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文学引论教案
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
《 儿童文学 》 课程教案
(本科班使用)
课程介绍:
“儿童文学”课程是我系维语文学专业本课与专课班的基础课程之一。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密不可分。中外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都在不断地叙说着这一事实。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内在身心品质为根本目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逐渐确立起理想和信念,曾进文化素养,达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目标的高师院院校不能不关注儿童文学。每一个师范性的语言文学大学生,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熟悉儿童文学,懂得儿童文学,讲授儿童文学,指导本科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1)儿童文学分为普通理论知识和题材理论两大类内容,内容较多,复杂。因此,需要有计划的安排时间保证课程计划(进度表)的完成。(2)重点解释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相同与不相同之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了解儿童,重视少年儿童教育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热情。(3)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的作用,儿童文学创作注意的方面引导学生从事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儿童批评和儿童文学研究的帮助。(4)教师主要讲授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达到上述的目的与要求。让学生去思考,写成书面作业,欣赏和分析讨论,课程作业与阅读有些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时间: 共 16 周,每周两学时、共32学时。使用教材:教育部师范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儿童文学引论”。
教学目的:(1)重点解释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与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相同与不相同之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了解儿童,重视少年儿童教育事业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热情。(2)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的作用,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注意的方面引导学生从事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儿童文学鉴赏和儿童文学批评,儿童文学研究的帮助。教学方法:按照本系维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提前安排预习,在教学中采取教师面授,布置阅读典型的儿童作品和书面作业。以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水评,此外,在教学中,突出本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讲的部充部分重要内容,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用汉语授课,授课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提纲和本教案为基础。教学方针: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基本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民教师。教学方针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
一、绪论
授课学时学时
按本课程教材的实际情况,绪论的内容有多一些,重要一些。所以用的时间为四小时,这个部分理论性较强。主要是:儿童文学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与研究该课的必要性等内容。这部分的重点为:对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性质,特点与艺术手法。难点为:掌握儿童文学成人和文学的差异。
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举实例说明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简述成人儿童文学作学的取材方向。、儿童文学决定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5、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四多四少”指的是什么?这是为什么?这是不是固定的?、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作品的最重要的分界线有哪些?
7、儿童文学题材极其广泛的原因是什么?第一编: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前系
第一章
概述
授课时间学时
第一节: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基本因素和儿童阶段的划分。第二节:儿童年龄特点与儿童文学的接受 第三节: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接受此章节的重点为: ① 儿童文学的概念,② 儿童年龄特点难点:儿童年龄特点与儿童文学的关系思考与练习、列表说明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以及备界段儿童年龄的主要特点。2、儿童接受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其接受过程 3、文学接受的一般原理有哪此? 4、儿童时期是怎样的时期? 5、什么是儿童年龄特点?生理与心理特点的什么? 6、决定儿童年龄特征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7、研究儿童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及其对儿童文学的要求有什么意义?第二章婴幼儿文学授课学时 3 学时。
第一节: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二节:婴幼儿文学的范畴与要求
第三节:婴幼儿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
此章节的重点为:掌握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与社会化程度难点为: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表现手段等。
思考与练习
婴幼儿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婴幼儿文学的常用表现手段是什么?
阅读 《 我吃水果身体壮 》,从中领会婴幼儿文学创作对于语言,韵律三的要求和直感性特点。
四、婴幼儿文学主要功能有哪些?
五、婴幼儿文学常见样式有哪些?每一个文体的特点是什么?
六、婴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作么?
七、婴幼儿文学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第三章 童年期文学 授课学时 3 学时
第一节:童年期儿童的年龄特点。第二节:童年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第三节:童年期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此章节的重点为;童年期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程度,童年期文学的基本要求等。难点是:童年期文学的常用手法,特别是幽默手法,童年期文学的每一文体的特点等。
思考与练习
一、童年期儿童文学的常见样式有哪几种?根据你与童年期儿童的相处经验,你认为他们最喜欢阅读的是哪一种?
二、小组讨论:以实例论证儿童文学对儿童的认知、教育、娱乐、陶治和帮助宣泄的作用。
三、为什么说趣味性儿童对儿童文学所接受的关键之一?
四、童年期文学的趣味性内容包括哪些?
五、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包括哪些?
六、童年期儿童文学常见样式有哪些? 第四章 少年前期文学
第一节:少年前期少年的年龄特点。第二节: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第三节:少年前期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
通过本章节的内容学生掌握的重点为:少年前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少年的社会化程度,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等内容。重点为:少年前期文学的新奇性表现与艺术性。
第五章 少年后期文学。
此章的重点为:少年后期的少年生理与心理特点,少年前期和少年后期文学的文体与艺术差异。
难点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具体要求。思考与练习
一、少年后期少年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有哪些?
二、少年后期要求而言,特别讲究的什么?
三、据你与少年后期少年相处的经验,说明这一时期少年对文学作品的要求已不同于儿童期儿童及少年前期少年。
四、你比一比少年前期与少年后期的儿童文学的具体。第二编 儿童文学的文体 第一章儿歌
第一节:儿歌的特征。第二节:儿歌的类型。重点:儿歌的特点
难点: ① 儿歌的主题单一的原因是什么?
② 儿歌的线线性包括哪些方面? 作业;背诵%页的数数歌。第二章 儿童诗。第一节:儿童诗的特征。第二节:儿童诗的分类。此章的重点为:儿童诗的特点。难点为:儿童诗的叙述性与儿童情趣。思考与练习
一、举例说明儿歌与儿童诗的异同。
二、阅读维吾尔儿童文学中的某一首诗,分析此诗的主题思想,教育作用和艺术特色。
三、试写作儿童诗一首。
四、我国著名的科学诗作者是谁? 第一章 儿童故事
第一节:儿童故事的特征。第二节:儿童故事的分类。第三节:儿童故事的创作。
此章节的内容复杂一些。并根据儿童小说有点相同,但是不是一个文体,所以讲授的时候应该清楚地说明。重点:故事的概念与特征。
难点:儿童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差异。思考与练习
一、儿童故事的特征与概念。
二、儿童故事的分类有哪些?
三、图画故事有什么特点?
四、你认为儿童最喜欢的图画故事有哪些?可以创作的也可以翻译的,可以我国的也可以外国的。
五、儿童故事创作应注意哪些? 第四章 童话
第一节:童话的特征。第二节:童话的分类。
第三节:童话的表现手法及创作要求。重点:童话的特征。
难点:为什么说童话最基本的特征中幻想? 思考与练习
一、你知道的中外著名的童话有哪些?
二、现代儿童喜欢童话吗?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
寓言 第一节:寓言的特征。第二节:寓言的表现手法。第三节: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重点:寓言的特征。难点:寓言与童话的区别。第六章 儿童小说
第一节:儿童小说的特征。第二节:儿童小说的分类。第三节:儿童小说的创作。思考与练习
一、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二、试创作一篇千字上下的儿童短篇小说。
三、举例说明维吾尔儿童文学中的小说情况。第七章 儿童散文 第八章 儿童报告文学概念 第九章 儿童戏剧文学特征 第十章 儿童文学的鉴赏与批评 思考与练习
1、举例说明报告文学既讲求新闻性又注意文学性的艺术特性。2、从你的生活环境中,有意识地撷取少年儿童的关注热点,试写作儿童报告文学作品一篇。
第三编 儿童文学的鉴赏与批评
主要讲: ① 儿童文学鉴赏是什么? ② 它的主体是谁,也包括哪些? ③ 特点有哪些? ④ 儿童文学鉴赏有什么意义?
1、儿童批评的性质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3、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大致有哪些?
第二篇:儿童文学引论书面作业
儿童文学引论书面作业
(一)1、填空题。
1、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
2、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或是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观察世界反映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为主,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3、所谓社会化,就是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4、婴幼儿文学是以婴幼儿为对象,适应适应他们年龄特点的文学的作品。所谓适应包含两个含义,第一、充分考虑婴幼儿对文学的接受特点、第二、要考虑到婴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化等各个方面处在迅速发展中,婴幼儿文学应在这些方面促进他们的发展。5、婴幼儿文学主要有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6、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形式是
和
,童年期是
和
两种形式并重,并逐渐发展为以
为主要形式。
7、以成人为主人公反映的生活内容和描写的环境主要是成人的,但是式采有了神话、童话等形式、或因其表现手段的生动多样、通俗易懂而富于情趣,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文学作品。
2、选择题。
1、儿童成长发育过程实际上()过程。
A、“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化过程 B、成觉到知觉过程 C、生长过程 A、生理因素 A、是一门工具 教育作用
4、文学接受的一般原理()A、心理-社会 B、欣赏-美感
C、需要-接受
D、注意-兴趣-接受
5、婴幼儿文学十分注重语言的问题,其语言必须是()
A、趣味性的 B、神奇的 C、童话的D、语化的
6、“雪花、雪花,你有几片小花瓣?我用手心接受你,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四、五,咦,刚数完,雪花怎么不见了?办留下一个圆圆的亮亮的小小点”属哪种儿童文学形式()A、儿歌
B、幼儿诗
C、幼儿散文
D、短童话 7、从心理的意义上说,儿童对儿童文学接受的基础是()A、注意
B、兴趣
C、好奇
D、需要 8、研究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
A、性别意识
B、民族意识
C、人格意识
D、人际交往 9、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
A、文学范畴 B、儿童情趣 C、儿童心理 D、儿童思维
3、多选择
B、心理因素
C、社会化程度
D、情感因素
1、决定儿童年龄特征的因素()A、生理因素
2、儿童文学的题材概括地说包含内容()
A、爱的母题 B、死的母题 C、顽童的母题 D、自然的母题 D、大脑形成过程 B、心理因素 B、告知性
C、社会化程度
D、情感因素
D、认识、2、决定儿童年龄特征的因素()
3、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的重要工具,其特点为()
C、语言塑造
3、一般考察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应哪几方面考虑:()
A、生理特点 B、语言发展特点 C、心理特点 D、社会化程度
4、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是()
A、游戏性 B、趣味性 C、直感性 D、幻想性
5、婴幼儿文学常见的表现手段是()
A、神话 B、夸张 C、反复 D、拟人
6、童年期文学的浅显性对作品的()而言。A、作品的题材 B、作品的主题 C、作品的语言
7、童年期儿童文学常用手法包括哪些()
A、写实 B、夸张 C、幽默 D、反复
8、少年前期文学的基本特征()
A、真实性 B、深刻性 C、新奇性 D、艺术性4、1、2、3、4、5、1、简答题。
儿童如何接受文学作品? 对童年期文学基本要求有哪些? 简述童年期文学的意义和作用?
简述处于少年前期的少年的“成人感特征”。分析题。
阅读《我吃水果身体壮》从中领会婴幼儿文学创作对语言,2、韵律的要
D、作品的内容
5、简述少年后期少年情感特征?
求和直感性特点。
圆圆苹果,树长长/尝一尝,甜又香/梨花白,梨花黄/咬一口,水汪汪/砍下香蕉一大串/小朋友们吃得歌/橘树林里金灿灿/好像满树金铃铛/水果水果千百种/我吃水果身体壮。
2、根据你与童年期儿童相处经验,分析童年期儿童对文学样式的喜好有什么特殊性。《儿童文学引论》书面作业
(三)一、填空题:
1、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的体裁之一,是通过、、和 具体描写,广泛而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
2、儿童小说按叙述方式,叙述的角度不同可分为 与 两类;按篇幅大小可分为、和 三类,以表现手法技巧分为 与 两类,本书是按不同的 为标准进行分类的。
3、科学知识、科学幻想题材小说的特点: 三者结合起来。
4、儿童文学一般以 为主,以 为辅。
5、儿童散文的范畴可以界定为: 的文章。
6、儿童报告文学的外部形式是指、、、和 几个方面。
7、儿童戏剧是一种以 为主体,并适合于 和
的戏剧,它是以 为主,融合、、乃至、、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儿童戏剧文学,即。它为、提供 可供少年儿童阅读欣赏。
8、儿童戏剧文学题材及表现方法上必需考虑少年儿童的 和。
9、、、是儿童戏剧的基本格调。
10、儿童报告文学的评性,紧文会丽于 性应建立在 的基础上。
二、选择题。
1、儿童小说对主题的要求是()
A、鲜明 B、积极性 C、针对性 D、单一
2、年龄特征与个性特征的关系()A、共性与个性关系 B、儿童形象与形象关系
C、传统与时代关系 D、个别与特殊
3、儿童小说一般允许有()个情节
A、1个 B、3个 C、2个 D、1个或2个
4、儿童散文按具艺术表现分为几个类型()
A、记叙类 B、抒情类 C、讽刺类 D、议论类
5、专家把记叙与抒情并列,称为()
A、议论性散文 B、记叙、抒情散文 C、杂文类散文 D、艺术散文
6、儿童散文的特征()
A、抒情 B、童趣 C、形式活泼 D、优美的意境
7、儿童报告文学的有以下特征()
A、新闻性 B、真实性 C、报告性 D、文学性 E、评述性
8、儿童报告文学龄前的结构要求()A、完整 B、单一 C、短小 D、新奇
9、下面属于儿童话剧的有()
A、儿童京剧《寒号鸟》 B、神笔马良
C、《小公鸡》(作者陈友军)D、《人参娃娃》(作者刘喜庭)
10、儿童报告文学的发展趋势()
A、题材广泛化、多样化 B、表现手法多样化 C、时效性明显增强 D、学文性越来越强。
三、简答题。1、2、3、4、5、一、简要叙述儿童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要注意的问题? 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童散文的创作要求。
何理解儿童报告文学的真实性。童戏剧文学的特征。空题。《儿童文学引论》书面作业
(四)1、儿童文学具有审美的 功能,功能和 功能与之相对应儿童文学鉴赏便是一种审美的 活动 活动和 活动。
2、鉴赏必须以 为基础,而儿童文学的鉴赏不同,即鉴赏者要在 的基础上,运用,借助 和 对作品的 有所感悟,因此儿童文学龄前鉴赏有较明显的 色彩和,具有 和 的特点。
3、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
4、儿童文学作品真实一方面指,另一方面又是指,通过 手段,达到本质的真实。
5、所谓鲜明生动是指艺术形象要 有自己突出的,能在特定的 特定的 中表现出自己的 不淹没于众多其他艺术形象之中。
6、儿童文学评论者是以 为基础,从对作品的具体的 落笔,是一种 批评。
7、儿学鉴赏是沟通 与 的中介和桥梁。
二、选择题。
1、儿童文学批评是有关文学现象的()A、指导 B、判断 C、分析 D、评论
2、儿童文学批评表述错误的是()
A、美学批评 B、独特的社会历史批评 C、科学研究活动 D、是一种文学鉴赏
3、儿童文学评论写作一般包括()
A、作品评论 B、作家评论 C、文学思潮论 D、风格流派论
4、儿童文学作品评论重在分析各种文体的儿童文学作品的()A、艺术性 B、趣味 C、教育性 D、知识性
5、儿童文学评论的一般要求()
A顾及全篇 B、积人论性 C、实事求是 D、贵有“灼见”
6、儿童文学评论读者是()A、儿童 B、儿童文学家 C、成年人 D、教育界人士
7、儿童文学评论选择论题的依据()
A、现实性 B、针对性 C、独特性 D、启发性
8、儿童文学评论选择论题的角度一般从下面哪些方面入手()A、全面部析 B、抓住特点 C、针对问题 D、横向或纵向比较
9、儿童文学鉴赏的主体()
A、儿童文学作者 B、评论者 C、成人 D、少年儿童
10、儿童文学鉴赏是一种()
A、审美活动 B艺术思维活动 C、文学评论活动 D、文学创作活动
三、问答题1、2、3、4、5、1、2、4、何谓儿童文学鉴赏的主动性? 何谓儿童文学鉴赏的创造性?
