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24-85740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2 13:11: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具: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活动学习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强化主题。对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5.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科学的?

积极的看问题

改变注意、认知的对象

注意观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创新性

6.活动:邀请四个学生(最好是男生)上来,要求四个人不能用脚支撑身体也可以使四个人同时比较稳当的支撑在地面上。

备注:较好的方法四个人用手支撑在地上,脚放在另一个人的身上。

7活动的思考: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8.讨论: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一是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

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其次是心理换位。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

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第三是要学会转移认知对象。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第四是要合理宣泄。比如找人倾诉,当心里感到困扰时,找个可以信赖的朋友说上一通,只要对方愿意耐心倾听,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又比如写日记,当身边没有可倾诉的对象时,把满腔的话语付诸笔端。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 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9.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六年一班 潘平

“ 相信努力、相信自己”

--------良好的考试心理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白考试的目的;做好考试前准备;消除学生们过分的焦虑、紧张的心理;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心理参加考试。教学重点:消除学生们过分的焦虑、紧张的考试心理。教学难点:树立信心、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准备。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有关考试心理活动大写实。收集有关“相信努力、相信自己”的各种名言、警句等材料;彩色笔。

2、教师准备: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1、教师活动

教师:同学们,非常难得我们的考试即将来临。

2、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请部分成绩较好的同学谈自己有关考试心理活动情况。也可以每一小组选一位代表来汇报自己的感受。(大家鼓励)设计意图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二、讲述新课: 图片的插入

(质疑)教师:同学们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良好的考试心理?(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

学生质疑:

1、什么是良好的考试心理?

2、怎样消除临考的紧张心理?

3、考试前的准备是什么。

4、如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让学生板书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汇报理解:总结理解。

更进一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更进一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鼓励学习临考放松方法。靠终身的学习、创造和努力。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生板书

(课件的插入)

1、探究学生的感受。

老师:现在老师探讨一种“减压法”(歌曲的插入)

游戏:“相信努力、相信自己”的各种名言、警句(制作)做练习题。

(用健康教育笔记本)

学生自评、互评。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题的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激活 练习题

1、对考试采取什么态度?()

A什么都不考虑,只求考出自己的真正水平。B怕考不好被老师批评,家长责骂。

2、考试前你如何准备?()A合理安排复习时间。B注意休息 C适当补充营养

D准备好考试所需用品 E以上均做到 教师鼓励:

未来的世界只有靠他们自己,板书设计:

相信努力、相信自己-----良好的考试心理

1、什么是良好的考试心理?

理?

2、怎样消除临考的紧张心

3、考试前的准备

4、正确对待考试成绩

第二篇:微表情心理健康课教案设计

心理社团活动教案设计——探秘微表情

【活动目的】:

1.通过“微表情”这一活动课引起对心理学的兴趣。

2.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心理学的趣味,了解到一些关于微表情的知识。3.以活动为载体,使社团成员之间、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更加的熟悉、了解。

【理论分析】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微表情”一闪而过,通常甚至清醒的作表情的人和观察者都察觉不到。在实验里,只有10%的人察觉到。比起人们有意识做出的表情,“微表情”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虽然人们会忽略“微表情”,但是人的大脑依然受其影响,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所以如果某人很自然地表现“高兴”的表情,且其中不含有“微表情”,就能断定这人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其间有“嗤笑”的“微表情”闪现,就算你没有刻意去察觉,你会更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是“狡猾的”或“不可信的”。

另外,除了指短暂的表情外,微表情在应用上更倾向于指代那些被抑制的表情。譬如说在明显悲伤的情况下,某人表现出大部分悲痛的表情,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翘。这时,这个人明显希望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是却不由自主的出现了微笑的微表情。由于自身理性的抑制,表现的不明显抑或较为短暂。类似这样的差异在微表情分析中更为常用。【活动形式】:教师讲解、游戏、讨论 【活动对象】:心理社团高中一年级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好!根据之前同学们的反馈看,大家对微表情好像很感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秘微表情》。提到微表情,就不得不说到一部全球热播的美剧《lie to me》,中文名为《别对我说谎》。通过这部电视剧中,大家了解到,还有这么一门神秘而实用的心理学叫做微表情。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好了,视频看完了,老师有几个问题1犯人露出了哪种微表情时Lightman确认爆炸地点不在州内最大的两所要问大家。○2哪种微表情让Lightman确认爆炸地点在洛顿?○3Lightman是怎样解释什么是黑人教堂?○真正的惊讶的微表情的?

