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 挑山工
挑山工
主备教师:刘佳 复备教师:李秀荣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担”)及新词,认读1个字。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感受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3.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概括、积累能力。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的这种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都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5.训练学生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感受挑山工登山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担”)及新词,认读1个字。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感受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3.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概括、积累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感受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与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导入,作者简介
1.创设情境导入:
介绍山东泰山的地理位置,结合泰山风景图片出示泰山资料及当地生活状况。揭示课题:21挑山工 2.作者简介:冯骥才
(二)自学: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出示词语,读一读:
第一组:胳膊诵读木凳草茵哲理憨厚扁担担了重物 第二组:包蕴
(用读原句,利用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第三组:光溜溜沉甸甸黑黝黝(注意读音,注意积累)2.指导书写:凳
【设计意图】加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读准音,积累词,充分运用工具书独立识字。
(三)初读:了解内容,理清结构
1.指名分自段读课文:
(1)思考: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应该怎样分部分?(2)交流汇报划分段落情况并说明原因。
(3)学生独立概括并写出段意,集体展示,交流修改。2.教师总结方法:介绍归并自然段法分部分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独立写出,交流汇报(2)教师总结方法:段意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初读并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落实了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把口头交流的结果落实在写一写上。
(四)总结: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书写生字新词。
2.搜集关于做人励志的古诗或名言,读一读,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挑山工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作者登泰山时与挑山工几次相遇,攀谈后解开心中之谜。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作者从泰山归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激励自己。(段意串联法概括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的这种精神,懂得做任何事,要达到目标都要踏踏实实、永不停步地去努力。
2.训练学生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挑山工朴素的话语所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与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请你用归并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方法,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二)新授:问题导读,探究感悟
1.引读:
(1)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2)齐读句子,质疑。
(3)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点。2.心中生疑。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2)学生汇报:
①“他们肩上......保持平衡。”(肩挑重物)
②“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你们想看一看挑山工是怎样挑货上山的吗?(播放视频)指导朗读。
(3)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有什么弊端?从书中读出答案。指导读“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4)挑山工真是令人敬佩呀!敬佩之余,让作者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再读读这句话,看看它在文中的位置,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解开疑惑。
(1)浏览第二部分,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画出。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读一读,谈出感受。(3)理解挑山工的话。
默读挑山工的话,思考:挑山工登山与游人相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用“____”画出游人登山的语句,用“﹏﹏”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语句,做好批注,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学,小组交流,汇报。①相同点:同一条道。
②读出游人登山的语句,给你什么感受?游人在旅途中都干什么了?他们有具体的目标吗?
③游人登山是这样悠闲自得,高兴怎么就怎么,那么挑山工和游人哪里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一个劲儿往前走时,他们心中想的是什么? 一步踩不实不行,怎样才行?(步步踩实)停停住住更不行,怎样才行?(坚持不懈)这段话挑山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填空:
登山一步踩不实不行,()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才行,只有()向前走,才能登上山顶。
(4)感悟道理。
挑山工说这些话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自豪感再读读这句话,你还有什么体会吗? 悟出做事的道理:做任何事,只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最终会获得成功。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朴素的话语吧!3.精神激励。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②怀着对挑山工的敬佩之情再来齐读这句话。“在陡直的„„登攀”。
【设计意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给插图题词或题诗。
2.回归整体,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注意文章的整体性,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附:板书设计 挑山工(为达目标努力攀登)
脚踏实地
路程多一倍步步踩实坚持不懈 速度并不慢?
一个劲往前永不停步
第二篇:挑山工
《挑山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2.理解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批注笔记。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挑山工》,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
http://blog.e23.cn/?uid-1256679-action-viewspace-itemid-23619 你对挑山工都有了那些了解?你心中还有那些疑问?著名画家和作家冯骥才也和我们一样存有这样的疑问。这节课让我们和冯骥才一起走进泰山,走进挑山工,解开我们心中的谜团。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感悟
1.自读3-5自然段。要求:(1)用“浪线”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描写挑山工神态的句子,用“括号”括出挑山工的语言,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性格作批注。(2)梳理“四遇四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自主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
(3)汇报交流。(1)指名汇报。(2)小组长检查,适当辅导,再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2.合作感悟解疑
四次相遇,挑山工都超过了我们,在攀谈中我说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让我们赶紧来读读挑山工那朴素的话语吧!指名读。第一句是什么句式?你能把
它改成陈述句吗?细细咀嚼这些句子,从中你发现“挑山工”与“游人”在登山的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组内合作,列表分析。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3、此时你是否解开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呢?你从哪开出来的?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意味深长的哲理是什么?