儿童文学鉴赏与儿童文学批评的联系与区别。为会么说儿童鉴赏是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儿童文学批评有哪些作用。
结合实际谈谈儿童文学鉴赏对儿童的教育作用。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分析儿童批评的标
3、准。
分析儿童文学作品评论、作家论和风格流派或文学思潮论三种形式的有什么不同
5、四、分析题
第三篇:哲学引论教案
哲学引论
—中西哲学基础问题举要
前言
一、课程性质及说明
哲学引论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限选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统设服务课程。课程两个名称的解释:
1、哲学引论:介绍哲学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2、中西哲学基本问题举要:是指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中那些具有一般原理意义的最重要的理论问题。
本课共3学分,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面授课共计4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哲学总论;中西哲学发展史略;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当代哲学等。
二、开设本课的原因:
1、民族的思维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谈到哲学,大多数人立刻想到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概念。而一讲到哲学原理,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等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是由于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强势影响在我国的普及影响。但是,这种普及的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以逻辑思维为基本特征的哲学理论。这对于我们这个不以逻辑思维见长的民族的思维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能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我们民族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
2、其他西方哲学理论也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内容,展现了人类文化的精华,可以扩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空间。
3、进一步了解哲学是什么的需要。
在逻辑型的西方哲学之外,还存在着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之迥然不同的通常被认为是直觉型或经验型的东方哲学系统(包括中国哲学系统)。那么这个哲学传统中一些关键性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征,展示的不是西方独有的那种哲学与科学并驾齐驱的历史传统,而是在道德心灵层面上矢志提升生命意义的特殊文明。因而,要把哲学看成是由众多方面构成的整体,才能更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哲学及哲学家的活动。
三、学习的目的:
正向本书作者所说的:为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和原理的人打开另一扇一窥哲学堂奥的天窗。主要目的是了解一般哲学的涵义、作用和意义,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理解哲学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哲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四、学习的方法:独立思考
哲学本来就是一门训练人的理论思维和直觉能力的学问,所以,学习哲学就是接受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因而,不管一个人把一本哲学书读的多么细致,如果不学会对之进行独立的思考,将很难有收获。所以,学习这门课,除了细致阅读教材外,还要按照教材提示进行领会,善于随时向自己提出问题、扩大思考范围,有意识的运用所学哲学思维方式来回答解决问题。
五、学习的媒体
1、教材(曾志主编)
2、网上学习。远程教学平台:http://www.teniu.cc ⑴网上资源。
⑵IP课件(专家讲授)
⑶网上答疑(要求不少于10个帖子)
六、有关学习要求
1、按时上课,点名。来不了请假。
2、按时完成作业。5次作业。
3、课前预习。
4、考核:平时占20%(包括5次作业占12%;面授课占3%;上网学习占3%(发帖10个及浏览资源);小组活动占2%。)考试占80%。
七、老师联系方式:
1、电话:***;
2、QQ:278688098;
3、EMAIL:JXDDHMX@SINA.COM
本人介绍:黄,公共课教学部教师。欢迎大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介绍一下电大学习方式;与其给人一副拐杖,不如教他学会走路,介绍课程情况。
第四篇:《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教案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认真通读教材(《儿童文学引论》和《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解析”等要求,掌握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的特点,撰写简评;初步学会创编短小的故事、童话以及儿童报告文学。
课时基本分配
绪论:2课时
第一编:概述:1课时
第二编:婴幼儿、童年、少年前期、少年后期年龄特点及文学:4课时 第三编:文体
儿歌和儿童诗:1课时 儿童故事:1课时 寓言:1课时
儿童报告文学;1课时
十一后课时分配:
童话和儿童小说:3课时 散文:1课时; 儿童戏剧:1课时 第四编:3课时
讲评作业和总结辅导:1课时
绪 论
一、知识点
1.什么是儿童文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①儿童文学的内容构成。②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富有儿童情趣)。
2.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特殊性,即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3.从题材、艺术手法、语言以及取材方向等四个方面,论述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性。
二、重点、难点解析
1.儿童文学的主要内容构成(教学重点)
儿童文学的内容构成主要有两部分,简言之,即依据作品主人公是不是少年儿童来划分。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如果仔细分析每一部分的意义层次,不难看出,对儿童文学内容构成的界定,其实有三个要素,分解如下:
第一部分:①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以描写少年儿童的生活为主;②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③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①以成人为主人公,反映的生活主要是成人的;②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③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主要内容构成有“写儿童”与“写成人”之分,但不论是“写儿童”,还是“写成人”,只要它“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并且“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这样的作品就是儿童文学。
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观点一: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这种观点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但它相对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相对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观点二: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种说法从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界定儿童文学,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但不够严密。今天,进入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许多作品,当初并非是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另一方面,仅有为儿童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愿望,未必能够创作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
观点三: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的确常常是以儿童和儿童生活为主要描述对象,但儿童文学也常常表现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反过来,专写儿童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文学作品。
观点四: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从广义上说,这一说法并不错。但是,从儿童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停留在“教育”角度来谈论儿童显然是很不够的。因为可用来教育儿童的文学未必都是儿童文学。
综上所述,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包括这样几层意思: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总而言之,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包括两种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往往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而是来自民间文学、文人(成人)文学领域,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的文学。它常常直接是儿童教育的工具,并以儿童识字发蒙用的教材的面目出现。二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文学门类,它首先是为适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满足他们的审美情感需要而创作的。
以中国古代儿童文学为例,它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作品: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幼学琼林》;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如《千家诗》;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除了符合传统教育需要、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之外,它们基本上都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品。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作家在现代自觉的儿童文学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下创作出来的,所以其范围和界域要相对明晰和确定得多。
凡是符合前述儿童文学概念及其含义的作品,都可列入这一范围。
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广义的儿童读物包括儿童文学读物。在儿童文学研究中,儿童读物指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适合于儿童阅读”是它们的共性。然而,儿童读物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有时采用一些形象化的文学手法,但并不具备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儿童文学追求一种有机的、整体性的审美构成,常常包含着一定的知识信息,但只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的溶入作品整体的审美世界之中,并诉诸于儿童读者的审美心理世界。
2.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儿童文学的内容构成有“写成人”与“写儿童”之分,那么,同样作为儿童文学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个特征就是“富有儿童情趣”;“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的原因主要也是因为作品“富有儿童情趣”。所以,教材例举了《浪》和《浪花》两首诗,说明了成人诗(也就是成人文学)与儿童诗(也就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儿童情趣的有无。
回忆:儿时最喜欢的玩具(可能就是某部儿童作品中的重要道具或是主人公)、最喜欢的游戏(和儿童读物中的情节可能也会有很多联系)、最喜欢看的书、看书时的情景(如书是如何得到的,和谁一起看的书)(可能是家长买给你的、或是他们念给你听的、或是从邻居小朋友、同学那里借来的,是否童年中的那一幕场景又浮现在你眼前)
3.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四个特点
(1)韵文性。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像儿歌、儿童诗这类韵文体作品是儿童接触最早并且始终喜爱的作品。这是从少年儿童的阅读实际来说。二是在非韵文体的散文体作品中,又特别要求要有诗的特质――富于想象,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因为童心即诗心,孩子们就是喜欢读那些充满诗情、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的作品。这是从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来说的。
我说:“反正我不能叫你们枪毙,不管它疼还是不疼,我长大了要当解放军,随便说我是奸细就是不成!”(选自柯岩《帽子的秘密》)
(2)直观性。也就是形象性,具体可感性。因为少年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因而对儿童文学作品提出了“直观性”要求。
如《小弟和小猫》,活脱脱画出了一个淘气、不讲卫生的孩童形状
妈妈叫他洗澡,装没听见跑掉了;爸爸那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
(3)幻想性。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幻想的最大特征是童话式的,因为孩子的思维与原始思维相通,泛灵性是其显著特点,即认为万事万物都像人那样有生命,而且年龄越小,越信以为真,因而给年幼的孩子讲故事,其中的猫儿、狗儿不说人话,他们就不爱听。
例1:《狮子和山羊》“我是山羊的女王,”母山羊回答说,“我是西伐神的信徒,我曾经向他立誓要吃100只老虎,25只大象和10只狮子。我已经吃了100只老虎和25只大象了,现在我正在寻找10只狮子。
例2:国王的小女儿每晚都会作恶梦,可没人帮得到公主;为了女儿,国王跋山涉水寻找治疗的秘方;终于,国外在遥远荒凉的旷野上找到了他——饿怀了的小怪物,他的食物居然就是恶梦!国王的辛劳没有白费,小公主不再做恶梦了!为了子女,每个父母何尝不是这样!?
(4)叙事性。这是与议论、抒情相对而言的,也是与少年儿童直观形象性的思维特点相一致的,因为叙事更利于出形象、出故事。总结: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
三、儿童文学题材的广泛性与处理题材的特殊性(教学难点)
教材的四至七部分,实际上是从题材、艺术手法、语言与取材方向四个方面来阐述儿童文学的创作的特殊性,其中题材及与其相关的取材方向这两个问题既是儿童文学创作区别于一般文学创作的重要特点,又是不易说清楚的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命题之一,因为这涉及到如何理解儿童文学题材的广泛性与处理题材的特殊性。
首先看儿童文学题材的广泛性,即题材无禁区,凡是成人文学所表现的题材,儿童文学都可以表现,譬如被称为文学艺术永恒主题的“爱和死和自然”、譬如成人文学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个人情感体验、战争、环境等,都可以选作儿童文学的题材。因而,不能因为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对象,就去限制题材;或者将儿童文学的题材局限在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上。
其次,儿童文学的题材处理又有特殊性。儿童文学题材与成人文学题材的差别,不在于“写什么”,而是“如何写”。“如何写”有两层意思:一是艺术表现手法,如绪论第五部分所讲的“四多四少”;
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叙述、描写、渲染、夸张等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是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是表现文学作品内容的艺术技巧。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多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少用;
那大圣全无一毫惧色,使一条如意棒、左遮右档,后架前迎。一时,见那众雷将的刀枪剑戟、鞭锏 锤、钺斧金爪、旌镰月铲,来的甚紧。他即摇身一变,变作三头六臂;把如意棒一晃,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核心里飞舞。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其主要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很多,既可以依靠行为、对话、动作、表情来描写,也可以用抒情独白、梦境或幻境等特殊方式来揭示人物心理状态。
2、生活流手法多用、意识流手法少用;
生活流手法:从读者的实际出发、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按生活本身的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
意识流手法: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意识流的艺术技巧:
(1)意识的流动是连绵不断、自然而然的,似乎没有经过任何裁剪、整理,仿佛一股汩汩的水,或清晰或浑浊,总是在不间断地流淌,若遇到一些阻隔(如各地方开始时的钟声、瞥见纸上的花„„)便改变方向,散漫而没有确定的方向。
(2)由于是内心演算的独白,想到的人和事都熟悉的、经历过的,因此往往出现只有自己明白,而读者却只能去猜测的细节和人物。传统心理描写是处在现代心理分析所谓的“意识”层面的,而“意识流”是处在“潜意识”层面的;传统的心理分析是具有条理和逻辑性、线形的,而“意识流”却混乱的、散漫的;传统的心理描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而“意识流”即是自然主义的。
3、描写、对话多用,议论、叙述少用;
可是红鼻头王子忽然哭了:“你们大家都有人爱。可是我没有人爱。”“红鼻头王子呀,我爱你!”谁说话呀?大家一看,原来是鳄鱼小姐。王子大叫起来:“不用爱了!不用爱了!”说了赶紧就溜。鳄鱼小姐赶紧就追。一面还拿出小镜子照着自己的脸打粉,一面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是要爱你的!”王子一面逃,一面哭着问道:“即使是六九七十三,你也非爱我不可么?”“哪怕八九七十二,我也得爱你!”(选自张天翼童话《大林和小林》)
看看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少而精):“一个猎人丢了猎枪,在野兽面前只会发抖,那么就算是活着,也跟死掉的一样了。“(选自金近的《狐狸打猎人》)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二是处理题材的角度,或者说如何取材。因为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儿童,儿童文学题材的处理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特点出发,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运用适当的艺术方法去表达广泛的题材。
第三,儿童文学题材处理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取材方向上。因为儿童文学的作家主要是成人,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在处理题材时,往往要有意识地回复童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形成了大体一致的取材方向,主要有四个方面:
(1)取材于民间文学;
解释一下何为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字。我国的民间文学极为丰富,从原始时代的神话、传说、歌谣到周代的国风、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唐代的传奇,以及后来的鼓子词、故事、平话、说唱、戏曲、谚语等,汇成了浩瀚的长河。民间文学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和艺术幻想的结晶。(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3)取材于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和认识
(4)出于一种使命感,有意识地为教育儿童而创作。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及其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
(1)什么是母题
绪论第四部分在论述题材的广泛性后,引入了母题概念,尝试着将儿童文学题材给以母题化的概括。那么,母题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与题材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首先应该弄清楚的。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母题现象在民间传说中极为普遍,如公主、王子被变成丑人怪兽又被还原;意外得宝和宝物失灵;动物报恩等。因为普遍,母题成了民间文学研究中一种专门而又重要的学问。将母题视角引入儿童文学的题材概括,其实是将“题材类型”转换成“母题类型”来研究。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指: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三大母题”是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者刘绪源①提出的,是一个很有内涵与深度的理论课题。作为学生,如何理解这三大母题呢?在教材阐述的上,可以这样去认识:
爱的母题――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作家是通过作品来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并借此培育孩子们的爱心。例:三名不同性格的女主人公 海的女儿:高贵、真爱、自由 拇指姑娘:平凡、善良、坚忍 野天鹅: 坚韧、无私、勇敢
顽童的母题――儿童的天性是活泼、淘气,顽童母题就是要尽情展现儿童的这一天性。
思考:把你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主人公和以下顽童类型对号入座 例:九大顽童类型
1、古灵精怪机灵鬼:如贾里(秦文君《男生贾里》》
2、大言不惭吹牛王:如《一根老虎毛》中的小蚂蚁
3、糊里糊涂没头脑:如没头脑、小粗心
4、顽劣十足小土匪:如红酋长
5、娇生惯养小皇帝:
6、虎头虎脑鲁莽娃:
7、不谙世事小迷糊:如华瞻
8、脱缰小马坐不住:如《六年级大逃亡》
9、好逸恶劳小懒蛋:如匹诺曹
自然的母题――人类是自然的婴儿,但儿童比成人更接近自然,从身心到行为大自然有着一种纯朴天然的联系。
