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三年级下学期教案大全(第一单元)(合集5篇)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4-896060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2 13:17: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年级下学期教案大全(第一单元)

[三年级下学期教案大全(第一单元)]

1 童年的泥巴

教材说明 〔解题〕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三年级下学期教案大全(第一单元)。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那段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结构分析〕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写梦回童年,怀念风一样的日子。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写放秋假,孩子们去西河滩捏泥人、泥物。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孩子们饿了累了后,在河滩上备下野餐享用。第四部分(第六自然段),抒发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语意理解〕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这是一个比喻句。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短暂的,与自由自在、转瞬而逝的、春天的风儿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这样作比,简洁、鲜活,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追念之意。

“有蠢胖蠢胖的大肥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

这段话是对所捏泥人、泥物的例举,第一个分句介绍泥物,第二个分句介绍泥人,一连串修饰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作品特点突出,活灵活现。

“一会儿,那边几个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上平添了无限生机。”

“黑泥鳅”指的是小伙伴。由于孩子们经常在外面玩耍,皮肤都晒黑了,像是河里的黑泥鳅,所以这 里用“黑泥鳅”指代小伙伴。这段话写出了“三美”:白牙、黑皮肤、红泥哨儿,这是色彩之美;吹泥哨儿,童谣清亮亮、脆生生,这是声音之美;“为秋日沉寂的田野上平添了无限生机”,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

“随便抓摸”“意料之中”“不是„„就是”“要么”等词语说明河滩可食用的野生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表现了这些孩子们“野外生存”能力强,生活充满乐趣。“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结尾句照应了题目和开篇部分“这风一样的日子哟”,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写作特点〕 1.首尾呼应。

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这是感情上的首尾呼应,使作者的情感得以充分的表达,同时,也使课文的脉络更为畅达,结构更加完美。2.承转自如。

本文主要写了捏泥人、泥物和备野餐两个内容,中间用“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加以衔接、过渡,使上下文内容承转自如,环环相扣。3.引用童谣。

作者在课文中几次自然而然地引用捏泥人、泥物时唱的童谣,风趣幽默,烘托了课文的主题,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认识双线格内的9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3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有关童年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或童谣、有关童年的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讨论,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

(4)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孵小鸡》或《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中有关的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积累内化。

⑴独立完成“自选词语”,还可以简单说说选这些词语的理由。⑵抄写最喜欢的句子。3.识字写字。

⑴本课形声字较多,如“娘”“踩”“饿”“烤”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标明字的读音,认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特点,提高识记效率。⑵指导写字。

盐:上下结构。下面是皿,不是血。烤:左右结构。右面不要多一横。4.练习。

⑴把自己搜集的童谣与同学交流。

⑵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仿写。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的、的、的,有 的、的、的。

⑶用“不仅„„还„„”写出课文中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资料

我属“猫”

爸爸属虎本领高,说我属鼠胆子小。我听了,把头摇,连说明天我属“猫”,爷爷乐,奶奶笑,花猫对我“喵喵”叫。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参考教案

1 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播放课件《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听到这首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畅谈)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⑵根据“捏泥人、泥物”和“备下野餐”两方面内容写两个句子,但不要写成段意,要抒情。试一试,看谁写得好。

⑶请把你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请同学帮助解答,然后小组推荐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⑵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⑶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2.质疑、讨论。

⑴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⑵你能围绕课文的题目、插图,文中重点词句及标点等内容,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吗?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1.师:你们想知道名人的童年趣事吗?读一读下面的这篇《孵小鸡》,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孵 小 鸡

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呀?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呀,窝里一大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奇怪,母鸡今天下了这么多蛋呀?他连蹦带跳地跑去问妈妈。

“妈妈,妈妈,母鸡今天下了十几个蛋,这是怎么回事呀?”“母鸡不是在下蛋,是怕蛋着凉。”妈妈把爱迪生搂在怀里,说:“妈妈抱着你,你不是就暖和多了吗?” 爱迪生更觉得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咱们人一样,会着凉吗?” 妈妈笑着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呢。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蛋上,蛋就暖和了。不久,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

爱迪生上哪儿去了?过了一个钟头,又过了一个钟头,妈妈没看见爱迪生,心里多着急啊!东找西找,啊,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他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在鸡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鸡蹲在鸡蛋上面,会孵出小鸡来,我蹲在鸡蛋上面,也准能孵出小鸡来。“孩子,快回家去吧!”“不,不!我正在孵小鸡呢!鸡蛋着了凉,就孵不出小鸡来了。” 妈妈看见爱迪生这股傻劲,真觉得好笑,把爱迪生拉了起来,说:“走吧,傻孩子„„” 2.把你的感想写下来,与老师同学交流。

