号的叫杖子头,负责指挥队舞表演兼念致语的叫竹竿子,负责引舞和独舞的叫花心。民间舞蹈表演队伍,叫做舞队。这种表演五队将音乐、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技艺节目综合一起,以游行队伍的形式展出表演,一般在新年举行。

2、元代,宫廷舞表演形式叫乐队。有不少面具舞和佛教人物形象装扮,是蒙古族风俗以及所信奉的佛教思想的反映。宫廷设置仪凤司和教坊司,管理乐工艺人和宴享娱乐以及祭祀仪式等事宜。

3、明朝时期,宫廷主要的娱乐形式是戏曲礼仪宴乐舞蹈只是形式摆设。宫廷设置了教坊,掌管宴享娱乐之事。

4、清朝,宫廷礼仪宴享乐队也叫做队舞。清朝宫廷娱乐形式是以戏曲为主,宫廷队舞也只是一种摆设。秧歌活动成为清朝民间舞蹈形式。清代传统灯节或迎神赛会时,多种民间艺术组合一起表演,形成一种综合性表演队伍,叫“走会”

5、封建社会后期戏曲舞蹈发展,戏曲演员大多数为舞蹈演员。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京剧开始形成,各种地方戏曲业发展起来。明清时期,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大潮。封建社会后期,舞蹈从独立的表演艺术衰落下来。代之而起的戏曲日趋兴盛之势,戏曲对舞蹈的吸收融合,保留了不少古代传统舞蹈和民间舞蹈。

选择判断: 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彩陶盆为认证的。

2、西周制礼作乐,东周礼崩乐坏。

3、西周初,王室就有“采风”制度。

4、儒家孔子主张恢复礼崩乐坏;墨子学派反对。

5、软舞:《绿腰》《春莺啭》《柘枝》健舞:《胡旋》《胡腾》《柘枝》《剑器》

6、散序是乐器演部分,中序是歌唱部分,破是舞蹈部分

7、宋代队伍中主要演员有分工,负责念口号的叫杖子头,负责指挥队伍表演兼致语的叫竹竿子,负责引舞和独舞的叫花心。

8、元代:宫廷设置了仪凤司和教坊司,管理乐工艺人和宴享娱乐以及祭祀仪式等事宜。

9、明代共同设置了教坊,掌管宴享娱乐之事。

10、壮族:打桩舞 苗族:芦笙舞 鼓舞 彝族:火把节、阿细跳月 三月

三、跳左脚 瑶族:长鼓舞 土家族:长鼓舞和摆手舞,传统舞蹈“毛谷斯” 藏族:跳锅庄、弦子舞、热巴、面具舞 蒙古族:面具舞、安代舞 满族: 祭祀性活动-“跳神”

11、裕容龄代表作品:《如意舞》《荷花仙子舞》《菩萨舞》《扇子舞》《华灯舞》《荷仙龙舟会》

12、黎锦晖:运用美育的方式教育下一代。1927年2月创办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13、“鲁迅艺术学院”组织起第一支秧歌队,走上街头,引起很大的反响。

14、新中国成立,民间歌舞样式:秧歌和腰鼓

15、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的舞台艺术舞蹈也由此形成两大基本类别,即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和中国古典舞作品

16、《鄂尔多斯》与草原之子贾作光 蒙古族 代表作品:鄂伦春舞、鹰舞、马刀舞、牧马、雁舞、摔交舞、骑士舞、鄂尔多斯、挤奶员、哈库麦、索伦、灯舞、嘎巴、盅碗舞、鸿雁高飞、喜悦、彩虹、海浪、任重道远、希望在瞬间、蓝天的诗 “新疆第一舞人”康巴尔汗 代表作品:盘子舞、林帕黛、乌夏克

“东方三绝”的阿依吐拉、崔美善、莫德格玛 阿依吐拉:《摘葡萄》维族 崔美善:《长鼓舞》朝鲜族 莫德格玛:《盅碗舞》蒙古族

17、吴晓邦,1939中国第一部舞剧《罂粟花》

18、《小刀会》是一部现实题材舞剧

18、从壁画里走出来的“敦煌舞” 唐朝。唐舞探微----舞剧《文成公主》 唐朝 重塑汉风----舞剧《铜雀伎》 宋代 20、,《希望》中国现代舞的崛起。

第一章 原始舞蹈 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传说中的舞蹈有

《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干是盾,戚是长把斧。“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5 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

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 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

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 夏商奴隶制时代 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 两周时期的舞蹈

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

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它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意在通过礼乐的并举,促使社会的外在规范最终化为人们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情感力量,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和谐。它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西周制定的雅乐舞体系分歌颂那些杰出的氏族首领的《六舞》(或称《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及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小舞》(或称《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大武》: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六小舞》是教育少年“国子“的教材,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其中《人舞》“以手袖为威仪”不执舞具,徒手而舞。儒家乐舞理论:

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他主张乐舞用于教育和政治,赞成“雅颂正声”“先王之乐”,反对“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歌舞;认为乐舞可以陶冶情操,移风易俗,起到教化作用;乐舞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乐舞,可以调和阶级矛盾。

孔子创办私学,将贵族阶级享受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推向广大平民阶层。春秋战国时期,公孙尼子的《乐记》是儒家乐舞理论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有影响的乐舞理论著作。

第四章 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 百戏:汉代“百戏”也叫“角抵”、“角抵奇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演奏、歌唱演唱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包括了十分丰富的表演节目如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舞相等。演出规模可大可小,它不仅盛行于民间,还广泛流传在宫廷、贵族中间。是汉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以舞相属:汉代自娱性舞蹈,是一种礼仪性的交谊舞。即席间一人舞罢,再属与另一个人舞,如此循环,相属而舞。一般是主人先舞,相属于宾客。汉代,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优势,它是从人际关系来确证个人价值的。人们通过“以舞相属”来审视自己在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3《盘鼓舞》: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准确而富有感情地完成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技巧傅毅的《舞赋》中有极其生动、真切的描写:“„„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基础并吸收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它既轻疾又顿挫,既刚劲又舒展,是一种多形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方面。

思想方面: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执着于现实。神仙幻想是汉代艺术表现的主体。《总会仙倡》就以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仙凡杂处、人兽同乐的理想王国。汉代舞蹈中,与神仙幻想这种属于原始艺术风范的舞蹈相一致的是那些充满原始活力的舞蹈。如刀舞、剑舞、《巴渝舞》等。这些舞蹈充分显示着原始舞蹈的火力和生命情调。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古拙与气势以及蓬勃旺盛的生命,为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

另一方面,与充满原始想象的神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从模拟农业生产的《灵星舞》到纯舞性质的巾袖之舞;从诙谐滑稽的《沐猴与狗斗》到抒发个人情怀的即兴舞、礼仪舞,无不充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现实的社会情感,表现了汉代人对世间生活的热情玩味。形式方面,汉代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首先,汉代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舞蹈讲求的轻盈之美。其次,汉舞继承了“楚舞”的风格。汉代对姊妹艺术的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此外,汉代舞蹈还对各边地民族的舞蹈兼容并蓄,班固的《东都赋》就记有当时“四夷乐舞”在京都表演的情况。

汉代舞蹈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使汉代舞蹈在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纤巧、厚重与轻柔的相互结合以及高难度的杂技技巧。汉代舞蹈的意象世界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与生机,一种原始的艺术精神。而那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作为“泱泱汉风”的标志,便成为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高丽乐》:

北魏灭北燕时所得乐舞。是鸭绿江沿岸地区和朝鲜半岛居住的朝鲜族的乐舞,舞蹈具有鲜明的朝鲜族色彩。隋、唐时代被列入《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石窟艺术:开凿的路线以及汉化的过程

于公元四世纪在我国北方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五世纪前期统一北方,在进入西北凉州(今甘肃武威)沙洲(今甘肃敦煌)一带时,在创建于是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36年)的敦煌莫高窟窟群中开凿了一些石窟,就是一直保存至今的北魏石窟。公元398年北魏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大同)后,在那里开凿了驰名世界的云冈石窟。然后又南进,深入到中原腹地,再迁都洛阳,在那里开凿了宏伟壮观的龙门石窟。景明年间,(500——503)又在河南巩县洛河北岸的断崖上开凿石窟,即巩县石窟寺。这些石窟里的舞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生活中的舞蹈形态。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是随着当时的政治措施、社会生活、审美标准变化而变化的。

第六章 辉煌唐舞

1《坐部伎》《立部伎》

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宫廷积累的歌颂当朝皇帝的乐舞,乐部名称如下:《立部伎》8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坐部伎》6部——《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歌》、《龙池乐》、《小破阵乐》等。《破阵乐》:

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李世民打败诸侯王刘武周而特别创作的,唐太宗为秦王,故名《秦王破阵乐》。后来不仅被列入燕乐,还被选入雅乐,被誉为唐代第一乐曲,拟之于“国歌”、“国乐”。3 唐人将广泛流传在宫中、士大夫家中以及民间的小型表演性舞蹈依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划分为软舞、健舞两大类。“健舞”敏捷刚健,“软舞”大多较优美柔婉。《踏谣娘》:

唐代歌舞戏著名代表作之一,起源于北齐(一说隋代),情节比较完整。取材于一个酗酒的男人屈打其妻,其妻向邻里哭诉,人们在模仿她哭诉的音调和受屈打的动作中,逐渐演变出的歌舞戏。唐代“大曲”

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体歌舞曲。“大曲”结构复杂,开始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器乐演奏,叫“散序”;接着是慢板的歌唱(有时插入舞蹈),叫“中序”;最后是节奏急促,起伏变化的舞曲,叫“入破”。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踏歌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自娱性歌舞踏歌的描写。“踏歌”是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唱、踏地与舞袖。

8《南诏奉圣乐》:

其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舞时有歌,皆祝颂之词。“字舞”结束后,还要表演以下几个乐舞:由十六人演《辟四门之舞》,独舞《亿万寿》,唱《天南滇越俗》歌;还有《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表演各具特色的乐舞,最后一部“军乐部”舞人穿的是南诏民族服装。同时,还有五种不同的调式和多种形式表演《奉圣乐》,由军士歌、女子歌、小女子舞、男独舞、独唱、领唱集众人合唱交错出现等。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凌波曲》《菩萨蛮》《何满子》《叹百年队》《南诏奉圣乐》等。

不仅在内容上,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之高,还反映在表演、创作、编导、舞蹈美术、舞谱、舞图等方面。

表演艺术:刚劲、矫捷,具有豪放之美的公孙大娘舞《剑器》;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的、展现仙女轻盈飘逸之美的《霓裳羽衣》《凌波曲》;唐代舞者对眼神地运用,也是相当精彩动人的,《胡腾》者、《柘枝》舞者、《霓裳》舞者,都是舞者巧妙地运用眼神以增强舞蹈的感染力;以舞蹈表现悲伤情绪,达到感人至深的程度,如《叹百年队》。

编导艺术:“立部伎”中的“字舞”。字形复杂,笔画多。场面的设计、队形的变化、地位的调度、动作的编排都有一定的难度。李可及编导的《叹百年队舞》是一个场面很大的女子群舞,虽是悼念亡人的舞蹈,舞者却不穿素服,而是饰珠翠,着盛装。庞大的舞队表演,竟能催人泪下。