2.其实电视剧里主人公的原型是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正是保罗.艾克曼发现了人类微表情的存在。那他是怎样发现的呢?在1969年的一天,保罗.艾克曼受到一位精神病医生的委托,观看了一位抑郁症患者自杀前的录像,在录像里呢,病人跟他的医生说,想回家看看他养的花儿啊养的猫。说话的时候呢,病人的神情很放松,医生也就没有察觉到有任何的异常,就让病人回家了,结果病人回家就自杀了。保罗.艾克曼反反复复观看了医生和病人谈话的录像,他捕捉到了病人有一个转瞬即逝的痛苦的表情,他就知道这个表情才是病人真实情感的写照。由此,保罗.艾克曼发现了人类的微表情。3.现在同学们认为什么微表情?在心理学上微表情的定义为持续在四分之一秒下的转瞬即逝的表情,但是呢它表达了人压抑与隐藏的真正情感。那怎样去分析一个微表情呢?第一步要通过细腻而敏锐的观察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微表情,也就是我们需要具有比较好的观察能力;当你捕捉到微表情之后就要开始第二步了,是要正确的解读微表情之后隐藏的真实情感,那么第二步需要我们具有比较强的分析能力。下面呢,我们就来做一个观察力的测试。通过这个测试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观察力的特点。观察上面的这个图案,你觉得图案A还是图案B与上面的这个图案更相似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分析一下。不同的人呢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认为上面的图案与A更相似,也有人认为上面的图案与B更相似。认为与A更相似的同学是从细节上着眼的,他看到了两个图案都是由方块组成的。认为与B更相似的同学呢,是从整体上出发的,他看到了两个图案都是由四个小图形组成的。所以呢,选择了A的同学你在观察力上比较倾向于细节,选择了B的同学在观察力上比较倾向于整体。对于微表情分析来说,我们既需要观察细节的能力,又需要观察整体的能力。那么如果你在细节的观察上比较薄弱,那么就需要加强。在整体上的观察比较薄弱就需要加强对整体的观察。

4.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几种比较经典的微表情。(播放图片)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观察几张图片,大家相互讨论看看图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微表情?脸部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同学讨论)(悲伤、恐惧、快乐、轻蔑、生气、厌恶)5.刚刚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玩几个游戏,希望同学们在游戏中能够进一步学习分析微表情。

第一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心有灵犀。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配合。两个同学相互配合。一位同学面对ppt,根据ppt上的提示词做出相应的表情,另一位同学背对ppt来猜。时间为一分钟。让我们来看看哪两位同学比较有默契!有哪些同学想要来试试?

第二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由一名同学自己创造情景来表演这句话,其他同学来猜测他表演的是什么情景,是从什么微表情看出来的? 6.(结束语)在刚刚的游戏中,不知道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回答)通过这次的活动,大家对微表情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想要完全参透微表情的奥秘还需要进行非常专业的训练。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来之后自己去了解。

高兴:喜悦:愉快:气愤:恼怒:生气:悲哀:伤心:痛苦:心酸:惧怕:害怕:惊讶:入神:仇视:嫉妒:反感: 讨厌:委屈:心烦:担忧:自信:羞愧:后悔:迷惑:激动:惋惜:轻视:失望:心虚:惊喜:羞涩:轻松:厌倦:得意:尊敬:困惑:留恋:期望:忧虑:感动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案设计

心理健康教案设计

引导语:心里健康一直是学生应该注意的健康问题之一,那么有关心理健康教案要怎么设计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模板

一、用实例引导思考

1、老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两个小故事。

a本市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下午放学时,告诉老师有人欺负他。老师说“知道了”,没当场解决。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事后,家长、老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见。

B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完不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放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己系在门柄上勒死。

2、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1)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

(2)他们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时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4)两名自杀的学生都有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二、拿子照自己

1、教师引导学生用下列情形对照自己

(1)当家长批评或者责骂自己时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2)当老师对你的态度稍微有一点冷漠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3)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或困难时,你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交流

3、点拨

三、看录象激起兴趣

1、播放录象

2、学生阅读材料

3、学生讨论

四、揭短会经受磨难

学生自愿上台接受揭短,其他学生从长相、穿衣、习惯、为人处事、学习、纪律等方面揭他们的短。

老师指导

五、写感受

第四篇:心理健康班会课教案设计

心理健康班会课教案设计

目标1:通过教学加强青少年生理、心理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目标2:以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为主,教师应注意角色转换,积极营造一种宽松、真诚、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密切沟通,提高对学生自尊心要求的敏感情。