如果将上述三大母题作一比较,还可以这样加深理解:“爱的母题”体现的是成人对儿童的视角,“顽童的母题”体现的是儿童自己的视角,而“自然的母题”体现的则是人类共同的视角。
“母题”的概念比“题材”的概念更抽象,它所指的是一种审美眼光,一种艺术气氛,一个相当宽广的审美范围。比如“爱的母题”所体现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眼光,有一种“亲切温馨”(母爱型)或“端庄深邃”(父爱型)的艺术气氛;“顽童的母题”则体现着儿童自己的眼光,有一种“奇异狂放”的艺术气氛,而“自然的母题”所体现的则是人类共同的目光,有一种“悠远率真”的艺术气氛。
(3)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
如上所述,“三大母题”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审美视角。作家如何将万千复杂的主客观世界统摄到儿童文学的题材中,也无外乎上述三种视角。或者说,几乎儿童文学的所有题材,都可以归结到这三大基本母题下,这实际上是解决了儿童文学作家如何将各种具体的题材纳入审美范畴的三条途径。因为“母题”概念超越了“题材”概念所包含的具体性和明确性,是一个更笼统的、属于更高层次的概念。我们说到一个母题,其实就是指一种审美视角、一种艺术气氛、一个相当宽广的审美范围。
三大母题所体现的三种审美眼光,构成了儿童文学作者的三种表述身份。一是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并不隐讳自己是成人,面对儿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一种亲切的爱意,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也会注入长者对幼者的期望和教诲的情感意愿。二是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以少年儿童的代言人身份出现,张扬的是一种儿童式的思维和情感,无拘无束地看待世界,看待万事万物,因而注重表达儿童的生活理想和游戏精神。三是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表现为既超成人又超儿童的身份,是一种比较客观或旁观的身份,它适宜于表述社会人生之外的故事,因而比较松闲和无功利。
学习方法建议
绪论是整个教材的纲,有关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在这一章中均已出现,因而,准确地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为此,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拘泥于给儿童文学下定义,重要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这一知识来判断一篇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论述其特征时,必然要涉及到一些文学概念,诸如内容与形式、题材与母题等,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基础知识。
重要名词解释
内容:一般认为,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包括:源于生活生活的题材合主题,以及出自作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题材与“象”和形象有密切关系,主题、情感和思想则与作家内心的意相关。
题材:广义的题材指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特定的生活领域,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商业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家通过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而写进作品的全部生活现象,是作家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具体生活材料。
3.儿童文学是与成人文学相对应的概念,因而在理解儿童文学时,应该时时不忘与成人文学相比较。事实上,儿童文学的特殊性都是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的,没有成人文学这个参照系,也就无法说清楚儿童文学的特征,因而比较法应该是学习儿童文学最基本的方法。
4.文学理论是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上得出的。绪论部分的理论性强,概括性大,为便于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学生应有一定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作为基础,这样学起来才比较轻松。因而要学生认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选读》中的作品,尤其是带*号的重点阅读篇目,应反复阅读。
第二编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关系
第一章 概 述
一、知识点
1.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①儿童的年龄特点;②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③儿童文学的年龄特征。2.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即儿童文学的功能。3.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接受。
学习本章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确定儿童年龄特点本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的任务,但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就不能回避儿童的年龄特点,并且儿童的年龄特点还是用来解释儿童文学特点的出发点,因而学生应该阅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学的著述。二是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都可以联系我国目前通行的幼儿园、小学与中学这三个教育阶段来理解。
二、重点、难点解析
(一)教学重点 1.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的年龄特点”定义: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就是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基本因素,它们的交互作用所表现出的综合特征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2.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可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1)婴儿期(1-3岁)(2)幼儿期(3-6岁)(3)童年期(6-12岁)(4)少年期(12-15岁)(5)少年后期(15-18岁)
所谓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即:婴幼儿文学、童年期文学和少年期文学。很明显,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与儿童的年龄阶段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因为儿童文学是文学,要求读者必须有听讲或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而儿童的这一能力是由其所受的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因而在儿童年龄阶段与儿童文学三大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教育水平来联系的。简言之,6岁以前是学龄前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统称为婴幼儿文学,小学阶段的文学叫做童年期文学,少年前期与少年后期因其都属于中学教育,又被合称为少年文学。
3、儿童文学接受的特点;
在弄清楚文学接受一般原理的基础上,把握儿童接受文学的特殊性 所谓文学接受是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因而接受不同于欣赏,接受的结果是“产生兴趣”,然后才进入欣赏阶段;而欣赏的结果则是对作品产生美感。
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一般要具备心理和社会两方面的基础。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是先有需求,再有注意,然后才去听讲或阅读作品。如果在这过程中,读者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己需要的东西,他就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兴趣,进而从情感上接受它。从社会学方面来说,“接受”便是作为社会成员的读者,依照自己索习惯的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文化传统的影响,来认可作品。也就是说,当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性意义、社会情感和文化背景与读者自身的社会角色相一致时,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所接受。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必然遵循文学接受的一般规律,即需要→注意→阅读→兴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接受环节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成人的接受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既儿童的文学需要、文学注意、文学阅读与文学兴趣都始终处在动态发展中。
思考:你的儿童文学阅读体验
文学接受的发生阶段:期待视野、接受心境; 文学接受的发展阶段:填空对话、还原、理解; 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共鸣、净化、领悟、延留
1、共鸣:是读者与作品形成强烈心灵感应,或不同读者在同一作品中产生相近心灵感应的现象。共鸣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读者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及作者灌注于其中的情感及意义等形成强烈的共鸣,二是指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而产生的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共鸣。
例子:“他们总不会躲在那儿学习吧?”一些老师眼中的“差生”似乎永远不会变好(选自郑渊洁的《罐头小人》)
2、净化: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认为悲剧可以导致情感净化。净化是文学据说的高潮阶段的一种读者状况,是读者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精神调节、情绪派遣、杂念去除和人格提升状态。
例子:小儿狼
3、领悟;是读者在共鸣和净化基础上进入的更高层次的潜思默想、宇宙洞悉、人生体悟和精神升华过程。
她渐渐爱起人类来,盼望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得到一个永恒的灵魂。
4、延留:是读者在共鸣、净化和领悟过程之后进入的这些过程的心理延续与留存状况。
例子;《三个铜板豆腐》:(20年过去了)“(豆腐)不过到底怎么个好吃法,你外太婆也说不上,作孽啊,你们这些各投错胎到穷苦人家的孩子啊。”
(二)重点名词解释:
1.儿童的年龄特点——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2.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它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状态等。
3.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4.社会化——指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5.文学接受——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
第二章 婴幼儿文学
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郑春华《听我话》
一、知识点
1.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材按照决定儿童年龄特征的三个基本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化程度来分别加以阐述;而在具体阐述某一基本因素时,又分婴儿和幼儿两个时期。2.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婴幼儿接受文学的特点是靠视觉和听觉来感受,因而对婴幼儿文学提出了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和幻想性的要求。
3.婴幼儿文学的常见样式、表现手法及意义作用
学习本章应该联系上一章概述所学的知识,在弄清楚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其确定这些特点的三个基本因素后再学习本章,就会十分轻松。以下两章(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的学习也同样要注意这一点。学习本章应需了解这样两点:婴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婴幼儿文学的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
二、重点、难点解析
1.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从生理方面看,婴幼儿处于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身体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脑的重量,婴儿期已是成人脑重的2/3,幼儿期达到成人脑重的90%。其次是动作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独立行走和用手随意摆弄东西。大脑和四肢动作的发展,为语言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幼儿不仅能连贯完整地说话,和成人交谈,还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的发展为他们以听故事、念儿歌等形式接触文学打下了基础。
从心理方面看,婴幼儿主要靠触觉、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周围事物。注意与记忆都以无意识为主,情绪与情感都很不稳定,直观的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水平都很低,个性尚未形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可塑性极大。
从社会化程度看,婴幼儿的社会化程度最低,其主要特征是“自然人”。这除了他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都处于最低级的阶段外,婴幼儿的社会关系也非常简单,主要是父母及后来的幼儿园伙伴和老师,集体意识仅开始萌芽,仅有最初的社会道德感。
2.婴幼儿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凡是适应婴幼儿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婴幼儿文学。教材对“适应”的含义有两层解释,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婴幼儿对文学的接受特点,即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接受文学作品;二是要充分考虑婴幼儿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婴幼儿文学应为他们的健全发展起促进作用。对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强调婴幼儿文学作品应在哪些方面“适应”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教材列举了四个基本要求。
①游戏性。游戏不仅是婴幼儿的天性,更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婴幼儿为服务对象的文学,必然要反映这一内容。如柯岩的《坐火车》
②趣味性。婴幼儿的注意力还不强,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谁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接受。因而婴幼儿文学特别强调合乎婴幼儿心理的趣味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大白鹅》
大白鹅,大白鹅,摇摇摆摆上山坡,见着谁都叫哥哥: 男孩是哥哥,女孩是哥哥。大白鹅呀,是个小迷糊。
③直感性。婴幼儿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即通过表象进行思维,因而婴幼儿文学注意直感性。
④幻想性。婴幼儿思维的特点之一是物我不分,主客体不分,根据这一特点,婴幼儿文学的任何一种体裁,都可溶入幻想性的色彩。
凡是具备上述四项要求的婴幼儿文学,就会受到婴幼儿的欢迎。
3.婴幼儿文学常见样式、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 婴幼儿文学的常见样式:
主要有儿歌、幼儿诗、短童话、小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等。婴幼儿文学常见的表现手段: 主要有拟人、夸张和反复三种。婴幼儿文学的功能:
主要有四个方面:愉悦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第三章 童年期文学
我对老虎玛乌说;“我想,明天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展出了。我虽然觉得自己并不难看,但你们总也该看够了吧?朋友,咱们该分别啦。“
——周锐《森林手记》
一、知识点
1.童年期儿童的年龄特点。
①童年期儿童的生理特点②童年期儿童的心理特点③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2.童年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首先阐述童年期文学范围的开放性,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都是童年期文学。再根据“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对童年期文学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浅显性、真实性、趣味性、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3.童年期文学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及意义作用。
①童年期文学的样式:儿童诗、英雄故事、小说、科幻作品、童话和寓言、散文 ②常用手法:写实、夸张、幽默
③童年期文学的意义和作用:认知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陶冶情感的作用、宣泄作用
二、重点、难点解析
(一)教学重点
1.童年期文学的范畴与要求
教材指出:“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如何理解这一宽泛的界定呢?关键在于要认识童年期文学在其范围上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无论题材内容,还是体裁等艺术形式,童年期文学都是向两极延伸的,或者说它与婴幼儿文学、与少年文学之间的分界并不清晰,而是模糊的。具体来说,童年初期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还有着幼儿的一些特点;而中年级以后的儿童,其年龄特点又接近于少年,具有了许多少年的特点。两极延伸的结果,就是不能对童年期文学的范畴作出静态的界定。
对童年期文学的基本要求表现在四个方面:
(1)浅显性。首先是文字的浅显,因为童年期儿童还处于小学教育阶段,识字与阅读的能力都有限。其次是指内容的浅显,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范围。
张之路(作家):成人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创作,我们在平时写的时候会有一种思考,比较简单地说,在创作上,没有哪个可以说更难一些,都是让读者能感动、接受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儿童文学创作较成人文学创作,它需要不断深入,还需要浅出,因为儿童文学不能像成人文学可以表现那些复杂的、沉重的、给人非常大的压力的东西,像暴力、爱情和生死,这些东西在儿童文学里就很鲜见,儿童文学作品是青少年来读,有一种保护的感觉,所以要把道理讲清楚,既要有深入也要有浅出的本领,这样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2)真实性。因为孩子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供给他们的作品不仅要反应生活本质的真实,而且要情感的真实,这主要是指作者的真诚和作品艺术形象所渗透出的情感是真实可信的。
(3)趣味性。主要指内容、结构、表现手法和语言上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儿童读者的阅读注意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看完作品。
如小儿狼保露自己的身份、《六年级大逃亡》中轰炸七星瓢虫的情节、华瞻对剃头师傅身份的猜测;三个铜板豆腐中弟弟钻下桌子和母鸡抢豆腐吃等
(4)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这是与婴幼儿期文学相比较而言的,因为小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语言表现手段和艺术手法。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法,既是满足童年期儿童在这方面的知识性要求,也为着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如描写童年生活的风淡云清:散文《雁鹅》
2.童年期文学的作用
童年期文学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与智两方面。从“情”讲,它必须首先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具有娱乐作用、陶冶情感的作用和宣泄作用;从“智”讲,它必须发挥一定的社会化功能,具有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
娱乐作用、陶冶情感的作用、认知作用(例子《鲍尔历险记》,认识友谊,举鲍尔吃竹子的例子)和教育作用(如《最后一根稻草》,体味亲情的意义;如《玩具总动员》,牛仔最终选择了友谊,选择了友谊)这是整个儿童文学都具有的功能,只是在不同读者层次中所发挥的功能的侧重点不同。譬如童年期文学的认知作用主要是帮助儿童了解社会和人生;与此相适应,教育作用则侧重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宣泄作用本可以归入陶冶情感这一大范围内,但因为童年期儿童生活的快节奏、学习任务的繁重,给他们身心都造成一定的负荷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他们排遣这种负荷感,减轻压抑,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作为童年期儿童生活的一种情感需要,宣泄作用是童年期文学值得重视与开发的一种心理调节功能。
思考:如何重点理解童年期文学的宣泄作用
宣泄是指将心中的积郁舒散、排遣开来,文学的宣泄作用属于陶冶情感的范畴,但将其特别地加以强调,是因为与婴幼儿相比,童年期儿童有这样一种情感需求。
《哈利〃波特》作者、著名英国女作家罗琳曾认为,儿童读物不是教科书,这并不是文学的特性。人们确实能从文学中得到一些东西,但可能只是开怀大笑,而并非每次都像打你一个耳光一样让你吸取教训。孩子们肯定能从《哈里〃波特》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我害怕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们看了两三章就掩卷沉思,“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东西呀”。童年期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学校,生活的内容和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对他们的成长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紧张的学习生活会给他们造成一种负荷感、疲倦感、烦躁感。而儿童文学或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舒畅、温馨、甜美的童心世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滋润,让他们忘记烦恼和忧愁;或正好反映了他们此时的心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排遣心中负荷与压抑的目的。