舞蹈美术:《龙池乐》中,设计者在“池”上下功夫,舞人头戴莲花冠,踏着细碎、轻盈的舞步飘舞移动,犹如水面漂浮的荷花;在唐代大型舞蹈的表演场地通常叫做“地衣”有的舞蹈在地上铺了几百匹粗绸,上面画有鱼龙花纹。《屈柘枝》的布景则是两个巨大的莲蕾,花瓣徐徐张开,露出两个女孩子,她们从盛开的莲花中出来,随乐而舞。

舞谱:从各方面的史料看,唐代记录表演性舞蹈的舞谱,应该包括舞曲(曲谱)、舞图(图谱)与文字(字谱)三个部分。文字说明除舞蹈动作术语外,还会有其他关于音乐、舞蹈如何“合成”的提示。敦煌残舞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的藏经洞被发现,大量写卷等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其中一部分记录舞蹈的写卷被法国人伯希和与英国人斯坦因等人运往国外,现藏巴黎图书馆及伦敦图书馆等处。1925年,刘半农(刘复)留法抄辑了这些写卷并发表于《敦煌掇琐》一书中。这些记录舞蹈的书写卷残卷,不完整也无总标题,发表时刘先生拟名“舞谱”,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记录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提示性文字。

11代舞蹈的审美特征及成因:

初唐的宫廷舞蹈显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具有扩大的气质。唐太宗的《破阵乐》最能代表初唐风韵。它热情歌颂了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成功地揭示了现实中开创者的高尚胸怀。最为关键的是《破阵乐》集中体现了初唐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传达出这一历史时期占压倒优势的社会精神状态。因为隋唐仍是地主阶级最富于冒险精神的一个时期,许许多多的士人都坐着建功立业的梦,他们认为最高的荣耀莫过于习武知兵。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即是对初唐人们普遍的心理写照。《破阵乐》正是显示了这样一种一往无前和雄健壮丽。

到了盛唐,以“法曲”和坐、立部伎为主的宫廷舞蹈,又进入了一种欣欣向荣、青春纵情、流畅轻松、五彩缤纷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霓裳羽衣舞》,构思新颖别致,立意独出心裁,舞蹈设计别具一格,出色的创造了与客观现实不同的一个境界。那是对现实的突破,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达到了唐代浪漫主义乐舞作品的高峰。

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交替的转折时期。南北朝时期较为风行的“软舞”“键舞”,真正达到高峰阶段还是从盛唐末开始的。描写“软舞”“键舞”的许多著名诗句,绝大多数出自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之手。

中晚唐盛行的软舞、健舞和贞元十六年宫廷编制的大型字舞《南诏奉圣乐》《叹百年》,似乎又从玄宗时代那种追求浪漫色彩的情调中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与安史之乱后,禅宗思想的日益兴盛不无关系。

有唐一代的舞蹈文化,是一种有着内在活力的文化,对外来的精神产品具有很强的吸收、改造、融化的能力,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唐代的乐舞,不但包容了许许多多的西域乐舞和其他外来乐舞精华,而且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也以其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唐代乐舞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充分显示了恢宏、堂皇、绚烂、统一的大堂气象。而唐代“容纳一切、消融一切”的气魄,在创造了属于大唐风范的舞蹈艺术的同时,又孕育了宋元“队舞”、明清戏曲,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第六章 宋的转折 五代十国舞蹈艺术承唐启宋的作用:

五代十国,作为一个过渡时期,在艺术风格上面也有着承唐启宋的功能。1)从“舞头”到“花心”。“舞头”是唐代乐舞中担任舞蹈队列领头或担任领舞、独舞的舞伎。五代时“舞头”不仅领舞,还担任领唱的角色。宋代“队舞”的“花心”多处于舞台中心位置,又要念辞语并与“竹竿子”(舞队指挥)对白,属主要角色,故名“花心”。2)从“舞队”到“队舞”。唐代的“队舞”是单纯舞蹈的舞队,没有致词、对话,因其人众而名之“队舞”。五代十国时,既不是像唐代“队舞”那样的纯歌舞表演,也不是像宋代“队舞”那样有一定的角色和对白,它是唐“队舞”向宋“队舞”发展转变的一种过渡和演进。“社火”:

宋代民间欢庆节日,以歌舞为主,称为“舞队”,包括各种武术、杂技、说唱等的游行活动,当时称之为“社火”。其来源一说“集各种杂耍为之,非人多莫办,故曰一火(伙)。也有人认为社火来自于祭社乐舞习俗。其活动规模十分可观,名目也很丰富。每年腊月下旬开始,就陆续有舞队出动,到正月初一后日渐增多,至元宵节达到高潮。宋代宫廷乐舞包括:“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各十队。宋代“队舞”,演员有明确的分工并各有其名号:

“竹竿子”,是手执竹竿、指挥舞队进出场并念诵致词的人。又叫“参军色”。

“后行”,指舞队后面的乐队。

“花心”,是担任独舞的演员,与“竹竿子”有台词对白。

“四角”,另外四位领舞演员,常组成正方形陪衬“花心”。

在结构上,宋代“队舞”对唐“大曲”采取按需择用,这种方式称为“摘遍”。“大曲”乃是唐宫廷宴会上表演的大型乐舞套曲,每套大曲有同一宫调的若干“遍”组成。大曲一般都有十余遍,每遍各有专名。宋人多裁载用之。即其所用者,亦以声与舞为主。

第七章 元明清的舞蹈

1《十六天魔舞》:

元顺帝时约至正十四年,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表演的著名舞蹈。“盖以珠璎盛饰美女十六人为菩萨像而舞。”舞伎们一手执器,一手变换着繁美的手姿,所谓“背翻莲花”、“玉手昙花”。数十只手臂时开时合,上下翻舞,变化万千;她们时而如行云飘雪,飘忽游弋,时而急转快旋,扭捏腾踏。是一个十分浓艳、神秘、妖娆、富于性感的舞蹈。这个名为佛事娱神的舞蹈,实际是为了娱人。

2《倒喇》:

从元代到清代,数百年间,一直在中原流传。“倒喇”一词,蒙古语是歌唱的意思。从汉文史书看,《倒喇》近似今蒙古族仍流传的传统舞蹈《灯舞》或《盅碗舞》一类的女子独舞。舞者口含湘竹,可能是吹奏节拍,头顶双瓯,顶上燃灯,或快速旋转,或轻盈飘逸,头上的燃灯随之摇曳,绝妙的表演,令人惊叹,感人至深。朱载堉:

是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他在乐舞理论方面,除继承儒家学说外,更发展创造了自己的乐舞理论。其主要成就:

1、首创“舞学”,是他首先将舞蹈从传统的“乐”(诗、乐、舞三位一体)中独立出来,重视舞蹈的社会作用及作为美育对人的教化总用。

2、他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自己对古舞的理解、想象。作了一些拟古舞谱,如《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等。此记谱法,影响深远,被后人所效法,清代一些记载祭祀孔乐舞的书就是采用朱载堉记录舞蹈动作的方法来编写、绘制的。清代队舞最初名“莽式”,乾隆八年,改各色队舞总名为“庆隆舞”。

进现当代部分 我国舞蹈发展史上走出国门、迈出向西方人学舞第一步的人是:裕容龄。戏曲舞蹈:舞蹈是戏曲创造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戏曲中凡是成套的身段或单个舞姿动作,都属于舞蹈动态。它们构成了戏曲舞蹈,使之成为能够被独立欣赏、独立认识的舞蹈类型。它分为纯舞蹈表演和舞姿身段类表演两大类。

3.西方舞蹈在20世纪之交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通过以下各种渠道向中国社会渗透:1大批留洋学生和出使各国个官员在他们撰写的出版物中记录下了他们在异域所见到的各种舞蹈形式;2西方舞蹈团体到中国演出的趋势一直保持上升趋势;3西方舞蹈还以外国电影为媒介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4一些旅华外侨和中国留洋贵归国人员开办了一些舞蹈学校。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的进入既为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心态和形式。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开设了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舞蹈教学机构。戴爱莲的代表作有:《春游》《哑子背疯》。简述黎锦晖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黎锦晖(1891----1967),作曲家、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家,湖南湘潭人。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并系统的观摩和学习京剧、北方曲艺、钻研汉语。在上海创办《小朋友》周刊;创办了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素养和汉语音韵学功底,在“五四”运动后的十年间,为改进普及音乐教育及推广国语,创作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和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些作品词曲通俗流畅,适合儿童演唱表演,被当时的中小学采用为音乐教材,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自己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才,给传统的乐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校园乐舞教育的先声,为中国早期儿童歌舞创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世纪早期在中国某些大城市出现的歌舞团有: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延安秧歌运动是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艺界掀起的提倡民间歌舞的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称为“东方三绝”的三位艺术家是:阿依吐拉、崔美善、莫德格玛。1951年,《红绸舞》在柏林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赢得一等奖,此后成为中国当代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保留节目。

11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问世,在中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2《小刀会》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革命斗争为背景的现实题材的舞剧。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集体创作,于1959年在上海首演,引起热烈反响。其成功是多方面的:它为中国舞剧的现实题材的创作提供了范例,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结构上采用了“章回体”式的安排与布局,具有较强的戏剧性;以独舞和双人舞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群舞为舞剧所表现的民族和社会时代做出背景式的交代与渲染。这些基本思想和原则被视为舞剧创作中不变的法则,而长久的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剧的创作。《鱼美人》:1959年问世的三幕神话舞剧《鱼美人》是一部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经验和艺术手法,试图将西洋芭蕾形式同我国传统的舞蹈艺术相结合,以逐步实现芭蕾艺术民族化的实验性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和芭蕾的明显影响。它在追求舞剧的舞蹈表现功能方面,在探索舞剧自身的艺术规律方面,率先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取材莫高石窟壁画由甘肃歌舞团创作并首演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是1979年面世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舞蹈出现了哪些变化和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中国的舞蹈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与在理想之塔中编织美丽的童话,在生活之流的表层寻找舞蹈的依据。在他们看来,生存的困惑,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以及渴求自我表达的内在冲动才是艺术存在的根本理由和舞蹈创作的更高依据。舞蹈不再仅仅是娱人耳目的优雅形式,它应该成为对生命本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舞蹈美学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作品主题的深化和表现内容的拓展。在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力图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和深刻矛盾的舞蹈作品。

16《希望》是80年代初,由王天保、华超编导,华超表演的男子独舞。这个舞蹈没有具体的人物,也没有可以抓住的情节线索,有的只是充满形式意味的肢体律动。《希望》中那个从地平线上站立起来的人体像一个宣言:中国现代舞将从这里崛起。

《中外舞蹈史》考纲

Ⅰ考查目标

《中外舞蹈史》课程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中国舞蹈史和外国舞蹈史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能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命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说,能对与舞蹈相关的考古发掘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说明,能对中、外舞蹈发展历史脉络、重要人物、重大成就、重要事件、舞蹈团体、社会历史背景等进行描述或评价。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舞蹈史

80分 外国舞蹈史

70分

(四)考试题型

1)填空题(15小题 共30分)

2)名词解释(10小题 共40分)

3)简答题(6小题 共30分)

4)论述题(5小题 共50分)

Ⅲ 参考书

《中国舞蹈发展史 》王克芬,上海人民出版社202_版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2_年版 《西方芭蕾史纲》朱立人,上海音乐出版社202_年版

Ⅳ 考查范围

(一)中国舞蹈史

(1)原始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轨迹 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 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 3)反映征点生活的古武舞 4)原始祭祀舞

(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发展 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

2)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

(3)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和变革 1)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 2)“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