目标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力做到有趣味性、有启发性,帮助学生对学习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学生目标】

目标1:了解健康是指身体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目标2:怎样自我调健康的心态。教学重点:

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对学习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教学难点:

健康的含义;健康的标准;怎样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心理调节有哪些方法? 教学方式:

1:展示投影和观看录像。

2:讲述讨论。

3:短剧、小品表演。

4:心理训练、测验。

5:案例分析。课前准备:

1:收集学生情绪的例子。

2:课前编制好短剧,排练表演。

3:准备投影片资料。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2] 气氛渲染。

将课室布置为诊疗室的模式,黑板张挂好视力表,人体解剖图,讲台上摆好两张椅子,将最近班上的体检情况统计表张贴在黑板上。表中分栏列出:近视眼8人;皮肤病1人;肝功能异常2人;血色素低2人;沙眼2人;鼻炎2人;轻度贫血3人,心脏病1人;完全正常32人。目的是尽力营造一个医疗所的气氛,强化学生身体有病就要看医生的思维,为下一步心理分析创造动机剌激。[3] 提问引入,[4] 点题分析。

同学们,你们说,你们大家健康吗?当中某些同学在患了病,你们就他(她)不健康?是吗?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这里所列出的疾病(指黑板上的体检情况统计表),这里所列出的疾病我们基本上清楚它们的病因和病灶所在,医生是可以对病施药。我今天要讲的是你们当中某些同学的心理上在患病。虽说体检上没有明显疾病,但心理上可能存在疾病。按国际卫生组织对健康者的定义是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健康。所以表面上是健康的人,但心理素质不健全的人,也是在患病,是病人。大家说,你们有心理上的疾病吗?大家健康吗?(议论:我是否健康?有什么标准介定呢?)

什么算是心理上有疾病呢?最近,有关专家对110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后发现,他们当中有10%-40%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地有心理问题。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人际关系不良,个性特质异变和自我行为失当。1、人际关系不良—主要表现出的症状是:自卑、胆小、忸怩、神经质、过分依赖、自私、虚荣、孤独、妒忌、任性。2、个性特质异变-主要表现出的症状是:焦躁、疑虑、惊恐、忧郁、懦弱、颓丧、暴躁、冲动、自暴自弃、悲观失望、心胸狭隘。3、自我行为失当-主要表现出的症状是:时间观念淡薄、不信守诺言、遇挫折或受批评时心理容易失衡、无责任感、自律性差、过分热衷与异性接触。患有以上心理问题的同学,他们平时也基本上以正常生活和学习,有的学习成绩良好,但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在一些生活劳动学习或周围人和事突然有较大改变的时候,都表现出异常的情绪情感和性格,有时使人不可理解,有的甚至酿成不良后果。【幻灯投影】(心理激荡)

例一:初二级女同学,因她妈妈在她生日那天骂她几句,便怀疑自己的妈妈是否是亲生母亲,后来进而离家出走。

例二:初一级男同学,因在食堂打饭菜时觉得有位同学不顺眼,便挥拳相向,错手将其打伤。

例三:初三级女同学,晚修期间故意违反纪律,到其他课室偷钢笔。

以上的种种现象实例,都有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5] 理论引入,[6] 强化记忆。(对照比较)

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心理健康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认为心理健康有以下几个标准: 【幻灯投影】

①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②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估价。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⑨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6 条准则: 【幻灯投影】 ①力争自我成长。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人生观的统一。

④具有与别人建立和睦关系的能力。⑤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⑥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有生命事物的爱。

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中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幻灯投影】 ①乐于学习和工作。②情绪适当。③乐于交往。④接纳自己。

⑤性格健全,行为正常。⑥适应社会。

以上六条标准条条都能符合很不容易,但只要以此为努力方向,并在身体上达到健康的标准,那么,你就可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健康的人!” [7] 调查分析,[8] 了解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与这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 【幻灯投影】

主要是由父母的遗传基因所决定。b、遗传基因和后天心理训练同样重要。c、自我心理不断活动和思考。d、要经过长期的心理训练,不断提高和完善。(答案是d)

所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进行各种心理训练。如:

1、意志心理训练——通过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克服厌学偏科的倾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