3.关于爱迪生你还知道些什么,介绍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探究入微。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教师点拨。4.练习书写。

二、说说写写,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与同学交流。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3.认真阅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完成下列填空。

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的、的、的,有 的、的、的。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相关文章。(当天完成)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当天完成)3.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本周内完成)

2 雨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首优美的小诗,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和文学翻译家冰心。冰心早在1923年就曾对小朋友讲过:“为着要保守这一点的童心,直到我转入另一个世界为止,我恳切地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几十年如一日,她一直喜爱孩子,描写孩子,做他们的启蒙人。这首《雨后》描写的是夏天雨后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情景,童趣满纸,“乐”在其中。〔结构分析〕

全诗共有四节,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节),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第二部分(第二~四节),集中写兄妹俩在雨中玩耍时的快乐。〔语意理解〕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渲染了孩子们无忧无虑、不受拘束、尽情玩水的热闹场景,形成了无比欢乐的氛围。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糟糕———糟糕”,是担心妈妈责怪,还是顾忌小伙伴们的笑语?尽管摔了一跤,脸上的欢喜不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放射出“兴奋和骄傲”。他是为踩水尽情而兴奋,为溅起的水花高过同伴而骄傲吧,这真是懊恼中也有喜乐。

“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相比较而言,小妹妹玩水无声无息,异常小心,这是何等别扭!干脆摔上一跤,像小哥哥那样该是何等痛快!“痛快”二字,不但再现了小哥哥的水中摔倒的感受,而且暗示了小妹妹希望摆脱玩水中的拘束,在小哥哥后,摔上一跤,玩得尽兴。〔写作特点〕

1.诗歌节奏感较强,语言清新、质朴,读起来琅琅上口。

2.全诗采用点面结合手法,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中玩耍时的快乐。“面”明确地显示了“点”的内涵,“点”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面”的特色,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全诗还采用对比手法,通过兄妹玩水不同情态的对比,给人一种亦庄亦谐、摇曳多姿的感受。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体会夏天雨后玩耍时的欢乐心情,鼓励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3.认识双线格内的5个字,会写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录像、实物投影器。〔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操作要点〕

一、读书指导。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采用情境导入和配像朗读相结合,创设好的课堂开头,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2.自由读文,深入感悟。

先默读全诗,画出最喜欢的一节,再大声朗读出来,并想一想,从这一节想象到了什么或者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预设问题:为什么哥哥摔了一跤,说糟糕的同时,脸上却放射出兴奋和骄傲?为什么妹妹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3.体验生活,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联想和体验,把理解与感悟作为学生个性化感情朗读的基础,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亲历”生活,欣赏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抓朗读难点要注意指导方式。期待式:先感受轻声效果,再让学生练一练。欣赏式:请情感到位、读得有风格的同学进行展示。请教式:课文有的诗句没有标点符号,该怎么读好呢? 4.背诵课文,积累巩固。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注意背诵指导,在愉快的教学中积累语言。

⑴可指导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⑵可指两名学生到讲台前,让两人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表演,然后全班学生一起看表演背诵。

5.扩展阅读,丰富生活。

给学生提供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供他们阅读。

二、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学生自主完成。

2.文后“说”和“背”的练习在讲读中完成。

三、识字写字。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2.识记字形。

⑴采用谜语法记“骄”:马儿桥边站,木字看不见。⑵采用顺口溜、字群比较法记“梢”。稍:有禾稍微动一下(稍微)。梢:有木树上小细梢(树梢)。消:有水除害把毒消(消灭)。3.指导书写。

糟:注意右半部“曹”的笔顺: 曹。

傲:共12画,不要将中间的竖与撇写成一笔。

四、练习。

1.写出反义词。希望———(失望)骄傲———(谦虚)

2.仿照句子,写出比喻内容。平平得像一面镜子 冷

3.鼓励学生把自己有趣的生活写成小诗。只要分行写,写出“有趣”即可,不做过高的要求。也可以让学生把一年级学过的课文《送阳光》改写成诗歌,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资料