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4)儒家的乐舞理论 5)墨家的乐舞理论

(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 1)“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 2)“女乐”的舞蹈活动 3)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 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 6)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 7)群舞的编排

8)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 9)著名舞及其艺术成就 10)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

(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 1)《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 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

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 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

(6)辉煌唐舞 1)节日歌舞游乐 2)自舞成风

3)歌舞艺人在街头、广场、酒肆献舞 4)宗教祭祀舞蹈的艺术化与世俗化 5)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 6)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7)舞蹈艺术发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 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 2)辽承唐舞倡诸舞 3)辽代遗存的舞蹈形象

4)宋代——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 5)繁盛的民间歌舞

6)继承变革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 7)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 8)唐、宋舞乐传高丽 9)珍贵的德寿宫舞谱 10)金承辽舞融宋舞 11)西夏舞迹

(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 1)元代的宫廷宴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2)明代宫廷乐舞和失堉载的舞论及拟古舞谱 3)清代的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 4)汉族民间舞 5)少数民族民间舞 6)戏曲舞蹈的发展

(二)外国舞蹈史(1)芭蕾的起源 1)古代希腊的舞蹈 2)古代罗马的拟剧 3)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

(2)芭蕾的雏形

1)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 2)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 3)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 4).最初的芭蕾理论书籍

(3)前浪漫主义芭蕾

1)启蒙主义及其对前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 2)18世纪的法国芭蕾 3)18世纪的奥地利芭蕾 4)诺维尔及其舞蹈改革思想 5)多贝瓦尔与《关不住的女儿》

(4)浪漫主义芭蕾

1)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 2)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 3)《吉赛尔》 4)《葛蓓莉娅》与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 5).四人舞(Pas de quatre)6)浪漫主义芭蕾的其他舞蹈家

(5)俄罗斯芭蕾 1)《奥菲士》与芭蕾传入我国 2)瓦尔贝赫和格鲁什科夫斯基 3)活跃在俄国的法国编导们 4)彼季帕——俄罗斯芭蕾奠基人 6)俄罗斯芭蕾教学学派的形成

(6)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 1)戈尔斯基及其改革活动 2)福金的创作活动

3)佳吉列夫的“俄罗斯演出系”及其俄罗斯芭蕾舞团 4)佳吉列夫舞团中的几位主要舞蹈家

(7)前苏联芭蕾

1)探索阶段

2)戏剧芭蕾的兴衰 3)交响芭蕾时期

(8)当代欧美芭蕾 1)英国芭蕾简介 2)美国芭蕾简介 3)法国芭蕾简介 4)丹麦芭蕾简介

5)其他一些国家的芭蕾简况 6)苏联演员在西方的活动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第一章 原始舞蹈 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2 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3 传说中的舞蹈有 《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干是盾,戚是长把斧。“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5 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

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 2)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

3)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 夏商奴隶制时代 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 两周时期的舞蹈

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 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它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意在通过礼乐的并举,促使社会的外在规范最终化为人们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情感力量,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和谐。它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西周制定的雅乐舞体系分歌颂那些杰出的氏族首领的《六舞》(或称《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及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小舞》(或称《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大武》: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

《六小舞》是教育少年“国子“的教材,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其中《人舞》“以手袖为威仪”不执舞具,徒手而舞。儒家乐舞理论:

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他主张乐舞用于教育和政治,赞成“雅颂正声”“先王之乐”,反对“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歌舞;认为乐舞可以陶冶情操,移风易俗,起到教化作用;乐舞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乐舞,可以调和阶级矛盾。孔子创办私学,将贵族阶级享受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推向广大平民阶层。春秋战国时期,公孙尼子的《乐记》是儒家乐舞理论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有影响的乐舞理论著作。

第四章 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

百戏:汉代“百戏”也叫“角抵”、“角抵奇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演奏、歌唱演唱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包括了十分丰富的表演节目如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舞相等。演出规模可大可小,它不仅盛行于民间,还广泛流传在宫廷、贵族中间。是汉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以舞相属:汉代自娱性舞蹈,是一种礼仪性的交谊舞。即席间一人舞罢,再属与另一个人舞,如此循环,相属而舞。一般是主人先舞,相属于宾客。汉代,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优势,它是从人际关系来确证个人价值的。人们通过“以舞相属”来审视自己在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3《盘鼓舞》: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准确而富有感情地完成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技巧傅毅的《舞赋》中有极其生动、真切的描写:“„„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基础并吸收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它既轻疾又顿挫,既刚劲又舒展,是一种多形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方面。思想方面: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执着于现实。神仙幻想是汉代艺术表现的主体。《总会仙倡》就以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仙凡杂处、人兽同乐的理想王国。汉代舞蹈中,与神仙幻想这种属于原始艺术风范的舞蹈相一致的是那些充满原始活力的舞蹈。如刀舞、剑舞、《巴渝舞》等。这些舞蹈充分显示着原始舞蹈的火力和生命情调。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古拙与气势以及蓬勃旺盛的生命,为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与充满原始想象的神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从模拟农业生产的《灵星舞》到纯舞性质的巾袖之舞;从诙谐滑稽的《沐猴与狗斗》到抒发个人情怀的即兴舞、礼仪舞,无不充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现实的社会情感,表现了汉代人对世间生活的热情玩味。

形式方面,汉代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首先,汉代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舞蹈讲求的轻盈之美。其次,汉舞继承了“楚舞”的风格。汉代对姊妹艺术的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此外,汉代舞蹈还对各边地民族的舞蹈兼容并蓄,班固的《东都赋》就记有当时“四夷乐舞”在京都表演的情况。汉代舞蹈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使汉代舞蹈在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纤巧、厚重与轻柔的相互结合以及高难度的杂技技巧。汉代舞蹈的意象世界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与生机,一种原始的艺术精神。而那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作为“泱泱汉风”的标志,便成为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高丽乐》:

北魏灭北燕时所得乐舞。是鸭绿江沿岸地区和朝鲜半岛居住的朝鲜族的乐舞,舞蹈具有鲜明的朝鲜族色彩。隋、唐时代被列入《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

石窟艺术:开凿的路线以及汉化的过程

于公元四世纪在我国北方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五世纪前期统一北方,在进入西北凉州(今甘肃武威)沙洲(今甘肃敦煌)一带时,在创建于是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36年)的敦煌莫高窟窟群中开凿了一些石窟,就是一直保存至今的北魏石窟。公元398年北魏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大同)后,在那里开凿了驰名世界的云冈石窟。然后又南进,深入到中原腹地,再迁都洛阳,在那里开凿了宏伟壮观的龙门石窟。景明年间,(500——503)又在河南巩县洛河北岸的断崖上开凿石窟,即巩县石窟寺。这些石窟里的舞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生活中的舞蹈形态。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是随着当时的政治措施、社会生活、审美标准变化而变化的。

第六章 辉煌唐舞

1《坐部伎》《立部伎》

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宫廷积累的歌颂当朝皇帝的乐舞,乐部名称如下:《立部伎》8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坐部伎》6部——《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歌》、《龙池乐》、《小破阵乐》等。

《破阵乐》:

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李世民打败诸侯王刘武周而特别创作的,唐太宗为秦王,故名《秦王破阵乐》。后来不仅被列入燕乐,还被选入雅乐,被誉为唐代第一乐曲,拟之于“国歌”、“国乐”。

唐人将广泛流传在宫中、士大夫家中以及民间的小型表演性舞蹈依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划分为软舞、健舞两大类。“健舞”敏捷刚健,“软舞”大多较优美柔婉。

《踏谣娘》:

唐代歌舞戏著名代表作之一,起源于北齐(一说隋代),情节比较完整。取材于一个酗酒的男人屈打其妻,其妻向邻里哭诉,人们在模仿她哭诉的音调和受屈打的动作中,逐渐演变出的歌舞戏。唐代“大曲”

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体歌舞曲。“大曲”结构复杂,开始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器乐演奏,叫“散序”;接着是慢板的歌唱(有时插入舞蹈),叫“中序”;最后是节奏急促,起伏变化的舞曲,叫“入破”。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踏歌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自娱性歌舞踏歌的描写。“踏歌”是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唱、踏地与舞袖。

8《南诏奉圣乐》:

其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舞时有歌,皆祝颂之词。“字舞”结束后,还要表演以下几个乐舞:由十六人演《辟四门之舞》,独舞《亿万寿》,唱《天南滇越俗》歌;还有《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表演各具特色的乐舞,最后一部“军乐部”舞人穿的是南诏民族服装。同时,还有五种不同的调式和多种形式表演《奉圣乐》,由军士歌、女子歌、小女子舞、男独舞、独唱、领唱集众人合唱交错出现等。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凌波曲》《菩萨蛮》《何满子》《叹百年队》《南诏奉圣乐》等。

不仅在内容上,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之高,还反映在表演、创作、编导、舞蹈美术、舞谱、舞图等方面。

表演艺术:刚劲、矫捷,具有豪放之美的公孙大娘舞《剑器》;柔曼婉畅、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的、展现仙女轻盈飘逸之美的《霓裳羽衣》《凌波曲》;唐代舞者对眼神地运用,也是相当精彩动人的,《胡腾》者、《柘枝》舞者、《霓裳》舞者,都是舞者巧妙地运用眼神以增强舞蹈的感染力;以舞蹈表现悲伤情绪,达到感人至深的程度,如《叹百年队》。编导艺术:“立部伎”中的“字舞”。字形复杂,笔画多。场面的设计、队形的变化、地位的调度、动作的编排都有一定的难度。李可及编导的《叹百年队舞》是一个场面很大的女子群舞,虽是悼念亡人的舞蹈,舞者却不穿素服,而是饰珠翠,着盛装。庞大的舞队表演,竟能催人泪下。舞蹈美术:《龙池乐》中,设计者在“池”上下功夫,舞人头戴莲花冠,踏着细碎、轻盈的舞步飘舞移动,犹如水面漂浮的荷花;在唐代大型舞蹈的表演场地通常叫做“地衣”有的舞蹈在地上铺了几百匹粗绸,上面画有鱼龙花纹。《屈柘枝》的布景则是两个巨大的莲蕾,花瓣徐徐张开,露出两个女孩子,她们从盛开的莲花中出来,随乐而舞。

舞谱:从各方面的史料看,唐代记录表演性舞蹈的舞谱,应该包括舞曲(曲谱)、舞图(图谱)与文字(字谱)三个部分。文字说明除舞蹈动作术语外,还会有其他关于音乐、舞蹈如何“合成”的提示。10 敦煌残舞谱: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的藏经洞被发现,大量写卷等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其中一部分记录舞蹈的写卷被法国人伯希和与英国人斯坦因等人运往国外,现藏巴黎图书馆及伦敦图书馆等处。1925年,刘半农(刘复)留法抄辑了这些写卷并发表于《敦煌掇琐》一书中。这些记录舞蹈的书写卷残卷,不完整也无总标题,发表时刘先生拟名“舞谱”,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记录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提示性文字。

11代舞蹈的审美特征及成因:

初唐的宫廷舞蹈显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具有扩大的气质。唐太宗的《破阵乐》最能代表初唐风韵。它热情歌颂了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成功地揭示了现实中开创者的高尚胸怀。最为关键的是《破阵乐》集中体现了初唐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传达出这一历史时期占压倒优势的社会精神状态。因为隋唐仍是地主阶级最富于冒险精神的一个时期,许许多多的士人都坐着建功立业的梦,他们认为最高的荣耀莫过于习武知兵。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即是对初唐人们普遍的心理写照。《破阵乐》正是显示了这样一种一往无前和雄健壮丽。

