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历史教学素材:历史年代记忆方法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24-110280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3 20:39: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历史教学素材:历史年代记忆方法

历史年代记忆方法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

第一类,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类,对照式

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5)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第四类,推导式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10)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11)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12)干支推导法。也称甲子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国古代人们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第二篇:历史年代记忆四十七法

历史年代记忆四十七法

历史事件是由三要素构成的:时间、空间、人物。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历史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所创立的方法,可分为十几大类计四十七种方法之多。下面依次加以介绍。

第一类,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类,对照式

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5)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第四类,推导式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10)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11)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12)干支推导法。也称甲子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第五类,联想式

所谓“联想式”,即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13)相关联想法。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再如现代史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1919年我国发生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件事密切相联,每隔两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其它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也就联想起来了。

(14)相似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15)相对联想法。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16)分组联想法。请看下列一组历史年代:

这11个年代,只要记住一个,便可顺势想出其余10个。这个年代可定为1661年,因为这是个特殊年代(中间两个“6”一边一个“1”),很好记。它与1684、1689、1694三个年代,都是有关台湾问题的。(这当中,只需留意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出兵台湾差21年。)然后,康熙就解决东北边疆问题,上一组四个年代关系是“第二年--所谓”马不停蹄”。接着,又引出下一组年代,康熙帝解决西北边疆问题。它与上一组年代的关系也是“第二年”,联系十分紧密。这三组年代紧紧相连,概括了康熙政绩的一个侧面。三组九个年代,开头一个(1661年)减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结尾一个(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后,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这样以“1661年”为“龙头”,连锁反应,演绎出十个年代。它的好处,不单以少及多,而且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囊括了一大堆史实。

(17)中介联想法。要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正如上述11个年代,“1661年”,也不能记住,那么“分组式联想”也就成了泡影。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这样,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02年后灭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而“1127”与“127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开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个年代,关键在抓住哥伦布航海时间。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亚士出海;五年后,1497年,达加马出海。迪亚士与达加马刚好差10年。至于麦哲伦,记个“1519”就行了。于是以哥伦布为桥梁,可记住这个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样的方法记忆“三国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刘备建蜀为中心。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后,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吴大帝)220←221→222,记起来也非常便当。

(18)巧合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同年,沙皇亚力山大二世实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黑奴制、农奴制,广义上都属奴隶制。同是指向奴隶制,又是同一年,这种巧合,也为记忆提供了方便。历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公元7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特别是对日本、朝鲜等“一衣带水”的邻国。公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进入封建社会,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亚洲另一个大国: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现伊斯兰教,促进了各部落统一,向封建社会过渡,也是在七世纪。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19)反思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相互本无联系,分别屑中国史和世界史。但我们可以把同一年代发生的事件,通过“再思”加工,进行联想。如公元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了《权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二者全然无关,但作为“复习”、“反思”,联想一番,对记忆是有益的。公元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德意志国王奥托举行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与此几乎同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事?公元960年(只差两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北宋王朝建立。两个皇帝,中外对照,时间大体相当。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而公元73年,东汉政府班超出使西域成功。记住一个“73”联想出两件史实。又如当学习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时,不妨联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刘备与秦始皇,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二者相差四百多年。(公元前73年--公元73年,公元前221--公元221年,一字之差,不可忽视。)1592年,是朝鲜反击日本侵略的壬辰卫国战争;1392年,是高丽大将军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国号为朝鲜,1192年,日本进入历时六百多年的幕府统治时代。当学到1592年时,可依次联想学过的另两个“92”年,这三个“92”年又都是日本和朝鲜的历史。当然还有个1492年,那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为记忆某些历史年代,还可进行多方位联想。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汉政府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年代很重要。怎么记?“119”,火警。反击匈奴,十万火急,不算太牵强。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这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359”怎么记?党史里有个“大生产运动”、王震359旅开进南泥湾。其实,商鞅与359旅风马牛不相及,实在牵强,但实际证明,它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

这种现象,在教材中还有一些,只要留心是不难寻觅的。如:三大宗教创始的时间: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6+1=7。又如公元1452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又是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灭亡。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又是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届大总统„„利用这种联想,也可减轻记忆负担。