总之,宣泄作用产生于儿童的情感需要,又反过来调节儿童的情感,对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二)教学难点
童年期儿童的大脑发展对于童年期文学的意义
教材在第一节讲到童年期儿童的生理特点时指出:“我们应特别注意大脑的发展情况”,因为“大脑的发展,对于儿童阅读、欣赏儿童文学则有着直接的作用”。
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求它的读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接受能力。语言能力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语言的发展赖以进行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又在哪里呢?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都与人脑的结构有关。在人脑结构中,对人的智力水平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一是脑重量,一是额叶的发展水平。童年期儿童脑重在7岁时已达1280克,9岁时已接近成人为1395克,12岁时已与成人一样为1400克。脑重的增加表明脑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大和脑细胞纤维的增长。它与儿童发展活动,完善心理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脑各部分都在增长的同时,额叶的增长特别显著,而从人类发展史看,额叶的增大是人与类人猿的最大区别之一,并且人有说出、写出和听懂、看懂语言的能力,都与额叶部分的发达有直接的联系。童年期儿童额叶的显著增长,对儿童语言活动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的作用,儿童只有在具备了这一生理条件下,才有全面阅读、欣赏以至创作文学作品的可能。由此可见,童年期儿童大脑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文学的发展水平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最明显的表现之一,便是在语言的发展与教育的双重作用下,童年期文学的接受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即由婴幼儿期“以听为主”转向“以读为主”,童年期文学成为供儿童阅读的文学,文学的内涵更充实、更丰富了。
第四章 少年前期文学
“我一直盼望着长大,可是,就像我爸送我的那本书里所说的那样: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得为成熟交很多的学费,这学费说不定还会交一辈子呢。”
——张国龙《一个“问题男孩“的独白》
一、知识点
1.少年前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社会化程度)2.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3.少年前期文学常见样式(小说、童话、散文、科幻作品、剧本)和表现手段(抒情手法等)及意义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陶冶情操、宣泄作用等)
学习本章的方法:与童年期文学相比较,在比较中了解少年前期文学的特征与要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段。
思考:少年和童年的不同年龄特点
二、重点、难点解析
1.少年前期的年龄特点
少年前期年龄的界定大致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由于这一时期孩子们生理心理的发展极其复杂、充满矛盾,而且发展速度极快,因而被有些心理学家称为“困难期”、“危险期”。这一时期少年的主要特点是半成熟与半幼稚相混合,独立性和依赖性相伴随,自觉性和被动性相交错。具体来说,在生理上进入青春发育期,以性成熟为主要特征。在心理上,兴趣范围很扩大,有意注意和抽象思维均占主导地位,情感丰富,道德感进一步加强。在社会化程度上,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自我意识发展很快,有了明显的“成人感”。(要求学生分析少年前期阶段的少年的“成人感”心理特征)上述三个方面的发展,使得他们对文学的接受远比童年期要广泛和深刻得多。
2.少年前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少年前期文学有一个颇难界定的范围。少年期文学不同于童年期文学,但又有与童年期文学相似之处。少年期文学有向成人文学飞跃的趋势,又不同于成人文学。所以它的界限比童年期文学更为模糊。
对少年前期文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真实性――与童年期文学的真实性要求相比,这里的真实性主要指生活的真实性,因为少年前期的儿童已有了“成人感”,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加入到社会中去,因而迫切想了解真实的世界,特别是了解人的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己。
生活在九十年代大都市的初中生,其所处环境有点像小说中被墙外流行音乐的嘈杂声浪包围着、冲击着的校园一样。比起八十年代的孩子,他们知识面更广,懂事更早,接受外来的各色信息更多,这些不可能不在言行中表现出来。他们的头脑较之以前的孩子更“复杂”了,他们懂得捕捉机遇的重要性,他们的独立意识和个性也越来越不易把握了。即以贾里而论,他是个所谓“当代徐文长式的人物,专爱恶作剧”,他发誓要出名,成为校园的“知名人士”,他的正当的,健康的欲求,往往以匪夷所思的奇特举动表现出来。为了出名他闹了不少笑话,但到了他并不想出名只是充溢着正义冲动时,倒真出名了,一夜间成了与歹徒搏斗的英雄,倍受女同学的青睐。连他送给查教师的生日礼物也是别出心裁,是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众皆为他担心,查教师却非但不恼,反而击节赞赏。总之,贾里及围绕着他的男女小主人公们,显示出了各色各样的、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
(2)深刻性――包括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和情感的深刻性,因为初中生已经能读懂有一定深度的文学作品了。
(3)新奇性――主要是满足少年前期儿童对一切隐秘事物的强烈的新奇感和探求欲,尤其是他们渴望知道他们还不了解的人和事。新奇性主要表现在题材、情节和表现手法上,是引起这一时期儿童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
(4)艺术性――少年前期儿童已开始对艺术本身发生兴趣,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开始成为审美对象,因而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在艺术技巧与手法上应力求丰富多样。
3.少年前期文学的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
与童年期文学样式相比,少年前期文学并无多大差别,主要还是诗歌、小说、童话、散文、科幻作品、剧本等,但对各体裁的要求却有了新的变化。譬如诗歌就要求有一定的内容深度,篇幅也可稍长,主题表现上讲究隐蔽性,表现手法上强调多样性。小说是这一时期儿童最为喜欢的体裁,与童年期小说相比,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内容更深刻,形式更多样。童话则偏向于有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带有一定哲理性的作品。散文也深受这一时期儿童的青睐,因为审美能力的提高,他们乐于阅读各种优美的散文,从中吸收知识,体验从未体验过的感情。
在表现手法上,除童年期文学的写实、夸张、象征、幽默手法之外,还有抒情手法,因为抒情手法是借作品中的形象直接或间接表达某种情感体验的手法,很适合少年前期儿童表达自己感情的需要。
你喜欢《虫儿飞》这首诗吗?谈谈读过后的感受
虫儿飞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 虫儿飞 /你在思念谁 天上的星星流泪 /地上的玫瑰枯萎 /冷风吹 冷风吹 /只要有你陪
虫儿飞 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 /不怕天黑 只怕心碎 /不管累不累 也不管东南西北
5、掌握少年期文学的意义
少年期文学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少年期是童年的“合法延缓期”,也是儿童期的最后阶段,迈过这个阶段,儿童就是成人了。因而这一时期的发展有双重任务,一是要解决童年期未完成的发展任务,二是要为即将到来的成人期作必要的发展准备。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与童年期文学相似相通之处,不同于成人文学;但又具有较多的成人文学因素。尤其是少年的“成人感”,使他们既不满足于童年期文学,觉得过于浅显;又不能完主体验成人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觉得过于深刻。正是在这样一个文学需求的中间地带,少年期文学担负起了为少年期儿童贡献精神食粮的重任。
其次,少年期文学对少年期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哪些积极的促进与引导作用呢?简言之,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较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人生和自然,认识艺术本身;第二,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建立起适应社会的道德感、正义感、责任感;第三,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养成健康、高尚的情操和美感;第四,少年期文学有助于少年宣泄不良情绪,排遣情感负荷。
5、重点名词解释:
成人感一一指儿童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而产生的个体成熟的体验。
自我意识一一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第五章 少年后期文学
登上高高的山巅/我心如广袤的原野 绵延的远路告诉我/应该和昨天告别 不再留恋山花和绿草/不再追捕蜻蜓和蝴蝶 少年自有少年的志向/童年的回忆似天际的云雀
——尹世霖《和昨天告别》
一、知识点
1.少年后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社会化程度)
2.少年后期文学的范畴(开放性)和要求(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深刻性――抒情性――艺术性)
3.少年后期文学的常见样式(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和表现手段及意义作用
学习本章时应注意与少年前期文学作比较。(回忆上章内容)
二、重点、难点解析
1.少年后期的年龄特点
少年后期又叫青年初期,指十四五岁-18岁的少年,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心理上基本成熟的时期,从社会化角度看,他们已基本具备了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的各种条件。
2.少年后期文学的范畴和要求
由于少年后期的少年已接近成人,所以,从阅读范围看,凡成人阅读的文学作品,只要他们感兴趣,都会拿来看,因而,少年后期文学与成人文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但另一方面,少年后期文学又毕竟带有少年的特点,是少年文学,而不是成人文学。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范畴是开放的,有内核而无边缘。
同样,接近成人的少年后期读者对文学的要求与成人相差甚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主题深刻性的需求,那些能深刻反映社会、揭示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深受少年人喜爱。如《狮子王》
“你已经忘了你是谁,你也忘了我。看看你自己的内心,辛巴,你比你外表还要勇猛。你一定要在这个世界里,这个生命圈中找到你的位置。”
注:狮子王,一部这样的作品:充满着失意于希望;传递着忠诚与深爱;在生命的彼此轮续中;我们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位置;
其次是对抒情性的要求,因为少年人表达自己情感体验的愿望非常强烈,因而诗歌和其他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也深受他们欢迎。
抒情(竖琴译来):象征性地表现个人的内心情感,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诗意化的特点;
如《大树杜鹃》:夕阳西下,暮霭笼罩了寂寞的小路。晚霞悄然消逝,花光则一片璀璨。孩子们依偎着我,那些小身体热乎乎的,使我感觉不到随着夜色涌来的寒意。他们真可爱,阿林!孩子,杜鹃花,杜鹃花丛中的山寨和学校……阿林,这该是世界上最美,最值得留恋的景色了。
你真的不来了么?(一个乡村女教师的情和爱,在喷霞吐雾似的杜鹃花丛中绽放,她是否等到了心上人的到来,在那个清冷的黄昏)
再次是对艺术性的追求。缺乏艺术性或艺术性不强的作品,很难得到这一时期读者的认同和欢迎。这里的艺术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完美程度和社会审美价值的大小。
3.少年后期文学的常见样式和表现手法
少年后期文学与这一时期少年的文学接受能力和阅读兴趣相一致,更常用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体裁。与少年前期文学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小说、散文这些传统体裁,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更为丰富。与成人文学一样,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别讲究题材的多样性、主题的深刻性和表现手法的艺术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少年对纪实文学有特殊的爱好,像报告文学、传记文学,都以深刻的真实性深深吸引着他们。
在表现手法上,凡成人文学中运用的手法,都有可能被他们接受,关键是要用得巧妙。
少年文学青春性的美学特征具体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梦幻色彩
自我的发现是处于青春期少年最重大的心理特征。如果说低幼儿童文学更多的只是沉浸在对外在世界的遐想中,希冀着自由自在地上天入地,探寻大千世界的神奇与奥妙,少年的梦想则更多地指向自身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梦想虽仍具有低幼儿童那种狂放无羁的性质,却已分明由单纯的游戏性质转向对自我的探索和对外来自我实现的种种设想。少年文学的梦幻色彩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豪壮奔放的梦幻美
生理上的接近成人,让少年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他们有太多的精力需要发泄,他们对未来怀抱宏丽的梦想,这就使得少年人的梦想带有豪壮奔放的色彩。17岁的少年胸怀整个天宇,青春的生命具有所向披靡的翅膀,他们企望征服宇宙,他们呼吁;‘请赐给青春以强劲、欢乐的翅膀,让它直冲云霄,飞上太阳。少年的探险梦、英雄梦借助历险小说和流浪小说得到充分的展现,而动物小说中的狮吼虎啸、丛林争斗泄导了少年旺盛的精力,满足了他们汪洋恣肆的狂放想象。
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Though hope is frail It’s hard to kill
2、温婉柔情的梦幻美
一个人无论他有着如何粗糙、率直的心性,在少年阶段都会属于自己的温情细腻的一面。外部世界的诗意和少年心中的想象合拍共振的,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轻轻地撞击着/我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
(二)忧郁请调
少年阶段的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成长,而成长是一个夹杂着喜悦和痛苦的蜕变过程。因此,少年文学往往要描写经过种种磨难历险达到再生,种种磨难的存在使得少年文学具有了一种多愁善感的忧郁情调。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这首词形象地道出了少年的愁绪与成年人的愁绪之间质的区别。少年人的细腻与敏感使得他们较之成人更容易产生一种忧郁的心境。童年生命的消逝带来的失落感,自我矛盾的冲突引起的烦恼以及种种碰撞,使他们分外多愁善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少年人都是天生的诗人。(提问:你写过诗吗?古体诗?新体诗?是什么让了你有写诗的念头?写好了诗后,是和别人分享,还是自己体味?)
少年独立与依赖、坚定与脆弱等矛盾性心理也是造成少年文学忧郁请调产生的终于原因。
3、深沉浓郁的悲剧美
从家庭、学校中走出的少年,开始踏入社会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除了感受着人生世界的美丽之外,也不得不面对许多悲剧性的事件。
如《黑骏马》:直到如今,我依然认为,即使我失去了美好的一切;即使我只能在忐忑不安中跋涉草原,去寻找我往昔的姑娘,而且我明知她以不复属我;即使我知道自己无非是在倔犟地决心找到她,而找到她也只能重温那可怕的痛苦——我仍然认为,我是个幸福的人。因为我毕竟那样生活过。因为生活毕竟给我一个那样难忘的开始。
如牛虻,他是一个觉得痛苦即痛苦,错误即错误的人,“而世界上没有这种人的立足之地”。
第二编 儿童文学的文体
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儿童戏剧文学九种主要文体
第一章 儿歌
一、知识点 1.儿歌的特征: ①儿歌的定义
②儿歌的特征。从内容(主题单一,内容浅显)和形式(结构简单,语言通俗,音乐性强)两方面来分析。
2.儿歌的类型: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游戏歌―谜语。3.儿歌的创作:体现口头文学的特征、体现婴幼儿时期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诗体文学的特征。
学习本章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运用比较法,认识儿歌与儿童诗的不同。二是要多读作品,学习时联系具体作品来体会儿歌的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就是从具体的作品中概括出来的。
二、重点、难点解析
(一)教学重点
1.儿歌的特征 先看几首儿歌。
《小板凳》:小板凳,/你莫歪,/让我爷爷坐下来,/我帮爷爷捶捶背,/爷爷夸我好乖乖。
《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十四,就打谁四十。
《菊花开》:板凳,板凳,歪歪,/菊花,菊花,开开!/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剩下那朵给白鸽。
反复吟唱以上三首儿歌,就不难发现儿歌的下列特征。
第一,主题单一,即整首儿歌只说明一个意思、讲一个道理、有一个目的。如《小板凳》是写尊老爱老;《四和十》和《菊花开》虽然说不出什么意思含义,但前者用意在于训练孩子们容易混淆的“四”和“十”的发音;后者则纯粹是一种游戏歌,表现的是一种童趣。
其次,内容浅显。三首儿歌的内容都是低幼儿童所熟悉的生活,并且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一致。
第三,结构简单。表现在外部结构,篇幅都很短小;表现在内部结构上,线索单一,层次分明,意思完整。
第四,语言通俗,音乐性强。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口语化,读起来顺口、流畅,易读易记易唱。易唱指的是语言的音乐性,以《菊花开》为例,语言不仅明白如话,而且音乐性强。开头两个六字句,各为三个整齐的二字音节;然后转为两个三字句,并换韵;最后是常见的“三、三、七”句式,既与上两个三字句相协调,又从中生出音节上的变化。整首儿歌可谓明快流畅,音乐性强。
2.儿歌的类型
儿歌的主要类型有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游戏歌、谜语歌等7种。
(1)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如俞丽梅创作的《小宝宝睡着了》,作者将星星、月亮、白云以及虫儿、小鸟的拟人化,组成了一个十分静谧、恬美的世界,为孩子能安然入睡创造出恬静的环境。
(2)数数歌。如四川儿歌《数蛤蟆》,儿歌巧妙地通过数数的方式来念唱,并启发儿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3)问答歌。如程宏明创作的《比尾巴》,这首儿歌通过自问自答,引发儿童的兴趣与思考,告诉了儿童六种动物尾巴的特征。
(4)连锁调。指采用顶真的修辞方法,将诗句组接起来,形成环环相扣、句句相连的结构形式。所谓顶真,就是上一句(或上一节)的末尾,做下一句(或下一节)的开头。
如邓德明创作的《做习题》:“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学文化,怕动脑,/看你怎么学得好。”
(5)绕口令,又叫拗口令、急口令,其特点是把许多近似的双声、叠韵词组织在一起,使之读起来十分绕口,稍不留意,就会读错,是训练儿童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好帮手。
如四川儿歌《布补鼓》:“墙上一面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抓破鼓,买块布来补;不知是鼓补布,还是布补鼓。”
(6)游戏歌,即是配合游戏动作的儿歌。如《找朋友》,许多幼儿园的孩子都喜欢做这种“找朋友”的游戏,一边做游戏,一边唱着这首儿歌。
(7)谜语歌。以歌谣形式表现的谜语叫谜语歌。如儿歌“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河里看不见”,谜底是“雨”。再如儿歌“希奇古怪,古怪希奇,前面脊背,后面肚皮”,谜底是“小腿”。
3.儿歌的创作
除一般创作规律外,还要注意三个方面:
(1)因为儿歌是供孩子听唱的歌,因而语言必须口语化,要体现口头文学的特征。
(2)因为儿歌的主要读者是婴幼儿期的儿童,因而内容必须体现婴幼儿期儿童的年龄特征,适合他们的接受能力。
(3)因为儿歌属于诗歌范畴,因而儿歌创作要体现诗体文学的特征,讲究巧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以及音乐性。
第二章 儿童诗
一、知识点
1.儿童诗的特征 2.儿童诗的分类 3.儿童诗的创作
学习本章,应注意与上一章所讲述的儿歌作比较,同时还应多读一些儿童诗,将知识学习、作品分析与编创作品结合起来,认真体会儿童诗的特征。
二、重点、难点解析
1.儿童诗的特征
教材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儿童诗的特征。
首先,从成人对儿童的引导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强调儿童诗必须有健康积极的主题;并且指出中外优秀的儿童诗,无不因为其具有这一首要特征才被确认为佳作。这里也体现了给予儿童的作品,必须把正确的导向放在第一位的艺术主张。
其次,从儿童诗与成人诗的比较中,指出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浓郁的儿童情趣。并从儿童作者与成人作者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儿童情趣的体现,其核心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如泰戈尔的《金色花》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原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他所以不想说,并不是没有原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原故。
第三,从儿童思维的特点出发,指出儿童诗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儿童诗必须有鲜明的形象性。并从想象性和叙述性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儿童诗的形象性。
第四,从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出发,指出必须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上,还表现在节奏上。对于后一点,教材例举了《雪白的墙》,表明即使不押音乐或押韵不严,但只要注意感情与句式节奏的协调,读起来同样自然流畅,富有音乐美。
2.儿童诗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儿童诗作出不同的分类。教材侧重于从内容的角度对儿童诗进行分类,同时又兼顾其他分类标准,将儿童诗分作六大类:童话诗、故事诗、讽刺诗、寓言诗、科学诗、抒情诗。重点名词解释:
1.儿童诗一一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2.童话诗一一以诗的形式叙述童话的一种诗体。3.故事诗一一以诗的形式叙述描绘故事的一种诗体。4.讽刺诗一一以夸张讽刺手法写成的幽默诙谐的诗。5.寓言诗一一以诗的形式记叙寓言的一种诗体。
6.科学诗一一以反映科学知识、科学规律,赞颂科学精神为内容的诗体。7.抒情诗一一与叙事诗相对应的一种诗歌形式,以直抒胸臆、咏叹情感为主要特征。
3.儿童诗的创作
教材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是从作者角度提出的。儿童诗的作者主要是成人,因而要求成人作者必须了解儿童,有一颗童心。
二是从读者角度提出的,因为读者是儿童,创作时就必须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充分体现出儿童文学所独有的阶段性。也就是眼中要有儿童读者,自己创作的儿童诗,是给哪一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创作者必须心中有数,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艺术兴趣与需求是很不同的。
例子:香菱学诗(第一立意要紧,趣、真、若是果有了奇句,连词句不用修饰,不以词害意)
不可名言之理:幽渺;
不可预见之事:想象;如P263中的《牛耳刀》 不可径达之情:惝恍;
关键词语:
评诗之要诀:构思、韵味;象征、点题之笔; 情感洋溢、想象丰富、语言含蓄而凝练、集中体现文学语言的形式美特征;
如节奏感、韵律感、音乐性、形象性、对成、均衡 或错落有致的整体结构 读诗之领悟:音乐式的结构、呼唤式的叙述语调; 造型、雕塑感、概括性;
余音袅袅、耐人遐想;如《山居小记》 臻于妙悟之境;如《心跳的声音》
自然天成之法、不粘不滞、优游自在、从容东西、诗的艺术
摹仿说
弗洛伊德认为:“诗人在心灵的认知方面是我们的大师。”诗歌的意义和预言十分相似,一般来说,和先知的直觉差不多。诗人、预言家通过有魔力的词句和形象使人得以触及一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的奥妙。机智说
机智可以是一个画面迅速转化为另一个画面,如: 人群中涌现的那些脸庞; 潮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引自艾兹拉庞德《地铁车站》 当天空慢慢铺展着黄昏 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台上 作者:TS艾略特
机智也可以是一个画面与一件抽象事物之间迅速的转化。如:
黑乌回翔在秋风里 它是哑剧的一个小部分
你头脑的痴恋
被灰色的树枝交叉
机智还可以是一件抽象事物与另一件抽象事物之间的迅速转化。如;
无论我在哪里
我是那缺少的东西
第三章 儿童故事
一、知识点
1.儿童故事的特征; 2.儿童故事的分类; 3.儿童故事的创作。
学习本章,首先要多读作品,要求先读完《儿童文学作品选读》中的全部儿童故事,再选读几篇童话和儿童小说,阅读时还应认真体会作品后面的简析文字。在对儿童故事这一类作品有了初步印象后,再来看教材,就会加深理解,更容易掌握有关知识。此外,要注重比较的方法,除比较同为散文体的童话、儿童小说外,还可以与已经学过的韵文体儿歌、儿童诗进行比较。因为在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这一点上,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二、重点、难点解析
(一)教学重点
1.儿童故事的特征
教材从内容(主题、情节)与形式(表现手段与语言)两大方面讲述了儿童故事的四个基本特征:
(1)主题:集中而明朗。指儿童故事的主题一般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寓有相当明显的教育目的。
(2)情节:曲折而单纯。情节曲折是儿童故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但这种曲折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成人故事相比,又是单纯的。主要表现在情节主线一般都单纯发展,不枝不蔓,但又不是直线式地推进,而是呈曲线形、波浪状地发展,所以说儿童故事的情节特点是曲折而单纯。
(3)表现手段:叙述明快而有童趣。叙述是儿童故事的主要表现手段,其特点是开头要开门见山,结束要干净利落,整修叙述过程一般总是粗线条的。同时要富有童趣,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4)语言:质朴而活泼。故事语言的总体风格应质朴,表现为朴素、浅近、口语化,故而比较活泼、明快,富有表现力。
2.儿童故事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结论。一般多从内容上划分,同时兼顾难以用内容尺度来界定的具有显著个性特征的图画故事,因而,教材将儿童故事主要分作四大类:
(1)图画故事。以图画表现故事内容,又有两种形式:一是不用或极少用文字;二是以文辅图,叙述描写乃至对白都比较详细。前者主要适宜于不识字的婴幼儿,后者主要适宜于学龄儿童。以动画(卡通)形式出现的图画故事书,最受小读者欢迎,如《大闹天宫》、《米老鼠和唐老鸭》等。
图画书的长路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部久远的杰作了。故事开 始的时候,艾丽丝没有进入奇境,而只不过坐在河边。她 的姐姐也坐在河边,姐姐在看一本书,而艾丽丝却无事可 干。她就看一眼姐姐在看的书,可是姐姐看的书上既没有 图画,又没有对话,艾丽丝想,一本书既没有图画,又没
儿童是喜欢图画有对话,那么这样的书有什么用呢?这样她就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这昏昏欲睡,就使她进入了梦乡,看见的,儿童文学不能没了那只穿马甲,淡红眼睛,有怀表的白兔子跑来,结果她 有图画,没有图画,就跟了那兔子跑去,跑进了洞里,跑到奇境中去了。写这本书的卡罗尔真是很懂儿童,他的这个开头也无意间地讲对了一个写作儿童文学的艺术,儿童,尤其是年龄小些的,像艾丽丝这样的,就会离开书,根本不走入你书里的童话,而是跟着兔子走到别的童话里去了。
一个孩子,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没有看见、阅读过图画书,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是童年不完整的表现。和没有看见过玩具一样,没有看见过草地一样。图画书实在是一个很特别的花园。
感受、欣赏图画的能力也是一个人的智慧和素质,这就像经常去美术馆的人,去博物馆甚至是卢浮宫的人会有很优雅的心情,有与平俗保持距离的目光一样。这的确是一种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涵养。
图画书不是只有给很小的孩子阅读的。有很多的图画书,不但小孩子可以阅读,会非常喜欢,甚至中学生、大学生,只要阅读到,只要这一些书也可以到达他们手里,他们照旧会喜欢,爱不释手。所以,如果年龄已经不是很小的孩子在阅读这样的书,在画里的故事沉浸,成年人不要无知地嘲笑。谁会嘲笑在卢浮宫里流连忘返地欣赏着的成年人呢?所以谁又有理由嘲笑、反对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仍旧还有兴趣阅读图画书,这里面其实是有相同的道理的。
(2)历史故事。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叙述对象的故事,主要是既传授历史知识,又给孩子们以教益。如《三国故事》、《鲁班的传说》等。
(3)生活故事,以儿童生活为叙述对象的故事,如《篱笆上的洞》、《李子核》等。
(4)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特别能吸引较年幼的孩子。而那些表现动物习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故事,又能开阔儿童眼界,扩大知识面,很受小学生及初中阶段儿童的喜爱。前者如《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后者如俄国屠格涅夫的《小鹌鹑》等。
(二)教学难点
儿童故事的创作。
关于儿童故事的创作,要特别注意两点:(1)讲求情节的一贯、完整和吸引力;(2)注意语言的流畅、通俗和口语化。这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要求的,故事的最大特征就是故事性,要注重情节生动,能吸引人。儿童读者注意力容易分散,情节性不强的作品,他们看不下去。儿童的好奇心也驱使他们对所接触到的人和事都要弄个一清二楚,因而故事情节的进展必须有头有尾,主要情节不枝蔓,故事要完整。这就是讲求情节的一贯、完整和吸引力的要求。就故事的语言来说,要便于讲。所谓讲故事,就是语言要流畅、通俗和口语化;晦涩的、过于文雅的句式和书面语的语言,都不适合给儿童讲或供儿童自己讲。理解了上述两点,就能较好地把握儿童故事的特征,不至于让儿童故事远离儿童。
在儿童故事创作中,取材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宜选取儿童学校或家庭中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审美价值的材料。因为贴近儿童生活的题材,容易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心理上的默契,有利于他们接受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在情感的陶冶中得到美的享受。
儿童故事《雪孩子》 作者:嵇鸿
第四章 童 话
一、知识点
1.童话的特征; 2.童话的分类; 3.童话的创作。
学习本章,可以通过与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的比较来加深理解;在学习有关童话知识时最好联系自己熟悉的作品来体味,避免机械地记忆;同时,还应将《儿童文学作品选读》中的童话作品阅读一遍,认真体会作品后面的“简析”文字,从中学习一些分析评论作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解析
(一)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童话在一词在西方英语中被称作“Fairy Tales”(直译为妖精故事、仙女故事或幻想故事),在德语中被称作“Marchen”,也是取想象或幻想故事之意。因此,可以说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丰富多彩的想象和幻想。虽然多数文学题材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但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推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最初的幻想是在原始人对自然事物观察、认识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产生的。原始人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而感到周围事物神秘莫测。在他们看来,自然界的许多东西是有灵性的,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说,在远古时代,人类有一个普遍的倾向,就是将所有生物都认为和他们一样,而把他们所熟知的性质推想到它们身上。这种思维方式的结果是给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给无人格的东西以人格,从而构成童话幻想时主要的表现形式——拟人化。幻想是人类的天性,当人类处于蒙昧阶段时,幻想反映着他们对自然的探索和对事物虚幻的心理反应,而当人类告别蛮荒走向文明时,幻想就成为现代人创作童话的主要来源。
儿童的理性思维偏弱,想象丰富,充满理想,童话的幻想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引导人们从平常状态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遨游,正好顺应了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幻想王国的大门。
“那群大雁排列对称,队形整齐,他们飞翔得非常快,他们翅膀挥动得强健有力。男孩子脉脉深情地目送着他们远去,心里无限惆怅,似乎在盼望能够再一次变成一个名叫大拇指儿的小人儿,再跟随着雁群飞过陆地和海洋,遨游各地。”
-《骑鹅旅行记》
童话的幻想看起来好像无所拘束,可以上天入地,可写仙境,可写妖魔,人死可以复生,动物会和人一样思维、讲话„„这全是在现实中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事情。而实际上,“童话是以幻想为一岸,以真实为另一岸,其间流淌着对孩子充满诱惑的奇妙故事。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因为,幻想就其本质而言,是客观事物在人意识中的反映。童话中无论怎样怪异的人物和事情,都是童话作家受现实生活的某种启发假定或引申出来的。童话没有了幻想,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无法飞翔,而如果幻想脱离了现实,就会像五彩的气泡转瞬即逝。因而没有生活就没有童话。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童话的灵魂。
童话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两种形式:
1、幻想与现实和谐地统一起来;如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
2、童话和现实的不和谐的、非凡的结合;如洪汛涛的《神笔马良》
把童话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观照时,我们会发现,正是幻想在童话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童话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美学特色:首先是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童话的幻想既通向人类童年的梦境,又指向未来的未知世界。它比其他文学更深入生命和人类文化的源头,因而它创造的境界也就更富有荒诞中的神奇瑰丽的色彩;而表现形态上的怪诞新异则更是突破了常规,小飞人,穿靴子的猫„„给人以十分新奇的审美印象;内容上的夸张、象征又深刻地揭示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实现了人类对外在束缚的挣脱与征服,人们在幻想中解放了自身,体会到摆脱拘束的欢愉。而且,童话本质上的对于真善美的颂扬,对理想世界的描绘,也寄托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我们的幻想去哪里了?
“我们同学读《哈利〃波特》和《魔戒》都读疯了,谁要是没有读过这两本书,在同学面前甚至会感到有些自卑。”北京一个中学生这样描述发生在他周围的奇幻作品热。
《哈利〃波特》和《魔戒》在中国孩子们中间的风靡充分表明,自由的、丰富无边的想像力是人类的天性,它对于全世界的孩子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市场上被这一类来自国外的作品充斥时,许多人不禁开始反思:中国自己的幻想儿童文学哪里去了?
幻想色彩的薄弱,似乎是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据目前国内研究者的成果,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以教育为主旨的儿童文学、以艺术为主旨的儿童文学,直到最近十年才开始转向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在这一过程中,现实主义的、要告诉孩子一些道理的作品总是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人们最常见的作品人物,是一些好孩子的样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大人的价值观;他们的思想,也总是像大人一样严肃认真,是典型的“小大人”形象。
据悉,90年代末国内曾经有一次儿童文学的小高潮:几乎同时,两个出版社分别打出了“幽默儿童文学”和“大幻想”儿童文学系列的品牌建设口号。而在几年后的今天,幽默儿童文学坚持下来了,“大幻想”系列却无疾而终。
现在已经无法探究当初“大幻想”流产的原因,但想来无非是缺乏好作者和好作品,至于读者,看现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哈利迷,就知道这个市场是不缺的。
其实,回顾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便会发现,这种幻想精神的相对匮乏并非是一时的现象。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宋词元曲,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正宗。汪洋恣肆的李白只有一个,四大名著中也只有《西游记》一本属于幻想文学,并达到了中国幻想文学的巅峰。从更深层来看,这是中国自秦汉以来确立的儒家现实主义、功利主义传统在文学中的体现。
直至今日,中国人仍然推崇清醒的思考而排斥无边际的幻想。“不要胡思乱想!”也是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成人呵斥孩子的话之一。却不知,这让多少孩子从此压制了自己的想像力,制造出多少面目严肃的小大人。因此,单纯责怪中国的作家下功夫不够也有所偏颇,要知道,他们成长的环境缺乏这种自由幻想的基因。
这使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多年来陷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它既不受到正统文学界的重视,同时也缺乏儿童文学应有的游戏、娱乐和幻想的精神,而是成人文学的一个变种。当社会变化,孩子们开始渴求个性时,这些面目严肃的作品就失去了他们的青睐,使外来作品大行其道。
在全球的奇幻文学热潮影响下,目前一批国内作者也开始探索奇幻文学写作。但归根到底,奇幻文学还是来自西方的、日本的概念,它与中国的文学传统没有衍生关系。如果能在外来奇幻文学的影响下,利用我们丰富的文学传统,创造出中国独特的儿童幻想文学,那才是更加有意义的结果。
(二)童话的分类 按作者,可以分为
1.民间童话:流传于民间以及据此整理加工而成的童话,如《一千零一夜》、《五卷书》
2.创作童话:作家独立创作的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宝葫芦的秘密》
例子: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安徒生的世界是如此丰富神奇,充满着诗与童话,充满着爱与感动,充满着美与悲剧。这个世界有着令人神往使人欲罢不能的魔力,它既能使我们远离世俗的世界,又能被我们亲切地理解;既能使我们听到来自天外上帝的脚步声,又能使我们感受到自己的脚步声。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是从北欧丹麦的地平线上升起来的。安徒生童话中所蕴涵的温暖的人性美、艺术美、幻想美已经温暖和照亮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乃至大读者的心灵。经典是永恒的,常读常新的,安徒生所创造的童话艺术世界也是如此。安徒生童话将不断地被年轻的童心所阅读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徒生是永生的。按体裁,可分为
1.童话故事:用故事形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小蝌蚪找妈妈》 2.童话诗:用诗歌形式来写,如《金色的海螺》 3.童话剧:用戏剧形式来写,如《小熊请客》
按人物形象,可分为
1.超人体童话:以具有超人的神奇的形象为主人公,如《白雪公主》、《渔童》;
童话中具有超乎常人力量的神魔法术,能施行超自然的奇迹,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五所不为的人物形象,就是“超人形象”。超人形象包括神仙、鬼怪、妖魔、精灵、超人等等超自然的童话人物。其美学特征通常是在人的基础上,赋予形象以神奇的艺术特征,或是将自然力量人格化,或是将动植物神格化。古典童话多以超自然的神仙魔怪形象为主,以魔法和宝物来体现它们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变化多端的超人力量。比如像古典童话《金鹅》中帮助小儿子多哈德德小老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仙老人,他以善恶作为取舍标准,让贪心自私的两个哥哥得到报应,让善良、乐于助人的多哈德实现了他的美好愿望。现代童话中的超人形象,已逐渐摆脱了古典童话时代所拥有的古老的魔法、宝物的束缚,而逐渐以现代科技的超自然力量来体现一种现代的超人形象,他们的威力更大、也更具魔力。比如像日本童话《铁臂阿童木》中的阿童木、《机器猫》中的机器猫、美国童话《超人》中的超人,都是非常著名的现代现代超人形象,他们充分体现了现代高科技的神奇力量,表现了作家出色的幻想力和对科学的预见性、推测力。
2.常人体童话: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如《皇帝的新装》
所谓常人体形象,即童话中所描述与现实生活中的常人相似或相近的人物形象。它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与生活中的常人完全相似的一种常态人物形象;这种形象在童话中非常多见,如《宝葫芦的秘密》中的王葆,《下次开船港》中的唐小西,显然都属于一般常人体形象,尽管他们经历奇特,历经着各种磨难,与形形色色的童话人物打交道,但始终不失一个正常人的本性。这类童话的魅力在于,作者往往让这些生活中的普通人生活在一个非常奇妙的童话境界中,以现实与幻境的巨大反差来演绎出神奇有趣的故事。
另一种则是用变形的艺术手法处理过的变形常人形象。变形常人形象,尽管在外形上或夸张、或缩小、或扭曲,但仍保留了常人的基本特征及个性品质,所以终究还是属于常人形象。变形常人体形象通常使用变形的手法将人物作变形处理,或大或小,或怪异或奇趣,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带有作者极大的创造性。比如像安徒生的童话《拇指姑娘》,安徒生采用的是缩身法,缩小常人形体,创造了拇指姑娘这一形象,并把它描绘成纯洁的天使、光明的追求者、美的化身,使拇指姑娘的形象蕴含了丰富而生动的气韵。变形体人物形象给童话创作带来了无穷的创造力,也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3.拟人体童话:以人格化的形象为主人公,如《木偶奇遇记》、《浮云》
按内容,可分为
1.文学童话(传统童话):反映社会生活为主,如《古代英雄的石像》、《快乐王子》等
“人鱼是没有不灭的灵魂的,而且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灵魂,除非她获得了一个凡人的爱情。她的永恒的存在要依靠外来的力量。天空的女儿也没有永恒的灵魂,不过她们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而创造出一个灵魂。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尽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一切善行以后,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不灭的灵魂,就可以分享人类一切永恒的幸福了。你,可怜的个人鱼,像我们一样,曾经全心全意地为那个目标而奋斗。你忍受过痛苦;你坚持下去了;你已经超升到精灵的世界里来了。通过你的善良的工作,在三百年以后,你就可以为你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
小人鱼向上帝的太阳举起了她光亮的手臂,她第一次感到要流出眼泪。2.知识童话(科学童话);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如《小蝌蚪找妈妈》、《尾巴》
介绍严文井的作品《方方和圆圆》
(三)童话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幻想是通过其特具的表现手法来实现的,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等。
1、夸张
夸张是文学艺术中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但童话的夸张自有其特殊的规律,它不是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简单而适度地放大或缩小,而是极度的夸张,全面的夸张。这种夸张具有假定性、比拟性、虚幻性、情节性。
童话夸张,指借助奇妙的想象,将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予以扩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征,增强艺术效果。就整个文学艺术而言,夸张是通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但童话的夸张别具一格。童话的夸张可以大大突破时空的限制,是一种强烈的、极度的夸张。如安徒生的《拇指姑娘》里描写拇指姑娘还没有人的大拇指的一半长,她的摇篮是一个漂亮的胡桃壳,被单是玫瑰的花瓣她还可以坐在郁金香花瓣上,用两根白马尾作桨,在盛水的盘子里游来游去!安徒生正是借助夸张手法把拇指姑娘娇小可爱的特征予以强调突出,使读者活动鲜明生动的印象。童话的夸张超乎异常之处还在于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夸张,夸张色彩可以渗透到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气氛渲染、细节描述等各个环节。
比如气氛渲染:唐老鸦已经厌倦了每一个圣诞节司空见惯、到处可见的祝福气氛,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a year.他想要的就是一杯热咖啡,没有唱诗班,没有喧闹,安静、独自地享受。但事与愿违,每个人虽然已经很熟悉圣诞气氛,但他们仍然愿意沉醉其中。唐老鸦再次被圣诞气氛所包围。这个时候,童话就充分发挥了它的夸张作用,于是乎,读者发现,咖啡倒在空杯子里的声音、买咖啡的硬币掉进收银机器里、小孩子因为天冷醒鼻子的声音、玩具小狗的叫声,所有的声音,都是圣诞歌的旋律!