到了盛唐,以“法曲”和坐、立部伎为主的宫廷舞蹈,又进入了一种欣欣向荣、青春纵情、流畅轻松、五彩缤纷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霓裳羽衣舞》,构思新颖别致,立意独出心裁,舞蹈设计别具一格,出色的创造了与客观现实不同的一个境界。那是对现实的突破,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升华。达到了唐代浪漫主义乐舞作品的高峰。

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交替的转折时期。南北朝时期较为风行的“软舞”“键舞”,真正达到高峰阶段还是从盛唐末开始的。描写“软舞”“键舞”的许多著名诗句,绝大多数出自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之手。

中晚唐盛行的软舞、健舞和贞元十六年宫廷编制的大型字舞《南诏奉圣乐》《叹百年》,似乎又从玄宗时代那种追求浪漫色彩的情调中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与安史之乱后,禅宗思想的日益兴盛不无关系。

有唐一代的舞蹈文化,是一种有着内在活力的文化,对外来的精神产品具有很强的吸收、改造、融化的能力,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唐代的乐舞,不但包容了许许多多的西域乐舞和其他外来乐舞精华,而且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也以其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唐代乐舞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充分显示了恢宏、堂皇、绚烂、统一的大堂气象。而唐代“容纳一切、消融一切”的气魄,在创造了属于大唐风范的舞蹈艺术的同时,又孕育了宋元“队舞”、明清戏曲,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第六章 宋的转折 五代十国舞蹈艺术承唐启宋的作用:

五代十国,作为一个过渡时期,在艺术风格上面也有着承唐启宋的功能。1)从“舞头”到“花心”。“舞头”是唐代乐舞中担任舞蹈队列领头或担任领舞、独舞的舞伎。五代时“舞头”不仅领舞,还担任领唱的角色。宋代“队舞”的“花心”多处于舞台中心位置,又要念辞语并与“竹竿子”(舞队指挥)对白,属主要角色,故名“花心”。2)从“舞队”到“队舞”。唐代的“队舞”是单纯舞蹈的舞队,没有致词、对话,因其人众而名之“队舞”。五代十国时,既不是像唐代“队舞”那样的纯歌舞表演,也不是像宋代“队舞”那样有一定的角色和对白,它是唐“队舞”向宋“队舞”发展转变的一种过渡和演进。2 “社火”:

宋代民间欢庆节日,以歌舞为主,称为“舞队”,包括各种武术、杂技、说唱等的游行活动,当时称之为“社火”。其来源一说“集各种杂耍为之,非人多莫办,故曰一火(伙)。也有人认为社火来自于祭社乐舞习俗。其活动规模十分可观,名目也很丰富。每年腊月下旬开始,就陆续有舞队出动,到正月初一后日渐增多,至元宵节达到高潮。宋代宫廷乐舞包括:“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各十队。4 宋代“队舞”,演员有明确的分工并各有其名号: “竹竿子”,是手执竹竿、指挥舞队进出场并念诵致词的人。又叫“参军色”。“后行”,指舞队后面的乐队。“花心”,是担任独舞的演员,与“竹竿子”有台词对白。“四角”,另外四位领舞演员,常组成正方形陪衬“花心”。

在结构上,宋代“队舞”对唐“大曲”采取按需择用,这种方式称为“摘遍”。“大曲”乃是唐宫廷宴会上表演的大型乐舞套曲,每套大曲有同一宫调的若干“遍”组成。大曲一般都有十余遍,每遍各有专名。宋人多裁载用之。即其所用者,亦以声与舞为主。

第七章 元明清的舞蹈 1《十六天魔舞》:

元顺帝时约至正十四年,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表演的著名舞蹈。“盖以珠璎盛饰美女十六人为菩萨像而舞。”舞伎们一手执器,一手变换着繁美的手姿,所谓“背翻莲花”、“玉手昙花”。数十只手臂时开时合,上下翻舞,变化万千;她们时而如行云飘雪,飘忽游弋,时而急转快旋,扭捏腾踏。是一个十分浓艳、神秘、妖娆、富于性感的舞蹈。这个名为佛事娱神的舞蹈,实际是为了娱人。2《倒喇》:

从元代到清代,数百年间,一直在中原流传。“倒喇”一词,蒙古语是歌唱的意思。从汉文史书看,《倒喇》近似今蒙古族仍流传的传统舞蹈《灯舞》或《盅碗舞》一类的女子独舞。舞者口含湘竹,可能是吹奏节拍,头顶双瓯,顶上燃灯,或快速旋转,或轻盈飘逸,头上的燃灯随之摇曳,绝妙的表演,令人惊叹,感人至深。3 朱载堉:

是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他在乐舞理论方面,除继承儒家学说外,更发展创造了自己的乐舞理论。其主要成就:

1、首创“舞学”,是他首先将舞蹈从传统的“乐”(诗、乐、舞三位一体)中独立出来,重视舞蹈的社会作用及作为美育对人的教化总用。

2、他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自己对古舞的理解、想象。作了一些拟古舞谱,如《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等。此记谱法,影响深远,被后人所效法,清代一些记载祭祀孔乐舞的书就是采用朱载堉记录舞蹈动作的方法来编写、绘制的。4 清代队舞最初名“莽式”,乾隆八年,改各色队舞总名为“庆隆舞”。

进现当代部分 我国舞蹈发展史上走出国门、迈出向西方人学舞第一步的人是:裕容龄。戏曲舞蹈:舞蹈是戏曲创造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戏曲中凡是成套的身段或单个舞姿动作,都属于舞蹈动态。它们构成了戏曲舞蹈,使之成为能够被独立欣赏、独立认识的舞蹈类型。它分为纯舞蹈表演和舞姿身段类表演两大类。3.西方舞蹈在20世纪之交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通过以下各种渠道向中国社会渗透:1大批留洋学生和出使各国个官员在他们撰写的出版物中记录下了他们在异域所见到的各种舞蹈形式;2西方舞蹈团体到中国演出的趋势一直保持上升趋势;3西方舞蹈还以外国电影为媒介在中国社会广为流传;4一些旅华外侨和中国留洋贵归国人员开办了一些舞蹈学校。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方舞蹈的进入既为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心态和形式。1926年,唐槐秋在上海开设了由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舞蹈教学机构。5 戴爱莲的代表作有:《春游》《哑子背疯》。6 简述黎锦晖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黎锦晖(1891----1967),作曲家、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家,湖南湘潭人。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演奏民族乐器。并系统的观摩和学习京剧、北方曲艺、钻研汉语。在上海创办《小朋友》周刊;创办了中华歌舞专科学校。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素养和汉语音韵学功底,在“五四”运动后的十年间,为改进普及音乐教育及推广国语,创作了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和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些作品词曲通俗流畅,适合儿童演唱表演,被当时的中小学采用为音乐教材,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自己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才,给传统的乐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校园乐舞教育的先声,为中国早期儿童歌舞创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世纪早期在中国某些大城市出现的歌舞团有:中华歌舞团、明月歌舞团。延安秧歌运动是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艺界掀起的提倡民间歌舞的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称为“东方三绝”的三位艺术家是:阿依吐拉、崔美善、莫德格玛。10 1951年,《红绸舞》在柏林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赢得一等奖,此后成为中国当代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保留节目。

11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问世,在中国芭蕾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2《小刀会》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革命斗争为背景的现实题材的舞剧。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集体创作,于1959年在上海首演,引起热烈反响。其成功是多方面的:它为中国舞剧的现实题材的创作提供了范例,也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结构上采用了“章回体”式的安排与布局,具有较强的戏剧性;以独舞和双人舞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群舞为舞剧所表现的民族和社会时代做出背景式的交代与渲染。这些基本思想和原则被视为舞剧创作中不变的法则,而长久的影响着中国古典舞剧的创作。13 《鱼美人》:1959年问世的三幕神话舞剧《鱼美人》是一部借鉴前苏联芭蕾舞剧经验和艺术手法,试图将西洋芭蕾形式同我国传统的舞蹈艺术相结合,以逐步实现芭蕾艺术民族化的实验性作品。从中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和芭蕾的明显影响。它在追求舞剧的舞蹈表现功能方面,在探索舞剧自身的艺术规律方面,率先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取材莫高石窟壁画由甘肃歌舞团创作并首演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是1979年面世的。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舞蹈出现了哪些变化和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中国的舞蹈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与在理想之塔中编织美丽的童话,在生活之流的表层寻找舞蹈的依据。在他们看来,生存的困惑,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以及渴求自我表达的内在冲动才是艺术存在的根本理由和舞蹈创作的更高依据。舞蹈不再仅仅是娱人耳目的优雅形式,它应该成为对生命本质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舞蹈美学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作品主题的深化和表现内容的拓展。在创作中出现了一批力图揭示社会与人性之复杂关系和深刻矛盾的舞蹈作品。

16《希望》是80年代初,由王天保、华超编导,华超表演的男子独舞。这个舞蹈没有具体的人物,也没有可以抓住的情节线索,有的只是充满形式意味的肢体律动。《希望》中那个从地平线上站立起来的人体像一个宣言:中国现代舞将从这里崛起。

1、据南宋罗泌《路史》载:神农氏的纪功乐舞名为《扶犁》。

2、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

3、中国最初的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4、周代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六大舞” 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5、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6、据《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我国音乐、诗歌、舞蹈、剧目的重要源头。

1、龟兹乐: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十分繁盛。

2、白纻舞:原是三国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白色纻麻舞衣而得名。白纻舞以舞袖为特征,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于娱神祭祀。

3、清商乐舞:是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汉族民间乐舞的总称。

4、宋代队舞:是以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大曲为基础结构,配上诗歌、道白,分段落表演的歌舞形式。在宋代属于这种形式类别的歌舞包括宫廷队舞、大曲歌舞、转踏。

5、元代乐队:元代宴享乐舞称之为乐队,它包括《乐音王队》、《寿星队》、《礼乐队》、《说法队》,每队像宋代队舞那样包括十个小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答案要点:

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2分)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2分)

思想性——反映当时的社会意识: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在于执著现实。(2分)形式美——纵向继承春秋以来的轻盈之、楚舞的风格(2分); 横向吸收边地域外的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养料。使它在形式上具有古拙与轻盈、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2分)。

2、戏曲舞蹈的文化性质 答案要点:

⑴宫廷舞蹈的严格程式 ⑵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 ⑶文人艺术的意趣旨归 ⑷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1、夏禹的纪功舞蹈为《夏龠yue 》又名《大夏》。

2、元代名舞有十六天魔舞、昂鸾缩鹤之舞、八展舞、白翎雀舞、倒喇。

3、傩舞是古代民间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舞蹈。

4、周代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5、袖、腰、轻、柔是构成汉族传统舞蹈中“阴柔之美”的风格化艺技。

6、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

7、戏曲舞蹈包括纯舞蹈和舞姿身段两大类。

8、伴随性表情身段是指伴随着演唱或念白过程的身段动作表演,它分演示性动作身段和表现性动作身段两大类。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2、胡乐胡舞: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胡乐胡舞即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

3、建鼓舞:建即竖立的意思,建鼓就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鼓竖立起来,鼓面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其名是舞蹈史学家依其形式而命名的。

4、东海黄公汉: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情节舞,以歌舞表达简单的故事。东海黄公开创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先河,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的武打和幻术以及特技表演可视为中国以舞说戏、依戏做舞的中国戏曲形式的开端。

5、纪功舞蹈:纪功舞蹈是反映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清商乐舞的特征: ⑴抒志言情 ⑵飘逸闲雅 ⑶以目传情 ⑷以轻见长 ⑸以妙取胜

2、宋代队舞的特征:

⑴歌舞具有情节性和叙事性

⑵宋代队舞对大曲按需择用。散序-中序-破。⑶宋代队舞具有综合性 ⑷宋代队舞具有理趣化

⑸宋代队舞具有雅化倾向。文人味、学问气、书卷气。⑹舞蹈风格:娇柔、纤弱、娴静、淡雅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唐代舞蹈艺术的成就具体表现于哪些方面?