(三)、体验整合,深化主题。
这次泰山之行给作者很大的启迪,于是他创作了这幅画。读一读,理解“它”的含义。让我们再次走进泰山上的挑山工。http://video.sina.com.cn/v/b/72450413-2564765790.html 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可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课文为什么把他们叫做“挑山工”而不叫运货工或搬运工呢?
板书设计:
挑山工
疑问——解疑——激励(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第三篇:挑山工
《挑山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3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五、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六、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七,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3.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2、汇报。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四篇:挑山工
robin
教学目标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段,了解挑山工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从事着一种特殊的工作,他们总是在陡峭的山上挑着很重的物品,艰难而执着地行进,为山上的人们送去生活用品。这些人就是挑山工。我们这篇课文中指的就是在泰山上以给人们挑货物、行李上山为主要工作的山民。作者在登泰山时,从登山的挑山工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先从生字开始,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
(二)学习生字。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的字音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应重点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几个字。
“凿”读“z2o”,不读“zu^”。“耽误”的“耽”读“d1n”,不读“d1ng”。“哲”应读“zh6”,不能读“z8”。“黝”应读“y%u”,不能读“y^u”。“甸”应读“di4n”,不能读“di1n”。“膝盖”的“膝”应读“x9”,不能读“q9”。“拘束”的“束”应读“sh)”,不能读“s)”。“转身”的“转”应读“zhu3n”,不能读“zhu4n”。2.用多音字组词,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3.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指出易错的字。“泰”和“奏”都是上下结构,不同之处是“泰”字下部分是“ ”,但不能写成“水”;“奏”字下部分”夭”,但不能写成“禾”。“褂”字的偏旁是“衤”,不是“礻”。“腾”不能加上“艹”,也不能写成“藤”。“素”字的下部分是“糸”,而不是“系”。“哲”字右上角是“斤”,不能多一点“斥”。4.辨字组词,加深记忆。
奏(演奏)
诚(诚实)泰(泰山)
城(城市)甩(甩动)
朴(朴素)用(作用)
扑(扑灭)耽(耽误)
折(曲折)枕(枕头)
拆(拆迁)
(三)解释词语,理解词义。1.查字典解释词语。
饱览:饱,充分;览,观看。看个够的意思。题句: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
流连:玩乐时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拘束:拘,约束、限制;束,控制。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包蕴:包含。诵读:念(诗文)。
惊异:感到意外、惊奇。
黑黝黝:黝,黑色。同黑油油,黑得发亮。或指光线昏暗,看不清楚。憨厚:憨,朴实。厚,老实、厚道。憨厚,朴实厚道。心悦诚服:从心眼里佩服。悦,愉快。诚,真心。意味深长:意思和情趣值得细细体会。体味:仔细体会。攀谈:拉扯闲谈。
腾云驾雾: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挑山工”,在泰山上给人挑货物、行李上山为主要工作的山民。
“题句”一词的“题”是写上的意思。课文中指的是古人为留念而凿刻在石壁上的诗句。“哲理”一词比较深奥,实际上是人生的根本原理,课文中指的是挑山工的话语简明却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晃悠”原义是晃荡,摇摆不定。在课文中特指挑山工挑着重物,身子不稳,走路像要跌倒的样子。
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
体味(体会)包蕴(包含、蕴含)
晃悠(晃荡)(2)反义词
拘束(洒脱)
沉甸甸(轻飘飘)憨厚(狡诈)
朴素(华丽)
(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哪几个自然段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以成为意义段;或哪个自然段意义比较具体,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意义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
第二段(第3、4、5、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主要是合并几段段意。也就是认真阅读课文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把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就能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了。因此,综合各段段意,本课的主要内容是:
“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五)学习第一段 1.导入新课: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这是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可是“挑山工”具体什么样,都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仔细朗读第一段,画出重点词语,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时,肩膀上有重担,他们走起路来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的,路线是折尺形,这样走虽然比游人走的路线长,却不比游人慢。)请问: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走直线不是更近吗?
(因为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的路线一是可以“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二是“可以省些力气”。)
可是挑山工行走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这个问题在作者心中打了一个问号,我想同学们也会觉得很奇怪,课文的第二段,作者就解开了这个谜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一点是肯定的,挑山工绝不会“腾云驾雾”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地往前走。要学习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通过学习我们对挑山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学说一说挑山工主要有什么特点呢?
(肩挑重物,曲折向上,所走路程比游人多一倍。)
师: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路程,可实际却不比游人的速度慢,这就使作者由此产生了疑问。板书:生疑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把作者的疑问完整地叙述一遍。
(挑山工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并不慢?)