〔冰心(1900-1999)〕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翻译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文学和译作。1923年,她在燕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学习英国文学。在五四运动潮流的推动下,在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后,开始了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以流畅的文笔和感人的艺术,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案《三年级下学期教案大全(第一单元)》。1946年赴日本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归来以后》,小说集《超人》《冬儿姑娘》以及《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快乐读书屋 一 “球星”马嘴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小小说,选自《小小说选刊》。“球星”马嘴是儿子的绰号,但“我”原来却毫无所知。当儿子与“我”谈“球星”马嘴的倒霉事时,“我”并没在意。直到后来“我”看到儿子的精彩表现,才知道他就是“球星”马嘴。这篇精巧的记叙文启示我们: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结构分析〕

全文共有十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儿子是个小球迷。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写儿子谈论学校足球队的“球星”马嘴在一场比赛中连失三球,都怪马嘴的爸爸没给儿子买饮料的零花钱。

第四部分(第七自然段),写儿子谈论马嘴打算不再踢球了,因为马嘴他老爸从来不关心他踢球。

第五部分(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写“我”因事去学校,看到了儿子在球场上的上佳表现,才知道他就是“球星”马嘴。〔语意理解〕

“儿子谈得最多的还是他们学校足球队的一位赫赫有名的‘球星’———马嘴。儿子说这是人家的球场美称,意思是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不对马嘴”,原指事物的两个方面不符合。人家美称儿子为“马嘴”,是指他喜欢足球,很有足球天赋,有可能成为足球明星,但他的家长却偏叫他做考试机器,封杀他的特长发展。“‘他太棒了,’我大为惊奇地说,‘他打的哪个位置?’” “‘他是守门的。’儿子半天才回答。”

通过父子颇有戏剧性的对话,交代了“马嘴”在场上的位置,为下文儿子守门设下伏笔,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儿子的幽默。“半天才回答”,暗示其中有隐情,因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他老爸从来都不关心他踢球,从来都不去看他踢球,甚至不知道他打的是哪个位置,一回家只知道看儿子的作业本上是不是得了一百分,其他的事一概不问,好像儿子就是一架考试的机器。”

这是儿子想告别足球的原因。两个“从来”、一个“甚至”写出了老爸对儿子兴趣、爱好的极度漠视,“只知道”表明了老爸“分数至上”的思想极其严重。“好像儿子就是一架考试的机器”,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流露出儿子对老爸的行为的不满和无奈。“‘你们队的马嘴为什么没上场?’我微笑着问儿子的同学。” “‘马嘴?’一位同学眨眨眼睛说,‘你儿子的绰号就叫马嘴呀,你一点儿都不知道吗?’”

通过“我”与儿子的同学的一问一答,抖出了“包袱”———原来“马嘴”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家长与孩子之间缺少了什么„„ 〔写作特点〕

1.叙事幽默而风趣,令人捧腹。2.主旨含蓄不直露,引人深思。3.结尾抖出“包袱”,构思巧妙。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两代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

2.对本课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3.认识4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1.理解儿子为什么被称为“球星”马嘴。2.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爸自己就是马嘴。〔教学准备〕

字卡,重点语句投影片。〔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阅读建议〕

一、自读自悟。

1.根据文前提示,粗知大意,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在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2.小组讨论:

⑴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⑵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⑶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3.汇报交流:

⑴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⑵哪些疑问最后还是无法解开,请讲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从“球星”马嘴的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二、拓展延伸。

可以让学生多角度、自由地理解、开拓课文内容。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情景,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

1.模拟《实话实说》。教师成为“主持人”,学生推荐的代表成了节目的特邀嘉宾,有“球星”马嘴、老爸、马嘴同学和队友,前两排同学成了现场观众,其他同学就是场外的热心观众。节目围绕着“理解与沟通”的话题,有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有观众的提问,还有“热线电话”不断打来。2.仔细看图,联系《“球星”马嘴》一课,以《我是蜻蜓》为题写话。

通过创设说或写的情境,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让学生传达、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联想,使理解与表达、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形成综合能力,在“快乐读书屋”里感受快乐。

三、落实识字。

古 诗 三 首

教材说明 池

上 〔解题〕

池上,即池塘之上,点明了处所。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的是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结构分析〕

前两句为第一层,写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回来,以为不会被人发觉,后两句为第二层,写小船冲开浮萍,出现了长长的水痕,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语意理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娃”,指小女孩。“艇”,指轻便的小船。这两句是讲,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背着家人,偷偷撑着一只小船,到池塘深处采白莲,采完悄悄地回来了。这是一幅“偷采白莲图”。“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知道。“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这两句是讲,她以为自己的行动很隐蔽,不会被人发觉,可是她没有想到,小船驶来时,冲开了水面的浮萍,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这是一幅“浮萍泄密图”。〔写作特点〕