答:唐代舞蹈的繁荣盛况,充分展示了舞蹈艺术的成就。

(1)唐代舞蹈是以纯粹人体形式为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段,舞蹈以独立的表演艺术品格登上艺术舞台,它不像周代雅乐那样依附于政治,也不像汉代舞蹈融于“百戏”之中。

(2)唐代舞蹈形成了自己的舞蹈分类法,可以以动作技巧和风格特征来划分,舞蹈动作技巧体系得以完善。按风格特征划分:“软舞”和“健舞”。“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舒缓,体现了舞蹈阴柔的一面。而“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体现了舞蹈刚健的一面。

(3)唐代舞蹈编导水平的成熟。唐代舞蹈编导包括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大型群舞等。在唐代宫廷宴享典礼活动中,所用的是大型的“燕乐”,即“宴乐”。而且唐代宫廷将乐舞节目的水准高低,按演出形制划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是人数较少的小型表演。”立部伎“人数众多,上百人表演。舞蹈节目都比较精致,艺术水平较高。当时,”坐部伎“艺人水平为最高,”立部伎“次之。唐代舞蹈中,运用上百人的队形变化和舞人服饰变化而显字,形成”字舞“。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舞蹈没有停留在对前代舞蹈的吸收继承上,而是进一步的创造提高,使舞蹈艺术走向成熟。

(4)乐舞形制的完善。唐代乐舞大曲是舞、乐、诗三者完美结合的典范。唐代大曲在继承汉代”相和歌“"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吸收西域乐舞形式,进一步创新而成的。形成了一种大型乐舞套曲,其机构分为:“散序”“中序” “破”三部分。歌舞相融,独舞群舞结合,独奏合奏相伴。另外,唐代还产生了具有戏剧因素的歌舞戏。代表作有:《踏谣娘》、《钵头》、《大面》。

(5)唐代舞蹈动作技巧十分全面,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动作,如手袖、腰身、下肢腾跳、脚步踢跳、身体旋转、道具技巧以及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4分)

(6)“舞谱”随唐代舞蹈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以唐太宗李世民绘制“秦王破阵图”开始,到后来有了成熟的“敦煌舞谱”。舞谱的发展,对舞蹈的创作、编排、记录和传授,都起到推动作用。(4分)

(7)产生了一大批舞蹈文物。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中丰富的乐舞形象。(2分)

(8)乐舞思想的产生:舞者乐之容、舞以象功德、、舞以美德操、舞以摅情志、悲悦在人心、知乐为君子、礼乐宁邦国。(4分)

第二篇:外美史复习纲要

一,埃及美术

古王国美术(前2686——前2181)•(1)建筑 金字塔

王朝初期―马斯塔巴‖ •

萨卡拉金字塔

古王国盛期

吉萨金字塔群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塔)——胡福

• 金字塔

改为石窟陵墓

门图普太享殿

• 方尖碑

代表

谢努塞尔特一世(最有名的方尖碑)二,古希腊美术

瓶画:东方风格,黑绘风格(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红绘风格。

• 古希腊的黄金时期 • 建筑:雅典卫城建筑群 • 雕刻:早期:米隆 掷铁饼者

盛期:菲狄亚斯

雅典卫城建筑群

波留克列特斯

《法则》1:7 持矛者

• 罗马成就即是建筑上的成就

• 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帕台农神庙和罗马成神庙并称三大建筑杰作

• 一、文艺复兴的概念图

• 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其愿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它以佛罗伦萨为中心,掀起了一场崇尚科学、发掘古希腊文化、探求自然真谛的热潮,其中心点是怀疑与批判神学思想的人文主义精神。要求解放思想,动摇宗教戒律的禁锢,主张个性自由。

• 文艺复兴的特点:

1、美术的内容形式题材“人文主义” •

2、雕塑具有人性

3、绘画上有了透视,架上绘画已经产生 •

4、肖像画兴起 • 三杰及成就: 达.芬奇 •

米开朗基罗 •

拉斐尔 • 威尼斯画派 • 扬凡。埃克

• 15 16世纪 博斯《愚人船》《干草年》 • 16世纪 老彼德 勃鲁盖尔

• 卡拉瓦乔

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主要创始人 •

• 巴洛克艺术特点: •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原意是不圆的珠子,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当时含有贬义。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 的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

•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盛行在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克被宗教利用,服务教会。•

1、具有豪华的特色。•

2、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富有激情性,反映作者内心情感世界。

4、具有运动感,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更重视空间感。•

5、它的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

6、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委拉斯贵支(Diego de Velazquez,1599~1660),• 特点:民主思想和高超的写实能力,主张表现平民生活扑素的美。

塞维利亚时期(1617——1622)《卖水的人》、《煮蛋的老妇人》 • 宫廷服务时期(1623——1629): • 《酒神巴库斯》、《腓力蒲四世像》

• 光与色时期(1631——1648)《布列达的投降》

• 成熟时期与晚年时代:《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 《宫娥》、《纺织女》 •

圣德列萨祭坛

雕刻的顶峰 提埃波罗

威尼斯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荷兰:代表画家:伦勃朗:时间

国家

代表作

夜巡创作时间 罗可可艺术18世纪前半期

大卫1749—1854

新古典主义旗手

借里柯1791---1824 浪漫主义先驱画笔凝重,时代感情

德拉克洛瓦斯

法国浪漫主义真正的奠基人

法国印象主义(论述)

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面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营养,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妙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这方面印象主义画家还从荷兰小画派、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英国画家特纳和康斯太勃尔等人那里接受了有益的经验

从印象主义开始,欧洲的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在印象主义内部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画家群,一是以莫奈为代表,一是以德加为代表。前者偏重于色彩的表现力,后者仍对古典素描造型有所迷恋。当然也有画家介于两种类型中间。

那是在19世纪60年代,一群有着探索和创新精精神的青年人,对保守的官方沙龙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他们团结在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周围,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这些画家不定期地在巴黎的盖尔波瓦餐馆、新雅典餐馆以及巴齐耶与雷诺德的共同画室里会晤,并到塞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经常参加聚会的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巴齐耶、塞尚等,评论家有杜瑞和利维拉,资助这个聚会的有画商杜朗-耶鲁。1874年4月,这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展览,他们自尓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参加展览的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莫里索、基约曼等人。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尓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得名。印象主义画展从1874年到1886年共举行了8次。印象主义一词由此得名

印象主义是一个松散的艺术社团,它没有明确的纲领,艺术有集合在一起,仅仅因为画风比较一致,便于共同举办画展。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有的仅在一段时间内迷恋印象主义画风,后来则另有追求,有的在绘画风格上曾多次变化反复,此外,参与的画家水平也不尽一致 名词解释:立体主义:是现代主义艺术的旗帜,有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他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是、光线空气、氛围表现了趣味让位于直接曲

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诉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绪性

毕加索:年代:

达达主义:20世纪初杜尚:《泉》1887 –1968

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先验层面上的潜意识,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主义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和荒诞意象的释放。波普艺术: 安迪-沃霍尔:美国

波普艺术

作品 哈得逊画派

科尔创始人

代表画家 鲁本斯

世界美术巨匠 凡代克:

天才肖像画家

第三篇:舞蹈史

1. 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四个高峰。. 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四个高峰。第一个高峰—西周雅乐 第二个高峰—汉朝俗乐 第三个高峰—唐朝燕乐 第四个高峰—宋代民间舞蹈。2.昆曲中把舞蹈融于歌唱与戏剧表演中的代表作是什么? .昆曲中把舞蹈融于歌唱与戏剧表演中的代表作是什么? 剧作家汤显祖的《游园惊梦》。3. 名词解释“走会”“歌舞戏” . 名词解释“走会” 歌舞戏”,①“走会”是一种综合性,游行表演的形式,它常把散于民间的各种技艺的一人集合在一起,在灯节等节日里集体出 现在游行表演队伍中。其中包括舞蹈、杂技、滑稽表演等。②歌舞戏,是受戏曲艺术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民间歌舞逐渐演变为风格各异的歌舞小戏。它们大多是歌舞、故事相结 合,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歌舞戏的代表作有《花鼓戏》《采茶戏》、、山东的吕剧、“五音戏”、安徽的“黄 梅戏”、江苏的“锡剧”等。4. 民国时期,提出美育教育思想的人是谁?其对中国舞蹈发展的作用? . 民国时期,提出美育教育思想的人是谁?其对中国舞蹈发展的作用? 蔡元培。他提倡的美育在中国引起很大的影响,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他的思想对五四时期音乐舞蹈教育起 到重要作用。我国早期的舞蹈艺术,特别是儿童的歌舞艺术,就是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美育理 论倡导下发展起来的。5. 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是谁?及其主要作品 . 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是谁? 黎锦晖。主要作品《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 《三蝴蝶》 《小小画家》 《月明之夜》 《小羊救母》 《春天的快乐》 《最后的 胜利》歌舞《可怜的秋香》等。6. 被誉为“三大赤色舞星”的舞蹈家是指?及其主要贡献。. 被誉为“三大赤色舞星”的舞蹈家是指?及其主要贡献。① 李伯钊。苏区歌舞艺术的开拓者,他编创的《乌克兰舞》 《海军舞》 《红军舞》等,和根据伊莎多拉`邓肯的演出而 创编的《国际舞蹈》成为苏区歌舞的代表作品。② 石联星。苏区舞蹈开拓者,他创作了舞蹈《游击战》还和刘月华共同创作了舞剧《台湾人民反抗殖民主义者压迫》 等,为开拓繁荣苏区戏剧、舞蹈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在电影《赵一曼》中塑造了赵一曼的抗日英雄形象。③ 刘月华。她曾担任红旗剧团的领导,在前线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在苏区舞蹈发展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7.1942 年毛泽东发表了什么?掀起了新秧歌运动。年毛泽东发表了什么?掀起了新秧歌运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型秧歌的兴起时中国舞蹈发展的

