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浅谈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理解[模版]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24-79617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4 12:50: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理解[模版]

浅谈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理解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三)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对此未做统一的规定,只是就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参考。在新编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1、探究活动数量多,类型丰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通过少量活动达到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反复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易到难,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梯度。人教版新编教材,平均每册部安排了50个左右的活动。这些活动有机地整合在整个教材内容当中。探究是多侧面的活动。教材中所安排的探究,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取名为“探究”;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调查”、“演示实验”“制作”、“模拟探究”、“模拟制作”、“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等,类型多种多样。

“探究”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教材在设计这类活动时,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发挥富于个性的创造力留出了空间,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加以引导。例如,“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先用一段文字作铺垫,引导学生想象在空中释放薄纸、投掷纸飞机、放飞飞机模型的情形,提出探究的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然后呈现几个学生讨论、作假设的场景,提出若干可能开阔学生思路,当然如果学生赞同教科书提供的某一种假设,也可以将其选为己用;在制定并实施计划这一环节,教材采取提示的形式,用一系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并提供完成探究可能用到的一部分资料,以满足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的需要,保证探究活动能在全体学生中落实;得出探究结果后,要求学生自己做出结论,并将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其他从科学探究不同侧面设计的活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观察与思考”侧重训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侧重训练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资料分析”侧重训练分析图文资料的技能,培养分析能力;“调查”侧重训练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演示实验”侧重训练观察实验现象,由现象推导出结论的技能;“模拟制作”、“模拟探究”侧重训练模拟的方法。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要求。

2、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是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

以“探究”为例,第一册教材首先安排让学生了解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每一个步骤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并且对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安排让学生设计探究过程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的活动,本册教材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全过程设计的探究。与后几册相比,第一册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性较强,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较低。后续几册教材则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许多“探究”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计划,对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又如“技能训练”,这是专为培养科学探究技能而设置的练习性栏目,每个“技能训练”侧重训练一类探究技能。第一册教材光安排较简单的观察、比较、测量、计算,然后安排需要较多逻辑思维的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推理等。后续几册安排的分事实和观点、综合和概括、评价实验方案等,则是在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的技能。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包括哲学层次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内的特殊方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生物课中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取经验材料的方法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但不是孤立地讲授科学方法,而是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具体的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领悟科学方法。当某一种科学方法第一次出现在学生活动中,教材就会把对这种科学方法浅显易懂的介绍用色块标注出来。第一册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别对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作了简单介绍。随着探究性学习的逐步展开,后续几册教材结合具体的探究内容介绍了是否需要作假设、如何作假设、设置重复组以消除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模拟实验、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等科学方法。

4、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建议

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引导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首先,应设法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活动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具、学具、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等,除原有的显微镜、永久切片或装片、常用药品外,还应根据课标和教材的新要求,增加必需的学生活动用具。对于教学经费有限的地区,教师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简易的替代教具和学具,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教材所提到的实验材料不一定在所有的地方都具备,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更换实验材料,只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即可。其次,探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写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增进对周围同学的了解,增强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在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仍为大班额教学,大多数学校实验设备比较简陋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内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合作完成探究,再进行小组间交流,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科学探究是富有个性的活动。每个学生的素质、基础和努力程度不一样,在活动中得到的发展也不一样。积极参与的学生,会进步得很快,消极被动的学生,进步得慢,甚至会落伍。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可采取小组内角色轮换制,设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差、学习吃力的学生,在活动中可给予更为细致的指导,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使所有的学生部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第二篇: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认识

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认识

在培训中我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

二、修订后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性质的变化:新课标(2011版本)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

1、强调重要概念

新课标(2011版本)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2、增加动物类群

新课标(2011版本)“生物多样性”主题下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

3、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中“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中“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中“形成”改为“认同”。总之,降低了要求。

4、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新课标(2011版)中将“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5、其他变化

(1)在“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

(2)调整活动建议: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 “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

(三)关于教学建议

新课标(2011版)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

(四)关于评价建议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新课标(2011版)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要利用发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

(五)教材编写建议

新课标(2011版)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

三、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内容上的变化

(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

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11)每节另起面。

(12)插图的变化: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

第三篇:对化学新课标的理解

对化学新课标的理解

《(2011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体现出:以“标准”取代“大纲”,对化学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要求及内容更加明朗,着重指出培育科学素养,关注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实施课程的具体指导。作为化学教师,要依照新的课程理念对过去进行反思和改造,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走出来,用全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下面笔者谈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做法。

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2011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该学科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逐步认识化学与技术、社会、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初步理解学科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化学教师应从化学的角度理解化学课程,重新考虑这些问题:化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化学应该教什么?化学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如何让学生应用所教的化学内容认识物质客观世界,提高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常见简单问题的能力,并为高一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容标准恰当 《2011课标》增加了懂得、简单计算、独立操作、模仿操作、经历、认同、内化、等有关行为动词。使得对有关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从而增强了可达成性。对于一些具体的内容的标准,也作了调整,适当降低了难度。一是将原有的“认识”和“了解”改为“知道”和“能举例说明”。例如,修改后的一些标准有: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知道酸碱的腐蚀性、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二是将原有的“理解”改为“初步了解”等。例如,修改后的一些标准有: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情景素材贴切 过去,有时为了表现情景的需要。化学课上常有一些情景呈现离主题较远,感觉生硬,让学生无所适从。现在得以明确:只有直观、真实、生动且具启迪性的学习情景,方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便于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与老课标相比,《2011课标》中净增了可以选择利用的学习情景素材,新的情景素材更贴近平常生活,与常见工、农业生产有关,紧密联系社会问题的热点,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帮助。新增加的情景素材有关生活的: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自来水的生产工艺、蒸馏水制取、海水的主要成分、太阳能海水淡化、食品中的乳化剂、不锈钢餐具、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有关潜水航天高科技的:潜水、宇航的供氧、氮气的用途。有关农业生产的: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根瘤菌固氨、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有关生理学方面的: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葡萄糖在体内氧化释放能量。有关工业生产的: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的防爆措施、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由此可见,好的情景设置要角度准,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偏离化学教学。