2、情绪心理训练——通过加强与同学、老师、前辈、后辈的情感交流,克服拘谨、孤独或过热失态的表现。

3、成功心理训练——通过加强兴奋优势,抑制思维分散,学会扬长避短,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4、挫折心理训练——通过有意识地参车艰苦朴素的劳动,争挑重担,学习上专啃“硬骨头”,生活上艰苦朴素。另外还可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消除心理压力,达到心态平衡的目的。

[9] 小测加强,[10] 强化处理。(自由宣泄)

播放轻音乐。出示幻灯投影进行小测。【幻灯投影】心理测试题

1、是否常头痛?()

2、是否忘性大?()

3、是否常发抖?()

4、是否胃口不好?()

5、是否感到孤独?()

6、是否怕单独出门?()

7、是否过分担忧?()

8、是否感到比不上别人?()

9、是否有时脑子变空了?()

10、是否不能集中注意力?()

11、是否容易烦恼和激动?()

12、头脑中有无不必要的想法盘旋?()

13、是否害怕空旷的场所和街道?()

14、是否无缘无故突然感到害怕?()

15、是否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16、是否有想摔坏或破坏东西的冲动?()

17、是否曾有想打人、伤害他人的冲动?()

18、是否同异性相处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19、是否感到别人对你不友好、不喜欢你?()20、是否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感到不自在?()通过小测,说明自己是否心理健康。

【公布测试结果】本班同学中有较严重心理问题9人,有轻微心理问题22人,其余的同学基本正常。

[11] 情景分析,[12] 掌握技巧。(心理调整)

下面是一位心理医生开的处方,但医生没有将处方全部写出来,只是画了几幅图画和写了两个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处方完整写出来。【幻灯投影】

〖6.11〗有一只飞蛾类的东西和被飞蛾自己咬破了的茧。(猜一个心理学名词)(答案:自我解脱)

〖6.22〗有一个农民正拿着一把锄头之类的工具在掘田埂,让田里过满的水流走。(猜一个心理学名词)(答案:自我疏导)

〖6.33〗一个矮个子,他踌躇满志,墙上挂满有关世界上矮个子取得杰出成就的资料和照片。(猜一个心理学名词)(答案:自我激励)

〖6.44〗有一个人正在欣赏音乐,她旁边放着一张不合格的考试试卷。(猜一个心理学名词)(答案:自我转移)

1、自我解脱——即自我安慰或“精神胜利法”。在失败挫折的时候,多想成功的事。不顺心的时候,多想顺心的事,找出一些曾经使自己开心的事情来冲散心中的愁云。

2、自我疏导——即当心态出现异常的时候,如受批评、受非议而感到委屈,或因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而感到苦闷时,要克制和宽容,不要死抠别人的态度和毛病。学会宽厚待人,与人为善,以新的精神面貌和真诚的行为取得人们的理解。

3、自我激励——在心理状态欠佳的时候,设法把思想上的压力转化精神上的兴奋剂,激发自信心和竞争力,想到“天生我才必有用”,“两军对垒勇者胜”,勇于接受命运和别人的挑战,振奋精神,创造新的形象和成绩来排除心里的苦闷。

4、自我转移——当为自身的弱点、缺陷而烦恼或受意外挫折感到苦恼而无法自拔的时候,应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能唤起欢乐情感的活动上来,如听音乐,打打球,转移环境,减少压力。避免触景生情,淡化了心理上的阴影,达到暂时遗忘的目的。[13] 体验分享。

1、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吗?

2、怎样的心理才算健康的心理?有什么标准?

3、你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吗?怎样才能达到标准? [14] 归纳总结。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篇:友谊-心理健康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友谊在人的整个生命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明白友谊的重要性就要学会好好经营自己的友谊,不要让人生充满关于友谊的遗憾。

2、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友谊?同学之间建立真正友谊的条件是什么?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3、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⑴教学目标 ①体会友谊的真谛。

②了解如何赢得真正的友谊,帮助学生走出友谊的误区。⑵理论依据:

友谊是人类所向往的美好、积极的情感。它在中学生的情感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学时期建立起来的友谊往往会伴随人度过一生。日本心理学家津留宏认为:“这个时期,恐怕是一生中在人格上受朋友影响最大的时期。”

心理学家赫洛克指出,青年结交朋友有八大好处:(1)带来安全感;(2)度过快乐时光;