1.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

2.挑选细节,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真实而细微地展现出特定的客观事物,使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风 鸢 图 诗

〔解题〕

风鸢,即风筝。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多年前,风筝就在中国出现。明代著名才子徐渭是个风筝迷,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了数十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教科书所选这首《风鸢图诗》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首。〔结构分析〕

前两句为第一层,写所见;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所想。〔语意理解〕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找来搓线的东西搓成丝绵线,搓得老长老长用来放风筝。“千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千寻”,虚指,意思是很长很长的线。“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需要得到春风多大的力量,才能带着这群孩子飞到蓝天之上。“消得”,需得到。“儿辈”,指放风筝的孩子。〔写作特点〕

先描写搓线、放风筝的场景,接着联想到春风送儿辈上青天,思路开阔,想象丰富。

〔解题〕

所见,即所看到的。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夏日里偶然所见的一件小事,短短的二十个字,表现了农村牧童自在活泼的神态和热爱自然的朴素感情,反映了诗人乡居时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致。

〔结构分析〕

前两句为第一层,写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这是摹景;后两句为第二层,写牧童忽然又不唱了,这是写心。〔语意理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讲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这是一幅“牧童行歌图”。“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樾”,一是指两木交聚而成的树荫,一是指道旁成荫的树。结合诗句理解,当取后一个意思。“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讲牧童走着走着,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着向树上望去。这是一幅“牧童捕蝉图”。“意欲”,心想。“鸣蝉”,叫着的知了。〔写作特点〕

“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前两句诗写动态,描绘了牧童活泼愉快的情态;后两句诗写静态,刻画了牧童的机智灵活。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2.认识5个生字。〔教学难、重点〕

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推荐阅读材料投影片。〔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阅读建议〕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说说三首诗所写的内容。

2.指导朗读。古诗的音乐性很强,讲究韵律和平仄,读时注意节奏,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才显得更有韵味。

三、比较阅读,赏读古诗。

1.你对哪首古诗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找出这三首古诗中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一句。

四、指导背诵,注重方法。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要讲究方法,让学生觉得背诵也并不枯燥,能喜欢上背诵。

方法一:提问记忆法。如《池上》这首诗,教师可以这么提问:“一个小女孩在池上悄悄地干什么呢?”学生以前两句来回答。教师再问一句:“她是怎么样暴露踪迹的呢?”学生再背后两句。方法二:“二首”完形法。即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来完成背诵。方法三:动作演示法。如做搓线、放风筝的动作,学生背《风鸢图诗》。

五、认读生字,推荐阅读。推荐阅读《题画》《园果》《溪居即事》三首与儿童有关的古诗,选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题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注〕却关:抽出门栓。

〔唐〕王建 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溪 居 即 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抽出门栓。

资料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他曾以唐穆宗的年号“长庆”为集名。与元稹共为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世称“元白”。他写诗非常刻苦,常常“酒狂又引诗魔发”,故有“诗魔”之称。主要著作有乐府诗《秦中吟·买花》,七言古诗《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辑有《白氏长庆集》。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田水月等,明代山阴人。他是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且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深远的影响。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等。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清代文学家、诗人。浙江钱塘人。曾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县知县。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其闲情逸致。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和文言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风筝〕又称“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三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中飞翔。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作,称作“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数十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能说会写 讲讲童年趣事

教材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讲讲童年趣事。教材由两部分构成:一段文字和一幅插图。文字第一句引出话题,第二、三句揭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插图描绘的是几个小伙伴在一起讲述自己童年趣事的情景。

这次口语交际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与课文学习紧密相连,既是前面学习和活动的延伸、生活经历的分享,又让本学期第一次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内容明确。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者清楚、明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教学难、重点〕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教学准备〕

1.教室布置:撤去桌子,留下椅子。

2.贴出海报:让学生明白此次聚会活动的主题。海报题为:让我们聊聊吧———讲讲童年趣事。3.每位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装有三样东西:涂有颜色的卡片、1~100中的一个数字、一种小动物图片。〔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操作要点〕 1.引入话题。

把口语交际定位在聊天,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2.分组交流,说说自己的一件童年趣事。

请学生拿出表示颜色的卡片,寻找拥有同色卡片的同学。合成一组(事先计划好,6人为一组)。找到自己的小组成员后,教师抽动物卡片,抽到的同学开始交流。以这样的形式来确定发言对象,可以避免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包场”,而另一部分学生坐冷板凳的情况发生。

接下来可以请4~5位同学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与他们交流,可以谈对同一内容的相关感受,也可针对这一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3.重组交流,推荐精彩。