科学探究准确 《2011课标》调整了“科学探究”的内容要求,有效解决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所困扰的“实验”还是“探究”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科学探究”的内容和目标更加明确。这样的安排避免了课堂上的“假探究”。强化了“安全”和“低碳环保”意识。《2011课标》指出课堂和课后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和避免环境污染。此要求体现了人本和绿色化学思想。增强了科学探究学习实例内容的准确性和指导性。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几个环节都进行了更确切的描述,具体地指导课堂上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增加或删除了部分“活动与探究建议”,提高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指导具体 《2011课标》对“实施建议”作了较大调整,指导更具体,增强了可操作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要求教师: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整体规划教学目标、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很好地从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等方面思考,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从对核心或单一代表物的认识扩展到普遍事物的,从零散知识过渡到建构知识网络系统化的;因此,制定教学目标要避免纯粹的知识化教学,或者是不恰当地把某些概念前置教学,或者是随意拔高要求,人为地让学生理解上出现障碍,影响教学目标的生成。

新课程标准的践行体会

笔者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懂得并体会了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也感受着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压力。在通读了新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后,结合自己近年的实际教学,谈了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教育理念的转化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整个教育体系将由过去的“考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理念决定教师的行动,教师的行动践行教育的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让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以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只是讲课,简单地将书本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装置,强加灌输,虽然也取得一定效果,但学生总是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非知识的简单复述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教师要做“麦田的守望者”,而非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习方式的转化 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学习要主动、独立、自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突出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学习前,通常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班级所有同学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内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相互性学习。小组合作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整体观念。探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课后,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际生活中选定专题,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然后查阅网络或文献资料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究学习强调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过程、开放思维,养成辨证思考问题的习惯。如能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则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教学方式的转化 新课标重视化学在社会、生活、科学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正确看待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还有其“利”的一面;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意识。重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以此指导实际教学,吃透课标、教材,灵活实施,精选习题,力争做题高效。在试题讲解时,也要挖掘题目本身可能存在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现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记录、研究、处理自己存在的不足。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2011课标》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教学应当成为化学教师的使命。基于“科学探究”的化学教学是化学课改的永恒旋律。“探究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内容要以发展创造力为核心。能开展科学探究是一种综合能力,体现探究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不能简单地从技术层面上理解或从单一的教学层面去理解。

新课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师应清醒地认识教学本质上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过程实施时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设法采取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吃透教材,用心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师生共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快速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一中学)

第四篇: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2-06-06 15:19:30来源:都匀市新闻中心作者:都匀市第六中学 梁菲编辑:lm

2012年5月10~11日,本人作为一线教师有幸参加了在湖北武汉召开的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及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标教材培训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助理赵占良老师为参会老师解读了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对课标修订的依据、过程,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主要变化等方面一一做了深入的解读,他还为大家介绍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的总体情况,并对七年级上册教材做了详细的解析。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谭永平老师介绍了七年级下册教材的修订情况。此次培训可谓一场生物学的盛宴,新课标的出台为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更加明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合理,更便于一线教师的操作。而新的课标教材更有利于落实概念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现将此次培训学到的内容总结如下:

一、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

二、修订后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性质的变化:新课标(2011版本)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

1、强调重要概念

新课标(2011版本)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2、增加动物类群

新课标(2011版本)“生物多样性”主题下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

3、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中“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中“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中“形成”改为“认同”。总之,降低了要求。

4、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新课标(2011版)中将“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5、其他变化

(1)在“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

(2)调整活动建议: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 “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

(三)关于教学建议

新课标(2011版)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

(四)关于评价建议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新课标(2011版)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要利用发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

(五)教材编写建议

新课标(2011版)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

性”。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

三、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内容上的变化

(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

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11)每节另起面。

(12)插图的变化: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

第五篇:初中生物新课标试题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姓名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生物B.培养学习生物的爱好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D、进行双基教学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与掌握B.过程与方法C.科学与探究D、继承与发展

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C、教课标D、教课本

4、(A)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

5、(B)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

6、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A)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7、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B)。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圈C、动物和细菌、真菌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8、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课程内容选取了(D)个一级主题。A、7 B、8C、9D、109、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D),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A.环保意识 B.人文思想 C.健康意识D.科学素养

10、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C)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11、“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A)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2、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C)的要求。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领悟(内化)水平

13、课程的设计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

(D)。A.实践性B.教育性C.人文性D.发展性

14、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A)的关系。A.生物圈B.自然C.动植物D.环境

15、以(B)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A.物竞天择B.自然选择C.适者生存D.用进废退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国家__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 生物科学素养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 生物现象 和生命活动规律 的一门科学。

3、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 主动发展。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标准》规定的生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以及科技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6、通过中学生物学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探究和实践,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和。

8、《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知识、能力外,还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理念是什么?(8分)

(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式学习

2、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上述的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哪些事项?(8分)

(1)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2)应该鼓威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

(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5)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

浅谈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理解[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