板书:挑山工并不慢
作者由观察而生疑,同时也抓住了读者,引人入胜。
(二)学习第二段。
“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是个疑问,是个谜,怎样才能解开这个谜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想:
1.作者在哪些地方遇到挑山工,每次相遇挑山工在干什么?说明什么? 2.重点写哪一次相遇,你怎么看出来的?
3.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书上是怎样写的?挑山工的话包蕴着什么道理?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课文,反复读书、讨论,回答时可以互相补充。(作者在山下、回马岭、五松亭和极顶遇到了挑山工。在山下时,挑山工正挑担上山; 到回马岭,挑山工在草地休息; 到五松亭,挑山工正在整理挑儿: 在极顶,挑山工正在交货。说明挑山工速度快。)板书:
(作者重点写了五松亭相遇,因为这一次有详细的人物描写和对话。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谜就是通过和这位挑山工的攀谈解开的。)
师:同学们讲得很准确,我们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作者与挑山工的四次相遇,请同学们体会挑山工速度快的原因。
朗读时只读“相遇”的句子,不读“攀谈”的句子。
师:作者重点写五松亭相遇,因为这次相遇使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请一位同学把这次相遇朗读一遍,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部分内容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挑山工的话。
师:的确,正是挑山工的话使得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板书:解疑
师:那么,挑山工是怎么说的?他的话包蕴着什么道理呢?请同学再读挑山工的话。(挑山工是这样说的,“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挑山工的这番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板书:一个劲儿朝前走
师:请同学们把上面富有哲理的话画下来,以此不断鼓励自己好好学习。
(三)小结第二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作者与挑山工四次相遇,四次中重点写了在五松亭相遇攀谈的情况,使作者从挑山工朴素的话语和挑山工一直向前的形象里解开了心中之谜,并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很佩服这位挑山工,哪个词语能说明这一点呢?
(心悦诚服。)
师: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作者从挑山工身上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请继续学习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在学习这一段之前,请同学在第二段画出作者描写挑山工的词语,然后读一读,想一想挑山工的样子。(“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从这些描写中,我感觉这个挑山工很健康、朴实。红色的背心很醒目。)
作者的感受更深刻,他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激励自己。请同学们读第三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画画?
(作者画了一幅挑山工负重物上山的背影图,因为作者很佩服这位挑山工,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励自己,所以作者画了一幅这样的画。)板书: 自励
挑山工的精神
课文用画画自励作为结尾,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用这张画来自励,表现了他敬佩和赞扬挑山工的精神,这样的结尾点明了中心,与开头照应。)
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真正需要的是: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永远向前,才能达到目的的信心。)
(五)总结全文(指板书)
作者在文章开始提出了疑问→挑山工并不慢。然后与挑山工在泰山上四处相遇,并从挑山工的话中解开了心中之谜,因为挑山工“一个劲儿地朝前走。”作者非常敬佩和赞扬挑山工的精神,因此画画自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同学们,登山如此,走路如此,我们的学习同样如此,必须具有挑山工的这种“一个劲儿朝前走”的精神。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挑山工这幅画挂在心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最后我们用“耽误”和“朴素”造句,学过的词语要在生活中会用。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造句,或留作业练习。【板书设计】 【小资料】 泰山 位于山东省中部。古时称东岳,又称岱宗、岱山、岱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泰山长约200公里,海拔1524米的主峰在泰安市城北,名为玉皇顶,它高接云天,被尊为“五岳之首”。泰山突兀峻拔,雄伟壮丽。唐代诗人杜甫登临泰山山顶后写下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泰山还是我国古代“封禅”的圣地,历代有七十二个帝王临过泰山。
冯骥才 当代作家。浙江慈溪人,生于天津。做过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1977年后在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挑山工》最初刊登在《散文》1980年第2期上。回马岭
古称“名关”,在泰山壶天阁北边,建有石坊,上书“回马岭”三字。据说宋真宗登临泰山,乘马来到这里时,因山崖陡峭,盘道曲折,马不能行,只得折回,由此而得名。
作者tom
第五篇:挑山工
挑山工
教材分析:
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课文记叙“我“登泰山时发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虽然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经过交谈得知他们速度不慢的原因在于专心登山,脚步踏实,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首先写“我“登山时看见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却不比游人慢,心中感到很奇怪;其次写“我”与一位挑山工交谈,明白了他登山速度快的原因;最后写下山后请人画了一幅登山画,用挑山工登山不止的精神勉励自己不断向前。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预习要求: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
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为后面以疑促读,深入自学,自主解疑做好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设计思路:以学定教,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后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所以此环节的设置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__挑山工___|___游___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该环节是课文学习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感悟内容。]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设计思路: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给了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机会,深化了思想认识。]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设计思路:用品读来结束教学,让挑山工的具体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学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