重大转折点,舞蹈艺术从此走上了新的道路。8.中国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获奖的作品。.中国在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获奖的作品。① 第二届:中国汉族典型舞蹈《大秧歌》 《腰鼓舞》取得特等奖的优异成绩。② 第三届:中国的《红绸舞》藏族民间舞《春游》古典哑剧舞蹈《三岔口》获得二等奖。③ 第四届:汉族民间舞《采茶扑蝶》 《跑驴》 《狮舞》 《荷花舞》等获得了一、二等奖。④ 第五届:蒙古族民间舞《鄂尔多斯舞》中国古典歌舞剧《闹龙宫》等获一等奖。除此之外,戴爱莲编导的《飞天》,汉族古典舞《春江花月夜》,傣族民间舞《孔雀舞》,汉族民间舞《花鼓舞》 《龙舞》,蒙族民间舞《蛊碗舞》等也在联欢中获得优异成绩。10 文化部委托北京舞蹈学校举办的两期舞蹈编导培训班,各自的作品及不同之处 文化部委托北京舞蹈学校举办的两期舞蹈编导培训班,1955 年 12 月第一期舞蹈编导培训班,有吴晓邦,戴爱莲等指教,创作了《宝莲灯》 1985 年第二期舞蹈编导培训班请来了被誉为芭蕾舞双人舞托举之王的苏联著名编导古雪夫创作了中国大型舞剧《鱼美 人》 不同之处: 《宝莲灯》是民族舞剧,以民族素材为元素,采用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鱼美人》是民族舞与芭蕾舞的相结 合 12 建国初期,为了庆祝解放,戴爱莲先生及欧阳予倩编创了舞剧《和平鸽》舞剧主要采用了芭蕾舞和现代舞的手法进 建国初期,为了庆祝解放,戴爱莲先生及欧阳予倩编创了舞剧《和平鸽》 行编排的。行编排的。13 解释新秧歌,新秧歌剧 解释新秧歌,新秧歌:是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从旧秧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而发展。新秧歌不但可用于娱乐,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在娱 乐之中,又自我教育的手段。秧歌主要内容包括腰鼓,花鼓以及“龙灯” “旱船”等。新秧歌剧:是指戏曲音乐舞蹈诗歌融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是中国歌舞剧的雏形。代表作品有《兄妹开荒》 《夫妻识 字》 14 解放以后有哪些著名的编导家?及其作品。解放以后有哪些著名的编导家 及其作品。名的编导家? 刘敏《昭君出塞》贾作光《渔光曲》 《迷途的羔羊》黎锦晖《麻雀与小孩》黄豆豆《醉鼓》田露《孔雀飞来》 《红珊瑚》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长调》等。15 谈举办“桃李杯”比赛和“荷花奖”比赛的意义。谈举办“桃李杯”比赛和“荷花奖”比赛的意义。“桃李杯” :桃李杯是由文化部教育司,中央电视台,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创办的,有(艺术)院校参加的国家文化艺术

政府奖赛事。自 1985 年至今该赛事已经成功举办

了九届。在检验专业舞蹈教学成果,发展优秀舞蹈人才,繁荣舞蹈创 作,总结交流教学及创作经验。促进舞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享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的美誉 “荷花奖” :这是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联合主办的“荷花奖”是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层次的专业奖励。在二十一世纪就 要走到终点的时刻,作为一种象征,荷花再次成为舞蹈界关注的焦点与中心。“荷花奖”的诞生,在舞蹈界为之多年不 遇的大事,他感应着时代的脉搏,迎合着社会的召唤,在中国人民踏上新征途,即将迈入新世纪应运而生 16 现代舞在中国舞的发展 建立了现代舞蹈团。主要有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大专班,北京现代舞团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等 创作现代舞作品《传音》 《太极印象》 《问世》 《红扇儿》 《红与黑》等 参加国际现代舞蹈大赛成绩斐然。1990 年 11 月第四季国际舞蹈大赛中现代舞《传音》及《太极印象》获现代舞双人舞 大奖。1996 年第九届维捷布斯克国际现代舞比赛中广东现代舞团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比赛,便包揽了金银铜奖 现代舞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的课程之中 中国编导吸取了现代舞编创手法,创作了很多作品 17 20 世纪末中国舞剧发展的几个特征 中国舞剧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高潮 50 年代,以《宝莲灯》为先导掀起了第一次舞剧发展高潮。其特点是,民族舞剧的建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80 年代由《丝路花雨》为首的第二次舞剧发展高潮。其特点是:舞剧的语汇,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全方位多样化 的发展。以《阿诗玛》为代表而掀起第三次舞剧发展高潮。其特点是,舞剧题材语汇,风格综合开阔,形成了以立体系统,网 络式丰富多彩的景象。中国舞剧三个类型特点 答:①解放后至文革前,民族舞剧得天独厚②文革十年,芭蕾舞剧无我独尊 ③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舞剧奋起争衡 18.当今中国舞蹈有何发展和创新 当今中国舞蹈有何发展和创新 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华当代舞蹈全面多元的发展时期。在继承 50 年代舞蹈创作,重视民族风格和社会作用的 传统的同时,吸取西方现代文化精华,探索中国舞蹈发展道路。因而舞蹈创作更加重视舞蹈的概括力与表现力,强化 舞蹈的艺术质量与审美情趣,并在新的题材形式舞蹈创作中,致力于民族精神于时代精神的体现,标志着当代中华舞 蹈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舞蹈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时期。19.谁编制的《舞谱》中有音乐、舞姿、歌词、文字说明、场图记,是古代流传至今最完整的舞谱。谁编制的《 谁编制的 舞谱》中有音乐、舞姿、歌

第四篇:舞蹈史

第一章

1,论述中国原始社会的舞蹈内容及其作用

原始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在原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礼仪性的舞蹈,还是以身躯律动性的摆动作为纯粹欢愉的精神表达,舞蹈充分支配了原始人的生活。”

中国古籍中有许多记述原始舞蹈的内容,如“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若国大旱,则帅巫而雩舞”(《周礼·春官》)等。对原始先民来说,舞蹈艺术是和所有的人类传统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对于要达成某种实际和重要的目的的时候,其舞蹈所表现的是一种魔术般的动作。舞蹈给人以力量并能增强氏族或部落内部的秩序与和谐,舞蹈还表达了原始先民一厢情愿祈求降临福祉或避开凶祸的美好愿望。表现祭祀是舞蹈常见的一种形式。

《周礼》、《后汉书》等就载有我国古代人用舞蹈仪式驱逐四方疫鬼的内容(参见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我国现存独龙族的牛锅庄舞,景颇族的„金再再‟舞,傈僳族的„死舞‟,都属于祭祀仪式的蹈。”(林耀华主编《原始艺术史》)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落中,舞蹈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明确的宗教内涵,它所表达的既有崇拜的意味,也是在祈祷——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如北美洲印第安人跳的“野牛舞”、“熊舞”,西非部落的猎舞,澳洲土人的袋鼠舞等。最典型的要数一些非洲部落的性爱舞,它的功利性是刺激生殖欲望。

恩格斯曾指出:美洲印第安人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仪式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具代表性的是澳洲的“科罗波利舞”,它的感情表现形式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是模拟再现,例如模拟再现战争或狩猎过程。

第二是力动表现,即纯舞(参见袁禾《中国舞蹈》):它以综合性的形态动员生命、以律动性的本质表现生命、以实用性的意义强调生命、以社会性的功能保障生命。原始的祭祀舞、狩猎舞、战争舞、性爱舞的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这四大 特征。

2,简述生殖崇拜的舞蹈

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当有妇女分娩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要到野外去分娩,认为这可以使土地肥沃。如果妇女因分娩而死(这在原始社会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对死者举行英雄的葬礼。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

3,论述原始舞蹈

原始舞蹈是一种人类原始文化形态,它还不是有意识的娱乐或艺术创作。对原始舞蹈的起源,中外学者有各种认识,如起源于游戏、巫术、性爱、劳动等等。中国舞蹈史学研究中的多数意见是:劳动创造了人的形体,还特别创造了人的思想,使舞蹈成为文化而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动作,具有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然而不能说舞蹈仅仅起源于劳动,还应包括非生产劳动的其他生活活动:战争、性爱、祭祀等等。

4,解释巫术舞蹈

中国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而巫术仪式是世界各民族童年时期的一种原始宗教性的文化活动。巫术仪式中的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舞蹈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中国古代舞蹈与世界其他民族舞蹈一样,也是在先民图腾崇拜与祭祀活动中产生的。其功能则是为先民现实生存服务的,是先民们祭告神灵、传达神意以及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其表演也多在祭祀性场合。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很浓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因为中国传统舞蹈产生于特殊的时代和环境,所以仪式性特征十分明显,舞蹈艺术后来作为审美性极强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抒情、审美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而巫术仪式舞蹈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蜡祭:是古代一种祭歌。

女乐:乐舞奴隶,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

大韶:简称《韶》,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摊祭:古代驱鬼除疫的一种祭祀方式。

六代舞:相传为中国古代黄帝、唐、虞、夏、商、周六个时代的祭祀乐舞。又称六乐。雅乐舞:雅乐舞蹈是礼乐教化的正统舞蹈,内容很丰富,不过却很难被人理解。2,简答

《大武》的问世年代及主题。

旋娟与提嫫活跃于何时代。

举出战国时期三个著名的表演性舞蹈或三个著名舞蹈家的名字。战国时代,出现了两个著名舞人── 旋娟与提嫫。从有关记载分析,她们可能掌握了舞蹈与气功中的“轻功”相结合的绝技。《萦尘》、《集羽》、《旋怀》,旋娟与提嫫这两个最早被记录下来的中国古代舞蹈家的技艺,是令人惊叹的。而舞姿轻盈,确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崇尚的审美特征。

3,论述题

“六代舞”和“六小舞”在西周雅乐文化体系中的表现和作用。

中国古代女乐舞蹈的基本形成脉络即主要审美特征。“以巨为美,以众为观”是指哪个朝代的舞蹈?含义是是什么?

唐朝。因为唐朝李姓源自鲜卑民族,而鲜卑士兵各个彪悍英勇。是善战的民族。举杨贵妃一例,就多少看出唐王朝李姓血统对体壮结实的勇士是很崇敬的。而这里所提到的“巨”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胖”或“结实”。所以审美角度上看着很健康,很雍容,很勇猛,很魅力。

试论西周雅乐舞的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和思想基础。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舞赋:以描述丰富多彩的舞姿为主。傅毅在这里记录的乃是汉代时极为盛行的“般鼓舞”,又称“盘鼓舞”。

舞袖:舞动袖子或者舞衣的袖子

翘舞:即《云翘》舞。用于郊祀的一种乐舞。胡舞:西域的舞蹈

灵星舞:(又名《象教田》)是汉代祭祀后稷的乐舞。由童男十六人表演,舞蹈表现了开垦、耕种、锄草、驱雀、收割、舂谷和扬糠等劳动的生活,以此来纪念和歌颂后稷教民种田的功劳。

巴俞舞:古代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建鼓舞:一种击鼓而舞的舞蹈,汉代“百戏”的节目之一。其舞具为建鼓,建鼓又名“楹鼓”,传始于商代。建鼓舞的特点是讲究技巧性,也十分注重技巧与艺术相结合,这也是汉代舞蹈的整体特征。

鱼龙曼延: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

折腰之舞:这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题动作的艺术舞蹈, 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 以柔软的腰功显示她的舞蹈魅力。随时有快节奏的技巧表演和昂扬气势, 但其基调是以柔美轻捷见长, 色彩明丽, 极少萎颓废的情绪。

以舞相属:汉代一种交谊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规矩就是失礼 2,简答题

赵飞燕之舞的最大特点。

赵飞燕的舞蹈艺术,《赵飞燕别传》中有这样的描述:“赵后腰骨尤纤细,善踽步行,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踽步”是赵飞燕独创的技巧,最早见于史料,可见其舞蹈功底深厚,并能控制呼吸。赵飞燕“善行气术”,传说她“身轻若燕,能作掌上舞”,可见其轻功极好,且可能她已能在空中做高难度的技巧,轻盈飘逸,挥洒自如。赵飞燕不仅是位舞蹈艺术家,也是位出色的琴家,她有一张琴名为“凤凰宝琴”。当时长安有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张安世,自幼习琴,15岁时便名满天下,后入宫为汉成帝和赵飞燕演奏了一曲《双凤离鸾曲》,其出色的技艺和优美的音乐令皇帝夫妇如痴如醉,赵飞燕尤为激动,令人取来她的琴奏了一曲《归风送远》,飘逸逍遥,令张安世惊叹不已。赵飞燕爱惜张安世之才,特求成帝允其随便出入皇宫,并给他一个侍郎的官职,还送给他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两张名贵的琴,一曰“秋语疏雨”,一曰“白鹤”。

“以舞相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形式?特点是什么?