2、拟人
拟人,也称人格化,就是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比如小人鱼、米老鼠、人参娃娃等都是很著名的用拟人手法创造出来的童话形象。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童话形象既具备了人的特点,又保留了它作为物的某些属性,使童话形象具有了似幻犹真、亦真亦幻的美感。拟人体的童话人物,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塑造的。在超人体与常人体童话中都离不开比拟,因为一个概念、一种观念、一种品质,都可以在拟人手法下变成童话人物。如宝葫芦
比如陈伯吹中篇童话的《骆驼寻宝记》,讲述了众多动物千里迢迢寻宝的故事,最终只有为他人着想的骆驼找寻到了宝物。陈伯吹对于各种的动物就采用了拟人化的描写手法,比如长颈鹿、狗熊、猴子、老虎等。
3、假定
运用假定手法所写的童话,称之为超人体童话。假定可以是人物、事件、环境,教材就是从这三方面来例举的。巨人、灯神之类是假定的人物;耳朵、嘴巴被气跑了是假定的事件;安徒生笔下的海底皇宫是假定的环境(地点)。所谓假定,就是假设或虚构,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但假定又必须“合情合理”,能在童话环境中自圆其说,从而达到“假者见真”,折射式反映生活真实的目的。
除上述三种最常见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外,还有对比法、惩罚法、巧合法、误会法、反复法、梦幻法等其他表现手法。出于情节内容等方面的需要,同一篇童话中的表现手法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多种表现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
对比法:就是将正反进行鲜明的对照,相互映衬。在对比中突出主题,达到说理的目的。如大 林和小林;大兰和小兰;
反复法:利用这种方法将作品内容层层推进。语言、情节等的反复; 三段法: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进大观园、三打祝家庄
惩罚法:内容大多写一个孩子做了坏事,或有了不应有的思想,让他接受教训,转变过来;
巧合法:以一个偶然巧合来发展故事,而这偶然性又寓于必然性之中。误会法:用设置误会来构思情节。
(四)童话创作
教材根据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和体现这一特征的内容及形式因素入手,对童话创作提出了两点要求:
1、大胆展开想象,进行自由奇特的幻想;而想象又必须是孩子式的,只有符合孩子的心理,才能为孩子所接受。
2、幻想必须要通过新奇有趣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来体现;而最能体现幻想特征的,是调动夸张、拟人、假定等多种艺术手法。
童话《小蝌蚪赵妈妈》:方惠珍、盛璐德创作于60年代
第五章 寓 言
一、知识点
1.寓言的特征,从寓意、情节、语言、结构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2.寓言中最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3.寓言与童话的区别,从作品的内容、形式与读者诸方面来进行比较。
学习本章,可以通过与童话的比较来弄清寓言的特征。又因为寓言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喻体的生动形象及其表达寓意的巧妙上,学习寓言时要善于分析把握运用喻体的方法及隐含的意义。参照《儿童文学作品选读》中寓言作品后面的“简析”来学习写作寓言评析短文。
二、重点、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 1.寓言的特征
从内容方面看,特征有二:
①具有鲜明的教谕性和强烈的讽刺性。寓言由喻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喻体就是所叙写的故事,本体指寓言所阐明的教训或哲理,即寓意。寓意是寓言的灵魂所在,故事是为着说明寓意的,因而寓言最大的特征就是假托故事,寄寓哲理。
②具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但这个故事在本质上是比喻的性质,或者说寓言是用巧妙的比喻构成的。举一则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就明白了。稍有动物常识的人都知道,狐狸是食肉动物,从来不会垂涎于葡萄,而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这显然违反了“物”性。但读者却乐于接受,其原因就在于寓言本质上只是一种比喻、一种影射,它所追求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而是将整个故事当作一个比喻,或以此喻彼、以古喻今,或以大喻小、以远喻近,借此传达某种教训和事理。
从形式方面看,也有两个特征:
①语言精炼,极富表现力。因为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藏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对语言的要求就非常高。具体来说,叙述必须直截了当,描写必须简约鲜明,而在那些讽喻性寓言中,又要求语言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
②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
2.寓言的表现手法
教材中列举了比喻、拟人、夸张三种寓言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具体说明时,都是与其他体裁相比较而言。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拟人技巧的运用关键在于:要准确把握被拟物的特征,找准被拟物所具有的人与物的“双重”特征,使之与寓言所要表现的寓意相切合,这样才能使形象鲜明生动、真实自然,有助于寓意的表达。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介绍其他两种表现手法
对比:对比也是寓言塑造形象常用的表现手法。所谓对比,就是对照和比较,通过对差异的强调,使寓言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比既可以是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横行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形象前后不同特点的纵向比较。(提问:要求学生回忆哪些寓言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和智叟,《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和兔子,《叶公好龙》中的叶公等等,都是成功运用了对比手法而塑造的寓言形象。对比,正是抓住了形象之间或形象形象本身前后的矛盾对立之处,加以具体地对照比较,从而使形象鲜明起来,并体现出深刻的寓意。运用对比手法,关键在于抓准对立面,使之有可比之点,把两者放在一起巧妙对照。比如叶公对假龙的爱与对真龙的惧,这一对矛盾被作者准确捕捉到了,叶公这一虚伪的形象也就深刻而鲜明地突现出来了。
突转:在一些优秀的寓言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意象不到的富有戏剧性的突然变化。比如《狐狸和猴子》(金近)中狐狸和猴子共架独木桥,想一起过桥去吃河中央土墩上的桃子。狐狸过得桥去后,突然把木头推入河中。猴子当然再也吃不到桃子了,可狐狸却也永远回不到岸上了„„
(二)教学难点
思考:寓言与童话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首先,比较明显的区别有三点:
(1)篇幅长短不同。寓言一般都很短,童话篇幅较长。
(2)读者对象不同。童话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寓言的读者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
(3)结构方式。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和“灵魂”(教训)两部分组成。所谓“点题话”的形式是寓言最外在的特点。童话则没有这种结构上的特点。
其次,比较难以区别的,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上:同样是拟人和夸张手法,童话讲究“人性”与“物性”的统一;而寓言则要求有利于寓意表达,可以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
2.怎样品味儿童寓言
品味寓言,就是品味蕴藏在故事中的寓意。不同的寓言有不同的寓意,但归纳起来,寓意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理、戏戒、讽刺。
哲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包含人类改造自然的法则和现实生活的规律,它是概括的、抽象的,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寓言就遵循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通过一个假托的故事将哲理表现出来。如我国古代寓言《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都是典型的哲理性寓言。
劝戒。有不少寓言是以劝导或规戒为目的的,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让人吸取历史与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再蹈覆辙;二是劝人行善积德,做一个正直的人。前者如《刻舟求剑》《农夫与蛇》;后者如《感恩的狮子》等。
讽刺。寓言大抵是讽刺的,这种讽刺主要集中在社会时弊与人性弱点两大方面。如拉·封丹的寓言《老鼠会议》和克雷洛夫的寓言《树叶和树根》等。
在明白了寓言的三种主要类型后,阅读寓言时,就可以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品味它所包含的寓意。有的寓言只讲故事,不加说明,这就要求读者自己去体会,《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我国古代寓言大多如此。有的寓言既讲故事,又有说明,将寓意直接写出,如克雷洛夫寓言就大多如此。但在处理方式上,有的先说寓意,再讲故事;有的先讲故事,再说寓意。
第六章 儿童小说
一、知识点
1.儿童小说的特征; 2.儿童小说的分类; 3.儿童小说的创作。
学习本章,应有意识地将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作比较,从中体会儿童小说的特征及其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还可以将儿童小说与体裁特征相近的儿童故事作比较,体会儿童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多读作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定量的作品作基础,就很难理解教材中已经高度概括了的那些理论知识。
二、重点、难点解析
(一)教学重点
1.儿童小说的特征
(1)主题:积极,有针对性;
(2)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可信;
例子:作为一部成长小说,《贾里全传》不再是单一的视角,或借一个故事讲一个大道理,或借一个人物的转变归结到某个单一的主题上去。作者的倾向是隐蔽的,不见戳露的外在理念,给人的感觉,它甚至是无主题的,其实是全方位地指向了人的人格建设和心灵铸造。在写法上,它充分让人物活动,一切从人出发,不是从事,也不是从说教出发,却无不涉及到情操的培育。对儿童文学创作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进步。生活流动着,人无时无刻不受到触动。贾里们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成长起来了。
(3)情节:曲折生动。
如《最近比较烦》
(4)语言:准确、精练、琅琅上口。
前三个方面是从内容因素来说的,后一个方面是从形式因素来说的。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征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读者是儿童的缘故,作品的主题即思想与情感倾向必须鲜明、积极、有针对性。但儿童小说毕竟不是教科书,其积极的主题必须通过艺术形象的塑来完成,而人物形象则是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形象。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可信与否,又是通过小说情节的展开来体现的,因为情节就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而上述三个方面的最终完成,又必须依赖于语言这一文学的建筑材料。2.儿童小说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儿童小说有不同的分类,现列表如下(举例作品主要见《儿童文学作品选读》):分类标准、儿童小说的类型、作品举例
叙述方式(叙述角度)
1.第一人称,如《湖畔儿语》《三个铜板豆腐》 2.第三人称,如《饿》《小粗心》
篇幅长短
1.短篇小说,如《喀布尔人》、《双人茶座》 2.中篇小说,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
3.长篇小说,如《汤姆·索耶历险记》、《草房子》、《夜海漂流记》主人公:大鰲(为人正直、诚实、有上进心)
题材
1.历史题材小说,如《雨来没有死》
2.现实生活题材小说(包括学校与社会),如《男生贾里》《三点半放学》 推荐作品:《草房子》曹文轩著
《草房子》充满了一种古典主义的美和理想。美丽、纯净,孩子读了会感动。有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不太明白,但他们读过之后,会慢慢明白,小学5、6年级以上的孩子读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曹文轩是有理想的作家,不随波逐流,且有能力在作品当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的小说,深刻而不高深,在情节、语言、人物等诸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3、科学知识、科学幻想题材小说,如《小灵通漫游未来》《大熊猫传奇》 凡尔纳作品集(《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等)【法】凡尔纳著
当时的感觉是“拿起来(书)便放不下了,很紧张,又很想快点看完,常常直接翻到后面,先知道了故事的结果,才算放心了。”小时候读的书,会在脑子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影响人的一生,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就是这样的书。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她既符合儿童本身的特点,又能够揭示一种共性,能够触及人类共通的本性。这些过去年代里的经典,历久弥新,也是这个道理。4.惊险侦破题材小说,如《埃米尔捕盗记》《小侦探》 5.动物题材小说,如《野性的呼唤》《狼王洛波》
3.儿童小说的创作
儿童小说创作的特殊性在于读者是少年儿童,必须尊重他们的阅读接受能力,尤其是必须有利于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为此教材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1)儿童小说作家必须熟悉他的服务对象,也就是要深入少年儿童的生活;(2)儿童小说作家必须尊重他服务对象的理解能力,把握住题材和主题确立中的分寸感。因为儿童辨别是非能力低,必须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因而在某些题材(如爱情题材、暴露阴暗面题材)上必须把握好分寸感。为此,教材中提出三点注意:第一,千万不要脱离具体的读者对象;第二,全面理解作品的客观效果;第三,淡化一哄而起的赶时髦的创作心态。
(3)文学是以形象来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的。儿童读者因其欣赏能力的限制,一时还难以欣赏众多的人物形象,因而,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人物形象不宜过多,并且要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凸现主要人物形象。(4)儿童小说作家还必须顾及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特点,他们喜欢“出故事”、“出问题”,情节进展快,且一波三折;不喜欢缺乏动感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和议论。一句话,儿童读者喜动厌静,儿童小说作家必须处理好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一般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的儿童小说一般都塑造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来寄托作家的情思。分析《雨来没有死》中的小英雄雨来形象,就必须从作品中描绘的典型环境出发,才能充分理解雨来成长为英雄的社会、情感背景以及必然性。这一典型环境包括大的时代背景——抗战,以及他生活的具体环境——学校与家庭。
2.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从事件看人物性格,是最简洁易行的分析方法,因为什么样的性格决定着人物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班台莱耶夫的小说《诺言》,其中写长着雀斑的小男孩“忠于职守”,不得到“上级”的命令决不“下岗撤退”一事,就集中反映了这一儿童性格——天真、认真,在憨态可掬的稚气中显现出高尚的品德(坚守诺言)的光芒,使得小男孩这一形象生动丰满而又真实可信。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这有两种情形:一是儿童形象之间既相互对比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如《双人茶座》中的“我”和“改”;二是儿童形象与成人形象既相互对比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如《雨来没有死》中的小学女教师、雨来的父母和雨来。儿童小说以塑造少儿形象为主,但也并不排斥塑造成功的成人形象,因为儿童生活中离不开成人,他们的成长也与成人的教育、培养分不开。因而,儿童小说同样要重视对成人形象的塑造,使之与儿童形象相得益彰。
当代著名儿童小说作家介绍
曹文轩(1954——),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少年小说作家之一。曹文轩有着自己鲜明的创作主张和独特追求。80年代中期,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承担着塑造民族未来性格的天职”的观点,提升了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意识、艺术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本人对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是从多个层面展开的;既有对国民劣根的挖掘批判,比如《癖》、《网》,又有对独立自强、坚韧阳刚的新质少年的锻造,如《弓》、《古堡》;既有对“小小男子汉”的呼唤,如《海牛》,也有对外秀慧中、独立坚毅的女性人格的礼赞,其中黑豆儿(《弓》)、杜小康(《草房子》)等人物身上有着作家本人性格意志与人格力量的主观投射,并寄托着作家对外来民族性格的理想。