(20)同月联想法。对另一些历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记忆。请看下列几组年代:

这些“合二而一”的记忆,都是因为月份相同。这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容易形成某种史实联想,便于理解教材。

另外,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连续有四件事发生在六月份,它们是:

(1)1839年6月--虎门销烟;

(2)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1842年6月--陈化成在吴淞阵亡。

两个月后,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将这些同月份的年代组合在一起,便于记忆重大史实的全过程。

(21)年内联想法。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集中发生在一年内,人们常说:“难忘的××年”就是这种情况。比方中国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是: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月--许克祥挑起“马日事变”;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8月--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9月--秋收起义;

12月--广州起义(广州起义两周年,1929年12月,邓小平领导广西左右江起义)。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4月--列宁《四月提纲》发表;

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人民的“七月流血”事件。

11月--彼得堡起义,十月革命爆发。

一年内的大事件集中记忆,突出了历史转折关头,与“同月式联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六类,排列式

所谓“排列式”,即根据数字排列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主要有重复排列、顺序相连、倒序相连三种方法。

(22)重复排列法。根据数字重复排列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后,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都是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相同,重复排列。

(23)顺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的各位数字顺序相连,排成自然数。如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构改革,三位数字顺序相连。1234年蒙古灭金,四位数字顺序相连。再如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末三位数字顺序相连。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顺序排成自然数。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4)倒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各位数字颠倒顺序排列。如987年拜占廷发生福加斯暴动。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着从后往前的顺序,排成颠倒的自然数。即由大到小。倒序排

列。

第七类,整数式

所谓“整数式”,即把历史年代是整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式。

(25)整十法。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开始,末尾都是一个0。

(26)整百法。如官渡之战是200年,祖冲之去世是500年,法兰克王查理在圣诞节加冕称帝是800年。末尾都是两个0。

(27)整千法。如唐福发明火药箭是10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国家是公元前3000年。末尾都是三个0。

第八类,求同式

所谓“求同式”,即找出某些数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记忆。

(28)首部相同法。即把开头几位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113年基辅人民起义,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骑士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三位数字相同。再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两数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即把末尾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222年匈牙利王安德烈二世颁布“黄金召书”,1555年奥格斯保宗教和约。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三位数字相同,有三个“2”或三个“5”。再如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两位数字相同,前者两个“2”,后者两个“4”。

(30)首尾相同法。即把首尾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383年秦晋淝水之战,首尾都是“3”;515年范缜去世,525年北魏时期北方人民大起义,首尾都是“5”;616年瓦岗军起义;676年新罗统一朝鲜,首尾都是“6”;898年唐末农民战争结束,首尾都是“8”。这类数字的特点是其首尾数字相同。

(31)首尾中间相同法。即把首尾数字相同,中间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6”。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8”。这类数字相同,或者说前面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颠倒。

(32)各位全同法。即把各位数字完全相同的年代集中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公元前55年恺撤开始出征不列颠,99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再如公元前111年罗马朱古达战争爆发,222年吴国建立。三位数字完全相同。

第九种,颠倒式

所谓“颠倒式”,即根据两个历史年代中某些数字颠倒的特点进行记忆的方式。

(33)首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末位相同,前两位颠倒。如196年曹操劫持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916年契丹政权建立。

(34)尾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首位相同,后二位颠倒。如208年赤壁之战,280年西晋灭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3年第二次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35)首尾颠倒法。两个三位数,中间相同首尾颠倒。如317年东晋建立,713年开元盛世开始。

第十类,串连式

所谓“串连式”,即几个年代距离相等,串连起来,便于记忆。一般可分为十年一串与百年一串两种。

(36)十年一串法。如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1851年金田起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1871年马克思写成《法兰西内战》,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再如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1135年钟相、杨幺起义失败。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8-1或11-5,前两位与末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37)百年一串法。如1392年,朝鲜李朝开始,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592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卫国战争。再如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892年普法签定军事协定。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92;首位和尾二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第十一类,间隔式

所谓“间隔式”,即根据每隔几年发生一件大事的情况来记忆历史年代的方式。

(38)隔一法。从中国近代史开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1841年三元里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再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921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192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是1923年召开,都是间隔一年。