是两汉魏晋时期的.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有严格的礼仪规矩,姿态仪容都有讲究,违反了

规矩就是失礼

3,论述题

用实例论述汉代中外舞蹈交流状况。

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汉 代宫廷音乐家李延年根据此曲,创作出“新声廿八解”,用于军乐。另外还 有,汉灵帝喜爱西域文化“好胡服、胡帐、胡板、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 竞为之”。统治者对外来乐舞文化的偏爱,以至影响整个阶层的风气。与此 同时,中原乐舞文化也传入外国

从汉画像石中的舞蹈形象谈汉代舞蹈的种类与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博采众长,技艺向高难度发展,结合舞蹈与杂技的《盘鼓舞》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此外,以长袖为特征的《袖舞》,双手执长巾而舞的《巾舞》,也是汉代著名的舞蹈.《百纟宁舞》,《盘鼓舞》是哪个时期的舞蹈?分析比较他们的特点。

长久流传, 晋至唐的五、六百年间,一直盛行不衰是酒宴表演中的保留节目。舞者佩戴珠翠饰品,身穿白色长袖舞衣,动作以舞袖为主。她时而高举双袖如天鹅飞翔,时而低回婉转,轻移舞步,如推若引,似留且行,乐声节奏渐快,双袖急挥如雪飘,敏捷步态似流波,如流风行云般轻盈飘逸的舞姿,在观众面前掠过。盘鼓舞:汉代

中国汉代一种踏在盘子和鼓上表演的舞蹈。舞时将盘子和鼓排列在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盘鼓舞》中作道具的盘是木做的,椭圆形,鼓稍高于盘子,直径约三十多厘米。一般鼓为一面或两面,盘为六个或七个,也有用四个、五个或三个的。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表演各种舞蹈技巧;因为一般用7盘一鼓,所以又称七盘舞(有时只用鼓而不用盘,或以鼓代盘)。

汉代女乐舞蹈的动作特征。一、二、三、四、艺、技相融,以舞为重 美丑相兼,刚柔相济 神秘奇谲,以悲为美 形神兼备,意境深邃

第五篇:舞蹈史

一.名词解释:

彼季帕: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芭蕾之父”,出生于芭蕾之家,奠定了性格舞的形成。他的舞蹈既保存了古典芭蕾的高度技术,又有严整、合乎逻辑的发展。他对情节舞和哑剧场面都很重视,利用一切手段来为展开剧情服务。(加入了大量的民间舞和性格舞;作品有严格的程式化模式,与浪漫芭蕾不同)代表作品有《堂吉可德》《舞姬》《睡美人》《天鹅湖》《海盗》等等。

伊凡诺夫:伊凡诺夫在音乐启发下产生舞蹈形象的时候起才开始自己的创作过程的,音乐引导着他,他才按照音乐的内容和形象来设计舞蹈和场面。伊凡诺夫是在音乐中寻找灵感的主要源泉,这一点在《小雪花舞》中尤其表现得明显。伊凡诺夫从音乐出发竭力在舞蹈编排中体现交响原则,他创造性地运用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了天鹅形象,传达了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这是芭蕾历史上原则性的进步,柴氏的交响性音乐启发编导做出了交响性舞蹈处理,他正确理解了柴氏音乐的实质,创造性地设计出象征白天鹅的“主导动作”(与音乐的“主导动机”有机统一)。

仙女:编导为塔里奥父女。《仙女》中的“仙女”舞蹈开创了传之后世的浪漫主义芭蕾风格,是浪漫主义芭蕾的开山之作,它实现了浪漫主义舞剧在内容主题和戏剧结构上的变革。这部作品是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的一个典范。舞剧《仙女》一反旧时舞剧的大团圆、狂欢舞蹈、华丽终场的惯例,以忧郁悲伤的场景结束全剧,给观众留下了回味的余地。这种处理既有诗意和真实性,又揭示出现实生活不如人意,幸福失之交臂以及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等的主题,使作品的容量加大,主题深化。

吉赛尔:舞剧《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之一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被称为“芭蕾之冠—浪漫芭蕾代表作”。舞剧《吉赛尔》体现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典型主题;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尖锐的分歧,冲突和矛盾;代表了舞蹈艺术的新成就;女主角面临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的挑战;编导技术的重大成就;群舞队改为统一的抒情整体;编排上体现为“交响芭蕾”思维的萌芽。舞剧中的第一幕终场和第二幕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

拉班:鲁道夫•冯•拉班是现代人体动作科学思想的伟大代表人物,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最伟大的贡献也在于他的人体动作的科学研究。代表作品有 《摆动的大教堂》等,有关人体动作科学研究的代表著作有《舞蹈家的世界》(1920)、《舞蹈设计学》(1926)、《劳动操作效率》(1947)、《现代舞蹈教育》(1948)、《舞台动作探究》(1950)、《舞蹈与动作记谱原理》(1954)和《为舞蹈而生活》等等。拉班曾被人称为舞蹈界的爱因斯坦,拉班揭示了人体世界小宇宙的秘密,他对于人体动作的研究所提出一个著名公式是人体动作=动作内容+动作形式;拉班认为人体动作的内容属于动作内部力量变化效应的象征,在人体动作的内容研究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力效"的学说,这是拉班对人体动作所作的本质层面的把握;拉班对人体在空间运动的各种要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球体空间"的概念;拉班对于动作系统的科学分析,揭示了生命运动的本质与规律性,并向我们揭示,通过人体动作,观察生命是可能的,理解生命是可能的,发展生命是可能的,拉班认为人类对于他活动者的外在世界引起知觉,来源于环境不断地刺激之流给予他的感受。邓肯: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一直被现代舞蹈家奉为精神领袖,被誉为“现代舞之母”著名代表作品:《马赛曲》《国际歌》《少女死亡之舞》《牧歌》《仲夏夜之梦》《无词歌》等等。邓肯舞蹈的艺术特色是对古希腊艺术精神的追求;伴随音乐起舞;即兴作舞,即兴中形成了自我无法被人模仿,也无法被超越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邓肯的舞蹈思想是建立民主自由的美国舞蹈;生活与艺术一体化;赞美女性自由的身体与心灵。邓肯作为现代舞之母的历史地位,来源于她对现代舞蹈发展的伟大贡献,邓肯舞蹈创造的意义在于重返舞蹈的本原;提升了舞蹈的意义;弘扬了舞蹈独创性的本质。当然,也邓肯作为舞蹈家的历史局限有反对芭蕾舞剧,对芭蕾以偏概全;作为现代舞的先锋人物,尚未能形成自身舞蹈艺术的系统理论。

德尔萨特“表情体系”:德尔萨特揭示了人体动作和内心活动之间的一条普遍的规律:人的任何内心活动都是与其身体的某种外形运动或某种动作欲望相关。德尔萨特的“表情体系”建立在人体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视时间、空间、运动为人体动作的基本条件,并认为它们三位一体互为依存。他认为人的身体运动具有的三重性—即理智的、情感的和肉体的三个层次,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得出人体分类三分法;他认为“没有什么比缺乏动机的姿态更可悲了”;这个体系在当时一味追求空洞的外在形式美的舞蹈表演和舞蹈教育中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并打开了现代舞蹈与教育的大门。

达尔克罗兹“优美节奏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视为乐器,用人体的动作去掌握、解释和表现音乐节奏。从简单的节奏反应,逐渐到大幅度的人体运动区提下音乐节奏的经验。通过姿态和动作,去将文字和曲调的精神法则和属性加以视觉化,并且将它们提高到一个艺术经验的水准上。这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听觉方面的敏感,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良好的节奏训练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和控制能力,将身心一体地统一于节奏表现,并将在音乐中获得节奏的经验变为有益的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自由表现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冲动。这一体系使达尔克罗兹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富有创作性的心灵,为他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提供了精神指南。

力效:“力效”视为一切动作的根源,是一切动作产生的内在冲动。“力效”由四种基本要素构成,这就是重力、时间、空间和流畅度。“力效”的功能在于它负荷着动作的内容,并赋予动作以表现性。“力效”早非语言性的动作语法表现中,类如由单字组成片段,表现动作的节奏。它属于某种可以目睹的符号使我们认识人类的内在态度及其推动力。动作的八种基本力效样式有砍动、压动、扭动、滑动、弹动、轻敲、冲击和浮动。

玛丽•魏格曼:德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欧洲表现主义舞蹈创始人。被认为是继邓肯之后,对现代舞产生最显著影响的舞蹈家。她的主要著作有《舞蹈的语言》《玛丽魏格曼手册《以及《结构》等等。她的舞蹈的表现往往“使人感到人类将沦于万劫不复”的境地。“黑暗”、“死亡”的主题与气氛弥漫着魏格曼的舞作。代表性的舞蹈作品有《百无聊赖》、《节日的韵律》、《变换着的景色》《女巫舞》等等。她的舞蹈思想有舞蹈是表现人的语言和经验;舞蹈产生于时代及其精神;舞蹈具有纯舞蹈与戏剧舞蹈之分;关注舞蹈与生命本质的统一。舞蹈个体与整体应并行不悖。

保罗•泰勒: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新先锋派”舞蹈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早期作品就十分具有先锋性,做出了类似《叙事诗》那样“简约风格”的作品,和后期的“涂鸦风格”的作品。泰勒推出独舞《叙事诗》,创造了当时舞蹈史上最少动作的“舞蹈”。《昆虫与英雄》是泰勒早期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光环》是泰勒一部重要纯舞蹈作品,他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交叉点》《美国起源》《玫瑰》。泰勒读的后期作品是对“新古典”的追求,《海滨广场》使他成为一位新古典主义舞蹈艺术家,其他著名的还有《空气》《海浪飞花》《阿尔丁庭院》。青春、爱情、生命的冲动是保罗•泰勒舞蹈的主题,也是他舞蹈风格形成的主导成因,他认为他取自生活,将其规则化,风格化然后放进舞蹈中的东西太多了,这其中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总之,对于他而言,“现代舞是一张特取证”,使他有可能做他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书写着美国现代舞的一段历史。

皮娜•包希:德国著名现代派舞蹈家,尤斯曾让她在《绿桌》中担任母亲一角,1967年,上演她的第一个舞蹈《碎片》;1968年,发表她的杰作《在时间的风中》;1969年,获得“科伦作品编导奖”。皮娜•包希重要的代表作品有《春之祭》、《七种死罪》《与我共舞》《华尔兹》《蓝胡子》等等。后来,皮娜以各地的生活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环境编舞法”的作品,如以罗马为题材创作的《胜利者》,以香港为题材创作的《拭窗者》。皮娜赋予“舞蹈剧场”这个概念的形态,她拯救了德国舞蹈,却将传统舞蹈剧场艺术粉碎了。皮娜的舞蹈剧场有三个重要艺术特色:1.破碎的舞蹈剧场2.对两性与暴力的深刻表现,如创作的《与我共舞》《交际场》《蓝胡子》等作品3.对重复偏爱,在包希的舞蹈中,“重复”不是同性的,它永远变化无穷。包希的舞蹈观念是关注人为何而动;揭示两性永远互动的主题;表现终极的人文关怀。