(3)获得与人和睦相处的生活经验;(4)使其为人宽厚并发展理解能力;(5)提供获得有关社会和技术知识的机会;(6)得到批评别人的机会;(7)提供求爱的经验;(8)促进诚实心胸的发展。

中学生健康而真挚的友谊,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动力,今天树立正确的友谊观,珍重和发展纯真的友谊会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新的环境以及建立正常的同学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青春初期的青少年涉世不深,情感丰富,对“友谊”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含糊的,急功近利的,因此辅导学生如何赢得真正的友谊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学方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准备采用故事引导、情境教学法,运用: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由心理在线的小故事进行导入,将故事制成课件进行播放(请一名同学有

感情的朗读)故事的内容为:

“从前有两个情同手足、生死与共的朋友,尽管生活潦倒,居无定所,可是他们相

互扶持,不分彼此。上帝不相信人世间有这样一份牢不可破的友情,便设计考验他们。

有一次,这两个人穿越一个沙漠,水尽粮绝,陷入死亡的边缘。这时上帝指引他们说:“前方有一棵果树,上面长了两个苹果,吃了小的只能解燃眉之急,吃了大的才能有足够的力量走出沙漠和死亡。”天色暗了,他们却一直争辩不休,谁也不肯吃那个大苹果,这样一直僵持到深夜,他们依偎着睡着了。

第二天天刚亮,其中一具醒来发现,他的朋友不见了。他将信将疑地朝前方的果树走去,果不其然,树上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果子。他顿时心灰意冷,绝望地摘下果子,茫然无助地朝前方走去,走出不远,他发现他的朋友晕倒在地上,手里还紧握着一个苹果——那个苹果比他手上的小了整整一圈。那个先摘走苹果的人,他的名字叫朋友。

这是一个能触动心灵的小故事,由这个故事引入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真挚友谊的氛围,让同学们就这个小故事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朋友的可贵,初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二)活动与训练

心理驿站

(1)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教师可对友谊进行如下解释: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是人成长的动力源泉,是人性美的璀璨之花。)建立友谊的条件是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友谊故事,或者是与朋友建立友谊的缘由和过程。分小组进行交流,进一步来感受友谊的魅力和友情的作用。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推选出一则最感人的友谊故事与全班分享。(2)除了同龄人的友谊,还有哪些其他的友谊。

(3)游戏:任选一个同学,让他选择一个跟他关系好的同学。再任选一个同学,让他选择一个和他不熟的同学。组成各自两队。给两队各自一个气球,两人双手环绕背靠背,小心的夹住气球。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到指定地点,看哪一对先到。根据结果讨论。

做这个游戏考验的是两个人的默契,关系好的一对比较另一对默契度肯定要高,那么肯定先到指定地点。说明了友谊往往能提高办事的效率。

心里剧场: 请一些同学表演心理剧(课前彩排)。然后请同学们讨论: 1.小A、小B、小C哪些言行会影响友谊,哪些言行会增进友谊?

2.结合平时的生活学习,说说哪些品质会为你赢来友谊?哪些品质会让你失去友谊?

剧本:放学了,教室里只剩下小A、小B、小C三个人。小A与小B正想走,小A看到小C趴在桌上一动也不动,嘀咕道:“小C怎么啦?”小B说:“管他呢,走吧,再晚赶不上《我为歌狂》第十集啦!”可小A还是决定过去问问,小B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小C抬起泪眼说:“小A,你答应过那件事概不外传的,为什么又把这事儿传出去,现在弄得满班风雨!”小A一听,拍拍小C的肩膀说:“我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何必斤斤计较!”小C生气地说:“对你也许是大不了的事,可对我就是大大的事,我再三再四关照你不要外传,你为什么不守信用!”说着,他狠狠地在桌子上一拍,桌上的一叠书落了下来,不巧正好落在小B脚上,小B痛得跳起来:“哎唷!——没事,没事,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小C留下一句:“那好,明天我也把你的那些尴尬事到处说,到时你也别斤斤计较啊!”径自而去。小A冲着小C的背影说:“他准是发疯了!”小B说:“这事儿你确是做得不好。小C一向对你不错,上次你生病落下不少功课,都是他替你补上的呢!我看你赶紧找他去认个错吧!”小A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明确:

1.这些言行会增进友谊:

小A看到小C趴在桌上一动也不动,能主动走过去关心; 小B被小C弄痛后表示谅解; 小B劝解小A向小C认错; 小A最后能有所悟

心理健康课的教案设计
TOP