请学生从信封中拿出数字,请1、6、10、16、20、26、30号举高手臂。1~5号组成一组,6~10号组成一组,以此类推。

学生在重新分组后再次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可以说与刚才相同的,也可以说另一件趣事。每个学生还要认真倾听小组同学的发言,在接下来的集体交流中,要推荐自己听到的觉得最精彩的童年趣事。

学生分组交流之后,教师通过报数字的方式请学生推荐在小组交流时听到的最精彩的童年趣事。

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表演、展示。这样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功感。

4.总结谈话,交流所得。

我的课余爱好

教材说明

本次习作由两部分组成:两段文字和一幅插图。文字先列举了几种课余爱好,接着提出了习作要求和提示。《我的课余爱好》是习作文题,习作可以重新拟题,如《我爱集邮》《我喜欢养花》《搜集歇后语》等。当然,如果学生有困难,也可以用《我的课余生活》做题目。插图描绘的是同学们打篮球的情景。

《我的课余爱好》和《我的课余生活》这两个题目乍一看似乎没有多大区别。时间相同,内容近似,都是写课余时间里自己的所做所为,但如果把“爱好”与“生活”这两个词所表示的范围稍作比较,便会发现“生活”一词的范围要大得多。课余时间里所发生的一切,总称“课余生活”。而“爱好”则是指自己极感兴趣、并积极从事的某项活动,仅是课余生活的一部分。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乐趣等写清楚。2.先说后写,再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习作本上。〔教学难、重点〕

写清具体事例和从中获得的乐趣。〔教学准备〕

“友情提示”投影片或小黑板。〔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操作要点〕

1.谈话激趣导入,引出习作话题。2.讲述课余爱好,指导创意表达。

⑴学生自己想好自己最想与同学交流的课余爱好,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的课余爱好。

交流之前,出示“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可以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①先说说自己的课余爱好是什么,接着说说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爱好的,有什么具体事例证明,给你带来什么乐趣。

②与课余爱好有关的其他内容,你认为有必要介绍的也可以简单地说一说。⑵指名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⑶小组合作交流,答“记者”问。

有了上述教师的点拨引导后,再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以体现主体性。即小组内一位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几位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就听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质疑,引导组内成员都能说清楚。

3.写下课余爱好,相互评价交流。⑴动笔起草。⑵对比评议。

选一篇好的,一篇具有共性问题的,进行对比讲评。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哪些地方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印象深的地方是否写明白了等等。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示范评改,使学生明白怎样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⑶自主修改后,小组内互改。⑷誊写习作。

语文七色光 一

教材说明

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排四项内容。第一项练习包括按拼音填空组词、填写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称组成语、照样子写叠词。第二项是积累与主题相近的谚语。第三项是知识窗,通过阅读知识短文,了解中国少儿广播、少儿电视节目的有关知识。第四项是开心一刻,选了一个颇有童趣的父子小幽默。教学时,除“知识窗”外,其他三项内容均可以适当扩展。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同音字填空、填写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称、写叠词,了解语言的某些规律,更有效地积累、运用字词。2.积累谚语。

3.阅读短文,扩展知识面。4.学讲小幽默,感受幽默。〔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操作要点〕

本次“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可以打破原有顺序,结合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前勾后联,一气贯通。例如:先阅读“开心一刻”小幽默,教师用语言过渡:“此时爸爸会是什么神态呢? ”投影出示:()瞪()呆,由此导入“练”的第二项内容;然后用语言过渡:“儿子见老爸目瞪口呆就笑眯眯地对老爸说:“老爸,别当真,我是在和你开玩笑呢!”出示“笑眯眯”,由此导入“练”的第三项照样子写词语。1.练。

⑴学生借助字典完成填空组词并汇报,注意引导学生从字形上加以区别。可适当补充一些其他的多音字做扩展练习,或请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多音字。参考答案:友(谊)(意)见;外(形)类(型);树(根)(跟)随;童(谣)(摇)动。

⑵读题后剖析例子,知道身体部位或器官的名称都指什么,然后独立完成填空并交流,最后反复熟读。可适当补充相关练习或请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含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

补充练习:浑身是(胆)(心)中有数 虎(头)虎(脑)(手)忙(脚)乱

⑶引导观察两组叠词的异同之处,知道两组都是abb的形式。第二组词的开头字是“一”,去掉重叠的一个字仍然是一个词,只不过数量是固定的;而第一组去掉重叠的一个字,有时就不是词了,如“笑眯眯”去掉“眯”就不成词,表达不了一个意思了。然后练习照样子写词语,可不受教材限制,能多写的可多写几个。最后可在组内交流。参考答案:

笑眯眯 乐呵呵 喜洋洋 亮晶晶 绿油油 一缕缕 一排排 一声声 一本本 一条条 2.日积月累。

在学生自读、引读、指名读、齐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向课外扩展,可不受单元主题的限制,把平时积累的谚语、名言警句进行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习惯。

3.知识窗。

先默读,再指名读,读后简要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知识。还可以谈谈自己喜欢听广播或看电视中的什么节目,喜欢的理由是什么。4.开心一刻。

让学生自由读这个小幽默。读后问:读完你觉得好笑吗,为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与眼睛、耳朵长的位置无关,儿子纯真幼稚的回答形成一种出人意外的喜剧性,令人从中感受到可爱而可笑的无穷趣味。师生互动,交流有关儿童趣答的小幽默。

课后给家人或朋友讲一个小幽默,让他们开心一笑。

资料

香蕉(小幽默)

在火车上,有人看见两个小女孩美美和丽丽很好玩儿,就给她们每人一个香蕉。她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香蕉,美美好奇地咬了一口。正在这时,火车驶进隧道。她觉得眼前一黑,不禁大吃一惊。“喂,丽丽!”她叫了起来,“你吃香蕉没有?”“还没有吃呢?”丽丽答道。“噢,那就别吃了!”美美说,“吃了香蕉会什么都看不见的!”

月亮上的拥挤(小幽默)

有一次,老师在教室里讲月球上的情况。他说:“月亮大得很,在上面可以十分宽敞地居住几百万人。”小男孩亮亮突然大笑起来。老师问他笑什么,亮亮回答:“我想象得出,当月亮变成月牙儿的时候,住在上面的人该多么拥挤啊!”

第二篇:S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生词、多音字,量词。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按要求背诵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指定篇幅,并能默写古诗。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在课文中找出多音字 答、转、佛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组词。

2、集体更正。

3、齐读。

三、复习量词

1、小组比赛形式

2、齐读。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一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二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五、阅读分析。

1、课内练习。

2、结合复习册进行课外阅读练习。

六、读读背背【跟春天有关的词语】

1、学生写,老师知道,指出易错点,加深印象。

2、齐读。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燕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l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如下板书: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形状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春景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七、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倦”、“添”等字。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外形

活泼机灵

板书:

燕子

赶来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教学随笔: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教学随笔:

3、荷花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3.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4.画纸、彩笔。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 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 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老师,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

e.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块儿站起来读读。

(5)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a.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我是盛开的荷花,我是含苞待放的荷花„„。)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

b.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迁移表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多媒体演示第四自然段内容)表演引读。

作者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大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在四、五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三、审美表达,丰富语感: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1)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描写得更是淋漓尽致。

2.想象说话,抒情表达,丰富语感: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演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及背景音乐。)

指导学生有这样的句式说话:“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令我终身难忘。”)

3.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这些荷花可真是太美了!同学们刚才纷纷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了、赞美了荷花,老师还能用诗赞美荷花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们能用你知道的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来赞美荷花吗?(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白《赠江夏书太守良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多媒体出示:古代咏荷名诗名句,学生速读,帮助学生积累语汇。

四.作业设计:

读下面的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麽?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你交谈些什么?

2.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3.荷花

闻到花香: 一„„就„„ 赶紧跑

荷叶:挨挨挤挤 碧绿 大圆盘

观赏花姿

荷花:冒出来----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变成荷花: 翩翩起舞

与蜻蜓、小鱼交谈

教学随笔: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

(5)背诵

教学随笔: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少先队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歌曲磁带 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播放音乐歌曲磁带。说说是什么歌曲?(揭示课题,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2.教学生字: 荡(读准后鼻音)桨(三拼音节)3.听歌,说歌名。4.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荡、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2.交流自学情况:(1)卡片正音。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2)指名读全文,再正音。(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4)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大家思考:说说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1)读第一句话,看看和题目有什么联系。

(2)“推开”是怎样的动作?“小船儿推开波浪”是什么意思?(3)小朋友们在水上看到些什么呢?教学“环”、“塔”、“墙”。

2.指导朗读。对照图画,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个自然段? 教学“爽”。

3.读课文。分清第一自然段有两句句子。

(1)认识到首句点题。认识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说我们正在划船。(2)用动作表示推开,理解“推开波浪”是说小船在前行。5.想象美景。理解“环绕”、“四周”。6.体会出愉快的心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读,说说小朋友们的心情如何?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2.教学“洒”“悄”。