“成长小说”的命名是曹文轩在90年代后期的重要贡献之一。曹文轩认为,在一般意义上的 成人文学于儿童文学之间,有一块荒芜的空地,在这块空地上的创作处境尴尬,儿童文学嫌它故作高深,成人文学嫌它国语浅薄。成长小说的命名有助于消除作家的尴尬,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的作品。它的长篇成长小说《红瓦》以一群少年的成长为轴,纳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 人性反思,是堂庑广大、构架繁复、色彩斑斓的厚重之作。“追随永恒,感动当下”是伴随成长小说三部曲《草房子》、《红瓦》、《根鸟》提出的创作理念。《草房子》、《红瓦》分别以曹文轩本人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试图以永恒的成长主题沟通隔代少年的心灵。《根鸟》将“在路上”、“寻梦”等基本的成长意象引入成长小说,以少年根鸟一路寻梦的故事构织了一则成长寓言,是对成长小说概念的诗化阐释。成长小说三步曲重申文学的现实关怀,充满悲悯的述说普通民众的平凡人生,并试图用生活表象之下永恒的人情、人性之美感动当下,追随用很。在艺术胜,通过田园之美的描绘、由于请调的一股脑造和诗化语言的 雕琢,倡扬小说的美感力量。在当下这个迷恋思想力量、注重文体技术化操作的年代,曹文轩的成长三部曲尤其是《红瓦》,被称为“古典主义的胜利”。
秦文君(1956——)的儿童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另外有散文、报告文学等方面的创作。代表作有儿童小说《少女罗薇》、《四弟的绿庄园》、《男生贾里》系列,报告文学《中学生的情感世界》等。
对于儿童文学,秦文君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观,那就是“以单纯有趣的洗过女士讲述人类的 道义、情感”。为了达到这一境界,秦文君试着不同的创作风格。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创作显得深沉凝重,这类作品的共同点就是关注少男少女的情感世界。秦文君以长者和朋友的姿态探索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人敏感而多变的感觉、情绪、理想、信念,并期盼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最能代表秦文君创作的是她90年代的校园小说《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系列。这些作品成功的塑造了贾里、贾梅、鲁智胜等一系列初中学生形象。男生贾里就是个极具代表性的少年形象,他智慧、敏感、好为人师、好出风头、向往英雄的荣誉,崇拜伟人,又不乏幽默感;女生贾梅则善良、随和、热心助人、有点骄气、邮电懒散。同时秦文君也为我们展现了90年代城市中学生的生活图景,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比如:追星族、过生日、穿名牌、现代消费、假期打工、干家务索报酬一类的描写,无不打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烙印。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小说并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而是由几个各自独立的章节组成。语言艺术上融俏皮、诙谐、幽默于一炉,妙趣横生。
第七章 儿童散文
一、知识点 1.儿童散文的范畴及分类; 2.儿童散文的特征和创作。
两个部分共讲了四个问题:儿童散文的概念、分类、特征与创作。
学习本章,可以与儿童小说、儿童故事这两种体裁相比较,因为儿童散文虽不以塑造形象取胜,又不以故事性吸引读者,但小说、故事的表现方法它都可以借鉴,用以表达一种童真童趣。还可以将儿童散文与成人散文来作比较,细心体会儿童散文的特征及其在创作上的要求。
二、重点、难点解析
教学大纲将本章作为自学内容,没有提出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师辅导、学生自学时,应重点把握对儿童散文范畴的界定及儿童散文特征。
1.儿童散文的界定
散文原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在我国古代,人们习惯地将诗词曲赋以外的文章统称为散文,此所谓“非韵、非骈即散文”。这是广义的散文。
狭义散文是在五四时期确立了文学的“四分法”后发展起来的。“四分法”即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狭义的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类:叙事型散文、状物型散文、议论型散文、说明型散文,此外,尚有“艺术散文”,专指那些以自由的笔墨抒发作者心灵感受与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体篇章。
儿童散文是五四以后从现代散文中分化出来的,从一开始便偏重于艺术散文(以冰心的《寄小读者》为代表),即以记叙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为主要内容,抒发作者真实的心灵感受和生命体验,注重表现童心童趣。因而,我们可以将儿童散文的范畴作这样的界定:儿童散文是指专为儿童创作、或虽不专为儿童所创作但能为儿童阅读欣赏的那一部分散文作品。
儿童散文与成人散文是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而区分出的两个概念,至于儿童散文的分类,仍可以借鉴成人散文的分类法,按叙述方式将其分为记叙类、抒情类与议论类三大类。
2.儿童散文的最大特征
散文的一般特点是题材广阔、形式灵活、构思巧妙、诗的语言与优美的意境。这些都是儿童散文与成人散文与共同具有的。除此之外,儿童散文的最大特征是童心和童趣,也就是教材中强调的“跳动的童心和贯串全篇的童趣”。儿童散文不能像儿童小说那样以形象来吸引人,也不能像儿童故事那样以故事性取胜。它像诗,靠传达一种情绪和意境来叩开儿童读者的心扉。这就决定了儿童散文特点重视字里行间要有一颗跃动的童心和贯串全篇的童趣。只有具备了这童心、童趣,才能与儿童读者进行情感交流。
童心与童趣在儿童散文中的体现,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作者有意识地从儿童的视角来写,作品表现的是儿童独有的心理、情绪、思维方式和情感指向。如丰子恺的《华瞻的日记》等。另一种情形是成人作者对儿童生活(或童年生活)作了客观的描写,将儿童所固有的童心与童趣表现出来,反映了儿童的好奇与思考、情感与追求。如冰心《寄小读者》中的一些散文以及任大霖的童年散文《童年时代的朋友》。
第八章 儿童报告文学
一、知识点
1.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首先,儿童报告文学与成人报告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看待世界与生活的视角不同。成人报告文学是以成人的视角观察社会,儿童报告文学则有其独特的视角,是作者试图站在儿童的视角看社会的模拟的儿童的视角,于是才会出现两种报告文学的不同色彩。
如果说诗歌散文是第一者文学,小说是第二者文学,那么报告文学就是第三者文学了。第一者文学更适合抒写自己的心灵,第三者文学则更适合客观描写,这的确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点。但报告文学既便再客观、冷静,作为文学而非新闻,它毕竟融入了强烈的主观色彩。视角的不同,决定着主观方位的移动、变更。成人报告文学是以成人的眼睛看待、分析、过滤、沉淀着周围的人物、生活与社会的,儿童报告文学则是作者试图以儿童的眼睛面对这一切。它们呈现的色彩、图像、节奏、律动,以至细微的感受、思索、情感也就不尽相同。儿童和成人眼中的世界呈现着不同的身段与风姿。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也是明显的差异,才使得儿童报告文学有了区别于成人报告文学的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其次,儿童报告文学由于少年视角的独特性,因此在取材上就有了自身的选择性。报告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种选择的艺术。面对大千世界,选什么不选什么,本身含有作者自身的眼光和思想。儿童报告文学面对的是少年儿童作者,他们所关心的自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与他们相近的同龄人。因此,儿童报告文学将关注热点更多地投向现实少儿的真实生活,投向现实生活中富有新闻性的少儿人物也是非常自然的。
也有写普通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普通少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反映存在于现实之中,与少年读者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肖复兴的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通信》,以众多中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思索来表现诸多的社会问题如少年与家长、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少年自身成长的烦恼与苦闷,中学生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抵触与不满,中学生的情感困惑等。这类报告文学虽然记叙的是普通少年,但所触及的问题则往往是少年朋友所密切关注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而它们拥有众多的少年读者。少年读者关注他们的同龄人,关注他们周围的生活,在他们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有着时代赋予的新的精神品质。透过他们,读者能感受到时代脉搏的律动,寻找到生活的楷模、前进的坐标,而这也往往是作者力图达到的效果。
少年报告文学较多地向少儿生活、少儿形象倾斜只是它的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说,少年报告文学也不能只囿于少儿生活自身,这样只能作茧自缚,越写越狭窄。少年报告文学的选择天地应是非常广阔的,视野应当放得宽阔些,事实上少儿生活本身其实也是整个社会生活、成人世界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当然,无论反映的生活面如何,少年报告文学应以少年的独特视角去看世界的认识角度始终是不变的。
第三,少年报告文学应由锐气和青春气息。报告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真实性,即非虚构性。少年读者喜爱报告文学,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真实性。由于真实性使作品具备了可信的特质,因此也就达到了可读的目的,进而在阅读的基础上,吸收作品中的时代精神、人格力量和生命激情,达到了可得的目的。少年报告文学应努力寻找能与少年情感和心灵产生契合的真实。当代青少年是情感丰富、心理复杂多变的一代。他们需要了解自己,却往往找不到正确的出发点,他们需要展示自己,却往往疑虑重重,于是这种对情感和沟通的要求,往往期望借助别的媒介来实现,少年报告文学即是其中之一。比之儿童,少年人比较喜欢争论问题,思维中的思辩色彩大为增加,因此,他们更喜欢具有震撼力、锐气,能引起他们争论、思索的报告文学。锐气,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报告文学的生命之气,是思想对生活的穿透力,敢于提出深刻触及事物本质的问题。例如孟晓云的《多思的年华》、秦文君的《中学生的情感世界》等作品之所以在当代中学生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就在于作者敏锐地把握了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并给予鞭辟入里的分析、揭示,使之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当然,少年报告文学思想的穿透力并非只限于抨击、剖析某种社会问题,也完全可以歌颂真、善、美。如李楚诚的《生活的斗士》采写的是残疾孩子与罕见病魔斗争的感人故事,照样表现出强烈的震撼力,令小读者感叹不已。
此外,少年报告文学应富有浓郁的青春气息,这是少年报告文学走向读者,贴近读者的重要方面。少年人正处于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青春勃发期,他们自然喜欢富有活力和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品。少年报告文学既要突出思想的穿透力,又要成为少年人的知心朋友。在少年报告文学中,教育既是一种使命,又是一种艺术,居高临下、板起脸来说教的作品是很那令少年读者接受的。要使少年报告文学富有青春气息,还应增强作品的少年情趣,比如人情味、幽默感、新鲜味、哲理性等等。表现形式上也要有特色,有创建和有魅力。内容上则重视和突出现代意识,反映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少年报告文学真实性、时代性、新闻性的优势,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报告文学是由通讯、特写发展而来的,强调的是新闻性,是新闻与报告的结合,不太注重文学性。随着报告文学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其文学的本体属性,那种通讯式的写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报告文学的表现手法愈益丰富,结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少年报告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结构类型:
小说化的结构类型 这是吸收小说的基本表现手法来写作的报告文学。其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刻画、悬念的设置等均是模拟小说的手法。所不同的只是作品中的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这也是很多作家最常用的手法,它使作品更具有文学的表现性,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散文化的结构类型
这是一种以散文化的笔法和语言形式来写作报告文学的结构类型。作者采用散文的笔法,将众多的人物,跨度很大的时间、空间等凝聚在一起,写得很美、很有诗意,十分深沉和感人。全篇就像一首充满激情得长篇散文诗。
日记体式的结构类型
以日记的方式来写作的报告文学。将事件的发生、人物的活动有机地安排到各段日记之中,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或目睹来叙述。
此外,还有采用对话式、书信式、影视分镜头式甚至传统话本式的结构方法。总之,少年报告文学的表现方法随着作者的探索和追求,变得愈来愈丰富多彩和不拘一格,新颖的表现方法也为少年报告文学这一新兴的少年报告文学样式增添了根多的魅力。
2.儿童报告文学的社会作用。3.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第一、二两个部分,对于儿童报告文学的创作——创作要求(语言、结构)和创作发展趋势——作些了解即可。由于儿童报告文学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特点,在了解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和社会作用时,可以与儿童小说作比较,体现儿童报告文学的特殊性。此外,《儿童文学作品选读》只选了三篇儿童报告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再找些典型作品来读一读,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如孙云晓的《“邪门大队长”的冤屈》等。
二、重点、难点解析
本章重点与难点是体会儿童报告文学的语文体特征及其社会作用。
1.怎样理解儿童报告文学的特征
儿童报告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报告文学。因为是“报告”文学,就必须体现“报告性”,“报告性”的核心是它的新闻性和真实性。新闻性体现在时效性和时代性;真实性不仅要求所报告的内容是真人真事,不能虚构,而且还要反映事物本质的真实。
(1)情节、细节的真实;如《7岁女孩,点燃植物人爸爸生命之灯》
(2)总体、本质的真实;如《赖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他人的评价展现人物性格
(3)人物内心的真实;如《请牵着我的手》,从景物描写入手,详细分析 因为是报告“文学”,在“报告性”同时,又必须体现“文学性”,即运用文学的表现形式,既要求塑造人物形象,又要求有新颖的故事情节,还可以采取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增加文学的感染力。(1)情节结构巧妙新颖,如《田野里的孩子要读书》
(2)议论抒情要与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相适应;如《胜者和败者》,抓住白雪融化这一细节分析
然而,不论是“报告性”还是“文学性”,都必须适合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内容要与儿童生活紧密相联,表现手法要有儿童特点。所以,教材在论及儿童报告文学的 特征时,首先论述了“与儿童生活相联的报告性”和“与儿童特征相联的文学性”。至于第三点“以教育为主的评述性”是从报告文学与小说相比有较多的议论这一文体特点出发,结合报告文学给儿童读者的主要作用是思想教育而得出的。
2.儿童报告文学的社会作用
结合对儿童报告文学特征的认识,来体会其社会作用。
因为儿童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与真实性,所以,它具有新闻作用和文献作用;
因为儿童报告文学具有文学性,所以,它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因为儿童报告文学所报告的主要是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其中的分析议论也大多以教育性为目的,所以,它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思想教育作用。
第五篇: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课程教案
第 一 章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理 论(2节)
第 一 节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含 义
一、概 念 的 确,现 代 意 义 上 的 儿 童 文 学 正 是 现 代 社 会 为 满 足 儿 童 的 独特 精 神 需求
和 成 长 需 要 而 专 为 儿 童 创 作 和 提 供 的 特 殊 文 学 品 种,“ 儿 童 文 学 ” 概 念 的 基 本 含 义 应 该 包 括 这 样 几 层 意 思 :
(1)儿 童 文 学 是 为 儿 童 创 作 的 各 类 文 学 作 品 的 总 称。
(2童 文 学 是 具 有 独 特 艺 术 个 性 和 审 美 价 值 的 语 言 艺 术。
(3)儿 童 文 学 是 适 合 于 儿童
接 受 并 为 他 们 所 喜 闻 乐 见 的 文 学作 品。
(4)儿 童 文 学 对 儿 童 具 有 审 美、认 识、娱 乐、教 育 等 多 种 功能 和 价 值。
综 上 所 述,儿 童 文 学 是 专 为 儿 童 创 作 并 适 合 他 们 阅 读 的、具有 独 特 艺 术 性 和 丰 富 价 值 的 各 类 文 学 作 品 的 总 称。