(39)隔二法。如从辛亥革命开始,每隔两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11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护国运动是1915年,护法运动是1917年,都是间隔两年。

(40)隔十法。在中国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发生一件大事: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1861年清总理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开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国伊梨地区,1881年《中俄伊梨条约》签订;1891年康有为《大同书》刊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在中国现代史里,也有类似情况: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再如:1927年蒋汪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我国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和上海的“八·一三”事变;1947年台湾人民发动了“二·二八”武装起义,学生发生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1957年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

第十二类,计算式

所谓“计算式”,即运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常见的有平方法,倍数法,等差法,综合法。

(41)平方法。利用数字的平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636年阿拉伯与拜占廷会战,都是前一位数字的平方等于后两位数。

(42)倍数法。利用两个数字的倍数关系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如“孝文三十三,死于499年,是指魏孝文帝活了三十三岁,死于公元499年,99年是33的3倍,很好记忆。

(43)等差法。

根据两数之差相等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差十年的,如唐末黄巢起义是在874年开始,到884年黄巢战败牺牲,正好十年。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1851年金田村起义,两者相距十年。中法战争是188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是在1894年开始,两次战争也正好是十年。1120年北宋方腊起义,1130年南宋钟相、杨幺起义,两次起义相差十年。也有相差百年的。如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两者相差一百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这两件事也相差一百年。

(44)数序递增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在因历史年代中的数字,不断顺次递增,年代数字逐渐增大,形成节节高的定格。在世界中,如第一国际的四次代表大会,分别是1866年(日内瓦)、1867年(洛桑)、1868年(布鲁塞尔)、1869年(巴塞尔)召开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爆发的。在中国史中,1234年是蒙古灭金。

(45)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运算方法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44年清军入关,是“4”的平方后边两个“4”,也可以说是后两个数字相乘等于前两个数字。916年契丹政权建立,是“3”的平方与“4”的平方连排在一起。

数字本身结构特征记忆法。此种年代数字本身由于组合方式丰富多彩,它的内容结构就演变成了各种饶的风趣的组合形式,寻找其特征,便于学生形象化记忆。如整数结尾的:公元200年官渡之战;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双位数重叠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金,1919年“五四”运动,1818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生。另外还有首尾数字相同的;383年淝水之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数字结构的特征并不是普遍的规律,然而经过教者潜心开掘,有些年代数字就变得颇有趣味了。

第十三类,划分式

(46)年限分段法。也称大概法。有些历史年代不需准确记忆,只需记个大概即可。这可借助历史知识对年代进行分段记忆。历史按时间分,一般分为上古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几部分。然后在历史年代的大范围内再缩小记忆的范围。如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19年,现代史从1919年至1949年。可在这个大范围内去记忆某一历史年代。粗略一些,可记某一个朝代,某个世纪。细一些,可记某个朝代的初末,帝王年事(如唐贞观年间);也可记某世纪的初叶、中叶、末叶,或某十年代(如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等)。

(47)分类列表法。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人,可加强记忆。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次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也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再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可从上下对应,前后断限和每次间隔时间几方面来记忆。

年表的编制有许多种,如:历史大事年表。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农民起义大事年表、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例如:

又如:年代对照表。这种表仍以年代为“经”,但以同列的不同国家或不同的史实为“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如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同的或不同史段发生的史实年代,也可把同一个国家发生在不同地区但其史实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年代列成表,便于学生作横或纵向比较,可培养学生同期性的时间概念,也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年代的差距或变化。

再如:历史阶段年表,此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第三篇:历史年代记法(精选)

历史年代记忆法

第一类,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类,对照式

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5)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第四类,推导式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 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10)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11)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12)干支推导法。也称甲子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第五类,联想式

所谓“联想式”,即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13)相关联想法。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再如现代史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1919年我国发生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件事密切相联,每隔两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其它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也就联想起来了。

(14)相似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15)相对联想法。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16)分组联想法。请看下列一组历史年代:

这11个年代,只要记住一个,便可顺势想出其余10个。这个年代可定为1661年,因为这是个特殊年代(中间两个“6”一边一个“1”),很好记。它与1684、1689、1694三个年代,都是有关台湾问题的。(这当中,只需留意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出兵台湾差21年。)然后,康熙就解决东北边疆问题,上一组四个年代关系是“第二年--所谓”马不停蹄”。接着,又引出下一组年代,康熙帝解决西北边疆问题。它与上一组年代的关系也是“第二年”,联系十分紧密。这三组年代紧紧相连,概括了康熙政绩的一个侧面。三组九个年代,开头一个(1661年)减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结尾一个(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后,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这样以“1661年”为“龙头”,连锁反应,演绎出十个年代。它的好处,不单以少及多,而且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囊括了一大堆史实。

(17)中介联想法。要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正如上述11个年代,“1661年”,也不能记住,那么“分组式联想”也就成了泡影。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这样,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02年后灭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而“1127”与“127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开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个年代,关键在抓住哥伦布航海时间。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亚士出海;五年后,1497年,达加马出海。迪亚士与达加马刚好差10年。至于麦哲伦,记个“1519”就行了。于是以哥伦布为桥梁,可记住这个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样的方法记忆“三国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刘备建蜀为中心。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后,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吴大帝)220←221→222,记起来也非常便当。

(18)巧合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同年,沙皇亚力山大二世实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黑奴制、农奴制,广义上都属奴隶制。同是指向奴隶制,又是同一年,这种巧合,也为记忆提供了方便。历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公元7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特别是对日本、朝鲜等“一衣带水”的邻国。公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进入封建社会,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亚洲另一个大国: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现伊斯兰教,促进了各部落统一,向封建社会过渡,也是在七世纪。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19)反思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相互本无联系,分别屑中国史和世界史。但我们可以把同一年代发生的事件,通过“再思”加工,进行联想。如公元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了《权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二者全然无关,但作为“复习”、“反思”,联想一番,对记忆是有益的。公元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德意志国王奥托举行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与此几乎同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事?公元960年(只差两年)赵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北宋王朝建立。两个皇帝,中外对照,时间大体相当。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而公元73年,东汉政府班超出使西域成功。记住一个“73”联想出两件史实。又如当学习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时,不妨联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刘备与秦始皇,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二者相差四百多年。(公元前73年--公元73年,公元前221--公元221年,一字之差,不可忽视。)1592年,是朝鲜反击日本侵略的壬辰卫国战争;1392年,是高丽大将军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国号为朝鲜,1192年,日本进入历时六百多年的幕府统治时代。当学到1592年时,可依次联想学过的另两个“92”年,这三个“92”年又都是日本和朝鲜的历史。当然还有个1492年,那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为记忆某些历史年代,还可进行多方位联想。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汉政府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年代很重要。怎么记?“119”,火警。反击匈奴,十万火急,不算太牵强。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这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359”怎么记?党史里有个“大生产运动”、王震359旅开进南泥湾。其实,商鞅与359旅风马牛不相及,实在牵强,但实际证明,它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

这种现象,在教材中还有一些,只要留心是不难寻觅的。如:三大宗教创始的时间: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是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6+1=7。又如公元1452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又是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灭亡。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又是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届大总统„„利用这种联想,也可减轻记忆负担。

(20)同月联想法。对另一些历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记忆。请看下列几组年代:

这些“合二而一”的记忆,都是因为月份相同。这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容易形成某种史实联想,便于理解教材。

另外,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连续有四件事发生在六月份,它们是:

(1)1839年6月--虎门销烟;

(2)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1842年6月--陈化成在吴淞阵亡。

两个月后,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将这些同月份的年代组合在一起,便于记忆重大史实的全过程。

(21)年内联想法。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集中发生在一年内,人们常说:“难忘的××年”就是这种情况。比方中国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是: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月--许克祥挑起“马日事变”;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8月--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9月--秋收起义;

12月--广州起义(广州起义两周年,1929年12月,邓小平领导广西左右江起义)。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4月--列宁《四月提纲》发表;

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人民的“七月流血”事件。

11月--彼得堡起义,十月革命爆发。

一年内的大事件集中记忆,突出了历史转折关头,与“同月式联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六类,排列式