3.指导朗读。“飘荡水中”指小船在水面不前进。4.自由读课文。

5.“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他们心情愉快。从“悄悄地”“歌唱”“凉爽”感受到。6.学习生字。7.感情朗读。

五、总结

1.播放音乐,感受小朋友的心情。2.指导朗读。3.听歌曲,体会。4.配乐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 墙 浪 爽 桨 洒 悄 2.读课文

说说生字的笔顺写下来。指名读课文。集体读课文。

二、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你能回答吗?作者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文中三个小节的末尾两、行相同,它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小朋友的心情怎样? 读课文。(范读)

2、思考,小组讨论。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表明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他们忘了划船,小船飘荡,凉风拂面。欢乐、自豪语气来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背诵课文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的真挚感情。自由背,个别背齐背

四、书写练习

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型。指导书写。

思考,用各种方法记住字型。笔画多的字要注意写得紧凑。练习描红。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 主 良 肖 果

3.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词。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4.背诵课文。

5.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A.“海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句描写的景物有,这些景物的色彩分别 是。

B.“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红领巾指的是。

七、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 推开 倒映 环绕 自然 迎着 阳光 望着 歌唱 热爱 党 尽情 欢乐 幸福 生活 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习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理解爸爸如何查“无字词典”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学以致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

有一个小朋友在假期中也很有收获,他学会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3)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找找文中的句子,划出来。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4、自读第1~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

5、指名读,正确、流利。

6、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四、教学生字

1、教学 “查” “词” “典”三个生字

2、查组词,主要与“察”区别字意

3、“典”写准笔顺

第二课时

一、回疑引入

昨天同学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第二课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初步感知,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爸爸帮助聪聪理解了什么词语的意思?请用“——”勾出来。

2、板书“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并读一读,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理解意思:

(一)理解“骄阳似火”(即课文第2——5自然段)。

1、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用“~~~~~”勾出来。

2、抽学生读一读勾出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1)聪聪是背的词典上的解释。

(2)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3、小结:结合身边的事物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4、迁移练习:

(1)请孩子们观察书上插图中的人物,能用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2)想一想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等)

(二)理解“惊涛拍岸”(即第6——8自然段)。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的时候,另一种情景又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请大家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着那画面,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2、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读一读课文,用——勾出来。

学习生字: 岩 涛 音

3、指导朗读,注意“滚滚、涌来、撞击、山崩地裂”。

4、小结: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将自己以前知道的词语相对照,又是查无字词典的另一种方法。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师: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对于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它们的作用大吗?

1、读读第九自然段。

2、说说自己对“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怎样运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余下生字

五、拓展练习:

1、运用刚刚学会的查无字词典的方法,你能说说“热闹非凡”、“悠闲自在”的意思吗?

2、教师总结全文。

六、板书设计: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结合身边事物

惊涛拍岸

结合眼前景象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后带点词意思。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人们妙笔生花,能把一年四季的景色写得有景有情。谁来背背与“春”、“夏”有关的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秋景。

二、初读古诗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吗?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2、《枫桥夜泊》的张继,又看到了什么呢?

三、疏通诗意

(一)1、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3、小组里说说诗意,圈出难点。

4、汇报交流,重点指导理解“坐”

5、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一说

6、会读古诗

(二)小结学法,同法合作疏通古诗《枫桥夜泊》诗意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古诗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

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三、再度利用倾诉衷肠

1、再次看图,创编故事。

一天,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书房里读书,时间一久,感觉太闷了,于是他叫书童备车,要到郊外玩一玩„„

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继这一天正好在返家的船上,他已经在途中好久了,怎能不想念家中的妻儿老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

2、虚拟相遇,互诉衷肠

杜牧和张继这一天竟奇迹般地相遇了,他们互致问候完毕,就把自己所见所感向对方说了起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五、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六、板书:

3、古诗两首(古诗)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本课词语,感悟叶子的内在美 教学难点:感悟叶子的外形美与内在美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树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3、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比较:做——作

3、指导书写,强调“异”中的“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朗读课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读句子,找出有关词语。

(2)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2、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3、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4、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四、完成课后练习。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树叶,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讲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习作。教学重点:学范文,明确习作要求。教学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习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够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一)阅读例文

1.阅读《好阿姨》。

(1)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2)交流、讨论。

(3)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4)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再仔细地读

(2)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的想像世界,只要大胆想像,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二)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作文之后,你对作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一)确定内容