坎宁汉:美国著名现代舞蹈家,新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机遇舞蹈”的创始人。创造了“机遇编舞法”,形成“纯舞蹈风格”,代表作品有《冬枝》、《风声尚在》、《旋转木马》《空间点》等等,专著有《舞蹈家与舞蹈》《变。编舞手记》等。他主张“舞蹈就是舞蹈”。他的舞蹈思想是舞蹈的基础是动作;舞蹈创作是一种偶然;舞蹈创作与社会同步。

贝雅:以自己的理念把芭蕾艺术从僵化的状态中引出迷津。1953年组建自己的第一个舞团“明星芭蕾舞团”,代表作品有《孤独人的交响》。他创作了一种以古典芭蕾为基础,以现代音乐为伴奏,协调而富有表现力的,受大众欢迎的“新型的芭蕾”。贝雅的舞蹈极具综合性,但主要有三类风格,即纯芭蕾、神秘芭蕾和整体芭蕾。主要代表作品有《霍夫曼的故事》《婚礼》《快乐的寡妇》《浮士德的沉沦》

二、简答题

1、格雷姆的“收缩—伸展”技术体系:

这套体系是以呼吸为原动力,是一套极具表现力的身体运动技巧,业已成为现代舞蹈技术的经典。其特点如下:(1)以呼吸为原动力;(2)伴随着呼吸,以躯干为轴,向四肢收缩与舒展(吐气时收腹内敛,吸气时肢体挺直外展);(3)伴随着呼吸,复以脊椎为轴,身体进行螺旋式的拧转;(4)伴随着呼吸,顺应地心引力,不断地实现重心的转换。

2、丹尼斯舞蹈的艺术特色:

以东方主题和情调传播宗教精神和艺术精神,并且以独树一帜的舞蹈技巧和服装设计影响美国舞蹈的一代舞风。

(1)执着的宗教精神,丹尼斯久藏于心的舞蹈意念是经由舞蹈求神,这种强烈的宗教感情和意念使其为之奋斗一生,使其艺术带着神秘的宗教色彩。(2)东方的形式,丹尼斯不是一个“东方舞蹈家”,而是一个选择东方舞蹈形式传达人类宗教精神的艺术家,为了张扬东方色彩及其宗教精神。(3)音乐视觉化,这种方法最单纯的形式是将一部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与和声结构科学地转换或翻译成身体动作,而不是解释或揭示其任何内在涵义。“音乐视觉化”的编舞方法,类似于后来的交响编舞法,舞蹈的结构,节奏甚至是节拍都以音乐为基础,并且追随音乐的旋律,情感以及变奏。这种方法对规范舞蹈创作科学化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借鉴音乐创作的结构,节奏与变奏和声等方法,丰富舞蹈的视觉形象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3、邓肯的舞蹈思想:

(1)建立民主自由的美国舞蹈,邓肯梦寐以求的舞蹈理想是建立属于美国的充满民主精神的自由舞蹈。(2)生活与艺术一体化,他认为“生活的每一部分,不仅是爱情,都应当成为艺术”,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艺术有机地溶合在一起。(3)赞美女性自由的身体与心灵。邓肯认为她的舞蹈是人性解放的艺术,因而她的妇女解放的思想也在舞蹈中得到充分地显现。如邓肯反对芭蕾舞的美学对女性人体的束缚与摧残,主张女性的身体应该以丰腴,自然为美。

4、韩芙莉的“失衡—复衡”技术体系:

韩芙莉技巧的中心是由呼吸带动的失衡后的复衡。韩芙莉认为人体因地心引力作用向下跌落,随即人为抵抗这种引力,为恢复平衡作出努力,这两种冲突的对比贯穿在动作之中。第一要素分别从机械节奏,呼吸节奏和情绪节奏等建立起各种动作片断。第二要素是通过肌肉紧张与松弛形成生气勃勃的动力强度变化。第三要素是一种人体动作变换时的补偿性动作。第四要素为动机(情绪性或戏剧性)的诱发,会让舞者和观者双方感到满意,并达到心领神会的审美境界。P180

5、“机遇舞蹈”:

后现代舞的基础创作观念和方法之一。创作人是美国后现代舞大师坎宁汉,其核心的“非确定性”思想和“投掷硬币”的方法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以变为本”的宇宙观和“摇签落地”方法论。以掷硬币的方法决定动作构图,舞段串连,演员人数,空间方位,节奏类型以及舞蹈编舞的诸种成分,最后将其连接起来,类似于“拼贴”手法,取得某种出人意料之外的效果。P251

6、贾德遜纪念教堂舞蹈剧院:贾德遜纪念教堂很长时间来一直作为自由主义教徒的集合场所,常常被教民用于讨论政治改革,公民权力和艺术活动。教堂采取给予艺术家帮助的政策,并且不作任何检查地支持先锋艺术,教堂很快成为城市年轻一代先锋派舞蹈中心,其历程不仅载入贾德遜纪念教堂历史,更载入美国舞蹈的历史。“贾德遜”已作为一个舞蹈的新时代—民主的身体的标志。

1962年7月6日,贾德遜的舞蹈家以“舞蹈发布会”的形式举行他们在“贾德遜剧场”的首场演出。

贾德遜纪念教堂舞蹈剧院成为年轻的编导们为寻找一个发表他们实验作品的专门活动中心形式的地方。贾德遜纪念教堂舞蹈剧院成为舞蹈领域新先锋派活动的中心,年轻舞蹈家在这个免费的表演空间里试验,借鉴,批评,颠覆,教堂是个提问的地方。

7、“舞蹈剧场”:“舞蹈剧场”这个词最早由尤斯于20年代使用,那时他正力求创造一种古典芭蕾与新舞蹈结合,并能完整表达剧情的舞蹈。库特·尤斯创造了“舞蹈剧场”这个概念,皮娜·包希赋予它以形态。包希指出“舞蹈剧场可以包括歌剧,音乐,甚至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指更广泛的一种空间,包括运用在舞台上的道具—说不说话,跳不跳舞……舞蹈剧场可以包括很多东西,可以是芭蕾,可以广泛地指任何艺术,或生活……”

创造“舞蹈剧场”,最初只是想让观众明白,他们来看的不是芭蕾。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作品中能自由地采用多种形式及其语言,更真实的表现舞蹈作品的主题。

8、《波莱罗》:“波莱罗”是一出独幕的交响芭蕾,属于法国现代芭蕾的晚期代表作,音乐拉威尔,编导贝雅。“波莱罗”本是西班牙的三拍子民间舞,节奏松散而消闲,常在酒吧的餐桌上表演。1928年,经拉威尔改编后登上严肃的音乐殿堂,这部只有15分钟长度的芭蕾舞曲为拉威尔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9、《春之祭》:《春之祭》是皮娜·包希最著名作品之一,她以杰出的才华,用肢体的语言在舞台上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的精神。在一场原始部落祭祀春之神的仪式中,选择部落中一位最纯洁、美丽的少女做为牺牲献祭给春之神,部落的人们观看少女跳舞至死。她在舞台上铺上真正的泥土,舞蹈的动态原始而粗犷,原始宗教的神秘与无所不在的神的威力弥漫着舞蹈空间。此后,皮娜·包希突破艺术之瓶颈,放弃了传统“舞蹈”作为艺术的支撑。

10、《空间点》:坎宁汉8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正如其名称所示是对空间的认识。“空间是由无数个点构成的”,爱因斯坦的理论成为这个作品创意的基础。坎宁汉在这个舞蹈中关注的是动作在空间中“量”的变化。人体的各种姿态,人体的各种部位都在1—300度之间精确的被把握着,在人体动作本身的意味中揭示舞蹈的意义。P250

三、思考题: 1、20世纪美国“先驱一代”、“奠基一代”及“新先锋派”(后现代)舞蹈家们有哪些不同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答:1)先驱一代舞蹈家生活在世纪之交,在价值观上他们属于理想主义者,他们意欲以艺术激发现实,表现人类生活的欢乐和生命的激情;在艺术观上,他们主张艺术的宗教化,把舞蹈作为一种仪式,将其视为生活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思想上追求个性解放,以人体的解放与自由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

2)奠基一代舞蹈家生活在zh战争的炮火和硝烟的笼罩下,在时代动荡,生活贫穷的艰难困境中挣扎,在价值观上,他们z注重揭示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艺术是属于人的艺术,因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他们关注的j焦点与探索的主题;在艺术观上主张形式追随功能,注重揭示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思想上主张真实地反映世界,不仅表现人性的善,也揭露人性的恶。

3)美国新先锋派舞蹈家,他们的艺术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在价值观上他们往往认同人存在的荒谬性,人生的无意义性,推崇卑微美学,反对以美学对生活进行证明;在艺术观上主张进一步解放身体,反对使舞蹈由于戏剧,文学及情感的因素而变得膨胀,认为舞蹈艺术的形式是自足与封闭的,能自我表达与自我检验,认为形式就是一切,形式即内容,创造了一系列的编舞方法。

同时,同中有异的欧洲舞蹈剧场的舞蹈家们,注重的是人类为什么而舞蹈,舞蹈开始以另外一种方式注入人文气息,”舞蹈剧场“进一步释放了动作。

2、请分析库特·尤斯代表作《绿桌》的创作特色与表演特征

答:《绿桌》的第一台本为《死神之舞》,选材于中世纪的背景。在舞蹈中表现了乞丐,国王,主教,农妇,妓女先后以自己的生活所形成的方式死去,揭示了在死神面前人人平等的主题,舞蹈以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死亡原因,创造出风格鲜明而多样的舞段。

《绿桌》以严谨的结构,简练的手法,创造了一系列的具有象征性,高度抽象的人物形象。通过死神与各种人物的象征性舞蹈,揭露出战争冷酷无情的本质,并通过母与子,夫与妻,恋人间的充满人性的,生死离别的,凄婉动人的舞蹈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死难者深深的怜悯。

3、请分析艾尔文·艾利代表作《启示录》的创作特色与表演特征

答:《启示录》这一作品代表艾利舞蹈团的艺术方向和精神。《启示录》以黑人的灵歌为背景,表现黑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鲜明的黑人生活主题。全舞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哀伤的朝圣者“,表现了黑人的苦难和命运,三位男孩和五位女孩身穿着褐红色的衣裙象征大地,凝重低沉,同时低沉凝重的音乐揭示着黑人内心的痛苦,压抑和反抗;第二部分是”把我带到水边“,表现了受洗礼的场面,舞蹈的动态带着浓郁黑人舞蹈的特色,胯部灵活而富有表现力,演员们旋转着,使舞蹈充满活力;最后一部分是以快速激烈的三人舞和夕阳下生活场景构成的”行动吧,伙伴们!",表达着黑人对未来s生活的美好,热烈地向往。

4、请分析苏珊·林克代表作《浴缸》的创作特色与表演内涵 答:苏珊·林克通过纯粹动作组织,揭示抽象的象征意义。《浴缸》是通过人体和浴缸之间的关系性探寻,让观者去生发联想,建立起浴缸和人的肢体形象构成的种种意味的理解。

中、外舞蹈史复习所有综合(含试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