所谓“排列式”,即根据数字排列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主要有重复排列、顺序相连、倒序相连三种方法。

(22)重复排列法。根据数字重复排列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后,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都是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相同,重复排列。

(23)顺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的各位数字顺序相连,排成自然数。如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构改革,三位数字顺序相连。1234年蒙古灭金,四位数字顺序相连。再如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末三位数字顺序相连。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顺序排成自然数。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4)倒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各位数字颠倒顺序排列。如987年拜占廷发生福加斯暴动。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着从后往前的顺序,排成颠倒的自然数。即由大到小。倒序排

列。

第七类,整数式

所谓“整数式”,即把历史年代是整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式。

(25)整十法。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开始,末尾都是一个0。

(26)整百法。如官渡之战是200年,祖冲之去世是500年,法兰克王查理在圣诞节加冕称帝是800年。末尾都是两个0。

(27)整千法。如唐福发明火药箭是10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国家是公元前3000年。末尾都是三个0。

第八类,求同式

所谓“求同式”,即找出某些数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记忆。

(28)首部相同法。即把开头几位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113年基辅人民起义,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骑士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三位数字相同。再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两数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即把末尾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222年匈牙利王安德烈二世颁布“黄金召书”,1555年奥格斯保宗教和约。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三位数字相同,有三个“2”或三个“5”。再如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两位数字相同,前者两个“2”,后者两个“4”。

(30)首尾相同法。即把首尾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383年秦晋淝水之战,首尾都是“3”;515年范缜去世,525年北魏时期北方人民大起义,首尾都是“5”;616年瓦岗军起义;676年新罗统一朝鲜,首尾都是“6”;898年唐末农民战争结束,首尾都是“8”。这类数字的特点是其首尾数字相同。

(31)首尾中间相同法。即把首尾数字相同,中间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6”。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8”。这类数字相同,或者说前面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颠倒。

(32)各位全同法。即把各位数字完全相同的年代集中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公元前55年恺撤开始出征不列颠,99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再如公元前111年罗马朱古达战争爆发,222年吴国建立。三位数字完全相同。

第九种,颠倒式

所谓“颠倒式”,即根据两个历史年代中某些数字颠倒的特点进行记忆的方式。

(33)首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末位相同,前两位颠倒。如196年曹操劫持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916年契丹政权建立。

(34)尾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首位相同,后二位颠倒。如208年赤壁之战,280年西晋灭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3年第二次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35)首尾颠倒法。两个三位数,中间相同首尾颠倒。如317年东晋建立,713年开元盛世开始。

第十类,串连式

所谓“串连式”,即几个年代距离相等,串连起来,便于记忆。一般可分为十年一串与百年一串两种。

(36)十年一串法。如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1851年金田起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1871年马克思写成《法兰西内战》,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再如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1135年钟相、杨幺起义失败。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8-1或11-5,前两位与末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37)百年一串法。如1392年,朝鲜李朝开始,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592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卫国战争。再如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892年普法签定军事协定。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92;首位和尾二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第十一类,间隔式

所谓“间隔式”,即根据每隔几年发生一件大事的情况来记忆历史年代的方式。

(38)隔一法。从中国近代史开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1841年三元里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再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921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192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是1923年召开,都是间隔一年。

(39)隔二法。如从辛亥革命开始,每隔两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11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护国运动是1915年,护法运动是1917年,都是间隔两年。

(40)隔十法。在中国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发生一件大事: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1861年清总理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开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国伊梨地区,1881年《中俄伊梨条约》签订;1891年康有为《大同书》刊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在中国现代史里,也有类似情况: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再如:1927年蒋汪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我国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和上海的“八·一三”事变;1947年台湾人民发动了“二·二八”武装起义,学生发生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1957年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

第十二类,计算式

所谓“计算式”,即运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常见的有平方法,倍数法,等差法,综合法。

(41)平方法。利用数字的平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636年 阿拉伯与拜占廷会战,都是前一位数字的平方等于后两位数。

(42)倍数法。利用两个数字的倍数关系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如“孝文三十三,死于499年,是指魏孝文帝活了三十三岁,死于公元499年,99年是33的3倍,很好记忆。