1.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请仔细想一想。

2.交流构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构想的习作内容,拓展思路。

(二)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除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 2.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草______________()叶______________()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学生练习

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3 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第三节.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

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

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7.学生口述。

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 学生学习自己讲书。

释:荡漾,水波起伏。(板书:荡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理解。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的燕子(伶俐可爱,非常灵巧,聪明。)10.看图作接近原文的复述。(课文第三节)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第四节.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quot;你们想怎么像曲谱?„„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这 4 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4.齐读第四节。

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学生口述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燕子

春天

一身羽毛

细雨

一对翅膀凑

微风

一个尾巴

柔柳

()草______

()叶_________

()花________ 第二课时: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掠倦了

唧„„的一声

几痕细线

已经

几个小黑点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⑴抄古诗试背

⑵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简评:

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结束时的作业布置非常好,能使学生的这一思想感情付诸于笔端,在文章中表达出来。【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阳春 晚春 残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华 春季 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 春到三分暖。

● 春天三日晴。

● 春雨贵如油。

● 一年四季春为首。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8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荷花

课前激趣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26、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这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感觉到自己仿佛自己成了什么?

交流。

5、齐读课文。

荷花是那么的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迷人,荷花的魅力是呢么令人难忘,我们陶醉了„„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www.edudown.net/ 原文地址:http://www.edudown.net/teacher/jiaoan/xiaoxue/200601/4781.html(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的神奇力量,产生美好的情感。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明白“我”被荷花美景所陶醉而产生的想象,理解那种心情。

教学难点: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 11 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谈话激情

(师:孩子们,现在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是白花盛开的季节,你知道有哪些花儿都竟相开放了?而炎炎夏日里盛开的荷花你见过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公园欣赏欣赏那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吧!)

2、课件激情

打开荷花图课件,学生看荷花图,师描述荷花池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快速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花的美?

三、品读感悟、体验情感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听朗读录音,一边听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荷叶姿态、荷花姿态的句子。

你喜欢写荷叶还是写荷花的句子?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此段)

(1)荷叶:

A、这句话把荷叶比成什么?

绿、大、圆是一片荷叶的特点,当我们放眼望去,这一池的荷叶又给人什么感觉呢?理解“挨挨挤挤”。

B、读写荷叶的句子。(读出荷叶的美)

(2)荷花:

A、荷叶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样的?一共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B、重点理解“冒”: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完成填空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

教师: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

3、指导学生朗读2自然段,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都有哪些姿势呢?

2、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呢?这位画家是到底是谁呢?

结合2自然段中“挨挨挤挤”、“冒”、“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语来理解,感受荷花的竞相开放勃勃生机和活力)

小结:这一池荷花不仅美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3.感情朗读二、三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朗读录音,想象一池荷花的美。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这部分内容,你喜欢哪句话就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12 还可以演一演。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师相机指导。

(1)第一句话:

A、在这句话里,理解“仿佛”一词。

B、作者为什么会穿着雪白的衣裳,因为荷花是白色的,用“雪白”这个词还能表现荷花的美。

C、那么这句话该怎样读呢?大家练一练

(“仿佛”“雪白”这几个词应读得重些,语调很轻柔,感情充沛,让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

(2)第2、3、4句话:

通过分析字型、表演理解“翩翩起舞”一词,感受作者随荷花舞动的美。

指导朗读2、3、4句话。

(3)最后两句话:

想象:蜻蜓、小鱼都告诉你什么了?还会有那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师: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荷花:“荷花!

。”

五、品读诗句,回味情感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课外延伸,迁移情感

学了《荷花》一文,孩子们也写写自己春天里看到的美丽的花儿吧!可以用 “

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作为开头写一段话。仔细地去观察,大胆地去表达吧,相信你们一定行!

板书设计:

叶美 /

花美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这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部分内容,知识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语文乐园里“逛迷宫”、“过字桥”、“练嘴皮”、“赏对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二、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及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1)让学生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2)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3)学生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学生自读课本,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4、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及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表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请刚才拿到对联的同学找到自己的同伴,大家读一读,看找对了没有?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__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___的天空

__________的田野

__________的小溪

__________的枝条

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春天的发现”。为了使学生言之有物,我准备带领学生去春游,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加展示会。

板书设计:

春天里的发现

细心观察

畅所欲言

第三课时

一、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办“展示台”,开“展示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产生成就感。

二、教学流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己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己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如果学生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学生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学生参观别人的作品。

4、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

展示台 今天,我当家!

三年级下学期教案大全(第一单元)(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