二、范 围
事 实 上,存 在 着 两 种 意 义 上 的 儿 童 文 学。一 种 是 古 典 意 义 上的 儿 童 文 学,一 种 是 现 代 意 义 上 的 儿童文 学。两 者 之 间 有,许 多明 显 的 不 同 之 处。
第 二 节 儿 童文 学 的 读 者
一、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
儿 童 文学作 为 一个
独 立 的 文 学 门 类 而 存 在。是 因 为 它 有 着 自已 特 殊 的 服 务 对 象 和 读 者 群 体,这 就 是 儿 童。总 之,儿 童 是 儿 童 文 学 最 基 本 的 读 者,而 成 人 在 一 定 条 件 下,也 必 然 会 加 人 到 儿 童 文 学 的 读 者 队 伍 中 来。
二、儿 童 读 者 的 特 殊 性
相 对 于 成 人 读 者 而 言,儿 童 读 者 的 文 学 接 受 能 力 具 有 十 分 明显 的 特 殊 性。
儿 童 读 者 的 文 学 能 力 结 构 包 括 生理、心 理、文 化 三 个 层 面。
(一)生 理 层 面
(二)心 理 层 面(三)文 化 层 面
三、儿 童 读 者 的 多 样 性
相 对 于 成 人 读 者 而 言,儿 童 读 者 的 审 美 心 理 和 文 学 阅 读 能 力 表 现 出 十 分 明 显 的 特 殊 性,但 是,这 并 不 意 味 着 儿 童 作 为 独 特 的文 学 读 者 群,其 内 部 就 没 有 任 何 变 化 和 差 异 了。
儿 童 读 者 的 多 样 性 表 现 在 年 龄、性 别、智 能、心 理 个 性、文化 等 诸 多 方 面。
第 三 节
儿 童 文 学 与 儿 童 年 龄 特 征(2节)
一、儿 童 年 龄 特 征
儿 童 读 者 的 文 学 阅 读 能 力 和 兴 趣 由 于 其 年 龄 特 征 的 不 同 而 分化,这 是 一 个 十 分 明 显 的 事 实。不 过 在 心 理 学 研 究 中,由 于 年 龄特 征 问 题 本 身 的 复 杂 性,人 们 对 年 龄 特 征 的 看 法 并 不 一 致。有 人肯 定 年 龄 特 征 的 存 在,有 人 则 只 承 认 对 某 一 事 物 认 知 的 发 展 阶 段性,而 不 承 认 总 的、概 括 的 年 龄 特 征。
我 们 一 般 把 整 个 儿 童 时期 划 分 为 三 个 阶 段,即 : 幼 儿 期(3-6 岁)、童 年 期(7--12 岁)、少 年 期(13-15 岁)。各 个 时 期 的 儿 童 在 感 觉、知 觉、注 意、记 忆、想 象、思 维、言 语、感 情、意 志 等 方 面,都 有 着 不 同 的 心 理 年 龄特 征。
二、儿 童 年 龄 阶 段 适 应 性
儿 童 阶 段 是 人 的 一 生 中 生 活 范 围 和 生 活 内 容 迅
速 扩 大、身 心发 展 不 断 实 现 飞 跃 的 阶 段,也 是 文 学 阅 读 兴 趣、范 围、能 力 不 断 发 展 变 化 的 阶 段。
从 儿 童 文 学 作 品 和 报 刊 的 编 辑 出 版 看,儿 童 文 学 对 儿 童 年 龄 阶 段 的 适 应 性 特 点 是 十 分 明 显 的。
幼 儿 文 学 是 适 应 学 龄 前 幼 儿 的 文 学 接 受 特 点 而 创 作 的 文 学 作品。
童 年 文 学、少 年 文 学 由 于 童 年 期、少 年 期 读 者 阅 读 心 理 的 发展,尤 其 是 审 美 情 感 的 日 渐 丰 富 和 审 美 理 解 能 力 的 日 渐 提 高,其思 想、情 感 的 容 量 和 力 度 都 有 了 加 强,而 不 似 幼 儿 文 学 那 样 相 对浅 显 和 单 纯。
少 年 文 学 处 于 童 年 文学 向 成 人 文 学 的 过 渡 阶 段,其 美 学 空 间 也 是 独 特 的。特 别 是 少 年
读 者 的 独 立 思 考 和 理 解 能 力 已 达 到 一 定 水平,因 此 少 年 文 学 作 品在 主 题、意 蕴 等 方 面,都 较 幼 儿 文 学、童 年 文 学 要 深 广 一 些。
第 四 节
儿 童 文 学 的 美 学 特 质
一、概论
儿 童 文 学 的 美 学 特 质 即 儿 童 文 学 的 基 本 审 美 特 征 或 艺 术 品性。儿 童 文 学 与 成 人 文 学 既 然 同 是 文 学,它 们 的 具 体 美 学 特 质 就具 有 某 种 相 关 性。
二、美 学 特 质
儿童 文 学 的 美 学 特 质,主 要 表 现 在 纯 真、稚 拙、欢 愉、变 幻、朴 素 这 几 个 方 面。
第 二 章
儿 童 文 学 的 创 作
(2节)
第 一 节 儿 童 文 学 的 作 者
一 儿童 文 学 作 者 的 条 件
就 文 学 创 作 的 一 般 要 求 而 言,儿 童 文 学 作 者 和 成 人 文 学 作 者并 无 区 别。这 是 说,儿 童 文 学 作 者 必 须 具 备 一 般 文 学 作 者 所 应 有的 素 养,必 须 掌 握 一 般 文 学 创 作 的 规
律,必 须 具 有 一 般 文 学 创 作的 能 力。
那 么,儿 童 文 学 作 者 应 具 备 哪 些 特 殊 的 条 件 呢 ?
首 先,要 有 对 儿 童 的 爱 心 和 责 任 感。
其 次,要 有 独 特 的 生 活 积 累。第 三,要 有 特 殊 的 审 美 意 识。第 四,特 殊 的 艺 术 创 造 力 和 表 现 力。
二、儿 童 文 学 作 者 的 类 型
从 社 会 职 业 身 份 来 看,我 国 现 阶 段 的 儿 童 文 学 作 者 队 伍,主要 有 以 下 四 种 类 型 :
第 一 种 是 专 业 作 家,为 数 不 多 ; 专 门 从 事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的 专业 作 家 就 更 少。
第 二 种 是 少 年 儿 童 出 版 社 或 少 年 儿 童 杂 志 的 编 辑。
第 三 种 是 教 师,尤 其 是 中 小 学 和 幼 儿 园 的 教 师。这 在 我 国 是一 支 非 常 重 要 的、实 力 雄 厚 的 业 余 儿 童 文 学 作 者 队 伍。
第 四 种 是 中 小 学 生。他 们 的 创 作 往 往 在 教 师 或 编 辑 的 辅 导 和 精 心 组 织 下 进 行,属 于习作 性 质 ; 但 他 们 可 以 直 接 写 自 我,表 现自 己 置 身 的 现 实 生 活,因 而 对 小 读 者 来 说 有 一 种 亲 切 感。他 们 是儿 童 文 学 创 作 队 伍 的 后 备 力 量。
第 二 节
儿 童 文 学 的 创 作(2节)
一、儿童文 学 的 创 作 过 程
文 学 创 作 的 过 程 是 指 文 学 作 品 形 成 的 过 程,一 其 涉 及 的 问 题 不外 乎 是 写 什 么 和 怎 么 写。首 先 要 解 决 的 是 “ 写 什 么 ”,这自 然 是 题材 问 题。
二、儿 童 文 学 创 作 的 题 材 类 型 和 表 述 方 式。
前 面 已 经 提 到,儿 童 文 学 创 作 的 题 材 目 标 是 指 向 儿 童 世 界 的。
从 长 期 以 来 的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实 践 中,人 们 把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的题 材 概 括 成 16 种 类 型 :
1.家 庭 生 活 型。
2.学 校 生 活 型。
3.社 会 生 活 型。
4.异 域 生 活 型。
5: 成 长 型。
6.浪 子 回 头 型。
7 . 英 雄 型。
8.集 体 奋 斗 型。
9 . 少 男 少 女 型。
10.冒 险 型。
11.苦 儿 型。
12.顽 童 型。
13.童 趣 型。
14.奇 思 异 想 型。
15.动 物 型。
16.自 然 风 物 型。
儿 童 文 学 创 作 的 三 个 最 基 本 的 母 题,这 就 是 :
1.爱 的 母 题 ;
2.顽 童 的 母 题。
3.自 然 的 母 题。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鉴赏和阅读指导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欣赏和批评
一、儿童欣赏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儿童文学欣赏也就是对儿童文学作品整体性的感受、体验和认识。
那么,谁是儿童文学的欣赏主体呢?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它的欣赏主体当然应该是儿童。
儿童欣赏文学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要看到儿童的文学欣赏水平还比较低级,有待学习和提高,因而也需要有教师或其他成人长辈的适当指导。
其次,儿童的文学欣赏方式也有不少特殊性,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一些: 一是偏重直观感受。二是易于情感投人。
三是善于模糊解读。
二、儿童文学的批评
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密不可分。批评是以欣赏为基础的。人们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感受,同时也获得了审美理解。人们总会在文学欣赏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判断,并形成整体上的或某一方面、某一点的评价,这就是文学批评。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中就贯穿着批评。
儿童文学批评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常见的有以下一些:
(一)社会学批评。
(二)教育学批评。
(三)读者反应批评。
(四)文化人类学的批评、它注童把儿童文学放在人类文化的历
史生成、发展中来认识,注重儿童文学与原始文化、民间文化的渊源关系。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一、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意义和任务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任务应该是:
(一)帮助少年儿童明确文学阅读的目的性,使他们养成正确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二)引导少年儿童在阅读中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掌握文学欣赏的方法。
二、儿童文学阅读的环境
在我国,儿童文学的阅读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和学校。
三、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步葬和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学校环境中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
从阅读指导的过程来看,大致有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了解指导对象及图书情况。
第二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图书的可能,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第三步,对作品的推荐和介绍。第四步,组织作品评论。第五步,巩固阅读效果。
儿童文学的体裁 第一节、儿歌(2节)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歌谣.它是在儿童文学的历史形成中最早成熟起来的文体。从 6 古到今,无论中外,世世代代都有儿歌在低幼儿童中间流传。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文体形式之一。
二、特点 低幼儿童既然是儿歌的主要接受对象,他们的年龄阶段上的心理特征、审美要求以及生活方式也就决定了这一文学样式的特色: 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二)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三)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三、几种主要艺术形式 摇篮曲。
(二)数数歌
(三)连锁调 问答歌 绕口令 颠倒歌
第二节 儿 童 诗
(2节)
一、与儿歌的关系
儿童诗是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
儿童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同时它又是儿童的诗,从内容到形式不能不考虑到儿童的心理上和教育上的要求,因此又有一些属于它自己的特点:
(一)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二)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三)稚拙活拨的趣味性
(四)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三、几种常见的诗体
儿童诗的诗体分类基本上与一般诗歌相似,通常分为两大类: 抒情诗和叙事诗。具体的诗体形态则主要有 以 下几种。
(一)童话诗。
(二)故事诗。
(三)抒情诗。
(四)讽谕诗。
(五)散文诗。
此外,儿童诗还有如寓言诗、科学诗等样式。
第三 童
话
(2节)
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儿童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它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二、童话的三种形象类型、童话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形象类型。
三、童话的特征
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其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地讲,多数文学体裁的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但幻想是童话的灵魂。
童话的幻想是通过某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夸张、象征和拟人。
第四
节
寓
言
(2节)
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教训和哲理的简短故事。
二、寓言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领城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样式。具体地说,寓言的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的寓意
(二)生动的比喻
(三)精炼的语言
第 五 节
儿 童 故 事
(2节)
一、源远流长的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与童谣一样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因为它同样是在人民口头创作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故事是孩子接触得最早、最多的文学样式之一。
二、现代故事的概念与民间故 事的区别
作为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故事的含义显然与传统的民间故事的含义有所不同,它既继承了民间故事的某些特征,而又不完全等同于民间故事。
三、儿童故事的基本特征
儿童故事也就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些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单纯,脉络清晰。2.情节曲折新奇,趣味性强。
3.主题集中明朗,有针对性。4.语言质朴、明快、口语化。
四、儿童故事的分类
儿童故事的对象主要是学前期(幼儿)和学龄初期、中期的儿童,这一庞大的读者群中的孩子自然存在着年龄及智力、性格、气质、文化、理解能力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审美志趣和审美感受力的差异,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小读者的需求,儿童故事就形成了多种类型,在所有儿童文学体裁中,故事的种类或许是最多钓。故事的分类方法不同,也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以故事来源分,可以划分为民间故事(包括改编的)和创作故事(或文学故事)两大类;以表现形式分,可分为文学故事和图画故事两大类。前者以文学语言形式出现,后者则借助美术,用图画表现故事;而从内容上去划分,则种类繁多,有:动物故事、传奇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科学故事、益智故事、愚人故事、名人故事等等。其中有一些是与相邻体裁重合的,有些则可独立成一种体裁的。
第六节
一、儿童小说与 儿童故事区别
依照广义的说法,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同属叙事文体,它们都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但它们在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上仍有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儿童故事的作者,大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比较客观地叙述事件的进程;儿童小说作者的立场则更自由些,可以有更多的主观情感注人作品,或者说更审美化。
.儿童故事的价值在于故事本身,重视的是精采事件的叙述结构;而小说的价值则在于人物和主题,重视的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深度。
.儿童故事讲究的是讲故事的技巧;而儿童小说为要加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效果,则必须更注意精雕细刻的描写。换言之,故事是粗线条的;小说则是精细的。
第七节
儿童散文
(2节)
一、什么是散文?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将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杂文、随笔、游记、科学小品、文艺通讯等都包括在内;狭义的散文则单指以自由、个性的笔墨抒发作者心灵感受、生命体验的艺禾性散体篇章,即艺术散文。我们现在所指的散文,即指狭义概念的艺术散文。根据文章的抒情方式和具体内容,我们一般把散文分为三类:一是叙事型散文。指那些侧重于写人记事、有较完整的情节的散文;二
儿童小说
(2节)
是状物型散文。指那些状物绘景为主,叙写风士人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散文;三是议论型散文。拱借助于可感触的人、事、景、物的叙写来进行议论的散文。
三、儿童散文的基本特征
(一)童心和童趣是儿童散文的灵魂和核心
(二)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
(三)易于儿童接受的理趣
(四)优美、活泼、朴实、简约的语言特征
第八节
少年报告文学
(2节)
作为报告文学的一个分支,少年报告文学是一种非常年轻的儿童文学样式。它随着时代的大潮而出现,50 年代中期在新申国第一次儿童文学萦兴的高潮中诞生了第一批少年报告文学。
一、少年报文学的主要特点
首先,少年报告文学与成人报告文举的最大区别在于看待世界与生活的视角不同。成人报告文学是以成人的视角观察社会,少年报告文学则有其独特的视角,是作者试图站在少年的视角看杜会的模拟少年视角,于是才会出现两种报告文学的不同色彩。
二、少年报告文学的结构类型
(一)小说化的结构类型。
(二)散文化的结构类型。
(三)日记体式。
(四)影视分镜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