(43)等差法。

根据两数之差相等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差十年的,如唐末黄巢起义是在874年开始,到884年黄巢战败牺牲,正好十年。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1851年金田村起义,两者相距十年。中法战争是188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是在1894年开始,两次战争也正好是十年。1120年北宋方腊起义,1130年南宋钟相、杨幺起义,两次起义相差十年。也有相差百年的。如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两者相差一百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这两件事也相差一百年。

(44)数序递增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在因历史年代中的数字,不断顺次递增,年代数字逐渐增大,形成节节高的定格。在世界中,如第一国际的四次代表大会,分别是1866年(日内瓦)、1867年(洛桑)、1868年(布鲁塞尔)、1869年(巴塞尔)召开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爆发的。在中国史中,1234年是蒙古灭金。

(45)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运算方法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44年清军入关,是“4”的平方后边两个“4”,也可以说是后两个数字相乘等于前两个数字。916年契丹政权建立,是“3”的平方与“4”的平方连排在一起。

数字本身结构特征记忆法。此种年代数字本身由于组合方式丰富多彩,它的内容结构就演变成了各种饶的风趣的组合形式,寻找其特征,便于学生形象化记忆。如整数结尾的:公元200年官渡之战;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双位数重叠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金,1919年“五四”运动,1818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生。另外还有首尾数字相同的;383年淝水之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数字结构的特征并不是普遍的规律,然而经过教者潜心开掘,有些年代数字就变得颇有趣味了。

第十三类,划分式

(46)年限分段法。也称大概法。有些历史年代不需准确记忆,只需记个大概即可。这可借助历史知识对年代进行分段记忆。历史按时间分,一般分为上古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几部分。然后在历史年代的大范围内再缩小记忆的范围。如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19年,现代史从1919年至1949年。可在这个大范围内去记忆某一历史年代。粗略一些,可记某一个朝代,某个世纪。细一些,可记某个朝代的初末,帝王年事(如唐贞观年间);也可记某世纪的初叶、中叶、末叶,或某十年代(如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等)。

(47)分类列表法。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人,可加强记忆。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次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也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再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可从上下对应,前后断限和每次间隔时间几方面来记忆。

年表的编制有许多种,如:历史大事年表。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农民起义大事年表、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

例如:年代对照表。这种表仍以年代为“经”,但以同列的不同国家或不同的史实为“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如把中国史与世界 史相同的或不同史段发生的史实年代,也可把同一个国家发生在不同地区但其史实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年代列成表,便于学生作横或纵向比较,可培养学生同期性的时间概念,也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年代的差距或变化。

再如:历史阶段年表,此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第四篇:历史年代顺口溜

历史年代顺口溜

传说盘古开天地,羲燧神农号三皇。黄帝颛顼与帝喾,唐尧虞舜五帝王。夏有大禹商有汤,周文武共称三王。武王伐纣创西周,平王东迁始东周。五霸逞强七雄出,始于春秋终战国。始皇一统秦帝业,仅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国汉业建,武帝西汉国运盛。至于孝平王莽篡,光武刘秀建东汉。汉末建安天下乱,四百年汉终于献。魏吴蜀汉争汉鼎,三国鼎立分疆治。迄至两晋分西东,北方五胡十六乱。南北两朝分割土,宋齐梁陈都金陵。北朝三魏与齐周,两朝至隋得统一。隋文隋炀传两世,高祖李渊起义师。创下唐基三百载,安史之乱国祚衰。五代梁唐晋汉周,十国纷纷不堪述。太祖匡胤建大宋,北宋南宋靖康分。西北帝号辽金夏,元蒙铁骑灭宋运。元统中国九十载,太祖元璋建大明。迁都北京定国统,崇祯煤山一缢终。清军入关断发令,异族入主中原土。顺康雍乾勤为政,鸦片战争国运微。辛亥革命终帝制,一九一一民国立。

第五篇:历史中不平等条约记忆方法

历史中不平等条约记忆方法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2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

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六、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的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的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99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的租期为99年。

历史教学素材:历史年代记忆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